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村
东阳村 东阳村概况 东阳村历史传说 东阳村东阳水席
位于济源市西部山区邵原镇,距市区60余千米。东阳村位于济源市西部山区邵原镇东部。 2018年2月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济源县志》记载:邑西九十里有村曰东阳。西临邵州东阳河,村以河而得名,多侯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来,古迹有玉帝庙、石佛寺(上寺)、阎罗殿(下寺)、过街楼、城墙寨(寨上)等。2018年村中居民百余户,都是汉族,有800余人,以侯姓、邢姓居多,刘姓、郭姓、张姓、石姓、王姓、翟姓、卢姓、赵姓、范姓、周姓、车姓等共居村中,共谋生活。民风淳朴,民俗雅致,安乐祥和。据传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张半沟人张光斗为匪作乱,后官军围剿张光斗时,东阳寨曾作为先锋屯兵要塞,施“羊角计”夜袭双鹤寨——在东阳村东西羊角岭上,深夜将数万只山羊双角上绑上灯笼,向张光斗盘踞的待落岭进发,张光斗看见漫山遍野的灯火,疑是天降神兵...
详情位于济源市西部山区邵原镇,距市区60余千米。
东阳村位于济源市西部山区邵原镇东部。 2018年2月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济源县志》记载:邑西九十里有村曰东阳。西临邵州东阳河,村以河而得名,多侯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来,古迹有玉帝庙、石佛寺(上寺)、阎罗殿(下寺)、过街楼、城墙寨(寨上)等。
2018年村中居民百余户,都是汉族,有800余人,以侯姓、邢姓居多,刘姓、郭姓、张姓、石姓、王姓、翟姓、卢姓、赵姓、范姓、周姓、车姓等共居村中,共谋生活。民风淳朴,民俗雅致,安乐祥和。
据传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张半沟人张光斗为匪作乱,后官军围剿张光斗时,东阳寨曾作为先锋屯兵要塞,施“羊角计”夜袭双鹤寨——在东阳村东西羊角岭上,深夜将数万只山羊双角上绑上灯笼,向张光斗盘踞的待落岭进发,张光斗看见漫山遍野的灯火,疑是天降神兵,被活活急死在“急死古堆”。
据记载,宋绍兴九年(1139年)秋,金兀术夺得实权后,便撕毁宋金和约,于1140年5月率军南下,进军陕西,重占河南。宋高宗被迫仓促应战,命岳飞兼任黄河南北诸路招讨史,负责收复失地。岳飞接令后,即率军自荆、襄北进,并派梁兴、赵云、李进等率军暗渡黄河,联合当地起义军,占州夺县,掩杀金兵。宋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初二,梁兴、董荣等率军收复了绛州之垣曲,四日到达孟州王屋县之邵原,五日到达东阳,与金兵交战,金军弃寨而逃,梁兴等率军赶至王屋县城,金兵亦弃城逃走。粱部乘势追击,夺得战马8匹,衣甲、刀枪、旗帜无数,杀死金兵30余人,并招王屋百姓王璋等50余人入伍。六日,梁兴等率军到达济源县曲阳,适逢金将高太尉统率5000军马来战。宋军分头迎敌,与金兵展开了血战,白辰时战到酉时,杀得金兵横尸遍野,大败而逃。此役还活捉金兵80余人,夺得器械、枪刀、旗鼓无数。
元朝初年,蒙古军南侵,为抵抗成吉思汗蒙古军的骚扰,村中大户带领村民修筑土寨以御贼寇,保护全村生命财产。
民国十七年至十八年间,邵原一带常被河南“老宰”(土匪)抢劫财物牛羊,人民生命受到了严重损失。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麦未抽穗。黄河南岸土匪从马蹄窝北渡,到达西八里处的十八亩院,被王化南带县保安队击退,未到邵原而返河南。同年秋,黄河南土匪(人称“老宰”)王世英部下的郑架子、李架子百余匪徒北渡黄河,在邵原地区抢劫数日,杀人放火,捆绑、吊打、割耳挖眼,逼要钱财,在这一带绑架走村民80余人,杀死56人,名为拉肉票,掠去银洋万余元,有的被拉到河南,叫家里背一袋银元去赎,家里不去或去迟了,人质就被杀死。遇到土匪“老宰”来侵,东阳人全都进入寨中抵抗,避免了重大伤亡。东阳寨是东阳村以及周围群众的生命寨!
水席,用来娶妻嫁女宴请宾客的基本规格。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
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8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接着上16个热菜,其中八个为炒菜,用同一型号的青花磁盘盛放;另外八个为蒸碗热菜,用同一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每4个味道不同的为一组,一猪一鸡一鱼一鸭,一炒一炖一蒸一煎,一甜一辣一酸一香,一荤一素一杂一汤。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16菜中有4个压桌菜,最著名的是黄焖肉。
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二是有汤有水,男女老少均有可口之食;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百吃不厌,回味无穷,故深受山区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