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镇
张得镇 张得镇地名来历 张得镇历史沿革 张得镇行政辖区 张得镇乡镇简介 张得镇地貌环境 张得镇自然资源 张得镇人口民族 张得镇经济 张得镇社会 张得镇风俗特产
张得镇位于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市区10公里,东邻 梁北镇、 小吕乡,西接 鸿畅镇,北倚三峰山,南与 平顶山市郏县接壤,省道禹神、禹郏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38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69个村民组,48076人(2017年),总面积70.44平方公里。张得镇是汉留侯张良的故里,有今人怀祭张良的“子房寺”、企桥,张良观星赏月学习历法的“望月堂”,另有 三峰山下的“大悲寺”、镇帝寺、观音阁、晏殊墓,吕梁江边的赵夫子祠、朱家民居、黑石关、潘王冢等多处名胜古迹;韩哀侯5年(公元前428年),韩相张开地之子张平(乳名张得,张良之父)在自家封地之上建立庄园,取名韩里,卞襄古道经过这里,东临吕梁江,舟船便利,很快形成大集镇。西汉时期,当地人为纪念开埠之人张平(乳名张得),改韩里为张得,故此得名。1948年解放后张得属禹县第八区;<...
详情张得镇位于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市区10公里,东邻 梁北镇、 小吕乡,西接 鸿畅镇,北倚三峰山,南与 平顶山市郏县接壤,省道禹神、禹郏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辖38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69个村民组,48076人(2017年),总面积70.44平方公里。
张得镇是汉留侯张良的故里,有今人怀祭张良的“子房寺”、企桥,张良观星赏月学习历法的“望月堂”,另有 三峰山下的“大悲寺”、镇帝寺、观音阁、晏殊墓,吕梁江边的赵夫子祠、朱家民居、黑石关、潘王冢等多处名胜古迹;
韩哀侯5年(公元前428年),韩相张开地之子张平(乳名张得,张良之父)在自家封地之上建立庄园,取名韩里,卞襄古道经过这里,东临吕梁江,舟船便利,很快形成大集镇。西汉时期,当地人为纪念开埠之人张平(乳名张得),改韩里为张得,故此得名。
1948年解放后张得属禹县第八区;
1958年设“八一”人民公社;
1961年设张得区;
1968年改为张得公社;
1984年乡级构机构改革时撤社建乡。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张得乡仍直隶禹州市管辖。
2013年5月,河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通过并验收张得乡撤乡建镇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显示,截至到2018年,张得镇辖38个行政村。
张得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城区10千米。东邻小吕乡,北连梁北镇,西接鸿畅镇,南与平顶山郏县搭界。面积70.44平方千米,人口48076人(2017年)。辖新贺庄、影壁李、刘村店、张东、张西、张南、张北、万泉、凹郭、山曹、大周、大槐树赵、小周、酸枣树杨、寨外、后袁、山李、石王、晏窑、王集、其祥王、阁王、万寨、潘庄、二郎、后楼、前张楼、许楼、湾王、柳树堂、瓦庄、杨楼、孔楼、杜庄、小寨、司村、郑村、潭口38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69个村民小组。
位于东经113°23′,北纬34°04′,地处河南省禹州市西南,距禹州市区约11千米,南与 平顶山市郏县相邻,西与 鸿畅镇毗连,北与 梁北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原在张得街中心,1993年迁至禹郏、禹神公路交汇处(新贺庄东)。
地形地貌
张得镇地处中原地区,地形山、岗、平地各占三分之一,北部有三峰山,西南部分有丘陵,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以平地为主,比较开阔。
气候
气候以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降雪量较少,冰冻期长。年平均气温20.5℃,最冷月为元月,最热月为8月,降水集中在每年8月至9月。
镇区地表水资源不足,发源于三峰山的吕梁江原流经酸枣树杨、寨外、大槐树赵、大周、凹郭、张北、万泉等村注入小吕境内,今已基本断流,但地下水较为充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途经许楼、晏窑、贺庄、山李等14个行政村,总长约12.4千米。
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据初步勘探测明,全乡地下煤炭储藏量达到21亿吨,经济价值达到6000亿元。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183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93人,长期流出人口1.6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2336人,女性29495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5‰,死亡率4.2‰,自然增长率3.54‰。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回族人口213人,居住在张东村。
2004年,张得乡以农业产业化为工作主线,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狠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乡农业总产值实现726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完成6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6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1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 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中药材、烟叶、林业及三粉加工业。2004年,张得乡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烟叶、红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以药名乡”战略,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建成以大周、凹郭、影壁李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其它村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使全乡中药材生产走上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系列化服务的轨道。2004年全乡种植药材面积居全市各乡镇前列,达15000亩,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烟叶生产充分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在上年种植烟叶4000亩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2000多亩,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科学烧烤、高产高效的良好局面。为提高烟叶生产技术,张得乡聘请农业专家为全乡烟农举办培训班6期,受教育人数达1500多人,烟叶种植已成为张得乡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林业生产继续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平原绿化和荒山造林工程,大力建设药用林、生态林、干杂果林,在东部平原截植8.6万株速生杨,在西部王集、二郎、阁王、晏窑、后楼、湾王岗区完成林网建设,种植速生杨11.5万株,在后袁、大槐、万寨完成荒山造林4000亩,栽植桐树、杨树16.2万株,核桃、柿树、枣树等干杂果树6万株,构织了覆盖全乡的生态林网。同时,与林业技术员签订协议,搞好技术承包,强化看管措施,促进林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红薯种植发挥传统种植优势,积极引进优良脱毒红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促进全乡红薯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山曹、小寨、张南三个村建成3个“三粉”加工厂,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亩均增加产值300元以上。通过种植业的调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畜牧业实现规模发展。2004年,张得乡继续大力引导农民规模养羊、养牛、养鸡、养猪,推进养殖业上档升级,重点培育以万寨为中心的秸秆养羊基地,以石王为中心的秸秆养牛基地,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形成以山曹、大周、小寨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基地和以大槐、晏窑、潭口、王集为中心的良种猪养殖基地,乡政府与广东温氏集团召开招标新闻发布会,签约20多家,举办培训班8期,受益农户500多户,户均养殖收入5万元以上,全乡新建规模养殖场150个,畜牧业实现了向规模化、良种化、效益。
2011年末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2200人,专职幼儿教师110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3400人,专职教师165人,其中小教高级教师61人;初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920人,专职教师123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3人。新建现代化中学学校一所,集教学、实验、住宿等功能为一体,同时招收3000人就学,拟于2012年秋季招生。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2011年末设有中心卫生院1所,有各级医疗卫生门诊部(所)64个。中心卫生院有床位40张,专业卫生人员25名,其中执业医师14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完成诊疗1.97万人次,住院手术30台次。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5.78万人,参合率达到95.2%。
2011年末,有铜器、舞狮、秧歌、军乐等民间文化艺术团体7个,演职人员230人;乡级文化中心1个,新建综合文化服务站已经投入使用;38个行政村设有文化服务室或图书室,8个行政村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
张得镇交通便利,省道郑南公路(郑州—南阳)西线和县道禹神公路穿境而过。张得镇引进开发资金160多万元,对西部二郎、后楼、湾王、晏窑、王集、阁王六个村的5000亩岗区耕地实施了田、林、井、路、机、电综合治理配套,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节水灌溉示范区,改变了以往西部岗区“望天收”的局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011年末,全乡农村低保1586户,2488人,发放低保资金2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五保老人519名,发放五保金84.7万元,比上年增长2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6人,抚恤资金69.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98人次,救助资金13.7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45人,共支出1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临时救济483人次,支出8万元。设有敬老院5所,能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50名。
2011年末,16-59周岁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6万人,参保率达到95.1%,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人员9352人。
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食用前开水浸泡5—10分钟,可冷拌、焖炖、热炒、涮火锅。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周边小学
江北小学(江北镇人民政府西南)
地址:张得镇张东村
张得镇大周村小学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周边乡镇
张得镇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周边村庄
张东村
地址:许昌市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