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镇

张良镇 张良 张良镇乡镇简介 张良镇行政辖区 张良镇镇名由来 张良镇地理环境 张良镇基础设施 张良镇经济发展 张良镇地方文化 张良镇区域代码 张良镇历史沿革 张良镇人口数据


张良镇位于河南 平顶山市鲁山县辖镇。1947年建张良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建镇。张良镇这个名字源于西汉,因张良曾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最初叫张良店,后改名 留侯镇,又易名张良镇。起初人少萧条,汉后逐渐发展,明代形成商埠,清代名扬豫、皖、晋、陕、冀、鄂,民国时被省府列为名镇。新中国成立后市场更为繁荣。1992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张良镇位于 鲁山县城东南部,东和东北与 磙子营乡为邻,西和西北隔河与 马楼乡相望,南界 方城县,是沙河南四大平原乡镇之一,镇政府驻地张良街距县城17公里。镇区中心分含于张良北、张良南、张良西、张良东4个村民委员会,古称张良店,后改留侯镇,也称张良寨、张良镇、张良街,简称张街、张良,汉初张良屯兵于此而得名,因镇人民政府驻于镇区中心而得名张良镇。据记载,张良镇明嘉靖属大宁乡,清嘉庆分属易...

详情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介绍

张良镇位于河南 平顶山市鲁山县辖镇。1947年建张良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建镇。张良镇这个名字源于西汉,因张良曾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最初叫张良店,后改名 留侯镇,又易名张良镇。起初人少萧条,汉后逐渐发展,明代形成商埠,清代名扬豫、皖、晋、陕、冀、鄂,民国时被省府列为名镇。新中国成立后市场更为繁荣。1992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张良镇位于 鲁山县城东南部,东和东北与 磙子营乡为邻,西和西北隔河与 马楼乡相望,南界 方城县,是沙河南四大平原乡镇之一,镇政府驻地张良街距县城17公里。

镇区中心分含于张良北、张良南、张良西、张良东4个村民委员会,古称张良店,后改留侯镇,也称张良寨、张良镇、张良街,简称张街、张良,汉初张良屯兵于此而得名,因镇人民政府驻于镇区中心而得名张良镇。

据记载,张良镇明嘉靖属大宁乡,清嘉庆分属易里与遵里,民国末为张良镇;1947年11月2日至1948年划归鲁南县,1949年鲁南县废,设鲁山县第三区,辖24乡;

1955年区废,分设张良、李法河两个中心乡;

1958年中心乡废,置张良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张良区,下设张良、段庄、王营、老庄、三间房五个公社;

1984年公社废,设张良乡;1986年张良被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镇域总面积90.24平方千米,辖41个行政村,131个自然村,248个村民组,58368人(2017)。

张良镇商贸繁荣,历史上是鲁山县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二鲁山”之称。 张良镇的地貌独特,有巍峨险峻的嶂陡山,水波碧绿的彭河水库等景观。

辖张北、张南、姚吴程、李法河、三间房、芹菜沟、王岗、麦川、朱马沟、老庄、黄五常、郭沟、杨李沟、盆尧、范庄、张西、张东、东营、前营、王营、辛庄、东留庄、陶庄、石庙、余庄、段庄、李庄、周楼、福林、贾寨、闫洼、黄庄、杜庄、湾张、营东、营西、营南、纪营、袁寨、贺塘、刘庄41个行政村。

张良镇这个名字源于西汉,因张良曾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最初叫张良店,后改名留侯镇,又易名张良镇。起初人少萧条,汉后逐渐发展,明代形成商埠,清代名扬豫、皖、晋、陕、冀、鄂,民国时被省府列为名镇。新中国成立后市场更为繁荣。1992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张良镇周围的村庄名称也按当年留侯安营扎寨的布局来分布。张良镇所在的张良东、西、南、北四村原合称张良街,应为当年张良本人的大营;相传当年汉军驻扎此地,吕后与刘邦的其他嫔妃不合,让刘邦不胜其烦,最后还是张良来说和,最后吕后带着太子驻扎在张良大营的东边,其他嫔妃就驻扎在张良大营的西面,是为东营村、西营村;

而刘邦的大寨就驻扎在东营以南,是为王营村;王营村以西、张良以南有一范庄村,据说是刘邦亲信 樊哙驻扎所在,后世讹传“樊”为“范”故名,但此说已不可考;王营东北约6里为纪营,为刘邦大将纪信的大营;纪营再往东北数里为 韩信街村,为韩信大营;而萧何则驻扎在王营以北数里,与张良大寨和韩信大营连成西南-东北一线,现称萧何村。

张良镇周围其他还有许多以营、寨命名的村庄,如磙子营、张官营、虎营、薛寨、袁寨等等,相传都是当年驻军旧址,但具体是哪位将领已无从查证。而张良村与王营村之间有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名字却很别致,叫“马不跳河”,相传是楚汉交战,汉军一败涂地一路逃难至此,人困马乏,军马连这一条小小的河道都无力跨越,刘邦无奈,只得下令在此安营扎寨。汉军休整后,又得到附近丰富的给养,果然重新振作,回师出击获胜后,终于摆脱了溃逃的局面。后又进军荥阳,与楚军以鸿沟为界,相持了4年,最终得以一统天下。

这儿的人有句俗话:张良有个坑,坑中有口井。这个坑指的是二郎庙坑,井指的便是这口古井。村里人说不上来它挖于何时,只是井壁上的青苔诉说着年代的久远。

住在坑边的村民冯平说:“这口井里的水甜,大家都说是白糖水,村民家中打的都有井,可不是咸就是苦,吃不成,所以村里人还到这里挑水吃。”村人将这口古井奉为神明,井边还用砖砌了一个小庙。张良镇营南村个体医生刘永钦家保存了一块石碑。碑文上的字体看起来还较清晰,有的似篆体,有的又似甲骨文。

刘国钦看不懂,后来找了当地几位老教师帮忙翻译成了现代汉字,大意为:“昔汉王巡营于张良寨,良以此地上酒贡之,王酒后神满吟诗一首:美酒一杯神气满,立志要为天下雄,何惧霸王循楚地,挥动铁臂天下平。汉王刘邦丙申年二月二日,寨民敬之,刻石记之,汉四年戊戌腊月二日。”这块石碑是否系汉代文物,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考古专家的鉴定。假如它的确源于汉代,张良在此安营扎寨、刘邦曾到此巡查就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张良姜一直享有盛名。张良镇种植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当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早在公元前206~205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转战至鲁山境内。当时刘邦瘟疫染身,久治不愈,当地人便献上张良姜汤,刘邦喝下之后,一发汗竟然“汤”到病除。刘邦为此喜爱张良姜,坐上皇位之后便让产地官吏年年朝贡。从此,张良姜名扬中原。

张良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浅山丘陵,北部与中部为平原。境内主要河流有澎河和冷水河,中、小型水库4座,地下水多为降雨入渗供给,水量充足。北部平原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1/3,位于昭平台水库和澎河水库灌区,土地肥沃,便于机耕,是鲁山县粮食、蔬菜主产区之一。

南部丘陵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2/3,平均海拔为300米,属伏牛山余脉,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盛产花生,是鲁山县油料主产区之一;发展林木保护地得天独厚,主要矿藏有花岗岩、水晶石、铅、锌、钾长石等。

张良镇境内道路四通八达,311国道、辛方公路穿境而过,村间公路纵横交织,达到村村通汽车标准,通讯设施完善,建有移动、联通基站各两个,程控电话装机4000多部;电力供应充足,建有35kv变电站一座,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新建台区46座;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通讯、电力、供排水系统和道路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分别建有“万亩粮食自给工程”、“五千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一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2006年来,张良镇以“菜、林、果、牧”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全力打造工业经济隆起带,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以“白色工程”蔬菜种植为优势的农业经济。农业是张良镇经济的基础。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菜、林、果、牧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张良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张良姜驰名中外。90年代初开始发展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的“白色工程”蔬菜种植,已发展到专业村17个,各类蔬菜种植面积13000余亩,年产量达8700万公斤以上,产值7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5%。全镇共建蔬菜批发市场四个,负责为各地客商提供相应服务,以不断拓宽蔬菜产品的销售渠道,蔬菜产品销往黑龙江、北京、内蒙、山西、陕西等省市和省内各地。从事蔬菜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人员达8000余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40%。

蔬菜生产主要采取“两菜一粮”的模式进行间作套种,即蒜苗、番茄套玉米或芹菜、辣椒套玉米等,菜农人均年收入约2500余元。张良镇是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花生年产量200万公斤,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花生米聚散地;畜牧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平原建起了规模在千头以上的种猪养殖场三个,并带动10头以上养猪专业户200多户,山区以牛、羊喂养为主,建畜牧养殖小区4个,发展喂养专业户240多户;依托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共治理荒山5500亩,实施退耕还林5076亩,建丰雪桃、板栗、杜仲、银杏等基地10多个。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44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3元。

以腰带加工为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 张良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70年代末,张南村部分农户从山东购来皮革以家庭作坊式加工生产腰带。经过20多年的发展,腰带产业规模、档次不断升级,现在全镇腰带加工企业达32家,集中在张南、张北、段庄等村,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产腰带15000多万条,带扣13000万个,产值16000多万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品种花样达18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义乌、武汉、西安等地的专业批发市场设有批发网点,并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腰带生产和蔬菜种植一并成为张良镇的传统特色产业,被誉为“中华腰带第一镇”。全镇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50多家,特别是福滨木业公司、豫兴木业公司、恒利皮件厂、奔宝皮件厂等企业,生产势头强劲,经济效益可观。2004年全镇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43679万元,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张良镇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其它社会事业张良镇文教卫生与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现有中学两所,中心小学12所,幼儿园四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镇卫生院医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能及时接诊各类急危重病人。建有敬老院一所,入院老人达26名;计划生育基础建设不断加强,2004年人口自增率2.9‰,计划生育率96%。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张良镇广大干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先后被省、市、县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州名镇”、“省级科技示范镇”、“市级文明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等。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食襄,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史记 高祖本纪》

这段话是刘邦对汉初三杰的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张良、萧何、韩信的鼎力辅佐,刘邦不可能成为汉代的开国皇帝。

鲁山同时存在着张良镇、 萧何村和韩信村,汉初三杰的名字以地名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这在全国也属罕见。专家们认为,张良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丞相之名命名的乡镇,而且比诸葛村、乌镇、景德镇等中国著名的古镇、还要古老,历史还要悠久。拿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张良相比,张良是先辈又是老师,是中国古代选择蜀道汉中战略的第一人,是功成身退的谋略家、战略家。可以说,诸葛亮是学习和继承了张良的谋略思想,才达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境界。

张良镇为什么没能像“诸葛村”、“ 景德镇”那样有名呢?专家分析认为,一是没有诸葛村八卦村形象,二是没有景德镇陶瓷古都之品牌,三是没有遗留下西汉王朝的古建筑风格。

张良镇的领导层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历史名人张良与张良镇支柱产业结合起来,突出一个“特”字,才能以大手笔描绘和建设一个新的张良镇。

张良镇与磙子营镇正在酝酿一个宏大的旅游战略:塑造“中国汉文化旅游带”,即以张良镇为龙头,将萧何村、韩信村连成一片,构成一个中国西汉王朝“三大名臣”古迹的旅游区。

张良镇410423104:~201张北村 ~202张南村 ~203姚吴程村 ~204李法河村 ~205三间房村 ~206芹菜沟村 ~207王岗村 ~208麦川村 ~209朱马沟村 ~210老庄村 ~211黄五常村 ~212郭沟村 ~213杨李沟村 ~214盆尧村 ~215范庄村 ~216张西村 ~217张东村 ~218东营村 ~219前营村 ~220王营村 ~221辛庄村 ~222东留庄村 ~223陶庄村 ~224石庙村 ~225余庄村 ~226段庄村 ~227李庄村 ~228周楼村 ~229福林村 ~230贾寨村 ~231闫洼村 ~232黄庄村 ~233杜庄村 ~234湾张村 ~235营东村 ~236营西村 ~237营南村 ~238纪营村 ~239袁寨村 ~240贺塘村 ~241刘庄村

1947年建张良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建镇。1997年,面积90.3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张良镇辖张良南、张良北、张良西、张良东、朱马沟、麦川、王岗、芹菜沟、李法河、三间房、姚吴程、老庄、黄五常、东袁寨、贺塘、刘庄、西营、西营南、西营东、小周楼、福林庄、郭沟、盆窑、范庄、纪营、段庄、杨李沟、陶庄、王营、辛家庄、东留庄、前营、前营、李庄、余庄、贾寨、阎洼、黄庄、杜庄、石庙、湾张41个行政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2591
27590
25001
家庭户户数 12880
家庭户总人口(总) 52467
家庭户男 27491
家庭户女 24976
0-14岁(总) 12364
0-14岁男 6824
0-14岁女 5540
15-64岁(总) 36183
15-64岁男 18856
15-64岁女 17327
65岁及以上(总) 4044
65岁及以上男 1910
65岁及以上女 213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1596

总人口58368人(2017)。

周边政府机关

鲁山县张良镇人民政府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委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00-12:00,14:00-18: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委

周边小学

鲁山县张良第六小学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

周边乡镇

张良镇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

周边村庄

杜庄村 地址:平顶山市鲁山县

陶庄村 地址:平顶山市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