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村
泉港村 泉港村地理位置 泉港村基本情况 泉港村地方特色 泉港村地方资源
通山是一片文化的土地。据考古记载,早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墩头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岭出土的甬钟,磨盘山出土的铜剑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泉下煤矿与蔡山陇煤矿是泉港村 的主要经济来源。通山县位于 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以治所通羊镇为中心,西北距 咸宁市所在温泉37公里,北距武汉市124公里,东北向径直32公里至石栏桥界的新县,东南向径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宁县,南向径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宁县,南偏西向径直35公里至老虎头主峰界江西省修水县,西向径直21公里至冷铺崇阳县。县城最大横距71公里,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折合40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44% 。通山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8镇4乡1区(九宫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及国营...
详情通山是一片文化的土地。据考古记载,早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墩头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岭出土的甬钟,磨盘山出土的铜剑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泉下煤矿与蔡山陇煤矿是泉港村 的主要经济来源。
通山县位于 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以治所通羊镇为中心,西北距 咸宁市所在温泉37公里,北距武汉市124公里,东北向径直32公里至石栏桥界的新县,东南向径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宁县,南向径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宁县,南偏西向径直35公里至老虎头主峰界江西省修水县,西向径直21公里至冷铺崇阳县。县城最大横距71公里,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折合40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44% 。
通山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8镇4乡1区(九宫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及国营林、茶、农、果、渔、畜牧场21个。18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17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耕地面积26.6万亩,是一个集老、库、山、穷于一体的山区县。
通山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 汉戏、 采茶戏、山鼓、民歌或民间故事传说,它们在民间艺苑摇曳生姿,顾盼流芳,被后人视为民间艺术奇葩。青山绿水给了通山人以灵气,心灵手巧的通山人还创造出许多名特优产品,如绣花鞋垫、杨芳酱油、 大畈麻饼、横石豆腐、通山粑坨、九宫 云雾茶、燕厦火烤鱼、黄沙苦荞酒等。独特的乡土风味,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地方品牌广受外地客商青睐,也让远方游子时时勾超导我尽的乡思。 通山是一片奉献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仁人志士以信念为笔,用鲜血作墨,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通山先后建立过7块苏区、8个县级以上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全县十万来人参加革命斗争,2.7万人献出宝贵生命,特别是成子英、陈钟、夏桂花、叶金波、 许金门 、许高阳等通山人民的优秀儿女,利用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气冲斗牛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通山人民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小我成全大局,个人服从国家,献出肥田沃土及美丽的家园,建成富水水库。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用苦涩的汗水浇绿了满山的希望,用勤劳的双手摘取了生活的甘果。
泉港村隶属与通山县通羊镇,现为通山县三个“小康村”之一,与九宫山镇牌楼村交界,村民小组11个,人口1600人,十个小组均为许姓,同时也是整个通山许姓的发源地。
目前最大资源为煤矿,泉下煤矿与蔡山陇煤矿是泉港村 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些年来,泉港出现的家禽合作社、碎石厂、水泥厂、烧砖厂等小型企业,为本村增加不少经济收入。
泉港村人才辈出,民国期间的许金门,曾跟随工农红军红五纵队李灿、何长工,红五军团的彭德怀,红三师师长叶金坡打遍整个鄂东南,还有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亲信许高阳,都是泉港人。
周边公司
通山森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泉港村大泉寺
周边村庄
泉港村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一零六国道
湄港村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
港墈村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