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乡

旧县乡 旧县乡基本概况 旧县乡基本简介 旧县乡社会发展 旧县乡隶属山东 旧县乡旅游资源 旧县乡福建旧县


旧县乡地处 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1996年1月23日,经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济南市平阴县旧县乡划归泰安市 东平县。旧县乡位于山东省 东平县西北隅,碧波荡漾的东平湖边。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东两面与山东 平阴县接壤,南濒东平湖并与老湖镇搭界,西、西南面与斑鸠店镇为邻,西北隔黄河与聊城市东阿县相望。 省 分:山东省 城 市:泰安市 区/县: 东平县 地 址:旧县乡 ...

详情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所有特殊区域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介绍

旧县乡地处 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1996年1月23日,经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济南市平阴县旧县乡划归泰安市 东平县。旧县乡位于山东省 东平县西北隅,碧波荡漾的东平湖边。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东两面与山东 平阴县接壤,南濒东平湖并与老湖镇搭界,西、西南面与斑鸠店镇为邻,西北隔黄河与聊城市东阿县相望。

省 分:山东省 城 市:泰安市
区/县: 东平县 地 址:旧县乡
邮 编:271500 区 号:0538

1958年建旧县公社,1984年改乡,现为叶邑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70.91平方公里,人口26084人(2017)。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春秋楚人沈诸梁故里,沈诸梁即叶公,即“叶公好龙”典故中的“叶公”。

旧县乡 (10张) 1982年叶氏后裔在此重修“叶公沈诸梁之墓”,以示纪念。

农业:耕地面积26689亩,主产小麦、玉米、红薯。1979年粮食总产1345.7万斤。1985年粮食总产914.1万斤,粮食产量虽低于1979年,但烟叶、药材等经济作物收入增加。

农业机械:1985年有农用汽车11部,大、中型拖拉机9台,手扶式拖拉机57台,排灌机具161台(套),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27台(部),收获机械149台。

乡镇企业:1975年有水电站、机械厂、拖拉机站。1985年发展为水电站、面粉厂、机砖厂、配件厂、机械厂,从业117人。联办企业29个,从业131人。 旧县乡 (3张) 个体企业210个,从业284人。共有224个单位,从业532人,年产值111.6万元。

商业:1985年旧县供销社下设10个门市部,13个双代店,职工52人。1985年购销总额53.9万元,固定资产129.7万元,流动资金110万元。个体商贩119户。还有邮电营业所、银行营业所、信用社、食品经营处、医药批发部、粮管所等7个单位。

林业:有荒山宜林面积1.34万亩,至1985年造林8435亩,四旁植树22.13万株,育苗1336亩,封山育林1000亩。1983年将果园、苇园、竹园承包给农民,颁发了林权证。

畜牧业:1985年大家畜存栏4301头,生猪4275头,山、绵羊900只,家禽3.02万只,长毛兔1592只,蜂156箱。

教育:解放前有1所高级小学,9所初级小学,教师30人,在校学生350人。1985年发展为初中1所,教师69人,在校学生831人。初级小学45所,134班,教师135人,在校学生2575人。1985年3月,干群集资6万多元,献工3.1万个,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1981年乡办农林技术班8个,160人。

卫生:解放前只有6家中药铺,有医生9人。 旧县乡 (22张) 1975年成立卫生院。1984年乡卫生院由西潭凹迁至旧县街,新建大楼1座,685平方米,设有中、西医门诊部、透视室、化验室、超声波、激光等辅助诊断科室。还有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医务人员18人。村卫生室22个,卫生员48人。个体开业20处,23人。

名胜古迹:乡政府东行铧山,北吉城石碣村水浒城风景区 屯村铺摩崖刻经遗址、茅峪泉景区、

楚霸王项羽墓

旧县乡地处 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山东 东平县西北隅,碧波荡漾的东平湖边。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东两面与山东 平阴县接壤,南濒东平湖并与老湖镇搭界,西、西南面与斑鸠店镇为邻,西北隔黄河与聊城市东阿县相望。1996年1月23日,将平阴县旧县乡整建制划归东平县管辖,旧县乡的行政区域边界以济政[1996]3号文所附的1:5万地形图上标绘的界线为准(鲁政字[1996]24号)。全乡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3万亩土地 3.1万人。耕地面积1530公顷。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255万元,居民人均收入2162元,农产品总产量9590吨,工业经济总产值2.80亿元,集贸市场成交额6200万元。全乡有学校8所,在校学生3582人,教师194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51人。交通、通讯设施先进,220国道从境内穿过,程控电话遍及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和有线电视,乡内有著名的摩崖石刻、楚 霸王墓、铧山风景区等历史古迹,人文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旧县乡地瓜淀粉加工,历史悠久,地瓜淀粉加工已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半个世纪以来,东平湖沿岸已发展地瓜淀粉加工业607家,仅北部的旧县乡一个乡便拥有400多家。旧县乡人均占有0.4亩土地,且都是山岭薄地,农民世代只能种植地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这里的农民开始进行地瓜淀粉加工,进一步增加地瓜产值。之后,加工业迅速发展,并且,围绕淀粉加工形成了专业务工人群,形成了运输业,还形成了消化粉渣的养殖、种植业。到1995年,联合国薯类研究会议在此召开。淀粉加工业的发展富了一方百姓,但由于家庭式作坊经营,废水直接排放进入东平湖,造成了严重污染。每逢加工旺季,湖水 COD含量就严重超标,导致大量水生物死亡。

东平县政府全部关闭废水不能达标排放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2008年3月28日,召开动员会议,制订方案,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政策法规宣传,全县人民对关闭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据初步核算,关闭淀粉加工企业将使许多乡镇经济利益受损,其中,旧县乡将损失200多万元财政收入,全乡农民家庭收入将损失4000万元。但是,在对眼前利益和科学发展大计进行比较之后,他们艰难地选择了牺牲眼前利益。4月7日,旧县乡四村第一个举起了砸沉淀池的大锤。在大锤砸向池沿的那一刹那间,村里有些老人止不住流下了涟涟泪水。这一锤声震百里湖畔,从这一天起,全县开始大规模拆除淀粉加工设备。到5月7日,全面彻底拆除设备并已复垦的达到300余户,已拆除设备尚未清除垃圾的近300户。

在关闭淀粉加工企业的同时,东平县政府全力想方设法为加工户寻找出路。一是上了5家可以达标排放的大型淀粉加工厂,使这一传统产业能在当地继续生存发展。二是扶持原加工户转产,帮助他们适时上了食用菌项目,大量生产鸡腿菇。已初具规模。三是牵线搭桥,引导原加工户外出务工。在各级政府帮助下,已有许多人踏上了外出务工之途。

旧县乡连年获得市县地瓜淀粉加工专业乡、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建设第一名、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经过近几年的培植和壮大,已发展形成了泰龙、三利、正亮、本才四大精制淀粉(粉条)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色泽鲜艳,包装精美,久煮不糊,好吃上口,产品畅销安徽、河南、江苏、河北、内蒙等几十个省市,并出口、韩国、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客户的好评。四大企业的带动,进一步提升了粉条之乡的品牌和地位,地瓜淀粉加工遍布全乡30个行政村,其中专业村15个,地瓜淀粉加工户740处,参与农户2600户,年加工地瓜10亿斤,年产淀粉2.4亿斤,粉条1.8亿斤,创产值4亿元,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各种地瓜淀粉产品的不同消费需求。该产业的发展还有力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地瓜加工为依托,利用加工地瓜后的粉渣酿酒在该乡发展迅速,全乡小酒厂有120处,大型酒精厂8处,同时,经过与北京农科院和山东省食用菌工作站的积极联系,开发了利用酒糟养殖鸡腿菇新项目,发展养殖面积达6万平方米。这一绿色无污染无公害产品投放市场后,立即受到了顾客的青睐。该乡成为山东省食用菌工作站开发利用酒糟养殖食用菌工作的定点试验基地。

旧县乡在积极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立足资源优势,招商引资,鼓励规模企业发展,一是凡固定资产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精制加工业户,奖励业户现金2万户;二是外来旧县办企业,所需土地、供水、供电、通讯按当地最低标准收取费用;三是外商在旧县投资兴办的项目,免收乡管辖的一切行政性收费;四是新上外商企业或规模企业(100万元以上)在税收上实行以奖代返,第一年所纳税额(乡留部分)全部返还,第二年按所纳税额的40%奖励,第三年按所纳税额的20% 奖励,第四年不再奖励。年内纳税额超过15万元以上的,第二年、第三年分别按增加10个百分点奖励。五是鼓励中介人参与外商来旧县兴业或本乡人员上规模企业的牵线搭桥工作,凡介绍外地客商来旧县兴业的或本乡人员上规模企业(100万元以上)的,乡财政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奖励中介人。六是对上对外争取资金的部门和个人,缴入财政帐户成为乡可用财力的,根据缴入财政帐户的实际数额予以奖励,50万元以下奖5%;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奖7%,200万元以上奖10%。

旧县乡境内山多石质好,又濒临黄河以北平原地带,对建材需求面广量大,发展山石开采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所产产品供不应求,十分畅销,现有大型石料厂10处,石子厂8处,白灰厂5处,锯石厂2处,建材加工项目总数达73个。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纷纷前来开采山石,现已有聊城、河南等地开发商来兴办大型石子厂和白灰窑,一个新的建材之乡将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旧县乡粉条

旧县乡粉条是旧县乡传统产品。它具有色白柔韧,条细匀称,久煮汤清,色味不变等特点。因晶莹透明,被

人们誉为“玻璃粉条”。

旧县粉条以优质地瓜淀粉为原料。地瓜又称“红薯”,是我县山区栽培广泛的农作物。我县山地地瓜出粉率高,色白细腻,口感柔滑,是制作旧县粉条的主要原料。秋季地瓜成熟收刨后,将鲜地瓜机磨粉碎过滤,去除渣料,便可得到淀粉,当地人叫做“粉子”、“粉面”。粉条就是用这种优质淀粉做成的。旧县粉条选料精,工艺细,制做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堪称天然“绿色食品”。

粉条可凉拌,可熟炖,可与多种蔬菜及肉类等配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食品,属于农村的“家常菜”。猪肉炖粉条是旧县的特色菜,已进入城市饭桌,登上大雅之堂。

旧县粉条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清朝宣统年间即已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主导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全乡现有1000多处粉坊,年产粉条1亿斤,畅销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旧县乡三利、泰龙、正亮三家精制淀粉厂生产的精制粉条已占据江南各省的大部分超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1995年联合国薯类研究中心官员来旧县乡考察时,赞誉旧县乡为“中国粉条第一乡”。

二,玫瑰红苹果

旧县乡尹村三村种植玫瑰红特色苹果。玫瑰红苹果为元帅系短枝型芽变新品种,1979年在山东省第七次苹果良种鉴定会上定名。因其果浓红,又产于闻名遐迩的玫瑰之乡,故定名为“玫瑰红”苹果。

l983年获山东省科委三等奖,l987年获山东省林业厅优质果品奖,2004年3月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玫瑰红苹果果实为长圆锥形,浓红色,高桩,五棱明显。果形指数为0.988,果实大而整齐,平均单果重320-350克,最大单果重700克,一级果占95%以上。果肉黄白色,可容性固形物为12.7%。该品种结果早,香味浓,产量高,营养丰富。果实耐贮藏,果树抗病、抗风力强。果实成熟采摘前落果轻,具有丰产性能强、品质上乘之特点,其经济效益可与美国新红星媲美。玫瑰红苹果,以其特有的色、香、味、形等特点博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远销深圳、广州、福建、哈尔宾、沈阳等十几个省、市,并受到外商青睐,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北吉城村鸡腿菇

旧县乡北吉城村大力发展食用菌反季节栽培,在发展鸡腿菇养殖 专业村的基础上,又开发双孢菇反季节栽培,获得突破。全村共发展双孢菇反季节栽培2600平方米,每斤在6-8元,难此一项,全村增收20多万元。

北吉城村立足粉条之乡传统优势,几年来利用地瓜加工下脚料发展食用菌生产,已发展鸡腿菇养殖面积3万平方米,成为鸡腿菇养殖专业村,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收入风险,该村又开发了双孢菇养殖项目。为提高积极性,在乡里帮助下,邀请市县科技专家来讲课,同时,乡村为鼓励群众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加大养殖小区配套设施投入,做到双孢菇养殖发到哪里,水、电、路就通到哪里,切实解决菇农利益;为确保菇农长远利益,乡村立足北京市场,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保护性收购产品,激发菇农的养殖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北吉城村在鸡腿菇养殖过程中,坚持远程教育的学习、应用,做到“产业发展到那个环节,远程教育就服务到那个环节,远程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程跟踪服务”,形成了“养殖产业一条链、远教服务一条龙”的良好格局,做大做强了鸡腿菇产业,不仅带动了本村村强民富,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发展。

铧山石刻造像

铧山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山虽不高,但逶迤如蟠龙状, 悬崖突兀,怪石嶙峋,山谷幽深,鹰飞鸟鸣,风景如画。

石刻造像位于山巅面北的朝阳洞内,洞口上部刻“朝阳洞”3个楷体字,左右又有两洞口,三洞内相连,皆属自然石洞。洞内有圆雕造像两尊,据碑文记载,一为白衣大士观音像,一为护法韦驮像。观音像为坐式,面北,似坐于石椅上,右手抚膝,左手抚椅肘;头戴巾,身披斜交大衣,内着僧祗支;面部上宽下窄。像高1.2米,宽0.75米,在造型上与其它地方所见的观音像略有不同。韦驮像,面东,无首,结跏趺座,右手抚于凸腹上,左手握一物置于左膝上,领下垂佛珠,像高0.8米,宽0.46米。据考,两造像为明万历年间所雕,造像细腻逼真,栩栩如生。洞内还有明清所立的碑刻3方,一为“开山碑记”,二为“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铧山朝阳洞白衣观音记”,三为“阿邑铧山佛洞碑记”。其它两洞内无造像和碑记。 山南有碧霞元君祠,系自然石洞加工而成,洞口砌墙有门,洞前部较大,向内渐渐狭窄。前部高3米,向北深约20米。洞内有神台,上供元君塑像,高1.7米,面目慈祥,端庄静雅.除此之外,还有碑刻4方,最早为大清宣统四年“善士题名碑”。山西麓有“白云泉”,泉侧有康熙年间题记,泉下万仞高崖,泉水涌出流下,溅沫迸珠,如丝丝细雨,生云化雾,堪称奇观。铧山奇石形成许多天然景观,有“狮子峰”、“扇子崖”、“龙虎斗”、“天鹅卧”、“回马石”、“渡仙桥”、“瞻岱穴”和“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十余处。199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游人甚众。登上铧山极顶,南眺东平湖,碧波万顷,帆影如织,雄伟壮观;北望浪溪河,如玉如练;东西群山相列,云雾缭绕,为东平湖北畔一大游览胜地。

楚霸王项羽墓

楚霸王 项羽墓(头葬地),在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为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墓,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残存碑记,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

屯村铺遗址

屯村铺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1.5公里洪顶山之间的东风水库内和坝西200米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三面环山,遗址东有“茅峪泉”,南北山腰两处有北齐时的摩崖刻经。遗址区为山坡地,长年经山水冲刷,遗留文化层很少,暴露物十分丰富,大部分都被冲到西大坝内。特别是当时东风水库及拦水大坝的修筑,对遗址占压,破坏较为严重。遗址区其范围东西长500米,南北东部宽50米、西部宽200米,呈扇形分布。从冲刷断面考查,今存文化层厚度约1至2米之间,土质为山区粘土与坡积物,淤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遗址区内有两处较为重要的残存文化层堆积,皆位于库内和山脚下,东部长3米,高2米,西部长8米,高2.3米,土质为黑褐色,内有大量的蚌片和器物残片。附近地里和坝西地里地上散布着大量的器物残片和大量的蚌片、瓷片等。

旧县屯村铺风景区 (12张)

查阅有关志书资料和历史书籍,对此均无记载,根据拣选标本和现场考查,此遗址属商周时代的一处遗址。

旧县三村遗址

旧县三村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南霸王墓周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山坡台形地,长80米,宽150米。土质为粘土和坡积物、冲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从南面东西向大山水沟冲刷断面上观察,文化层厚约6米,南部被山水冲刷比较严重,暴露物十分丰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瓮罐残片和其它陶片。东侧有一土建民房,墙壁上布满许多蚌片和陶片。在遗址西部,村民盖房动土时,曾发现许多烧灶圆形遗迹,内有红色烧结土块。从附近采集的标本有:蚌片(跟屯村铺遗址采集质地一样)、泥质夹砂红褐鬲足、泥质灰陶瓮罐口沿、泥质灰陶,外有绳纹的残陶片等。

根据采集标本和地貌分析,此遗址是商周时期的一处村落遗址。

洪顶山摩崖刻经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 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东北方洪顶山上。山势险绝,两峰相峙,幽谷逶邃,古柏参天,经文即镌刻在两峰下巨大的石壁间。刻字内容丰富,除刻有佛经、经名、题名、题记之外,还有其它内容的刻字达20篇之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刻字群,总面积近1400平方米。

琳琅满目,气势宏伟,可称“大观”。

镌刻经文主要有4片,大致分南北两部分,刻有《文殊般若波罗蜜经》、《仁王经》、《摩诃衍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一部分或某一篇章。经文直径一般在20至50厘米之间。所有刻字除少量双钩线条刻法之外,均为圆底阴刻。书体多为隶书,有学者评其为“带隶意的楷书”或“带楷意的隶书”。两部分刻字风格各异。北壁刻经文字较大,均在50厘米上下,文字风格接近于泰山《经石峪》,但比《经石峪》字体结构紧密,凝重中多几分飘逸;南壁刻经字较北壁小,汉隶风韵,朴厚劲媚,方整中多变化,极似《张迁碑》。《张迁碑》原址即位于洪顶山北面,由此可见该碑当时影响之深。

其它内容的刻字大小不等,有横式、竖式、风格多变,情趣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一块平滑巨岩上的“大空王佛”4字,通篇既敦实稳健,又神势飞动。其中的“佛”字,高约5米,宽4米,笔画宽达20多厘米。整个字用笔大起大落,端庄雄浑,末一竖笔呈“飞白”状,又使其多几分“飘逸洒脱”之韵味,大字旁有安道一书刊等刻字。刻经文前文后有“僧安道一”题名3处。安道一为 北齐名僧,“尤工书法”,其名见于我省邹县铁山、尖山摩崖刻经。考其洪顶山诸刻字,书体风格与邹城市的铁山、尖山刻字多有相同之处,同有安道一款识,可以说:洪顶山摩崖刻经铁山、尖山刻经年代一致,同出安道一之手。洪顶山摩崖刻经内容之丰富,刻技之高卓,保存之完整,在中国同时代摩崖刻字中占有一定位置,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

洪顶山又以“双峰竞秀”而著称。双峰的上源有泉,泉水淙淙四季不涸,流过“钓鱼台”,流过“飞来石”,几经飞瀑,注入刻经下方的“净池”。山西邻东平湖,那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的 景色近在眼前。这山、这泉与平湖相映,结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洪顶山刻经则是这画卷上镶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断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旧县镇位于杭城之北,距城20公里,属城郊型乡镇,东有扁山岽,西接紫金山,紧靠汀江,旧县河和205国道穿境而过,地属长形,气候暖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据有关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摄氏15.8度,年降雨量为1495.2毫米。旧县河发源于梅花山(系闽江、九龙江、汀江之流,人称北回归线上的裴翠),由北至南流入汀江,有公路干线一条(杭矶公路),支线二条(杭才,旧白公路),南北距35公里,东西相隔15公里。真宗咸丰二年(公元1025年)旧志县北(即今旧县全坊村渡口)设过县,后迁县城于郭家坊(即今杭城)因而得名旧县。

旧县镇方圆160.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85米,19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6139户,28140人,耕地面积 15437亩,山林面积20.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2.6万亩。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1396万元,财政收入6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8元。旧县是著名的金铜矿山--紫金山所在地,此山位于该乡西片,面临汀江,千奇万状,海拔1138.4米。山之西一支弯环向北匕曰:观音山。山麓为三潭头同坑塘,山中有一天门、中峰寺、五龙寺、麒麟殿、桃花洞、小瀑布、一琴桥、西天岸等诸胜。旧县志云:"金山"在县北四十里邑屏也,嶙峋无表苍翠。如画其间,寺殿之宏敞,岩洞之幽深。孤峰之壁之峻拔。时而暖翠晴岗之查霭,时而碧桃红杏之纷披。时而珍禽奇鸟之飞鸣,时而幕鼓晨钟之响答,凡在来游俱有迥绝人寝之想,是杭川第一胜。而今紫金山上的寺殿虽毁,但风景尚存,尤其是在紫金山开发了世界级特大型金铜矿,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正蓬勃崛起,"黄金之旅"这一新兴的旅游业也"游客满门"。古与"南普陀"齐名的上杭"西普陀"亦处在旧县和临城结合部,现正由台胞投资兴建颐年山庄和农业观光园,必将重新焕发出佛教旅游圣地的光彩。

旧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金、铜、铁、锰、稀土、明矾、石灰石等,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达8000千瓦以上,已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还不到三分之一,经有关部门测定:铁东岩下山水源为国家一类水质,流量达到每秒3吨,投资5000万元的县级铁东村岩下山第二水源建设正在紧张的筹建中,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4.9%,木村储量39万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旧县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乡内建有220千伏变及35千伏变各1座,中国电信、联通公司的手机发射机站4座,电话装机达4千余部,水力水电站4站,装机容量达到6千千瓦,电网与省网相联,乡内有实现"三通一平"的贝湖工业开发区,占地数万平方米,投资者可享受县级南岗工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乡设有文化中心,每村设有卫生室、文化室,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水泥路、自来水。教育费投入上千万元,全乡共有19所小学2所中学,于96年顺利通过"两基验收",2002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中学普及率100%,巩固率99.3%,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乡有民乡演出队伍8支,经营性歌舞厅2家,旱冰场一处。

旧县是纯客属地区。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红军老妈妈-- 邓六金出生在该乡新坊村,旧县同时也是陈茂辉、翁祥初、陈海涵等将军及原龙岩市市长游宪生先生的故乡,旧县可谓人杰地灵。

旧县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确定了,"矿业兴乡、农业富乡、三产浩乡"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紫金山金矿的龙头示范作用,创建荣达、灿兴、金辉、金鑫四个个体工贸企业,并利用金矿开发的辐射、滚动发展,兴起运输、饮食、商贸行业;同时,建立了万亩丰产竹林、千亩库湾名优鱼种养殖、100万袋食用菌、100万片土纸加工、千亩板栗、5000盆花卉、2000亩黄花梨、千亩烤烟示范片、千亩旧县河沿岸麻竹笋基地等九大种养加基地,有效地壮大了社会经济总量,提高了农民收入。旧县镇全乡共有集体企业11家,私营企业11家,个体企业1068家。旧县出产的豆腐和河鱼,饮誉全县。

2007年,旧县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773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增4.96%。财政收入801万元,比增39.79%。农民人均纯收入4579元,比增9.86%。

粮食播种面积28990亩,粮食总产11847吨,比减3.57%。种植烤烟1200亩,烟叶产量130吨,比增28.71%。种植蔬菜1924亩。生产松脂350吨。果园面积2137亩,水果产量440吨,与上年持平。水产面积1158亩,水产品产量596吨,比增9.76 %。茶园面积370亩,茶叶产量13吨,比增8.33%。年末,耕牛存栏4121头,羊存栏274头;生猪存栏38424头,出栏生猪65830头;家禽存栏573230万羽,禽畜肉类总产7251吨,比增10.82%。

乡镇企业(含个私)1158家,从业人员6312人。乡镇企业总产值54240万元,比增1.86%。

旧县镇坚持继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兰田村主干道和坝上至矶头电站道路硬化工程;投入30多万元,实施205国道过境路段集镇两旁扩宽改造;完成石圳、梅溪、铁长3个村饮水工程;兴建旧县中学综合楼、旧县中心校学生宿舍楼、梅溪小学教学楼;对集镇周边及角龙等6个村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37盏。

2007年末,总户数6546户,总人口28469人,出生320人,出生率11.24‰,其中政策内生育309人,计生政策符合率96.56%,人口自然增长率5.23‰,落实节育措施82例。

2007年,旧县镇继续与龙岩森宝公司合作,发展肉鸡养殖,全乡出栏肉鸡120多万羽,创产值上千万元。其中,年出栏肉鸡1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3户。

该乡出台鼓励扶持肉鸡养殖政策,对肉鸡存栏1-3万羽以上的养殖户一次性给予2000元-5000元不等的扶持金;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发展肉鸡养殖,还可享受在该奖励标准基础上再加20%的扶持资金;帮助养殖大户办理养鸡保险。解除后顾之忧,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该乡通过与森宝公司挂钩,建立“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由森宝公司提供种鸡、饲料、技术,产品按价金额回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该乡在河西养鸡重点村组建肉鸡产业协会,举办5期养殖技术培训,参训630多人次。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605
14418
13187
家庭户户数 6208
家庭户总人口(总) 25245
家庭户男 12398
家庭户女 12847
0-14岁(总) 7428
0-14岁男 3838
0-14岁女 3590
15-64岁(总) 18105
15-64岁男 9782
15-64岁女 8323
65岁及以上(总) 2072
65岁及以上男 798
65岁及以上女 12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5470

2017年,26084人(2017)。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旧县乡时代新城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周边乡镇

旧县乡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周边村庄

浮粮店村 地址:泰安市东平县

大吉城三村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