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

柳林镇 冠县柳林镇 柳林镇镇情概况 柳林镇经济发展 柳林镇获得荣誉 柳林镇历史 柳林镇名人 柳林镇聊城柳林花鼓


山东 聊城 冠县柳林镇位于聊城市 冠县东北部,东邻聊城市 东昌府区。下辖5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9921人(2017年) , 耕地面积7万亩。位于聊城市 冠县县城东北部,与聊城市的 东昌府、 临清、 冠县三县市区六个乡镇接壤。全镇辖50个行政村,有5万人,7万亩耕地。是全国重点镇。是清末山东省平民教育家 武训先生的故乡,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山东省 中心镇”。近几年来,聊城市柳林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聊城市柳林镇的改建工作,先后重建了聊城市武训初级中学和聊城市武训小学等学校,并在聊城市冠县东街改建聊城市柳林镇首个城市化小区,占地面积达千余亩,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用户现已全部入住。发展条件该镇紧傍平九铁路,南临329省道、259省道、260省道和聊冠公路在境内呈“十”字交叉状,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该镇属聊城市 黄河下游...

详情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所有乡中心区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介绍

山东 聊城 冠县柳林镇位于聊城市 冠县东北部,东邻聊城市 东昌府区。下辖5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9921人(2017年) , 耕地面积7万亩。

位于聊城市 冠县县城东北部,与聊城市的 东昌府、 临清、 冠县三县市区六个乡镇接壤。全镇辖50个行政村,有5万人,7万亩耕地。是全国重点镇。是清末山东省平民教育家 武训先生的故乡,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山东省 中心镇”。近几年来,聊城市柳林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聊城市柳林镇的改建工作,先后重建了聊城市武训初级中学和聊城市武训小学等学校,并在聊城市冠县东街改建聊城市柳林镇首个城市化小区,占地面积达千余亩,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用户现已全部入住。

发展条件

该镇紧傍平九铁路,南临329省道、259省道、260省道和聊冠公路在境内呈“十”字交叉状,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该镇属聊城市 黄河下游冲击 平原,平杭运河和聊城市青年渠分别在境内南北,东西穿过。现有倪屯、乔庙、 郭庄、大界牌四处大型扬水站,220里因山东聊城黄沟渠纵贯全镇,有机井1200余眼,水利条件极为优越。

该镇 党委政府立足培植蔬菜,畜牧、花生、林果四大 主导产业。各类蔬菜1.8万亩,优质果园4000亩,优质花生2.5万亩。各类畜牧养殖专业户2700余户,养殖场密布全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民营经济果汁完成固定资产8000万元,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以纺织、轴承、绳网、制糖为主的50万元以上各类企业达30多处,各类工商户1500余户。2002年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财政收入86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530元。

该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安全文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明星镇”,被中共山东聊城市委命名为“聊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聊城市民营经济先进乡镇,聊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荣誉称号。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名镇”。

聊城市柳林镇原名聊城太平集,明朝初年聊城改称山东柳林镇。据传,明太祖朱元璋贫贱之时,曾与柳春、林直二人一起给财主家扛活。一次锄地时,朱元璋不慎将盛豆汤的瓦罐打破了,绿豆汤洒了一地,三人一同捡绿豆粒消暑解渴。三人以苦为乐,吃着豆粒结拜为兄弟。后朱元璋做了皇帝,柳春唯恐朱不念旧情,在金銮殿上将当年打罐洒汤之事说成:“想当年,你、我、他三人,身跨青鬃马(庄稼苗),手使勾连枪(锄头),打破罐州城(瓦罐),跑了汤元帅(豆汤),活捉了窦将军(豆粒)。朱元璋听后大喜,随摆宴盛情款待柳春、林直二人,并安排二人任山东太平集守官,同时将山东太平集改称“山东柳林”。

武训(1838~1896),以“行乞兴学”闻名于世。原名“武七”,“训”是清廷嘉奖他时的赐名。籍今山东省冠县柳林镇武庄村。自幼家境贫苦,父母早丧,以行乞、打短工维持生计,受尽虐待和欺侮。扛活期间,因目不识丁,被雇主赖去不少血汗钱,遂悟出没文化是穷人贫苦的根源,于是立志行乞建义学,请名师,召当地贫苦生童就学。自咸丰九年(1859年)始,武训开始行乞兴学。他食无定餐,宿无定所。足迹遍至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数省。所得整食,售人换钱,自食碎食菜根;所得破衣自用,稍好点则贾于人;或捡拾丝缕,聚少积多,换取零钱;或以身为役,代人拉车、拉碾、推磨、耕耨、挑担、铡草、轧花、纺线;或表演自虐剧,吃蛇蝎、吞砖瓦、竖大顶、蝎子爬、顽童骑等引人施舍;或手持捐册,长跪募捐,南北化缘。
  经30多年的积累,筹钱1.7万余吊,置田300余亩,托进士杨树芳代为筹办义学。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先后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在馆陶县杨二庄和临清御史巷各建学塾一处。武训办学身体力行,尊师重道。每次入学,先拜塾师,后拜生童。自备宴席,延请县绅作陪招待塾师。凡遇塾师昼寝,不勤教事,或学童嬉戏,不勤习学时,皆长跪恭请,促师生不得懈怠。武训行乞兴学30载,终生未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临清御史巷义塾房檐下,盘膝而卒。葬于堂邑“崇贤义塾”东侧。
  武训“行乞兴学”,受到堂邑知县、山东巡抚至清廷的褒扬。为他树牌坊,立传记,建贤祠,赐匾额,封“义学正”,赏黄马褂。清末民国时期,许多知名学者和教育家,如梁启超、蔡元培、舒新城、刘半农、孙伏园等都曾颂扬武训。在武训精神感召下,1932年,堂邑县创办了私立武训中学;1933年后,冯玉祥在泰安先后创办了15处武训小学;1945年10月,冀南行署创办了武训师范。据统计,当时全国有7省30多处以武训命名的学校。

聊城柳林花鼓(又称柳林秧歌),流传于柳林镇各村。柳林花鼓源于明万历年间,原为“寸跷秧歌”,以花鼓、伞、锣、鞭等为演出道具,以舞蹈展示技巧。表演形式分以舞为主的“武场”和以民歌为主的“文场”。表演泼辣火爆、粗犷豪爽、热情奔放。开场来的猛,结尾收的硬,快中见稳,急中求稳,风格独特,动人心魄。
  柳林花鼓表演的主题多为梁山泊故事。如梁山好汉借闹元宵之际,乔装艺人混进大名府搭救卢俊义的故事。有演员14人全扮成《水浒传》中人物。以伞为先锋,内角伞为吴用,头鼓为刘唐、李俊,二鼓为柴进、花荣;头锣为顾大嫂、扈三娘,二锣为孙二娘、乐大嫂;外角伞为武松、鲁智深。另外还有丑婆金大姐、浪子燕青、老鞑子宋江等。
  1953年,县柳林花鼓队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区民间艺术汇演,华东局领导亲授“文艺导向”锦旗一面,并奖励全套花鼓服装。柳林花鼓被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边行政单位

聊城市冠县柳林镇西杨庄村媵岙军退役褥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冠县S247

周边中学

冠县柳林镇中学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政通路北50米武训学校附近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政通路北50米武训学校附近

周边政府机关

柳林镇政府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委(政通路北)

周边诊所

冠县柳林中心卫生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冠县S259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S259

周边乡镇

柳林镇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周边村庄

乔庙村 地址:聊城市冠县

大桑树村 地址:聊城市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