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镇

天城镇 天城镇历史沿革 天城镇特色农业 天城镇基础建设 天城镇乡镇经济 天城镇教育事业 天城镇主要领导


天城镇,隶属 湖北省崇阳县,位于崇阳盆地中北部,跨北纬29°29′-29°39′,东经113°45′-114°06′,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东连 白霓,南接青山、石城,西邻 桂花泉,北通 赤壁,是个集城区、郊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大镇。现有版图面积20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城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28个村民委员会 、304个村民小组,城乡总人口124705人(2017年),现有耕地面积64591亩。天城镇历经宋、元、明、清、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有一千余年。县志同治五年版卷-疆域.形胜载“弥望平畴,旷博沃衍,四周有山,愈远愈高,如列屏叠嶂,言天城也……”。明、清时期,天城镇名天城。民国时期,天城镇时而名桃溪镇,时而名城关镇,时而名岳麓乡。1949年5月崇阳解放后,定名城关镇,隶属崇阳县第一区...

详情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所有主城区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介绍

天城镇,隶属 湖北省崇阳县,位于崇阳盆地中北部,跨北纬29°29′-29°39′,东经113°45′-114°06′,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东连 白霓,南接青山、石城,西邻 桂花泉,北通 赤壁,是个集城区、郊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大镇。现有版图面积20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城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28个村民委员会 、304个村民小组,城乡总人口124705人(2017年),现有耕地面积64591亩。

天城镇历经宋、元、明、清、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有一千余年。县志同治五年版卷-疆域.形胜载“弥望平畴,旷博沃衍,四周有山,愈远愈高,如列屏叠嶂,言天城也……”。

明、清时期,天城镇名天城。民国时期,天城镇时而名桃溪镇,时而名城关镇,时而名岳麓乡。1949年5月崇阳解放后,定名城关镇,隶属崇阳县第一区。1951年,定为县直辖镇,1958年更名为中心人民公社,1961年复称城关镇,1982年2月,更名为天城镇至今。

境内行政区划,颇多变动。

明代,崇阳分为16里。天城乡辖三里:县市里、仁上里、仁下里。

清代,崇阳设3乡11里44保。天城乡辖6里24保。县市里辖鹿门、东岳、新塘3保,平下里辖灌溪、汤田、洪桥、三山、四圣5保,仁上里辖上津、下津、小港、河山、铜钟5保,仁下里辖崇洪、河田、浪口、龙头、黄沙5保。钦凤上里辖桥墩、肖坊、石坑、白羊、豪头、下岩6保;平上里辖青山、西冲、肥田、石屋、雷骆5保。

民国时期,境内行政区划沿用清制,民国十六年(1927),全县分为9区。城关隶属第一区。后南京政府推行保甲制,城关、东岳、新塘、上津、下津等隶属岳麓乡,鹿门、河田等隶属崇洪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全县分1、2、3区,18联保。城关归1区所辖,下辖香山、城厢等7个联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崇阳复分12乡,城关,大桥仍为岳麓乡,鹿门仍为崇洪乡。

民国三十年(1941),改联保制为乡保制,全县设桃溪镇、白霓镇、沙坪镇、12乡84保。岳麓乡辖东岳、上津、下津、鹿门、新塘5旧保,新改7保。崇洪乡辖河田、崇洪、三山(现属桂花泉镇)、灌溪4旧保,新改6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县设5个区,在沦陷区设西北办事处,岳麓、崇洪2乡隶属西北办事处。乡镇未变,将保划小,改84保为108保。岳麓乡7保不变,崇洪乡由原来的6保划为8保。

民国三十四年(1945)初,崇阳仍设5区,14乡,111保。第一区辖4乡37保,即五里乡、马家背乡、天灵乡、舒家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崇阳设6乡,第一区辖桃溪乡、方山乡。桃溪乡辖10保,方山乡辖7保。抗日战争胜利后,城关、大桥仍归岳麓乡,鹿门仍归崇洪乡。岳麓乡辖东岳、新塘、灌溪、汤田、上津、下津、小港、浪口8保。崇洪乡辖崇洪、河田、鹿门3保。

1949年5月崇阳解放,6月设立城关镇,隶属崇阳县公安局。1949年10月至1950年8月,城关镇境内分设4个街道委员会,隶属崇阳县公安局。1950年8月至12月,全县改造乡政权结束,全县设4个区105个乡,城关定名城关乡,隶属第一区,辖栎咀、东岳、羊泗、四门、和平5个乡及一、二、三、四街居委会。

1950年12月改乡建镇,成立城关镇人民政府,隶属第一区。城关镇辖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居委会。

1953年4月,城关镇降为区辖镇。

1955年9月,一区改为城关区。城关区辖城关镇、寺前、香山、灌溪、长田、上津、下津、新塘、和平、栎咀、鹿门、茅井、洪下、洪上、东岳、三山、羊泗17个乡镇。

城关镇辖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居委会和一个城郊社。

1956年6月,撤销城关区,城关镇隶属城关农业财经指导组。寺前、香山、灌溪3乡合并为灌溪乡,长田、上津、下津、新塘4乡合并为下津乡,和平、东岳、栎咀、洋泗4乡合并为和平乡,鹿门、茅井2乡合并为鹿门乡,洪上、洪下、三山3乡合并为洪下乡。

1957年12月,撤销城关农业财经指导组,恢复城关区,另设区级城关镇,隶属崇阳县人民政府。城关镇辖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居委会和一个蔬菜队。

1958年3月,政社合一,区改人民公社,乡改管理区。城关区改称和平区人民公社。下津、灌溪、鹿门、和平、三山、洪下乡改称管理区,城关镇改为县直辖镇,辖一、二、三、四街居民委员会和一个蔬菜队。

1958年9月,城关镇更名为城关中心人民公社,并将大桥所辖的和平管理区划归城关中心人民公社,将一街居委会更名为解放路管理区,三街与四街居委会合并,名前进路管理区,三街居委会更名为民主路管理区。城关中心人民公社下辖4个管理区。

1961年初,公社体制下放,公社改为区或镇,原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城关镇原辖的和平管理区划归和平区。和平区下辖大桥、灌溪、和平、鹿门、三山、洪下6个人民公社,城关中心人民公社更名为城关镇。解放路、前进路、民主路3个管理区更名为一街、二街、三街居委会。城关镇下辖3个居委会和一个蔬菜大队。

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党、政机构瘫痪。

1968年9月,和平区、城关镇及一、二、三街相应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1年12月,恢复镇、区、公社体制。

1972年8月和1974年8月,和平人民公社管辖的梅冲5、7两个生产队先后划归城关镇,编入蔬菜队。

1975年12月撤区并社,将大桥公社、灌溪公社、和平公社合并为大桥人民公社,鹿门、洪下合并为鹿门人民公社,三山公社不变,同时将和平公社管理的梅冲、七星12个生产队划归城关镇。

鹿门人民公社下辖:团山、菖蒲、五里界、鹿门铺、栎嘴、茅井、河田、金竹爆、五柳、桃红、松柏、同心12个生产大队,计89个生产队。

大桥人民公社下辖:下津、联合、红光、渣桥、群光、肥塘、大众、郭家岭、龙背、史家渡、白泉、香山、寺前、蛤蟆石、柏峦、乌龟石、谢家坳17个生产大队,计166个生产队。

城关镇革委会下辖:蔬菜、五七、梅冲、七星4个生产大队,计20个生产队。

1976年2月,组建五七大队,将一、二、三街革委会更名为一、二、三街服务站,归五七大队管理。

1978年1月,梅冲大队和五七大队合并为合心大队,复属大桥乡。城关镇保留五七大队2生产队和梅冲4、5两个生产队。

1981年1月,城关镇革委会改为城关镇人民政府,大桥、鹿门人民公社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同年3月,恢复街道居委会组织。

1981年9月,城关镇下辖的一街、二街、三街居委会分别更名为解放路、民主路、新建中路居委会。五七、蔬菜大队更名为七星和环城大队。

1982年2月,城关镇更名为天城镇。5月,新增设交通路居委会,从新建中路管理范围划出林业局驻地以西地域归交通路居委会管辖。

1984年2月,恢复区乡建制。撤销大桥和鹿门公社,设大桥区,下辖大桥、灌溪、鹿门、洪下、三山乡和桂花泉镇。

大桥乡辖:下津、中津、灌溪桥、新塘岭、渣桥、肥塘、花山、陈河水、渣冲9个村。

灌溪乡辖:白泉、谢家坳、乌龟石、西庄畈、寺前、柏峦、香山、蛤蟆石8个村。

鹿门乡辖:华楚坳、菖蒲、常岭、五里界、鹿门铺、栎咀、白竹岭、河田、江泉、茅井、金竹爆11个村。

洪下乡辖:桃红、松柏、东流、五柳、洪下5个村(不含三山乡、桂花泉镇共15个村)。

1984年,良种场一队(原属农业局)划归天城镇,更名菜园角村。至此天城镇下辖:解放路、民主路、新建中路、交通路4个居委会及环城、七星、菜园角3个生产大队。

1981年1月将梅冲村划分为梅冲和大集两个村。

1986年1月至1987年6月,成立环城乡,隶属天城镇。

环城乡下辖:龙背、山下、竹峦、菜园角、郭家岭、史家渡、梅冲、七星8个村。

1986年2月19日,将原4个街道居委会提升为副乡级街道办事处。

1987年9月,撤区并乡,撤销大桥管理区,将大桥、灌溪2乡合并为大桥乡,鹿门、洪下2乡合并为鹿门乡。

大桥乡辖:下津、中津、浮溪桥、新塘岭、渣桥、肥塘、花山、陈河水、渣冲、白泉、谢家坳、乌龟石、西庄畈、寺前、柏峦、香山、蛤蟆石17个生产大队,计166个生产队。

鹿门乡辖:华楚坳、菖蒲、常岭、五里界、鹿门铺、栎咀、白竹岭、河田、江泉、茅井、金竹爆、桃红、松柏、东流铺、五柳、洪下16个生产大队,计89个生产队。

1987年9月,撤销环城乡,并入天城镇。10月,撤销副乡级街道办事处,设立街道居委会。

天城镇辖:环城、七星、菜园角、郭家岭、梅冲、大集、龙背、山下、竹峦、史家渡10个村及四个街道居委会。

1997年9月,大桥乡并入天城镇,下辖27个村。鹿门乡行政区划不变。

1998年8月,天城镇下辖的街道居民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将解放路、民主路、新建中路、交通路居委会分别更名为十字街、和平街、七星街、白泉街办事处,并将原解放路居委会所属的以隽水河南边为地段划出,增设河南街办事处。

2001年3月,鹿门乡并入天城镇。

2003年7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小村并大村,撤销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居委会,至此,天城镇下辖:环城、七星、白泉、郭家岭、史家渡、龙背、山下、新塘岭、浮溪桥、下津、中津、肥塘、渣冲、渣桥、河水、花山、蛤蟆石、寺前、香山、谢家坳、乌龟石、鹿门铺、菖蒲、洪下、茅井、河田、桃红、松柏28个村及十字街、和平、白泉、七星、中津洲5个社区居委会。

2007年元月,将十字街社区划分为十字街和步行街两个社区。 天城镇

天城镇田藕基地位于龙背村、史家渡村结合部,县浪口大桥西岸边,总面积400亩。

天城镇党委、政府为了大力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抓住县财政局农田整改项目的有利条件,投资48万元,在两村兴建该基地,按亩平2000斤计算,年可产藕80万斤,按市场价2元/斤计算,年创收160万元,除去成本,净利112万元。这既是农民的增收点,又是旅游的观光点。

天城镇历史悠久,宋元以来近城隽水河两岸桃树颇多,每届春风和日丽时树上繁花、河中倒影、水面落红相映成趣。好事者以“桃溪”名当地。民国期间,曾先后两次在此设置桃溪镇。《县志》载:四面环山,中土平衍,宛若天上轮廓,故名天城。1957年设区级城关镇,1982年后始名天城镇。

天城水陆交通便利,隽水河卧扑中央,106国道、赤通公路、崇赵公路贯穿全境。

崇阳大道、桃溪大道、白泉大道、沿河大道、下津大道、金城大道、天城大道、政府大道等一条条宽敞而平坦的街道,纵横交错,贯彻东西南北。街道两旁,装点别致的商店琳琅满目。隽水河上,四级电站拦河横卧,崇阳大桥、崇阳二桥、崇阳三桥、天城大桥飞架南北;桃溪花园,花红树绿,四季如春;铜鼓县标,花草衬托,靓丽雄伟;休闲广场,绿草茵茵,环境优雅。每当夜幕降临,音乐喷泉通过灯光形成五颜六色的水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喷发,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天城镇土肥水润,资源富庶。全镇有耕地总资源64591亩,常用耕地36222亩;以五柳村为主楠竹基地面积10万亩,以洪下村为主的用材林面积3万亩,以蛤蟆石为主的10000亩油茶基地,以河田、香山水库为主的淡水养殖面积9845亩,以松柏村为主的1000头(只)商品牛(羊)基地,以菖蒲为主的800万立方石材资源基地,以鹿门铺为主的龙须草基地2000亩,以下津为主的蔬菜基地8000亩。

天城镇的特色产品:石头、萝卜、大蒜、茶叶、龙须草、茶油。大桥茶场生产的“剑春”茶叶荣获部优产品。“天城优质米”畅销全国各地。

天城镇主导产业: “二竹一稻”,即:雷竹、楠竹、优质稻。

开发鄂南秀色-洪下旅游风景区。洪下与赤壁相邻,交通十分便利,与赤壁火车站相距6公里,与赤壁水浒城相距6.5公里,是崇阳“四大景点”之一,是个集休闲、垂钓、旅游的黄金之地,有12个景点需要投资开发,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后与水浒城连成一个整体,价值十分可观。

天城镇各类学校

崇阳县天城镇下津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东流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乌龟石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五柳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五里界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华楚坳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史家渡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大集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寺前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山下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新塘岭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松柏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柏峦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栎咀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桃红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梅冲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河水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洪下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浮溪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渣冲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渣桥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灌溪高小 崇阳县天城镇白云潭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白泉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第三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第二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第四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肥塘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花山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菖蒲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蛤蟆石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西庄畈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谢家坳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郭家岭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金竹爆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香山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鹿门铺村小学 崇阳县天城镇龙背小学

截至2016年9月从官网获悉,领导如下:

党委书记 廖旦

党委副书记 廖拥军

党委副书记 徐干

党委副书记 余星

周边行政单位

崇阳县天城镇财政所 地址:咸宁市崇阳县桃溪大道178号

周边派出所

崇阳县公安局(天城派出所)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天城大道生态酒店附近
营业时间:00:00-24:00

周边收费站

崇阳收费站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大道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大道

周边综合医院

崇阳县人民医院 地址: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人民大道208号
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人民大道208号

周边崇阳县

大袋揿篌正烤鸡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S214(桃溪大道)

周边乡镇

天城镇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