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店村

陈店村 陈店村概况 陈店村大事记 陈店村经济发展 陈店村组织建设 陈店村人物简介


陈店村,主要包括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乡陈店村、湖北省松滋市陈店镇陈店村、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龙湖镇陈店。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陈氏始祖德新自河南陕州灵宝县李家坑迁此立村,名鲁店集凤凰庄。后开店兴旺,以店名代村名,为陈家店,简称陈店。陈店村由陈店、黄庄2个自然村组成。位于东阿县城南14公里,距姜楼乡驻地2公里,东沉沙池东岸。东与邓庙、司岗村为邻,北与姜楼乡经济园区、夏庄、陶楼相连,南与后王、 后张村接壤。隶属东阿县姜楼乡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260公顷,其中耕地188公顷。全村地处黄河灌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属农业丰产区。境内盛产小麦、玉米、黄豆及多种蔬菜。植被面积206公顷,覆盖率79%。境内交通便利,齐南(齐河~南洛)省级干线公路穿境而过。道路两旁刘集镇、姜楼乡的工业园区接村相连。村内有钢球厂、水泵厂、钢铁熔炼厂、玻璃制品...

详情

陈店村地名网_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陈店村资料简介
  陈店村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241052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524。陈店村与姜楼村、王小楼村、归德铺村、夏庄村、胡庄村、陶楼村、西辛村、邓庙村、后王营村、前王营村、广粮门村、司岗村、卢集村、柳林屯村、南杨村、东辛村、徐楼村、东杨村、东寺村、西寺村、后寺村、红庙村、魏庄村、陈庄村、咸集村、马安村、闫庄村、孙茂宇村、大杨村、赵陶村、尹庄村、姜庄村、西杨村、中杨村、姜楼新村、陈店新村、卢集新村、徐楼新村、陈庄新村、咸集新村相邻。 还有25个地名与陈店村同名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陈店村介绍

陈店村,主要包括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乡陈店村、湖北省松滋市陈店镇陈店村、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龙湖镇陈店。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陈氏始祖德新自河南陕州灵宝县李家坑迁此立村,名鲁店集凤凰庄。后开店兴旺,以店名代村名,为陈家店,简称陈店。

陈店村由陈店、黄庄2个自然村组成。位于东阿县城南14公里,距姜楼乡驻地2公里,东沉沙池东岸。东与邓庙、司岗村为邻,北与姜楼乡经济园区、夏庄、陶楼相连,南与后王、 后张村接壤。隶属东阿县姜楼乡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260公顷,其中耕地188公顷。

全村地处黄河灌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属农业丰产区。境内盛产小麦、玉米、黄豆及多种蔬菜。植被面积206公顷,覆盖率79%。

境内交通便利,齐南(齐河~南洛)省级干线公路穿境而过。道路两旁刘集镇、姜楼乡的工业园区接村相连。村内有钢球厂、水泵厂、钢铁熔炼厂、玻璃制品厂、三轮车厂及农机具加工、维修等企业,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

2000年,全村共有498户,总人口2286人。现有陈、姚、黄、翟、李、宫、杨等7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万元;198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 人均纯收入382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10∶20∶7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3200万元,全村纯收入720万元。

该村是聊城市百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前茅。数年来,连续被东阿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1997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被聊城市授予文明示范村称号;1999年被东阿县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安全文明村称号。

1937年,翟清元在部队入党,为东村第一名中共党员。后任地方教师。

1940年,翟清友在部队入党,因伤离开部队,被定为二等残废军人。

1942年,翟清甫、翟清田在部队作战时英勇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3年,姚传谟、姚海在抗击日伪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6年,陈店村成立担架队,支援淮海战役。

1947年, 陈店村共有中共党员7人。是年春,成立第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会,姚金才任指导员。

1958年,陈兆江任村党支部书记,成立互助组、合作社。

1964年12月,购买大12型柴油机1台,办起了陈店村第一处磨坊。

1968年,粮食亩产突破800斤大关。

1971年,建焦化厂1处,占地0.4公顷。

1972年,粮食亩产首次突破千斤关。

1973年,建立炼钢炉1处,钢球厂1处。

1976年, 姚圣苓接任陈店村党支部书记。是年购进12马力拖拉机5台,25马力拖拉机2台,50马力拖拉机1台,成立了农业机械专业队。

1978年,购买解放牌汽车2部,搞起运输业。

1980年,全村新买电视机6台。

1982年,由集体统一从北京购进牡丹牌电视机250台,成为东阿县第一个电视村。

1989年, 更新变压室2处,安装100千伏变压器2台,满足了全村新上企业用电需求。

1992年,成立3个大型金属回收公司。

1993年,全村4条主要街道全长2500米,全部硬化。

1994年,全村所有街道都安装上路灯。

1995年,村委办公楼建成使用。

1997年,投资80万元,建成高标准教学楼1幢。

1998年, 投资20万元,对全村低压线路进行彻底改造,100%农户和企业全部通电。

是年,全村拥有电话340部,手机120部,成为全市高标准电话村。

1999年,投资5万元,使90%农户看上有线电视。

第一产业 1949年前陈店村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 1953年,全村先后办起6个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后相继挖井32眼,打机井16眼。购进抽水机6台,新式水车26部, 使80%耕地用水得到了保障,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受到县、区两级政府的表彰。

1970~1978年,投资4万余元,用工6万个,将36公顷荒堤和盐碱涝洼地进行平整改造,使之成为高产、稳产田,亩产突破750公斤大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生产积极性。1983年, 粮食亩产800公斤。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良种玉米登海9号、鲁丹50、农大108和小麦济南17号进行更新换代。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500吨。

第二产业 工业:该村工业始于高级社后期,特别是至1969年,村办起副业、红炉、小型面粉加工、焦化、钢球等项目,从业人员30人,收入不足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83年先后办起8处钢球厂,生产钢球毛坯,产品销往南京等一些大型钢厂。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经营人才。1992年后在党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该村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截止2000年底,全村已形成废旧钢铁回收、碳钢球制造、机械配件铸造、玻璃制品加工、液化气生产为主导产业及维修、 饮食、服务等多行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从业人员1000多人。200 0年, 该村上缴国家税收380万元。涌现出了兴华经贸集团公司、兴达回收公司、永兴熔炼铸造公司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后劲强的现代化私营企业集团。其中,兴华集团生产的烙钢球达到国家认证标准,远销到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

建筑业: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兴起。至2000年底,该村有建筑安装公司一处, 下设预制件制造、土建、水电暖安装。200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300余人,实现总产值8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330万元,创利税近100万元。

第三产业 1953年,陈店村在原有集市条件下,办起第一个合作社商店。后又相继办起 磨坊、油坊、挂面坊、 豆腐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陈店村紧靠齐南公路的交通优势,把沿公路的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1997年,村党支部把村前、村后路两旁列为经济开发区,以优惠的条件鼓励村民大搞第三产业,集体为经商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先后办起了中心卫生室、商品中心点等服务设施,逐步开起了饭店、粮油食品批发、农机维修、铝合金加工、日用百货零售,种子、农药、化肥经营,摩托车批发、维修、煤球加工、汽车三轮车运输、电气焊维修等经营性项目,发展了饮食服务业,建起了馒头坊、包子铺等。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繁荣了当地经济,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农民文化科技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占2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1965年,投资2万元办起陈店小学。1970年,投资3万元,对学校进行扩建改造, 达到了校舍、 课桌凳、 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7年,投资8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6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13名,大专25名,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由于该村个体私营企业发达,为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该村于1999年成立了“私营企业科技协会”,采取聘请、选派骨干人员等方式,培训科技人才,强化企业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至2000年,该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达20余人。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10公斤,人均纯收入4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300多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部分村民住上了小康楼,全村拥有汽车、农用机动车等300多辆,摩托车100多辆,程控电话340余部,手机100多部,电视机450余台并全部实现了闭路化。

村庄建设 1949年前,村内街道杂乱,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 80年代后,大多数村民住房以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1993~1994年对村庄进行了拆迁规划, 先后开通长2500多米的4条大街,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有12名专职人员负责街道安全和卫生。1995年,投资30多万元, 在南北大街齐南路北端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委办公楼。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60多平方米。被聊城市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7年后,幼儿免费入园,小学生免交书费、学费;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年终表扬发奖;对无儿无女的老人实行五保户待遇;对老党员、老干部和个别贫困户年终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照顾。1996年以来,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三提五统全部由集体承担,2000年全村村民秋季的三提五统全部由集体承担。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7年2月, 翟清元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全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38年日军侵占东阿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活动只能秘密进行。1947年春, 成立了第一届党支部,姚金才任指导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有40多名青年参军参战, 200多名民工参加了济南、淮海及南下战役的支前队伍。1951年,中共地方党组织全部公开,由陈兆江任党支部书记,有党员33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共有4名同志为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其中年龄最大的年仅23岁。1976年,姚圣苓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带领下,重视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0年,党支部成员由5人组成,书记姚圣苓,副书记李兆祥、陈瑞海,委员陈英绪、翟瑞成。村党支部连续14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2000年,党支部共分5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58名。

基层组织建设 1938年10月四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建立陈店村农会,自卫队、青年赤卫队、妇救会等相继成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3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陈店生产大队, 姚金才、姚传典任大队长,下设10个生产队。1966年8月成立陈店大队革命委员会, 刘俊英任主任。1985年12月建立陈店村民委员会设委员7人,李兆祥任主任,下设3个村民小组。2000年村委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姚圣苓,副主任李兆祥、陈瑞海,委员姚吉廷、陈英凯、翟瑞金,会计翟吉方,民兵连长陈英绪,治保主任李传荣,妇女主任姚书芹。自1985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10年被市、县评为模范村委会。连续8年被东阿县授予文明村称号,连续6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被聊城市政府命名为“百强村”和“小康示范村”。

翟清元(1905~1989)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曾任区组织委员。后任小学教员,1989年病故。

陈兆江(1926~1998)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陈店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全村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贡献。1976年因身体不好,离职退休。

姚圣苓 1939年生,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退伍返乡,历任生产队长、大队委员。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任陈店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领全村群众走企业强村富民的路子,先后建起钢球厂、焦化厂、金属回收公司等企业, 至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1994年以来连续被推选为中共东阿县党代表, 并被东阿县委任命为姜楼乡党委副书记。199 7年被聊城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聊城市优秀企业家称号,1998年被推选为中共聊城市党代表,出席全市第三次党代会。

周边公司

白山中天置业有限公司 地址:聊城市东阿县胶海线

周边贸易公司

东阿县齐挫邪独塑商贸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周边乡镇

姜楼镇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周边村庄

陈店村 地址:聊城市东阿县三二四省道

姜楼村 地址:聊城市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