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东镇

穰东镇 穰东镇基本简介 穰东镇字源辨析 穰东镇地理位置 穰东镇建设特色 穰东镇经济建设 穰东镇地域优势 穰东镇招商引资 穰东镇行政村简介 穰东镇发展远景 穰东镇穰东获得的荣誉


穰东镇,河南省邓州市下辖镇,位于河南省 邓州市,穰东古称 涅阳, 是医圣张仲景故里,自明清时就“商贸辐辏,商户千余家,为邓之首镇”。全镇辖2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373人(2017年),镇域面积98.9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1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5.4万。2017年7月28日,穰东镇入选为第二批 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穰东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因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穰候魏冉的封地以东而得名,又因汉代名将涅阳候吕胜的封地而古称涅阳。历史名人有 张仲景、 左雄、 马殿甲等。现存古迹有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岗,汉代涅阳城遗址、 金鸡冢, 九龙桥等十余处。穰东历史进程穰东镇位于邓州市东北部,地处豫、鄂两省交界,介于东径112°11—112°21´、北纬32°...

详情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穰东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穰东镇介绍

穰东镇,河南省邓州市下辖镇,位于河南省 邓州市,穰东古称 涅阳, 是医圣张仲景故里,自明清时就“商贸辐辏,商户千余家,为邓之首镇”。全镇辖2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373人(2017年),镇域面积98.9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1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5.4万。

2017年7月28日,穰东镇入选为第二批 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穰东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因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穰候魏冉的封地以东而得名,又因汉代名将涅阳候吕胜的封地而古称涅阳。历史名人有 张仲景、 左雄、 马殿甲等。现存古迹有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岗,汉代涅阳城遗址、 金鸡冢, 九龙桥等十余处。

穰东历史进程

穰东镇位于邓州市东北部,地处豫、鄂两省交界,介于东径112°11—112°21´、北纬32°48—32°58´。穰东因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穰侯魏冉的封地以东而得名,又因汉代名将涅阳侯吕胜的封地而古称涅阳,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220年左右, 帝尧在今穰东附近设立 吕国。公元前272年,秦初置 南阳郡,穰邑始设为 穰县。公元前200年汉将今穰东镇设为 涅阳城,为 涅阳县治。唐废,并入穰县,金置镇,以处穰县治东而得名穰东镇。清末即民国初期分属下赵、上赵、平阳、穰东5里,1936年属二区,1941年属穰东镇,1949年属穰东区,1958年分属白牛、夏集公社,1969年为穰东公社,1983年为穰东乡,1985年改为穰东镇,2005年被河南省确立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四个特色小城市之一。

穰在《史记·楚世家》记载“十四年, 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 淮北。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於鄢。其秋,复与秦王会 ”。《 天工开物》中的解释为:穰,通“禳”,意为丰收、肥沃。穰东在当地被读为yang,这是自古代流传下来的读音,与如今的 潮汕话读音完全一致,潮汕人是古代 中原南下的移民,这点亦可以相互证明。

穰东地理位置优越。地处 邓州、 卧龙、 镇平、 新野四县市区交界中心,距南阳和邓州各28公里,属于南阳和邓州两大经济板块交汇带;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百公里内有南阳、 老河口、 襄樊3个民航机场,豫231线、244线、 焦枝铁路横贯全境,镇区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各一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7年GDP达到7.5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189万元,群众收入4295元,共有优势农户1230户,经济能人5690户,企业家160多人,经济实力位居南阳市前列、邓州市首位;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工业已成集群发展态势,形成服装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皮毛制革业、造纸业四大支柱产业,工业企业共有412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1家,超千万元的7家,超500万元12家,特别是服装产业吸纳商户1549户,加工户445家,使穰东在豫西南形成了吸纳劳动力达8万人,年产值达16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镇区已成七纵七横主次干道总长达24公里,硬化率95%,绿化覆盖率达40%,镇区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达4000吨,拥有综合执法队和卫生监督队,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年种植棉花4.8万亩,烟叶3500亩,月季500亩,蛋肉鸡存栏70万只,牛羊猪存栏5万头(只),年转移务工人员12000人次,已形成穰东社区、穰南社区、梁庄、泰山、葛营、前庄等市级文明新村;基层组织日益加强。镇党委是市级“五好”党委,穰东社区、穰南社区等七个村级党支部是市级“五好”党支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安装设施60台,信息电话2600多部,信息村8个。“4+2”工作法深入人心,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事业和谐共进。

穰东镇目前已建成 七纵七横十四条街道,全长24公里。并且高标准安装路灯268盏,实施了亮化工程;栽植棕榈、广玉兰、垂柳等绿化树木5000余株,实施了绿化工程;对九条街道重新铺油、硬化背街小巷4条4500平方米,实施了硬化工程;拆除违章建筑、统一广告牌、建筑门面仿欧刷新改造建成示范一条街,实施了美化工程。在管理上,成立综合执法大队,规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卫生秩序、治安秩序使市场规范有序。目前,全镇绿化率达35%,镇区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达12000吨。

1992年穰东镇被国家计委确定为100个 明星镇之一;1995年服装市场跨入河南省 工业品市场十强之列,被省工商总局命名为文明市场;1997年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被 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 中州名镇”;1999年被南阳市命名为"三星级小城镇";2000年入选"河南省重点镇";2004年入选"全国重点镇",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十一五”规划全省确立的四个优先发展的特色小城市之一

张仲景像,张仲景,东汉后期 南阳郡 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汉族。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 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 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 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 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 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穰东自明清就"商贸辐辏,商户千余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党委和政府多年的努力,穰东已形成以服装业为主导,副食、家电、摩托、农资、建材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镇区市场内共有各类商户2000余家,其中服装商户840户,服装加工户360多户、服装市场年交易额达6亿元,年实现税费收入240万元左右。穰东以其服装市场聚集起了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和资金流。1995-1997年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服装节, 赵忠祥、 黄宏等明星前来为穰东的服装喝彩,更吸引了北方的北京、大连、郑州、徐州和南方的武汉、 石狮、义乌、 柯桥等大中等城市的服装、布匹市场与穰东服装市场进行交流,掀起了一股穰东服装热,被誉为内地的小香港、中原服装名城。

穰东的优势在服装,特色在服装,活力在服装,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在服装,特色小城市建设的关键更在服装。服装是穰东乃至 邓州的特色和名片,有着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把服装产业做为镇域特色经济的支柱,是穰东必然的选择。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精心培育,特别是2005年以来,穰东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服装工业 集群经济战略,有力的推动了服装特色产业的嬗变升级。目前,服装市场面积7.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中心街、五一街、商场、三市场、 东大街、 北京路、香港路为重点的中高档服装销售循环区,商户1539户,个体加工户和服装企业445家,拥有 金利达、磊傲、格力士、梦诗雅等自主品牌17个,从购料、剪裁、加工到批发各环节都形成了专业化和规模化,吸引了温州、义乌、武汉、郑州等地627多家商户来穰东从事服装加工销售,带动周边4县市区5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家庭服装加工,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以及欧洲的西班牙、法国和美洲的巴西、智利等国,市场日最高交易额达500多万元,服装产业年产值达9.5亿元。服装产业的速猛发展,拉动了 食品加工业、包装物流业、一般服务业的聚集发展,使穰东形成了吸纳劳动力8万余人,年产值达16亿元的工业 集群经济。

从生产习惯看,服装产业是穰东的传统优势项目,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培育,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基础。从市场潜力看,穰东地处内陆中西部欠发达地位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接南方服装产业梯次转移的地理优势。从实际情况看,穰东是河南省确定的产业集群经济重点镇和重点工业集镇,形成了以服装产业为支柱,包括包装、物流、服务等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具有其它乡镇不可比拟的优势。

邓州是河南省4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享有省辖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而穰东是邓州的窗口、特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增长极,在邓州市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穰东还是河南省“十一五”确立的优先发展的4个特色小城市之一,上级对穰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前所未有的增加,重点给予项目、政策、资金支持,积极扶持穰东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穰东镇区面积4.4平方公里,已成 七纵七横主次干道总长达24公里发展框架,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市场体系完善,商业氛围浓厚,具有良好的治安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的 内部环境。

穰东总人口11.2万人,周边30公里范围内 富余劳动力量达62.2万人,有着巨大的劳动存量,特别是技工培训基地和服装市场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经济能人和企业家队伍,可以为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贮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百公里内有南阳、襄阳、 老河口三个民航机场, 焦枝铁路,豫231线、244线, 207国道横贯全境,镇区拥有火车站一座、汽车站一座,汽车站开通有直达常熟、 柯桥、义乌、濮院、武汉的长途班车,村村通油路,已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东北部,处于南阳、镇平、新野、 邓州四县市区交界中心,距南阳市和邓州市各28公里,是国家建设部实施“ 双阳工程”的中心地。在地理上处于全国中心位置,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是南阳市和邓州市两大经济板块交汇带。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穰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进步,穰东在全南阳市乃至在全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争做 中原崛起之秀,再创穰东新辉煌,已经成为全镇上下的强烈愿望和共同心声,广大干群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之风,振兴穰东的智慧和力量竞相迸发,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

穰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造就了医圣张仲景,东汉尚书 左雄,武状元 马殿甲等历史名人,现存古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太子岗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涅阳城遗址等十余处。穰东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广大群众秉承 张仲景“济世救民”精神,尊商、护商、爱商、富商,形成了对内强烈的向心力和对外巨大的吸引力。

穰东正处在工业化初始阶段,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阶段是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完全可能的,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各种要素资源是有保证的。

①土地使用权视项目性质使用期分别为40年、50年、70年。依据“按规划、带项目、批土地的”原则办理征用手续。在使用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②固定资产投资100万以上工业项目用地,办理工业用地 土地使用证的每亩出让价格4万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有一定规模的知名品牌服装加工企业,可采用“一事一议”、更加优惠的办法解决用地问题。凡工业用地不经批准不得转移用途。

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缴付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办法,但首期付款不低于出让金的60%,也可采取先租后征的办法使用土地。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商住等经营性开发项目地,在实行挂牌出让的前提下,按邓州市1998年基准地价优惠30%。

① 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年实现税收50万元以上的新上工业项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前3年100%返还、后3年减半返还。对有一定规模的知名品牌服装加工企业,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10年100%返还,10年免收一切行政性收费,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对年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当年财政分成所等增量部分10%予以奖励。

②投资工业项目,必须办理证照的,只收注册登记费、工本费、不附加其它任何费用。新上工业企业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3年内全部免收,经营服务性收费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下限收取。职能部门只服务、只纠章、不收费、不罚款。三年后按最低标准按年度一次性统一收取,一个“窗口”对外。

①设立外商投诉处理中心,代表镇政府受理投诉案件,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凡经受理投诉案件,各部门必须限时答复,迅速处理,及时为投资者排忧解难。

②任何部门不准强行要求企业参加社团组织及评比、表彰、捐赠、赞助等活动。

③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电力等部门要切实加强治安和环境管理,确保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和损害。

①邓州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用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并随着每年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市内外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为 企业融资提供评估服务。

②凡在我镇注册的外来投资企业,在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以及在金融、保险、劳动用工、广告宣传等社会服务方面优先办理,并按有关规定予以优惠。允许投资客商自主确定镇内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自行安装厂内水电气讯设施

③强化行政保护,牢固树立“纳税人至上”观念,对重点工业企业挂牌保护。责令罚款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镇政府审查备案。

④实行企业“安静日”制度,每月25日前,不经政府批准,不准进企业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要求或吃拿卡要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训诫谈话、警告、降组撤职、开除处分;属条块管理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调离。

⑤实行重点客商特殊优惠待遇。对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邓州市政府颁发“客商贵宾卡”,凡持卡客商在 邓州境内享有交通、娱乐、医疗、户口、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

⑥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 服务承诺制、限进办结制、 失职追究制等,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优质服务机制,切实做到“便民、高效、廉洁、规范”。

邹庄村位于穰东镇政府面4公里处,辖区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3401人,耕地4924亩,现有党员51人,村民代表61人,村支两委成员7人,支书丛书明,男,汉族,1954年生,村主任赵建林,男,汉族,1965年生。
  邹庄村人杰地灵,乡风淳朴,传统优良,功成名就人士较多,根据中央以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我村已被 邓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1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之一。
  值得提出的是穰东镇已经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小城镇之一,城市的南改道已规划到我们邹庄村,东西横穿全村长达5华里,省道S244线(镇平—— 新野),南北纵贯全村长达4.5华里,全村内村主次干道全部硬化,全长4公里,我们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电力充裕,通讯方便,有大量的土地和充路的人力资源,有丰富的林业和粮棉资源,镇政府计划在我村规划工业园区以诸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招商引资欢迎社会各界前来实地考察,投资办厂,兴办实体,开发土地,参与城市基础建设。

周楼村位于穰东镇西南十五华里231。省道横穿村东侧南北,一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35户,总人口2200人,部耕地3468。43亩,北邻 柳庄村、东邻 新铺村、南邻 元庄乡 曾庄村和 白牛乡 两分店村、西邻 张拔村,全村党员38人,村民代表35人。
  周楼村地势凹易涝成灾,主要种植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其它作物有芝麻、大豆、红薯等作物。

郑庄村位于穰东镇南部1公进而处,辖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耕地1710亩,人口1587人,党员人数25人,村民代表49人。
  几年来,村支两委引导群众自愿出资投工,积极采取向上争取上点,外出人员捐赠一点,党员干部募捐一点,群众自筹一噗的办法筹集资金,三年多来,全村硬化道路2千米,修下水道1500多米,又修建了占地2亩多的村支部,又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改善了我村的教育现状。
  现有灰沙砖厂一座,养猪厂2个,鸡场1个,带动椟刀菜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在种植业上,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主要种植烟叶、棉花、小麦、玉米、芝麻等农作物。

张庄村位于穰东镇西南7公里,赵夏路北侧,辖三个自然村(大董庄、张庄、许营)。九个村民小组,人口2100人,土地3368亩,村干部5名,组干部10名,党员31名。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农民经济收入除种植业外,以外出务工、农产品收购销售为主要来源,私营企业有水泥砖厂一座。个体养鸡厂2个,规模2000只—3000只,学校一座,校舍教学楼上下26间,在校教师6名,学生50名。

张拔村位于穰东镇西南10公里处,赵夏路南,东邻 周楼村,西邻 高孙村、南邻 白牛乡,洋洛河穿村而过。
  全村七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3279亩,全村总人口1995人,其中男性1020人,女性村民975人,共有党员32人,党支部3人,村委委员2人,组干部10人,现有村级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教学楼28间,教师28人,在校学生95人,现有村级卫生新工所,工作人员8人,副食品连索店1家,楼板场一个,养殖场3个。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加业、养殖业、几年来,全村修水泥路4条500米,达到组组通,改变了出行难的大问题,新农村建设中,三个自然村村内路面硬化,又发展了一个楼板场,三个养殖场。
  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其中烟叶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面积扩大到350亩,棉花面积870亩,小辣椒400亩,林业面积450亩,赶上省林业达标水平。为振兴农村经济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翟庄位于穰东镇仲景西路两侧,南靠201国道,北靠焦枝铁路,于 前庄村接壤,东至穰西居委会,西至赵河边。
   翟庄村现有2568人,耕地面积2788亩,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新铺村行政村位于穰东镇南端,紧靠赵河,全村十一个村民小组、党员34人,群众代表60人,耕地3644亩,人口2320人。
  近几年以来,本村干群在 邓州市委政府穰东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灵活运用“4+2”工作法,团结党员带领群众,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使本村的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有了很大提高。本村仍在发展、仍在前进、继续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前进。
  本村在农业种植结构上,以小夏玉米、棉花、花生为主,努力发展烟叶生产,在2008年的烟叶面积50亩的基础上,2009年全村又发展杆烟面积150多亩。
  本村在发展经济工作中,以劳务输出为主动员群众到异地打工,经商发财,充实各家各户的小金库钱袋子,现本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已达到420余人。每年从外地争取回来人民币四百万元左右。
  在发展经济工作中,本村鼓励致富能手、经济发展能人,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现本村有黄牛 生产合作社1个,拥有黄牛500多头的规模,每年在合作社解决农村剩余劳力30多人。
  本村注重 村庄整治工作,采取“4+2”工作法,在村村能建设工作作出以下成绩:3年以来,修建本村中心路水泥路面2。5公里,自然村入户道水泥路2000多米,通过道路修建,方便了群众,活跃了农村经济,改变了村容村貌。
  为了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宣传工作,干部、群众的努力,现本村已拥有太阳能42台,沼气池100多座。
  现本村已初步达到,点灯不用油,吃水不用挑,上街不踩泥的水平。
  213省道从本村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群众安居乐业,新铺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小寨村位于镇南五公里区,辖区11个自然村,十八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4899亩,人口3700人,党员62人。
  小寨村村支“两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顺势”、“借势”和“造势”相结合,积极31党员干部、群众用新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凡是村内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进行,调动广大农民之积极性。
  几年来,两支引导群众自愿出资兴建三个砖厂,一个水泥制品厂,并积极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外捐一点,自捐一点等办法,硬化村内水泥路面4。5公里,极大改变了村民出行。
  该村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树木,种植 速生杨400亩, 构树100亩,按照市委要求,建起来“豫西南水泥制品厂”,但这与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太山庙村位于邓州市东北23公里,穰东镇区西南12公里处。辖太山 庙街、大王营、中李营、河庄、下高庄、小宗家沟、西天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818户,3377个,5800亩耕地,总面积4.84平方公里,有党员42名,村内最近几年先后建成教学楼两座,小学二所,幼儿园3所,敬老院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两处,标准化村部办公楼一座。诊所5处,医院三处。
  太山庙村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始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太山庙街农历单逢集,农历3月25日的庙会、物交会;供俸太山爷黄飞虎的道教庙院至今香火兴盛。
  太山庙村内还有国家储粮千万斤的粮库一座,面粉加工厂两座年加工能力500万斤以上,有养鸡场一处,养鸭场一处,建筑工程队9个;太山街小集镇建设也已初具规模,现有各种工、商户155户,村民安装电话555部,占总户数的70%,现有手机千余部;有线电视早已进农家;集贸市场购销两旺,周围辐射数十里。村内主次干道均已硬化;焦枝铁路、赵下公路、太孙环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国家在我村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于2007年已全部竣工,新打得井4眼,平均50亩地一眼井,并全部配齐全,新架设抗旱电力线路20000米,安装抗旱专用变压器5台,安装深水 潜水泵44套,新建高标准机井房44座,新铺设田间地埋管道30000米;新开和疏通田间排水沟19000米,新建田间桥涵40座,林网植树32000棵,真正是田成方,林成网,水泥路通到各村庄,庄稼旱涝有保障,农民心里喜洋洋,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5800元。村支书陈合山、村主任高敬信携全体村民欢迎您来 太山庙村投资、发财。

孙营村位穰东镇西北9公里,北与镇平县接壤,西邻 夏集乡,辖4个自然村,(其中 花园自然村与镇平县 张林乡余东,余西分管)10个村民小组,1935人,2898亩耕地,党员25名,村民代表30人。
  孙营村支书王富燃,男,汉族,1975年11月出生,大专学历。
  孙营村近几年无一例刑事民事案件发生,现有在校大中专学生18人,近二年修水泥路7公里,已形成进村入户都是水泥路,09年还被市政府确定为100个优先发展的村,07年被省政府定为发展小集镇重点村,已拥有大型井机二台,可打500米以下各种型井孙,并有物探器,保证地下水量足用又省由文金龙以股份制免烧砖厂一座,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全村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品质优良,产量一十优于周边村。

三教村辖7个自然村,人口2780多,土地4260多亩,北邻焦枝铁路,213省一级公路穿村而过,赵河自北向南川流而下,真乃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又是穰东向西南的门户,是投资开发的优选之处。
  近几年来,三教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团结奋进,开拓进取,调动一下积极因素,充分挖掘财力、物力,办起了大型养鸡场2个,中型养猪场2个,棉花收购加工厂2个,北泥制品场2个,建筑工程队1个。由于村级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但解决了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群众富裕了,漂亮的楼房一座座拔地而起,沿路的门面房鳞次接陛,又加上各自然村道路都得到到硬化,环境更加优雅怡人。

邓州市穰东镇 穰西社区居委会委位于穰东镇区西北部,下辖5个村民小组,706户,总人口2960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95%)耕地面积686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5240元。
  近几年来,穰西社区在支部书记闻荣贵的带领下,班子团结各实重干,人心齐,干劲足,紧紧围绕穰东镇的总体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4+2”工作法,积极建设特色小城市,实现了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的深入开展,全社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和谐共进,社会稳定团结的喜人局面。
  1、组织建设成效显著。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积极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努力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乡村治理新机制。一是扎实开展第六届村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要求程序规定,第六届居委会换届工作一次换届成功,选举出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大学村官副主任一人,委员3人,支书、主任一肩挑,交叉任职100%。
  2、努力提高干群素质。规定项目标准高,自选动作有创新,圆满完成了“新解决、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的各项目标要求。
  3、加强勤政廉政,严格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转变作用,自受接爱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广大群众做好事务咨询、信息、提供、技术帮助,资金扶持,部门协调等服务没有公款大吃大喝和参与其它高消费活动,没有借学习、考察之名用公款到风景名胜区旅游,以实际行动没有出现党风廉政和腐败问题,树立了谦虚、谨慎、务实肯干,公道正派的好形象。四是实施日常运用,规范化。在加强“五个中心”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党支部会议,“两委”会议、 党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资”管理、党员教育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所有村级事务都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办理,进一步坦荡了干部的工作和日常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

一、 穰南社区基本情况
  穰南社区居委会位于穰东镇区南部,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690亩,人口1170人,外来务工经商常住人口4000余人。穰南社区是邓州市红旗支部,综合实力位居穰东前列,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780元。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2008年7月份以来,穰南社区紧紧围绕穰东镇的总体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特色小城市,实现了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的深入开展,全社区呈现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和谐共进,社会稳定团结的喜人局面。

1、班子建设工作。按照“五个中心”的要求,对村级组织阵地完善提高,整修粉刷了办公楼,办公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配备了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居委会公开栏15平方米,村民小组6平方米,村部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了进一步提高;以推行“4+2”工作法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党支部会议、“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资”管理、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的工作和日常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和程序规定,周密组织第六届居委会换届工作,社区居委会一次换届成功,实行了支书、主任一肩挑,村支两委干部交叉任职6人。
  2、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六个延伸”的要求,在商户、企业和群众中安装远程教育设施终端站点10个,开通信息电话256部,商户互联网入户率达到95%以上,2008年7月份以来共收集各种有用信息320多条,发送各种信息190多条;认真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要求,社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25个学时,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2条,整改率100%,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创新党员活动日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17次、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6次和富教于乐的文体活动7次,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群众受教育9000余次;发展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为支部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
  3、 集镇建设工作。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特色小城市建设目标,开展集镇建设和 村庄整治工作,建设宜住和谐新社区。在集镇市场建设上,商户群众在“4+2”工作法的推动下,自愿出资200多万元,对5条街道硬化铺油10000平方米,铺设路沿石3000米、彩砖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绿化街道2700米,并改造300米金鸡路蔬菜批发市场和义乌路家电摩托一条街,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在村庄整治上,以“镇中村”改造为契机,对双庙、高园两个“镇中村”进行整治提高,拆迁各种险房危房130多间,伐各种杂树140多棵,清理各种垃圾120多车,双庙“镇中村”平整出建设预留地100多亩,已进行了科学规划,准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商住中心,目前已形成“两纵两横”主干道的发展框架。高园“镇中村”准备建设仲景新农村示范点,总占地面积16.77公顷,总建筑面积145860平方米,工程指挥部已成立。
  4、经济发展工作。一是工业经济。紧紧围绕穰东镇特色小城市建设目标和“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针织服装产业企业62家,其中500台以上机械的企业1家,恒业针织有限公司拥有机械1820台,100台以上机械的企业2家,银泉针织有限公司拥有机械150台,诚达针织有限公司拥有机械100台,10以上机械的企业59家;整个产业拥有各种加工机械4000多台,从业人数6400余人,年产值32600万元,针织服装产业占社区总产值的56%;玩具制造业企业2家,总投资300多万元,安排就业工人350多人,年产值1800多万元。玩具加工业已成为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群众收入,杨树经济已发展260亩,棉花面积300亩,蛋肉鸡存栏2万只,生猪年出栏1000头,羊存栏3000只。三是人才资源。培育优势农户14户,经济能人600多人,企业家8人,共发展 农村信用社守信卡用户300多户,农行金穗惠民卡用户100多户,有力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软性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共带动26户群众实现了发家致富。
  5、群众民生工作。从最基础抓起,从办得到的事情抓起,从最迫切的问题抓起,运用“4+2”工作法,圆满完成了农村低保、 粮食直补、母猪补贴、奶牛补贴、两免一补、农村低保、新农合、公路建设、人保经费筹集等工作,没有发生“上三级”信访事件、重大的刑事案件和 安全生产事故,基本解决了群众“治安差”问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率。
  5、廉洁自律工作。严格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转变作风,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广大群众做好事务咨询、信息提供、技术帮助、资金扶持、部门协调等服务,没有公款大吃大喝和参与其它高消费活动,没有收受任何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没有借学习、考察之名用公款到风景名胜区旅游以实际行动,没有出现党风廉政和腐败问题,树立了谦虚谨慎,务实肯干,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三、下步打算
  1、一个解放。坚持从解放思想入手,从观念创新破解,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社区工作放在穰东乃至邓州发展这个大局中来谋划,明确“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政绩、怎样树实绩”,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重,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经济总量增长与民生事业发展并重,经济社会成果与党建成效并重,统筹发展,惠及长远,实现社区工作的全方位拓展。
  2、一个方法。用新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凡是农村有重大活动,如“村村通”、 村庄整治、 粮食直补、合作医疗、村部建设、 农村低保等,都严格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开好“四个会”,搞好两个公示,既保证村级决策的科学民主,又提高村支“两委”运用“4+2”工作法能力和技巧。
  3、四个重点。一是工业。建设标准化的村级工业小区,强力招商引资, 三大产业一齐上,大中小项目一同抓,内外资金一起引,迅速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后发动力。二是城镇。一方面,按照建设大市场,形成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要求,规范改造金鸡路蔬菜批发市场、高标准建设义乌路家电摩托一条街、改造 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盘活闲置资源;另一方面以村庄整治促集镇市场建设,对所有街道、镇中村加强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绿化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人才。把“三抓”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线,为“三抓”对象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倾斜,提高他们的科学发展能力,引导他们向城镇聚集,向优势产业聚集,投身于服装产业、杨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养殖业中,各个产业集中能人实现率先突破。四是民生。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上级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增加群众就业、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等问题上来,达到民生、民安、民享。

穰东社区居委会位于镇区东北部,辖11个居委小组,1048户,411人流动人口,商户1.2万人,有耕地1368亩,党员76名,设7个党支部,群众代表79人。是服装市场所在地,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是,远近闻名的市级文明新村。
  几年来,穰东社区以“4+2”工作法为动力,激发群众力理,释放发展潜力,破解发展难题,在实现二次创业,重塑穰东辉煌,建设特色小城市的伟大事业中,走出一条群众支技商户拥护,社会参与的科学发展路子。
  一、“4+2”工作法使服装市场变了样,武汉、 石狮等地参观学习,运用“4+2”工作法,制定并通过了服装市场改造计划,让商户自己议、自己干、自己定,调动商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商户的模范带头作用,三个月时间高标准完成了“五一街”、“东大街”、“北京路”、“香港路”服装市场的规范化改造。三年来穰东社区“两委”通过运用“4+2”工作法总筹集资8000余万元,铺设彩砖、大理石中路面4.5万平方米,完成了服装市场上档升级,新开辟了香港路、北京路两上 服装批发市场,商户入住率达到100%,东大街北段及京港路两上市场正火红的建设中,商户总数达到1539忘掉,个体加工户达到5670户,形成了7.8万平方米的商中档服饰销售循环区,日最高销售客达600余万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从而带动了蓬勃发展,穰东服装批发市场进入了省 工业品市场十强行列商户们都说是“4+2”工作法让服装市场变了样。
  二、“4+2”工作法使穰东社会有了新面貌
  穰东社区“两委”运用“4+2”工作法,通过社区村庄整治方案,在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筹资金30余万元,解决了长期困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修筑了北下街水泥路面700多米,接通了中心街、五一街服装市场水泥路面200多米,修建了火星庙双孙混凝桥,水泥路100多米,修了长达400米宽8米,双侧排水沟800多米的新华路,修筑了魏路水泥路190多米,彻底解决了老百姓雨季出行难,使小汽车、摩托车开到了百性家门口的愿望变成现实。
  三、“4+2”工作法引来了金凤凰
  为实出穰东特色小城镇,打造邓州一流名镇,提高穰东服装产业的知名度和服装市场的承载能力,实施镇中村改造、运用“4+2”工作法,四会一致通过,诚邀南阳会友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巨资综合改造镇北“空心村”。近来几年,由于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居民大部分都在街道上建房,致使原住地闲置,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两委”多方征求意见,决定于南阳会友分司合作,打通义务路,镇中村改造是涉及群众利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科学规划,合理补偿,消除消防隐患,为子孙后造福,目前两次拆迁补偿方案已公示,进展顺利。

前庄村位于穰东镇北侧2公里处,北于镇平相邻,全村总人口2200人,总耕地面积2400亩,560户,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行政村,村主导产为业:
  1、利用于穰东服装市场近的优势,逐步扩大服装产业,加工业,形成我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2、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亩效益,截止目前,我村烟叶面积突破700调,大方田520亩,烟叶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2010年计划发展超千亩,烟叶大方3个。
  3、引导农民,搞好特种养殖,金鱼养殖也成为我村 三大产业之一,已发展规模200余亩,农户17户。

牛庄村位于穰东镇政府西3公里处,赵河西岸,南与三教村,西与 火星村相邻,北与镇平县 郭庄民族乡接壤。辖9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村里东西窄,南北长状,南北约3公里。
  全村人口3117人,其中党员44人,全村耕地5312亩,其中,黑粘土地占2/3,其他土地占1/3多一点。

明寨村位地镇区东南约二公里,辖区四个自然村,十二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约3300余为,人口2200人,党员46人,东南与 卧龙区交接壤。
  大力发展 杨树经济种植 速生杨300余亩,并按照市委政府“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要求,发展烟面积300余亩,形成我村的特色产业,别外,我村还种植小麦、棉花、玉米、花生、芝麻、小辣椒等经济农作物。

邓州市穰东镇 柳庄村位于赵河以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于赵夏公路毗邻邦,相距1里,可直达 邓州、南阳;北于在建中Y001省道相距不足2公里,可直达 内乡、镇平。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46亩,总人口1846人,辖柳庄、陈园、枣庄、金庄、 小李庄共6个自然村。

刘顺村位于穰东镇西15华里,北边与房庄相邻,南边相隔焦枝铁路与 太山村相望,东边与 白龙村相连,西连 夏集乡 陈营村相接壤。
  刘顺村总人口2976人,总耕地4571亩,总农户675户,全村共8个自然村庄,1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5名党员,分为8个党小组,村支部3个,村委交叉7人,大学生村官1名。
  村中心地带有村办小学,能容纳600名学生吃住就读,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有村办幼儿园,能使300名左右幼儿园提前接受教育。
  全村有四所卫生所,群众就医基本上足不出村,2000只养鸡厂两家,100头以上养猪厂四家,大型旋耕机3台,群众耕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在2006年全村集资12万余元,再加国家补助资金,硬化了沥青路面1735米,2007年全村集资2900余元,把全村主干道硬化为沙石路面4000余米,使我村在雨雪天气情况下,交通畅通无阻。
  在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全村土地化分小麦种植示范田,经济作物棉花种植示范田,小辣椒种植示范田,田间水沟畅通,全村平均30亩地1眼机井,确保了全村群众从旱涝保丰收。

穰东镇 梁庄村位于穰东镇南5分里处,辖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2400人,耕地面积3860亩,现有党员36人,村民代表37人,村支书翟荣耀,男,汉族,1962年出生。
  梁庄村人杰地灵,传统优良,功成名就,人士较多,根据中央以农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我村已被邓州市委定为新农村集镇建设重点之一。
  全村内主次干道全长2.2公里,我们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电力充裕,通讯方便,有大量的土地和充路的人力资源,有丰富的林业和粮棉资源,林地面积800亩,养鸡场3个,养猪场2个,林集镇修下北道东北两侧2200米,以诸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招商引资,欢迎社会各界前来实地考察,投资办厂,兴办实体,开发土地,参与城市建设,我们坚信,投资都在我们这里一定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农民富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霍庄村位于穰东镇北大门,与镇平县接壤,辖六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95人,外出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总耕地2242亩。以汉族为主,有部分回族;现有村干部5人,小组长10人,党员42人,村民代表35人。

我村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常规农业为主,也种植部分棉花烟叶、小辣椒、药材等经济作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体干群热情奔放,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向特色农业发展。现有金鱼养殖100多亩,花卉90余亩,800头养猪厂一个,百头以下养猪厂十余家。2000只养鸡厂一个,大大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霍池村位于穰东镇东南10公里处,东邻 新野县歪子镇、北邻 卧龙区,地处三县交界处。全村土地面积4038亩,人口3078人,共有7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785户。全村有党员46人,支部1个,村支两委成员共7人。
  几年来在镇委、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以养殖、棉花、小磨油加工为支柱产业。现有养殖协会一个,鸡场14个,存栏蛋鸡6万余只,年销售鲜蛋120余万斤,淘汰鸡8万余万斤,销售收入500万元,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棉花种植协地一个,种棉花150余户,总面积1千余亩,每户棉花40余万千,销售收入120余万元,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大力倡导下,村组干部党员代表采取一帮一,帮带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的主动性,现霍池村在外务工人者自主办企业的人员20余人。磨油加工遍布五省十市,务工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年创经济效益100余万元,有了有力的经济支柱,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筹建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自05年以来我村共集资30余万元,修建水泥沥青路4.5公里,村庄整治路面2.5公里,有力解决了广大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响应市政府发展 杨树经济的号召,自04年以来,我村共发展杨树经济600余亩,其中 生态林380余亩,通道林200余亩,围村林100余为,既改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高度重视下,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紧不能紧教育的原则,为了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改变办学条件,在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准备建村部的资金建教学楼26间,又通过努力争取危改款10万元,建办公楼10间。在此基本上,村民又筹款6万余元建学楼大门,硬化校内路面,让广大师生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火星村位于穰东镇西3.5公里处,全村所辖火星庙、下翟庄、石寨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380户,总人口155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950亩,耕地面积2510亩,全村村干部5人,组干部8人,全村党员28人,火星村地理位置优越,一条笔直的村道横贯三个自然村,新开工的Y001线公路在我村境内北边横穿而过,南边有焦枝铁路在我村境内横穿而过,村内水泥硬化道路2200米,村部队设在村中心,9间村部楼房,村小学于村部相连,有32间高标准教学大楼,村部、校院占地12亩,村里全部实行电网改造,村里有机井50眼,全村耕地全部是水浇池,三天能浇灌一遍,确保旱能浇,涝能排,确保农业连年丰收,村内有置坑塘9个占地60亩。我村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火星庙每年春节热闹非凡,三里五村的村民集结在这里狂庙会,敲锣打鼓、舞子汉船、元霄节,放燃烟花炮竹,引人们观赏,年年请大戏演三天,活跃着农村民间文化娱乐。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积极发展优势农户、经济能人、种地能手,现年全村有大型机机,旋耕机、 联合收割机、 挖掘机4台,农用运输车4台,钻井机2台,年创经济效益16万亩,养殖专业户2家,养鸡鸭5000余只,生猪存栏200余头,牛羊也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4个承包大户种杨树经济林180亩,农业收入年年丰收,现在年人均收入达3800元。

侯庄村位于穰东镇4公里处,全村所辖董庄、侯庄、石寨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35户,总人口935人,全村土总面积2150亩,耕地面积1780亩,全村干部5个,组干部5个,全村党员26人。
  侯庄村地理位置优越,新开工的Y001线公路在我村东边横穿而过,焦枝铁路在在我村境内穿过,村口砂石路面畅通,村部设在村中心,设置齐全,全村实行电网改造,村里有机井30眼,全村耕地部部是水浇地,三天能浇灌一遍,涝能排,确保农业连年丰收,村内有坑塘5个,占地50亩。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努力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积极发展优势农户,经济能力,种植、养殖能手,现在全村应有大型机械4台,如:旋耕机、 联合收割机、 挖掘机等,农用运输车2台,钻井机1台,年创经济效益10多万亩,养殖专业户2家,养鸡500余只,生猪存栏200余头,牛羊都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4个承包土地大户,共种杨树100亩,农业收入年年丰收,现在年人均收入达3500多元。

葛营村位于穰东镇南部4公里处,辖6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070亩,人口5287人,党员人数55人,是穰东镇的第一人口大村。
  村支“两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顺势”、“借势”和“造势”相结合,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用新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凡是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进行,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几年来,村支两委引导群众群众自愿出资投工,积极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外出人员捐赠一点,党员干部募捐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三年多来,全村硬化水泥路面10多公里,各自然村达到了“ 村村通”,09年又在葛营村西南片修建了“一横三纵”的通户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为了美化环境,整修栽植树木5300棵,安装路灯50盏,整治坑塘3个面积20亩,特别是按照“五个中心”的要求,建设占地20亩村级规范化组织阵地,并且合理配置了文化广场、廉政文化茶馆、小游园等设施,受到了全村群众的好评。
  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 杨树经济,种植 速生杨800多亩;并按照市委政府“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要求,发展烟叶面积1000多亩,形成我村的特色产业。另外,我村还种植小麦、棉花、玉米、花生、芝麻等农作物。

高孙村位于穰东镇西南10公里,赵夏路南侧,辖7个自然村,高孙营、张楼、王天成、刘庄、沙竹王、胡将庄、共和庄、十四个村民小组、人口2495个土地4221亩,村干部5名,组干部14人,党员30人,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红薯为主,农业经济收入除种植业外,以外出务工、农产品收购、销售为主要来源,私营企业有沙灰砖厂一座,小型加工一个,资金投入50万元,学校一座,校舍教学楼上下26间,供学校教师9名、学生310人,另有鱼苗厂一个,油坊一个,电带据一个,其它泥工建筑队2个。

邓州市穰东镇 房庄村位于穰东镇西北边陲,北面分别与镇平县郭庄乡 林楼村、 张林乡大余营村接壤,东面、南面、西面分别与 八里村、 白龙村、 孙营村毗邻,所辖曾家、房庄两个自然村,共10个小组,总人口1700人,耕地面积3068亩。全村党员40多人,村小一所,占地10亩,教学楼一座,校舍30余间,卫生所一个。
  穰淅公路穿村而过。通住村内水泥路一条30多米,沙石路两条1000多米,农网改造完成,输电线路完好,全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辣椒等。全村有养鸡场2个,养猪大户10余家,农闲搞建筑,青年村民外出务工较多,村民经济比较宽裕,住宅坚固有余,初步走上步康。

董周村位于穰东镇南部6公里处,辖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628亩,人口3125人,党员49名。
  近几年来,我村重视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按照镇党委政府号召,修建了占地2亩的组织阵地,对村学校进修缮,改善了我村党生的教育现状。为了方便群众出行,村支“两委”运用“4+2”工作法,引导群众自愿筹资修建硬化道路4千米,极大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
  现有灰沙砖厂一座,养猪厂3个,鸡厂1个,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在种植业上,利用有利地理条件,主要种植烟叶,棉花、小麦、玉米、芝麻等农作物。

邓州市穰东镇 草庄村距穰东镇1公里,1个自然村为一个行政村,全村418户,1642人,九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123亩,属镇区规划区。
  据史料记载草庄村始于明未清初,该村以穆、李、刘靳四性为主,基本 穆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解决后陆续住进陈、王、甄、黄、四姓,全村居住面积约150亩左右,发风淳朴,和谐共处。
  草庄村在解决初期曾划为草庄乡管辖,郑庄、双庙、明寨、大、小时庄,桐北庄六个大自然村,一九五三年撤乡并队后和明寨、大、小时庄、桐北庄为一个大队,名为草庄大队,一九六一年与明寨等自然村分开,一年自然村为一个大队,一九八0年以后改为草庄村,五十多年来,历时六位党支部书记,为草庄村繁荣昌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加加还了草庄村的快速发展,全体村民的党惠民政策指引下,走科技致富,劳动致富的道路,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为的村民脱贫致富,百分之分十左右的村民在穰东镇或本 宅基地盖起了楼房,大部分村民以外出打工、建筑、服装加工、装卸为主要经济来源,从而加快了本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村现有投资一百多万元的水泥制品厂二个,木业加工厂一个,生猪养殖场一个,在村民家中自办养猪场一个,奶牛养殖场二个,全村种植专业户29户。
  草庄村地理优势,紧靠 207国道,从穰东住村内延伸二条水泥路,南边团结路,北边新华路,村内水泥路东西直通穰东镇至明寨村南北直达 葛营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2002年在团结路北边距207国道300米处新建草庄村小学教学楼一幢,占地4669平方米,学校教师12名,一至六年级六个班学生260名,学校教学质量优异,为本村和周边孩子提借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
  草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皆全体村民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本村投资建厂,将以优惠的价格热情的服务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同时全村剩余劳动比较多,人力资源充足来此办厂效益一定可观。

白龙村现有耕地3450亩,农业人口1897人,在外经商及务工人员达650人,非农业我自龙村在外工作近百人,近年我村又把外务工精英引回创业企业两家,一个年产百万块砖的水小组砖厂,利用剩余劳动30余个,一个投资百万元的面粉加工厂。

八里桥村们于穰东镇区中穰东8八里而得名,村有五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2人,耕地面积1633亩,土地肥沃,以种小麦、棉花为重,Y001线县乡公路沿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村容村貌整洁,村于各自然村的道路平坦,全为沙石路群众出入方便。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中原服装名城和特色小城市为目标,以三抓为总动力源,以培育经济能人和企业家等软性战略资源为重点,按照产业开发集约化,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要求,实施三个互动(实施工农互动,把服装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人口向集镇转移;实施工商互动,服装加工和服装销售搞好对接,围绕市场搞加工,打造穰东服装品牌;实施城建和市场互动,围绕服装产业搞好集镇市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商贸流通和招商引资),真正使穰东成为邓州的窗口,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周边人流、物流、资金信息的中心,人才兴业、创业的基地。

到“十一五”末,服装商户达到3600户,服装企业达到540家,服装龙头企业达到10家,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自主服装品牌2个。形成全国一级服装加工、批发基地和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

一是市场,进一步对服装市场规范化改造升级,打造中高档服装销售循环区。二是园区,加快园区建设速度,配备 标准化厂房,引进企业入驻集中发展。三是人才,落实“三抓”举措,提高商户、企业家核心竞争力。四是招商,抢抓沿海服装企业向中原档次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膨胀穰东服装产业规模。五是扶持,从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重点扶持,加快服装产业发展步伐。

1992 年全国100个 明星镇之一;
  1995年河南省 工业品市场十强镇之一,河南省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和双高农业实验区;
  1997 年全国 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
  1998 年 中州名镇;
  2000 年河南省重点镇;
  2004 年全国重点镇;
  2005 年南阳市50强镇,中原“十佳”魅力城镇,河南省“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特色小城市;
  2006年南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南阳市四星级小城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产业集群重点镇和重点工业城镇;
  2007年南阳市五星级小城镇,中原服装名城,河南省文明村镇;
  2008年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五星级村镇,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全国争创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河南省服装产业推动大奖、河南省服装市场最佳创新管理奖、南阳市五星级小城镇、南阳市“五好”党委、南阳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河南省生态乡镇、南阳市五星级小城镇、南阳市“五好”党委、南阳市信访工作“四五”乡镇。
  2011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村镇、南阳市南水北调 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五星级小城镇、南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

周边中学

穰东镇一中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31省道穰东镇一中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31省道穰东镇一中

周边派出所

邓州市穰东镇派出所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穰东站东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1:30;14:30-17:00

周边政府机关

邓州市穰东镇人民政府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仲景路穰东镇政府穰东镇委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仲景路穰东镇政府穰东镇委

周边乡镇

穰东镇 地址:南阳市邓州市仲景路
南阳市邓州市仲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