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镇

麻城镇 麻城镇城镇简介 麻城镇行政划分 麻城镇经济建设 麻城镇城镇建设 麻城镇社会事业 麻城镇历史名人 麻城镇农村卫生建设 麻城镇农民夜校 麻城镇留守家属服务


麻城镇位于荆门市东南郊,地处鄂中金三角地带,西邻焦枝铁路、207国道,东濒汉水、荆潜省道、襄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荆宜、正在修建的荆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投资3亿多元的三峡变电站落户境内。麻城镇下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个果园场,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耕地3261.8公顷,总人口2.6万人。麻城镇 麻城镇镇政府驻麻城,人口25669人,面积176.3平方千米。位于荆门市东郊,地处鄂中金三角地带,西邻焦枝铁路、207国道,东濒汉水、荆潜省道、襄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荆宜、已立项的荆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投资3亿多元的三峡变电站落户境内。全镇辖18个村,2个居委会,1个果园场,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耕地3261.8公顷,总人口26000人。境内土地肥沃,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油商品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石灰石、石膏等多种矿石,已探明的石膏贮量达8。5亿吨,素有荆楚...

详情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所有特殊区域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介绍

麻城镇位于荆门市东南郊,地处鄂中金三角地带,西邻焦枝铁路、207国道,东濒汉水、荆潜省道、襄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荆宜、正在修建的荆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投资3亿多元的三峡变电站落户境内。麻城镇下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个果园场,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耕地3261.8公顷,总人口2.6万人。

麻城镇 麻城镇 镇政府驻麻城,人口25669人,面积176.3平方千米。位于荆门市东郊,地处鄂中金三角地带,西邻焦枝铁路、207国道,东濒汉水、荆潜省道、襄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荆宜、已立项的荆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投资3亿多元的三峡变电站落户境内。全镇辖18个村,2个居委会,1个果园场,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耕地3261.8公顷,总人口26000人。境内土地肥沃,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油商品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石灰石、石膏等多种矿石,已探明的石膏贮量达8。5亿吨,素有荆楚石膏第一镇之美誉。

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五丰桥、麻城、荆寨、蔡院、火山、裴庙、中山、龙井、斗立、官堰、邓冲、荆港、雷集、横店、官湾、朱庙、丁店、板庙、三青、长兴。

经济建设成绩显著。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0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农业总产值1.99亿元。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乡镇工业增加3.08亿元,工业用电量2100万千瓦时。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1元。全镇现有规模企业7家,亿元企业1家。农业以调优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狠抓粮油、双低油菜、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农业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业着力实施“兴工富镇”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拉长加粗石膏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石膏产业,全镇形成了年产石膏140万吨,加工石膏粉80万吨的生产能力,诞生了一批如湖北龙源、台湾光邦、台湾资生堂等重点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

工业着力实施“兴工富镇”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拉长加粗石膏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石膏产业,全镇形成了年产石膏原矿300万吨,石膏制品80万吨的生产能力,诞生了一批如湖北龙源、台湾光邦、台湾资生堂等重点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2276.04亩,目前已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土地勘测、规划和一期工业用地主干道建设、征地补偿和房屋拆迁等工作。

农业以调优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狠抓粮油、双低油菜、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长江鹅业、金羽禽业、德胜生态农业、大金龙农业合作社等项目,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

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布局。已完成了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正多方筹资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08年预计完成300万元城镇建设项目投入。截至2007年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1万人,集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经济辐射和要素聚集作用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在编教师187人,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人员42人,卫生普及率100%;继续推行了计划生育“三结合”政策,计划生育普及率达 100%;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发展,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和城区并网,新增加电视节目22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2005年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8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连接麻城、长兴、中山、裴庙、火山等5村9.5公里的油路,兴建了帅火石渣路11公里;投资150万元对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让集镇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投资65万元对集镇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净化;投资20万元配套完善了福星楼工程,改善了五保人员的生活条件;投资25.5万元为移民兴建了水渠、公路等基础设施。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了农村文明教育普及力度,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尽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广开民主渠道,发扬民主作风,全面贯彻实施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制度,扎实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建立健全了维稳工作网络,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周培公,汉族, 湖北省 荆门市 掇刀区 麻城镇官堰村人。

康熙年间刊刻的《先贤诗佩》卷五记载:周昌,字培公,宛城人。父早丧。先生娠甫十岁, 李自成寇荆郢间,母孙夫人殉难死,先生落魄无依。为州卒小吏,旋附显者入都门,充内阁供奉。康熙丙辰, 固原 提督 王辅臣叛,先生进谋曰:“关陕天下之脊也,吴逆(三桂)不从川据陕而恋栈常岳间,诚出下策。今辅臣举足轻重,实系天下安危。虽因一时激变通吴、耿(精忠)二逆而心念国恩,犹盲之不忘乎视,痿之不忘乎起也。倘得能言士谕之,必复降。

麻城镇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结合雷集卫生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麻城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指针,坚持积极稳妥、保持稳定、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加大农村卫生改革力度,对卫生所实行退公转民,以推动卫生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 经济建设。

二、基本情况

麻城镇雷集卫生所建于1956年1月,现有职工10人,其中在编在岗职工4人,退休职工5人,聘用人员1人。卫生所现有土地使用面积3525.84平方米,截止2004年12月底,卫生所拥有 固定资产17.6919万元, 流动资产5.1541万元,负债总额为3.8977万元。卫生所年均业务收入为6万元,人均工资水平540元/月。卫生所的发展和职工的生活非常困难,改革与脱困势在必行。

三、改制形式

麻城镇拍卖出售,整体转让,以拍卖变现资金和财政补助经费用于改制。改制后实行自主办医,依法经营。

四、实施步骤

麻城镇改制工作分为四个 阶段进行,力争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主要任务:召开动员会,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严明工作纪律,统一思想认识为改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资产评估。主要任务:按照相关规定,由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评估,确保资产估价真实准确。

第三阶段:公开拍卖。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广泛宣传。二是报名登记。凡自愿参加竞买的,按区卫生局发布的拍卖公告要求,到区卫生局申报登记。三是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拍卖。以净资产、无形资产为拍卖标的,实行公开竞价拍卖。确实无人竞价的,实行协议出售。在同等条件下,卫生所在职人员可以优先购买。四是收取拍卖价款。原则上要求一次性交清价款。五是签订协议,并进行法律公证。六是移交资产和债权债务,办理移交手续和执业证件变更手续。

第四阶段:处理遗留问题。

五、具体问题处理和优惠政策

1、人员。5名退休人员养老金由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对4名在编在岗职工,根据实际工龄,每满一年发给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一个月的补偿金,养老保险费由单位交至2004年12月31日(个人部分自己承担)。职工一次性领取补偿金后,解除与单位的人事关系,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其档案移交劳动部门管理。自谋职业人员继续到社会保险机构缴费的,原缴费年限可连续计算,按规定享受社会基本 养老保险待遇。对聘用人员1名予以清退,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一个月的补偿金。

2、土地。购买方对土地使用权实行买断,具体标准按国家 土地政策执行。

3、资产。卫生所拍卖后,购买方对资产具有使用权和处置权,可以改变原有的使用性质。

4、债权债务。卫生所现有债权债务,按总资产出售的,债权债务由出售方承担;按净资产出售的,其债权债务由购买方承担。

5、管理。购买方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 方针、 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继续行医的,要自觉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6、名称。购买方可以继续使用卫生所的名称,也可以自主冠名,但须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有关程序办理更名手续。

7、优惠政策。

(1)在卫生所 拍卖过程中,土地、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搞好服务。在收费上,凡办证、换证的一律只收工本费;其他政策性收费按下限收取,并尽量给予减免。

(2)公开拍卖时,雷集卫生所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并可以享受 优惠价5-10%。

(3)改制后,继续行医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由办医者自主作价,接受物价部门指导;经营地点放开,既可以在原址办医,也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主选择地点办医,报卫生主管部门 审批。

六、组织领导

麻城镇为加强对卫生所改制工作的 领导,区政府成立雷集卫生所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副区长朱才坤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韩国凯、区卫生局局长曾广智任副组长,土地、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麻城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 卫生局,吴荣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卫生所改制工作。

2007年6月21日黄昏,掇刀区麻城镇火山村100多村民吃完晚饭便早早聚集到村委会,他们要在这里的“农民夜校”听华中农学院专家讲水产养殖课。乡村课堂明亮的灯火伴着屋外的蛙鸣,别有一番风情。

据介绍,麻城麻城镇有19个这样的农民夜校。这些夜校大都设在村级办公场所,有的就设在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家中。

麻城镇素有“荆楚石膏第一镇”美誉,丰富的石膏资源吸引了境内外多家企业投资兴业。麻城镇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到附近工厂打工成为新的 生产方式,当地经济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麻城镇有12个村被各级政府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同时加强科技、法律、卫生等 综合知识的教育,成了麻城镇一个新的课题。2006年,借湖北省村级阵地组织的建设和完善的契机,麻城镇委、镇政府决心把兴办农民夜校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06年6月,第一家农民夜校在火山村诞生了,19个村(场)的夜校于当年陆续挂牌开班。

农民夜校的辅导课目由镇农业服务中心、镇委党校根据农民的需求确定,镇里组织、宣传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和邀请各类专家授课。经过2年实践,授课内容从最初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逐步发展到 法律、 卫生、 文化、时事政治等,夜校还配置了电视、音响等电教设备及书报刊读物。随着课题越来越宽,条件越来越好,村民“有课听讲座、无课看书报”正形成 习惯。

据统计,麻城镇农民夜校自开班以来,已举办大型讲座70多场次,提供致富信息1000余条,受教育村民达3000余人次。火山村6组村民胡以兵承包有30亩鱼池和10亩龙虾池,前些年凭经验搞生产,收入始终上不去,经过几次农民夜校的专题培训,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水产技术,2006年以来光养殖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以前搞养殖有两怕,一怕没资金,二怕没技术。有了农村信用小额贷款和农民夜校,基本上解决了这两怕,胆子大多了!”胡以兵说。

2007年4月25日,省妇联副主席赵吉凤在对麻城镇建立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后,确定麻城镇将作为全省首批农民工家属综合服务体系(简称“留守家属服务中心”)建设项目4个试点乡镇之一。

建设“留守家属服务中心”是中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一项惠民措施。作为湖北省该项目的试点镇,麻城镇将得到专项补助资金40万元。

镇区是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输出地,每年有数万人在外地打工。据统计,仅麻城镇就有外出务工人员1952名,留守家庭830余户。其中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317人,子女在外务工的留守老人412人,丈夫在外务工的留守妇女531人。留守家属的生产、生活和教育已成为当地政府密切关注的 社会问题之一。麻城镇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麻城镇在裴庙村组建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裴庙村1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亲情交流活动。在村级试点的基础上,麻城镇也利用原闲置的成人学校建起了镇“留守家属服务中心”。

在得到省专项资金补贴后,麻城镇还将对原成校教学楼进行重新规划,修建一个面积为300平米的食堂,建成50平米的电教学习室、50平米的电话吧;并添建书报阅览室和儿童托管室等。

“留守家属服务中心”建成后,将以服务本地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主,以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家属为辅。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托管,对留守儿童进行作业辅导、健康心理辅导;对留守妇女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各项技能培训,提供 心理咨询等;对留守老人提供生活、 娱乐场所,并提供部分社会保姆式服务。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阿昌族乡委员会 地址:乡中路与麻矿路交叉口南100米
乡中路与麻矿路交叉口南100米

周边商圈

麻城 地址:掇刀区

周边乡镇

麻城镇 地址: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