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街道

石臼街道 石臼街道简介 石臼街道所辖区域 石臼街道历史 石臼街道自然状况 石臼街道强镇由来 石臼街道经济发展 石臼街道特色产业 石臼街道社会进步 石臼街道名人简介 石臼街道组织建设


石臼街道,简称“石臼”,地处山东省日照东港区,东濒黄海,是日照的海隅要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前沿。辖区面积13.5平方千米,辖21个城市社区,总人口82898人(2010年),海岸线长6公里。考石臼之称,据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历代建置变迁,有“石臼所”等称谓,1985年由石臼镇改置石臼办事处,1998年改名石臼街道至今。石臼建村于 宋代以前。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 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明初,为防倭寇设“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历代建置变迁,还有“石臼所口、石臼里、石臼社、石臼所区”等称谓。1945年9月称石臼镇。 新中国建立后,又经过多次辖区隶属变更...

详情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所有乡中心区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介绍

石臼街道,简称“石臼”,地处山东省日照东港区,东濒黄海,是日照的海隅要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前沿。辖区面积13.5平方千米,辖21个城市社区,总人口82898人(2010年),海岸线长6公里。考石臼之称,据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历代建置变迁,有“石臼所”等称谓,1985年由石臼镇改置石臼办事处,1998年改名石臼街道至今。

石臼建村于 宋代以前。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 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明初,为防倭寇设“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历代建置变迁,还有“石臼所口、石臼里、石臼社、石臼所区”等称谓。1945年9月称石臼镇。 新中国建立后,又经过多次辖区隶属变更,期间曾称“区、人民公社” 等,1982年1月,石臼公社改为石臼镇,1985年改置石臼办事处,1988年4月12日改名石臼街道至今。 石臼街道

辖17个居、32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

振兴路居民委员会(石臼一村)

新港路居民委员会(石臼二村)

海滨四路居民委员会(石臼三村)

海滨三路居民委员会(石臼四村)

黄海一路居民委员会(石臼五村)

海滨一路居民委员会(石臼六村)

海港路居民委员会(石臼七村)

观海路居民委员会(石臼八村)

海滨二路居民委员会(石臼九村)

文化路居民委员会(石臼十村)

石臼路居民委员会(石臼十一村)、黄海二路居民委员会(戴家村)

黄海三路居民委员会(马家庄)

海滨五路居民委员会(北张家村)

海滨六路居民委员会(北李家村)

华林社区居民委员会(林家滩村)

祥博社区居民委员会(小滩村)

大孙家村、东韩家村(韩家村)、成家村、八里庄、小陈村(陈家村)、东海峪、山后一村(包括小山后)、山后二村、汪家台、宋家湖、小董家村、大董家村、东南李家村、季家村、刘家村、管家村、王母宫(东风)、车家村、西山前、东山前、相家台、金家沟、南张家村(张家村)、裴家村、路家沟、东李家庄子(李家庄子)、焦家庄子、刘家台、蕉柯庄、南岭、臧家荒、蔡家滩。

石臼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颇多。在石臼北1000米处,为姜太公隐居的“东吕乡”,万平口附近有姜太公钓鱼遗址,名“棘津”。石臼北约2公里处,战国“泯王台”遗址。西南2公里东海峪村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西南隅海岸传为八仙过海之地,岩石上留有仙人坐卧的痕迹,名为“八仙石”。东南岬角处,有巨大的天然“自动石”,又称鬼动石,石随潮动,鼓荡有声。古人曾书“天机鼓荡”四字刻石以志。龙神庙东南15米处,有明朝真定府同知,日照人申安书写的“海上碑”两幢。一曰:“天风海涛”,一曰:“万派潮宗”。石臼南4公里裴家村前有一龙王庙,山门面临大海,古色古香,殿内雕梁画栋,气势宏伟。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浙西总管李宝率舟师由海道北上,遇大风曾屯兵于此,靠其自然条件大破金兵,皇上赐“忠勇李宝”四字旗一面,并加封靖海军节度使。

清康熙年间“开海禁”后,石臼商贾往来,渔舟云集,渐成商埠,海运和商运业也发展起来。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石臼所人李开荣首创“公顺福”商号,建造了全县第一条五桅大风船,载重2000饼(约70吨),首开海运。民国初期,五桅大风船50多条,三桅风船20多条,轮船10余艘,载重量达万余饼。开设大小商号百余家,娱乐场所20余处。民国中期,以贺仲伍为代表,在青岛开设了“长记”轮船公司。后其子贺仁庵继承,其轮船之多,吨位之大,为华东航运业第一。石臼成为鲁东南沿海主要通商口岸和物资集散中心。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石臼所,各大商号相继倒闭、停业外逃,石臼陷入萧条。日军烧杀抢掠,在石臼海边(一说今港达船厂附近,一说万平口海水浴场附近)有“万人坑”一处。抗战后期,滨海专署在石臼设立总商店“福滨商行”,为抗日物资中转站,从上海购进大量军需品、日用品、通信设备,由石臼转运根据地。1978年,石臼岛岬角处建起一座中小型商渔码头。1985年,煤炭输出专业码头建成投产。兖石铁路通车后,石臼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石臼东濒大海,南临奎山,北倚丝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海边灯塔处是观海上日出的最佳方位。远在明清时期,“石臼所观海”就是文人骚客雅兴。每逢盛夏,国内外客人纷至沓来,在海水浴场尽享沐浴之乐,赏海滨之美。去西北10公里河山摩崖石刻“日照”巨书,为世界之最。

石臼海域广阔,沙石海底,水清不淤,是天然的避风港湾,外海口水深18米,可停泊军舰和大型货轮,内海口可停泊风船和机船。是历代军事要地和周楫商旅要冲。石臼又是重要侨乡。为旅外侨胞,台胞和港澳同胞顾恋之地。

该街道地处沿海,地势西高东低。东南至西北最大距离12公里,东北至西南最大距离25公里, 陆地面积5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08公顷。石臼所自古就是一个天然良港,舟楫商旅要冲,境内建有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石臼港(1992年5月1日更名为日照港)和石臼渔商港口。石(臼)岚(山)沿海公路南北贯穿街道内各渔村。兖(州)石(臼)复线铁路,可直达北京、济南、郑州、西安等大中城市,与广大内陆腹地相联。 城市主干道路四通八达,海陆交通十分便利。境内主要山脉是奎山,海拔203米。 有海岸线18公里,可利用的浅海资源1.3万公顷,以梭子蟹、对虾、扇贝、海参、鲍鱼、文蛤等海产品养殖为主。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全街道植被面积4566公顷,覆盖率78%。

石臼街道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街道)第一名。自1986年以来,该街道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敬老院、山东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省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敬老爱老、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水产业明星乡镇、日照市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先进单位、日照市乡镇企业先进单位、日照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日照市经济强处、日照市乡镇企业年明星企业、日照市儿童事业发展“八五”计划先进集体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街道粮食平均亩产86公斤,总产51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为203.5万元。1977年10月,街道统筹资金450万元(包括人工),建扬水站1座,扩浇面积333公顷;到1978年,粮食平均亩产310公斤,总产227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为1700万元。 1996年,街道有农业村24个,土地870公顷,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实行科技兴农,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商品菜、商品作物的种植,发展畜牧业,实现养殖专业化、商品化,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是年全街道粮食总产达49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4817万元。随着港口的建设,土地不断减少, 但仍不放松农业生产,2000年,有耕地面积84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52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0公顷,经济作物34.6公顷,是年农业总产值5333万元, 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40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2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73 3万元。

新中国成立前,有鞋铺、铁业、木业等私营手工业近50余家。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铁木业社、渔业队、酒厂、化肥厂、搬运社、捕捞公司等企业, 从业人员4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32万元。1970年起,先后办起了装卸队、碘厂、 貂厂、综合服务社、面粉厂、海带厂、大船队等企业,从业人员8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178万元。 1978年后,又办起了织布厂、刺绣厂、建筑公司、木器厂、冷藏厂等企业, 是年,街道办企业总产值23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55万元。1987年,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街道、村、联户和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模式。是年,街道办企业总产值45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280万元。20世纪90年代后期,积极稳妥地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联合、出售等形式,扩大企业自主权,组建企业集团,培植骨干企业,增强企业内部活力,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2000年,街道办企业15个, 村(居)办企业58个。全街道企业总收入为10.92亿元,村居集体企业实现产值6.9亿元,集体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分别增长11%、10%和12%。

1949年前,有西门外、金沟两处市场,商业、饮食业、钱庄店较多。当时,李家包子、王家油条、贺家锅贴、高家大饼均有名气。新中国成立初,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石臼联村供销合作社、货栈、渔业供销合作社等商业机构。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国有网点粮食、食品、供销、货栈、水产站、邮局、卫生院、银行服务、交通运输、搬运社等28处,集体网点48处,个体网点发展到150户,农村尚有小商贩400余户。20世纪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大多数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在原有的金家沟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了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石臼、汇源2个商场,在街道驻地建起海滨二路、 海滨三路、黄海一路、黄海二路4条商业街和1处科技工业园区及1处海鲜城。至2000年底, 全街道个体工商户达到4299户,从业人员达1.06万人,私营企业145家,从业人员达2325人。 个体运输户245家, 其中客运户28户。 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个体私营经济专业强镇(街道)”。是年引进项目35个,其中私营加工企业园吸引资金1000余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158万元;1978年为822.2万元;1992年总收入2.77亿元(包括已划到开发区的11个村) ;2000年为25.76亿元,人均纯收入346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20万元。街道以水产业、工企业著名。境内有国家、省、市、区直属大中型工企业日照港、日照发电厂、日照木浆厂、金马集团等120余家, 带动并促进了全街道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进入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前200强乡镇。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大小船111只, 总收入36.5万元。1978年起,先后办起海上捕捞队, 发展大马力船只11对,其它船310只,总收入358.7万元。到1987年,总收入达到929.9万元。20世纪90年代始,实施海上带动战略,调整捕捞结构,不断调整养殖布局, 按照“稳捕、 重养、 强加、增效”思路,促进水产业发展。1987年10月至1988年6月,历时8个多月,投资1540万元,建成7公里的拦海大坝,营造虾池178公顷。1997年,拦海养殖实现产值2600万元。至2000年,街道有对虾、贝类、鲍鱼等育苗场达12家, 海水养殖面积1333公顷,海洋捕捞渔船450余只,渔港码头16处,冷藏厂36座,年加工能力13.6万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对虾、扇贝等10多个养殖品种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0年,全街道发展反季节栉孔扇贝333公顷,海带133公顷,海湾扇贝67公顷,太平洋牡蛎67公顷,贻贝67公顷,网箱养鱼300箱,万亩贝藻间养综合开发进展顺利,效益显著,水产品总产量达6万多吨,水产业总产值13.2亿元,占全街道总收入的60%以上。

石臼街道境内古代文化、现代人文景点众多。东海峪遗址位于街道东海峪村西北, 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全国仅有的2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 。它是1992年“中日文物精华展”的200件全国文物珍品之一;裴家村龙王庙,气势雄伟,风格迥然;日照港栈桥如长虹卧波;灯塔旅游区是游客濒海观日出最佳位置。 辖区内有大中型宾馆500余家,其中黄海一路居委于1985年建成全市第一家村级宾馆--东方宾馆,之后先后投资8000万元,改建、扩建东方宾馆,达到三星级宾馆水平;黄海三路居委投资1200万元,建起集饮食、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海鲜城,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1999年,街道接管灯塔旅游区,并投巨资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日照至北京、日照至郑州、日照至新乡旅游列车的开通,节假日游人如织,日接待游客3万余人,2000年旅游业总收入800余万元,成为石臼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1906年,境内有私塾12处,学生80余人。1912年,开始兴办学堂,建初等镇立小学、县立小学2处(其中女子班1个),学生400余人。1958年,建红专大学1处。1959年, 建农业中学1处。1964年,建村级小学46处,初中1处,教师224名,在校学生1214人。1978年,教育事业发展空前,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1985年, 街道筹资350万元,对中小学校大规模改建。1988年,筹资130万元,199 5年投资80万元,先后建起面积3600平方米的石臼联中教学楼和1360平方米的实验楼。1992年,石臼第一小学筹资45万元,新建1300平方米的教学楼1座,平房75间。19 94年,筹资162万元,建起面积4345平方米的金沟小学教学楼。2000年,筹资220万元,新建石臼中心小学、 石臼第二小学教学楼2处,面积3718平方米。至2000年末,全街道共有小学14所, 在校生5827人,中学4所,在校生3514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 向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500名,其中本科生480名,大专生750名。

石臼历史悠久,舞蹈、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京剧班的演唱在日照颇有名气,1956年到省城汇报演出。1957年“满江红”渔民小调晋京汇报演出并获奖。1958年建文化站。近几年,境内文娱活动空前活跃,村(居)民自愿成立业余文艺演出队,有舞蹈、大秧歌、京剧票友等,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960年建广播站,1971年建电影队。20世纪80年代,强村(居) 和机关、学校建图书阅览室,街道建立档案室。1997年8月,出版发行了石臼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翔实地介绍石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基本面貌的志类综合资料书--《港城名珠-石臼》。

新中国成立前, 石臼有中药铺6处,中医13名。1951年,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1956年, 成立大联营诊所,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52人。1959年,建卫生保健站,1958年改为卫生院。 20世纪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1976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95年,石臼医院建成一幢3000平方米宿舍楼,并多方筹资,于1997年10月建一座门诊楼, 总投资150万元,面积2000平方米,该院现有医务工作者158人,病床60张。1995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定为“一级甲等”医院。2000年,全街道有卫生院1处,村(居)级卫生室42处,病床185张。

1949年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经济收入极低。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80公斤,经济收入48元。20世纪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吃细,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为主。穿着方面,颜色多彩、款式新颖,逐步向中、高档发展。1993年,全街道已基本实现“三通” (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70%的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由于机械化、电器化的实现,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剩余劳力投入工业和第三产业。1988年9月,街道建敬老院1处,2000年有工作人员25名,供养老人111名,最大年龄105岁。2000年,全街道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6000余部,移动电话3000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95%。 20世纪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

1949年前,因村(居)民生活困难,人均住房仅3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1978年人均住房达到12平方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2~2000年,先后拆除民房2600余户, 2万余间,投资3.8亿多元,建居民楼250栋,建成14个居民生活小区,90%的城镇居民住上楼房,80%的家庭安上程控电话,硬化了海滨二路、海滨三路、天津路、连云港路等6条主要道路,栽植各种花草树木370万株,绿化面积2 60公顷。先后被市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城市道路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887~1976) 石臼人(原石臼四村),少年入塾就读十余年,后读于青岛礼贤学院,航运资本家。20年代,石臼人费聿堂、王子良租日本船“长春”号,在青岛创办“长记轮船代理行”,贺任经理。经营初期,正逢抵制日货运动。他从大连购进白糖等日本杂货商品,连获暴利,便购置“得春”号轮船。到30年代,贺在华北各口岸设代理行或代办人,在石臼建立大型货栈,在青岛馆陶路设“长记分行”,业务渐向青岛转移,拥有长春、得春、迎春、承春、江春等5条商船,总载量15 00余吨,为华北私人船运业第一家。“七七”事变后,“长记”所有船只被日军征用,抗战胜利后,剩存的轮船又被国民党征用,几经交涉发还,但已严重损伤。贺抓住战后亟待恢复生产的机遇,大力发展航运,将船行改为“青岛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贷款10亿元增添船只,很快拥有长春、得春、迎春、承春、元春、享春、利春7艘货轮,总载量6000余吨。1949年5月,贺携全部货船去台湾,后卖掉。1976年在新竹县病故。

1920年生,石臼人(原大孙家村) 。1938年考入西安黄埔学校(第十六期) 。毕业后,1940年考取了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后被送到美国航空学校培训,被分配到中美空军混合团当飞行员。曾和日军作战,击落飞机四架,立功三次。 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飞行联络官。1946年4月20日,驾L-5型运输机投诚。先后任空军上尉、大尉等职。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空军受阅式,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击落美机一架,荣立二等功。1955年转业到中央航空俱乐部任干事,后离休回原籍。国家体委干部司为他颁发“老干局离休荣誉证书”,行政15级,享受副处级待遇。

1928年生,字守愚,石臼街道臧家荒村人。1949年去台湾,从事书法启蒙教育,从教数十年。酷爱书法、融贯古今,自成一格,任多处书法指导老师。曾获山东省书法展览优等奖,台湾省国语文竞赛作文第四名、书法第五名,东京美术馆中日文交流书道展获一等奖。1992年度获台湾地区师铎奖。在台湾出版了《臧家儒书法选集》。

女,1929年生,石臼海滨三路居(原石臼四村)人,1949年随学校去台,现定居台北。她自幼酷爱绘画,后从师著名画家陶寿伯,擅长虫、鱼、花、草和山水画。绘画功底深厚,融传统技法和时代新意,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多次在台湾国艺中心、澳洲、美国、日照等地展出,并被各国多家收藏,名扬海内外。在台湾出版了《刘光芬画集》。

1938年生,石臼人(原马家庄村),中共党员,高级国际商务师。任日照市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党委书记。他先后投资1.0 8亿元完成较大规模技改项目40余项, 年增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以15.8%和11.6%的速度递增,在全国“其他民用机械制造业”行业综合效益排名第一。 2000年,公司固定资产增长到1.5亿元,利税增长到1662万元。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杰出企业家”、“山东省机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941年生,石臼人(原石臼六村)。从事艺术创作,自70年代起“水印套色木刻”创作颇为出名。1981年起,作品在香港、刚果、扎伊尔举办了“中国美术作品展”。自1983年,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职工美展”、“第九届全国版画展”等并获奖,且多次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版画》杂志及省市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并报道,个人传略被载入国内外多部美术典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版画协会理事。

女,1943年生,石臼人,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东港海珍品研究所所长。 主持完成了五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杂色鲍鱼育苗试验获得成功,199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进行太平洋单体牡蛎人工育苗试验成功,年产苗种23亿粒, 填补了市内空白。1998年投资300万元,建成500立方米水体的海福水产研究所1处。 2000年投资150万元, 建成面积890平方米五层楼1座。1990年被省妇联授予“全省十大女强人”称号。1995年在全省科技大会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47年生,石臼人(原石臼六村),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自1976年任村支部书记,现任 石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海滨一路党委书记、盛华水产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0年,该居经济收入2.05亿元,人均纯收入4498元。居委会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盛华集团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1979年连年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六届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1998年当选为九届山东省人大代表,1997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女,1965年生,石臼人(原石臼十村),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日照航海运动学校无线电测向教练员。1983年进山东省军事体育学校从事无线电测向专业训练,1984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获全能第五名,被授予“运动健将” 称号。1986年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三届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80米波段比赛第四名、100米波段第五名。198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国际运动健将”称号。

女,1963年生,石臼人(原石臼八村) 。1990年毕业于北京体院运动系教练员专科班。 1999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 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届省青联委员,第六届省政协委员。现任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场副场长。1982年,在河南登封获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两项冠军,两项亚军,荣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1983年在南斯拉夫获无线电测向国际邀请赛两项冠军,两项亚军。1984年在挪威获无线电测向世界锦标赛亚军,荣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在江苏镇江获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一项冠军。

1938年,石臼所有一处小学(校址在城皇庙内),校长叶朋山、教导主任朱竹如、教师王延朋等都是地下党员(外地人),以教学为掩护,发展了石臼所的地下党员刘希涛、刘现荣、刘丙勤、费守朋、刘现略、费守勤、王西平、韩日轩(刘现略叛变)。1940年,石臼农民率先组织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49年底,共有中共党员106人, 建党支部15个。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076人。1991年,石臼党校被省委宣传部、 组织部评为“先进乡镇党校”。1997年6月,石臼街道被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至2000年底,有村(居) 级党委3个,村(居)级党总支3个,村(居)级党支部32个,街道直属部门党支部12个,街道办企业党支部15个。全街道党员人数发展到2438人。

1945年9月建镇。1958年8月,成立石臼人民公社,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 1976年10月,建石臼公社革命委员会。1982年1月,石臼公社改为石臼镇。1988年4月12日改名石臼街道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人团体有石臼抗日救国会,后改称石臼工人联合会,简称工会。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石臼农民协会,抗战时期称石臼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石臼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在抗战时期有石臼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后称石臼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12月改称石臼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石臼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 ,1946年改称石臼青年救国会,1949年9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7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臼区委员会。1983年8月,成立石臼街道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1984年6月成立石臼个体劳动者协会。1983年又成立石臼计划生育协会。

2001年,刘冰任街道党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

周边小区 房地产 住宅区

石臼街道碧海社区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滨一路35号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滨一路35号

周边港口

石臼港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港(日照港附近)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港(日照港附近)

周边乡镇

石臼街道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

周边社会团体

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总工会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天津路191号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天津路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