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村
杨林村
杨林村位于宁乡市 花明楼镇西北部,长沙以西,湘江支流北源河畔,东闻长沙岳麓书院千年书声,南伴花明楼、韶山伟人故里,西听炭河里商周古城人潮,东、南、西、北分别距长沙、韶山、炭河里、宁乡城30公里左右,村域盆地内,流淌有四条小水系,自北向南而下,流经 靳尚墓旁,名为靳江,靳水过道林,改向东流入湘江长沙段。从湘潭出发走 道林镇沿靳江逆流而上,旧有96里官道通宁乡县城达益阳,驿道需跨靳江上游在村域西部较大支流北源河。古有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108单梁山好汉,第51位锦豹子杨林为一行客,四海为家,行侠仗义。曾游荆楚,小居靳水畔,观路人涉水北上南下,领众人铺以木板方便行人,留下大名“杨林”于百姓。后人在原址筑石拱桥,为怀勉前人,故取名杨林桥。杨林桥续建于乾隆四十年(1776),有罗氏曾祖罗万益捐银部分主修,后毛塘大屋地主罗建桥,因祖辈乐于修桥而取名。今老桥尚存,石桥以东,名杨林村...
详情杨林村位于宁乡市 花明楼镇西北部,长沙以西,湘江支流北源河畔,东闻长沙岳麓书院千年书声,南伴花明楼、韶山伟人故里,西听炭河里商周古城人潮,东、南、西、北分别距长沙、韶山、炭河里、宁乡城30公里左右,村域盆地内,流淌有四条小水系,自北向南而下,流经 靳尚墓旁,名为靳江,靳水过道林,改向东流入湘江长沙段。从湘潭出发走 道林镇沿靳江逆流而上,旧有96里官道通宁乡县城达益阳,驿道需跨靳江上游在村域西部较大支流北源河。古有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108单梁山好汉,第51位锦豹子杨林为一行客,四海为家,行侠仗义。曾游荆楚,小居靳水畔,观路人涉水北上南下,领众人铺以木板方便行人,留下大名“杨林”于百姓。后人在原址筑石拱桥,为怀勉前人,故取名杨林桥。杨林桥续建于乾隆四十年(1776),有罗氏曾祖罗万益捐银部分主修,后毛塘大屋地主罗建桥,因祖辈乐于修桥而取名。今老桥尚存,石桥以东,名杨林村。
杨林村是由杨林桥、毛岭、麻元、毛田、新屋、毛塘、鹅公、古塘、干冲、双星、牛角、罗家、瓦屋、冬毛塘、贺家、陈家、新麻元、安子十八个村民小组组成的行政村。村庄位于宁乡市花明楼镇西北部,杨林村域面积8000亩,其中水田1903.52亩、林地4274.5亩,本村境内有2500亩,外村包括芙蓉寨的畔泥田和石板塘,金元村的黄金洞、金盆山和黑石排,石立村的神仙岭和靴林沟共有1700多亩。杨林村西与戚佳山村南部和靳源村北部接壤,东与石立村西部和常山村东北部为邻,北与戚佳山村东部和金元村南部相连,南靠常青村北。地域走势为中部低四周高的丘陵地形。杨林村地貌中部是南高北低,村南是干冲的狮子山(海拨215米),东西分别是靳江的发源小水系,新麻元水和金盆山水,各有两支自北向南流淌;村北的石云公路是杨林东西大动脉,东自杨林中学起,西至枞木坝杨林公路大桥止;东北方向有县道花南公路沿杨林盆地最高山峰黄茅大岭(海拨416米)山脚而过;村中央有连接常青村的南北线,北从杨林信用社起,南至会子坳止;另加上村组上几条新修村道,使村内交通四通八达,出行极为方便顺畅;杨林村辖区总户数有675户,人口2269人;从建国开始到杨林首修村志之时共发展有党员110名,其中女性11人,男性99人,已故34人。杨林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较单一;2013村级可支配收入2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98万元;截止2013年底全村适龄劳动力1300人,农业从业人员有300人,其他产业主要是靠外出打工、经商和承包工程,外流从业人员有1000人;村内土地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在自家责任田劳作;杨林无村办企业,无大额资金收入,整体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杨林村人文、人物历史悠久,尤其是杨林的伟人历史开发效应强,村西的毛田滩是原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曾祖从江西吉水迁移湖南的首居地,居住长达180多年,后搬至炭子冲时,还留30亩田产于毛田滩,现毛田滩坟山坪尚留刘氏祖墓;村东的贺家圫是原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拜师表兄杨毓群先生学习新文化的地方;村中狮子山上的仙人洞旁留下少奇之父“巧得珏璜,喜生贵子九满”的神奇故事和九满儿时常登山游玩的足迹;杨林桥的油纸雨伞,闻名天下,民国3年在上海参展,获同行业产品第一名;杨林棕业,响誉三湘四水;至今保存完好的杨林古石拱桥,是从湘潭到宁乡96里驿道的必经之路,古官道在村内长达5里,设有三个驿站。韶山灌区北支渠入杨林境内达2公里,建有二个机埠和一座下沉式弧形桥。
花明楼镇杨林村是一代伟人刘少奇同志儿时生活、学习的一方乐土,是他幼年拜师学习接受新文化的发源地,杨林贺家圫的私塾老师杨毓群先生是教授他新文化的第一任老师;杨林狮子山顶的仙人洞发生了少奇之父“巧得珏璜,喜生贵子九满”的神奇故事。后来这一山洞也成为了“九满”常游玩的地方。1961年5月8日,刘少奇又来到了阔别快40年的狮子山仙人洞下会子坳旁赵家冲六姐刘少德家中。百余年后,常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顶参观留下了伟人身影的仙人洞。
杨林地形酷似一只大海碗,故有杨林小盆地之称。杨林村占杨林盆地南部三分之一的面积,盆地内西北还有戚佳山、金元等村。村域走势为西部低东部高的丘陵地形,最高点是东部黄茅大岭杨林的插花山神仙岭和靴林沟,低洼处为杨林桥、麻元一带的靳江支流北源河河床,中部南侧为平地突起的狮子山。北源河上横卧杨林古石拱桥,是原宁乡城区通湘潭96里驿道的必经之路,驿道斜穿杨林南北,长达5里,设杨林桥、观花塘、乙谷塘3个驿站。狮子山尾残留杨施公古庙遗址,狮头葬欧阳升家族古墓和巨石下藏神奇的仙人洞,有诗为证“石径珎秘阁,鼓竭弆名山”。
杨林交通发达,南有长韶娄高速沿狮子山南坡而过,北有319国道车水马龙,东有京珠复线穿越黄茅大岭东麓余脉,西有省道宁韶公路直达毛泽东、刘少奇二位伟人故里。村境内道路更是四通八达,东西横贯线是从杨林桥中学到杨林公路大桥段,南北纵贯线是会子坳到杨林信用社段。村内公交线路完善,每日有直达宁乡市区和省府长沙10多班次。
杨林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寒冷期短,炎热期长,气候宜人,日照适合,平均年日照时数1714.70小时,年平均气温16.8℃,降水量1362.30毫米,无霜期276天,1月份气温最低达-10℃,7月份气温最高达到40℃。特别适宜于水稻栽培,一年两熟,次之是油菜、茶油和考烟;村境山区森林以松、杉、樟、竹为主;野生动物以兔、狐、獾、龟、鳖、蛙、蛇为主;家禽畜以鸡、鸭、鹅、猪、羊、牛为主;矿产有石灰右和耐火泥。
杨林历史悠久,尤其是距村境几十里开外的黄材炭河里商周遗址的发现,颠覆了原“湖南为荒蛮之地”的说法,历史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后,炭河里古商周城堡的建设发展到了当地历史的高峰期,城池周边的杨林区域也就成为了这一辉煌文明的组成部分。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杨林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之黔中。秦属长沙郡。三国时期为吴,属新阳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新康。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益阳。唐武德四年(621)复析益阳仍置新康。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属潭州长沙郡。元初,属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改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清承明制。民国3年(1914),属湘江道;民国11年,直属湖南省;民国27年,属湖南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湖南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宁乡解放后,杨林属益阳专区,宁乡的第二区杨林乡。1952年11月属湘潭专区。1962年12月,复属益阳专区。1968年7月,属益阳地区。1983年7月,属长沙市。村政机构先后由保甲制改为大队、生产队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现村委员会下辖17个村民小组,675户,2269人,建国以来共有党员110名,其中女性11人,男性99人,已故34人。村域面积8000多亩,其中水田1900多亩。林地村境内有4274.5亩,外村境内有插花山1700多亩。村境南北宽1000米,南从会子坳开始,北至杨林桥中学止,东西长2000米,东从新麻元开始,西至杨林公路大桥止。
杨林的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光绪34年(1908)有刘少奇拜师杨林求学,后有少奇引表侄女杨光投身共产主义,引蒋碧坤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建国后,积极兴办聚山小学、杨林小学、农民扫盲班和农民夜校;恢复高考制度后,截止修志之日,村中共有大中专院校学生234人,他们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奋发有为,是杨林人民的骄傲。二十世纪80年代初,村内各项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全民健身的景象,尤其是杨林毛塘篮球队表现出色。到90年代以后,升学历提高,各项体育事业均在学校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群众自娱自乐的广场舞不断出现。
刘少奇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对人民说过,“把分散着的革命历史文件收集起来,用以编写自己的历史和战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人民留下了九个字“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少奇同志在顺境和逆境都把编修历史重任委托于人民,这充分证明真正的文明史,掩藏在荒烟蔓草丛中。展示村庄的人民史,是关照被历史遗忘的角落,是中华民族盛世修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原材料。然而,翻遍家谱,并不多见下层劳动人民的传记;搜尽正史,难寻基层群众的足迹;望断方志,看不到村庄老百姓的身影。在历史舞台上,基层劳动人民是平凡的绿叶,他们创造了世界,却少有记载;他们创造着语言,但辞书文献多不引用为例。其实,小人小事,才是13亿多人的主题,村志之作,正是要凸现人民大众平凡而神奇的生命轨迹,窥录中华民族的基本力量。
我们寻访史迹,刨出历史脊梁上的原动力是人民,是人民翻身作了主人,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盛世新篇章。1949年8月,宁乡解放。次年,党和政府为农民做了第一件天大的好事——伟大的“土改”运动,贫苦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回老家”的梦想。历时两年的“土改”在“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倒地主”的口号声中胜利完成,农民种田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随后,共产党领导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进入了多层次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号召农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指明社会主义集体化方向,组织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先后由互助组过渡到初级社最终发展为高级社。高级社的普遍建立,完成了农村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此,杨林迈入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将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领导社员统一出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十年后的1958年,杨林进入人民公社时期,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国人民在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方面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超英赶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人民公社是党领导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她的诞生,大大推进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封建土地制度。但在农村刮起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时,严重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造成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在这一时期的大办食堂运动,饿死病死社员五分之一以上,成为了一场灾难。党和政府发现问题后,立即整改,于1964年开展了纷纷烈烈的“四清”运动,但工作开展不久就进入了中国的十年浩劫时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杨林人民也难逃厄运,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成为习惯用语。人人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佩戴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不离身,家家张贴悬挂毛主席画像。政治队长每天组织社员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做到“早请示、晚汇报”。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10月,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宣布文革运动结束。 文化大革命的负面成绩是使中国各项事业后退足有30年之痛,是世界人类文明史的一大悲剧。
拨乱反正,开启中国人民的新春天。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上级党委统一安排下,贯彻全会精神,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件,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理清“两个凡是”的观点。回顾和总结了历史经验,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刚”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为进行改革开放完成了思想动员准备。从此,杨林人民真正蹋上了勤劳致富的第一步。
改革,不是一个新词,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王安石变法,他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但大部分变革没有完成好。900多年后的邓小平当上了中国人民的总设计师,他主张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因邓小平的改革与王安石的变革同出一词,故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同样受到如王安石变法时的阻挠,就姓“资”姓“社”问题,闹得全国上下满城风雨。但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杨林的老百姓自分田到户后,积极投入生产,秋后在完成国家粮食任务后多有剩余,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劳动人民集体出工的劳役枷锁被彻底打开,农民可以自由从事副业生产、经商、外出打工和包揽工程。改革开放后只几年时间,杨林村民的钱包就鼓起来了,收音机、缝纫机、单车、手表等新时代产品出现在百姓身边;随后有电视机、摩托车走入村民家中;迈入二十一世纪,家用小轿车开进了农民的私人车库;高档别墅不断涌现。美中不足是所有社办企业被淘汰。
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成绩是迎来了太平盛世,人民幸福,尤其是中国的农民享受了盘古开天以来的最大实惠,不但不要上缴粮税,而是政府还有直补款和养老金发放,农民的生活如日中天。穷则思变,中国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应正这一句古话;富则思乐,这是当今创新转型的新构思。杨林人民顺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新的契机,抓住机遇,认真设计《花明楼杨林狮子山红色度假村》的规划和追寻少奇儿时在杨林的身影编有《刘少奇的乡情》一书,以杨林村独特的红色旅游人文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经济基础、优良的投资环境为背景,努力开发杨林村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为建设具有红色旅游特色的杨林村提供有力的地情信息支撑;为国内外宾客开启一个敞亮的认识杨林村的窗口,让诸多有识之士通过这个窗口,能够看到杨林村发展的诱人前景,抓住来此投资兴业、大展鸿图的商机;也让更多的杨林人从中立体地了解杨林,理性地认识杨林,钟情地热爱杨林,自豪地创造杨林。更可激发在外游子的思乡爱乡之情,可以更好的了解昨天,审视今天,设计明天。
在杨林跨越创新转型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了杨林的富裕与安康,为了杨林的富强与文明,为了杨林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与繁荣,只有并肩携手,才能描绘杨林新的蓝图,创造杨林更加辉煌的明天,才能在伟大的中国复兴之梦中,让杨林更加出彩。 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杨林村
周边乡镇
杨林乡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
周边村庄
杨林村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
杨林石屏村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
新溪村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
杨林圫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
石屏村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
磨石村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
良和村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