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集村

顺河集村 顺河集村简单介绍: 顺河集村详细介绍 顺河集村地图:


顺河集行政村辖顺河集、戴庄两个自然村。现有428户,1742人;耕地2820亩。顺河集自然村 位于东明县城西南20公里、东明集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东临“四马路”,南依五干渠,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顺河集行政村辖顺河集、戴庄两个自然村。现有428户,1742人;耕地2820亩。顺河集自然村 位于东明县城西南20公里、东明集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东临“四马路”,南依五干渠,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现有耕地2300亩。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张氏始祖张治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此地有一条河,村庄顺河而建,并有集市,故命村名为顺河集”。顺河集1947年属东明县第五区;1955年属葛岗小乡;1957年属刘楼公社;1962年属焦楼公社;1963年重归刘楼公社;1979年属临河店乡;2002年属东明集镇至今。该村现有居民363...

详情

顺河集村地名网_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顺河集村资料简介
  顺河集村是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810123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728。顺河集村与东明集村、卢寨村、刘庄村、荆台集村、文寨村、任老屯村、王寨村、丁寨村、夏行村、王行村、凡贵屯村、景店村、北贺庄村、李管营村、柳元店村、柳元屯村、城子村、郝士廉村、西郝庄村、袁长营村、段末营村、乔庄村、临河店村、东葛村、西葛村、胡屯村、大屯村、王庄村、邢庄村、段庄村、周管营村、王管营村、戎庄村相邻。 还有5个地名与顺河集村同名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顺河集村介绍

顺河集行政村辖顺河集、戴庄两个自然村。现有428户,1742人;耕地2820亩。顺河集自然村 位于东明县城西南20公里、东明集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东临“四马路”,南依五干渠,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

顺河集行政村辖顺河集、戴庄两个自然村。现有428户,1742人;耕地2820亩。顺河集自然村 位于东明县城西南20公里、东明集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东临“四马路”,南依五干渠,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现有耕地2300亩。

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张氏始祖张治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此地有一条河,村庄顺河而建,并有集市,故命村名为顺河集”。顺河集1947年属东明县第五区;1955年属葛岗小乡;1957年属刘楼公社;1962年属焦楼公社;1963年重归刘楼公社;1979年属临河店乡;2002年属东明集镇至今。

该村现有居民363户,1482人,分属张、沈、王、魏、艾、焦、唐、林、赵、巩、孙、郝十二姓。其中,魏姓于清光绪年间自小井乡西夏营迁来,8户,43人;孙姓于清光绪年间自马头镇孙寺迁来,16户,64人;张姓在清宣统初年由本镇李官营迁入,200户,800人;沈姓于清宣统初年从本镇王官营迁入,100户,420人;王姓于清宣统年间从刘楼镇小路店村迁入,18户,72人;焦姓于解放前迁入该村,4户,13人;林姓于1978年从四川省中江县迁入,3户,10人;赵姓1户6人,于1927年由渔沃乡吉利营迁入;巩姓于1927年从刘楼镇赵庄迁入,1户2人;艾姓6户,27人;唐姓3户,13人;郝姓3户,12人,从本镇段庄村迁入。解放后,该村原居民有31户、81人移居外地,分别落户黑龙江、湖北监利等地。

清末社会动荡。为防匪防盗,村民决定修筑围村土寨,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力,历时9个月建成。寨东、西各有一个寨门,大门两扇木质铁裹;南北寨顶各有炮楼一座,每座炮楼配备五杆抬枪。土寨周长约1000余米,寨外有两丈深的濠沟。村民8人一组,轮流守寨,昼夜不辍。1947年,解放军黄河支队百余人住在该村,国民党军杜淑部三百多人来攻,解放军战士凭借寨墙英勇反击,激战一上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敌人败退时,把村民收获到场里的玉米、谷子全部烧光。

顺河集村1947年建立农会(沈玉良任会长)、枪班(沈章成任班长)、儿童团(张殿选为团长)等革命群众组织。1948年国民党军占据东明,还乡团残酷报复,屠杀革命群众。农会长沈玉良在家中被东明集的还乡团暗杀。张留才接任农会长,同年秋天又被驻东明集的还乡团抓走,遭受酷刑,惨死狱中。枪班成员张留才的弟弟被东明集的还乡团抓走大卸八块。当时,儿童团成员遭恫吓威胁,每人被罚一布袋豆子,找了保人才得幸免。敌人的暴行令人发指,村民同仇敌忾与反动势力斗争。解放军在县城一带作战,村民组织起来,为解放军送粮送柴。解放开封时,村中出动担架前去支援,张尚陆等随军转战三四个月。顺河集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顺河集重视文化教育。1949年开办村小学。1965年建完小,教师5人,学生110名。学校几经扩建,越办越好,2005年合校并点,顺河集小学被确定为定点小学。如今,学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有6个教学班,10名教师,在校生230人。恢复高考以来,该村有大中专毕业生54名,研究生5名。该村的文体活动相当活跃。以张学增为领队的大红拳武术队,逢年过节去兰考表演。张景云等人组成的高跷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委会筹资5万元建人口学校,安装党员先进性教育远程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顺河集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解放前,村里富裕户不多,没有做买卖的,村民们守着几亩薄地,听天由命,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解放后,经地土地改革,走上集体化道路。1953年组织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王新淼任社长;1956年转为高级社,社名“星光社”,由顺河集、耿堂、戴庄三村组成,社长是王新淼、孙中良、韩锁堂。人民公社期间,该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1976年,按照统一规划,修生产路8条,长7公里,动土2万余方;开挖灌溉渠道,把黄河水引到田间,当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平均亩增200余斤,村民生活明显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承包到户,村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粮食亩产达800余斤,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开发利用村头荒地150余亩,栽速生杨1万余棵。60%的农户饲养青山羊,平均每户10只,每年全村青山羊出栏量达千余只,仅此一项收入三百余万元。普遍实行间作套种,经济效益成倍增长。1984年村民自筹资金20余万元,架上了高压电。1995年以来,村委会组织村民开挖清理大小河渠25条,打机井30多眼。村民购置排灌机械200余台(套),全村耕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如今,该村的经济呈现蓬勃生机,村民生活正向小康迈进。村民现有电视机420台,VCD、DVD、冰箱、冰柜250多台,农用三轮、四轮车400多辆,家庭轿车5辆,摩托车300多辆。近三年村内建楼房12座。

戴庄自然村 位于顺河集村南,两村只隔五干渠。现有耕地520亩。据《戴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初年(1403),戴氏祖治国率族人从山西平遥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为戴庄”。该村历史沿革与顺河集相同。现有居民65户,260人,分属郭、戴两姓。其中,郭姓62户,246人,清宣统初年由曹县庄寨镇郭小胡村迁入。戴庄历史上曾有赵、王二姓,赵姓于1953年移居黑龙江省桦川县,王姓自然消失。

传说明末清初时戴庄村是一个大村,仅戴姓人口就有千余。陈寨陈兵备下葬时,本村参加行葬的青壮年就有80余人。行葬时,由于棺椁沉重,再加上巷子狭窄、不能绑架子,只能几个壮汉手抬。戴庄村的“架子会”人员穿绿绸小褂,系黑腰围,腰间斜插两个棒槌,每行一段距离,就用棒槌支棺少息,顺利将棺材行出。1952年,村民在村西南地五、六米深处挖出航船的桅杆尖;1956年在村东头十余米深处发现了砖井。戴庄的历史变迁,惜无文字记载,详情不得而知。

解放前,戴庄村民有三十来户,百十口人;人均一亩来地,青沙瘠薄;仅有十来户生活勉强过得去,沿街乞讨的有十四五家,外出逃荒流落他乡者有十多人,为生活所迫卖兵的有八九人。该村1946年建立农会,领导班子由王建奇、郭聚良、戴鹤奎、郭同森四人组成,王建奇任农会长。1949年秋天,解放军某部一个营从戴庄村向盘踞在顺河集村的国民党军某团发起猛烈进攻,农会组织村民积极支援。解放后,戴庄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王新淼任社长;1956年,顺河集、耿堂、戴庄三村组成高级社。从高级社时期至今,戴庄村始终属于顺河集,或为其一个生产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情况与顺河集村基本相同。

顺河集村地理位置。

顺河集村

周边中学

东明县东明集镇初级中学 地址:菏泽市东明县

周边

东明县东明集镇顺河集村螭退役簿语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周边乡镇

东明集镇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周边村庄

顺河集村 地址:菏泽市东明县

顺河集村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