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桥镇

梅桥镇 梅桥镇简介 梅桥镇乡镇建设 梅桥镇经济发展 梅桥镇社会事业 梅桥镇摇石洞 梅桥镇历史名人 梅桥镇三农工作


梅桥镇,隶属于湖南省湘乡市,地处湘乡市东南面,北与湘乡东山办事处相连,南与湘潭汾水乡接壤,北距城区11千米,镇域面积137.6平方千米。1998年由原酒铺、梅桥、横铺三个乡合并而成,下辖4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15个村民小组,13500多户,共有农业人口50968人。湘青公路横贯其中,是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萧三的故乡。梅桥镇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人民豪放,干部素质高,干群关系融洽。共设有 民政、 司法、 财政、计育、经管、 水利、 林业、城建环保、 农技、 农机、 畜牧、 企业劳管、文化广播电视13个站办。梅桥镇共有干职工128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70人。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1岁,年轻有为,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四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机关干部的教育时刻没有放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高举发展大旗,深...

详情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所有村庄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介绍

梅桥镇,隶属于湖南省湘乡市,地处湘乡市东南面,北与湘乡东山办事处相连,南与湘潭汾水乡接壤,北距城区11千米,镇域面积137.6平方千米。1998年由原酒铺、梅桥、横铺三个乡合并而成,下辖4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15个村民小组,13500多户,共有农业人口50968人。湘青公路横贯其中,是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萧三的故乡。

梅桥镇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人民豪放,干部素质高,干群关系融洽。共设有 民政、 司法、 财政、计育、经管、 水利、 林业、城建环保、 农技、 农机、 畜牧、 企业劳管、文化广播电视13个站办。梅桥镇共有干职工128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70人。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1岁,年轻有为,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四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机关干部的教育时刻没有放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高举发展大旗,深入实践“三个代表”,大力弘扬“负重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致力于“后花园”的建设,以人为本,全面推进依法治镇,以德治镇,努力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梅桥镇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5年,梅桥镇年末 农业机械总动力33.9万千瓦,同比增长41.8%,农用运输车辆达到527台,同比增长75.7%,农用排灌机械1.72万千瓦, 水稻联合 收割机423台,比上年增加112台,全年机耕面积34千公顷,同比增长33%。农村水利设施、 道路等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梅桥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59人,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劳务6万人次; 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5.7%,完成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15.2%。

梅桥镇四大工程建设。去年梅桥镇共投入乡村道路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村民自筹680多万元,进行了胡薮公路、 龙湖、 土桥、 杨柳、 茶园、 坳头、 水潭、高长、江下等村级公路的硬化建设。另外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366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41处。星明村农电网改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第二批计划网改村已经申报并得到批准,即将实施。新建通信基站2个,新增固定电话1200多门。

梅桥镇示范村、扶贫村建设成效显著。以星明、喜鹊为龙头的示范村,发挥了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一方面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修好路的基础上,修建了高标准水利设施。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了一系列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 农业科技,增强农民素质。通过各种项目的实施,以奖代投,带领群众致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扶贫村的建设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加强了班子的建设,树立了团结发展的形象,群众拥护。二方面开展了实实在在的实事工程建设,嬴得了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方面是村级领导班子考虑了全村的当前和长远发展大计,正在谋划符合本村实际的工作蓝图。“五改”工作取得新进展。去年,我们印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倡议书,今年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目的在于引导农户自觉参与改厕、改栏、改水、改灶、改路。其次,以示范村为龙头带动,有组织地开展了文明户及庭院 卫生评比活动,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小城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全年新增商用门面近12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纵深发展,新发展农家店6个,全部验收合格。

梅桥镇各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落实移民政策,30个移民登记申报不错不漏,首批发放移民后扶资金全部发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参合率达到88.3%;劳动保障和服务部门,组织务工培训5次,参与农民素质培训42场次,“三大”保险任务完成100%,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800人;积极推进村级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示范村带头,加强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卫生部门加强对村级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实行乡村医师一体化管理,年内对乡村医师进行了4次以上的学习培训,增强了责任感。中心 学校严格执行一费制和“两减一免”政策,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改造学校危房,学校食品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机关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五五” 普法精神,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行政,强化服务,促进和谐;及时更新各类政务公开资料,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挂牌上岗制,尽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和优质服务;农机部门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46户农户享受各类农机购置补贴19.28万元;国土部门严控耕地建房审批,将基本 农田保护精神落到了实处;农业科技部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民政部门及时发放社会救济资金,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使五保户老有所依,无后顾之忧,全年共发放五保资金31万多元,已拔付救济款22.8万元,其中申报审批农村低保530户,1158人,低保金发放达34680元/月;残联结合民政部门救助、低保审批等工作,访贫问苦,解决了6名城镇户口残疾人低保和300多残疾人农村低保,多名 残疾人得到大病救助。

梅桥镇农民喜获丰收

梅桥镇遇上了40年难遇的特大旱情,梅桥镇人民负重奋进,堤内损失堤外补,夺取了 粮食生产丰收,多方设法增加收入。2007年冬还兴起了冬种 油菜、畜草等农作物的高潮。全年累计完成农业增加值14374万元,生猪出栏11.42万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10元。 加强了农民素质和科技的培训。今年梅桥镇组织了多次农民应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了科学种田,科学施肥,果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等,为农业增收提供了 科学的保障。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等农产品品种的种植,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尝到了甜头。强化农村 财务管理,促进经济增长。经管部门积极推行村帐镇代管工作和电算化工作,规范了村级财务,促进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同时,大力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在原来养猪协会、花卉苗木基地、高长杨梅基地、蔬菜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重点规范了龙湖蔬菜协会。2007龙湖蔬菜协会被评为湘潭市级示范协会。协会组织的带头人,以实力和技术说话,互通有无,促进了农村经济朝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梅桥镇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巩固和培植好喜鹊花卉苗木基地,高长杨梅基地的基础上,新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基地1个(星明村 养殖业基地)。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7.76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7万亩,占总数的48%,高档优质 稻种植1907亩。通过多种办法引导,促进村民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强化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学文化、学科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利用96318科技服务平台,送科技到村,新技术难题,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动物防疫部门加大了生 猪品改力度,积极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户30多户。国土部门严格保护耕地,珍惜每寸土地,严禁耕地抛荒现象的发生。

梅桥镇 森林总蓄积量达32.34万方,林业部门与相关单位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进行了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成立了应急分队,准备了各种防火工具,保证了全年梅桥镇未出现大 火灾。林业站在完善退耕还林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乱砍滥伐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全年共查处了多起违法事件,有效地发展了林业生产,保护了森林资源。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招商引资全新突破财政部门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确保了各项事业顺利开展。去年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了工作力量,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给项目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梅桥镇敬老院

梅桥镇梅桥中学梯形教室内爱心涌动,梅桥镇2008年度关工委扶贫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此举行。彭家伟、张见荣等21名小学生和龙欢、周映青等23个中学生分别从梅桥镇关工委负责人手中接过200元和300元不等的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梅桥镇负责人希望广大受资助的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受助学生表示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社会对他们的希望。 梅桥镇 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安全司法综治成效显著充实计生队伍,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办法,坚持“一票否决”和“村为主”,加强部门配合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有效地扭转梅桥镇计生秩序。

梅桥镇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了宣传力度,健全了办事机构,落实了经费,调整充实了安全消防领导小组成员,并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救工作方案,与48个村,19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以 公安、安监、综治办为主,对梅桥镇的 加油站、 液化气站、烟花 鞭炮、森林防火、 水库保安、 交通运输、农网线路、 学校危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详细检查,排查了主要隐患,重大节假日实行领导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司法综治部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层层签订责任状,实现责任追究制度,增强了责任感。其次是开展了一系列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打击力度。

一块重约七、八十吨的大石,悬在回龙山的半山腰上,它有十几头牛那么大,却只有两块半露在外面,而不太大的石头给它做铺垫。奇怪的是,它只需三、五个人轻轻将它推一推,就会频频摆动,并发出咣当咣当的音响。若两个人隔石头对面而站,共牵一根细绳从大石的屁股下拉网,就会奇迹般的通过,而线绳却不会被碾断。一大两小的石头构成一个洞穴,可供四、五个牧童在里面避雨遮风,这就是湘乡市梅桥镇龙湖村老乡们所称的摇石洞。

这块摇石仅仅是这一带千百颗巨石中的一员,当地人熟悉它的脾气,用竹块、木块一撬,便听到咣当一声响,巨石就晃动一下,紧接着便用力气将它抬推,然后让它自动复位,这样的动作按一定的频率摇下去,巨石就会均匀的抖动起来,这是一种低幅摆动,摆幅只有几厘米。摇时千万不要性急。用力过猛,摇速过快,都会使巨石一动不动。

回龙山的这群大石从何而来,无从查考,留下的只有多种版本的民间传说。当地村民有的说是神仙降下的玩物,是供仙女嬉玩的,他们的祖先曾从朦胧的雾气中,见过众仙女摇石欢乐的场面。话说不知哪个年代的某一天深夜,雷鸣电闪,风雨大作,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大爆炸,使几十里外的人目睹了一簇簇火龙向回龙山方向袭来,几天后就有人奔走相告,说回龙山腰从天降下一大批仙石。每当月色朦胧之时,就可遥听和远眺到仙女们的欢歌细语和婀娜舞姿,有牧羊人甚至说他见过一对仙女夫妻飘然落在摇石之上,此石荡漾有声,仙子仙女翩翩起舞在这摇石顶上,还能清晰的听到:仙女摇石兮,你酣睡;欢歌细语兮,我已醉。牧羊人本想见见美得什么样,不料走到摇石跟前顿起蓝雾,美人早已钻入洞穴,不一会又在仙人聚会堂发出笑声,辗转反复,有如捉迷藏。

回龙山的大石群虽是以摇石为奇,但也有一些错落嶙峋的怪石,可供攀登欣赏,比如几块巨石构成一两平方米的斗室,斗室并未封顶,却无杂草荆棘染室,唯有一根细竹成为独秀,挺拔其中,像囚笼把它关了起来,它的瘦枯面貌肯定与它的孤独郁闷有关联。有一组叠石拾架形成洞穴,宽而矮,深邃而幽暗,这洞应是仙人聚会的要塞,览胜者必须折腰而入,匍匐而行,大有泰山压顶之势。穿越此洞有一种从困境中换来乐趣的喜悦,能体察出一种“日出林霖开,云归岩穴暝”的意境和美感。另一组镜头却给人以恐怖感:上面提到的仙洞之下由巨石垒起了围墙,览胜者有看坠入深井,石墙下有半弧形沟壑,蜿蜒如龙蛇,大雨倾盆时,有流水的低声诉语,雨停断流后,很可能是鼠蛇之辈的交通网络,那时,你的神经一定绷得很紧,会不由自主地说:“太恐怖了,赶快离开!”看完摇石洞,你便突然发现,身在半山腰,却像上了二重天,拭且近观,怎么会出现田园、住户?为何会出现一马平川呢?古人云:“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际罕见之处确有好景可揽。

(1840~1959),法名古岩、演彻,法字德清,法号幼游,谷姓萧,今湘乡市梅桥镇横铺人。幼时厌弃常课,独爱佛书。

虚云是独生子,兼祧两房,很早就娶了两个妻子。光绪十七年(1891)他突然离家,投福州涌泉寺,拜妙莲和尚为师,又转天台山龙泉庵从融镜攻佛经。二十六年云游北京,遇八国联军杀掠,智脱。辗转逃往西安,结茅终南山,敷扬教义。复遍访东南、中原、西南诸省、南洋群岛及印度、锡兰、缅甸、泰国、日本等国名刹高僧,研讨佛学,积数十年成禅宗大法师。累传北子数十万。光绪三十二年,诏封“佛慈洪法大师”。至民国19年(1930),先后向海内外各阶层信士劝募,修葺云南鸡足山道场、昆明华亭寺、兴云寺、太华寺、新招提寺、海会塔、广东乳源云门大觉寺等。20年住持福建涌泉寺,重葺寺院并增建平楚、西林、云卧三庵,整理大批宋、明、清《 藏经》。23年移锡韶关南华寺,翻新殿、堂、房、宇、庵、塔243座(处),新塑大小佛像690尊,改善六祖惠能传存真身和唐千佛袈裟等珍贵文物的保藏设施,使成广东最大丛林。32年应国民政府邀请,赴重庆主持息灾法会,超度抗日死难军民,蒋介石、林森、戴季陶、何应钦等恭迎问法并设斋款待。

1950年10月声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上海发起祝愿世界和平法会,统领十经坛十大法师圆瑛、应慈、静权、 持松、 妙真、 大悲、如山、守培、清定、 苇舫,建水陆道场49天。虚云为国内有数高僧,备受钦敬。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赠誉“中国佛教最杰出的高僧。”1953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晚年立志修复被日军烧毁的千年古道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经多年化缘,以年迈高龄昂然登山营建,1957年竣工,寺貌合华亭、云门、南华之优胜而自成特色,为江西寺院之冠。

1959年10月13日因久患噎膈慢性消化不良症在真如寺圆寂,享年120岁,葬云居山赵州关外。北子释宽静,在美国纽约建有虚云法师纪念堂。

(1896~1983),现代诗人。1896年10月生于湖南省湘乡市梅桥镇横铺村桃坞人。原名萧子嶂,萧子升之弟,又名·萧、爱梅等笔名。他就读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他和哥哥萧瑜以及毛泽东、蔡和森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并在《湘江评论》上发表过小品散文和诗歌。

萧三与毛泽东1918 年在长沙参与创建新民学会,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工学世界社、少年共产党。1922年加入法共。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次年入莫斯科学习。1924年回国,先后担任中共湘区区委委员、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代理书记等职。

1927年曾以中国“左联”常驻莫斯科代表身份出席国际作家会议,并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同时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10本,被译为英、法等多种文字。1939年回国,曾任“鲁艺”编译部主任,中央宣传部文委委员、边区和延安文协常委、《大众文艺》主编、曾出席中共“七大”,全国首届政协会议。1949年后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等职。

萧三着《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51)和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及续编,都广泛流传。他主张:“诗歌可比子弹和刺刀”,新诗“要向民歌学习,向古典诗歌学习”(《萧三诗选·自序》)。他的诗感情强烈,语言流畅、通俗,在创作风格上力求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他的主要诗集有《和平之路》(1952)、《友谊之路》(1959)、《萧三诗选》(1960)和《伏枥集》(1963)等。他在苏联用俄文写作出版的诗集有《湘笛集》、《我们的命运是这样的》、《埃弥·萧诗集》和《萧三诗选》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了多种文字。

萧三是《国际歌》歌词的主要中文译者之一。他还翻译了《列宁论文化与艺术》以及一些俄国和苏联的文学作品。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加强渔船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艇建造和避风港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3.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控政策,加强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健全大宗品种进口报告制度,强化敏感品种进口监测。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规范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行为。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费用。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落实远洋渔业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做好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业务免征营业税。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和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桥梁、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乡镇客运站网建设。加快宽带网络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研究探索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整合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相对统一的标准。完善农村优抚制度,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搞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探索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央财政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湿地保护投入,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政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效途径,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依法保障外出村民在本村、外来人口在居住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乡镇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在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一定年限人员的有关激励政策。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创建平安畅通县市。依法打击乡村黑恶势力、黄赌毒和各种刑事犯罪。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树立健康文明、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力量有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熟悉党的“三农”政策和国情农情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当作基本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三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实施绩效评价,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确保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周边派出所

湘乡市梅桥派出所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X030

周边中学

梅桥中学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梅桥中学(湘乡市梅桥镇政府西北)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梅桥中学(湘乡市梅桥镇政府西北)

周边医疗

湘乡市梅桥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梅桥村12组030县道东
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梅桥村12组030县道东

周边乡镇

梅桥镇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周边村庄

白洋村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