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集镇

余集镇 余集镇隆门古镇 余集镇中州名镇 余集镇商贸重镇 余集镇战略要地 余集镇人文荟萃 余集镇人杰地灵 余集镇灵山秀水


余集镇位于 商城县西南部, 大别山北麓,豫鄂皖三省结合部。东、南、北分别与本县吴河、冯店、汪桥、观庙接壤,西与新县沙窝镇、光山 白雀园镇隔河相望。全境南北长15.5公里,东西宽14公里。余集镇是原国家建设部规划的“国家重点建设镇”,“中州名镇”,“省级卫生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是豫皖边界通往湖北武汉的交通咽喉和商城县西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2014年7月21日,住建部等7部委公布《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余集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成为商城县三个全国重点镇之一。2016年4月,为贯彻《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函[2015]91号)精神,《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豫政 (豫政 〔2016〕21号)将余集镇等12个集镇纳入“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打造工业强镇、商贸特色镇、旅游名镇 。余集镇镇历史悠久,古时称隆门里, ...

详情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所有乡中心区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介绍

余集镇位于 商城县西南部, 大别山北麓,豫鄂皖三省结合部。东、南、北分别与本县吴河、冯店、汪桥、观庙接壤,西与新县沙窝镇、光山 白雀园镇隔河相望。全境南北长15.5公里,东西宽14公里。余集镇是原国家建设部规划的“国家重点建设镇”,“中州名镇”,“省级卫生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是豫皖边界通往湖北武汉的交通咽喉和商城县西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2014年7月21日,住建部等7部委公布《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余集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成为商城县三个全国重点镇之一。2016年4月,为贯彻《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函[2015]91号)精神,《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豫政 (豫政 〔2016〕21号)将余集镇等12个集镇纳入“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打造工业强镇、商贸特色镇、旅游名镇 。

余集镇镇历史悠久,古时称隆门里, 元代末年抗元名将余普清、余思铭父子携后 裔兵 合并图册 (2张) 败定居于此,命名余家集。明成祖是十一年(1475年)镇区始建,曾称罗集、雷集。清同治年间,集镇四周筑有高4米,底宽2米,长500米的石寨。四门设置炮楼,街头有哨门。主街长600米,宽4米,房屋1600余间,沿街门市300余间,全集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多为砖瓦结构房屋。30年代,余集生意兴隆,有土布、板粉、鱼秧“三大桩”,招商于市,时有“小汉口”之称。大革命时期,商光农民起义,余集成为红25军的摇篮。民国27年(1938年)日军进犯武汉,途径余集,房屋被毁数百间。共和国成立后为独山乡,辖现在余集、吴河和冯店,政府驻地余集。1994年11月撤乡建镇,更名为余集镇。

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全国分为九州,余集属扬州管辖。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一一约公元前11世纪),仍属扬州。西周时(约公元前11世纪一一公元前771年),属荆州管辖。

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一一公元前256年),为黄国地。

春秋时期,鲁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夏,楚人灭黄,属楚国地,属雩娄镇(见《春秋左传注》及明嘉靖三十年《商城县志》)。战国时为梁之南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余集属九江郡。秦末,项羽起兵伐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封部将黥布(英布)为九江王,今余集属其管辖。后黥布归属刘邦,封为淮南王,定都六,今余集仍属之。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属汝南郡新都。汉文帝时(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属庐江郡雩娄。王莽称帝时(公元9年一一23年),属庐江郡新延。东汉初属宋国新郪。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一一280年),余集属魏国安丰郡雩娄县。西晋时(公元265年一一316年),余集属豫州安丰郡雩娄县。

东晋时(公元382年左右),属豫州弋阳郡。南北朝(公元420年一一589年)属汝阴郡为宋县

隋朝(公元589年一一618年) 属弋阳郡殷城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属义州。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属淮南道光州殷城县。

五代时期(公元907年一一960午),先属吴国,后属南唐。

宋时属光州商城县。元时属汝宁府商城县。

明洪武初,余集名隆门,属凤阳府商城县隆门里,后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商城县。明成祖11年,余集镇区始建。

清初,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商城县,余集名仙山里。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余集属光州直隶州商城县。

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商城划分为城、安、康、和、乐、亲七个区。余集属安区,辖鲢鱼山以西地区(包括今余集、吴河、汪桥、观庙、冯店)。

辛亥革命后,属河南省豫南道商城县。1931年属安区苏维埃,1941年属独山乡,1948年属独山区。

解放初,属潢川专员公署商城县。

1952年,信阳、潢川合并为信阳专区,余集属信阳专区商城县。1956年,全县划分为城关镇,翟畈区、杨桥区、余集区、新店区、酆集区、上石桥区、双椿铺区。

1958年,全县划分为8个人民公社,灯塔(今城关镇)、卫星(今长竹园)、钢铁(今达权店)、跃进(今冯店.余集、吴河)、越美(今观庙,汪桥,鲇鱼山,三里坪)、东风(今汪岗,伏山)、超英(今酆集,李集,四顾墩,苏仙石,河凤桥)、铁路(今上石桥、武桥、白塔集、双格铺、鄢岗)

1961年,全县划分为余集、上石桥、河凤桥、翟畈、达权店、四顾墩、城关、双椿铺、长竹园、伏山、汪桥、酆集12个公社。余集辖今冯店、吴河余集等地。

1974年底,全县划分18个公社,冯店、吴河两公社从余集公社析出,余集行政区划至今未变。

1978年,余集公社改称余集乡。

1994年,余集撤乡建镇。

余集镇是我党从事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927年就有党的活动。1931年中共商光边区特委、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安区苏维埃驻地余集镇。1931年7月,鄂豫皖红军医院第六分院从光山县迁至迎水村。同年7月,红四军军委在余集召开军事会议,旧址尚存。

2006年,余集镇辖2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余集街居委会、东门街居委会、李湾村、石板村、文冲村、 张冲村、朱畈村、皮冲村、何冲村、迎水村、刘湾村、黄洼村、仪学村、杨棚村、曹集村、湾塘村、前湾村、 雷冲村、西湾村、杨湾村、花湾村、连塘村、红阳村、龙门河村、响塘村、文桥村。全镇337个村民组,总面积89.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44亩。2013年,余集镇总人口4.9万,镇区常住人口1.8万,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53亿。

截至2017年,该镇(乡)行政总面积89.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627人。

余集镇丘陵、山地交错分布,水库,池塘荡漾其间,森林、草坡绿意盎然,桑田台地逶迤连绵。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主产水稻、小麦、红薯、茶叶、桑蚕、板栗、芝麻、花生、油菜、棉花等。有小型水库14座,塘堰1185处。

1.白露河

白露河,又称白鹭河。古称渒(pai)水,俗称白鹭水。因其上游沿岸常有白鹭飞翔柄息,故名。全长136公里,河宽70米,属常流河。源于新县小界岭,自南内北流经新县、光山、商城、潢川四县汇入淮河。总流域面积1900平方公里。自余集袁湾入县境,流经县西北边界,于汪桥乡河口处流入潢川县。县境流域面积465平方公里,河道面积6.104平方公里。最高水位可达5米,最低水位不到半米。流量9.096秒立方米。年径流量2868万立方米。支流87条,其中,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余集河、铜山河、河铺河、三里坪河等70余条。我县处自鹭河上中游,因该河上游流域面积大,河道蜿蜒,汛期时洪水泛滥,余集,十八里长冲、铜山等河排水不畅,形成壅水,沿河两岸7000余亩良田常遭洪涝灾害。1985年我县对白鹭河商城境内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建水库及防水堤多处,缓解了自鹭河对我县的危害。可灌溉农田约20000亩。

2.隆门河

隆门河,系白露河支流,属常流河。隆门河源于石板村下冲脑,由南向北流经石板、响塘、龙门河、仪学等村,在檀树岗处汇入商光河。全长10.5公里,河宽2-30米,流域面积61平方公里,河道面积0.5平方公里,水位1一一0.1米,年径流量4118万立方米。有申河、林河、白道河、文桥河等77条支流,可灌溉农田7500亩。

1.双尖山

双尖山,位于余集镇张冲村,一峰两尖,故名。北依张冲,南至新湾、郭店,东至七冲,西接单尖山。长2公里,宽1.5公里。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海拔485米。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森林覆盖率85%。有马尾松、杉、枫、杂灌、元竹等。产油茶、板栗,猕猴桃。有桔梗、柴胡、门冬、麦冬、二花、红枝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狼、獾、刺猬等。

2.犀牛望月山

犀牛望月山,位于余集镇张冲村,是商城、新县两县界山,山体形似昂首的犀牛,故名,又名犀牛头。北抵张冲,南至李冲村陶家山,西北界新县沙窝乡罗汉村。长7.5公里,宽7公里,山体呈西北一一东南走向,主峰犀牛头,·海拔578米。森林覆盖率8D%。有马尾松、杉、栎、杂灌、元竹等。产毛竹,桂竹、茶叶。有红枝、桔梗、厚朴、杜仲、黄柏等中药材。

3.独山

独山,位于余集镇,群山环绕,此山独立,故名。因独山位于余集地理正中心,余集以前称独山乡。独山北至连塘,南至李湾,西至红阳,东至郭庙,长2公里,宽7公里,山体呈东西走向。海拔多67米,森林覆盖率80%。有马尾松、杉,杂灌、毛竹等。产桔梗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兔、雉等。余集一一汤泉池公路从山北麓经过。

4.单尖,位于张冲村,商城、新县两县界山,孤峰独立,故名。东、北至张冲村,南抵七冲村,西界新县沙窝乡罗汉村。长2公里,宽1.3公里。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海拔485米。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森林覆盖率90%。多马尾松、杉。产桔梗、柴胡、麦冬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兔、雉等。

5.毛爷山

毛爷山,位于余集镇杨棚村白露河畔。东接余集镇磨盘山,南连余集鸡冠山。,北抵板庙,西界陈集。相传,明末一毛姓老人带领百姓同土匪打仗战死,后人在此山建毛爷庙,以示纪念,山以庙名。长7.5公里,宽7公里。山体呈南北走向。海拔约250米。由燕山期花岗岩、片麻岩构成。森林覆盖率90%。多马尾松。.产油桐、茶叶。野生动物有狼、兔、雉等。通汽车。日前,余集镇杨鹏村某商业老板联合外籍人士共同出资开发毛爷山,将修善毛爷山脚下的水泥公路,与杨棚集相连通,修好毛爷山脚到山顶的阶梯道路,增盖庙宇,增设神像,并整体规划建设该山区内的相关景物设施,目前这一项目得到余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6.鸡冠山

鸡冠山,位于余集镇杨棚村白露河畔,商城、光山两县界山。山峰形如鸡冠,故名。东至余集镇杨棚村,北接余集镇毛爷山,西、南界光山县白雀园乡。长2公里,宽1公里。山体呈西北一一东南走向。海拔254米。森林覆盖率70%。有马尾松、油茶。产桔梗、百合、麦冬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狼、,兔、雉等。

7.狮子山

狮子山,位于余集镇迎水金田,商城,新县两县界山。东北至余集镇迎水金田,西、南低新县罗汉。山体扁平,形如卧狮,峰顶一石,形如狮头,故名。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山体呈西南一一东北走向,海拔213米。

8.钟铺大尖

钟铺大尖,位于余集镇西湾村,万象河发源于此,东至余集镇桃花尖,南至余集镇西湾,西连刁龙寨,北抵鈡铺,西北至梅楼。因与钟铺街一山之隔,故名。长3公里,宽2公里。山体呈西南一一东北走向,海拔475.7米。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万象河源此。有马尾松、杂灌等。

余集镇交通发达,地处安徽通往湖北武汉的咽喉。商贸兴隆,历史上有“小汉口”之誉。所产白布粉、鱼秧被评为“三大桩”,名扬广州、汉口。“德字粉远销东南亚。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逐年增强,板栗、茶叶、桑蚕、竹木、大理石、花岗石材、鱼秧、猪鬃制品等产品享誉中南各省。其中猪鬃制品远销欧美。2000年全镇企业收入1.8亿元,完成利税1200万元。镇区商贸繁荣,资源充足,市场日均流动人口1.8万人次,年交额突破1亿元,集镇人均纯收入6000元。民办企业有:农具厂、皮毛皮革厂、制漆厂、加油站、农蚕站等。其中,制漆厂的建筑防水冷结胶和农具厂的三线包缝机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支柱产业有:茶叶、板栗、蚕桑和鱼秧。余集集市贸易繁盛,日高峰期流动人员2万余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1992年该乡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兴建8个市场。其中新建的大型综合集贸市场占地40亩,门面房屋800余间,成为豫南地区较具影响的省际边界地区大型综合贸易市场。农业有水稻、小麦、红薯、茶叶、桑蚕、板栗、芝麻、花生、油菜、棉花等。有小型水库14座,塘堰1185处。有效灌溉面积13500亩。该镇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林果业、蔬菜业、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双路子实现多层次增值。目前,5000亩茶叶基地、5000亩桑蚕基地,5000亩板栗基地已见成效;1998年,粮食总产量1050万公斤,生猪出栏1.3万头,家禽存栏11.8万只,蚕茧13万公斤。

明清时期余集镇四周筑有高4米,底宽2米,长500米的石寨。四门设置炮楼,街头有哨门。主街长600米,宽4米,房屋1600余间,沿街门市300余间,全集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多为砖瓦结构房屋。明清时期余集为豫南地区商贸重镇,有“北林州,南余集,西社旗,东周口”之称,徽商、晋商云集,晋商兴盛时期在余集建有山陕会馆。

余集镇内上市货物有土布、丝绢、葛麻、茶叶、竹木、土纸、铁锅、药材等。商品输出或经淮河运至淮北,或以人力担挑至汉口,时有“跑汉口”之说。棉花、细布、食盐、白糖等商品多从麻城、汉口、镇江、芜湖等地购进。

余集镇物产丰富,商业文化兴盛,有熟语可以做证“余集三大桩,土布、板粉和鱼秧”

(1)土布。余集镇的织布业(木织机)、印染业在明清时期发展较快。因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洋布曾一度脱销,业得到迅速发展,在1940年前年木织机近千架,纺纱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印花布以它特有的装饰趣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倍受人们的喜爱,目前这一传统手工业仍然保存下来。

(2)板粉。“德”字粉亦称板粉、汤粉,主产于余集、汤泉池等地。该产品明代开始生产,至清末全镇有近50家粉坊制作,其中以粉商张德兴监制者最优。张以“德”字为商标,故称“德”字粉。“德”字粉以优质豌豆为原料,用当地清凉纯净的泉水洗漂粉丝,工艺精湛,制作考究。成品压成长34厘米‘宽30厘米,厚5厘米,重5斤的板块,四周束以烙有花纹的竹片,竹丝捆扎,层次分明,美观雅致。“德”字粉丝品细清白,久煮不碎,烹炒烩拌皆宜,堪称席上佳肴。此品清代即远销两广、福建、港澳及南洋群岛。1914年于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展出,声誉更著。民国时期,“德”字粉远销汉口,多为外商购买,转销国际市场。1964年秋在广州交易会上,外商订购10万斤。文革期间,“德”字粉停产。80年代,余集等地开始恢复“德”字粉生产。

(3)余集鱼苗孵化源远流长。明清之际,转向商品生产,余集成为大别山地区最大的余苗集散地。鱼秧与土布、板粉并称为余集“三大桩”而闻名遐迩。江贩、何冲、朱贩、打儿窝等地养鱼户占居民的70%以上。20世纪初,余集鱼苗畅销于阜阳、六安、界首、颍上、罗山、固始、淮滨、光山、息县等豫皖10余县。1948年,余集年销鱼苗2.7亿尾。1959年,余集第一养殖厂在黄洼成立。1978年,余集有1820户从事鱼苗生产,建鱼池1238口,面积263.2亩。多为长江鱼苗,以青、草、鲢、鳙为主。

旧时余集贫穷落后,交通不便,那时余集镇土特产全靠我们祖先肩挑手提送往百里外的汉口,他们从汉口回来再挑上当地人生活急需品,这种运输方式(跑汉口)在我镇延续几十代人,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才被车辆所替代。余集人“跑汉口”,与山西人“走西口”和山东人“闯关东”一样悲壮。

余集镇交通便捷,省级公路、S339横穿其境,距京九铁路25公里,县际公路余黄路、余杨路和余吴路成放射状,日车流量达2000多辆次。镇区坐车可直达沙窝镇、达权店、长竹园、冯店、吴河、汤泉池、白雀园、观庙、中铺等地,坐长途汽车可直达合肥、南京、郑州、武汉、信阳、上海、无锡、江苏、深圳、东莞、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规划中的固始之麻城高速将横穿余集,届时余集到武汉可直通高速。

民国以前,余集仅有从余集到界岭、余集到白雀园两条古驿道与外界相通,村落之间阡陌相连。民国21年(1932年),商城经余集到沙窝的公路修通,余集成为江苏、安徽以及本省的潢川、固始通往武汉的必经之地。尔后日军进犯,战乱频繁,至余集解放前夕,境内所有公路毁坏,车辆不通。建国以后,余集交通获得了快速发展。省际公路获得了长足发展,S339先后贯通。县际公路得到了完善和拓展,先后修建了余集经冯店、达权店、长竹园到湖北两路口的余黄公路,余集经吴河到汤泉池的余吴公路,余集经杨棚到观庙、白雀园的余杨公路。

余集人应经常听老人讲“跑汉口”这事的,旧时余集贫穷落后,交通不便,那时余集镇土特产全靠我们祖先肩挑手提送往百里外的汉口,他们从汉口回来再挑上当地人生活急需品,这种运输方式(跑汉口)在我县延续几十代人,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才被车辆所替代。余集人“跑汉口”,与山西人“走西口”和山东人“闯关东”一样悲壮。 余集镇地理位置

余集镇的民风古朴,极其尊重长辈,崇敬先祖。余集镇各氏族都有完整的家谱。不少家谱明文记载先辈定下的族规家训。族规和家训内容基本一致。除去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外,现仍能规范大家行为的内容,主要的有:如“忠厚传家”、“勤俭传家”、“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等。余集古朴的民风和灿烂的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文化现象表现出来,

(1)祭祀

一年中,在民间传统节日来纪念先祖的,重要的节日有三个:除夕的中堂前祭;正月十五的坟前祭;清明的墓前祭等。还有在一九四九年前的氏族祠堂家族人的公祭。而最隆重最热烈的祭祀先祖活动,当属正月十五,人言“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每逢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来到自己祖先的坟前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 ,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叫“发亮”。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仪式算是完成。

(2)民歌

余集镇处于江淮之间,受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熏陶,民歌古朴清新,细腻婉转。有灯歌,如“红灯出来红灯进,红灯又到贵府门;自从红灯闹过后,男女老少享太平。锣鼓一打喜盈盈,大家都是爱玩人。去年玩灯人丢了,今年玩灯又丢人。自从红灯闹过后,男女老少享太平。一到门口把眼观,红绿对子贴两边;左边贴是福禄寿,右边贴是寿八仙;福禄寿啊寿八仙,荣华富贵万万年。新婚喜事门调:一到门口把脚挪,一脚踩到老龙窝;踩到龙头生贵子,踩到龙尾状元多。”有情歌如,“正月里闹元宵,正月里闹元宵,我与我哥初相交哎伙计,二人情谊好喂。三月里桃花开,三月里桃花开,手拌桃枝望郎来哎伙计,送郎缎子鞋喂。五月是端阳,五月是端阳,哥哥念书在学堂,送哥新衣裳。七月是七夕,七月是七夕,牛郎织女两夫妻哎伙计,金钩挂西方喂。九月菊花黄,九月菊花黄,红罗帐子撒下床哎伙计,幸福万年长喂”。有小调如《报花哥》“正月茶花香又香,小妹呀!二月兰草开满岗。三月桃花红似火,小妹呀!四月梨花赛粉墙。五月栀花开得秀,小妹呀!六月打马观海棠。七月荷花结莲子,小妹呀!八月又闻桂花香。九月菊花做好酒,小妹呀!十月无花漫天霜。冬月雪莲无处觅,小妹呀!腊月梅花带雪芳。”

(3)轿头锣鼓

余集镇轿头锣鼓,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用于新春佳节玩龙灯,它在龙灯的前面打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祥如意的旗幡牌灯,敲起轿头锣鼓,起着引导全部花灯的作用。多流传于光山、新县及湖北麻城一带。轿头锣鼓是以农村生产、生活为题材编排的锣鼓乐曲:锣鼓套路中的牛打角、牛搔痒、八哥洗澡等。描写了农村生活的生态形象,锣鼓声中体现了人们在生产、生活、劳动、养蚕、打丝等许多欢快地劳动场面,它以优美的弦律、欢快的节奏,给人以喜悦的享受。

(4)家神牌位

中堂中央处贴一宽幅,纵书“祖宗昭穆神位”或“天地君亲师”,左右各有一行纵书小字,左为“东厨司命”,右为“福禄财神”。其意如下:“祖宗昭穆神位”是指列位祖宗依照辈分秩序就座,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东厨司命”指灶神,即灶王爷。“福禄财神”指福、禄、财三神,亦称三星。宽幅两边还配有一幅窄联,联的内容各异,但不乏佳句,多为“天赐鸿恩福禄寿喜,家垂燕翼礼乐诗书;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供奉祖宗是中华民族久远的孝道,也可说是对祖宗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供奉“四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5)民间故事

余集民间故事极多,有反映历史的,有关于神仙鬼怪的,有讲地名风俗来历的。归结出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系列,

一余少保的传说。该传说反映元末明初将领余普清、余思铭抗元的故事。该故事流传很广,商城县境内的许多地名、风景名胜、山峰河流以及寺庙都与此故事相关。

二余六爷斗智。余六爷名叫余东源,清朝同治年间秀才。此人聪明绝顶,能言善辩,嫉恶如仇,经常打“被告吃原告”的官司。故事主要有《正名余集》、《柿树不买》、《智救知县》、《乱点鸳鸯》、《测字辩解》、《烙手骂人》、《捣乱糍粑》、《计惩船匠》、《铲除敌害》、《不跪平头》、《被子风波》、《片语释罪》、《父子打架》、《巧避嫌疑》、《牲畜官司》等。

三朱洪武讨饭。朱洪武年轻时很平穷,经常在信阳、黄冈一带讨饭,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余集镇仍然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是《朱洪武卖牛》。

(6) 柴门大鼓书

柴门大鼓书是由商城余集人余明山经商去安徽时,因亏本而落魄,便拜柴门第19代传人苏元章为师,学艺8年后于民国初年回乡从艺传入了商城。柴门艺人行艺豫皖交界处。他们吸收当地的山歌、地灯的音乐成份,使其唱腔形成了柔美细腻、委婉抒情的特色。柴门大鼓书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演唱者唱一段说一段,还伴有动作表情。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公案之类小说。

余思铭,余集人。元未戊戌岁(1358年),就金刚台集义兵归附安丰(在今安徽寿县),授平章事守御金刚台。甲辰八月(1364年),奉诏领所部兵马赴汴京,从征累战有功。洪武元年(1368年),赐绯衣一袭,镇抚(从五品)两员。九月,随总兵宋渡河,克怀庆、泽、潞等州县,太祖深宠之。二年(1369年),调攻桃花二寨,受勅命一道,赐绯衣一袭,床一面,赏镇抚两员,授宁夏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洪武十一年(1378年),征西蕃,抱病归卒于家。勅葬原籍,子亨袭其官。

蒋艮,字仲仁,号后山,又号黄檗山人。商城伏山乡人,祖居余集。祖父蒋以樾,乡间塾师,父蒋嘉绍。艮少聪颖,有“神童”之称,闻名乡里。12岁即能作“擘窠书”(大字)习帖,攻诗文词,写作甚美。同治十二年(1873)乡试中举。光绪六年(1880)为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年(1884)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钦赐纱制宫灯一对,上镶“圣旨”书“上书房行走蒋艮大人”,历任武英殿协修、纂修,国史馆协修教习。艮一生综览群书,致力于学问。精《易》学,阐发礼义,著《蒋氏易说》;采《春秋》3传、《礼记》及历代注疏之长,著《后山经录》18卷(《春秋传录》6卷、《礼记录》12卷统名);晚年把讲学随记集成《后山札记》8册。

余炳文,同治年间进士,宣统二年任浙江严州府知府。

余东源,同治间秀才,人称“余六爷”,聪明绝顶,能言善辩,爱打抱不平。

戚先初,余集前湾人。生于1913年,1950年任贵州凤岗县县委书记,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66年任空军后勤部政委兼修建部政委。1991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

雷跻唐,出生于商城县余集乡一小康家庭。1912年入信阳高级学堂。1915年入武昌中华大学,与革命先躯恽代英同班。1917年10月,加入恽代英创办的进步团体 互助社。1918年5月,参加了武汉地区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屈辱《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反帝爱国运动。同年9月,与恽代英一起受聘在中华大学中学部任教。1919年,参加了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1920年2月,协助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推动了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同年12月,与恽代英一起赴河南信阳,筹建柳林中学(后因故未建成),拟将互助社迁至信阳,在此建立革命基地。其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创建信阳互助分社,为后来中共党组织在信阳地区较早地建立打下了雄厚的思想基础。1923年回商城,任县立中学教员。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参与创办商城书社,组织商城学会,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团员。1927年初,介绍进步青年、学生赴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春,参与领导了县中学生驱逐反动校长的“四八”学潮斗争。1930年,根据党的指示,在余集区创办列宁学校,任校长,为革命培养人才。1932年秋,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一手制造的“肃反”扩大化波及地方,他被诬指为“反革命”、“第三党”,含冤蒙难于光山县白雀园。

詹重五,余集人,生于1927年。北京辅仁大学英语系毕业。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精通英、俄、日语,历任陕西省译协常务理事、《陕西译讯》杂志主编。出版有《詹重五画集》。

相传,古时一名烂泥沟,一名蟒蛇沟。东西两大岭上林木茂密,沟中荆棘丛生,人畜不进,常有豹狼野兽出入。建街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先建大吉寺。寺内修有的三尊大佛,十八罗汉神像。此后常有人前往烧香拜佛,于是就有人在寺前搭一些简陋的草棚。卖些香、蜡、纸、炮、茶水、饮食等物,做些小生意。后便有人陆续移居于此。遂成街。清中期,余集老街便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集镇了。历练多年沧桑变化。人口不断迁徙,到民国时期,余集老街已成为一个较为繁荣的集镇。素有“小汉口”之称。由于它位于鄂、豫、皖三省边缘地,又系安徽通往武汉的公路,交通咽喉,商贸贩运者来往不断,现已成为本县境内农村中的一个贸易重镇。

昔日余集老街,戒备森严,同治二年(1863年),围绕老街四周,修建有一道高4米,底宽2米,长5000米的石寨城墙,并在东、西、南、北四门设置有炮楼,内置大炮,四门街头,另设四个哨门,哨门建造坚固,石门方、木大门,上有楼房一间,专供更夫居住,每夜二更后由更夫紧闭城门,不准行人任意出入,直至次日凌晨五更,四门敞开,人门方可通行。民国初年,城墙被拆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民党驻军某部组织地方保甲,沿原城墙旧迹,承修高4米,宽1米的土墙一道,处夹木墙,攀上铁丝网,并在东西两大岭之上构筑大小碉堡12座,民国二十七年(1938rh ),日寇入侵,炮袭余家集,碉堡城墙被摧毁,今痕迹尚存。

余集老街上,寺庙、祠堂繁多。北有大吉寺,帝王宫(湖北会馆),关帝庙(北庙),余氏祠、张氏祠,南有南庙,余祠堂。老街内代表本土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兽,栩栩如生。这些建筑,各有特色,关帝庙则是别具一格,全庙两进三层,规模最大,前(南)有颇具民族特色的戏楼一座,戏楼两侧有看楼,楼前有一个宽敞的大院,可容纳观众5000人,每年古历3月25日、6月23日逢会,会期一到,打醮三天,唱戏5本,临近州县民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热闹非常。

十龙庙位于余集镇皮冲村部一公里处。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和八月二十七日,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商贩和游人,达两万人以上参加庙会。十龙庙是商城县西南区域集宗教、风光、农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胜地。十龙庙是一座仿古的建筑,传统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有30多间房子,占地30多亩。庙的大门是座牌楼,颇具特色,不仅气势宏伟壮丽,而且古朴文雅,观之令人神往。牌楼高12米,宽20米。牌楼的墙壁上,雕刻的有二龙戏珠、龙凤朝阳和八仙过海、南北二斗下棋等图像,其姿态各异,神情生动,色彩鲜艳。所雕刻物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十龙庙东有龙门河,西有双冲河。自然风光,四季各异,美好无比。春天,林木葱茏,繁花似锦,百鸟齐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夏天,当人们漫步于山间林荫小道或河畔时,顿觉空气清凉爽怡,暑气全消,是天然的避暑胜地;秋天,金桂飘香,满山遍野山果累累,随意品尝;冬天,常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景观。

张冲水库在县城西南22公里,余集镇张冲村境内。1965年动工,1971年建成。1979年至1980年翻修改建工程全部竣工。大坝为粘土心墙沙壳坝,长220米,高22.8米,顶宽5米,坝顶高程146米。集水面积2.3平方公里。总库容19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3万立方米。溢洪道为开敞式,底宽5.4米,最大泄量23.5秒立方米。输水洞最大泄量1.2秒立方米。发电站装机40千瓦。设计灌溉面积0.6万亩,实际灌溉0.3万亩。养鱼水面250亩,年产鲜鱼0.4万公斤。具旅游、垂钓、休闲价值,同时在其库区发展养殖业还可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青狮山,俗称狮子头,位于迎水金田(与沙窝罗汉交界处)。整座山就象一头狮子卧在山上,头是奇石组成,头高昂,仰望杨家寨,一眼睁开,一眼闭,嘴半张,嘴深4米,宽近10米,相传能同时摆八桌宴席,在狮子嘴下的山坳处,是梅继光等18位烈士殉难处,在1932年,他们从事地下党活动,被国民党抓住,活埋在此。

狮子山西部是白象山,狮子山与白象山的夹隙处是黑龙潭。主潭长约600余米,宽窄不等,宽处有百余米,窄处不过一米,人可一跃而过,但其深不可测。两岸峭壁耸立,如同刀削,整个黑龙潭就象一条黑龙静卧在山涧。

黑龙潭的出口处,有一间圆形的石洞(俗称龙屋),深约数十米,其顶端有一对二米深的圆形石洞(俗称是龙角)。相传是在数千年前,天空雷电交加,乌云紧盖,天空昏暗,顿时狂风暴雨,一条黑龙由天而降,沿狮子河下游,碰到青狮和白象,便奋力从两者之间游过,留下黑龙潭,一急之下,一头碰到石岸上形成龙屋,刚好两只角一挑,挑出两个龙角。

周边汽车站

余集镇客运站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东门街文化街余集镇客运站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东门街文化街余集镇客运站

周边乡镇

余集镇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