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股道村

五股道村 五股道村村庄概况 五股道村大事记 五股道村经济发展 五股道村社会进步


五股道村位于 临清市东部,刁金河北岸,南靠庞庄村,东与李庄村相连,北与沈庄村接壤,西邻姚里庄村,隶属临清市老赵庄镇人民政府管辖,全村总面积24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80公顷。据本村《周氏家谱》载,明朝初期,康姓始祖康九龄由山西携眷迁此,在当时五条道的路口附近立村,命名“五股道”,沿用至今。 后有张氏、姜氏自山西迁此定居。全村地处鲁西北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境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境内交通便利,北靠新、老两条临高路,南依临博路,五一路穿境而过,与斗松路相交,该村粉末冶金厂达20余家,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2000年,全村共有520户,总人口18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康、张、王、姜、耿、宋、李、吴、陈、林、方、秦等12个姓氏,均为汉族。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万元,1978年,农...

详情

五股道村地名网_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老赵庄镇五股道村资料简介
  五股道村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老赵庄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811022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581。五股道村与老赵庄村、相庄村、南丁村、红庙周村、赵坊村、车子周村、伞匠庄村、冯庄村、找军营村、李将军村、老周庄村、姜庄村、李庄村、天宫庙村、姚里庄村、沈庄村、匙庄村、由庄村、庞庄村、杨千户村、双庙村、谭庄村、蔡庄村、后丁村、后营村、黄庄村、齐楼村、十八里村、王集村、孙伍营村、前营村、老赵庄联合村、李将军联合村、齐楼联合村、王集联合村、由庄联合村相邻。 还有2个地名与五股道村同名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老赵庄镇五股道村介绍

五股道村位于 临清市东部,刁金河北岸,南靠庞庄村,东与李庄村相连,北与沈庄村接壤,西邻姚里庄村,隶属临清市老赵庄镇人民政府管辖,全村总面积24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80公顷。

据本村《周氏家谱》载,明朝初期,康姓始祖康九龄由山西携眷迁此,在当时五条道的路口附近立村,命名“五股道”,沿用至今。 后有张氏、姜氏自山西迁此定居。

全村地处鲁西北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境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

境内交通便利,北靠新、老两条临高路,南依临博路,五一路穿境而过,与斗松路相交,该村粉末冶金厂达20余家,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

2000年,全村共有520户,总人口18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康、张、王、姜、耿、宋、李、吴、陈、林、方、秦等12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7.5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00万元, 人均纯收入2210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20万元,全村纯收入350万元。

该村是全市闻名的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位居全市前列,1997年,被山东省评为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该村民兵连被聊城军分区授予先进民兵连称号;1998年, 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该村还多次荣获临清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文明村庄、安全文明村等称号;2000年,被临清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1943年春,该村村民陈和玉被侵华日军无辜刺伤,险些丧命。

1945年3月,村民王长兴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春,成立中共五股道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康保德任书记。

1952年3月,康保德等8户村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7年3月,建木业组造纸厂,为该村第一个副业项目。

1958年春,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来该村视察民兵建设。

是年4月,建配电室一处,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部分民宅通电。

是年8月,苏联专家来该村参观“五一大铃棉”,其棉株到国家农业部展出。

1964年,该村粮食单产突破千斤大关。

1978年秋,朝鲜农业部部长来该村参观“鲁棉一号”。

是年,宋清河等首批从事装修行业。

1986年3月, 村民陈树彬投资3万元建起第一个农机件加工厂。同年5月,张广贞办起第一个粉末冶金厂。

1994年10月,省委副书记李文全来该村视察综合治理工作。

1996年5月,该村投资22万元,在村主要街道铺上柏油路,并于次年安装上路灯。

是年6月,康召青等6户村民率先按上程控电话。

2015年,全村主要道路铺上水泥路。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52年3月,康保德等8户村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5年,全村先后办起了3个初级社,1957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打井20眼,挖沟4条,蓄水5000立方米,粮食亩产达到250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亩产800公斤,比1978年增加2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小麦良种(济南17号),进行更新换代,并实行了统一灌溉。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35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110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300万元。

第二产业 该村工业始于高级社时期, 当时建起砖瓦厂、石灰窑各1处,从业人员30余人,收入不足万元,因各种原因时干时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根据本村特色,积极从占地、资金、技术、供电、供水等方面扶持粉末冶金加工业, 截止2000年底,全村粉末冶金厂达到17家,从业人员318人,实现产值300万元,创利税80万元。

第三产业 1956年,由王朝瑞办起第一个商店。之后,又陆续办起磨坊、挂面坊、豆腐坊,取得较微薄的经济收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已成为日用百货、餐饮、运输、维修、医疗等服务行业齐全的社会主义新村。

特色产业 该村村民从吊顶、刷涂料起步,发展装修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新的产业, 从业人员达到400余人,装修业务遍及聊城市、德州市及河北省等地,年创产值240万元。

文教科技 1949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40%。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66年投资1万元建起五股道小学。1970年投资3万元,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3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60公斤,人均纯收入4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206元。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5000元。多数村民已住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全村拥有各种客货、农用机动车辆320辆,各种摩托车80辆,程控电话260部,彩色电视机350台。

村庄建设 1949年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8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筋、 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近年来,部分村民已建起楼房,现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5年3月, 王长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46年,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康保德任第一任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全村有30多名青年参军参战,100多名民工参加了济南、淮海、平津等战役的支前队伍。 2000年,全村支部成员共有3名,全村共有党员41名,被临清市委授予“优秀党支部”称号。

基层组织建设 1947年3月, 成立五股道村农民协会,康保德任会长。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5年,成立民主、大众、红心3个初级社, 社长分别是张立庆、王长兴、张达祥。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孙树旺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五股道村生产大队,耿禄田任大队长,下设6个生产小队。1967年9月,成立五股道大队革命委员会,耿树松任主任。1984年12月,建立五股道村民委员会,设委员5人,耿树成任主任,下设6个村民小组。1999年4月,经全体村民直选产生了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有7人组成,主任张立信,副主任耿树成,委员康召青、耿树太、张广福、耿树松、张雪英。民兵连长张广福,治保主任康召瑞,妇女主任张雪英。

周边政府机关

五股道村村委会 地址:聊城市临清市五股道村

临清市老赵庄镇人民政府 地址:聊城市临清市府佑街与府前街交叉口东100米
聊城市临清市府佑街与府前街交叉口东100米

周边公司

帝博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老赵庄镇五股道村510号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老赵庄镇五股道村510号

周边小学

临清市老赵庄镇五股道中心小学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五股道中心小学

周边乡镇

老赵庄镇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

周边村庄

五股道村 地址:聊城市临清市

老赵庄村 地址:聊城市临清市

赵庄村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