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镇

南黄镇 南黄镇历史沿革 南黄镇行政区划 南黄镇地理环境 南黄镇经济概况 南黄镇社会事业


乳山市南黄镇辖3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6万人,面积88.3平方公里,耕地2799公顷,海岸线长2.4公里。距青岛220公里,距青岛飞机场220公里。南黄镇位于乳山市东部。东隔黄垒河与文登区相邻,西与大孤山镇、南与徐家镇接壤,北毗冯家镇,南临黄海。面积88.9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南黄、河崖、冷家庄(冷家庄、小钱家)、凤西庄、母鸡屯、南黄北塂、南黄庄、北斜山、南斜山、高家屯、西洋水、东洋水、院后、靠山、东姜家庄、朱家屯、陈家屯、孙家埠、西珠塂、东珠塂、李家疃、柯家庄(柯家庄、孙家庄)、岭上、西浪暖、汤南山、湾头、南台子(南台子、腊树底下)、庄子园、仙人脚、宫家疃、归仁、崮山寺、上庄3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南黄,距市区30千米。1951年设南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撤 社设镇。1995年,面积88.9平方千米,人口31...

详情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南黄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南黄镇介绍

乳山市南黄镇辖3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6万人,面积88.3平方公里,耕地2799公顷,海岸线长2.4公里。距青岛220公里,距青岛飞机场220公里。

南黄镇位于乳山市东部。东隔黄垒河与文登区相邻,西与大孤山镇、南与徐家镇接壤,北毗冯家镇,南临黄海。面积88.9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南黄、河崖、冷家庄(冷家庄、小钱家)、凤西庄、母鸡屯、南黄北塂、南黄庄、北斜山、南斜山、高家屯、西洋水、东洋水、院后、靠山、东姜家庄、朱家屯、陈家屯、孙家埠、西珠塂、东珠塂、李家疃、柯家庄(柯家庄、孙家庄)、岭上、西浪暖、汤南山、湾头、南台子(南台子、腊树底下)、庄子园、仙人脚、宫家疃、归仁、崮山寺、上庄3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南黄,距市区30千米。

1951年设南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撤 社设镇。1995年,面积88.9平方千米,人口31960人,辖南黄、河崖、冷家庄、凤西庄、母鸡屯、南黄北塂 、南黄庄、冯斜山、高家屯、西洋水、东洋水、院后、靠山、东姜家庄、朱家屯、陈家屯、孙家埠、上庄、西珠塂、东珠塂、李家疃、岭上、柯家庄、西浪暖、汤南山、湾头、南台子、庄子园、仙人脚、宫家疃、归仁、崮山寺、南斜山33个行政村。

南黄明洪武七年,辛姓由湖北襄阳县迁海阳县大辛家,又迁此建村十里大辛家。宣德五年,李姓由大崮头李家迁入。万历八年,林姓由栖霞县京子埠迁入,因位于黄垒河南,更名南黄。清康熙三十九年,鲁、乔姓分别由海疃、文登县狗皮桥迁入。乾隆十五年,宋姓由南泓迁入。现850户。

河崖明嘉靖七年,姜姓由峒岭迁黄垒河南崖定居立村,故名。现150户。

冷家庄明正德十六年,冷学孟、冷学宦由平度县迁此立村冷家。明天启年间,钱姓由荣成县迁入。清康熙年间,冯姓由万家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330户。

湾头明洪武年间,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黄垒河拐弯处定居立村,故名。清乾隆年间,矫姓由牟平县垂柳迁入。清嘉庆年间,贾、孙姓由贾家庄、汤上迁入。现645户。

凤西庄清乾隆年间,姜、蔡、陈姓由河崖迁此立村,因位于凤凰口西,故名。现118户。

母鸡屯清康熙年间, 张姓由巫山来居,王姓由山前庄迁入。因附近山林多野鸡,故称野母鸡屯,后更今名。乾隆年间,姜、陈、刘、高姓由邻村河崖、小陈家、归仁、湾头迁入,李姓由文登县泽头迁入。现215户。

汤南山清乾隆四十五年,孙姓从汤后疃迁汤上南山定居,故名。咸丰年间,王姓由荣成县赤山迁入。后又有张姓迁入。现210户。

南台子清光绪年间,孙姓由汤东疃迁南台子定居,故名。现62户。

庄子园清乾隆五年,孙姓由汤东疃迁居,因此处为归仁的种地庄子,故名。现60户。

仙人脚清乾隆四年,高姓从湾头迁此立村。相传因村北河中巨石有一仙人留下的脚印,故名。现60户。

宫家疃明崇祯十六年,宫姓由文登县柳林庄迁此立村宫家庄。清末,王姓由南黄北塂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35户。

归仁金代前有村庄龟阴(因村南有岩石形似龟,故名),金末战乱被剿。明末,孙、刘姓由汤上和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以原村名谐音取名。清代, 先后有张、高、于姓从南黄、湾头、王家口迁入。现900户。

南黄北塂元末,丁姓居此,明初迁北高格庄。清顺治元年,王姓从店子头迁南黄村北山塂处立村,故名。现335户。

南黄庄清乾隆年间,李光先、李先培由南黄迁此定居。因此地是南黄村种地庄子,故名。现230户。

北斜山明洪武末年,高姓由西浪暖迁斜山之北立村,故名。万历年间,宋姓由史家疃迁入。清末,陈姓由母鸡屯迁入。现510户。

南斜山明嘉靖年间,黄姓由黄疃来此立村(后迁走),因位居斜山之南,故名。清初,王、刘、姜姓先后由南黄北塂、黄格庄、峒岭迁入。现152户。

高家屯明万历年间,康姓居此建村康家屯,后迁走。清康熙年间,高姓从湾头迁此以姓立村,后汪、曲姓由牟平县迁入,李、肖姓由大崮头、肖家迁入。现340户。

崮山寺清康熙三十一年,李柏从文登县吴家庄迁此立村,以附近古庙崮山寺为村名。乾隆年间,孙、姜姓先后由东珠塂、西珠塂迁入。现105户。

靠山明万历年间,孙姓由汤上迁此靠山而居,故名。清咸丰年间,于姓由辛庄、院前迁入。后有姜、王、谭姓迁入。现210户。

东姜家庄明万历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建姜家庄村。清顺治年间,孙姓由东珠塂迁入。康熙年间,王姓由牟平迁入。清末,于姓由王家口、陈姓由牟平县陈家疃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204户。

李家疃明万历年间,李姓由李家迁此建村(后迁走)。崇祯年间,于姓由乳山寨迁此。清末,孙姓由东珠塂、张姓由文登县张家埠迁入。现135户。

上庄元至正年间,姜姓由万户迁珠塂村边小河上游立村,故名。明成化年间,高姓由湾头迁入。清时,有吴、刘、孙、万姓先后迁入。现420户。

西珠塂元大德年间,姜子茂由万户迁此立村,因村西北两小河中间有一圆形土塂,人称“二龙戏珠”,以此取名珠塂。明万历年间更今名。民国末年,姚姓从唐家洼迁入。现260户。

东珠塂明万历二十七年,孙姓由汤后疃迁珠塂村东立村,故名。现390户。

朱家屯金元时期,朱姓在此以姓建村,元末战乱迁走。明永乐年间,王、周姓先后从黄县迁此定居,后迁走。清康熙年间,孙、李、于、邵四姓先后由刁家、青山、小浩口、邵家迁入,沿用旧名。现204户。

西洋水明永乐年间,于姓由平度县古岘迁小河东岸立村,取名小河东。隆庆元年,因洪水淹村,更此名。明末,李、王姓由泽头、朱家屯迁入。清初,鞠姓由海阳所迁入。现173户。

东洋水明嘉靖年间,王姓由朱家屯迁此,取名王家屋后。隆庆元年更此名。万历年间,孙姓由孙家埠迁此。清顺治年间,迟姓由莱阳县迟家庄迁入。乾隆年间, 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入。后刁姓由刁家迁入。现280户。

院后明泰昌元年,肖姓由河南省昌阳县章村迁此立村,因位于古寺院后,故名。清初,臧姓由海阳县臧家迁入。现185户。

孙家埠明洪武年间,孙姓由云南迁黄垒河下游西岸立村。清康熙年间,陈姓由卧龙迁入。乾隆年间,邹姓由文登县店子迁入。现445户。

陈家屯明成化五年,陈姓兄弟四人由牟平县纸坊迁此立村。清乾隆年间,林姓由西浪暖迁入。现119户。

柯家庄清雍正八年,柯姓从荣成县柯家屯迁此以姓立村。清末,孙姓由文登县南桥迁入。现30户。

岭上元末,姜、曹姓由西浪暖迁高岭之上立村,故名。明永乐十八年,孙姓由孙家埠迁入。明末,高姓由西浪暖迁入,蔡姓由榆树底迁入。清初,林姓由西浪暖、王姓由杨家屯迁入。现602户。

西浪暖元初,姜、曹姓居此,元末迁走,郭姓由荣成县上郭家迁此立村。因位于黄垒河入海口西,河水海水交汇,水浪一片,取名西浪浪。后更此名。明洪武年间,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明末,蔡姓由东浪暖迁入。清初,邹、王、林等姓由文登县店子、杨家屯、南黄迁入。现1200户。

镇政府驻南黄村,辖33个行政村。面积88.9平方公里,年末人口27788人。

所辖村代码

371083105(33村):~201南黄村 ~202汤南山村 ~203南台子村 ~204庄子园村 ~205仙人脚村 ~206归仁村 ~207宫家疃村 ~208湾头村 ~209河崖村 ~210冷家村 ~211风西庄村 ~212母鸡屯村 ~213南黄北耩村 ~214南黄庄村 ~215南斜山村 ~216北斜山村 ~217靠山村 ~218崮山寺村 ~219上庄村 ~220西珠耩村 ~221东珠耩村 ~222东姜家庄村 ~223李家疃村 ~224高家屯村 ~225朱家屯村 ~226西洋水村 ~227东洋水村 ~228院后村 ~229孙家埠村 ~230陈家屯村 ~231岭上村 ~232柯家庄村 ~233西浪暖村

境内西部为丘陵,东部黄垒河沿岸为冲积平原。海岸线长2.5千米。有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是乳山市主要粮食产区,花岗石材基地和草莓主产地。牟平至浪暖口公路与烟即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经济状况

全镇有耕地4.66万亩,海岸线长3公里。该镇东依黄垒河,南濒黄海, 青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牟银公路纵贯南北。沿海有丰富的地下海水资源,是胶东地区最适宜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地区之一,海产品有大菱鲆、海参、虾、蟹及各种贝类。农特产有苹果、梨、桃、 草莓、大枣及各类蔬菜。 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海砂、河砂。

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5亿元,农业总产值1.1亿元; 财政收入7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比上年增加1元。中学2所,小学6所,在校生共3727人。镇办工业主要有造纸、石材、橡胶、织衫等,造纸、工厂化养鱼为支柱产业。全年完成技改投资3550万元,开发新产品3个;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575万元;引进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亿元,粮食总产量1.33万吨, 果品总产量9000吨,蔬菜总产量6750吨,水产品总产量9000吨。

南黄镇现有内资企业48家,外资企业12家,行业涉及乳山乳华纸业有限公司、中威金属、瑞京服装、三宝玩具、天勤食品、兴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形成了以加工、 海水养殖划为主的格局。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4亿元,利用内资1.8亿元,利用外资333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0.5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00万元。

到2011年底,全镇招商引资完成招商资金3.1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5.3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9万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收入9280元,同比增长9%。

——一、二、三次产业均取得新突破。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在发展传统种养业基础上,强化富民优先理念,全面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成功引进了3个特色现代农业项目。一是肉食鸡养殖项目,通过前期的积极运作,我镇共引进了7个福喜肉食鸡养殖小区,已投产3个;二是香菇种植项目,加强与裕荣食品公司的沟通对接,新引进了荣辉食用菌项目,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大棚20多个,年产香菇20万公斤,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三是茶叶种植深加工项目,以打造区域内的龙头茶叶基地为目标,引进了总投资1500万的威海福润生态农业项目,年可加工茶叶100吨,可消化约3000亩鲜茶叶原料。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全镇新发展茶叶360亩,总数达到1000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二、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一年来,我镇坚持工业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着眼于加快项目建设,建立了领导分工负责制度,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强化项目服务力度,年内引导乳华纸业等企业实现技改投入两千万元。双辉铸造顺利投产,年产值达一千万元。三、新兴旅游产业实现零突破。针对我镇旅游业“短腿”现象,通过采取外出对接、邀请考察、以商招商、宣传推介等方式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了总投资近千万元的金台农业休闲园项目,现已进入试营业阶段,实现了我镇在高效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上的新突破。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2011年南黄镇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总投资1168万元,实施了1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硬化路面59000多平米,栽植各类苗木26000多株,浆砌水渠11000多米,修建花墙12600米,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处,改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处。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我镇出现了一批精品工程、实效工程、惠民工程:高家屯村将环境整治与加强社区设施配套相结合,与推进社区管理相结合,建成了多位一体的社区办公服务中心;院后村利用环境整治契机,争取社会捐赠200余万元,修建漫水桥一座,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河崖村、院后村、高家屯村整治工作都在全市前列,在威海市第一批环境综合整治验收中,我镇10个村一次性通过验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垃圾中转站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农村垃圾乱扔的现象,真正实现了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全镇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眼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投资40多万,新建了群众工作中心,集合民政、劳保、果树、渔技、残联等多个部门,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化办公。着眼于村级工作建设,组织实施了全镇危房改造工作,改造房屋58户,争取补助资金108995元;为150多户农民办理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做好粮食补贴和小麦、玉米、花生等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完成各项社会救助发放工作。

2006年南黄镇的畜牧养殖业取得很大成绩,蛋鸡存栏量超过34万只,比2005年增长30%,年产鸡蛋750万公斤,比2005年增长25%;出栏 肉鸡60万只,其中肉食鸡25万只,分别比2004年增长120%和-20%;母猪存栏量达到2000头以上,出栏肥猪1.6万头,比2005年增长15%和10%;奶(肉)牛养殖渐成气候,达到奶牛70头、肉牛60头。特种养殖重新开始发展起来,貂存栏量达到5800只以上,较2005年增长160%。

南黄镇畜牧业的现状总的概括为:养鸡养猪已成规模,养牛方兴未艾,特种养殖长足发展, 养兔养蚕原地踏步。全镇规模以上蛋鸡养殖户超过100多户,肉鸡养殖户大约10户;养猪如今在南黄镇可谓遍地开花,全镇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养猪,母猪存栏量达到2500余头,年出栏肥猪1.8万头,但规模养殖户较少,主要有湾头、南台子和河崖等五家大的猪场;养牛产业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朱家屯、冷家、北耩、高家屯四个初具规模的养牛场,并有向四周辐射的趋势, 奶牛存栏70余头,肉牛存栏60头;原来颇具规模的养兔和养蚕却在原地踏步,成为南黄镇养殖业发展的不和谐音符。

南黄镇2005年养殖的最大亮点是该镇的特种养殖蓬勃发展,截止2006年底,南黄镇的特种养殖存栏量达到4200只,其中貂存栏量4000只, 狐狸存栏量20只,特种养殖户达到45户。2006年全镇共出栏貂超过1。2万只,狐狸超过1000只。

2005年南黄镇养殖业发展的特点:南黄镇养殖业的特点是发展较为集中,养鸡和养猪发展比较快,主要因为这几年 鸡蛋和猪肉的价格上涨,养鸡和养猪的效益提高而且其风险比较小所致。但养鸡主要是以规模养殖为主,蛋鸡养殖较2006年有较大发展,全镇养蛋鸡规模户有100余户,蛋鸡养殖规模突破34万只,肉食鸡主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大棚养鸡,以50天为一个周期,一年出三到五棚鸡,每棚2500只到3000只,全镇大棚养鸡20户2006年出鸡20万只。较2005年我镇的肉食鸡养殖有很大退步,主要是因为今年肉食鸡的市场非常不景气,同时肉食鸡病害太多,与之相左的是种鸡、 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幅上涨,风险大增,大批养殖户转而养殖蛋鸡或者投资特种养殖,但是原来的养殖大棚依旧完好保存,一旦市场前景好转,很多人还会进行肉食鸡的养殖。与养鸡相反,养猪主要是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当然也有大规模户,例如湾头的孙文胜养猪场的规模在年出栏1000头以上。但从全镇的情况看主要是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平均每户存栏母猪1-3头。

畜牧养殖业为南黄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朱家屯村,其养鸡的收入已经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以上,河崖畜牧业收入所占比例也达到60%以上。一只蛋鸡一年产蛋30斤,每斤鸡蛋3元多,就是90多元,一个养3000只鸡的鸡场除去各种费用,一年的纯收入保守估计在五万元以上,一般一个养鸡周期是500天,在更换蛋鸡时,鸡母可以卖到每斤4元,每只蛋鸡平均4斤,收入仍在3万元以上,2008年鸡蛋和肉鸡的价格比较高,肉食鸡每斤达到3.4元,一般农户都是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下与厂家签定了 购销合同,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养鸡户的后顾之忧。2008年养猪的效益也是比较好的,一般的情况下,每出栏一头肥猪,纯收入在250-300元之间,每个养猪的农户一年出栏20-30头肥猪,纯收入在5000元-9000元,如果是规模养殖,效益会更加可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乳山市开展思想解放活动以来,南黄镇党委、政府,动员全体干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认真开展“改变机关作风、树立南黄形象”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干部们结合思想解放活动,结合各自驻村实际,提出利用荒山、荒坡,闲置房屋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大办小项目,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富裕的具体工作目标。

该镇北斜山村看到,原村小学院里,威海人于雪松开办的圣宇服装厂生产红红火火,50多名工人正紧张生产;村东山,村里与中鲁果汁有限公司合作的150亩高酸苹果,土地已平整完备,两个占地5亩多的配套平塘正在开挖;村里规划的120亩干果基地,正在平整……开展思想解放活动,广大干部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明确了目标,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为抓在谈项目跟踪落实,8位机关干部在外出差;为抓在建项目和投产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进度,12名机关干部食宿在工地。

在稳固传统种养业项目的前提下,该镇大力培植新兴特色种养业,依托海水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沿海 大菱鲆鱼、海参等海珍品养殖持续升温。依托山东荃馨生物有限公司建设了300亩芦荟种植基地, 林业花卉育苗、日本萝卜种植等项目发展迅速。依托天勤食品有限公司,全镇养牛业蓬勃发展,狐狸、梅花鹿等养殖项目悄然兴起,特色种养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南黄镇内的北斜山、南斜山及陈家屯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西周早期墓群,其中南斜山商周时期古墓葬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利发展

乳山市南黄镇省财政扶持节水 灌溉项目总投资575.3万元,其中省扶持资金200万元。项目区位于乳山市南黄镇,包括高家屯、东洋水、陈家屯、西洋水、岭上、西浪暖6个行政村,总面积1.59万亩。该项目于2003年5月开工,2004年5月完工,实际建设节水灌溉工程1.2万亩,其中良田半固定式 喷灌1470亩,果树 滴灌4150亩,大棚滴灌1090亩,粮田管灌5000亩。

该项目主要推广应用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灌溉新技术,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包括系列化的可编程控制气、智能化的控制程序、精确的控制传感器、高质量的通讯系统和中心计算机控制软件。可完成大棚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自动测报土壤墒情、空气湿度和温度。采用微机控制变频恒压供水技术,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整个棚的灌溉和施肥。该项目自动化程度居全省领先水平,工程建设标准高、质量优、节水工程科技含量高,扩大和改善了水浇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年可增加经济效益62万元,节水68万方,省工0.86万个,节能8万度,大大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缓解了当地水资源和电力的紧张状况,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提高了全市人民的节水意识,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同时对今后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具有指导意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周边乡镇

南黄镇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周边村庄

南黄村 地址:威海市乳山市

南黄庄村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岭上村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孙家埠村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院后村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东洋水村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