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店镇

大金店镇 大金店 大金店镇概况 大金店镇沿革 大金店镇人口 大金店镇历史文化 大金店镇经济作物 大金店镇工业企业 大金店镇重点企业 大金店镇悠久历史 大金店镇武术之乡 大金店镇文化


大金店镇位于 河南省 登封市西南,距市区十二公里,自古以来为交通、商业、军事重镇。大金店镇属山区丘陵地带,背依少室、面临颍水。东西宽9.1公里,南北长12.4公里,总面积114.44平方公里,国道207、豫03线和豫323线在大金店镇区交汇。少洛高速、 登封铁路已经建成。大金店镇历史悠久、文物荟萃,素有“文物之乡”、“ 武术之乡”美誉。大金店镇位于登封市中部,距市区10.5千米。辖金西、金中、金东、袁桥、游坊头、朱家坪、雷村、顾家河、书堂沟、南寨、三里庄、海河湾、安庙、王堂、李家沟、桑楼、磴槽、海眼、陈楼、段村、毕家村、箭沟、王上、庄头、文村、梅村、黄村、太后庙、崔坪、三王庄、龙尾沟31个行政村。207国道和豫03省道纵横交会。宋代建筑南岳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代码]410185100:~201金西村 ~202金中村 ~203金东村 ~...

详情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镇介绍

大金店镇位于 河南省 登封市西南,距市区十二公里,自古以来为交通、商业、军事重镇。大金店镇属山区丘陵地带,背依少室、面临颍水。东西宽9.1公里,南北长12.4公里,总面积114.44平方公里,国道207、豫03线和豫323线在大金店镇区交汇。少洛高速、 登封铁路已经建成。大金店镇历史悠久、文物荟萃,素有“文物之乡”、“ 武术之乡”美誉。

大金店镇位于登封市中部,距市区10.5千米。辖金西、金中、金东、袁桥、游坊头、朱家坪、雷村、顾家河、书堂沟、南寨、三里庄、海河湾、安庙、王堂、李家沟、桑楼、磴槽、海眼、陈楼、段村、毕家村、箭沟、王上、庄头、文村、梅村、黄村、太后庙、崔坪、三王庄、龙尾沟31个行政村。207国道和豫03省道纵横交会。宋代建筑南岳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代码]410185100:~201金西村 ~202金中村 ~203金东村 ~204袁桥村 ~205游坊头村 ~206朱家坪村 ~207雷村 ~208顾家河村 ~209书堂沟村 ~210南寨村 ~211三里庄村 ~212海河湾村 ~213安庙村 ~214王堂村 ~215李家沟村 ~216桑楼村 ~217磴槽村 ~218海眼村 ~219陈楼村 ~220段村 ~221毕家村 ~222箭沟村 ~223王上村 ~224庄头村 ~225文村 ~226梅村 ~227黄村 ~228太后庙村 ~229崔坪村 ~230三王庄村 ~231龙尾沟村

1958年建跃进公社,后更名大金店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1997年,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5.8万,辖金东、金中、金西、袁桥、游方头、朱家坪、雷村、顾家河、书堂沟、南寨、三里庄、海河湾、安庙、王堂、李家沟、桑楼、澄槽、海眼、陈楼、段村、庄头、毕家村、箭沟、王上、文村、梅村、黄村、太后庙、崔坪、三王庄、龙尾沟31个行政村。

全镇总 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总人口58253人(2017)人,总户数13670户。其中 农村人口54171人。

辖金西村、金中村、 金东村、 袁桥村、游坊头村、朱家坪村、 雷村、顾家河村、书堂沟村、 南寨村、 三里庄村、 海河湾村、安庙村、 王堂村、 李家沟村、桑楼村、 磴槽村、海眼村、 陈楼村、 段村、 毕家村、箭沟村、王上村、 庄头村、文村、 梅村、 黄村、太后庙村、崔坪村、 三王庄村、龙尾沟村31个 行政村,134个 自然村,251个村民组。

“负黍城”遗址,在该镇海河湾 南城之村,“ 孤竹国”在安庙村,“ 南岳庙”在金中村,书堂沟走出了红遍全国的“武术新星释小龙”。

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4498亩,其中 粮食作物68978亩,油料5200亩,烟叶2000亩,棉花3500亩。

现有工业企业44家(其中股份制企业11家, 非公有制企业33家),主导产业煤炭、建材、高温元器件,医药包装、化工、粮食加工。

下属企业5家,年产煤炭110万吨,年产值1.6亿元,利税4.4亿元,是国家煤炭行业首批命名的“质量标准化矿井”,连续10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乡镇煤矿“五朵金花”之一,是 河南省煤炭系统“十面红旗”中唯一一家乡镇企业,省工业利税百强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荣获 郑州市“劳动模范”“2003年中国改革之星”等称号。

原为三里庄集体企业(现已改制)。现下属企业6家,固定资产6.8万元,年产值1.47亿元,利税1000万元。连年来,开发六个新产品、四个 高新技术产品、一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996年5月集团董事长陈铁森兼总经理是河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并合影留念。2001年7月三里庄村党支部被为“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称号。

2003年以来,大金店党委政府在 登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镇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1.56亿元,比2002年增长3%;企业入库税金1934万元,比2002年增长20%;财政收入完成960万元,比2002年增长13%;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比2002年增长29%。 农民人均纯收入3198万元,比2002年增长6%。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先后获登封市综合工作二等奖、十七个单项奖以及“郑州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大金店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与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大禹之乡

早在上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前后的一个时期内,大金店地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实物例证。①传说中的“御寨山上挂杂草”确有其事,而当时 嵩山山脉中的御寨山(今为 少室山五乳峰,大金店又称御寨山为九朵 莲花山)只是露出水面的一个山头。②“扒开龙门口,扯干汝南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个重大治水工程。③位于该镇磴槽村 南山的一座山头,当地人叫其“歪山咀”,它实为 熊山的一部分,属大别山系。山头上至今仍存留着大禹治水时泊船的大铁环(当地人叫船鼻儿),当地人争先到此观看,由于山高坡陡,爬不上去,据当地人介绍在山半坡(距离约15米左右)目视该铁环,直径有的一米左右,环粗五六十公分,大铁环下有两个山洞,洞口三至四米高,洞深不见底,属斜形下扎。④海眼位于现在的海眼村内。海眼系指海眼村内的一口井,据海眼村几代人的传言,此井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井水上翻、浑浊不清现象,且水内伴有鱼类、螃蟹和杂草等物。据说此井通向大海,海眼村也因此得名,沿用至今。

古老的负黍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负黍城是舜帝的主要活动地点之一,舜始为庶人属昌意第七世孙。负黍城遗址在该镇颍 河南岸的 南城子村。据原登封县志记载:负黍城在颍河南岸的一块台地上,面积39万平方米。而登封县志对负黍城的记载却简单、笼统。镇志编修期间对负黍城为进行了深入了解:古负黍城分内城和外城,并对内城的四至,外城的边界有了进一步的发现,位于南城子村南约200米处,内城的城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可见,先人们用石杵分层砸压的痕迹非常明显。

外城四至:南至段东村的山神庙岭(今 铁炉沟)

东至海河湾河西高崖边

北至颍河南岸

西至段中村的河东高土崖

内城四至:南至段东村北地护城壕

东至现南城子与海河湾村西上沿(新宅基地西一浅沟)

西至高土崖边

北至庙湾高台地边

发现的实物:

①1974年,南城子村村民在村西北奶奶庙下打喂牲口的土窑时,发现成堆的尸骨和成捆的箭簇。

②1975年修 大寨田深翻土地时,在南城子村的东北地挖出一古代瓮型建筑,根据砖块大小和花纹,初步判断其为汉代储存粮食之用。

③1996年,段东村村民赵ⅩⅩ在挖土做砖时,挖出了成捆的铜制箭头和铁制箭杆。

④1997年,南城子村村民陈ⅩⅩ挖果窑时,发现了呈三角形排列的地井,井阔2米左右,同期在南地又挖出古墙体,系自然形成的大片石块,石块一米左右,垒砌而成。石块仅挖了十几米长,深高2.5米(未挖到底),其挖出的石料足可垒一处房基宅。

负黍城的南边有个村子叫铁炉沟(位于内城南,外城北),现属段东村,据说为当时负黍城打造兵器之地。

负黍城西边的颍河西岸陵地,据传说为当时的太庙,再往西不足二华里有个桃沟,传说是当时的皇妃酷爱桃花而遍植桃树于此沟,供其观赏。

春秋战国时,负黍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争。由于负黍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海河湾河和颍河形成了 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当时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秦统一前,《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载:“郑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幽公第骀,是为儒公”。

“儒公十五年, 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十六年,郑伐韩,败 韩兵于负黍。儒公二十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以上记述,足以可见古负黍城在历史上的战略意义”。

负黍聚和大金店的由来

及负黍聚的商贸繁荣

《史记》载“趋颍阳、宿金店”在后,金店之前称为负黍聚,曾名 西华、南宋时金人入主 中原,改金店为大金店。

负黍聚地势平坦,古通 官道,距古负黍城2公里。当时的官道,从崇高而来,经负黍聚而西过颍河沿段村向西南上山,至送表到 汝州。官道宽可走官轿和老式两轮铁轮车。直至1961年冬,登临公路(今207国道 登封段)修通,古官道废弃不用。当时此地居民不过百十余户。由于地利之便,周边官民经常相聚于此,进行粮食、棉花等生活资料的交易,其初期商业贸易,采取的是以物易物的形式。所谓“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集市的雏形,地处“负黍”因而叫负黍聚。负黍聚的交易规模随着朝代的兴衰而时盛时弱,负黍聚周边的居民尤其是负黍聚的原居民,是最早的市民,负黍聚从初期至今,历经四千多年,逐渐形成商业重镇,商贸名镇。相传,隐居箕山的 许由曾负五谷到此参与交易,俗称赶集。负黍聚的经营范围由初期的生活资料延伸为生产资料和中药材、杂货等贸易。唐朝 武则天登嵩山封 中岳前后,负黍聚的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东都洛阳、 许昌、 郑州、 南阳的商贾光顾此地已习以为常。随着商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因经商在此落户的客商逐渐增多。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金店一直保持着 登封县商业重镇的称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镇区经营环境的不断优化,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吸引了 浙江、 陕西、 山西等地的商户到此安家落户,为大金店的进一步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诚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 单之蔷所言:“其实,传统印象里土里土气的河南,竟然是中国市民最早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当河南出现市民的时候,国内其他地方还是蛮荒之地,河南人才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市民”。

上阳城与王上村的渊源

据河南省考古专家、国家夏、商断代工程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安金槐先生考证,现在的王上村曾称为上阳城,现在的告成原称古阳城,又叫下阳城。明朝以前,王上村曾叫 蔡家庄。王上村北坡有一座道教庙宇 清微宫,历史上称为下清微宫,中清微宫在现在的梅村南,上清微宫即是现在的三王庄村西北的清微宫。王上的下清微宫建于汉朝,据宫内碑文记载,汉留候谢绝世事,出家修道,当时道院有房三十三间,分别是:道院、斋堂、厨房等,当时在道院的北边有官地三十亩,供道院生活之需。现在的庙内尚存明朝嘉靖8年,重修紫微帝庭即下清微宫石碑一方。王上在明朝为登封八大镇之一,王上村的王姓先祖,原籍在 江西省狭江,由于为朝廷屡建战功,年老辞朝被皇上封在王上,封地方圆十里,王姓先祖先住吉庄,后因此地干旱无水,迁至现在的住地。同时挖寨壕,筑寨墙。 明太祖朱元璋敕旨此封地只交皇粮,不纳杂差,这个规距经清朝和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循例而行。明太祖为体现皇恩浩荡,除在物质上给予褒赏外,特赐君王,因此王上的王姓便有了君王、民王和庄王之分,这在全国的王姓之中实属罕见。

清朝嘉靖二十五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清廷颁旨于曾任江西瑞州府 高安县知县王敦素,嘉奖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共颁圣旨三卷,第一卷表彰王敦素祖父母良好家风,抚育栋梁,为国效力,第二卷表彰王敦素的父母教子有方,报效朝廷。第三卷主要内容表彰王敦素在任期内忠于朝廷,勤政为民的功绩。三卷圣旨均用汉满两种寸楷文字书写,其中一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破四旧”时抄走,至今下落未明。其余两卷,由王敦素的后代子孙做为传家之宝,悉心保管。

在王上村的南地曾发现汉墓一座,后经文物部门挖掘,认定是汉墓,并比照汉墓原式复制在郑州市 碧沙岗公园内,向游人介绍,供游人参观。据传在王上村的东部和南部,箭沟村的南部、毕家村的西北部这个范围内,属汉宋墓葬群。目前仅发掘2处,汉、宋墓葬各一处。

孤竹国与安庙村

安庙村位于镇区南部,距镇区3公里,207国道穿境而过,古称“孤竹国”。据《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记载:“ 秦穆公即位九年, 齐桓公称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尔之山,南伐之召陵,登 熊耳山以望 江汉”。相传安庙北一高台土地上有一座古庙,距古庙一箭之地埋藏数缸 白银。

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9年2月初, 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金店袁桥村袁毅家召开,与会15人,代表全县10个党组织和40多名党员。中共 洛阳 地委书记陈耳东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15人,他们分别是:

城 关:李仲敏 刘大中申员央 耿五群

大金店:王高印 王实甫(又名王新林) 张健仁

刘 庄:郭渊博

告 成:刘炳璋

白栗坪: 李文正

玉皇庙:尹保民

东金店:梁松旺

袁 桥:袁玉然

棉 沟: 李纯如

高 马:徐天知

大会主要工作人员王甲科。

大会主要议程:

(一)中央洛阳地委书记陈耳东讲话。主要内容是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1、对抗战形势的认识;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要执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工作方针;

3、关于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工作;

4、积极开展武装,以迎接对敌斗争形势的到来。

(二)李仲敏介绍登封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当前登封的政治状况。

(三)由陈耳东提名选举产生了中共登封地下党新县委。

县委成员的分工如下:

县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李仲敏

县委组织部部长:徐天知

县委宣传部部长:郭渊博

县委交通联络员:张健仁

(四)部署工作。其要点是:

1、关于建立各区区委和中学党总支的决定;

2、积极筹建 抗日根据地;

3、整顿党的组织;

4、谋取公开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工作。

2月初,县委领导在袁桥召开了第一次县委会。主要内容是:

(一)决定将县委机关设在棉沟李纯如家和二岚沟 陈天佑家。

(二)由组织部部长徐天知到颍阳找甄德宽接关系,并建立区委。

(三)筹备建立箕山、白栗坪和颍阳抗日根据地;

(四)整顿组织,进行党员登记。

(五)培养、教育劳动人民中的积极分子。

(六)加强统战工作。

2月,在中共登封地下党县委建立后,各区和各中学的党组织也陆续建立:

(一)建立了中学党总支,李仲敏兼任党总支书记。总支委员有:陕中的丁振东,武中的刘大中,县中的刘炳璋。

(二)建立了告成区委:

(三)建立了白坪区委:

(四)建立了东金店党支部:

(五)建立了大金店区委:书记王高印(大金店人),组织委员王实甫(又名王新林大金店人),宣传委员常天心(南寨村阴沟人)。下辖支部:

1、大金店党支部:支部书记王高印(兼),组织委员王实甫(兼),宣传委员 张耀南。党员有: 王忠良、刘丙午、李丙寅、王甲科、 王西林、李金星、陈长 安、 王春芳、邓永光、 安仁甫、王正科。

2、阴沟党支部:支部书记常天心(兼),组织委员郭景明。党员有:常天头、常天勇、梁双江、梁云成、梁堂、王书进、 陈元(三里庄 陈云中之父)、 韩月、 赵川、刘栓紧、 毕大川、常林、崔苟毛、刘铁栓、高来等。

3、骆驼崖党支部:支部书记梁保民,组织委员 郑文渊。党员 郑玉珍。

4、周唐庄党支部:支部书记唐文典。

5、袁桥党支部:党员有袁玉然、袁学义、袁川生。丰富的人文

大金店素有“文物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仔细回顾,此言不虚。 在大金店由来已久,原因有三:一是距少林寺近,受其影响,就近习武,习武的村落、人员随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二是为了应付当时社会环境,为看家护院做保障,三是强身健体。影响较大的是箭沟村的 李根生老拳师,他授徒众多,遍及大金店、梅村、文村、书堂沟、段村、安庙、海河湾、桑楼、箭沟等十几个村庄。六十年代,少林寺 释德根师傅受登封县体委委托,到大金店的登封五中、大金店及周边村学校传艺,以登封五中为重点,教学生武术,此间,各村习武的人争相学艺,上至80老翁下至六岁儿童,习武之风极盛。

1983年,大金店乡武术协会成立,并在1980年至1990年间,在登封县举行的武术比赛中,连续五年荣获团体第一名,五连冠在登封县和周边县市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1年登封县申报国家级武术之乡汇报表扬在大金店举行,传统套路、冷兵器对打、个人表演等项目受到验收组赞赏。1991年国家授予登封县“武术之乡”称号的同时,河南省政府授予大金店乡“武术之乡”,并授 牌匾。

在登封县十大拳师中,该镇文村的 崔西歧名列其中。登封县拳术比赛名次排行榜上,前六名的 陈五经(书堂沟)、 张广俊(雷村)、郑金义(雷村)、 刘立民(文村)等均为大金店乡人。大金店南拐的安振喜的母亲擅长 梅花拳,是该镇为数不多的女拳师,安振喜和他的兄弟们在母亲的精心教导下,掌握了不少套路,安振喜在大金店小学和登封五中就读时,师从释德根学习了 少林拳,由于长期坚持不懈的苦练,至今仍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郑进保是大金店南拐人在大金店一中任教。郑进保主要得益于小学和初中期间,在释德根老师的教育下,把自己学到的少林拳 武术套路,用于强身健体,并为学生授艺,如今他的弟子长年在国外表演 少林武术的近20人。

改革开放以来,武术更是得到大发展。文村的崔西歧在文村和登封市区办过武术学校。书堂沟的 陈同山在市区开办小龙武院,现有学员5000多人,王上的王海营在市区开办的棋盘 山武院学员达1000多人。上述两所武校均组织有专业武术表演队,经常出国表演,足迹遍级世界各地。童星释小龙因拍摄多部武打电影走红国内外。

可以说,大金店乡为弘扬传播 中国功夫作出了重大贡献。

①戏曲

:中有大金店,南有 王堂、李家沟、磴槽,北有黄村、太后庙,均有民间业余剧团。他们农忙务农,农闲排练,节日演出。主要有豫剧、曲剧两个剧种。镇区在解放前就有戏曲学校,社会上有一定财力的大户负责戏校的日常开支,当地群众称为“窝班戏”,从大金店戏校走出去的戏校学生,在各地演出中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其中豫剧的 豫西调代表人物 王二顺(告成人)就是从大金店走出去的著名艺术家。

大金店街的陈春德是一位著名的 民间艺人,俗称“余生演员”(即没有进过科班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这位老人知识面广,戏路宽,行当全,老百姓说他一肚子都是戏。解放前的某个年份,有一著名的外地专业豫剧团到临汝县演出,剧名是《梨花归唐》,当时身在登封某煤矿任 财务总管的陈春德,到临汝为矿上购物,听说有剧团演出,便主动到剧团找到领班,提出要客串 薛丁山一角(俗称打炮),扮演 樊梨花的女演员名燥豫西各县市,根本瞧不起陈春德,连演出前的沟通都不愿意,陈春德心里非常别扭,暗暗攒劲儿,薛丁山出场前陈春德一直闷头吸烟,一声不吭地关注着剧情的进展,当他听到锣鼓声响到了出场的时间,便扔掉烟袋走到化妆台前,双手齐下、十指并用,三两下就化完了脸谱,然后双臂一伸服装师连忙为他着装,当最后一声锣鼓敲过,陈春德大步出场,丝毫不误演出。因为这场戏是樊梨花和薛丁山的武打戏,所以没有几个回合薛丁山便用枪挑掉了樊梨花头上的网子,扮演樊梨花的演员当场出丑,掉头就回了后场,这时陈春德也到了后场,只见这位女演员诚恳地走到陈春德面前,连赔不是,口呼“学生眼拙请陈老师多多指教”。至今凡到大金店演出的剧团,都因群众欣赏水平较高,爱挑毛病的特点,而称“大金店的戏难唱”。

②文化名人

安金槐(1921—2001),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任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副队长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考古学科组成员、河南省科技史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名誉会长、河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等职。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郑州二里岗》、《中国考古》、《登封王城岗与阳城》、《中国陶瓷》、《中国陶瓷通史》等。

王克印,笔名王石山,原大金店街北拐人。以中国画闻名,高级美术设计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曾出版《王克印花鸟画集》、《王克印画集》,其作品 《白鹭秋水》获全国花鸟画展一等奖,《春秋配》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二者在国家及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赵宗宪,男,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人。诗人。1948年生。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有诗作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出版有诗集《平民精英》、《旧体诗200首》、《歌在人生路上》、《嵩山脚下》、《大家都看到了我的幸福》、《上帝和我共同的乐园》等。由中国诗歌学会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诗人大辞典》收有其辞条。

安国彦,画家。安国彦,字嵩石,1948年出生。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街西北拐人。早年毕业于北京画院国画研修班,师从著名山水画家王文芳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研究,主攻山水画创作,兼作写意牡丹,山水画以博大雄浑见长,牡丹作品富贵秀丽,代表作品《嵩山百米长卷》高2米,长138米。作品曾在《美术》、《国画家》、《中国画》等重要杂志报刊上发表,并被江苏美术馆、河南省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数次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和学术交流。出版有《安国彦画集》、《江山多娇—嵩山百米长卷》《嵩山诗书画集》、《艺香斋作品选》、《安国彦牡丹集》等个人画册。近年来作品连续被多家出版社出版挂历十余套。名列《中国书画名人录》等多部辞书。并获得“98画坛百杰”称号。

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天中书画院业务院长,登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占敏,男,1966年8月出生,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人。中学高级,中国少林武术七段。1991年毕业于 郑州大学中文系。先在登封五中任教,曾任《嵩苑》(季刊)副主编,后调到 登封实验高中任教,现任语文教研组长、《思想树》(季刊)主编。河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2006年度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逻辑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嵩山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登封市作协副秘书长、登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嵩山诗社副社长、登封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少林养生学会秘书长。在《语文知识》、《新作文》、《中学生》《武林》、《搏击》发表有教育教学、少林武术研究、嵩山文化研究等方面论文20多篇。出版有诗集《一些情景总要想起》。另有撰述有《历代吟少林寺诗词选注》、《高中古诗文译注》、《 少林功夫》、《少林寺龙拳拳法》等。由中国诗歌学会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诗人大辞典》收有其辞条。

③民间文艺活动

民间武社:文村、安庙、书堂沟、段村、梅村、王上、 陈楼、游方头、 陈村、雷村、桑楼、箭沟、西湾、金东、 金西、金中共16个村都有狮子、老虎、猩猩怪民间武社。每逢 春节、灯节经常组织会社。以大金店的正月十六、文村的正月初九、书堂沟的正月十七,会社规模较大,吸引东金店、石道、送表等兄弟乡镇前来展示才艺,登封市的领导同志也经常到此观看。值得一提的是文村的舞狮表演团以其阵容强大、演技精湛,而闻名于登封各乡镇,并曾多次代表登封市参加郑州市政府组织的灯节民间文艺汇演,屡获殊荣。金东村的盘鼓队,名气很大,演员120人,60面大鼓,60面铜钗,由于训练有素,表演俱佳,他们的场地表演和行进表演在登封市有很大的影响,多次参加市区举办的大型活动,服务市党代会和 人民代表大会,并经常为企业开业庆典助兴,特别是他们的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得到 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④登封八大景之一

, 颍水春耕。

盛传不衰的登封八大景之一,颍水春耕,地点就在大金店颍河南岸,古负黍城的北部,相传唐朝有位诗人邹ⅩⅩ在春游登封秀美山水之际,有幸走到颍河岸边,被山清水秀的景色所迷醉。举目望去春意盎然、绿野吐翠,清澈的颍水潺潺流淌,河岸边的杨柳倒映颍水,给人一种树在水中,人在画中的意境,生动地展现了“嵩山不墨千秋画,颍水无弦万古琴的诗情画意。”当诗人看到田里的农夫怀着愉快的心情扶犁扬鞭勤劳春耕,口中吟唱田歌,一副悠然自得,超然域外的乐观神态,人与自然相映成趣,让诗人如痴如醉,不由诗兴大发,诗曰:

⑤南宋时期的南岳庙

大金店街内有一所南宋时期金人建造的南岳庙,1986年11月,被河南省确定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登封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据碑文介绍,南岳庙是金兀术入主中原,图谋占领全国的一座象征性建筑。起因是拥有五岳才是占领全国的一个标志,当时 南岳衡山未被占领,为了显示已经占领全国,下令在此建南岳庙位配五岳。

⑥著名景区三皇寨

该镇北部的三王庄村位于三皇寨景区内,区内除三皇寨主景区外,还有 清凉寺、上清微宫等景点,三王庄村民近几年围绕景区大做 旅游服务文章,日前,三王庄旅游服务休闲区 总体规划基本完成,水、电、路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基本到位,其中 天成山庄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他们将以优质的设施、高质量的服务欢迎八方宾客。

传承的传统少林武术

常松木

大金店村位于登封市区西南,距市区十二公里,自古以来为交通、商业、军事重镇,解放前后有“登封的小上海”之称。大金店村因距天下名刹少林寺很近,自古以来民风强捍,尚武习武的人很多,现在有的老拳师家里还放有祖传的兵器。如王全顺老拳师家就珍藏有一把祖传的明朝宝剑,还珍藏有一对王堂董玉乾家祖传几代的操镰。但大金店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则是上世纪的事情,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一代武术宗师李根生在大金店地区设了四大拳场,义务传授少林武术,大金店村东门和南馆才开始大规模练武。四大拳场除大金店村之外,还有书堂沟、雷村、文村等。大金店镇传统少林武术因“闹节气”而日益盛行,至今不衰。

少林武术发展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金店爱好武术的雷金柱、雷书秀、王同秀、李金秀等人投李根生大师学艺,李根生大师晚上就来大金店义务授徒。再加上豫西地区民风不正,一些青年人不走正道,赌博、吸大烟、打架等让父母颇为头疼,父母们就把孩子送进拳场练武,希望有个管教。另外,大金店人们敬奉火神爷,灯节前后都要出社娱神,以前大金店的社火是高抬故事,即一个大椅子绑在两根长杆上,椅子上焊一铁架子,铁架子上站一个穿戏服的人,由四个人抬着行进娱乐。这是文社,大金店人嫌不太喜庆,也想改一改社,于是村里的青年人就都拜李根生老师为师,然后将社改成了猩猩怪社,当时叫国术社。因一种热情和爱好,因戒赌和戒烟的需要,再加上改社和娱乐健身的原因,大金店遂成为武术重镇。

当年,东门拳场最先设在雷金柱家,后来移到了王森科(王惠麟之子)家。南馆拳场最先在碾道院,后来移到了尚小学家。村人要想入拳场学武,一般都要履行入场仪式,即拜师仪式。老师坐在挪挪爷神像前,想入场的人要事先准备好供食,并在黄裱纸上写有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上香后点燃黄裱,先给挪挪爷磕头,然后再给老师磕头,这就是所谓的“办身子”。办身子时还要跪在挪挪爷像前明誓,第一,一定要学好武艺;第二,学会拳棍刀枪和法言咒语,不传于外人,即不传于不在拳场的人;第三,学拳后不以艺欺负人、打人,只用于健身、防身;第四,学拳后坚决不奸淫盗窃,不赌博、不吸烟、不串门子(即混女人)。不然,死于灵官老爷钢鞭之下,死于乱箭刀枪之下,最轻也要双眼挤瞎。如果发现谁赌博了,只要进到拳场,众人就将其按倒在地,扒掉裤子用棍子痛打一顿。拜师仪式后就可入场练武了。每天晚上入场后,先给挪挪爷磕头,然后活动身子,人到齐上香后,李根生老师就开始手把手地认真传授,教每一个人正确的“出、收、挡”等一招一势。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拳场,以一个钟头为限,迟到者要受罚。

大金店少林武术的传承

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传承情况较其他教师窝复杂一些,主要体现在南拐儿,李根生大师先在南馆传拳,而南馆拳师第二代及其以后则基本上学的是少林寺释德根大师的拳法,中间还夹杂有南馆人李金重在外地学的少林系拳法。东门则主要传承的是李根生大师拳法,后来也有一些人随释德根学了一些套路,但李派特色更为明显。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到了第四代传人后,又有人到少林寺、骆驼崖、小河湾学了一些拳术。因东门和南拐儿现在同属金东村,所以下文一般不再细分为东门和南拐儿。总起来说,大金店掀起过三次习武高潮,第一次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根生大师传拳时,第二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释德根大师传拳时,第三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进保老师在学校普及武术时。

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第一代著名拳师有雷金柱、雷书秀、王同秀、雷金怀、吴保印、陈天禄、王少同、李丙寅、郑炎丙、张文炎、张根、尚庚午、陈西怀、耿滴流、雷木等。第二代著名拳师有王全顺、崔光照、安光华、雷文章、赵平、王新田、胡兰、王兰、王金水、秦仁、陈铁成(陈发荣)、王万寿、王森科、王铁炉等。这两代人都是李根生大师的徒弟。第三代著名拳师有刘振海、陈秋菊、郑进保、安振喜、雷金汉、雷白露、崔同治、崔光烈、雷文青、雷丙申、雷丙森、王铁彪等。第三代拳师中郑进保、刘振海、陈秋菊、安振喜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释德根大师到大金店传拳时的徒弟。释德根大师在大金店传拳时拳场主要在安振喜家。第四代主要有李铁炉、吴国汉、雷继武、雷长欣、雷国安、赵蛋、毕爱香、张书森、张铁印、陈孝立、王老六、毕全贵、闫治军、王金红、王新文(后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王洪、毕书军、刘会军、陈群立、陈天立、雷进央、尚海明、王彬、王宏伟、王占敏、闫治军、雷朋伟、刘建平、王庆彪、崔国元、巩建松、郑海森、王占芳等。现在,活跃在武林中的都是这一代人。第四代传人中一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体委李丙寅老师要求普及少林武术时,郑进保老师在大金店中心校教出的徒弟,其他的多是在村中的老拳师训练猩猩怪社时培养出来的。当时,全县有三个少林武术普及示范点,除大金店外,还有雷村和 背阴坡村。第四代传人现在大多都执教于各大武术馆校,如张书森在少林寺武僧队当教练,张铁印在少林寺南院武术学院当教练,巩建松在少林寺禅武学院当教练、王金红在叶县少林武术学校当教练。

传统少林武术套路器械

李根生大师在大金店传授的拳法套路主要有大洪拳、小洪拳(少林母拳)、炮拳、七星拳、大通臂拳、小通臂拳、梅花拳、六合拳、二人对打炮拳、对打拳(耳把六合拳)等,器械主要有大刀、双刀、绳鞭、流星锤、七节鞭、十三枪、对花枪、单刀穿枪、双刀穿枪、梢子棍穿枪、双梢子棍穿枪、单拐穿枪、双拐穿枪、操镰穿枪等。李根生老师还单独传给了安振喜母亲一套识字拳拳。小通臂拳被视为秘技,绝不传于没“办身子”不在拳场的人,如果正在演练时,有外人到场,就立即停止。

释德根大师又传了梅花拳、朝阳拳、罗汉拳等,器械又传了梅花单刀、梅花双刀、单刀破枪、大刀破枪、大刀破剑、三套环破枪等。据说少林寺素喜大师还在大金店传了一把心意把。释德根大师还将李根生大师传授的八步十三枪改为二十四明枪,传授于王全顺老拳师。

除能准确说出由谁传授外,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中还有春秋大刀、双梢子棍、眉齐棍(富贵不断头)、剑、锤、锏、大镰、草镰、单拐、双拐、钢鞭、 九节鞭、护手钩、单匕首、双匕首、三节鞭、单拐对杆、双拐对杆、大镰对杆、三节鞭对棍、白手夺刀、锏对杆、锤对杆、扎子穿枪等套路和拔筋、八段锦、排打法、把法等功法。令人称绝的是,还有三人对练项目,如单刀破双枪、一人破二苗(枪)、三杆枪(三人对打)等。甚为可惜的是,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中的许多器械套路现在已经失传近半。

大金店的拳师中,雷文章的对手戏(拿手戏,即最擅长的)是小洪拳、大洪拳、梅花拳、单操镰、拐子穿枪、 大通臂拳等,雷金怀的对手戏是小炮拳和大通臂拳,雷金柱的对手戏是大镰穿枪、单操镰、梅花拳和六合拳,雷木的对手戏是单拐和六合拳,李金秀的对手戏是六合拳,崔光照和耿滴流的对手戏是春秋大刀,王全顺的对手戏是二十四明枪(由八步十三枪改编而来)、拐子穿枪、单花枪,王万寿的对手戏是软兵器,王新田的是对花枪,雷金汉、崔同治的是大镰穿杆,王洪的是小洪拳、太祖长拳、一路炮锤,王占敏的是大通臂、小梅花拳、三路炮捶,常海明的是太祖长拳、双绳镖,巩建松的时小洪拳、炮锤、达摩杖、春秋大刀。

大金店少林武术特点

大金店的传统少林武术因李根生大师和释德根大师传授,可以说颇得传统少林武术之真传。其主要特点是,一、小架多,二、拳打一条线,三、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四、节奏快,动作紧凑,五、每套拳收势都是五花坐山势,六、对练都是三十六势。从形式上讲,在四大拳场中,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还有人多势众、器械套路多、练拳季节性强(主要是冬天)、流传下来的拳谚多等特点。现在,在大金店流传拳谚还有很多,如“会锤(拳)不会锤,三百六十回”,“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剑不过顶”,“够不够,三十六”,“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不知把,等于瞎胡耍”,“六耳不传法(即三个人同时在场时都不传法)”,“会拳不能用拳”,“少林拳一条线,不曲不弯走直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成家什(器械)就”,“熟能生巧,巧能而变”,“学会小洪拳,到哪都吃饭”,“站如钉,动如风,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出手似放箭”,“手似药箭身似弓,发劲全靠后脚蹬”,“捶打人不妨”,“好手拳千斤,懈手消万分”,“学会四两拨千斤,方知他力壮我身”,“当村不识当村货,外地和尚会念经”,“拳打千遍而不厌”等。

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在省内外影响极大,最叫响的就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郑州、登封等地参加武术节、艺术节表演时观众连续拍手不让下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金店镇曾被郑州命名为武术之乡。1973年,郑进保老师带领五个大金店籍徒弟组成登封县教育代表队赴 开封参加武术比赛,成绩优异的张铁印脱颖而出,代表开封地区参加了河南省武术比赛。1976年以后,登封县组织老拳师汇演,大金店老拳师表演的拳术曾得到了高度赞誉。1983年,大金店镇还成立了少林武术协会。第四代拳师中也有许多人在少林武术界颇有影响,毕书军曾荣获全国棍术冠军,后被河南省武术队录用,2003年,在河南省传统少林拳演示大会上,王占敏获得中年组男子拳术对练优秀奖,巩建松获得中年男子组拳术(小洪拳)一等奖。2004年10月,巩建松在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获中年男子组少林拳术(炮拳)一等奖、器械(达摩杖)二等奖。2008年7月,在河南省传统少林拳交流大赛上,王洪获中年男子组传统少林拳一等奖、传统少林器械一等奖。2009年10月,王洪还应邀去澳门参加了首届中华武林群英大会,获功夫演练优秀奖。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还被传到了外地,陈发荣老师曾任河南大学少林武术学院教务长,学生遍布全国各地。郑进保老师的徒弟中也有不少大金店镇之外的,1976年,他还到 颍阳镇庄王村王四治家传拳二十多天。第四代拳师中,王金红还在 叶县开办了武术学校;陈孝立也曾在河南大学少林武术学院任教练;王洪曾任保安武校教练;巩建松曾任少林寺禅武学院总教练:他们的弟子也都来自全国各地。

当然,大金店镇传统少林武术最能显示其规模和影响的,还是在正月闹节气之时。大金店东门和南拐儿都组织有猩猩怪社,主要 娱乐项目就是武术表演。大金店镇周围的村庄互相邀请或勾社,大金店的社也就不断到各村去串演。正月初七是大金店东街会和陈家门会,正月初九是文村会,正月初十是安庙会,正月十二是毕家村会,正月十三是大金店南拐儿、北拐儿和南店会,正月十四是雷村会和梅村会,正月十五是王上会,正月十六是大金店西街会,正月十七是书堂沟会,正月二十二是寺庄会,正月二十三和二十九是东金店会,正月二十五是高马会。各村会期时,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都会应邀或还社到场助兴。可惜的是,现在随着人们娱乐方式多样化,各村的社火的声势都远远不及二十年前,这对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传播也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现在,登封市文联正在推动、开展的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如能对大金店人们有一定的启发,那么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就有望振兴,我们期待着。

周边中学

登封市大金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镇G207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镇G207

周边诊所

罗康林中医诊所 地址:郑州市登封市S323金颍花园西侧约190米
郑州市登封市S323金颍花园西侧约190米

周边乡镇

大金店镇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