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亭镇

瓦亭镇 Wating Town 瓦亭镇简介 瓦亭镇人民广场 瓦亭镇行政区划 瓦亭镇经济发展 瓦亭镇主要产业 瓦亭镇民风民俗


瓦亭镇位于河南省 南阳盆地西缘,属 内乡县,瓦亭镇历史悠久。相传东汉年间,会稽郡太守刘旭因政绩显著而受皇帝褒奖,在奉调离任时,刘旭建一凉亭以示留念,亭子顶部由瓦当构建,又因后人为之立庙纪念,“瓦亭”始而得名。并沿用至今,瓦亭于宋朝设置建镇,目前还留存着 乾隆皇帝题写的御碑《瓦亭镇偶题》。位于袁沟村胡家营。现属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瓦亭镇位于内乡县西南门户,距县城35公里,东与内乡县师岗镇、北与乍岖乡、西与淅川县马蹬镇、香花镇、厚坡毗邻。总面积89.32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总人口30870人(2017年),居住着汉、蒙等民族,辖16个行政, 分别为瓦亭村、石营村、周家村、闫湾村、杨河村、杨沟村、罗沟村、魏河村、温岗村、庞集村、薛岗村、袁沟村、药山村、春景村、袁营村、山南村。222个村民小组。镇城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东北—西南...

详情

瓦亭镇地名网_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瓦亭镇资料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瓦亭镇介绍

瓦亭镇位于河南省 南阳盆地西缘,属 内乡县,

瓦亭镇历史悠久。相传东汉年间,会稽郡太守刘旭因政绩显著而受皇帝褒奖,在奉调离任时,刘旭建一凉亭以示留念,亭子顶部由瓦当构建,又因后人为之立庙纪念,“瓦亭”始而得名。并沿用至今,瓦亭于宋朝设置建镇,目前还留存着 乾隆皇帝题写的御碑《瓦亭镇偶题》。位于袁沟村胡家营。现属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瓦亭镇位于内乡县西南门户,距县城35公里,东与内乡县师岗镇、北与乍岖乡、西与淅川县马蹬镇、香花镇、厚坡毗邻。

总面积89.32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总人口30870人(2017年),居住着汉、蒙等民族,辖16个行政, 分别为瓦亭村、石营村、周家村、闫湾村、杨河村、杨沟村、罗沟村、魏河村、温岗村、庞集村、薛岗村、袁沟村、药山村、春景村、袁营村、山南村。222个村民小组。

镇城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东北—西南三面环山,中有长生观河,魏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镇城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该镇可开采利用的矿藏达17种,其中大理石、木纹大理石储量达3.4亿立方,米黄玉大理石2.5亿立方,罕见的云花大理石储量158万立方,石灰岩4亿立方,水泥石灰岩40亿立方。

瓦亭人民广场 (13张) 瓦亭人民广场位于瓦亭街西北,南临瓦亭大酒店及农田,北依乡村刘楼,东部瓦亭初中隔街相望,人民广场是瓦亭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场所,也是瓦亭最为重要的地标建筑之一。

整个广场本着“以人为本,以绿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场中有园、园中有场,既有现代时尚景观宏伟之美,又融自然山水园林之秀,布局精妙,场园浑然一体,集观赏、游憩、文化、生态多功能,较好体现了生态园林特色。中轴主广场南北纵深170米,东西宽100米,自南向北由运动健身广场、瓦亭人民广场石碑、及绿林广场等景点组成。东西两侧绿地利用现代造园理念,模仿 自然生态系统,塑造出乡村山水、绿荫园区、等景观,花草树木与情景雕塑及各种灯饰交相辉映,构筑了一幅明快的时代发展画卷。

下辖 袁沟村、薛岗村、罗沟村、瓦亭村、魏河村、石营村、温岗村、庞集村、药山村、春景村、山南村、袁营村、周家村、闫湾村、杨河村、杨沟村16个行政村。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全镇人民在 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弘扬瓦亭农民运动"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已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镇农业已实现机械化耕作,目前已建省市级现代示范园区1个,区级特色农业基地8个。2004年被列为南阳市农村现代化试点乡镇。

瓦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近年来,镇财政用于瓦亭农民协会旧址、瓦亭农村小学校、文化中心等保护建设投入近三百万元。被列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在21世纪的进程中,瓦亭人民将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突出"创经济建设强镇,兴历史文化名镇"主题,深化改革,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增长31.54%;成为南阳市第一个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乡镇,名列河南最发达100名乡镇第11名。

小辣椒产业

镇党委政府采取抓区域种植、促规模效益,抓科技推广,促产量、质量提高,抓市场繁荣,促产品流通,抓组织领导,促工作落实的“四抓四促”措施,强力落实了袁营、瓦亭、闫湾、薛岗四个千亩高效示范区,在旱灾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亩效益仍突破1000元。农民依靠科技种椒,仍然取得较好收成。

逝之,即以丝绵或纱布等覆死者头面,并将遗体移至中堂左侧地面上并用棉被遮盖全身,然后鸣放鞭炮报丧,逝者离世当日,请亲近同族为逝者更换寿衣并入殓,夜里报小庙,次日则布置灵堂开挖墓穴,并启用大功率音响不断播放哀乐以示忠孝之情,夜里报大庙,亲属哭声阵阵,哀思不短,民间乐队加之舞台文艺晚会,其间灯火通明、乐声阵阵,声乐齐飞,常以俗乐为体,乡间百姓赏之,顺带解决乡间娱乐需求。第三日凌晨 出殡,落棺封土之后,中午齐聚“谢孝”宴会,第七日,“头七”[1],家庭主要成员聚会,怀念先祖,慰藉亲人,至一百天,为“百日”,[2]也会聚会,至此结束主要丧事。

旧时婚姻,有指腹为婚的习俗,新时代的今天,寻常人家约定俗成,以托媒联姻为正途,其程序为:

1、托媒:热心为人说合婚姻的人,俗称 媒人、媒婆。凡遇有男女两家年龄、门户相当者,即主动上门游说,从中撮合,但通常主要的是男家托媒代为物色对象,对原定属意对象进行说和,之后男女双方和亲属媒人一起选择在集市或饭店见面。(纳采、问名、)

2、看家:女方携亲友至男方家,了解男方家庭状况,女方离开时,男方一般以红包表达感激之情。

3、定亲:男方携重礼至女方家, 女方收下并管饭,此后,男家开始积极筹措 结婚礼仪财物,准备按日期迎娶新娘。(纳吉、纳征、请期)

4、结婚:午前男方豪华车队前往女方家迎娶,带以聘礼,聘礼的寡均,被以示家庭生活水平,含带结以秦晋之好的祝福意愿。通常新娘多以含泪而出,哭哭啼啼,恋家情怀、幸福感动皆以有之,之后便一路欢歌前往男方家,接着便举行婚礼、 闹洞房,并逐渐达到婚礼高潮,随着宾客携金前来,重头戏酒宴便全面开始,欢歌笑语,同族、乡间亲朋祝福新人,伴着高级音响循环播放流行音乐,场面热门非凡。宴毕,结束。(亲迎)

农闲时,左右村邻相聚,麻将、斗地主、跑哩快等棋牌游戏便会进行起来,牌桌上,不只是娱乐、 胆识、见识、身份地位、财力也可从中得到体现。凡千年以来,乡野之间,民俗传习不断,也是主要体现在乡间民众的精神发展层面,该地区民众精神生活丰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发展巩固自身精神文明,辅以娱乐活动实施。

俗尚节俭,瓦亭人民主食以面食为主。古时生活艰辛,早晚饭以稀饭为主,因饭稀似汤,所以称之“喝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早晚饭不再清淡,但这一习惯却一直被保留,现时,该地区民众见面时还喜欢以“你喝汤了木有”之类等话语打招乎,这一习俗来源于物资水平不完善的时代,这也体现出乡间百姓淳朴的情怀。

午饭则以“面条”为主,该地区主要为小麦主产区,因为处于“秦岭淮河”分界线,也有少量的水稻种植,水土养人,民风南北杂糅,并皆有之。

旧时,村民多聚族而居,住房多见土坯瓦房,之后因生活水平提高,砖木结构瓦房成为主流,改革开放,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瓦房逐渐被淘汰,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向平顶楼,多层次发展,建筑构建于本地特有的黄土之上,安全牢固。农村中一两层高楼已常见,因房顶平坦,常用来晒粮食,夏天因光照极其强烈,晒粮食效果特别显著,一般刚收获的小麦一两天即可晒干入仓。

与建房同时,对灶事也十分重视。所用燃料多为柴草,故灶台高大,普遍设两眼灶,一般外锅烹煮饭菜,里锅煮猪食。农家节俭,平常饭菜一锅熟,2000年代后,煤气供应量不断增加,现已进入寻常百姓住宅,常用洁白瓷砖贴壁,厨房设置简洁明快,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厕所择地搭棚挖坑,又名“茅缸”,旧时,生活水平低下,民众常以陶瓷等烧制的缸体作为清洁用具,最终沿袭此称呼,在经济发展完善、物资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该地区很多地方民众已摒弃此类“不雅”的沿袭称呼。

周边中学

内乡县瓦亭初中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瓦亭初中(文化路北)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瓦亭镇委员会 地址:南阳市内乡县人民路

周边政府机构

内乡县瓦亭镇瓦亭村妇捉点役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内乡县瓦亭镇村亓胜景扒春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周边乡镇

瓦亭镇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