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家村

朱老家村 朱老家村地理概况 朱老家村经济发展 朱老家村大事记 朱老家村经济发展 朱老家村社会进步 朱老家村人民生活 朱老家村网络建设 朱老家村人物简介


朱老家村位于 曹县最东端,距县城27公里。聊(聊城)商(商丘)公路穿村而过。东与单县高老家乡为邻,西与车庄村接壤,南与朱小楼相连,北与苏集镇相接。隶属青固集镇 管辖。明洪武中期朱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名朱庄,后因族人多从此村分出,遂尊称今名。朱老家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公里,全村占地面积14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1.6公顷,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 小麦、玉米、棉花及各种蔬菜。经济作物主要有芦笋、银杏等。2000年,全村共有340户,总人口为12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村姓氏主要有袁、张、韩、刘、王等,均为汉族,其中袁氏最多,占70%。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不足万元,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00万元,人均纯收入...

详情

朱老家村地名网_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固集镇朱老家村资料简介
  朱老家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固集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110321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721。朱老家村与南门社区、刘寨社区、后楼社区、樊楼社区、新街东社区、新街西社区、西南隅南、西南隅西、西南隅北、新街、邓庄村、曾新庄村、吉黄庄村、曾楼村、韦老家东村、韦老家西村、樊老家村、刘楼村、东张楼村、韦庄村、班庄村、赵楼村、邱海村、赵双楼村、毛庄村、朱牌坊村、朱小楼村、车庄村、杜庄村、袁庄村、鲁楼村、张三楼村、北张楼村、潘庄村、胡六村、付庄村、赵小楼村、大官庄村、武奎庄村、高庄村、朱楼村、柴庄村、刘庄村、刘新庄村、朱庄村、仵楼村、赵老家村、西张楼村、胡庄村、姬李庄村、老刘庄村、阎庄村、宋楼村、任庄村、姬胡庄村、苗堤圈东村、苗堤圈西村、李集村、姚庄村、刘井村、尹庄村、东韩场村、西韩场村、赵庄村、王柳圈村、张王庄村、王陈庄村、刘集村、兰庄村、屈庄村、唐庄村、孙庄村、王堤头村、张庄集村、玉帝庙村、葛台村、魏庄村、吕庄村、危油坊村、阎韩庄村、李袁庄村、新民村、四合村、刘安庄村、老杨庄村、前杨庄村、朱楼村、王堤头村、姬李庄村、任庄村、仵楼村、朱牌坊村、鲁楼村、潘庄村、葛台村、韦老家村、邓庄村、老杨庄村、刘安庄村、韩场村、四合村、新民村、樊楼村、南门村、刘寨村、候楼村、西南隅南村、新街村、西南隅西村、西南隅北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朱老家村同名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固集镇朱老家村介绍

朱老家村位于 曹县最东端,距县城27公里。聊(聊城)商(商丘)公路穿村而过。东与单县高老家乡为邻,西与车庄村接壤,南与朱小楼相连,北与苏集镇相接。隶属青固集镇 管辖。明洪武中期朱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名朱庄,后因族人多从此村分出,遂尊称今名。

朱老家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公里,全村占地面积14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1.6公顷,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 小麦、玉米、棉花及各种蔬菜。经济作物主要有芦笋、银杏等。

2000年,全村共有340户,总人口为12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村姓氏主要有袁、张、韩、刘、王等,均为汉族,其中袁氏最多,占70%。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不足万元,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715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0∶7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600万元。

1933年村民袁占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15日,日军无辜杀害了袁金箱等3人。

1940年春,成立中共朱老家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袁恭稳任书记。

1944年,建立朱老家村抗日联合村。

1951年4月,袁伯海等8户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1969年7月,村购进20马力柴油机2台,建粮食、棉花加工组各1处,占地9亩,为该村最早的副业项目。

1974年10月,投资兴建砂轮厂。

是年,村党支部书记韩秀云被选举为全国四届人大代表。

1975年,粮食单产突破千斤大关。

是年,村党支部书记韩秀云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6年,购进大型发电机组,使全村农户通电。

是年, 兴建面粉厂1处,日产15吨面粉,并购进载重8吨汽车2部。成立了电影放映队和建筑队。同时,经多方研究,制定出了朱老家新村规划建设方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老家村办起了电影院、百货商店、饭店、机动车维修部等。 1980年,建大型砖瓦窑1座,占地22亩。同时投资10万元建大型粮仓2处。

1986年,建立集贸市场1处。同时投资120万元建成6配套标准化学校1处。

1987年被评为“中华全国先进妇代会”,朱老家村党支部被中共菏泽地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称号。被菏泽行署授予“菏泽地区经济自强村”称号

1987~1988年,朱老家村妇代会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妇代会”。

1989年,成立鲁青芦笋开发总公司,由党支部书记袁恭引任总经理。

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6年,全村街道路面全部硬化,完善了路灯、下水道、绿化带等配套设施。

1997年6月18日,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朱老家村的芦笋生产情况。

1998年6月被中共菏泽地委授予“五好党支部”称号。

1998~2000年,该村连年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

8月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地委书记董昭合视察朱老家村芦笋生产和村容村貌,对该村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是年,投资500万元建成芦笋罐头厂。

1998年, 投资70万元建水塔1座,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同时还投资60万元建成了全区第一个 秸秆气化站并安装了秸秆气输送管道,实现了1人烧火,全村吃饭的愿望。

2月,该村82户村民住进了别墅楼。

3月,该村被中共菏泽地委授予“小康村”称号。

5月, 总投资1450万元的合资企业曹县中粮大宝食品公司成立,支部书记袁恭引任董事长。

1999年,村自筹资金1500万元,兴建食品工业园区,园区内水电路三通,十几家外商聚集在该村磋商兴办企业事宜。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51年3月,袁伯海响应党的号召,带领8户农民成立了第一个互助组。1952年,全村先后办起了5个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挖井12眼,修水渠3条,挖排水沟5条,平整土地、改良土壤580亩,当年粮食亩产达到262公斤,受到中共曹县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1970年, 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利用5年时间,把320亩盐碱滩改造成亩产700多公斤的良田。与此同时,村架设低压线路5000米,打机井28眼,对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改革,选用优质良种,使有名的蛤蟆洼变成丰粮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粮食单产平均762公斤,比1978年增长255公斤。1985年粮食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其后,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麦种、玉米种,从外地聘请了农技员,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在管理方面实行统一耕播、灌溉,统一收打。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0万公斤。

1986年,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党支部书记袁恭引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大力发展芦笋种植。到2000年,年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 全村工业基本为零。1974~1978年先后投资100万元建起了砂轮厂、面粉加工厂,从业人员230人,实现产值120万元,上交利税20万元;同时建成了占地22亩的砖瓦厂, 从业人员130人。1989年,建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袁恭引任总经理的曹县鲁青芦笋开发总公司, 1997年投资500万元建成芦笋罐头厂,次年又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深圳大宝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450万元,成立了曹县中粮大宝食品有限公司,使芦笋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产品全部出口西欧和东南亚。2000年,该公司从业人员2500人,实现产值5800万元,利税450万元。

第三产业 50年代初期,村里第一个合作社办起后,又陆续办起了粉坊、豆腐坊、烧饼店等,有了较微薄的经济收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86年,村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在紧靠聊商公路两侧,建成了大型集贸市场,并把沿公路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1998年,村又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以日用百货、食品粮油、机电维修、农副产品加工、宾馆、饭店、种子、化肥等为主的“金地商城”。到2000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达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完成利税100余万元。

特色产业 1985年以来,朱老家村形成了芦笋、银杏两大龙头产业链。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集体积累5500万元。该村年均种植芦笋1500亩,常年亩效益4000元左右。 1999年全村芦笋总收入850万元,实现农业特产税30万元。目前,该村已形成全国最大的芦笋市场,年加工芦笋1万吨。从1997~2000年累计纳税700万元,是全国各地芦笋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公认的“中国芦笋第一村”。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为35%。建国后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1966年建起了朱老家村小学。1970年,村投资3万元对小学进行改、扩建, 使学校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1987年,村投资120万元,建成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高标准、 设施配套齐全的花园式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到2000年,村先后有6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22名,大中专43名。1990年村又投资100万元建起了科技文化大院, 配备了各类文体娱乐设施。多年来该村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 先后派100多人到泰安、济南等地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培训。1997年村投资15万元建起了有线电视差转台,定期播放芦笋生产技术讲座。同时为办好合资企业,村还不惜重金聘请法律顾问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30多名,参与企业管理。2000年5月,省科委组织赴日本农业研修生班,该村又选派4人去日本学习蔬菜种植加工技术,以此不断增强企业后劲,为经济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糠半菜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纯收入200余元。 在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4000元。多数农民住上了别墅楼,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240余辆,程控电话280余部,彩电320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破烂不堪,村民房屋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 建国后,逐渐以砖瓦结构代替。1974年,村里全部实行排房化改造,房屋布局合理规范,道路横平竖直。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1996年,村党支部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多方考察和学习,决定把标准房改建成小康楼。是年又从地区建委设计院聘请专家设计了高标准住宅楼、别墅楼,建筑面积分别在120平方米、150平方米左右;同时还高标准设计了学校和老年公寓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2000年,全村达到了“六通”,即: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秸秆气。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98年,免费为村民安装自来水、 秸秆气,吃水、用气不收群众1分钱。幼儿免费入学,小学生免交学杂费, 对考入高中的学生一次性奖励300元, 考入大学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在新村改造过程中,村里补助每户2000元,同时派车免费为农户运送建房用的材料。1995年,村投资20多万元,建造两座大粮仓,为群众免费代储粮食,群众凭本到村面粉厂领取面粉,免交加工费。1996年对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了养老补助金制度。村建有高标准卫生院,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全村村民均享受合作医疗补助。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3年春,袁占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38年11月, 日军侵占曹县城, 全村处在白色恐怖下, 党员活动只能秘密进行。1940年, 成立了第一届朱老家村党支部,袁恭稳任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有20多名青年参军,100多名民工参加了支前队伍。1951年4月,袁伯海等8户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 1960年以后,尚长海、张宪德、韩秀云先后任朱老家村党支部书记,1976年袁恭引担任朱老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多年来,党支部重视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20多年被菏泽地委、曹县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连续多年被菏泽地区、曹县政府授予“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被中共菏泽地委评为“小康村”。2000年全村共有党员45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3年3月, 曹县第五区抗日政府建立后,建立朱老家村农民协会,王金山任会长。之后,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相继建立。1944年,建立朱老家村抗日联合村。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朱老家生产大队,袁俊言任大队长,下设6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朱老家大队革委会,张宪德、吕新真先后任主任。1983年12月建立朱老家村委会, 设委员7人,袁伯显任主任。1994年,朱老家村民委员会由6人组成, 袁忠鲁任主任。自1983年以来,朱老家村民委员会连续10年被菏泽地区、曹县政府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为加快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村委会管理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朱老家村委会特制作本网站。网站栏目主要有:村播新闻、公告栏、村委机构、村情民风、荣誉展示、计生工作、文化教育、寿星乐园、特色经济、网上集市、党建活动、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农村普法、图片展厅、明星企业、便民服务等20个一级栏目和64个二级栏目。

通过网站平台,提供政策、科技等服务,沟通致富供求信息,把企业品牌、基地产品、资源优势、名优特产、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使网站成为对外宣传的新窗口,领导干部的好参谋,农科推广的新平台,农民致富的好帮手,企业经营的金桥梁。

依托省、市、县政府网站,联结各地农业信息网站,整合涉农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等资源,形成信息畅通、高效快捷、专业针对性强的朱老家网站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省、市级政府网站为龙头,以县政府网站为领导,以朱老家网站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网络服务组织形式。

袁照臣 1930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任鲁西南军分区十八团文艺宣传员,后编入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1952年,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赴武汉军区学习。转业后相继任宜昌市建工局党委书记、宜昌市市长、黄石市委副书记、书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袁恭稳 1924年出生, 1937年参加青年读书会,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7月任中共曹县七区宣传委员,后任复程县公安局审讯股股长。1946年9月起,先后任鲁西南军分区十三团五连指导员、一营教导员、兰考县基干大队副政委。建国后相继任郑州铁路局公安处处长,铁道部监察处处长,全国铁路运输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职。

韩秀云 1941年出生, 女,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村妇代会主任,197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任职期间,她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工、副业项目,走企业强村富民之路。到1975年,就使该村由贫穷落后变成了方圆有名的富裕村。 她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相继被选举为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1975年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其后又相继任苏集镇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等职。

袁恭引 1952年10月出生,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1976年担任朱老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领本村群众从治贫治穷到致富,闯出了一条农、工、商、贸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300万元,人均纯收入5715元。几年来,朱老家村先后被评为省“村镇建设明星村”、菏泽地区“地区经济百强村”,连续多年被菏泽地区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村党支部先后被省、 地、 县评为“先进党支部”。袁本人也连续多年被地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支部书记”等。198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县十一届、十二届“五好人大代表”。1998年被选举为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2000年被选举为菏泽市人大代表。

周边诊所

朱老家卫生所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固集镇朱老家幼儿园

周边乡镇

孙老家镇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周边村庄

包家寨 地址:菏泽市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