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池村

马军池村 马军池村基本概况 马军池村历史语言


马军池村是 林州市合涧镇下的一个行政村,包含马军池村,南窑村,白街村三个自然村,马军池村、白街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侯姓,南窑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姓李。马军池因村中心有一个古老的池塘而得名,村子的西北面有一个古老黑龙殿,村子中间是有一个菩萨殿和侯氏祠堂,村子北面是关公庙和土地公公庙,村子东头是侯氏祖坟。南窑村因一句断把的拨浪鼓难摇而得名。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位于 太行山东麓, 晋、 冀、 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2009年,林州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完成270亿元,增长16.5%。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 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 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 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

详情

马军池村地名网_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马军池村资料简介
  马军池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58110122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581。马军池村与合涧村、万羊坡村、郭家园村、河南元村、上庄村、王家村、刘家洼村、郭家岗村、庙平村、小寨村、河西村、茶饭庄村、石板沟村、豆村、东山底村、稳政村、大南山村、北小庄村、道棚庵村、肖街村、八达村、大付街村、小付街村、木纂村、小屯村、辛安村、南平村、路家岭村、三羊村、墁坡村相邻。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马军池村介绍

马军池村是 林州市合涧镇下的一个行政村,包含马军池村,南窑村,白街村三个自然村,马军池村、白街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侯姓,南窑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姓李。

马军池因村中心有一个古老的池塘而得名,村子的西北面有一个古老黑龙殿,村子中间是有一个菩萨殿和侯氏祠堂,村子北面是关公庙和土地公公庙,村子东头是侯氏祖坟。

南窑村因一句断把的拨浪鼓难摇而得名。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位于 太行山东麓, 晋、 冀、 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2009年,林州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完成270亿元,增长16.5%。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 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 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 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 明惠帝 建文元年( 1399年)又发生了“ 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 明史》、《 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 永乐十五年( 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马军池村的祖先侯十二也是洪洞大槐树中的一个,来到这里已六百多年,侯氏子孙繁衍生息。

马军池人说的是正统的林州方言,林州话属北方语系。林州方言语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亢宏亮,发音清晰,浑厚直硬,变音较多,四声分明,去声字多多。词汇丰富,词尾多有后缀;句中常有语头、镶中和缀尾,说话常省略某些词语 。林州话对多音节词的首音节词读得沉重、响亮、节奏长,末音节词读得轻、低、节奏短:常因发音速度快,省略或轻放读个别词的声母、韵母,听起来好象改变了原来词语的音节 。林州人质朴,说话豪迈,每个字都是气出丹田,生生硬硬,如吵架一般吼出来,林州话和河南话竟然不属于同一语系:典型的河南话属于中原官话,而林州话则属于晋语。 "晋语前身应该是汉代扬雄《方言》提到的"赵、魏之西北"方言。晋语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万(86年是4600万),其中山西约2000万(不含运城和临汾大部,运城话和临汾话属于关中系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万,陕北有300多万。

周边政府机构

合涧镇马军池村祯退饼役溴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周边村庄

马军池村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