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甲峪村
造甲峪村 造甲峪村村庄简介 造甲峪村人物事件
造甲峪村隶属莱城区大王庄镇,位于莱城西北28公罩,南距大王庄镇驻地3.5公里处:北至房干村,西北至华山,东邻豆腐石村,南与虎口崖村接壤,西邻龙尾村。全村耕地386亩,168户,411口人。 原村名叫刘家槐。村南原有巨槐,传说为唐时所栽(1958年砍伐时直径2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曾在此建炉炼铁,铸造盔甲,后改称造甲峪。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旧寨保,造甲峪。村西有唐代造甲遗址,出土有铁硫砟、铜硫砟、铁、铜质小型器物和钱范。1976年农业学大寨时,村民张化合,张更云在村西整地时挖掘出铸“甲”的模型,后送交了考古学家。 黄巢崮山顶一石上还有黄巢起义时的旗杆穴。造甲峪村, 清末属旧寨保;1948年属香山区;1958年属大王庄公社;1984年属大王庄办事处;1985年属大王庄镇至今。原分上、下造甲峪两个村。1966年镇里兴建华山 水库时,上造甲峪搬迁至虎口崖村、孤山村、下崮...
详情造甲峪村隶属莱城区大王庄镇,位于莱城西北28公罩,南距大王庄镇驻地3.5公里处:北至房干村,西北至华山,东邻豆腐石村,南与虎口崖村接壤,西邻龙尾村。全村耕地386亩,168户,411口人。 原村名叫刘家槐。村南原有巨槐,传说为唐时所栽(1958年砍伐时直径2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曾在此建炉炼铁,铸造盔甲,后改称造甲峪。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旧寨保,造甲峪。村西有唐代造甲遗址,出土有铁硫砟、铜硫砟、铁、铜质小型器物和钱范。1976年农业学大寨时,村民张化合,张更云在村西整地时挖掘出铸“甲”的模型,后送交了考古学家。 黄巢崮山顶一石上还有黄巢起义时的旗杆穴。
造甲峪村, 清末属旧寨保;1948年属香山区;1958年属大王庄公社;1984年属大王庄办事处;1985年属大王庄镇至今。原分上、下造甲峪两个村。1966年镇里兴建华山 水库时,上造甲峪搬迁至虎口崖村、孤山村、下崮村。
现村里张姓是从口镇太平村迂此定居的,占全村人口的80%左右;陈姓从宜山村迁入落户,李姓从小王庄村来此居住。
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造甲峪村许多人投身于革命斗争。张兰更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战役;陈化凤张合更积极参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陈玉春干国民党军队,带兵投诚,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化录在淄博市某部队任副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张全更、张德更、陈吉田、陈化龙、张化胜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加入初级社,1957年进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参加 人民公社。
造甲峪村地处山区,很多土地高低不平。为了改善生产条件,造甲峪人常年坚持治山治水,从1965年至1980年先后整平土地85亩,绿化荒山350亩。从1966年至今修石砌灌溉渠道2100米,大水池一个,使95%的土地得到了灌溉。从1990年至今,遇沟河架桥6座,方便了交通。40%的户购买了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和四轮农用汽车,30%的户安上了电话。沿街有4户经销店,生意兴隆。村民陈化仁 2001年第一个盖起了二层小楼。
重视教育,崇尚文明是造甲峪人的优良传统。从1956年就开始办学,先后有杨永利,王兆会、魏兴凤等任教。1990年合班并校到虎口崖小学。幼儿教育也同步发展达标。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先后有7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1971年建起卫生室,医生有张更海、张更存。如今的造甲峪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村民安居乐业。
一、烈士英名录
张圣庚
二、历任村支书
1955年8月-1957年 陈玉春
1957年-1980年12月 张化春
1980年12月-1984年 张化明
1984年-1987年3月 张乐田
1987年3月-1989年 张乐美
1989年-1990年 张乐祥
1990年-1992年7月 张乐美
1992年8月-2001年7月 张乐良
2001年8月- 张乐武
三、历任村主任
1939年11月离职 张丙更
1939年12月-1940年5月 张效友
1940年6月-1941年12月 陈连亨
1942年1月-1944年12月 张化荣
1945年1月-1947年12月 张化胜
1948年- 张臣更
1957年2月-1958年 张化春
1959年-1966年11月 张顺更
1966年12月-1967年3月 张化仁
1967年3月-1968年9月张延更
1968年9月-1990年 张义更
1992年- 张乐尧
周边
大王庄子镇村获弪甲峪造垦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S241
周边村庄
造甲峪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