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邑村
青邑村 青邑 青邑村青邑村 青邑村历史演变 青邑村典故 青邑村新农村建设 青邑村年节风俗 青邑村青邑村七八十年代孩童记忆 青邑村青邑管区
青邑村,位于 邹城市最东部。东边与临沂市平邑县的庞庄乡接壤,隶属于济宁邹城市 城前镇。青邑管区,设在青邑村。青邑村原为尚河乡管辖,2000年撤销尚河乡并入城前镇。全村约2600人,400余户,青邑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据考,此村隋朝年间就有人在此开荒居住;村内主要以赵、巩两姓为主,另有王、杨、李姓等居住。村内有一棵600余年的 大槐树,形成了村内独特景观。编辑青邑村古槐 (4张) 青邑村,位于邹城市最东部。东边与临沂市平邑县的庞庄乡接壤,隶属于济宁邹城市城前镇。城前镇青青邑村 (6张) 邑管区,设在青邑村。青邑村原为尚河乡管辖,2000年撤销尚河乡时并入城前镇。全村约2600人,400余户,青邑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据考,此村隋朝年间就有人在此开荒居住;村子西部与东部是丘岭,村南部是肥沃的平洼地。村...
详情青邑村,位于 邹城市最东部。东边与临沂市平邑县的庞庄乡接壤,隶属于济宁邹城市 城前镇。青邑管区,设在青邑村。青邑村原为尚河乡管辖,2000年撤销尚河乡并入城前镇。全村约2600人,400余户,青邑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据考,此村隋朝年间就有人在此开荒居住;村内主要以赵、巩两姓为主,另有王、杨、李姓等居住。村内有一棵600余年的 大槐树,形成了村内独特景观。
编辑
青邑村古槐 (4张) 青邑村,位于邹城市最东部。东边与临沂市平邑县的庞庄乡接壤,隶属于济宁邹城市城前镇。城前镇青
青邑村 (6张) 邑管区,设在青邑村。青邑村原为尚河乡管辖,2000年撤销尚河乡时并入城前镇。全村约2600人,400余户,青邑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据考,此村隋朝年间就有人在此开荒居住;村子西部与东部是丘岭,村南部是肥沃的平洼地。村内主要以赵、巩两姓为主,另有王、杨、李姓等居住。村内有一棵600余年的大槐树,形成了村内独特景观。
青邑村共分为8个生产小组,分别是13.14.15.16.17.18.19.20生产组,小组的称呼一直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前的叫法。原来,青邑村周围的青邑南岭、 杨家峪、上黑石、下黑石、王家台、扈家沟统称为青邑村,是一个大的自然村。从第一至十二生产小组分设在这些小的村庄。
青邑农作物 (15张) 青邑村主要以花生、地瓜、大豆等农作物种植为主,有少量的小麦、玉米种植。金银花在青邑有大量栽植,青邑采摘的金银花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成色好药效更好好,药用价值也很高。
青邑村,发源于尚河西南部的一支河流—— 沂河支流 经青邑村后流入平邑县境内,河流最宽处在青邑村,约30余米,河内积存了大量的优质黄沙。 流经青邑的河流 (8张)
明朝末以前,村址在河的南岸,约有100余户人家。原村址地势较低且土质肥沃,是种粮种菜的好地(原村址现在成了村里最好的菜园),每年汛期遇到大水整个村庄就被洪水吞噬。而河北岸的是地势较高的丘岭,收粮较少。加之河南岸属阴,北岸属阳。因此许多人们商议,把房子建在河的北岸,迁到河的北岸居住,腾出好地种粮。当时先有一家 赵姓人家带头迁居,随后许多老百姓陆续迁移到了河的北岸居住,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全部搬到了河的北岸居住。在原村址南一公里处也有一处丘岭,当时有部分老百姓不同意北迁,向原村址南进行了迁移,就形成了现在的青邑南岭村。
青邑村 (21张) 此次搬迁是整体清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搬迁过后新村址再也没受过洪水之灾,即多收了粮食又减少了洪灾。当时的老百姓非常高兴,为了庆贺便把该村取名为——清移村。因青邑村与平邑县搭界,附近村庄的认为是清邑村,并逐渐认同。后人为了简写,变“清”成了“青”,因而演变成了现在的村名——青邑村。
赵庆禄
清朝末年,青邑村人;民国7年(1918年)7月飞蝗过境,遮天蔽日,庄稼叶杆被吃光。加之瘟疫流行、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是年县人公举赵庆禄创办邹、滕、费、泗联防,政府允之;并由赵庆禄出任四县联防。并在此期间赵庆禄救过刘黑七 一命,而刘黑七却是烧杀抢掳无恶不作的土匪匪头,所到村庄处处遭殃。刘黑七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对赵庆禄特别敬畏。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每次带领土匪路过青邑村时绕道而行,因此村人少受了伤害。
赵庆禄的毛笔字的非常有功底,题写了许多碑文。他写的毛笔字,当时被临近许多富人家拿来当字帖临摹。
编辑
现如今青邑村搭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快车,村村通、街街通水泥路环村而行、穿村而过,一条条笔直的街道纵横交错,并装上了路灯,驻村干部筹集资金装上了自来水。现如今走进青邑村,村容村貌整洁清新、环境怡人,丝毫感觉不到农村贫穷落后的气息,被一种清新、整洁、气派、优雅的感觉簇拥着。
现任村支部书记 巩祥迁,正以积极奋发有为的志向,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青邑小学经过几次改建扩建以达到现代化标准。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青邑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可以感受青邑村以德育人、强化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
村内新建了地瓜淀粉厂、粉皮粉条厂、花生油榨油厂,青邑村的粉皮粉条以优质纯正的口感非常畅销,一直是供不应求。而青邑村”无 农药残留“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味道香浓,能与“ 鲁花”、“ 金龙鱼”媲美,更是飘香万里,每到榨油厂生产之时整个香味弥漫全村及附近村。
由于青邑村与 沂蒙山区的 平邑搭界,许多风俗与 平邑县的比较接近。
过去
一般在除夕当天早晨或除夕前一天就村民们早早贴上春联和纸挂。纸挂非常有讲究,纸挂共有五个,贴时从左向右的顺序;分为红、黄、绿、蓝、紫五个不同颜色的五张工艺纸。上边琢刻着吉祥的图案,分别刻有五.谷.丰.登.福或庆.吉.祥.有.余等吉利语言。
到过年的时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有的甚至三十夜里不睡觉,早上去挨家挨户的拜年,回来的时候,衣服的挎包里都是鼓鼓的全是好吃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农村电视机没有普及,吃过除夕 年夜饭妇女便开始包水饺(村人称为包包子),而男人和孩子们则串门唠家常或聚在一起打打 扑克牌。因天气寒冷,一般在晚上12点前便睡下,以便大年初一有个好的精神气。一般凌晨2点半以后便陆续响起鞭炮“发纸”过年,从此时一直到黎明,鞭炮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发纸”后便不再睡觉,带领孩子邀齐近们平辈人,去给近们的长辈们拜年,一直到天亮街上逐渐热闹起来。
现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村民们不约而同统一了习俗,看电视、或上网等到12点一起发纸;子时(零点)一到,首先要上香摆供(有的地方还要将供品即鸡、鱼、大肉、 油炸食品之类放到笼里在锅上蒸一会儿,冒着热气儿端上来),祀神、祭祖,家家户户竟相燃放鞭炮,称为“发纸”。 青邑春节 (6张) 等到天一明,开始“拜年”。先是在自家拜年,按辈份、长幼依次向长辈、年长者拜年。如一家有祖孙三代,孙子(女)先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给爸爸、妈妈拜年。受拜者发给晚辈“代岁钱”,也称“ 压岁钱”。接着,男女各聚,由 大带小,先从本门本族拜起,依次到近邻、街坊以及平日有来往的。旧时拜年兴磕头,现时农村对长辈、本门近族也有磕头的,一般关系只是坐坐,问“ 过年好”、“过整年(或长年)了没有”。
大年初二,青年男子要偕妻子儿女去岳父母家送礼拜年。此外,大年初一早晨(太阳没出来)不能从井中汲水,不能打扫庭院和室内(白天即使扫也要从门口往里扫,且垃圾不能往外倒),吃过饭的碗筷不洗,洗脸水须待太阳出来后才能泼掉。这些习俗现多已不从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俗称“小年”,过了这天,“年”才算真正过完。城市居民 吃元宵,乡村居民仍以吃水饺为主。儿童们则竟相比灯(大多是用萝卜或胡萝卜挖制的,中间掏空,安上灯芯,倒点花生油;有的在外皮还刻划出各种图形),或燃放礼花筋、地老鼠、钻天追(俗称“气火”)等。入睡前,老年人要挑灯照遍住宅内外,意为“不生 虫豸”。次日,即正月十六日,还有出嫁闺女回娘家和“ 走百病”的习俗。
孩子们为了攒几块钱的零花钱,爬山去扒蝎子、扒土鳖子,夜里去照节料龟、白天去拾节料龟退的壳,到街上去捡个废铜烂铁、酒瓶子、废纸、塑料,过了秋天就去捞果子、捞芋头......
那时自行车是大梁的,具体学法是,先学会溜,再学会在大梁下面想蹲着似地掏腿骑,然后就要学骑大梁了,在大梁上骑屁股要扭过来扭过去的,最后才好不容易能做到鞍子上够到脚踏板了,挨摔是经常的事。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村内的大槐树下(后来搬迁到了村子北1公里处)。学校要求学生在学校里睡午觉,都拿着一个化肥袋子,在地上铺开就睡,老师还会来巡逻,发现有不睡觉的,就要挨一顿训,严重了会挨打。
上小学的时候赶暑(寒)假作业,是暑(寒)假快结束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两本每天一页的暑假作业,通常是迅雷之势完成。但最要命的是每天一篇的日记,真难为我一天憋出二十篇来,从此落下了见什么都要抒发一通情感的毛病。最惨的是邻居的学生,总是要借来作业来抄。
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管区交任务(公粮),拉一排车果子(花生)米,心里那个疼啊,不交?大喇叭上会一直喊提名的名字。现在好了,不用交”任务“,还给种粮补助。
那时,刨的芋头(地瓜)全部搽芋头干。搽芋头干子,晒芋头干子是秋天的一道风景,那时候最怕下雨了,更怕晚上下雨,夜里下雨了,大人喊起来刚睡下的孩子拾芋头干子,孩子们睡的癔癔症症,揉着眼、抓起个簸箕,跟着大人亲往地瓜地里跑,那根本不叫拾芋头干子了,叫摸芋头干子,看着有点发白就去抓,手忙脚乱的乱搂,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青邑管区下辖:青邑、赵家岭、南岭、 杨家峪、 东官庄、 西官庄、苗家沟、上黑石、下黑石、王家台、扈家沟等村。
周边小学
邹城市城前镇青邑小学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城前镇青邑村
周边村庄
青邑南沟
地址:济宁市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