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桥村
陶桥村 陶桥村区划 陶桥村书香村
陶桥村位于 问十乡西北部,与舞阳隔河相望,唐河环抱村庄,三面环水,村中以四个池塘为线分南村北村。河南漯河 源汇区 问十乡陶桥村 漯河 陶桥村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贫穷的小村走出了115名大学生,其中不乏 中山大学、 西安交大、北科大等名牌大学。该村村民子弟中,有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 硕士研究生,还有5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该村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村”。一家三个孩子俩博士一硕士“孩子考上大学,在我们村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家里所有子女全都考上大学的农户就有十几户。”陶桥村村支书、大学生村干部李松伟向记者介绍。村民陶俊国,房子多处漏雨,一家人只好借住在同村表哥家的空房子里,一住就是七八年。他们借住的旧瓦屋没有院墙,用树枝扎了一圈篱笆...
详情陶桥村位于 问十乡西北部,与舞阳隔河相望,唐河环抱村庄,三面环水,村中以四个池塘为线分南村北村。
河南漯河 源汇区 问十乡陶桥村
漯河 陶桥村
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贫穷的小村走出了115名大学生,其中不乏 中山大学、 西安交大、北科大等名牌大学。该村村民子弟中,有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 硕士研究生,还有5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该村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村”。
一家三个孩子俩博士一硕士
“孩子考上大学,在我们村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家里所有子女全都考上大学的农户就有十几户。”陶桥村村支书、大学生村干部李松伟向记者介绍。
村民陶俊国,房子多处漏雨,一家人只好借住在同村表哥家的空房子里,一住就是七八年。他们借住的旧瓦屋没有院墙,用树枝扎了一圈篱笆,屋子里光线昏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陶俊国告诉记者,这台电视机还是2001年一家亲戚淘汰下来送给他们的。
“贫穷、艰苦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笔财富。”陶俊国告诉记者,他的三个孩子很懂事,从不与别的孩子比吃穿,学习成绩都在班里一路领先。他们家三个孩子,两个考上 博士,一个考上了 硕士。
砸锅卖铁也让孩子上学
“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以读书为荣,房子可以不盖,东西可以不买,衣服可以不穿,但孩子的书不能不读。”村支书李松伟告诉记者,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和打工收入,人均纯收入仅1040元。
在陶桥村,供子女上大学的家庭,几乎家家都走过一条艰难的道路,几乎每位成才学子的背后都有父母不弯脊梁支持儿女成才的故事。而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除了一连串让人骄傲的名牌大学的名字,最多的词汇就是贫穷、借贷。据介绍,一些村民一到周六就不敢回家,怕孩子要学费要书费。一名村民的孩子上学没钱交学费时,她常常跑到河边哭。尽管如此,“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仍是许多村民的口头禅。“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陶桥村人做了生动的实践。
放假打工减轻父母压力
告别偏僻贫穷走向富裕开阔,这中间要经历多少艰辛,只有身出寒门的学子才知个中味。在霓虹闪亮的深处,他们在努力适应城市学习生活的同时,贫寒的家庭也使他们不得不打工挣钱供自己读书。据介绍,该村的大学生在放假期间,大都选择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虽然我很想回家看父母,但今年暑假我还不能回家,现在正在当地一家企业打工,目的是多挣一点学费。”在秦皇岛大学读书的陈春艳电话中告诉记者,哥哥和姐姐都在读大学,家里极贫困,她大学期间的寒暑假几乎没有回过家,在当地当家教、打工,为自己挣下学期的学费。
文化底蕴深厚上学形成攀比
陶金海是退休教师,退休后他一直在关注从该村“跃农门”走向城市的学子。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他把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村里走出的大中专学生的学历、工作情况绘制了许多图表(如图),据他统计,在1993年到1997年5年间,该村就有30多人考上大中专学校;从2003年以后,该村参加工作的村民子弟,全部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仅1998年一年,该村就有11人考上大专院校,此后连续5年都在10人左右。
“我们村里一直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分析起村里出这么多大学生的原因,陶金海告诉记者,该村历史上就重视教育,很多农户都是诗书世家,为后人尚学成才留下了深厚的历史积淀。陶金海还分析,陶桥村里教师比较多,共有14名教师在附近中小学任教。教师教育孩子都有一定的方法,对村里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有一定影响。这也是陶桥村大学生多的因素之一。
周边便利店
陶桥村百货商店
地址: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
周边村庄
陶桥村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
砖桥村
地址:漯河市召陵区
陶庄村
地址:漯河市源汇区
陶庄村
地址:漯河市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