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程村

南程村 南程村一个古老的村落 南程村行政区划 南程村地理环境 南程村自然条件 南程村资源 南程村物产


南程村是个古村落。大约900多年前,宋代的两位大学者程颢程颐弟兄二人,从洛阳来辉县拜访隐居辉县百泉的邵康节老夫子。途中看到我们现在居住的这片地方非常美丽,就在这里结茅而居,开馆讲学。程颢程颐是当时的著名理学家,他们的讲学吸引了很多远道而来的学生。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学生就自己动手盖房子住下听课。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一个居民聚集地。因为程颢程颐在这里讲学,就把这片聚落叫作程村。后来,在程村西北不远处又形成一片民居,就把原来的程村叫南程村,把新形成的聚落叫北程村;又过若干年以后北程村北边又出现一个小村庄,就叫它小北程村,原来的北程村就叫大北程村了南程村是个古村落。大约900多年前,宋代的两位大学者程颢程颐弟兄二人,从洛阳来辉县拜访隐居辉县百泉的邵康节老夫子。途中看到我们现在居住的这片地方非常美丽,就在这里结茅而...

详情

南程村地名网_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薄壁镇南程村资料简介
  南程村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薄壁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78210122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782。南程村与薄壁一街村、薄壁二街村、薄壁三街村、薄壁四街村、薄壁五街村、薄壁六街村、王村、龙浴寺村、白云寺村、焦泉营村、焦泉村、振国村、程焦泉村、谷堆坡村、大海乡村、新安村、张泉河村、观流河村、张志屯村、大北程村、小北程村、孟村、洛营村、上马庄村、西何庄村、圪针庄村、东沈庄村、西沈庄村、沟湾村、周庄村、铁匠庄村、平甸村、潭头村、西沟村、宝泉村、东寨村相邻。 还有7个地名与南程村同名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薄壁镇南程村介绍

南程村是个古村落。

大约900多年前,宋代的两位大学者程颢程颐弟兄二人,从洛阳来辉县拜访隐居辉县百泉的邵康节老夫子。途中看到我们现在居住的这片地方非常美丽,就在这里结茅而居,开馆讲学。

程颢程颐是当时的著名理学家,他们的讲学吸引了很多远道而来的学生。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学生就自己动手盖房子住下听课。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一个居民聚集地。因为程颢程颐在这里讲学,就把这片聚落叫作程村。

后来,在程村西北不远处又形成一片民居,就把原来的程村叫南程村,把新形成的聚落叫北程村;又过若干年以后北程村北边又出现一个小村庄,就叫它小北程村,原来的北程村就叫大北程村了

南程村是个古村落。

大约900多年前,宋代的两位大学者程颢程颐弟兄二人,从洛阳来辉县拜访隐居辉县百泉的邵康节老夫子。途中看到我们现在居住的这片地方非常美丽,就在这里结茅而居,开馆讲学。

程颢程颐是当时的著名理学家,他们的讲学吸引了很多远道而来的学生。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学生就自己动手盖房子住下听课。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一个居民聚集地。因为程颢程颐在这里讲学,就把这片聚落叫作程村。

后来,在程村西北不远处又形成一片民居,就把原来的程村叫南程村,把新形成的聚落叫北程村;又过若干年以后北程村北边又出现一个小村庄,就叫它小北程村,原来的北程村就叫大北程村了

从行政区划上,南程村属辉县市薄壁镇。

薄壁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名。

薄壁地处南太行陡峭山峰的脚下,沿镇后盘山路上去便是山西省地界。19世纪末山西的交通很不发达,特别与河南的来往由于大山阻隔,几乎没有大路可走。

薄壁后的盘山小路也成为山西人与河南平原地区沟通贸易的通道。山西盛产煤炭、铁却苦于运不出去,不能变成粮食或者钱。他们就臂扛肩挑,沿盘山路而下,再到封丘、开封(其时新乡尚不发达)一带换成米面或者卖成钱。

从山西的高山上下来,路远坡陡,羊肠小道不好走,下到山脚下又饥又渴又累,就要歇一歇,俗称“打尖”。这带的村民见有人在这里歇息吃干粮,就在这荒野地里开起了简易饭店,给旅人提供方便。野地风大,老板就用高粱秆织成“箔子”围起来挡风。时间一长,用“箔”做墙壁的饭店有好几家。那些从山西下来的人见面,往往问:“在哪儿吃的饭?”因为这里还没有地名,他们就回答:“在箔壁的那个地方”。渐渐地“箔壁”就成了一个地名。“箔”与“薄”同音,后来就演变成了“薄壁”。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南程村人每天凌晨都可以在被窝里听到村西马路上传来叮当叮当的铃声。山西人后来改用毛驴驮运,他们吃过晚饭赶着驮货队下山,到薄壁打尖后半夜出发继续南行,一路上驴脖子上的铃铛响彻夜空,凌

晨经过南程村向新乡进发。

南程村有同宗四大姓,按人口多少依次为王姓(831人)、吴姓(269人)、程姓(113人)、傅姓(106人)。(以上均为2007年统计数字)。

王姓 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大约是1368一1400年间。迁来时为兄弟二人,老大王仕,老二王儒。王仕住村东头,称为东门王姓,王儒住村西头称为西门王姓。迄今已有600多年。

吴姓 迁来时间不迟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吴姓祖居原阳县圈村,后迁居峪河,又迁大屯村,又迁获嘉县鱼池村,又迁南滩村,辗转最后,吴学礼携眷迁来南程村定居。迄今已有230余年。

程姓 程姓祖居获嘉县红庙靳村,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之前,由程芳率子女迁来。迄今100余年。

傅姓 傅姓祖居辉县上八里鸭口凹庄。老二傅九龄于1920年前后从凹庄迁来老大傅九成携眷先迁至二站台,又迁小温庄,又迁大海乡,于1941年迁来南程村。迄今90余年。

据2007年姓氏人口统计,李姓(145人)张姓(115人),已超过傅姓程姓。但李姓张姓不是同宗。一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以后南程村接受外来移民多;二是全国人口中李姓张姓所占比例大,致使李姓张姓人口数量大增。

南程村属河南省新乡市所辖辉县市。

南程村位于东经113°23'~113°57'北纬35°17'~35°50'之间的辉县市。辉县市地处豫北,毗连太行山。

在辉县市城西25公里处有薄壁镇。薄壁镇所辖最南端的一个村庄是南程村。北距薄壁镇7公里,南距峪河镇6公里,有从获嘉县亢村经峪河到薄壁的省级亢薄公路(省道S230)于村南、村西经过。东南距新乡42公里,西距焦作45公里。距省会郑州120公里。
  从南程村北望,有高峻的太行山连绵横亘,空间距离约10公里。薄壁镇即在太行山脚下,镇北紧靠山坡。山坡有公路通山西,人称薄壁口。镇西约5公里有山口峪河口,山口内有宝泉水库。山口流出一条季节河叫峪河,出山东折,经南程村2公里外向东流入卫河。

此处峪河因河南岸有毛庄村,村民也叫毛庄河。又因在村之南又称南河。河北岸陡峻,河南岸平缓,河床宽约100米。山洪暴发时,浊水汹涌,波涛滚滚,交通为之阻断。及到水落,留下清溪一条,在河中心蜿蜒,河北岸岸边也常形成碧水一泓,村民称潭,鱼鳖孳生。

南程村东2里有“三王河”(西王河、东王河、南王河三个村庄,属冀屯乡),东北5里有“三流河”(赵流河、观流河、高流河三个村庄)。北5里有张志屯村,西北2里有大北程村与小北程村。西5里有赵屯村(属灵村镇)。南5里隔峪河与毛庄(属峪河镇)相望。此地可谓三里一村五里一庄,人烟稠密。

南程村版图东西最长约2460米,南北最长约2770米,西北方向略缺,大体上呈以峪河为底边的三角形,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

聚落略呈长方形,居村域中心,村内原有东西向3条街,曰中街、南街、北街;北街又称后街,南街有时又叫前街。

至21世纪初,发展为6条街道,即中街、北一街、北二街、北三街及南一街、南二街,另有东一路、东二路、西一路、西二路共4条。聚落面积0.6057平方公里。

南程村地处平原,属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山地边沿地带,地形为西北略高东南略低,海拔七十余米。地下水十分丰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内外沟渠纵横,一年四季,绿水长流。那时,村西有泉水流长坑,村北有北水泉,东北地有东北水泉,东南地有东南水泉。村东的泉水汇流向东南,进入王河、包公庙地界,村西的泉水汇人村西河沟,南流直入峪河。

南程村土质以壤土、粘土为主,东北地为黑色粘土,西南地沿峪河一带为沙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宜耕种。

南程村气候四季分明。历史上多有旱灾、蝗灾记载,少有水灾记载。自20世纪下半叶,人民政府大兴水利,旱能浇,涝能排,成为旱涝保收的一方宝地。

南程村自古交通便利。村南村西的马路自古是山西与河南贸易的主要通道。山西的铁、煤炭、山货由驴驮、人担、车推,从薄壁口下山,经薄壁到达新乡,远销封丘、开封。

南程村北临高峻的太行山,避风向阳,气候温和,常年温差不大。据中国人民解放军498部队气象站1973年~1975年三年的气象资料可知,南程村一带的最高气温是1975年6月的平均气温32.7℃,最低气温是1973年1月、1974年1月的平均气温-2.5℃。按1973、1974年统计,冬季平均气温0℃左右,夏季平均气温30.5℃,年平均气温15.2℃。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村民感到冬天特别冷,河塘结冰很厚,冰上可以行人,甚至可以走马车。20世纪下半叶以后上述情况已很少见。

南程村一带6.7.8.9月份雨量较多,一般平均降雨量在500~700毫米左右。最多年降雨量是1963年,降雨量为1141毫米;最低年降雨量是1965年,为368.9毫米。26年平均年降雨量为719.2毫米。冬春缺雨,易干旱。

在南程村人口中经常提到两个词北山、南河。

北山,中国地形图上叫太行山。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西陲黄河北岸。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从北京西山一路南下,到豫北折向西南方向,打南程村北约10公里处经过,故南程村人叫北山。此处山体为断崖,陡峻高耸,成为南程村一带的天然屏障。

薄壁镇西约5公里处太行山有一山口叫峪河口,峪河口流出一条河地理名称叫峪河。峪河出山折向东流,打南程村南约2公里处经过东去人卫河。故南程村人叫南河。

峪河是一条季节河,夏季雨多时有水,山洪爆发时可致波涛汹涌,冬春季节则几乎断流。

南程村北靠太行山南临峪河,背山面水,背风朝阳,土地肥沃。

由于地处太行山南麓,地下水丰富,机井遍地由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马平川少有沟壑,排水顺畅,很少水患。实是一块宜居宝地。

南程村座落在华北平原上,现有耕地5293.5亩,全村人口2871人,人均1.8亩,全是肥沃的良田。首先土壤结构好。村东北土地颜色稍深,但并不粘结,适宜耕作;西南地临峪河,为两合沙土地,但土层厚,含沙量不多,有较好涵养水份的性能,适宜庄稼生长;东地、西地、北地均为良好的壤土,适宜种植。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平整,全村土地没有斜坡与高低坑凹,适于灌溉与机械化耕作。第三地下水资源丰富,全部土地旱可浇、涝可排,旱涝保收。

南程村位于南太行山的南侧约10公里处,地处山脚丘陵与豫北平原的交汇处,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据辉县志记载,历史上南程村“地势卑下,耕种维艰,至明万历间,金溪聂念初先生令辉,开渠引水,田始无患”。这里所说的“渠”,就是辉县志上所说的“程村渠”,是几条撤水排水的渠沟。

20世纪60年代以前,南程村的地下水位还是很浅,一般年份水井水面距地面2~3米,涝年水面可接近地面;村东北低洼的地方冬天常出"渐水。,为撤渐水,以利庄稼生长,不得不沿地边开挖排水沟,致使这里的田地成为一方一方的台田。那时,村西北、北、东北都有多处泉水涌出,环村到处清流潺潺。即使西地、西南地地势较高的地方,打井也比较容易。60年代水泵出现以后,更在地面上开挖一个大型水坑,依炕沿装上水泵抽水灌田,称为“机坑”。

70年代以后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泉水干涸,沟渠枯竭,但地下水储量仍然十分丰富,为机井灌溉提供了保证。全村5千多亩耕地,合理分布了66眼机井,全村土地均可灌溉。

南程村除了有祖辈种植的农作物外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一)树木

乔木:柳、榆、杨、国槐、洋槐、楝、泡桐、青桐、臭椿、香椿、柏、皂角、桑、构桃

果木:桃、杏、梨、柿、枣、石榴、葡萄、无花果等。

(二)花卉

夹竹桃、月季、迎春、竹子、玉簪、指甲草(凤仙花)、鸡冠花、牵牛花、牛柿饼花。20世纪8o年代以后,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家从外地引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木花卉在自家庭院栽植,如棕榈、红叶李、紫薇、盘槐、木槿、

榆叶梅、黄杨、樱花等。

(三)水生植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南程村多河、沟、水塘,水面丰富,有众多的水生生物,许多可以食用,成为水产品。有荸荠、茨菇、莲藕、菱角、三棱、水篙儿菜等,后来,随着水源枯竭,水生植物也一并消失。

(四)野草

南程村的野草主要有葛芭皮(学名狗牙根)、茅草、芦草、芦苇、圪节草、苍儿棵、蒲公英、热草、星星草、刺牙菜、灰灰菜、区区菜、麦地菜、瓶瓶菜、扫帚苗、猪毛菜、车前子、野地黄、酸不浆、莎草、艾、蒿、兔丝、猫眼儿稞、瓦松、盘儿草以及菌类野蘑菇、狗尿苔、地枯连等。

(五)动物

役畜:马、骡、驴、牛。

家畜:猪、羊、兔、狗、猫。

家禽:鸡、鸭、鹅。

飞禽:乌鸦、喜鹊(俗名马衣翘)、班鸠、鹰(俗称老鹰、老雕、饿老支)、猫头鹰(俗名咕咕喵)、麻雀(俗名小虫儿)、啄木鸟(俗名叨树邦邦)、黄鹂(俗名黄鸬鸬)、吃杯茶、鸽子、燕子、鹌鹑、大雁、白鹭(俗名饿老等)。以上飞禽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已很少见到苌至绝迹。比如旧时常可在旷野坟地的墓碑上见到硕大的老鹰独立歇息,以待猎物,现在很少见到;旧时每到冬季,西南地、东北地常有成群南飞的大雁在麦田里落地歇息过夜,现在已基本绝迹。

野生动物:狼、獾、豹子、狐狸、黄鼠狼、家鼠、兔子、田鼠、蛇、蜥蜴、蝙蝠、青蛙、蟾蜍、蜗牛、刺猬。

水生动物:虾、懈、虎头鱼、粘鱼、泥鳅、王子更、鲫鱼、鲤鱼、白条、黄蟮、鳖、青蛙、蚌、螺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南程村及周围常有狼、豹出入;稍后也常有獾危害庄稼,狐狸、黄鼠狼偷鸡等,后来这些动物逐渐消失。

昆虫:蝉、(俗名麻吉獠)、蜻蜓、蝴蝶、蟋蟀、蝈蝈(俗名叫叫油)、螳螂(俗名砍刀虫)、蚂蚱、蝎子、蜈蚣(俗名毛蚰蜓)、金龟子(俗名金金克朗)、屎克朗、萤火虫、蝼蛄、蜘蛛、瓢虫(俗名豆瓣虫)。

以上的生物资源随着气候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很多东西失去了继续生存的条件,有的甚至已经绝迹。

南程村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历来是粮食产区。20世纪以来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黄豆、黑豆、绿豆、高粱、稻谷、红薯;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对农产实行区域功能划分,南程村逐步成为小麦与玉米的主产区。

有人说过小麦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别恩赐。

南程村的小麦产量每年在300万公斤左右。小麦磨成的面粉,称为“白面”,农民又称之为“好面”。所谓“细粮”主要指小麦粉。

小麦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作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果实称为颖果。磨成面粉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等。小麦粉富含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是人类的主食之一。

旧时,南程村小麦产量低,上世纪初期正常年份每亩一般超不过百斤,有时三四十斤,遭遇天旱荏至颗粒无收。那时农民贫穷,普通百姓平时几乎吃不上白面,即使过年过节也很难吃上,灾荒年更是靠吃糠咽菜度日。

我村种植的为冬小麦,头年秋天播种,经历冬天的低温,称为春化阶段,于次年5月底6月初成熟,生长期八个月。因为小麦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新乡地区流传着许多和小麦有关的谚语。

比如“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是说小麦最佳的播种时间。

“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说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收”即丰收,好收成。农历八月下一场雨,土地墒情好,有利于小麦出苗;十月下一场雨,可把土地塌实,有利于保墒,促进小麦扎根,安全越冬;次年三月下一场雨,有利于麦苗返青、分蘖、生长。小麦生长期问如能遇到这么三场及时雨,丰收就有把握了。当然,现在水利条件好,可以适时浇水,不必依靠“八十三”场雨了。

“小满十八天,不熟也要干。”这是说,小麦的生长成熟期在小满后十八天就到了,此时要抓紧收割。

“蚕老一时,麦熟一响。”这是说,小麦生长期满,成熟得特别快。因为此时天气炎热,易刮风,小麦可迅速变黄变干。如不及时收割,遭遇一场暴风雨,就可能颗粒无收。

过去,在新乡地区,小麦的种、管、收、藏大约占农民一年中农活的百分之七十。

小麦的播种很讲究,地要先犁耕,犁后还要耙几遍,把土层耙碎耙平。种籽要拌药,以保证不受虫害。旧时用耧耩麦下种,现在用播种机。播种后,还要人工打畦,以备浇水。

小麦生长期的管理,从种下到收割八个月时间几乎不停,浇水,防冻害,松土保墒,除草,防治病虫害,防干热风等等。

小麦的收割是农家一年中最忙最累的季节,俗称“三夏大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麦收季节,城里干部、学生都要下乡帮忙收麦,学校要放一星期“麦假”,到农村去割麦。现在有了收割机,收麦变得轻松多了。

小麦收藏的关键是晒干。小麦脱粒后,要抢时间趁晴天摊晒,一旦遇到连阴雨天,麦子便有可能霉烂。小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小麦面粉,是小麦喂养了我们故乡的一代代人。就全世界而言,几乎所有的人都离不开、都喜欢小麦面粉做成的食物。

玉米是南程村第二大农作物,俗称玉子、玉茭、玉蜀黍。南程村人简呼玉黍。

玉米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很大,秆粗壮,叶宽大。雌雄同株,雄花顶生,雌花生于叶腋间。玉米在生长期,要求温暖多雨,雨水充足,玉米生长旺盛,叶茂秆直,阔叶交互,高可两米多,现在为了防倒伏,待玉米8~12叶时,多打短壮素或缩节胺,控制其生长。人称玉米田为“青纱帐”,是乡间仲夏时节的壮丽景观。

玉米,原产地为中美洲,明末清初,大致在1620~1690年问从美洲传人欧洲再传人中国。

玉米,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旧时,通常待麦收后,腾出土地再播玉米,往往已到6月中旬,因播种较晚,到生长后期,气温已很低,严重影响收成。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改为5月中下旬在麦田里套播点种,可提前20多天出苗,大大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被称为第一黄金主食。就全国来说,被称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营养丰富,适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食用,与小麦称为细粮相对,玉米称为粗粮。同时它又是重要的饲料来源以及工业原料,玉米可制淀粉、酒精、塑料等。

玉米是秋熟作物,所谓“秋收”北方主要指的是收割玉米。玉米的特点是秆枫叶多,每年秋收时,产生大量的秸秆。旧时,产量低,秸秆少,多留下来作牲口饲料。现在秸秆太多,又不再喂牲口,便有人以火烧掉,结果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目前,人们正在科学利用秸秆,或粉碎还田,或打浆造纸,或压制板材变废为宝,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的陋习。

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美国玉米产量世界第一,中国第二,巴西第三。玉米作为食品,热量高,旧社会是故乡的主要食粮之一,玉米粉可做粥、糕、饼等,土米粒可以膨化后直接食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小麦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粮,餐桌上的玉米用量只占约百分之五,百分九十以上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

玉米曾经是故乡人民的主要口粮。玉米粥由玉米糁熬成,南程村人叫“甜饭”或“玉米面糊涂”,至今是老一代故乡人早晨、晚上最喜欢食用的美味佳肴。

周边村庄

南程村 地址:新乡市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