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乡

库区乡 库区乡历史沿革 库区乡行政区域 库区乡乡镇规模 库区乡交通状况 库区乡气候特征 库区乡经济状况 库区乡基础设施 库区乡社会事业 库区乡陆浑水库


库区乡位于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东北部,距洛阳城约85公里,距嵩县城约8公里,跨 北纬34.07度至34.13度、 东经112.14度至112.22度之间。东接 饭坡乡,西连 大坪乡和 城关镇,南邻 纸房乡,北依 阎庄镇、 田湖镇。政府所在地为 桥北村。库区乡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75.46平方千米,人口33121人(2017)。辖26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库区乡 1959年,国务院批准兴建陆浑水库,1962年6月建立陆浑区。区政府在老城高都街,将城关、寺庄、黄庄3个区的21个大队划为陆浑区管辖。1963年撤区建社,成立库区人民公社,社址于同年10月迁到桥北村。1975年新建饭坡公社时,把干涧沟、南庄、曲里3个大队划为饭坡公社管辖。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辖26个行政村,177个村民组,41个自然村,6792户,32745人。回族1人,余系汉族。 详情


库区乡地名网_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资料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介绍

库区乡位于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东北部,距洛阳城约85公里,距嵩县城约8公里,跨 北纬34.07度至34.13度、 东经112.14度至112.22度之间。东接 饭坡乡,西连 大坪乡和 城关镇,南邻 纸房乡,北依 阎庄镇、 田湖镇。政府所在地为 桥北村。库区乡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75.46平方千米,人口33121人(2017)。辖26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

库区乡 1959年,国务院批准兴建陆浑水库,1962年6月建立陆浑区。区政府在老城高都街,将城关、寺庄、黄庄3个区的21个大队划为陆浑区管辖。1963年撤区建社,成立库区人民公社,社址于同年10月迁到桥北村。1975年新建饭坡公社时,把干涧沟、南庄、曲里3个大队划为饭坡公社管辖。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辖26个行政村,177个村民组,41个自然村,6792户,32745人。回族1人,余系汉族。

桥北村、龙驹村、席岭、翟岭、张岭、翟河、常店、西地、古路壕、望城岗、梁园、吴村、安岭、南屯、万安、柏坡、板闸店、老樊店、和店、岗上、寺庄、草子沟、牛寨、上坡、楼上、汪庄。

陆浑库区在建库前原为平川,素有嵩县粮仓之称。建库后,淹没耕地4万多亩,搬迁23座村庄,33121人(2017)。库区乡多丘陵地。有吴村河、龙驹河、干涧河、莘乐沟河、草子沟河,平时无水,雨季洪水成灾。西面为丘陵地,适宜农业生产。东面为陆浑水库,库容为12.9亿立方米,发展渔业生产是个自然优势。

1953年粮食总产1041万斤,1979年粮食总产1209.1万斤,1985年粮食总产779.9万斤,与1979年相比减产429.2万斤,但亩产390斤,比1979年增加54斤。

1985年有农用汽车1部,大、中型拖拉机13台,手扶拖拉机98台,排灌机具384台(套),农产品加工机械375台(套),收获机械172台。

1983年有宜林面积2700亩,其中苹果750亩,农桐间作1300亩。同年冬颁发了林权证。1984年四旁植树45万株,并对240亩竹园、370亩苇园签订了合同。

1985年大家畜存栏1396头,生猪6501头,山、绵羊398只,家禽2.89万只,长毛兔2.7万只,蜂106箱。

1984年伊河南岸8个村修通了伊南公路,东经饭坡、九店至汝阳,西到县城。县城至毛庄公路贯穿库区。村建公路43公里,村村通汽车。

库区乡为 丘陵区,最高海拔 常店村525m,最低海拔老樊店306m,相对高程218m。库区乡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14℃,最低温度—18℃,最高温度40℃,年降水量662mm,>=10℃以上有效积温9560℃, 无霜期209天。

库区乡经济发展主要有三大产业:一是丘陵区农作物产业区,粮食作物主要是 小麦、 玉米、 红薯。其中古路壕、张岭 粉条久负盛名。二是陆浑环湖旅游业。发展家庭宾馆、扩建旅游宾馆(现有宾馆:陆浑度假村、陆浑宾馆、南湖度假村、明阳山庄等),从事旅游经营服务。三是 劳务输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0000余人,其中2008年 外派劳务74人,外出劳收入达3459万元,成为库区乡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2月,被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先进单位;

2009年,库区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进 新农村建设。 生产总值完成3.09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1.8%;乡级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34.5%,农村集体 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占任务的157%; 农民人均纯收入2960元,保持了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乡办企业有面粉厂、农场、水产站、建筑公司等4个单位,职工535人,年产值127.4万元。村办企业,有五金修配加工、机绣、木工、翻砂、食品综合、机砖、纺纱配件、石棉瓦、陶瓷等12个厂,职工450人,年产值100万元。个人办有养兔场、针织厂等24个,年产值16万元。全乡企业年产值243.4万元,占农业收入的67.3%。

1985年库区供销社下设4个门市部,代销店22个,职工44人,年购销总额69.5万元,固定资产15.2万元,流动资金15.8万元。个体商业146个,从业165人,年购销总额4.5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还有粮食、食品、邮电、银信等单位。

库区乡交通便利,洛栾公路、旅游快速通道和嵩汝公路贯穿全境,2005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三分之一的村解决了通组入户道路。库区乡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1683人,小学26所,在校学生4615人,教师285人, 嵩县一高建在库区乡望城岗村。

2009年, 库区乡加大社区服务投入力度,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已筹集资金20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改建卫生所17个、103间,现已投入使用16个;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5%,农村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投资6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板闸店、柏坡两个村部,共计28间,极大改善基层办公条件,方便广大党员干群学习娱乐;电力、通讯及有线电视覆盖面达到100%;全乡共新建改造卫厕4348个,显著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2009年,库区乡充分认识到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立即展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鉴于流感病毒传染速度快、传播途径广的特征,党委、政府决定与时间竞赛,着力于“三迅速一把握”,打好甲型H1N1流感防卫战。一、迅速拉开宣传阵势,确保民心稳定;二、迅速构建防控网络体系,确保万无一失;三、迅速明确责任,确保防控得力;四、把握发展态势,做好应战准备。

解放前,小学18所。1984年有初中8所,小学26所,教职员工320人,在校学生5670人(中学1301人,小学4369人)。1985年群众集资办学投资45.2万元,新盖瓦房112间,教学楼1座,24间,做桌凳709套。

有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电影队、露天剧院各一。业余剧团5个,个体电影机4部,电视机33部。

解放前只有两家私人药铺,医生8人。1962年成立卫生院。1985年有床位18张,医务人员26人。村卫生室26个,医生80人。个体药铺2个,医生5人。乡兽医站2个,兽医6人。村兽医26人。

陆浑水库位于库区乡中心,水面40.3平方公里。水域辽阔,库底平坦,水质肥,温差小,库岔少,视线好,是发展渔业的主要基地。

库区乡因修建陆浑水库而得名。陆浑水库由原苏联专家设计,1959年12月动工, 洛阳地区司令员李平山任指挥长, 嵩县县长王安定任副指挥长,临汝、 偃师、 汝阳、 孟津、 伊川、 新安、 巩义、 宜阳、嵩县8万人参战,1960年8月大坝合拢,1967年拦洪蓄水,形成13.2亿立方米库容,淹没库区5万亩良田。陆浑水库移民先后经历了3次反复搬迁。1960年,根据当时确定的拦洪要求,淹没线以下的3.9万移民全部集体后靠到库区附近农村。由于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水库时建时停,库区大片土地荒芜,移民纷纷返回库区。到1961年,除350人未返迁外,其余全部返回库区居住。1964年,库区第二次移民29205人,仍采取就地后靠的办法,移民安置在水库周围,人多地少,生活没有出路,搬迁群众又全部返迁库区。1976年第三次移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采取了在水库受益地区出县安置与水库后靠安置相结合的办法,除在嵩县本县安置外,部分移民外迁安置在伊川、偃师、汝州、汝阳,搬迁移民48133人。到2000年移民人数增加到66850人,后因种种原因,近8000移民返迁。

周边政府机关

嵩县库区乡桥北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洛栾线库区乡政府附近(嵩县库区乡委附近)

周边诊所

库区乡卫生院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库区卫生院

周边乡镇

陆浑镇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周边村庄

常店村 地址:洛阳市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