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岗村
易岗村 易岗村行政区划 易岗村建制沿革 易岗村历史的痕迹 易岗村经济概况 易岗村文化 易岗村卫生 易岗村贴吧
易岗村,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黄集镇下辖村,地处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黄集镇西南,距离 黄集镇16公里,距 马集村(原 马集乡)2 公里。易岗村地处 鄂 豫两省交界. 南阳盆地南缘.襄宜平原北沿。易岗村现为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下辖村。易岗,现为 湖北省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下辖村,地处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西南,距离黄集镇16公里,距 马集村2 公里。毗连寨子村、 刘坡村、 李冲村、人勤物丰、 人杰地灵、空气清新。 耕地面积5890亩,全村510户,共2190人,辖11个 村民小组。村里有 党支部、 村委会、卫生室。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又称黄家集,相传 北宋时,黄姓在此设集,故名。因 战乱频仍,曾几度 兴衰。明末 清初以来,是 河南省邓县(现 邓州市)至 樊城的交通要道。该镇位于 ...
详情易岗村,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黄集镇下辖村,地处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黄集镇西南,距离 黄集镇16公里,距 马集村(原 马集乡)2 公里。易岗村地处 鄂 豫两省交界. 南阳盆地南缘.襄宜平原北沿。
易岗村现为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下辖村。
易岗,现为 湖北省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下辖村,地处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西南,距离黄集镇16公里,距 马集村2 公里。毗连寨子村、 刘坡村、 李冲村、人勤物丰、 人杰地灵、空气清新。 耕地面积5890亩,全村510户,共2190人,辖11个 村民小组。
村里有 党支部、 村委会、卫生室。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又称黄家集,相传 北宋时,黄姓在此设集,故名。因 战乱频仍,曾几度 兴衰。明末 清初以来,是 河南省邓县(现 邓州市)至 樊城的交通要道。该镇位于 鄂 豫交界处。南距 襄樊33公里,与 伙牌镇接壤,东与 古驿镇相邻,北和 邓州 魏集镇相连,西北与 石桥镇相接, 西、 南分别与 龙王镇、 牛首镇隔河相望。 东经111º59ˊ至112º12ˊ, 北纬32 º12ˊ至32 º24ˊ。东西宽23KM,南北长16KM。全镇总人口8万人,镇区人口2.3万人(含 驻军、襄北监狱等驻镇 单位)。版土面积247 平方公里,共辖35个村,3个街道居委会,257个 村民小组。
明朝-
明 洪武24年, 襄阳县下设坊、厢、里21个,襄北设梅林里(驻黄家集附近东侧),在县北70公里处,清河里,在县北90里处。
清朝-
康熙10年,以五屯田地归并更名编为里、方。县柜征收72方。设净土寺,距县100里,北路井90里,下香积70里,钟楼寺50里,北泰山庙90里。
光绪20年,县分为4乡,辖方70。北乡辖方28。乡公所驻薛家集。即:樊镇、团山铺、程庄铺、邓城、李家湖、邓桃湖、李食店、长兴寺、青琢、龙潭寺、红绫铺、破碑铺、黄渠河、乌鱼寺、乔家冈、吕堰铺、凉水泉、北路井、钟楼寺、清河观、上黄龙、下黄龙、上香枳、下香枳、马家集、薛家集、泰山庙、黑龙集。
宣统年间,全县分为8区,设薛家集为第三区,区设自治局,置议长、副议长等职,办理地方事务。
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1至9年,区下设保、甲、牌。
中华民国9年,全县由8个区改为20个区。薛家集为第九区,马家集为第十区,区设团防局,区下设保、甲、牌。区置团董、副团董、教练等职,以管理地方事务。使行政机构变为地方武力机构。保(500户)置保董,甲(100户)置甲长,牌(10户)置牌长。
中华民国17年(1928年4月),中共黄龙区委遵照县委指示,决定举行黄龙暴动,在区委赵英、朱佑文等同志的领导下,一举攻克团防局。起义成功后,成立了襄东农民运动指挥部,同时成立襄东农民赤卫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鄂北总队。
中华民国19年,全县20个区并为6个区,薛家集为第三区距县城70里。区下设联保、保、甲。区设区公所,置区长、助理员、办事员等,专办自治。另设保卫团,与区平行,专掌地方武力。民国19年(1930年6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鄂北总队在襄东陶山庙整编,成立红九军第二十六师。 民国19年(1930年7月),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在黄龙垱建立(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区)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赵英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朱佑文任党代表。
中华民国21年,合并保卫团于区公所,改称区署,置区长、区员、书记等职。掌地方军政大权。区辖17联保,设联保办事处,置联保主任等职,下辖保长、甲长。民国21年(1932年6月),襄东苏区在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中沦陷,因被叛徒出卖,赵英惨遭杀害,县苏维埃政权遭破坏。
中华民国25年,区下设乡(镇)、联保,第三区仍驻薛家集。辖乡8(泰山、安全、钟楼、复德、邓桃湖、升平、敦信、仁义),辖镇10(薛家集、姚家店、马家集、李食店、临清、龙王集、白家集、西赵集、石桥子、黑龙集)。区设区公所,区、镇设保安队,乡公所辖联保10。
中华民国30年,正式实行“新县制”,撤销联保及第一、二两区,保留薛集等四个区,改联保为乡。辖泰山乡(驻泰山庙)、北屏乡(驻黑龙集)、西赵乡(驻西赵集)、白龙乡(驻白龙镇)、中兴乡(驻马家集)、邓桃乡(邓桃湖)。
中华民国33年,撤销薛集区,原辖的泰山、北屏、西赵、白龙、中兴、邓桃六个乡改为县辖乡。
中华民国36年(1947年12月)至民国37年(1948年7月),隶属谷城县 苏维埃政府,泰山庙、薛家集划归第二区,马家集、黄山洼、姚家店划归第二区。)
中华民国37年7月1日,因剿匪需要,襄阳县暂设薛集区第三个区署,薛集区辖黄渠、古驿、泰山、邓湖、北屏、中兴、西赵、白龙等8乡。署址设薛家集。(1948年7月改属 襄阳县 苏维埃政府,黄集第一次 解放。)
中华民国38年1月10日,因本县地域辽阔,戡乱期间实有增设区署之需要,兹增设吕堰区署,驻吕堰驿。管辖古驿、黄渠、金华、新龙等乡,薛集区辖中兴、白龙、西赵、北屏、泰山、邓湖6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59
1949年1月,黄集第二次解放。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3月,设 襄阳县薛集区。
1951年, 县委为了迎接秋后复查,加强 组织,改为19区2镇,设薛集区为第七区。区公所驻马张河东岸杨家祠堂。辖乡23(白马王、杨大房、秦家、薛集、薛刘、三王、耿坡、陶集、凹李家、张官桥、长王集、杨家、老陶家、李百户、吴楼、雷家、加岗、傅王、姚店、温家岗、太山庙、胡家岗、后薛),自然村120个。二甲、彭梁、中郭、 马集、罗湾、老范(辖刘坡)等乡为姜沟区所辖。
1952年9月11日,薛集区改辖20乡,1个街,计21个。
1953年10月30日,薛集区改称第六区,区公所驻白马王。辖14乡(张官桥、和平、傅王、白马王、秦家、耿坡、姚店、吴楼、三王、薛刘、温岗、长王集、李百户、加岗),二甲乡改为寨子乡,仍为姜沟区所辖。
1956年3月5日,小乡并大乡,和平、白马王、耿坡、薛刘4小乡并成 和平乡;三王、吴楼、姚店3小乡并为三王乡;秦家、温岗、张官桥、长王集并为秦家乡;李百户、加岗二小乡并为李百户乡。此四乡隶属 薛集区。中郭、彭梁、寨子、罗湾4小乡和老范乡的刘坡大队并成 马集乡,隶属 姜沟区(区址驻邓湖)。
1958年9月,撤区并乡,同时建立 人民公社。耿坡、秦家、 马集、三王、李百户五个乡从 姜沟区划出,成立 耿坡乡。即:火箭 人民公社一社,乡公所驻杨家,距县城32公里。
1959年1月,政社合一,火箭一社和宇宙公社合并为 薛集公社,驻黄集,离县城32公里。下辖10个管理区。即:耿坡、秦家、 马集、姚店、李百户、薛集、罗岗、西尹、宋湾、吕镇。 秦家管理区下辖太山、温岗、大王、长王、王庄、彭王、张官桥、胡岗8个大队; 耿坡管理区下辖陶家、耿寨、陶庄、耿坡、黄集5个大队; 马集 管理区下辖 马集、罗湾、李冲、寨子、 张岗、彭梁、中郭、刘坡、董王、刘岗十个大队;姚店下辖姚店、吴楼(辖姜岗)、施吴、黄营四个大队; 薛集管理区下辖薛集、姚刘(辖三王)、薛刘、后薛(辖程营、毛岗)四个大队。
( 1959年1月, 襄阳县薛集公社马集管理区张岗大队)
1960-1969
1961年6月, 薛集公社改称 黄集区公所,下辖吕镇、 马集镇、薛集镇人民委员会和薛集、宋湾、秦家、姚店、 马集、耿坡、罗岗、西尹、吕镇、李百户人民公社 管理委员会。
(1961年6月, 襄阳县黄集区马集公社张岗大队)
1964年2月13日,县将黄集、石桥2个区划为三个区,新设 龙王 区。黄集区的 马集 公社划归 龙王区管辖。姚店公社、李百户公社划归石桥区管理。
(1961年6月, 襄阳县龙王区马集公社张岗大队)
1965年6月20日,将原 黄集区分为 薛集区和 古驿区。薛集区驻薛集,下辖薛集、秦家、耿坡、姚店、 马集5个公社。
( 1965年 6月, 襄阳县薛集区 马集公社张岗大队)
1970-1979
1971年,因 襄北农场多次要求,区公所及区直单位由薛集迁至黄集。
1975年 11月,撤区改称 薛集 人民公社,原公社改称管理区,下辖5个管理区,35个大队,236个生产队。
薛集管理区辖薛集、毛岗、后薛、程营、薛刘、三王、姚刘7个大队;
耿坡管理区辖耿坡、黄集、三星、五星、陶庄5个大队;
秦家管理区辖太山、李楼、彭王、大王、长王、王庄、温岗、胡岗8个大队;
姚店管理区辖姚店、吴楼、姜岗、施吴、黄营5个大队;
马集管理区辖 马集、罗湾、李冲、寨子、 张岗、彭梁、中郭、刘坡、董王、刘岗10个大队。
( 1975年 11月, 襄阳县薛集人民公社 马集管理区张岗大队)
1980-1989
1981年 3月 23日,“薛集人民公社 革命委员会”改为“薛集人民公社 管理委员会”。五星、三星、李冲、 张岗、刘岗5个 生产大队分别更名为陶家、耿寨、上李冲、 易岗、田湾 生产大队。
是年 7月1日,薛集 公社改称黄集 公社。下辖5个管理区,35个 生产大队,250个生产小队。
( 1981年 3月23日, 襄阳县薛集公社马集管理区易岗 生产大队)
( 1981年 7月1日, 襄阳县黄集公社马集管理区易岗 生产大队)
1984年 3月设区(镇)建乡。黄集公社改为黄集区和黄集镇。管理区改称 乡, 生产大队改称 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称 村民小组。黄集区辖乡5,村民委员会35。即:秦家乡辖王庄、温岗、大王、长王、李楼、彭王、太山7村;薛集乡辖毛岗、后薛、程营、薛刘、薛集、三王、姚刘7村;耿坡乡辖陶家、陶庄、耿坡、耿寨4村;姚店乡辖姚店、吴楼、姜岗、施吴、黄营5村; 马集乡辖 马集、罗湾、田湾、董王、刘坡、中郭、彭梁、 易岗、寨子、上李冲10村;黄集镇为县辖镇,与黄集区平行。镇辖黄集村,胡岗村和黄集 街道 居委会。
( 1984年 3月, 襄阳县 黄集区 马集乡 易岗村)
是年 8月,黄集镇与黄集区合并为黄集镇,在原黄集镇驻地设 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辖胡岗村、 黄集村和黄集街。 黄集镇为 县辖 镇,下辖5 乡(耿坡、秦家、薛集、姚店、 马集)一处(街道办事处)35个村,黄集街道居委会,250个 村民小组。
( 1984年 8月, 襄阳县黄集镇 马集乡 易岗村)
1987年 9月 22日,撤 区( 镇)建 乡( 镇),原黄集镇分为黄集镇和 马集乡。将原薛集、耿坡、秦家三个 乡和 街道办事处划归黄集镇,将原马集、姚店二乡划归 马集乡。其它隶属不变。
( 1987年 9月 改名为 襄阳县 马集乡 易岗村)
1988年 4— 5月, 乡、 镇下设 党总支。黄集镇设秦家、薛集、耿坡三个 党总支, 马集乡设 马集,姚店两个党总支。设正、副书记、 委员等职,负责行政 党务行政事务。
1989年 4月,黄集镇、 马集乡分别在原 党总支增设管委会、管理区,管理行政事物。 党政 领导 机构和管理形式与原小乡(管理区)基本相同。
1990-1999
1990年 4月, 马集乡下设 马集管理区和 易岗管理区。同时,增设 易岗党总支。 马集管理区辖马集、董王、田湾、刘坡、中郭5村; 易岗管理区辖 易岗、罗湾、上李冲、寨子、彭梁5村。
( 1990年 4月, 襄阳县 马集乡易岗管理区 易岗村)
2000-2009
2001年 4月,撤乡(镇)建镇,将原 马集乡、黄集镇合并为黄集镇。下辖35个村,三个 居委会。其它 隶属不变。
(2001年 4月, 襄阳县黄集镇 易岗村)
2001年底,经 国务院批准,撤销 襄阳县,成立 襄樊市襄阳区。
(2001年底, 襄樊市 襄阳区黄集镇 易岗村)
2010-
2010年 12月2日,经 国务院批复同意, 湖北省 襄樊市更名为 襄阳市。原 襄樊市 襄阳区更名为 襄阳市 襄州区。
( 2010年 12月, 襄阳市 襄州区黄集镇 易岗村)
全党 动员大办 农业为普及 大寨县而奋斗!
经济以 农业农作物种植为主。
村有 图书室1个, 藏书1000多册。电视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8%。
建国前后,村少医缺药,后卫生事业逐步发展。2003年实行了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看病难得到改善。村有卫生室1所,从医人员1人。
易岗村吧
周边村庄
易岗村
地址:襄阳市襄州区
易家岗
地址:襄阳市襄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