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油坊村
李油坊村 李油坊村概况 李油坊村大事记 李油坊村经济发展 李油坊村社会进步 李油坊村人民生活 李油坊村组织建设 李油坊村人物简介
明朝嘉靖年间(1542年),李氏族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榨油为业,李油坊因此而得名。后有王氏、张氏、石氏、解氏来此定居。李油坊村由东李油坊村、 西李油坊村、王府庄、堤北王楼、石花墙林5个自然村组成。 位于 浮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西至姬高路,东与郭庙村为邻,南与三里井村相连,北与单县曹庄乡秦庄村接壤。全村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公里,耕地面积100公顷。 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 大豆、棉花,蔬菜主要有土豆、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植被面积4 0公顷,覆盖率50%。境内交通便利, 村驻地西李油坊,内有十字中心大街,北10公里是105国道,西邻姬高公路,南靠浮杨公路,5个自然村柏油公路相互连接。2000年,全村共有541户,总人口1817人,人口自然增...
详情明朝嘉靖年间(1542年),李氏族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榨油为业,李油坊因此而得名。后有王氏、张氏、石氏、解氏来此定居。
李油坊村由东李油坊村、 西李油坊村、王府庄、堤北王楼、石花墙林5个自然村组成。 位于 浮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西至姬高路,东与郭庙村为邻,南与三里井村相连,北与单县曹庄乡秦庄村接壤。
全村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公里,耕地面积100公顷。 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 大豆、棉花,蔬菜主要有土豆、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植被面积4 0公顷,覆盖率50%。
境内交通便利, 村驻地西李油坊,内有十字中心大街,北10公里是105国道,西邻姬高公路,南靠浮杨公路,5个自然村柏油公路相互连接。2000年,全村共有541户,总人口18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现有李、王、石、张、孙、刘、解等12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51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60∶10。
该村是全市30强村之一,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第10名。1993年7月至1998年2月, 连续6年被菏泽市授予“发展乡镇企业明星村”称号。1996年8月被菏泽市市委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村” 称号。1998年3月被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先进村庄” 称号。1999年3月被菏泽市评为小康示范村。2000年被菏泽市确定为单县唯一的明星小康村建设试点。
1938年9月,村民解北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3月, 日军由商丘向单县方向进行扫荡,途径李油坊村与中国驻军交火,刘传福等3名军人战死。
1943年8月,成立中共李油坊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解北齐任书记。
1952年10月,李孝忠组织9户村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9年3月,建农场一处,占地3.3公顷。县农技站在此试种小麦、地瓜等新品种。
1964年,建瓦板厂,为该村第一个副业项目。
1973年4月,李存轩带领群众建起第一个村办企业白镜框厂。
是年8月,购进24马力四轮农用拖拉机一辆。
1980年6月,李存轩、李孝坤等6人入股组建民营镜框厂。
1984年,村买发电机一台,开始使用照明电。
1987年,建变压器一处,安装80千伏变压器一台,全村农户100%通电。
1990年,李存轩等5人入股组建全村第一个装饰木线厂。
1995年3月,村驻地西李油坊拆房100余间,通十字街道两条,路面硬化,安装路灯。
1996年,村委会办公大楼建成使用。
是年7月5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视察李油坊村经济发展情况并讲话。
1997年6月6日,山东省副省长吴爱英来李油坊村考察生产生活和科技推广情况。
1998年5月,李油坊村建成小康村。
是年10月,村民投资入股300万元,建立木制品装饰销售公司。
第一产业 建国前,粮食亩产不足80公斤。1952年3月,李孝忠带领9户农民成立互助组。1953年,全村办初级社一个。1955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水利局在此试验打井成功,当年挖井23眼,购进燃油抽水机一台和20部新式水车,基本保障全村耕地的用水,粮食亩产达到130公斤。1977年,投入民工3万个,动土7万立方米,将30公顷沙丘地、纯沙地、斜坡地改造成水平田。1978年,粮食亩产350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粮食亩产突破400公斤。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麦种(济南17、泰山021、稳干1号) 进行更新换代。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800公斤大关,总产达80万公斤。
1990年以来,大力发展瓜菜生产和花生、芦笋等经济作物,瓜菜主要种植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和土豆等,亩收入达2000元。
第二产业 解放前,只有豆腐小作坊一处。1964年建瓦板厂,从业人数30余人,收入不足万元。 1973年开始生产白镜条,从业人数8人,收入过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白镜条生产。1981年发展到21人,产量6万米,1987年发展到50户,从业人员210人,年生产木线100万米,产值70万元,纯利润12万元,户均2400元。1986年以来,先后建起煤球厂、砖窑厂、面粉厂等工业企业。
1991年, 李存轩带领5户农民入股筹建李油坊装饰木线加工厂。1997年,全村从事木线加工的户占80%以上, 拥有大小木线加工厂150家,从业人数2300人,年产值2800万元,创利润120万元。
建筑业:1970年成立建筑队,1993年7月,村民入股成立建筑装潢公司,2000年,公司从业人员60人,实现总产值500万元,利税20万元。1998年,李存轩投资40万元,建起了预制板厂,从业人数20人,年产值80万元,利税8万元。
第三产业 1963年,办起村第一个代销点--李油坊小卖铺。之后,又陆续办起小磨坊、白镜框厂,经济收入微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91年,李存轩建立装饰木线销售公司, 从业人员18人。1992年7月,李存轩在济南北园大街租赁门市,设立销售点,改装饰木线推销为经销。1993年又在上海设立销售网点。1998年10月, 李存轩等6位农民合伙入股300万元,在上海市以100万元的价格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与沪闽路会合处的0.8公顷地皮租下(租期3年) ,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场地开发, 建起了150余套高标准的商店门市。同时,在上海开办了胶合板厂、地板砖厂和油漆厂。2000年,李油坊村在北京、上海、济南、哈尔滨、太原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135家, 开办工厂57处,将以装饰木线为龙头的装饰材料生产发展为雕刻装饰材料、装饰木线、装饰木圆、装饰罩、人造板、刨花板等6大系列,120个品种,年产值4000万元。
文教科技 建国前, 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只有一处私立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3%。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53年,成立民校,在校学生10余人,1955年建李油坊小学。 1973年投资2万元,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学生有了课桌凳和操场。1992年, 投资8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学楼。2000年投资5万元,购置微机等先进教学设备2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8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生10名, 专科生28名。1993年,村成立装饰木线科技协会。8年来,先后聘请装饰木线加工技术专家10余人次, 举办技术培训班50余次,培训装饰木线加工专业技术人才300余名。1995年,李油坊装饰木线科技协会被菏泽市授予“先进科协”称号。1996年,投资30万元,建老年人活动室和中青年俱乐部,配置VCD等各项文体娱乐设施。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老年人举办象棋比赛、表演豫剧节目,中青年人举办装饰木线科技知识竞赛和村民村规、遵老爱幼知识讲座,大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建国前,年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全村人均粮食145公斤,人均纯收入36元。1978年,人均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80元。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84年,人均粮食300公斤,人均纯收入33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51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3000元。村民全部住上了小康楼,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368辆,其中个人小轿车20辆,各种摩托车100辆,程控电话4 80部,彩色电视机688台,并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是土坯墙、毛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建国后,逐渐以砖瓦房、腰子墙所代替。1978年开始以砖瓦、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1988年开始建标准住房,进行村庄规划。1990年开始建造小康楼。1994年开通了村驻地十字大街、自然村中心大街、 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柏油公路。行政村驻地大街宽20米,长700米,沿街门面、 路灯、下水道、电话线、有线电视统一规划。1996年,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村委会办公大楼。 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1998年,村民入股集资300万元,建立木线制品个体私营园区,实现了“三通”(通电、通水、通路)。1998年,被菏泽市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9月,解北齐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43年8月,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有8名党员,解北齐任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全村有18名青年参军参战,360余名农民参加了渡江战役的支前队伍。1950年,全村共有12名党员。1992年,李存轩任李油坊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至2000年, 连续8年被菏泽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11月,村党员活动室被菏泽市委授予“先进党员活动室” 称号。1998年3月,被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先进村庄” 称号。1998年8月,被菏泽市妇联评为“美在家庭、富在庭院活动”先进单位。2000年,全村共有党员35名。
基层组织建设 1943年8月, 建立中共辛滩分区委,隶属中共单西南工委,随之建立李油坊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2年10月,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 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李孝忠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李油坊生产大队, 李孝忠任大队长,下设26个生产小队。1968年5月,成立李油坊大队革命委员会, 孙瑞林、瞿传启、张振启先后任主任。1984年1月,建立李油坊村民委员会,设委员6人,张振启任主任,下设6个村民小组。2000年,李油坊村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 主任王付启,副主任李孝金,委员石永胜,民兵连长李宗虎,专职副主任徐兰英。自1993年以来,村委会连续8年被菏泽市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解北齐(1911~1968) 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李油坊村最早的共产党员。1943年8月, 李油坊第一届党支部成立,解北齐任支部书记,是该村第一届党支部的组织领导者。
李存轩 1957年生, 1973年入伍,1977年退役,担任李油坊村民委员会主任,1992年担任李油坊村党支部书记。 1995年被菏泽地区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同时,李油坊村被菏泽地区评为乡镇企业明星村。
周边福利机构
浮岗镇李四村幸福院
地址:菏泽市单县高毛路(李新集中学东南侧约200米)
周边商铺
东李油坊
地址:菏泽市单县
周边村庄
李油坊村
地址:菏泽市单县
李油坊村
地址:菏泽市单县
李油坊
地址:菏泽市单县
李油坊村
地址:菏泽市牡丹区
王楼村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浮岗镇李油坊
朱油坊村
地址:菏泽市单县
邹家
地址:菏泽市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