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市镇

白地市镇 白地市镇人口数据 白地市镇历史沿革 白地市镇地名由来 白地市镇行政区划 白地市镇地理资源 白地市镇石狮岭 白地市镇地理交通 白地市镇区域发展 白地市镇客货运输 白地市镇白地市火车站 白地市镇农业生产 白地市镇民营经济 白地市镇城镇面貌 白地市镇商业贸易 白地市镇金融电信 白地市镇文化教育 白地市镇医疗卫生 白地市镇发展前景 白地市镇区域愿景


白地市镇是祁东县第一大镇,辖18个村,3个居委会,4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4960人(2017年)。中心城镇常住人口2.85万,村街约0.7万人。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G322国道、S317省道、湘桂铁路穿境而过。集镇街道27条,经营性门面590个,综合市场2个,中心汽车站1个。2014年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重点镇”,历来商贸繁荣,市场活跃。本镇雄居祁东县中部,东距县城20.5公里。东与风石堰镇相连;南与 灵官镇相接,西南与祁阳县文富市镇接壤,西连石亭子镇,西北达黄土铺镇,北抵 马杜桥乡。全镇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交通发达,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苍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甚多,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是祁东县的经济强镇和文化中心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79384男40 954女 38430<...

详情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所有镇中心区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介绍

白地市镇是祁东县第一大镇,辖18个村,3个居委会,4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4960人(2017年)。中心城镇常住人口2.85万,村街约0.7万人。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G322国道、S317省道、湘桂铁路穿境而过。集镇街道27条,经营性门面590个,综合市场2个,中心汽车站1个。2014年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重点镇”,历来商贸繁荣,市场活跃。本镇雄居祁东县中部,东距县城20.5公里。东与风石堰镇相连;南与 灵官镇相接,西南与祁阳县文富市镇接壤,西连石亭子镇,西北达黄土铺镇,北抵 马杜桥乡。全镇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交通发达,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苍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甚多,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是祁东县的经济强镇和文化中心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79384

男40 954

女 38430

家庭户户数 2087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0145

为祁东第一人口大镇

74960人(2017年) 。

新中国成立前,白地市镇属小路乡、景卿乡两个乡分别管辖。1952年4月,祁东从祁阳析出,首设老白地乡,隶属第七区的白地市和第八区的和塘坪管辖。1958年10月,祁东县撤销办事处,成立人民公社,白地市镇现辖区域,属白地市公社管辖,下辖白地市、风石堰、万福岭、和平、毛坪五个耕作区。1961年8月祁东县恢复区建制,白地市公社归白地市区管辖。1981年3月正式设立白地市镇,由白地市区管辖。1984年5月祁东县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为区乡建制,将原白地市乡和万福岭乡的乌山冲、苍江桥、湾龙町及元里坪乡的七丫町4个村划入,合并成立白地市镇,升为区级镇,仍为白地市区管辖。1995年6月祁东县调整行政区划,实行撤区并乡,将原万福岭乡、元里坪乡、枫树山乡并入白地市镇,白地市镇成为今天祁东县23个乡镇之一。

建镇以来,白地市镇政府驻地几经沧桑几番变迁。1981年至1984年镇政府首驻健康街,1984年至1995年迁驻政府街,1995年至2006年又设原白地市区公所内,2006年10月白地市镇政府新迁到上游东路城东村处。

饶有趣味。白地市的由来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典故:相传很久以前,老白地村一带群众为纪念一位忠烈人士而建一座双忠祠,在开挖祠堂地基时,挖出了一片白地,人们以为十分吉祥,于是把当地称为“白地”。而那时老白地处于十乡八村的交汇中心,方圆十儿里群众都来此赶集,慢慢形成了小镇集市,小镇因此取名为“白地市”,白地市由此得名。解放初期,白地市商业繁荣,百业兴旺,每日清早人们纷纷前来赶墟,直到日止中午方才休市;如今依然整齐有致的老白地村街道,就是当年市场繁荣的历史见证。湘桂铁路在此建立车站时,顺便取名为 白地市站,于是镇因站名也取名为白地市镇,原来的白地就改称为现在的老白地。白地市这一名称,从乡到公社,又从公社到区、到镇,一直沿用到今天。

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白地市镇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苍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甚多,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南部有景观别致的石榴仙峰,中部有旅游胜境的七宝山,北部有怪石林立的石狮岭。石榴仙峰耸立镇区南部边缘,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婉延不断。传说古 时神仙降临此山,见烟波浩渺,云起雾涌,景色迷人,胜如天堂仙境,竟流连忘返,乐在人间,石榴仙故此得名。晴朗之日登临山顶,放眼望去,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山如馒头,车似蚂蚁,田如平镜,真是心旷神怡,叹为观止。阴雨之天会临其上,云雾翻涌,一片云海,使人飘飘欲仙,不知天上还是人间。中部七宝山耸立平野,拨地而起,一山漫过一山直上云天,一浪高过一浪芳枝独秀。此山富含煤、铁、铅、锌等七种矿藏,因此取名为七宝山。山中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平地阡陌相间村落掩映,置身期间如闲庭胜步怡然自得,是休闲踏青的游览胜地。

北部石狮岭盘居镇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雄狮卧视原野,山中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身临其境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乌山冲水库两岸,经过多年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沿库而入犹如绿色长廊,碧水蓝天,山清水秀,野鸟成群,雁阵升天,空气清新,气候凉爽,重现了过去翠竹满山、果木成林的迷人景色。

交通咽喉通达三阳。白地市镇素有“一脚达三阳”称即衡阳、邵阳、祁阳,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公路有322国道、3 17省道和县道白太公路、枫荷公路在此交汇,铁路有湘桂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发达,是祁东县中西部的交通枢纽。往东有322国道、湘桂铁路,经县城到衡阳只需一个小时,从而连接京广南北交通运输线;往南有317省道过灵官,达常宁;往西南有322国道、湘桂铁路,出祁阳到永州,从而连接广西、贵州整个大西南;往西有旧3 1 7省道、新317省道(原白太公路),连接砖塘、黄土铺、步云桥、太和堂整个西半边县。往北有祁邵公路出马杜桥乡,到邵东达邵阳。因此可以说,白地市镇交通条件是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和黄金宝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白地市镇交通建设事业飞速发展。要想富,先修路。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强基础、促发展”的原则,突出本镇区位优势,狠抓乡村道路建设。十年来累计投资2100万元,完成通畅工程20条乡道,水泥硬化4万多米,全面实现了通达,乡路全面到村,村道基本达组,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相连、组组相通。现在全镇乡村道路密如织网,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为经济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快捷方便。近年来,白地市镇交通设施建设成果累累,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客货运输站场。白地市汽车站是祁东县第二大公路客运站,拥有各类客货运输车辆100多台;县际客运可达全县大部分乡镇,每天有数百趟发往县城、常宁、邵东和周边乡镇的短途客车;每半小时发出一班直达衡阳的快客;每天都有开往省内永州、怀化、长沙,广西桂林、柳州,云南昆明、景洪,广东广州、深圳等地的长途客车。投资400万元新建的镇农村客运站,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主要停放附近的乡村客运车辆,规范了客车的停放秩序。

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现已停止客运,仅限永州至衡阳一列火车,上午永州出发约十点停靠,下午衡阳出发约四点停靠。站内拥有两个大型货运站台,配备了专用的货物装卸塔吊机,每天可装卸货物上千吨。大宗货物调配车皮及时,年货物吞吐量在5万吨以上,完全可以保障企业厂家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调运。镇内个体汽车运输车辆达1000多台。无论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能满足客商的货运需求,确保了各类工商企业货物畅通安全可靠。

白地市镇地处湘南丘陵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38万亩,人均耕地七分;322国道、白太公路、317省道和祁邵公路沿线是粮食作物主产区;传统农产品主要有稻谷、大豆、花生、黄花、西瓜、甘蔗、大蒜、辣椒、鸡鸭、生猪、淡水鱼类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镇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年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在3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在20万头以上,年产鲜鱼在100万斤以上,是祁东县重要的粮猪鱼生产基地。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确保农业大镇地位的基础上,按照“依靠农业稳镇,建设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一方面不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水利设施建设;先后争取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烟水田配套建设等国家农业投资项目三个,累计投资近24万元,加强了水库大坝防渗、干渠硬化、田干渠护砌和堰头整修,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品种调优,效益调高,扶持发展了一大批新的农业产业。外贸出口猪自繁自育、山羊饲养、稻田养鱼、优质烤烟生产、苗木花卉培育、中秋酥脆枣和中华寿桃等优质水果栽培、优质稻种植等名优特新高效项目,成为全镇快速奔小康的致富捷径。到目前,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年均增长12.4%,各项发展指标均排在全市全县乡镇前列。曾评为衡阳市养殖明星乡镇、湖南省规模养殖百强乡镇和星火科技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迅速发展。白地市镇素有祁东老工业基地之称,镇内原有白钢、白煤等国营企业数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国营企业分别进行改制和重组,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人材优势,注重工业强镇,镇内现有工业企业130多家。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已达11亿元,年均增长13.6%,是祁东县主要的工业重镇之一。商贸旅游、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初具规模,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经济的巨大转变。

2000年以来白地市的民营经济崛起迅速,遍地开花,繁荣兴旺。镇党委、政府以招商引资为重心,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突出“外地人,内地人,来到白地一家人;他发财,我发展,发财发展同命运”的发展理念,强化服务从优、收费从低、手续从简、保护从严的服务措施,引来了八方“凤凰’’安家创业。几年来,全镇累计投资1.5亿元,新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80余家。形成了丰顺锰业、大地化工、硅锰合金、新冠丰钢铁、揽成米业、五丰竹业、华煌针织、严师雕刻等,民营企业安置就业劳力达6000余人,民营企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0.6亿元,年均增长15%,是历史上发达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

日新月异。白地市镇城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镇容镇貌日益亮丽、日新月异。城区水、电、路、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街道延伸更直更宽;城区面积逐年扩大,由过去的0.6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3.5平方米公里,城镇居民迅速增加,由过去的5千多人,增加到今天的3万多人。城区公用事业发展很快,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绿化等城镇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了街阔、路平、沟通、灯亮和美化。镇内建有11万千伏变电站一座,完全可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建有年处理500万吨自来水厂一个,日供水达1.6万方,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用水。2005年已被国家七部委列为全国小城建设示范镇和湖南省重点中心镇。

在城镇建设上,镇党委、政府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重点,致力打造“三湘明珠”的城镇品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年业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达2.6亿元,完成了政府街、车站街、井塘街、建设街、上游路等主要街道13条路段的硬化,护砌下水道1.6万米,扩供自来水1.2万米,新增城区变压器10台,加宽了322国道过境路段,美化了三角坪地段,树起了以“三阳开泰”命名镇标,建成了可供居民观赏的街心公园,建成了一个面积2万平米的农村客运站,争取了国家粮食储备库和烟叶收购站等投资项目三个。

繁荣兴旺。白地市镇以其“三湘明珠,三阳交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历来就是商家必争之地。通过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市场、大贸易的格局基本形成;镇内目前已建成大型农贸市场2个,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米,建成竹木市场1个,年销售竹木建材达1.8万立方米;建成商业批发街3条,各类商品批发零售企业达300多家,建成水果批发市场1个,水果经营业主达50多户。镇内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城乡贸易空前繁荣。家电、服装、图书、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上千种商品,及农副产品成为了邵阳、祁阳各地和本县西部乡镇的集散地。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达到5亿元,商业优势非常明显,镇内有白地市、响鼓岭、万福岭市场三个,其白地市镇中心集贸市场地处城区主要繁华地段,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设有米行、肉行、鱼行、鸡行、菜行等八大类市行,各类摊位400多个;常年早市,每天早晨五点开始营业,市场之内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生意兴隆,直到午时方才休市,每天销售肉、鱼、禽、蛋等农产品在2万斤以上,交易总额超过20万元。早市已经成为白地市镇特有的地方风景。

遍布城乡。白地市镇金融网点遍布城乡,服务一流,实现了与全国接轨连网。其金融服务机构较多,有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均有分支机构和服务窗口,存款取款信贷支付服务周到、方便快捷;全镇金融存款余额超过4亿元,比1978年增长57.6倍。功能齐全的金融服务,为白地市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白地市镇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投资120万元建成了邮政、电信综合服务大楼,程控电话到村入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万户,电话装机、网络开户、邮政投递、特快专递等业务快速便捷。全镇电话入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村村组组通电话。广播电视覆盖全镇,镇内建有县级电视微波台一个,镇有线电视台一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l万户以上,入户率达到40%以,全镇实现了组组通电视户户通电话,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成就辉煌。

蒸蒸日上。白地市镇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优良。全镇现有县级高中一所,初级中学4所,农民技校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 3所;现有在职教师600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一教师130人,小高教师1 73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现有中中学生8700多人。优雅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队伍,严格的教育管理,完善的教学设施,促使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镇中学、镇中心小学是全县农村初级中学、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镇中学连续四年荣获“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6年“五A”优等学生人数排名全县56所中学的第二位。县立 祁东七中通过公转民办改制以后,教学质量大幅上升,成为农村高中教育的奇葩。

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白地市镇是中国“渔鼓之乡”,中国“字牌之乡”。渔鼓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风趣幽默、节奏感强的地方唱词,配以竹筒打击节拍和二胡生活小调,将历史故事和戏剧节目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白地市镇渔鼓发起于60年代初期,以民间艺人渔鼓祖始祁祖西和其予邹华山为代表的5支渔鼓队伍,广泛活跃在祁阳、邵东和本县乡镇社区农村,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如今白地市渔鼓又录制成光碟唱盘,传播到全国各地,声名远扬。白地市镇柏松亭字牌,是一种民间娱乐和智力游戏,生产历史超过五十年,手工制作,工艺精湛,质量上乘,年生产字牌在500万副以上,销往全省各地。

不断进步。白地市镇通过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网络队伍建设,医疗卫生防疫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镇现有县级三甲医院1个,乡级卫生院1个,村卫生防保室51个,村村建立了卫生防保室,现有从医人员38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6人。城区内还有个体诊所13家,个体药店7家,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诊就医看病。通过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疾病预防水平大大提高,基本上杜绝了传染病、流行病和重大疫情的发生,白地市镇连续多年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谱写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绚丽篇章。

坐落在镇区健康街的祁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三甲综合性医院,承担着祁东西半边县和祁阳、邵东等地近五十万人口的医疗服务。医院拥有从医人员21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8人,技术力量较强。为了医疗需要,医院添置了高档螺旋CT、彩色B超、动态心电图机、脑心电图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开展颅脑、胸腹、泌尿、四肢、五管等人体部位的高难手术和诊治各种疑难杂症。每年门诊看病达10万人次,住院病人达6000余人,开展各类大中手术达3000余例,业务收入达11 00万元。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严格管理,文明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曾多次荣获“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和“省文明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

江山多娇前景美好。白地市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民勤劳,英才辈出。这片热土养育、成长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优秀儿女,有的志存高远,执政为民,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如罗云寿、刘平秀、贺国伟、邹祥利、刘和生、响鼓岭村书记刘知生、罗和平等;有的商海弄潮,艰辛创业,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事业,如陈大鹏、邹贤兵、瑶塘村的刘武民、瑶塘村的刘云华、严平石、刘发宝等;有的学海泛舟,著书立说,成为名扬四海的学术权威,如刘鹏、刘恒山、傅新文、刘杨林、李倦生、罗尔等;还有的爱岗敬业,扎实拼搏,成为党政部门的中流砥柱,如候中华、罗鹿鸣、罗耀生、邹富林、李倦生、陈小龙等。大江南北,各行各业遍布白地市籍风流人物,在祖国各条战线不同岗位上,展示了夺目的风采。

“忆往昔,峥嵘岁月道”,想明天,前景更美好。新的航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地市镇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主题,全面推行“民营经济强镇,招商引资活镇,高效农业富镇,城镇建设旺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本镇优势,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升级,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镇而努力奋斗。让祖国各地的白地市儿女紧紧团结起来,共同开创白地市的美好明天!

周边火车站

白地市站 地址: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322国道
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322国道

周边乡镇

白地市镇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