北黄村

北黄村 北黄村村庄来历 北黄村村庄现状


北黄村位于 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北黄村位于 嘉祥、梁山、郓城等三县交界处,离乡政府驻地有3公里,离济广高速有1公里,该村全部为平原,多为沙土地。所谓 地理位置较为奇特,历史行政管辖多有变动。北黄村多为张姓居民,其他的居民有杨姓,冷姓,王姓。北黄村和山东很多村子一样都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搬迁而来,自明以来山东各地就有这样的民谣: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据说元末明初天灾人祸,中原地区已是人烟稀少,荒草遍地,村庄圮废,满目疮痍。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济南知府曾报告称:北方郡县,近城之地多荒芜。”史书上说,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中原无人,统治者便失去了盘剥的对象,新建的明朝政权无法稳固。大乱甫定的明王朝无计可施,只得乞灵于移民一途。明朝移民,并非...

详情

北黄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镇北黄村资料简介
  北黄村是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82911422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829。北黄村与黄东村、黄西村、黄南村、黄北村、南黄村、前进村、杨村、鲁东村、鲁西村、鲁北村、司垓村、胡楼村、张楼村、铁庙村、西孔村、金庄村、郝庄村、袁庄村、三官庙村、赵庄村、老庵村、王楼村、李楼村、东丁村、西丁村、前元村、张垓村、张庄村、朱庄村、井庄村、黄垓南村、黄垓西村、金郝村、张垓村、丁垓村、鲁店村、赵庄村、三袁村、向阳村相邻。 还有11个地名与北黄村同名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镇北黄村介绍

北黄村位于 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北黄村位于 嘉祥、梁山、郓城等三县交界处,离乡政府驻地有3公里,离济广高速有1公里,该村全部为平原,多为沙土地。所谓 地理位置较为奇特,历史行政管辖多有变动。

北黄村多为张姓居民,其他的居民有杨姓,冷姓,王姓。北黄村和山东很多村子一样都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搬迁而来,自明以来山东各地就有这样的民谣:

问咱老家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鸹窝。

据说元末明初天灾人祸,中原地区已是人烟稀少,荒草遍地,村庄圮废,满目疮痍。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济南知府曾报告称:北方郡县,近城之地多荒芜。”史书上说,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中原无人,统治者便失去了盘剥的对象,新建的明朝政权无法稳固。大乱甫定的明王朝无计可施,只得乞灵于移民一途。明朝移民,并非一哄而起,统治者的施政方针是:瞎子趟水——试着来。第一步是发布政令,召募流民,用免交租税的方法奖励垦荒。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朝中央政府颁发了一系列奖励垦荒的政令。当时,由于连年灾荒和频繁的战事,全国各地分布着大量流民,明政府首先要把这些居无定所的人稳住,让他们有田耕种。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政府诏令山东、北平等布政使司,“民间田土,许尽力开垦,有司毋得起科”。在中原地区用“计民授田”的方法,将荒地分给农民垦种,在北方则“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并规定“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这样一来,一些流民得到了安置,他们或是回原籍,或是在流居处受田务农,成家立业,建立或恢复了一批村庄。第二步是军队电田。当时荒地面积大,安置流民是杯水车薪,于大局无补,朱元璋便效法汉武帝与曹操的屯田法,令将士屯田,名曰“军屯”。军队在其驻防地划田耕种,以补军饷不足。明政府规定,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一军士授田50亩,官府给耕牛、农具和种子。这种“寓兵于农”的做法对中原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促进作用。当时军屯规模很大,遍及全国各地,“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兴屯矣”。至明代中叶,屯田渐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散亡,沦为贫民,屯政废弛,屯区变为村镇,由此留下了一些与军电有关的地名,如千户营、李官屯等。第三步是民屯,即统一组织农民到某地开荒种田。民屯的主要形式就是移民。移民的基本原则是把人多地少的“窄乡”农民迁到人少地多的“宽乡”去屯种。当时就北方来说,山西一带受战争破坏较小,四境安谧,且多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太原以南,今晋中、晋南、晋东南汾河沿岸广大地区,地沃水足,人烟尤为稠密。于是,洪武、永乐年间,明政府便十八次从山西南部移民,凡“多丁少田及有丁无田”之家,都在迁民之列。据史籍记载,当时移民来源地区主要有山西太原、平阳二府和泽、潞、辽、沁、汾五州,大致包今之太原、临汾、高平、阳城、陵川、沁水、晋城、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榆社、和顺、左权、沁源、武乡、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石楼、临县、洪洞等广大地区。迁往地区主要是当时的彰德府、归德府、东昌府、大名府、凤阳府、广平府、保安州、临清州,今之安阳、鹤壁、林县、汤阴、涉县、磁县、临彰、武安、商丘、虞城、夏邑、宁陵、柘城、曹县、聊城、冠县、高唐、茬平、莘县、临清、阳谷、东阿、平原、武城、馆陶、丘县、大名、南乐、清丰、濮阳、长垣、东明、太康、鸡泽、永年、邯郸、曲周、成安、肥乡、广平、凤阳、天长、安定、霍丘、涿鹿、怀来、新保安一带。移民足迹所至,遍及今之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北京等数省市。

而北黄村也是这个时候从山西搬迁而来,该村家谱可以作证。

北黄村作为传统的农业村庄,常住人口有1260人左右,耕地2000亩左右。先前该村有使用高粱秸编织凉席的传统,几乎家家都靠这营生。现村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部分村中有见识者多出门在江浙沪一代做铝材生意。

该村和李楼村结合处有“李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