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原镇

鹿原镇 鹿原镇概况 鹿原镇沿革 鹿原镇行政区划 鹿原镇经济概况 鹿原镇农业现状 鹿原镇农村建设 鹿原镇创建工作 鹿原镇下辖村 鹿原镇城镇建设 鹿原镇作风建设 鹿原镇炎帝陵


鹿原镇,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位于炎陵县西北部,与 茶陵县及 郴州市安仁县毗邻。1996年底由一镇一乡一村合并组建,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东北距炎陵县城18公里,北距106国道10公里,炎资、炎安公路、衡炎高速纵贯全镇,洣水、斜濑河居中环流。初步形成了炎陵县西部重镇的“一区带两翼,三桥构重镇”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格局。境内盛产天堂茶,其中的“神农剑”茶久负盛名。鹿原镇辖35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192.32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6350人(2017年) 。2009年12月26日,衡炎高速(湖南省衡阳至炎帝陵高速公路)开通,该条高速公路的终点就位于鹿原镇 炎帝陵。2019年7月24日,鹿原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鹿原镇位于炎陵县西部。面积192.3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635...

详情

鹿原镇地名网_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镇资料简介
  鹿原镇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30225105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225。鹿原镇与天星村、鳌头村、湖田村、洣西村、金花村、玉江村、西塘村、塘旺村、炎陵村、柳山村、新坪村、星火村、澎溪村、天堂村、金山村、西草坪村、上村、三口村、红光村、金紫峰村、东风村相邻。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镇介绍

鹿原镇,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位于炎陵县西北部,与 茶陵县及 郴州市安仁县毗邻。1996年底由一镇一乡一村合并组建,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东北距炎陵县城18公里,北距106国道10公里,炎资、炎安公路、衡炎高速纵贯全镇,洣水、斜濑河居中环流。初步形成了炎陵县西部重镇的“一区带两翼,三桥构重镇”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格局。境内盛产天堂茶,其中的“神农剑”茶久负盛名。

鹿原镇辖35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192.32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6350人(2017年) 。

2009年12月26日,衡炎高速(湖南省衡阳至炎帝陵高速公路)开通,该条高速公路的终点就位于鹿原镇 炎帝陵。2019年7月24日,鹿原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鹿原镇位于炎陵县西部。面积192.3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6350人(2017年)。有汉、瑶、壮3个民族。辖鹿原1个居委会,泷湖、天星、鳌头、湖田、洣西、荆山、金花、翠群、玉江、西塘、河光、水东、炎陵、南冲、柳山、新坪、霞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垅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王家渡,距县城18千米。东有河西大桥与炎资公路相接,西有炎安公路通过镇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炎帝陵在境内。

1949年属炎陵乡,1958年属火花公社,1962年为河西公社,1984年改河西乡,1989年改王家渡镇。原塘田乡1949年属塘田二区,1952年属三区,1956年为塘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王家渡镇面积65.3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政府驻王家渡,辖双湖、天星、坳头、湖田、洣西、荆山、金花、萃群、玉江、西塘10个行政村和王家渡居委会;塘田乡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1万,乡政府驻塘田墟,辖水东、炎陵、南冲、柳山、新坪、下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垅11个行政村。1996年底,王家渡镇、塘田乡及三河镇的河光村合并设立鹿原镇,因境内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又称鹿原坡、炎陵山,古称白鹿原)而得名。

全镇总面积192.32平方千米(2017年),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鹿原镇;泷湖、天星、坳头、湖田、米西、荆山、金花、翠群、玉江、西塘、塘旺、水东、炎陵、南冲、柳山、新坪、霞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垅22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初步形成了炎陵县西部重镇的“一区带两翼,三桥构重镇”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格局。境内盛产天堂茶,其中的“神农剑”茶久负盛名。

2015年,炎陵县乡镇区划调整,鹿原镇、 东风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鹿原镇。

调整后的鹿原镇辖35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192.32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6350人(2017年),镇人民政府驻王家渡。

全镇有5000余人常年赴外打工经商。2004年镇内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收入631.9万元,农民人 平纯收2235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42.67万元,农民储蓄存款920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6648万元。鹿原镇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历史悠久。

炎帝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交易文化、社会文化和祭祀等民俗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并不断的得到继承和发扬。炎帝洗药池、龙脑石、圣火台、咏丰台等一系列有关炎帝的神奇传说的著名景点在这里不胜枚举,历来为华夏儿女寻根谒祖、祈福求安的圣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和风景旅游名镇。

鹿原镇先后被评为“2002年度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2003年度县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4年度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湖南省2004届"文明村镇”、“省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先进基层单位”。

鹿原镇是农业大镇,农业人口23272人,农业户6815户, 耕地面积23193亩,其中水田20201亩,旱地2992亩。山地面积15.42万亩,森林面积14.34万亩。粮食总产量1.5万吨;发展 生猪4.3万头,家禽16万羽,水产品产量153.6吨。 农业综合开发。鹿原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2002年9月开始实施至2003年12月底全面竣工,总 投资543万元,集中连片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新增排灌渠道6.7KM,硬化改造渠道47.6KM,增、改造机耕路8.2KM。共涉及柳山、米西、新坪、炎陵、澎溪、湖田等18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受益人口16839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0亩,改善除涝面积140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

同时,形成了“直如线、弯如月、平如镜、硬如铁、美如画”的幽美田园风光,与 炎帝陵景区相辅相成,成为炎帝陵旅游的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一是突出抓产业发展。以建设农业基地为重点,建立一批农业示范工程,扶持壮大富民养殖协会、东华发展养殖场和百果香 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产品加工等家庭非农经营项目;启动旅游商贸产业发展。

二是突出抓村镇建设。启动城镇整体规划修编,完成22个村的村庄规划;解决好西山灌区沿线农田灌溉问题,扩大镇自业水供水规模;强化村庄建设,整治镇容光焕发镇貌和村庄环境。

三是突出抓 招商引资力度,全年争取引进1——2个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企业总税收过百万。四是突出抓民主建设。切实抓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村组相关配套组织,加强村民群众的 法制宣传教育,坦荡步扩大 基层民主。

鹿原镇围绕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全面推进“生态立镇、农业固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战略,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 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围绕“ 旅游兴镇”,依靠炎帝陵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小城镇旅游产业、农林特产加工业、小水电产业,全方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以“一区带两翼、三桥构重镇”布局,紧跟炎帝陵建设步伐,建好扬钱洲农耕文化新区,带动王家渡墟和塘田墟两翼发展;以神农大桥、鹿原大桥、河西大桥三桥为纽带,构建炎陵县西部重镇。突出小城镇水、电、路、通讯、 医疗、 科技、教育等基本设施的完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和加

在炎资、炎安公路交汇处建一栋以经营旅游特色产品为主的综合市场,建设经营炎陵县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体现农耕文化风貌的店面走廊;在炎帝陵景区周边村开发展现当地农耕民俗文化特色的农家宴一条街,营造“拜祭老祖宗、尝农家小宴、品农耕文化大餐”的旅游氛围;在炎帝陵风景区附近建占面积300亩的旅游观光农业园。

鳌头村 湖田村 翠群村 金花村 水东村
河光村 江口村 柳山村 澎溪村 星火村
泷湖村 天星村 南冲村 新坪村 炎陵村
霞塘村 西塘村 玉江村 荆山村 米西村

鹿原镇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 神农氏陵寝所在地,该镇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严格要求,把小城镇建设当作第一抓手,把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切入点、突破口,围绕创品牌、树精品、提档次,突出“城建规划、旧镇提质、新区开发”三大重点,努力构筑“生态型、富裕型、和谐型” 旅游强镇。以迎宾路建设为龙头,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展现新的面貌。迎宾路改造工程是鹿原镇小城镇建设的重头戏,是“市属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总体要求和本着“服务旅游、生态休闲、和谐共处”的建设理念,分五期工程组织实施,包括休闲广场、马路市场、沿江观景台、镇 政府机关大院、镇政府大门和围墙的建设和改造,自2007年4月动工,2008年8月全面竣工,总投资230余万元。 休闲广场是一个高标准建设的乡镇群众 休闲广场,原为树木纵横、荒草丛生、垃圾遍地的空坪,经过改造,铺设了高档文化广场砖,修设了花坛、石桌,装好了宫灯及景观地灯,种植了红檵木、 红枫、 海棠、 桂花等名贵苗木。马路市场改造,对河西桥头至田心河堤全长500余米路段进行亮化、美化、绿化,将该路段两侧拓宽各1米,建设高标准人行道,铺设路缘石、火烧板,造绿化带,植景观苗木,形成了极富生态特色一条街。沿江观景台,采用精雕石栏构筑沿江护堤,修筑景观花坛,种植龙爪槐、 石榴、桂花等名贵苗木,设大理石休闲凳。沿江观景台的建设既消除了 交通隐患,又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处所。鹿原镇着力实施小城镇建设,为改善鹿原人民群众的宜居环境,提升鹿原小城镇建设品位,塑造鹿原镇的良好形象做了一次大胆尝试,为鹿原镇“围绕炎帝陵,依托炎帝陵,服务炎帝陵,建设旅游强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007年以来,鹿原镇坚持把“建设一支队伍出力量”作为第一追求,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狠抓作风建设,踏 鹿原镇 踏实实抓大事、干实事、做好事,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友好又快大发展。 学风转变是作风革新的 催化剂。2007年初制订了详细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对《 江泽民文选》、“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制度管干部是 作风建设的强力保证。为坚决革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该镇一直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上下功夫,树立了用制度管理的理念,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基本保证。建章立制,把成熟的办法、措施用长效机制的办法巩固下来,将《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办事限时制》、《例会制度》、《谈心、驻村和建立重大事情、群众意见征求制度》、《政府行政责任制》、《政府岗位责任制度》、《公开承诺制》、《公文督办制》、《责任追究制》等十项制度作为制度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作风建设成就鹿原事业繁荣。干部作风的转变成为开创全镇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石,广大干部职工做到了事事“抓得实”、“顶得住”、“干得好”。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鉴于炎帝陵没有炎帝庙,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至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抚使奏请朝廷为炎帝陵禁樵牧,设守陵户,并对炎帝祠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间,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而未有诏修炎帝陵庙的记载。

明代,有关炎帝陵庙的修葺,史书记载颇详。较大规模的修葺有三次: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诏命遍修历代帝王陵寝,由此炎帝陵庙也得到了一次全面修葺。第二次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酃县知县易宗周主持。这次重修是在原庙旧址上拓宽兴建,基本上改变了旧庙原貌。第三次是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酃县县令派人于路旁募款,发起重修。新庙规模虽因循旧制,但庙貌大为改观。

清代对炎帝陵庙的修葺,有据可查的约有9次。清世祖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将领盖遇时部进驻炎陵,屯兵庙侧,炎帝陵庙惨遭破坏。是后,当地官民士绅及时进行了补葺,但由于战争频仍,资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圣祖玄烨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前来炎帝陵告灾致祭。王见陵庙栋宇损坏严重,入告于朝,奏请修葺,圣祖准奏。由酃县知县龚佳蔚督工,整修一新,但是未能恢复前代规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张浚奉文动用国帑,按清王朝公布颁行的古帝王陵殿统一格式重建,陵庙也统称陵殿而正其名。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行礼亭--正殿--陵寝"的四进格局。整座陵殿为仿皇宫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复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县俞昌会主持、当地士绅百姓募资捐款所进行的一次重修。重修工程自孟夏开始,年底竣工,费时8个月有余。这次重修后的炎帝陵殿,高大宽敞,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各附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主殿相辉相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为炎陵山增添了无限秀色。

民国年间,炎帝陵殿的修葺活动,据有关文字记载有4次:第一次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酃县知事瞿燮捐资百元,连同炎帝陵修葺费14元,交人筹措修复,土木将兴,旋因湘军驻陵侧,以至无法施工而作罢。第二次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连年兵祸,陵庙倾圯在即,酃县政府再次呈文请修,湖南省政府拨款500元,令县长欧阳枚鸠工修葺。第三次是1936年。酃县县长夏礼鉴于"炎陵殿宇年久失修,多已损坏",于年初组建了修复炎陵筹备委员会。但是半途而废,修复计划未能实施。第四次是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主持的一次大修。1940年日军犯西南,为防患于未然,薛岳拟将省政府迁酃县炎陵山。是年春,拨专款于炎陵山修建省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修筑了茶陵至酃县炎陵山的简易公路,同时对炎陵殿宇进行了全面修葺。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间,陵殿及其附属建筑又重遭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已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修复条件日趋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10月胜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分为五进: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第五进为墓冢。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周边行政单位

炎陵县鹿原镇舌役矮苜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X064

周边政府机构

炎陵县鹿原镇霹闻耘协政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X064

周边经济型

祖诚大酒店 地址: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神农大道杨钱洲开发区内
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神农大道杨钱洲开发区内

周边乡镇

鹿原镇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