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店镇

太平店镇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简介 太平店镇建制沿革 太平店镇行政区划 太平店镇投资环境 太平店镇未来发展 太平店镇文化教育 太平店镇基础设施 太平店镇经济状况 太平店镇小城市建设 太平店镇风俗习惯 太平店镇开发区概述 太平店镇自然资源


太平店镇位于鄂西北部,地处襄阳西郊,濒临汉水,与谷城县、老河口交界,人口115463人,面积232.6平方千米。襄阳市太平店镇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镇,原名“青泥湾”,又称半扎店,秦时即设有建制,为南阳郡山都县治所所在地。公元1360年(元至二十 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率部路过半扎店时,见此地戏台高搭,鼓乐喧天,市面繁荣,遂连叹“太平之店也”!太平店由此得名。镇内现有百年老街、千年古树以及大批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古建筑,全镇版图面积23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万亩,宜林山滩8万余亩,共辖42个村,3个社区,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万。2006年全镇GDP2.0477亿元,工农业产值6.5亿,其中工业产值3.5亿元,农业产值3亿元;企业总产值4.8亿元,实现销售收4.1亿元,利税2159万元,自营出口153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050万...

详情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介绍

太平店镇位于鄂西北部,地处襄阳西郊,濒临汉水,与谷城县、老河口交界,人口115463人,面积232.6平方千米。

襄阳市太平店镇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镇,原名“青泥湾”,又称半扎店,秦时即设有建制,为南阳郡山都县治所所在地。公元1360年(元至二十 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率部路过半扎店时,见此地戏台高搭,鼓乐喧天,市面繁荣,遂连叹“太平之店也”!太平店由此得名。镇内现有百年老街、千年古树以及大批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古建筑,全镇版图面积23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万亩,宜林山滩8万余亩,共辖42个村,3个社区,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万。2006年全镇GDP2.0477亿元,工农业产值6.5亿,其中工业产值3.5亿元,农业产值3亿元;企业总产值4.8亿元,实现销售收4.1亿元,利税2159万元,自营出口153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城镇居民纯收入5000元。小城镇建城区面积4.6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万人,城市化率达40%。已建成居民小区7个,贯通街道16条27公里,镇中心主干道路灯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80%,绿化覆盖率30%,每百人拥有电话11门,病床位1.5张,现代小城市框架基本构成,辖4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东街、西街、共建街、大市场、郭岗、小樊、沈河、刘河、乔岗、芦湾、邵楼、王台、龙巷、小龙洲、蔡岗、五板桥、田山、严湾、合心、龚洲、杨旗营、胥营、高田、王堤、茶庵、钱徐会、梁庄、大冲、李集、晏楼、崔湾、宋闸、徐堤、曾岗、徐庄、肖笆、石河、园艺场、李家湾、龙李村、朱坡会、张园、徐营、莫岗、杜湾、孙蔡。

太平店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据考证,自秦朝以来,穿越两千年岁月沧桑,见证了历朝历代兴衰存亡。过去这里人称“青泥湾”,公元1368年,元未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率部路过,“但见沿途百姓慌恐四逃,民不聊生,唯此地戏台高搭,鼓锣喧天,市面繁荣,堪称太平,遂连叹太平之店也!”太平店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如今,这里保存完好的百年老街,明清古道,为太平店镇建设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江西会馆,王家当铺,无不映射出这片土地昔日商贾云集的繁华与喧嚣。

太平店又称太平镇,古称山都,战国时期为南阳之赤乡,后建山都国。秦置山都县属南阳郡,治所在和城(今太平店),后迁至汉水西岸故城(今谷城县黄畈乡张庄)。西汉曾为侯爵王恬启的封地,东汉为侯爵马武和杨陀的封地,属荆州刺史南阳郡。西晋时,山都县初属南阳郡,后属襄阳郡。南北朝刘宗时期,属雍州新野郡,南齐曾改属宁蛮府义安郡。梁为山都县,属襄阳郡。北周省山都入安养县,属河南郡。随初,省安养,将原山都辖地划入筑阳(谷城)。随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封吐万绪为谷城郡公,开皇七年(587年)省筑阳入义城,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成县为谷城县。

相传,太平店原名“青泥湾”,又名“半扎店”,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福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路过此地,见当地戏台高搭,鼓乐喧天,正在唱戏,欣然相语:“此地堪称太平”,于是后人改称“太平店”。但据文献记载,明崇祯十一年张献忠改王家河为太平店。

清末修建的太平店东街牌楼---洞宾楼,禀生王林峰书“古青泥湾”斗大四字于其上。此牌楼1949年尚存,1958年被因修丹江水库运送分水球,水运从太平转汽运,因牌楼门狭窄被拆毁(见图片)。旧谷城县志裁:“咸淳八年,元围襄阳五年,宋闯闻知其北一水曰青泥河,即其地造舟百艘。求将得张顺、张贵。俾为都统。发舟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黎明抵襄阳城下。又载谷城县八景之一;“高头渔隐”。“高头”,即今之高台铺----原名高头堡。据百岁老人追忆,原太平店西街与高台铺仅一水之隔,可互为呼应。太平店曾筑过土城,早在清前业已消失于汉水(刘德全《谷城县志》)。随着河岸长期崩塌,街道渐次东移,汉水中已淤成四里多宽的沙滩。东岸于1953年垒块石护坡2480米,太平店镇遂固定于此。

据《 谷城县志》记载,太平店镇和谷城县的庙滩、茨河、黄畈一带古称山都,战国时期为南阳之赤乡,后建山都国。秦置山都县属南阳郡,治所在和城(今太平店)。两晋时,山都县初属南阳郡,后属襄阳郡。南北朝刘宋时期属雍州新野郡,南齐曾改属宁蛮府义安郡。梁(南北朝时的一小国)为山都县,属襄阳郡。北周省山都入安养县,属河南郡。隋初,省安养将原山都辖地划入筑阳(谷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省筑阳入义成。开皇十八年(598)改义成县为谷城县。炀帝大业初,省襄州、谷城属荆州襄阳郡。唐、宋、元时,太平店一直在谷城、光化、襄阳三县之间来回辖属,直至清代属谷城县。民国时期本地仍属谷城县管辖,1948年7月谷城全境解放。从此,以汉水为界,太平店划归襄阳县。2001年12月划归樊城区。

清朝以前,曾于柴店都设“都”(按“都”是县与乡之间的行政区)。柴店都下属几乡?无据可考。大冲、太平店一带属柴店都仁和乡。

光绪年间“知县刘秉权分本县为六区,百四十一村”,(刘德全《谷城县志》)。太平店镇全境当时属崇礼区,区设区董。下属八村。即:太平店、龚家洲、沈家河、石河畈、宋家闸、龙家巷、老官铺、小樊洲。村设村董。大冲、姚河两村则属兴仁区(仙人渡)管辖。

民国时期疆域未变。民国21年,乡行政设联保,机构为联保办公处。计有大冲、小樊、奇竹(沈家河一带)等四个联保。当时本地范围:东至石河畈,北到晏家楼,南达八里庙,西临汉水。

1948年7月,襄阳县委、县政府以谷城县划过来的第三区的一部分辖区为基础,加上新开辟的太平店、牛首一带新区,建立第一区区政府。区政府先后驻张家集(今属老河口市)太平店大冲及太平店西街等地,辖区范围,西至汉水,北到张家集,东到竹条铺。

1949年5月至1949年9月,襄阳爱国民主政府下设张湾,竹条等9个爱国民主区政府,太平店划归竹条管辖,机关驻太平店西街,牛首等地。

1951年8月,竹条区一分为三,分别成立竹条,朱坡两个区人民政府,太平店镇升格为县辖镇。

1952年8月,太平店镇人民政府由县辖镇改为朱坡区辖镇。同年11月,又恢复县辖镇。

1953年4月,朱坡区人民政府改称襄阳县第三区人民政府,同时太平店镇再次由县辖镇改为第三区辖镇。

1954年12月,第三区人民政府改称朱坡区人民政府。此时朱坡区人民政府下辖5个乡1个镇(朱坡、徐堤、太平、小樊、大冲、太平镇)。

1956年3月,朱坡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8年9月,撤区,与牛首、竹条、柿铺等地划为一个公社,称为朱坡卫星人民公社。机关设在牛首。1959年1月改称为朱坡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太平与竹条分为两个区,当时太平店称朱坡区,区公所设在太平店。1964年4月改称太平区、下辖五个公社,一个镇(街道)。

1970年12月至1975年10月区公所改名为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11月至1981年4月将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太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原下辖公社称管理区。1981年7月又将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襄阳县设区建乡,原公社改称为区或镇,管理区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太平店镇辖小樊、太平、大冲、徐堤、朱坡,五个乡一个镇办事处。小樊乡辖邵楼、沈河、卢湾、小樊、刘河、乔岗六个村;太平乡辖龚洲、合心、蔡岗、杨旗营、龙巷、小龙洲六个村;大冲乡辖崔湾、晏楼、先进、李集、大冲、梁庄、王堤、钱徐、上茶庵、茶场十个村;徐堤乡辖肖笆、徐堤、石河畈、曾岗、徐庄、宋闸六个村;朱坡乡辖百堰、龙李、张园、徐营、杜湾、莫岗、朱坡、孙蔡八个村;街道办事处辖胥营、五板桥、高田、田山、严湾、王台、郭岗七个村和东街、西街、共建街。

1987年9月太平店与朱坡分设镇乡,太平店为镇、朱坡为乡,下辖乡改为管理区(总支)。太平店镇辖小樊、大冲、街道办事处,(太平乡与街道办事处合并为街道办事处)三个总支。朱坡乡辖朱坡、徐堤两个总支。乡镇总支辖村不变。

2001年3月31日太平店镇与朱坡乡合并,仍称太平店镇。机关设太平店,下辖5个总支、42个村,3个街道居委会。

2001年12月29日太平店镇从襄阳县分出划归樊城区管辖。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全镇农业以晶琦米业公司、金城板材公司、金叶食品公司等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已形成化纤、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现有140多个产品,销售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自营出口企业3家,8个产品打入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形成了餐饮、服务、商贸等7家专业民营街,注册登记私营户3700多家,从业人员2.1万人。该镇曾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楚天明星乡镇”、“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城镇”、“襄樊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第二届“楚天杯”等多个荣誉称号,2004年5月12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六部委综合评定为全国重点镇。10月,又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业体育协会联合授予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6年获“第三届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围绕太平店现代卫星城市建设,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经济总量扩张,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强镇富民),打好三大硬仗(卫星城建设、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突出四个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太平店。

太平店镇中小学名录

樊城区太平店镇上茶庵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严湾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乔岗村初级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五板桥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大冲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太平中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孙蔡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宋闸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小樊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小龙洲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崔湾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张园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张祠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徐堤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徐庄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徐营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晏楼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曾岗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朱坡中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李家湾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李集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杜湾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杨旗营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梁庄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沈河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王台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王堤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石河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肖芭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芦湾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莫岗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蔡岗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邵楼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郭岗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钱徐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高田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龙巷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龙李村完全小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龚洲村完全小学
樊城太平店镇刘河村完全小学

太平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在这里,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襄渝铁路和汉丹铁路像四大动脉纵贯全镇,境内有6座30吨级航运码头和朱坡、太平店、陈家湖三个火车站,年输送货运量100万吨,年发送旅游客5—10万人,加之北有老河口机场,东有襄阳刘集机场,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太平店镇就绘制了自己的城镇发展规划,其后,又不断地聘请国内知名的专业规划单位进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围绕规划,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成18—30米宽的街道16米21公里,铺设供排水管道26公里,配置绿化池3万平方米,开辟大型公共绿地五处,建成了11万伏输变电站,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接收站。全镇建成甲等卫生院2座,广播电视差转台2座,初中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公共汽车客运站2个,邮电、邮政、互联网、文化、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配套完善。截止2004年底,城镇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8万人,城市化率40.2%,建成区道路铺通率98%,排水覆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5%,通电率100%,电视机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75%,绿化覆盖率34%,每百人拥有电话25门,拥有病床位2.1张。

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工农业产值6亿元,财政收入1813万元。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效益提档。农业已形成草莓、金水梨、美提葡萄、食用菌、竹编、豆制品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化产业结构,以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公司制农业风涌而现,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全镇绿化造林面积6万多亩,一个森林式、环保型的绿色太平店展现在我们面前;工业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印染、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印刷制箱等颇具特色的现代新型的工业体系,产品远销江苏、浙江、河南、湖南、陕西、广州、上海、北京、武汉等17个省、市、自治区,乡镇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2006年工业产值实现3.3亿元。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襄樊市化纤纺织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昭示着一个新型工业卫星城正在崛起;第三产业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逐步配套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聚集,全镇个体私营户达3700多家,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鲜活力量。

<一>农业农村呈现出新的亮点,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税费改革政策和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依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与2002年相比人均增收650元。

二是乡村道路硬化快速推进,新农村试点成绩显著。共硬化乡村道路170多公里,两年修了过去百年未修的路,改变了百分之八十群众走泥巴路的历史,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农产品卖难问题。及时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新建沼气池105个,安装路灯19处,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用上自来水。

三是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按照“种白杨、建银行、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先后投入资金35万元用于扶持林业发展。全镇栽植意杨500多万株,面积8万余亩。同时,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面积达到4250亩,农民直接受益达450多万元。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商贸经济对接。按照大农业适应大市场的基本思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在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布局结构的同时,着力寻求农业与商贸旅游经济对接的切入点,建成集休闲、餐饮、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庄50余户,汉江防护林观光带1万余亩,并积极着手规划建设石河畈库区别墅、千年银杏树观光区和百年老街观光区,为农民增收寻找到了新的途径。

<二>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回升。近年来,按照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盘活存量、扩大规模、提升素质的整体思路,克服重重困难,大大推进了工业化进程。

一是快速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园区建设总体框架,集中精力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化纤西马路、高田路主次车道、给排水管道、绿化以及萌恒标准厂房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近两年来,共投入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拆迁安置居民30余户,发放各类拆迁、转迁、安置补助费300多万元,完成了137亩土地征用工作,园区建设总体上配套协调,快速推进。

二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营造适合创业的优良环境。以服务博拉经纬、湖北化纤厂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为己任,成立协调服务专班,建立企业与周边村组之间的“防火墙”,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新项目入区创造了良好条件。几年来,先后调处企业各类矛盾纠纷320余起,为企业代办征地、办证等各类手续53次,切实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

三是盘活盘大存量资产,不断促进产业升级。近三年来,共投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及扩大生产等各类资金7300余万元,更新设备130余台(套),新增设备270余台(套),实施技改新项目10个,开发新产品20余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加大,形成了一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70多个主要工业品种有13个“拳头”产品行销17个省、市、自治区,8个产品打入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四是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新项目发展态势喜人。成功引进了博拉经纬、福建经纬、宁波萌恒等一批新项目。在成功引进福建经纬集团投资3.2亿元的短纤生产项目之后,镇委组织强有力的协调服务专班,长期住守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地、排水、排污、交通、供电等难题,协助企业办理了各类手续,先后投资500万元用于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并与企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工作使经纬公司核心领导层十分满意,有力促成了经纬公司与印度博拉公司的合资合作项目。印度博拉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纤维生产企业,三年总投资达20亿元的博拉经纬纤维项目的建成,将对全镇乃至全区、全市和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年来,全镇共引进资金10亿元,实际利用镇外资金8.6亿元,新上项目14个,大幅度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

1、太平店集镇。

太平店集镇西临汉水,东依316国道和襄渝铁路,东南距襄阳市区37公里,北通老河口城区34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鄂西北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樊城之称。解放前,太平店集镇350多户居民,大小行、栈、店、馆、铺、摊手工业277家(个),单日为集,每逢集日远近客商云集。镇内有两堂(天主堂福音堂)、三馆(江西馆、陕西馆、大路馆),一宫(文昌宫)、一阁(三皇阁)、六庙(杨司庙、火星庙、黄州庙、安陆庙、汉阳庙、武昌庙),宫阁庙宇香火均盛,每逢祭期、节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三教九流,梨园僧道亦来此聚会,另有鸦片烟馆七处,赌博馆三家,赌摊三个,妓院三家。

民国时期,“同善社”会首李东山(本镇肖笆村人),广罗信徒三百余人。他口善心恶,为非作歹,信女入会,需先“考色”。解放初期,他自封司令,散布妖言,猖狂反共,与人民为敌,波及豫、鄂、陕三省。1953年春被镇压。

光绪年间,意大利教士在镇上兴建天主堂,教友一千余众。美国教士白小姐、兰大德也随之而来。建起了福音堂,吸引会众更多,接近解放,天主堂神父唐大清(中国名)、福音堂牧师刘谦(中国名)均在镇上传教,后回国。现天主堂遗址已被汉江崩入河道。解放后在福音堂内办起了镇医院,因医院的发展已被拆除。三馆、一宫、一阁、六庙解放后也已陆续拆毁无存。

建国后,1953年统计,太平店集镇商业户420余家,从业人员达3200多人。正当经营的行、栈、铺、馆、摊为258家(个)。后经过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产业改造,一部分纳入合作社,一部分合营办社,少部分收归国有。从此,一类物质统由国家或供销社经营,市场从此稳定。“文化革命”时期,剁资本主义尾巴,改为五日集、七日集,撵上街赶集的市民,一度市面箫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平店镇就绘制了自己的城镇发展规划,其后,又不断地聘请国内知名的专业规划单位进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围绕规划,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成18—30米宽的街道16米21公里,铺设供排水管道26公里,配置绿化池3万平方米,开辟大型公共绿地五处,建成了11万伏输变电站,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接收站。全镇建成甲等卫生院2座,广播电视差转台2座,初中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公共汽车客运站2个,邮电、邮政、互联网、文化、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配套完善。目前,城镇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8万人,城市化率40.2%,建成区道路铺通率98%,排水覆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5%,通电率100%,电视机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75%,绿化覆盖率34%,每百人拥有电话25门,拥有病床位2.1张。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楚天明星乡镇”、“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城镇”、“襄樊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第二届“楚天杯”创建优秀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2、朱家坡。

朱家坡集镇距太平店集镇到襄阳八公里处。民国时期,居民约80余户,300余人。农商兼营,以农为主。其中约30家商业户,50家农业户。粮棉行10家,京广杂货铺7家,山货行1家,油坊、药铺7家,茶酒、饭馆5家,双日为集。

土改时(1950年),工农商110户,360人。其中商业兼地方4户,小土地出租3户,中农5户,贫农98户。1953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后,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经营一类物质,同时,组织起公私合营商店,饭馆各一个。

1981年,全朱坡集镇109户,480人。其中商品粮29户,农业粮80户。

1987年以来,朱坡集镇建设由原来的一条街,建为四条街,各种店、铺、摊、馆,发展到139家,企业324家。其中,乡办12家,集镇初步形成了农、工、贸、购销、水产养殖、农副土特产加工,商业、饮食、化工、科技、卫生等多功能服务网络。

目前,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以文化路、迎旭路、富民路、汉十路为框架的“井”字形街道已形成。安装路灯180盏,修建下水管道5800米,硬化水泥路面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种植各种花卉树木8万余株。建有日供水1.2万吨自来水厂一座。另投资300万元新建电视差转台一座,塔高98.7米。

1、春节

(1)祭灶。我地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也叫过小年。农村腊月二十三,集镇商贾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举行祭灶,也叫“老鼠嫁妞”。人们称“司命菩萨”,又称“司命奶奶”,掌管监察人间灶火,每一年的这几天要向玉帝汇报,如果哪家有铺张浪费等恶行或有节俭、行善的善行,第二年就要得到报应。有一句歇后语:“司命奶奶上青天——好话多说”。对联写“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故在这一天人们祭灶,敬“司命奶奶”。富裕的摆上糖果、烙糖饼,烧香礼拜;清贫的在灶门上磕几个头,说几句吉祥话:请“司命奶奶”好话多说,保佑全家吉祥平安。

(2)扫堂尘。扫堂尘地方话叫“打堂上灰”。腊月二十三过后,这段时间叫迎春日:准备春节的各种物品,打扫环境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子、窗帘,洒扫庭院,禅拂尘垢蛛网,疏通名渠暗沟,以一个新的家庭面貌迎接新年。二十七日晚上炒苞谷、花生,炸麻叶、炸犁花豆。俗称“炒七不炒八”,二十八日是不许炒的。

(3)贴对联。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福”字、春联、门画。如在正屋贴上“福禄寿三星图”、“松鹤图”等中堂画,或“天地君亲师位”,在大门上贴“福”字或门画,大小门楹上都贴上对联,对联上写上吉祥话或赞美社会等方面的话语。不少户还在门楣上贴上“迎春接福”,畜栏、禽圈上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在粮仓粮屯上贴上“五谷丰登”;厨房里贴上“小心灯火”、“勤俭持家”等。一般都在农历腊月最后这天贴上。在贴上对联以后是不准任何人上门讨债的。所以在旧社会不少穷家为了躲债,这天一早就把对联贴上。但有孝的家庭,重孝第一年不贴对联,其它两年贴黄对联,一般孝三年都贴黄对联。

(4)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为除夕。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祭祀、吃团圆饭、守岁。腊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这天,再忙也要给故去的先祖上坟、烧香化纸,接先祖回家一起团年,表示后人没有忘记他(她)们。如果有新故去的亲人,还要连续送三年坟灯。这叫除夕祭祖。这天晚饭叫团圆饭,一家大小老少都要聚在一起(已婚的姑娘不准在娘家团年),晚辈借机向老人表达养育之恩,老一辈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这顿饭一定得要有酒、有鱼,表示“天长地久、吉庆有余”。饭前得放一挂大鞭“接年”,烧香跪拜请天神一起下界团聚,然后全家就坐吃团年饭相互祝贺,预祝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工作顺利等。饭后还有糖果点心,长辈给儿孙们拿红包,称为打发“压岁钱”。钱的多少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小孩们换上新衣出门放炮竹、看玩艺,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年岁大的,特别是当家人,要生一盆火,门上挂灯笼(表示在新一年里红红火火)坐在家里守岁、挑园缸水,直至十二点过(建国前无钟要待到鸡叫)才休息,而且连夜包饺子,正月初一早上第一顿饭叫“吃元宝”。第二天一早(正月初一)天不亮起来按历书上规定的方向跪拜、烧香纸、放鞭炮,称“出天行”,迎财神。从正月初一起三天加“初五”这几天扫地不准向外扫,不准泼水(忌财源外流),不动刀剪、针线(忌凶器)。有的还连续三天早晚烧香化纸、放鞭炮,初三这天还要放挂长鞭,叫“送年”,三天过后则可以下地干活了,商贾、生意人初七、初八可以开业,开业这天也举行较为隆重的祭祀、祭天地、财神,预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5)拜年。除夕团年饭过后拜年活动便开始了。一是村里或团体组织的文艺活动:龙灯、旱船、推小车、玩黑驴、舞狮、抬杠老爷、扮故事等挨家祝贺,说唱吉庆词语拜年。每到一家,这一家就放鞭炮、拿烟或给红包,有条件的村在初二、初三、初五、十五、十六请戏班或自己组织唱戏。二是村民、街民相互拜年,相互到比较友好、亲近的亲门近房、左邻右舍道贺拜年,相互祝贺新年发财、平安健康等。但有丧孝者要守孝三天不出门拜年,满孝后方可。三是从初二起,首先给岳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家等亲友拜年,晚辈给长辈送礼物,长辈给晚辈拿红包,叫“打发钱”。如果是新亲戚就比较隆重,晚辈送“四礼”:鱼、肉、糖、粉丝或其它计四样,长辈的打发钱也比较重一些。有的在腊月就把“四礼”送到岳父母家,叫送“年礼”。这种拜年形式一直到正月初八以后甚至延续到元宵节。但在过去忌讳正月初五这一天,这一天叫“破五”不吉利,不能出门,不能向外扫地、泼水,要吃饺子,有“破五大似年”之说。

2、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闹元宵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俗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从十三试灯开始,除挂门灯外,街村团体准备的各种玩艺:龙灯、旱船、玩黑驴、高跷故事、蚌壳精、舞狮(打狮子)五彩缤纷,一起出动到大街游行,有的挨家挨户游玩,通宵达旦。各家必放鞭炮、礼花迎接,有钱人家则以铁花、礼炮相迎,场面壮观热闹。十五日家家吃汤圆,夜晚各家各户门前都点灯,过去点蜡烛,现在开电灯。从十七日起年节过完,正式开始干活。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一年中专门祭奠祖宗的节日。“三月三是清明,家家户户上祖坟”,各家都带上香表和祭物到先人墓前扫祭,并趁此机会游览一下明媚的春光。已没有坟墓的划个圈并留个缺口,意为让先人进圈内拿钱。一面烧纸,一面呼唤先人的称谓,嘱托其保护全家发财兴旺,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有的还放河灯(用麻杆作架,上插蜡烛或放油灯)顺水漂流,意慰孤灵。建国后,放河灯的没有了,但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一个星期内人们都提上纸钱、鞭炮到祖坟上焚化,甚至比解放初更为隆重。

4、端午节。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也称端午节。家家户户煮粽子、鸡蛋、蒜头,喝米酒,门前放艾杆,室内撒雄黄酒,小孩耳、鼻、手心、肛门檫雄黄避邪。集体组织龙舟竞赛,活跃节日气氛。建国前后,本地几乎每逢端阳节南北二园(王台村、胥营村)就组织龙舟竞赛,甚至外地人们都来观瞻。平时龙舟不用时,把龙头放在街头“洞宾楼”。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很少举办,1993年6月23日,镇政府举办过一次龙舟竞赛,请市、县级有关单位来观光,此次有胥营、小樊、芦湾、王台、搬运公司、上茶庵等六只船竞赛,场面十分壮观。

5、中秋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晚上摆上月饼、糕点、水果于月下或室内神桌上,邀月同乐,谓之赏月。

6、腊八节。腊八节又为吃腊八粥。腊月初八这天早餐,用各种米面、蔬菜,综合根、藤、悬、角、穗五谷,越全越好,煮一顿饭吃。有的还给树喂饭:用刀把果树砍一刀,在刀痕上喂一筷子饭,让其来年多结果。又有人称“迷魂汤”,意为过了腊八节,就要筹备过年的物品,平素不花的钱现在也要花了。

建国前,男女婚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过程繁琐,封建迷信色彩浓厚。后提倡“文明结婚”,部分青年冲破家庭束缚,自寻配偶。建国后,宣传新婚姻法,废除一夫多妻、指腹为婚、娃娃亲、童养媳、买卖婚姻等旧习,实行自由恋爱,领取结婚证书。婚龄也由过去的男18岁,女16岁延迟到二十多岁,简化婚礼,去掉“三跪九叩礼”、祭祖坟等迷信活动。有的请当地政府领导主持婚礼为证婚人,亲朋来宾致词祝贺,女方陪嫁生产用具,或男女共做一件公益事,不请客,不受礼,请上一班鼓乐手热闹热闹。随着经济的繁荣,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又有一些人把旧的婚姻习俗掺和上来,比如过去步行结婚演变为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接亲,现在发展到八抬大轿、骑马接亲、兴坟祭祖等。

建国前,婚嫁分订亲、纳聘、择期、迎亲四个步骤。订亲也叫传庚,俗称“拿八字”。由红爷(介绍人)收女方的庚贴送交男方,按生辰八字推算,若双方八字合得来即可订亲,如果相犯退还庚贴。订了亲,男方每年给女方送一次年礼,叫“填庚”,直到结婚为止。准备结婚时,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征求意见请人择期定日。结婚前一个月男方办四礼请红爷用人挑上到女方报期为“报对月期”,午饭后女方给挑礼者打发钱,女方向男方提出聘礼要求(首饰、服装的数量及质量要求),让红爷转告男方。若与男方协商同意,便各自准备结婚事宜。一般结婚的前一天,男方先祭祖,女方摆宴席招待宾客,称“梳头酒”,也有三天回门时摆宴席称“回门酒”。在吃“梳头酒”的晚上,母女痛哭,为之“哭嫁”。母女互相诉说对方的艰辛,女儿诉说母亲的养育之恩等。男方在前一天早上带上礼物到红爷家为之“起红”,请红爷到男家吃早餐,然后一人挑上一块肉、两条鱼(鱼肉都系上红纸条)、女方出嫁说定穿的衣服和新娘同岁数的实心馍,与红爷一起到女方吃午饭,为“过礼”。回转时,女方摘下一块肉,衣物、馍馍留下。结婚之日为“正期”,这天新郎衣冠楚楚,肩攀红绫,端坐官轿(或骑马)领着空花轿(或坐一小孩曰“焐轿”)上路,两杆红旗开道,对子锣十三响,一人挑小盒,吹鼓手一路鸣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到了女家,女方掩门,男方“路知客”递上“投亲条”[投:奠雁生 ×××(新郎名)鞠躬]和开门“封子”(红包),女方开门让新郎拜祭女方祖先,然后落座,拿红包请“焐轿”小孩进屋。女方为新郎奉烟、倒茶、端洗脸水,男方路知客一一付红包,这时便开始“摆茶”,男方知客、红爷、新郎、陪郎官,女方路知客、送亲郎一起落座,每人一杯茶水,中间放上各种糕点,每人吃一块后便分发给看热闹的宾朋或被哄抢。这时女方给新郎配绿(即用绿绫与红绫对称攀在新郎肩上),请新娘上轿。女方由陪妞牵或哥哥背上轿,再由两小孩把住轿杠,不让抬走,曰“把轿门”,男方付红包后放行。新郎由路知客陪同下到女方家中放“谢亲条”[谢:姻愚婿 ×××(新郎名)三叩首]后赶在女方大轿前面上路。但转回时,不能从来时的老路退回。回到男方,鞭炮鼓乐齐鸣,女轿从火堆上走过,新郎先进屋换双鞋,摸一下床(表示将来男方为主)出屋同牵亲娘一起将新娘迎进屋,跪拜花堂,送进洞房,再出来迎接送亲郎、陪妞,接女方陪的嫁货,给女方路知客、送亲郎、陪妞、红爷摆茶后开席,但女方路知客要给厨师拿红包。新郎新娘的床第一天晚上请儿女双全的女性铺,一面喊采一面铺,如:“铺床、铺床,迎接新娘,两头一按,儿女双全”等。床上还放上连藕、筷子、枣子等,意为早生、连生,儿女都生。正期这天床下放一盆烧红的炭火,表示将来夫妻恩爱,日子红火。饭后送亲郎走时把箱、柜的钥匙交给新娘,并说明第几天来接回门。送走送亲娘和陪妞之后开始闹洞房,不论辈份大小均可参与,叫“三天无大小”。第二天早上新媳妇要给公公、婆婆送茶,公婆给新郎新娘拿红包。这顿早餐由新娘上灶,做一顿面条,叫“试刀面”。上午接着下拜,亲朋们让新郎新娘说荤话,说四言八句,让新郎抱新娘摘花、吃果子等让大家开心,闹房者给新郎新娘拿红包。年岁大的让新郎新娘给祖先叩几个头,也拿红包,称为“下拜钱”。按照送亲郎走时交代的时间,无特殊情况,一般在第三天,那天一早送亲郎、陪妞路知客一起来接新郎新娘回门,在男方吃早餐后到女家吃午餐,然后又回到男方,称为三天不守空房。到此,婚嫁仪式才正式结束。

这些礼仪视联姻两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穷人家则从简。

招亲。男到女家落户的叫“倒插门”。一般这样的婚姻男方比较穷,有的到正期那天男方直接将新郎送往女方,有的女方到男方去接。女方摆酒席,请有学问的人、族长为新郎更改姓名,姓女方姓。

再婚。男女再婚者,男方经济条件好的,接“青头妞”的,如同新婚一样,只是新娘进屋后不能直接进洞房,只能坐在堂屋里。结“后婚”的,只摆酒席即可。女的“坐堂招夫”也一样,但不一定更改男方姓名。

建国后,从1950年开始,采取新式结婚仪式,请亲朋好友、当地领导参加,不受礼,陪嫁少,不索聘礼嫁妆。60年代改骑自行车、拖拉机娶亲。70年代出现了变相买卖婚姻,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嫁妆。80年代结婚出现了比排场、讲阔气的风气,女方向男方要沙发、衣柜、高低床、各种电器等高档商品,要“几转几响几条腿”(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床柜腿数)。90年代后,要几部轿车接,几部轿车送,响手、锣鼓、抬大轿等。但也有的结婚只摆筵席,举行仪式后外出旅游,嫁妆由新郎新娘协商办。

办丧事又叫过“白事”,礼仪繁琐,铺排很大。仪式的规格视死者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视死者的地位、年龄、辈份而定,视死者的身份而定。

2000年9月以前,本地向来采用土葬。丧葬过程为入殓、停灵、吊祭、出殡、送葬、安葬等。后上级政策规定要火葬,人们把死者收殓后送去火化,其它仪式不变。

一般家庭办丧事,首先将死者趁尸体未僵之前,请人把寿衣穿上,装进棺材停在堂屋里,或专设灵堂。如果自己没有现存的棺材,在别处买后往回运要把棺盖倒扣,用一红纸附在上面。富有家庭棺材多用杉、柏、楸树等优等木质做成,内裱糊白纸,外涂黑漆,在棺内头枕5—7块瓦,为死者叠一三角形帽子,内穿红衣红裤,外罩其它衣服,上下计单数(5—7件),袜子不准是灰色(传说穿灰色死后变驴子),棺底用剪的纸钱摆个人形。用一水壶现从水井里打半壶凉水,给死者前三后四洗个澡穿上寿衣,先放在地下(叫落榻),放挂小鞭,然后“上材”,放挂大鞭。左手放一串10个小饼子,为“打狗饼”。用火纸垫住棺材口,将棺材盖上透空气(如果是假死,三天内可还阳)。棺材头放一供桌,摆上十个供香馍,几斤猪头肉,擀一根面条搭在筷子上放在碗上,点上两支蜡烛,插上香。棺材下面点上油灯,一般放三天下葬(也有放5—7天的)。第二天下午,亲戚朋友都前来吊祭。但死者的姑娘女婿一定要在十二点以前来下祭,整猪活羊,一套供香馍,孝幛布,棺罩、坟罩,一对纸人(童男童女),有的还做一匹大白马,一栋房屋、金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请“火祭”先生(现在还做花圈、请乐队)一路吹打。走到后,丧者方请的乐队相迎,这时鼓乐齐鸣,鞭炮礼花齐放,换上拿来的祭品、纸人,女婿、女儿跪在棺前痛哭,女婿叩三个头,跪在左边的孝子还三个头。给姑娘女婿发4.5尺的白布巾、黑袖箍、白鞋、布料腰带、搭头布(孝子比棺撕孝巾)。其他来下祭的亲朋一般是鞭炮,一捆火纸,一个花圈。儿媳、孙媳娘家来吊祭也搞供香馍、猪头肉、孝幛,请乐队。侄辈发给三尺长的孝巾或黑袖箍,孙辈发给红袖箍,重孙辈发给绿或黄袖箍。如果满开孝的话凡来吊祭者,每人都有一条三尺白头巾。当天晚上开席宴宾,过去由火祭先生做斋,现在由乐队奏哀乐,亲朋点歌。夜间孝子孝婿守灵,直到天亮。第二天天不亮,由“督管”(主持办丧事的人)安排“发井”(掘坟坑)人(选儿女双全的人)简单的吃一顿早餐,提上一壶水、一包糖、两包烟,到阴阳先生(现在由村组长)指定的地方发井。前三锹土由孝子兜放在别的地方,到下葬时再首先放进坑里,为之“祭土”。坟的深度、方向、出殡时间均由阴阳先生定,现在由督管或村组长说了算。出殡前,先由一孝子把打狗饼取出让一小伙子从房前扔到房后(免得到阴间的路上被狗咬),再让前来吊祭的人瞻仰一下遗容,撤下祭品,用三根钉把棺盖钉上抬出门。由八人或十六人抬送,一个孝子背棺,一个孝子担灵牌(或照片),一个担祭品。这时鼓乐、鞭炮齐鸣,花圈、孝幛下祭人一路抬上,如果路间休息,把棺材放到两条长凳上,不准棺材落地(传说落地后人不旺),这时孝子、孝媳、孝女、孝婿一齐跪在地上。落炕后(下坑)孝子先把祭土放进坟里,然后来吊祭的客人每人不用脚踩挖三锨土放在坑里,撤回祭品,下葬仪式结束,其余的由发井人和抬重人培坟。此时,如果有几个儿媳的要对供香馍进行哄抢后往家里跑,回家后放进潲水里,传说谁先到家谁先发财。后每隔七天孝子、孝女等下午来烧一次纸,过“五七”(第五个七天)孝子得为死者做一套房屋(纸杂)等烧祭,以后每周年一次,第三周年由姑娘、女婿做一套纸人、纸马、纸房、家具等作最后一次吊祭,称为满孝。

本地一般生育第一胎,男方要到岳母家去报喜,同时也到媒人家去报喜,接第三天去吃面,叫“喜三”。第三天也叫“洗三”,给小孩洗个澡。岳母家拿上挂面、油条或(油饼)、猪蹄、母鸡、红糖、毛衫(三尺长的衣料给小孩做衣服)、鸡蛋等,媒人家也拿上糯米或甜酒(酒糟)等,还接上男方的近亲如姑爹、舅舅、姨娘家、叔伯、侄子等吃喜三面。这些家也都拿一斤红糖、鸡蛋等。在吃喜三酒的同时,请有学问的或尊长为孩子取名讳。在到满一个月之内,岳母家一般要送三次粥糜(被称为毛粥糜)。满月这天大摆宴席,岳母家经济条件好的再次送挂面、油条、猪蹄、红糖、鸡蛋、小孩衣服、鞋帽、袜、银圈、银镯、小孩座椅等。到吃席时,首先要给厨师拿餐厨的封子(红包),给婿家折席面钱。满月后,男女一起抱孩子到岳母家去“出窝”。走到后婆婆(即外婆)接住孩子放在簸萁里后在门旮旯里滚几滚,给小孩去灾,走时给一红线穗、打发钱,表示以后多亲热婆婆家。以后小孩不论到亲戚、朋友邻舍家,都给一绺线或系于孩子胳膊上,或拿在手里均可,表示相亲有缘,福命延绵。但在小孩未满月之前,“坐月子”的女人是不可以到任何人家里去的,如果冒然到了那一家,得给这一家扯红布,放鞭(或给大红纸)冲霉气(传言月母子到哪家,哪家要倒霉)。

孩子周岁生日为“抓周”,婆婆家依然要送篮子礼,现在还要送童车、学步椅等,另外还有一把连根葱和一篮子豆芽,走几步丢一撮豆芽,表示扎根长命。其他亲朋都来送礼祝贺,依然贴“喜”字,贴“喜联”,放鞭炮。有的在桌子上摆上各种物品,如书、笔、算盘、筷子、碗、玩具、衣服等以试孩子的兴趣,这一作法叫“抓周”,从孩子抓到的东西预测孩子的将来。也叫“长尾巴”,意为从此会走路,跟在长辈后面,故有“奶奶的孙儿,尾巴根儿”之说。一般长到12岁再庆祝一次。

这些习俗在建国前富有的家一直沿用,建国后宣传移风易俗,50年代至70年代一切从俭,仅至亲来祝贺,不办酒席。从80年代以后,差不多家只有一个小孩,再加上经济越来越宽裕,酒席规格越来越高了,孩子由只吃满月酒、1岁生日、12岁生日办酒席,发展到现在有的3岁、6岁、9岁、12岁生日都办酒席。

建国前,本地给老人祝寿,一般只限于儿女至亲,生日的前一天晚上都来祝贺,第二天早上吃寿面,中午吃酒席,但富有的人家大操大办。60大寿更为隆重,请“响手”,请戏班唱戏,亲朋等送寿匾、礼物。建国后50年代至70年代去掉了这一习俗,80年代以后,这一习俗又捡起来,还掺和了现代成分。不仅60岁生日这天中午一顿酒席,甚至36岁、50岁、70岁、80岁、90岁都祝寿,并且大摆酒席,非常隆重。每次做寿酒,亲戚朋友满下请贴,生日那天请上乐队、亲朋都点歌点戏庆贺。女儿女婿、儿子媳妇给老人买衣物,女婿还要上大礼,也有的朋友买寿匾和礼物的。这天中午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食客满座,边吃酒饭边听唱,热闹非常。

建国前建房一般是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一般的户自己请人搭个茅屋,不讲究什么。比较富裕一点的就有很多讲究,首先请阴阳先生(风水先生)看屋场(宅基地),定房屋方向,门朝哪个方向开。定好方向后,要挑堂屋的梁树,本地多用榆木、楸木,或从外地买杉木。自己没有的还要到别处去买。看准后,起早偷放,谓之“偷梁换柱”,然后付给树钱。梁树放倒后是不准人从上面过,特别是女人。树蔸上放一红纸。然后请人抬梁树,前面引路人打一“千里眼”,(所谓“千里眼”就是用竹蔑筛绑在竹竿上系红布或红绫。)梁到现场后,“千里眼”顺着阴阳先生所定的方向插在门前。木梁从放倒到做成功架上屋脊一直用人守护。在此间,主东家都要分给风水先生、瓦工、木工拿封子(红包)。梁做好后,在中间系一红布兜,内装农历、笔、五色花线。在竖列架和上梁时,请木工手提一红公鸡,一面喊采,一面向人群撒糖果、糕点、饼子、铜钱、供香馍。上面喊一声,下面围观的群众应一声“有哇”、“发呀”。撒糖果、铜钱的人注意多向屋后面撒,言下之意是后面有人(后人兴旺)。在喊采声中屋架上的人缓缓将屋梁拉上,直至安放到位。

80年代后,房屋逐渐变成了砖混结构,屋场很少请风水先生看,到上楼板时,亲戚朋友来放鞭炮庆贺,仍然做上“千里眼”插在门上,待房屋建成后,向建国前一样给亲朋下请贴,请乐队大家点歌,鞭炮鼓乐齐鸣,大家边吃酒饭边听唱。

湖北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襄樊市樊城区太平店镇,该镇系“中国乡镇之星”、“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开发区2003年元月被省政府开发办、体改委批准为省管开发区。起步区面积5.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17平方公里。距襄樊市中心35公里,老河口市中心30公里。襄樊飞机场和老河口飞机场位于汉十高速公路附近,分别距开发区45公里和30公里。襄渝铁路、316国道、汉江均穿过开发区,并设有陈家湖火车站一个,汉江30吨级码头两座,交通便利, 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实现“三通一平”,供电、供水、排水设施一应俱全。拥有22万伏变电站一座,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金融、商贸、教育、卫生等社会配套服务体系亦日趋完善,完全具备了吸纳大产业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规划有五个功能小区,分别为纺织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板材加工园区、机械加工园区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目前开发区内有纺织企业7家,拥有纱锭7万锭,宽窄幅布机400台(套);高新技术园区有精细化工企业1家;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有企业3家,板材加工园区有板材成品、半成品加工企业9家。

区内新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开发区积极实行“低税区和零费楼”政策,采取“一站式”服务。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显著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优惠的政策和高效、精干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大开放的姿态,热忱欢迎中外客商前来观光考察,洽淡贸易,投资开发。

1、土壤

太平店镇土壤可分三类:①岗黄土,约占18万亩,分布于镇境内东北一带,这类土壤,粘性强,有机物含量少,土质差。②沙壤土,约占3万亩,分播于镇境内西部和南部。这类土壤质松,有一定的粘性,多含有机物,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棉花、芝麻。③沙土,约占6000亩,分布境内汉水岸边,这类土壤潮大、质松、适宜种植小麦、棉花、芝麻。为棉花主产区。

2、植物

农作物

小麦:有襄麦2号、襄麦4号、襄麦6号、鄂麦6号、鄂麦14号、郑麦9023、千斤958、7023、南大2419、宜宾1号、铁杆糙等品种。

蚕豆:有大脚板、小籽蚕豆、青皮赖等品种。

豌豆:有白豌、红豌、麻豌等品种。

水稻:有二九矮、691、珍珠矮、中籼稻、农垦58、桂朝2号、汕优2号。

黄豆:有八月炸、小籽黄、六月暴、猴巴掌、金皇后、高杆青等。

绿豆:有小籽绿豆、大籽绿豆等。

红薯:有白皮红薯、红心红薯、黄心红薯等。

玉米:有白马牙、金黄后。

芝麻:有三股杈、霸王鞭、犀牛角、青皮赖、转珠莲、中芝 号、襄芝 号等。

油菜:华杂4号、华杂6号、高丰抗5、6号、中油1号、秦油1号等。

棉花:有鄂光棉、鄂棉6号、鄂岱棉、岱字棉

蔬菜

叶菜类:有小白菜、大白菜、紫菜苔、油菜、腊菜、菠菜、莴苣、苋菜、芫荽、芹菜、茼蒿等

根菜类: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大头菜、地瓜、葱头等。

瓜类:葫芦、黄瓜、南瓜、菜瓜、西瓜、香瓜、冬瓜、笋瓜、苦瓜、丝瓜、倭瓜等。

茄果类:白茄子、紫茄子、西红柿、辣椒

豆类:四季豆、豇豆、扁豆、刀豆等

薯芋类:土豆、芋头、山药、姜等。

葱蒜类:大葱、分葱、大蒜、韭菜、蒜辩葱等

水生类:莲藕、菱角、荸荠等

树木:

果树:苹果、梨树、桃树、杏树、枣树、柿子树、拐枣树、石榴树、无花果树、樱桃树等

经济林树:桑树、小叶柳树、大叶柳树、榆树、松树、皂角树、构树、柏树、冬青树、泡桐树、白杨树、茶树、槐树、杉树、苦楝树、香椿树、臭椿树、秋树、银杏树、刺槐树、棕榈树等

花类:

紫薇、紫荆、紫罗兰、麻杆花、迎春花、金达来、金银花、珠里红、牡丹、芍药、锦菊、海棠、杜鹃、凤仙花、桂花、玫瑰、一串红、绣球花、广玉兰、月季、腊梅、茶花、兰花、郁金香、蔷微、夹竹桃、玉簪花、牵牛花、菊花、鸡冠花、虞美人、荷花、百合、美人娇、剑兰、水仙等

绿肥与饲料: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水芹、水竹叶、水葫芦、水浮莲、水苋菜、水浮萍等

田间杂草:狗狗秧、狗尾草、刺苋菜、马齿苋、马鞭草、羊胡子草、猴子屁股、鹅儿肠、野菊花、刺脚芽、看麦娘、破铜钱草、灯笼棵、艾蒿、回头青、光头稗、茅草、芦苇、水稗、野荸荠、牛毛苫、灯心草等

药用植物:车前草、蒲公英、鱼腥草、益母草、水蜈蚣、夏枯草、桑椹、桃仁、杏仁、枸杞子、菟丝子、半夏、香附子、紫草、葛根、杜仲、芦根、鸡血藤、薄荷、荆芥、金银花等

3、动物

饲养动物:黄牛、水牛、马、骡、驴、山羊、绵羊、猪、兔、猫、狗、鸡、鸭、鹅、鸽、蚕、蜜蜂等

野生动物:

兽类:狼、獾、狐、黄鼠狠、鼠、鼹鼠、野兔等

禽类:喜鹊、乌鸦、斑鸠、鹌鹑、麻雀、鹞、鹰、猫头鹰、野鸡、野鸭、画眉、八哥、黄莺、燕、雁、布谷鸟、杜鹃、鹭鸶等。

鱼类:蛇、龟、鳖、虾、蟹、螺、蚌、蚂蟥、鲤、鳊、鲫、青鱼、草鱼、鲢鲩、白鱼、黑鱼、黄鳝、泥鳅、黄鱼

虫类:蜻蜓、蚊、蝇、虻、蛇、跳蚤、臭虫、蟑螂、草鞋底(蚰蜒)

作物害虫及天敌

害虫:螟蛾(三化螟、二化螟、卷叶螟、豆夹螟、玉米螟、粟灰螟、菜螟、蜡螟、谷螟、桃蛀螟)、夜蛾(粘虫、金刚钻、地老虎、小造桥虫、红蜘蛛、棉铃虫)、麦蛾、棉红铃虫、菜蛾、谷蛾、毒蛾、天蛾、枯叶蛾、尺蠖蛾、桑蟥、食心虫、稻异蝶(稻苞虫)、菜粉蝶、苎麻夹蝶、柑桔凤蝶、小麦叶蜂、梨实蜂、松锯峰、蓟马、麦杆蝇、潜叶蝇、蝗虫、蚱蜢、蝼蛄、蟋蟀、叶甲(小、小猿叶虫、铁甲虫、黄曲条跳甲)、芫菁、天牛、象甲、金针虫、金龟子、蚜虫(麦蚜、豆蚜、高梁蚜、棉蚜、玉米蚜、菜蚜、桃蚜),红蜘蛛、蚱蝉、叶蝉、飞虱、盲蝽象、蜱螨(叶螨、粉螨、瘿螨、恙螨)、蜗牛、蜒蚰(蛞蝓、鼻涕虫)等。

害虫天敌:姬蜂(23种)、茧峰(14种)、小峰、金小蜂、卵峰、细蜂、螯蜂、胡锋、瓢虫(捕食性11种)、虎甲、步甲(16种)、寄蝇、食蚜蝇(10种)、草蛉、螳螂、蜘蛛(48种)、壁虎、蛙、蟾蜍、啄木鸟、布谷鸟、家燕、灰喜鹊、大山雀、红尾伯劳、劳、蝙蝠等。

药用动物:全蝎、蜈蚣、地鳖、斑蝥、蚯蚓、蛇、刺猬皮等.

周边驾校

樊城金龙驾校科目二考场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昌盛大道46号
营业时间:09:00-12:00,13:00-17:00

周边中学

樊城区太平店镇太平中学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胥营共建路襄阳市太平店中学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胥营共建路襄阳市太平店中学

周边政府机关

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人民政府 地址:襄阳市樊城区昌盛大道
营业时间:08:30-12:00,14:30-18:00
襄阳市樊城区昌盛大道

周边乡镇

太平店镇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西区街道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太平镇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