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镇

梁祝镇 马乡镇 梁祝镇建制沿革 梁祝镇行政代码 梁祝镇地理气候 梁祝镇风景名胜 梁祝镇文化传说 梁祝镇经济概况 梁祝镇社会事业 梁祝镇地理环境 梁祝镇历史变革


梁祝镇位于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汝南县南部。距县城30千米。全镇总面积80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8个 行政村,110个 自然村, 耕地面积9.6万亩,荒滩水面1万亩、总人口49565人(2017年)。开(封)龚(家棚)公路穿境。该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史称 “ 平阳郡 ”。现在人们常称 “ 小汝南”。2015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开展中心镇规划中心村规划示范引导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中心镇规划、中心村规划示范引导点工作。此次全省每个县(市)确定1个中心镇、1个中心村。梁祝镇和梁祝镇马北村分别被选为汝南县 中心镇和 中心村。据《汝南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年间,此镇“道路畅通,生意兴隆,楼阁林立,店铺栉比,商贾川流不息,乃豫南繁华...

详情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所有村庄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介绍

梁祝镇位于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汝南县南部。距县城30千米。全镇总面积80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8个 行政村,110个 自然村, 耕地面积9.6万亩,荒滩水面1万亩、总人口49565人(2017年)。开(封)龚(家棚)公路穿境。该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史称 平阳郡 。现在人们常称 小汝南”

2015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开展中心镇规划中心村规划示范引导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中心镇规划、中心村规划示范引导点工作。此次全省每个县(市)确定1个中心镇、1个中心村。梁祝镇和梁祝镇马北村分别被选为汝南县 中心镇中心村

据《汝南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年间,此镇“道路畅通,生意兴隆,楼阁林立,店铺栉比,商贾川流不息,乃豫南繁华之重镇”。

尤其是 中国 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曾发生在这里,更为 古镇涂上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1945年设马乡镇,1956年建 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马北、马南、庞庄、徐坡、大罗庄、大赵庄、大周庄、南杨庄、赖屯、南张庄、 大安庄、冯庄、吴营、 李老庄、王吴庄、雷庄、任庄、陈冲18个 行政村。 2007年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

2007年,经 河南省民政厅批准, 汝南县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7月19日,来自全省各地研究梁祝文化的专家学者、外地客商和当地干群1000多人冒雨参加了更名仪式。

411727102:~200马北居委会 ~201马南 居委会 ~202 雷庄村 ~203 王庄村 ~204 吴营村 ~205 老庄村 ~206 冯庄村 ~207 安庄村 ~208 周庄村 ~209 张庄村 ~210赖屯村 ~211 杨庄村 ~212 赵庄村 ~213 罗庄村 ~214徐坡村 ~215 陈冲村 ~216 庞庄村 ~217任庄村

梁祝镇位于东经114°21′~114°53′、北纬 33°00′~33°33′之间。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部。

梁祝镇位于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该镇地处 黄淮平原腹地,地形为 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100%。

旅游资源大有潜力。据专家考证,发生在魏晋中晚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首响彻全球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她影响巨大,绵绵千载,广为传颂,成为劳动人民追求崇高爱情的象征,至今在梁祝镇境内至今仍存 梁山伯墓、 祝英台墓、泪井、一步 三孔桥、曹桥、红 罗山书院、白衣阁等梁祝故事遗址。。2000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马乡镇拍摄了《梁祝故里采风》大型文艺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黄金时间播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马乡镇(原名)风土人情,2002年汝南县政府开始就梁祝文化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并制定了 梁祝风景区开发方案。矗立在集镇南边的“小刘备台”遗址和集镇西边的“宜春城”旧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也吸引不少学者、游人来此考察观光。启动工作已全面展开,诚邀国内外客商共同投资开发。2005年12月,汝南县被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 中国梁祝之乡”称号。梁祝镇是梁祝故事的发生地,有梁祝故里之称。

《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 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出自 西晋时期的 汝南郡 马乡镇(今 梁祝镇),汝南留存有关 梁祝大量遗址,现有 梁祝墓、 梁庄、祝庄、 马庄、红 罗山书院、 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 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1][10]

2005年12月, 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 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汝南“ 梁祝传说”又被列入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 梁祝文化相关图片 (7张)

“ 梁祝传说”在民间流传已1600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关于“梁祝”的人物出生地和故事发源地有众多说法,但“梁祝”故事源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得到了更多专家的认可。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汝南县马乡镇,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县马乡镇古京汉官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综合多个专家的观点,认为“梁祝”故事发源于汝南县马乡镇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理由。

故事发生的年代被认为在西晋中晚期。“梁祝”的籍贯和求学攻书地,民间传说和民间文学作品多认为在汝南县,对殉情埋葬地也多认为在汝南县更为合理。1926年,著名民俗学者钱南扬、顾颉刚、冯沅君、黄朴等曾先后指出:“梁祝”故事河南说应发生在地点相对集中的地理环境中,方圆不过百里,人物不过二三,仅此而已。应以河南为中心,渐次向风物圈周围扩张开去。当代专家认为,晋代汝南郡的世族大姓因八王之乱等原因,知识分子、名门望族、商贾等四处逃亡,梁祝的爱情故事随着迁徙人群,传遍浙江、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全国多个地区。

驻马店市不同时期大量的文人笔记、文艺作品、民间传说均不乏“梁祝”结拜、下山、访友、抗婚、化蝶等五大情节。400年前诞生的驻马店市地方剧种罗卷戏里,就有“梁祝”攻书、化蝶的剧目。仅“十八里相送”这一情节中出现的70余种风物、景物、器物、植物、动物、人物,完全是地道的中原景观和中原物产。

中原“梁祝”遗迹保存比较完整,汝南县境内有梁山伯家乡梁岗、祝英台家乡祝庄、马文才家乡马庄、二人结拜的村庄曹桥、攻书的地方红罗山书院,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墓地等。

“梁祝”化蝶的情节是“梁祝”的同乡、中国志怪志异小说的鼻祖、驻马店市新蔡县人干宝所著《搜神记》中才有的。东晋时期新蔡人干宝家距“梁祝”故事诞生地不足百里。

有姓氏专家认为,考证“梁祝”二姓之源,梁姓乃晋永嘉之乱时,南迁钱塘,“梁祝”故事的原型不可能产生于那个年代的江浙。祝姓也公认“晋以后移民,原籍河南”,“先祖世居汴梁,北宋始南于浙”。之所以流传江苏、浙江一带,是西晋元帝渡江,汝南大户随之入浙,把“梁祝”故事带进江、浙一带的。

因此,“梁祝传说”起源于汝南是非常可信的。国家邮政局从2001年起开始发行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特种邮票,汝南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的首发式地点之一。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汝南县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是因为这里是古迹“最扎实”的地方。在国家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梁祝传说”地汝南是申报地之一。“梁祝传说”涉及的四省六地,正在携起手,以更积极的姿态联合申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几年来镇党委 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形成了以 烟叶、 粮油、 蔬菜、 养殖为住的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改善经济 投资环境,在小城镇建设的道路上快速迈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80%以上的人口过上了小康生活。2014年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位居全县各乡镇前列。

梁祝镇借东西合作的大好机遇,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几年来共引进外资2600多万元,新建东西合作企业12家,年产值8000多万元,月均工业用电量居全县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以面粉加工、生猪饲养、 建筑建材为住的三大支柱产业,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三家,年产值两千多万元,产品远销 广东、 武汉等地。为进一步加大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该镇又出台一系列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外地商户来此投资建厂,最大限度地为外商在此投资办项目创造更好的 投资环境。千古绝唱出 中原, 梁祝故里在汝南。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3年,梁祝镇被 驻马店市评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契机,以建设多功能现代化集镇为目标,强力推进城镇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市一体化发展步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方案,拓宽和新建了长安路、平阳路、京汉大道、文化路等四条大街。各条大街宽阔平整,给排水设施齐全、并安装了路灯。整齐的楼房矗立在街道两旁,各种生意红红火火,来往商旅川流不息,开通了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电话,五湖四海一拨即通,卫星电视收接系统已具规模,各地风光皆可欣赏。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该镇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规划了各类 商品交易市场,加大集镇街道卫生的管理力度,使各条大街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良好的集镇面貌和优惠的政策吸引大批外地客商来此经商。

交通条件便利。梁祝镇西临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东靠京九铁路,省道开封至 湖北龚家棚的公路贯穿南北,境内马余、马和、开龚公路在此交汇,村与村之间的柏油路面宽阔平坦,道路畅通无阻,为该镇商贾集散、货物进出创造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

梁祝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市级“美丽乡镇为契机,梁祝镇通过多方投资,投入1.2亿元建成了综合农贸市场、步行街、梁祝商贸城、梁祝大酒店,投入8000多万元,在平阳社区内建成了16栋新型居民楼,提高了集镇商户和居民的容积率。新修了连接汝正大道的南外环、连接景区道路的东外环,延伸了连通集镇和社区的长安大道,使集镇和社区融为一体。对汝正大道、状元路、平安大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宽了路面、新安装了路灯,并完善了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使集镇功能不断趋于完善。

汝南县梁祝镇把平安创建工作当作第一责任,以谋发展、服务群众为第一要务,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及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全力促进平安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镇连续3年获得市“平安杯乡镇”荣誉称号。

贯穿一个主线。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以创建平安乡镇为主线,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大局。2014年初,该镇把2014年平安建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与各村、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同时明确机关包村工作人员为联络员,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

突出两大体系建设。一是突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该镇整合了集工商、税务、司法、公安、民政等管理服务资源,投资6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18个村建成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实施“一体化”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该镇投资120万元建成梁祝镇监控报警中心,有19台高清晰监控屏的电视墙和可容纳1万户的红外线报警装置,架设的光缆有100多公里,通向18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监控、组组通监控,基本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技防全覆盖,有效压缩犯罪分子空间。

落实三个到位。一是重视到位。二是宣传到位。三是制度到位。该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创建工作,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汝南县梁祝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镇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组包路段的办法,划分责任区,明确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页、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营造氛围;宣传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健全投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奖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由镇城管办、保洁公司牵头,建立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沼气、河道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

完善考核督查机制。按照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要求,由镇城管办、保洁公司牵头定期进行督导检查评比,并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观摩活动,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观摩评比,实行“以奖代补”对工作进度快、成效好的村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对组织不力、工作落后的进行通报。

日前,在汝南县梁祝镇掀起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热潮。截止目前,该镇共清理街道垃圾、杂物、废弃物品3000余立方米,设立垃圾堆放点80个,清理路边沟45000米,清除小广告400余处。

汝南县梁祝镇抓生态文明建设创美丽和谐小镇,2014年以来,汝南县梁祝镇以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动员全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卫生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给予精神奖励,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该镇依据区位、产业、人口、生态等不同条件,对全镇18个行政村进行整体规划,按照定点、连线、成片,逐步有序推进的原则,重点做好汝正大道升级改造工程的收尾工作,完善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力争短期内实现灯亮、树绿、路净。做好垃圾中转站前连接长安街至汝正大道的道路两侧规划、报批、建设工作以及梁祝景区道路两侧建设工程规划报批和京汉故道升级改造工作。

三是抓好综合整治。一方面,该镇与玉洁保洁公司签订了保洁合同,配合镇开展工作,做到垃圾每日清理;另一方面镇政府每周一下午组织一次卫生综合整治集中行动,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所负责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加强督导检查,镇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长期工作不力的,由镇纪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小镇已逐步成为一个生态美、村容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家园。

一千多年来, 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这一东方版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知被多少文艺作品作为经典爱情题材竞相传扬。 小提琴协奏典《 梁祝》可谓人间仙乐,千古绝唱,听来荡气回肠,余音不绝,多年来一直蜚声海内外。以这一故事为背景的地方戏、民间小调、评书小段、 剪纸、绘画以致民风民俗流传甚广。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会到 梁祝墓焚香烧纸,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以示纪念。

梁祝镇。每每想起这个事情,我的心里便会泛起一种无言的惆怅与欣喜。我真切地感受到,马乡镇这个称谓已像一个孩子的乳名,随着它的故事永远珍藏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梁祝镇将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开始新的生活。 回望历史上的梁祝镇,它的变迁充满了风雨。据史书记载,梁祝镇汉时曰平阳郡,北魏为马香城,清同治年间改长安寨,清末后又称马乡镇。说起长安寨,不能不提起诞生于此的历史名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名武状元赵云鹏,此人“身躯魁伟,承毓桂之家传,弓马娴熟,臂力过人,道光已亥中武举……廷试钦典状元及弟”,赵云鹏衣锦还乡后,大兴土木,修建状元府。当时的状元府,气势恢宏,府门坐东朝西,两侧各有五尺多高的石狮把门,府门正中及两侧悬挂三块大清皇帝亲笔题赐的金字巨匾,分别是军门帅府、状元及弟、探花及弟。赵云鹏的舅父安体道为保帅府安全,领头挖壕,并将马乡镇改名长安寨。

多少年来,一条古老的青石街,像一位龙钟的老人无言地见证着马乡镇的沧桑岁月。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月的双日子,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纷纷带着自家多余的或急待出售的农副产品,或车推,或肩扛,不约而同地会聚到这条青石街上进行交易。一时间,牛羊的哞哞咩咩声,鸡鸭的咕咕嘎嘎声,还有那高一声低一声富有浓厚中原风味的讨价还价声,霎时汇成一曲独具特色的乡间音乐,弥漫在整个小街,更有那衣着鲜艳而不失质朴的姑娘、媳妇们,或勾肩搭背,或推推搡搡,叽叽喳喳,像一群花喜鹊一样,轻盈地会聚到这条小街上。她们一会儿走进街右边的百货商品瞧一瞧,一会儿挤进街左边的布匹商店里看一看,由着自己的心意买上一盒香脂、两枚发卡,要么再扯上几尺花布……虽然花钱不多,但却寄予了心中的希望与憧憬。

白天的小街熙熙攘攘,到了夜晚更是无法寂寞,由于小街两侧分布着供销社、粮所、学校等国家或集体单位,流动人口较多。于是,那些握着祖传秘方的老马乡人便因时而动。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一手提着矿石灯或马灯,一手提着油腻的竹篮,沿街吆喝着:新出锅的狗肉、卤豆腐卤肉,快来尝哟……听见那悠长而熟悉的吆喝声,街道两侧的居民和单位的工作人员似乎闻到了狗肉的浓香,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围到卤肉摊前掏上三角或五角钱,便能美美地品尝一顿地道的马乡风味。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马乡的乡亲们和主政一方的决策者们,渐渐感觉到这条青石小街变窄了、变短了。于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场以填坑扩街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建设轰轰烈烈展开了。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全乡日出劳力万余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硬是把镇子西部一条五米多深的壕沟填成平地,然后,再划线征地,兴建了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并辟出了商业区、办公区、文化活动区。在十几年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马乡镇党委、镇政府人事更迭,但是,不管是谁主政,他们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千方百计把马乡镇建设得更加现代而亮丽。当你悠然穿行在马乡镇那条东西大街上,与淳朴的乡民们谈起马乡镇的建设成就时,他们会扳着指头向你道出一个个建设者的名字,尽管这些人中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离任,但是,他们为马乡镇建设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马乡镇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著名作家康健悄然来到了马乡,他提着一个帆布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马乡镇的僻街背巷,热情地找当地的老翁老妪促膝攀谈。循着“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路两沿”这句古老的歌谣,在穿行与攀谈中,一个被世人争论不休的千年谜底终于被康健解开了。于是,一篇数万字的《千古绝唱出中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马乡人,谁也不会想到,位于青石小街北端的那两座高大的坟墓,竟埋葬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时间,昔日梁山伯和祝英台足迹遍及的红罗山书院、曹桥、一步三孔桥……竞相成为国内游客心中向往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众多痴男怨女盟誓爱情的地方。

如今的梁祝镇,已随着悠扬的梁祝小提琴协调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梁祝文化之乡”。面对着这一切我感动、我期待、我相信,经过时光风雨的冲刷与洗礼,梁祝镇必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