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镇

高沙镇 高沙 高沙镇建制沿革 高沙镇行政区划 高沙镇地理环境 高沙镇历史人文 高沙镇人口民族 高沙镇交通运输 高沙镇民俗特产 高沙镇所获荣誉 高沙镇社会经济 高沙镇文化教育 高沙镇高沙名人 高沙镇风景名胜 高沙镇其他资料


高沙镇,古称高沙市,汉代已成集镇,历来是湘西南人文盛地、交通枢纽和最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有着湖南省乃至我国南方最大的仔猪、种猪、中猪产销基地,观澜书院、青云书院、蓼湄中学和湖南省首家民间博物馆高沙文史博物馆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规模最大宗祠曾八支祠坐落于此。高沙镇位于 湖南省西南部,邵阳市西部,距县城13公里,为洞口县南大门,是湖南省总人口最多的建制镇,先后成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建设部“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1998年)、“湖南省二十强乡镇”(2000年)、全国重点(中心)镇(2004年、2014年)、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湖南省中心镇(2012年)、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排湖南省第一位,2014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制镇(2015年)、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2016年)、湖湘风情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孝善小镇(2...

详情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介绍

高沙镇,古称高沙市,汉代已成集镇,历来是湘西南人文盛地、交通枢纽和最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有着湖南省乃至我国南方最大的仔猪、种猪、中猪产销基地,观澜书院、青云书院、蓼湄中学和湖南省首家民间博物馆高沙文史博物馆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规模最大宗祠曾八支祠坐落于此。

高沙镇位于 湖南省西南部,邵阳市西部,距县城13公里,为洞口县南大门,是湖南省总人口最多的建制镇,先后成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建设部“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1998年)、“湖南省二十强乡镇”(2000年)、全国重点(中心)镇(2004年、2014年)、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湖南省中心镇(2012年)、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排湖南省第一位,2014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制镇(2015年)、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2016年)、湖湘风情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孝善小镇(2018年)、湖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达)镇(2018年)。

高沙镇旧属武冈。在西汉时期,刘遂为都梁候,高沙属都梁国,后改名为都梁县。到三国时候,都梁县改名武冈县,高沙属武冈县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辛亥革命改元,武冈设州同驻高沙曰分州衙门,管辖今洞口县全境。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设千总驻军于此,高沙遂成为武冈州乃至宝庆府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重镇。民国在此设区,1952年2月24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原武冈县北部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1日建立洞口县,高沙区归洞口县管辖。1995年撤区并乡,将原高沙区所辖高沙镇、太平乡、茶铺乡、南泥乡、马鞍乡、洪茂乡合并成立新的高沙镇。

辖中和、长裕、兴隆、蓼湄4个社区居委会和巴水、红鹅、农蔬、云丰、青云、月英、抚军、木山、塘前、云回、三塘、大万、树正、石榴、五里、青元、峙山、洪茂、渔塘、丰形、蓼东、长江、长青、月形、石门、荷花、石山、桐塘、丰联、连江、大路、罗塘、石湾、凤凰、星桥、深塘、牛江、南泥、老君、新进、半山、马安、双河、新屋、龙山、尚志、石磁、中信、洪田、双凤、石堰、文丰、麻山、南水、黄塘、黄花、社山、竹塘、温塘、檀木、板桥、飞山、双合、茶铺大屋、茶铺双塘63个行政村。

高沙镇位于东经110°68′、北纬26°95′′,地处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南部,距洞口县城13公里,与本县雪峰街道、花古街道、毓兰镇、花园镇、黄桥镇、石江镇、竹市镇、武冈市荆竹铺镇和马坪乡接壤。

高沙镇属丘陵地形,平均海拔280米,最高点黄茅岭海拔452.8米。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严寒酷暑期短,无霜期长,降雨集中,易遭旱灾。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温40.1℃,极端最低温-10.1℃。年无霜日285天,历年平均雪日为11天。境内年均降水量1267.1毫米。

赧水(长江重要支流资江的左源或西源,旧称都梁河)流经高沙镇东南角。蓼水河(又称高沙水、莳竹水、武阳水)为境内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由西向东穿流镇区中心,流经两岸17个村,于马鞍双江口汇入赧水,属资江水系。

高沙镇又称“高沙市”,因其地处雪峰山麓蓼水河冲积平原之上,古时蓼水河溢洪改道,去雪峰山北向8公里处地势趋于平缓,四野开阔,泥砂堆积,地势增高,山环水抱,天然形胜之区,物产丰富,遂成膏腴之地,“高沙”因此得名。 高沙镇介绍图片 (31张)

前人遵照堪舆之学,参合星象之术,南起龙头石,北讫马安石,东至明月寨,西接茅铺垄,在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的蓼水河冲积平原上,选择“九曲回湾水、七星傍明月”的风水宝地做为高沙的立命发展之基,依水建街,依山设景。高沙秦汉时建街,唐宋时称市,明清时臻于鼎盛,繁荣于当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五里长街、烟景繁华,以“小南京”的美称驰誉大江南北。高沙处于张家界——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 崀山——桂林这一西南旅游圈的中心位置,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遍布全境。1986年在高沙镇石榴村出土的文物“鸟兽壶”经鉴定为西汉早期文物;境内有高沙古商城、曾氏宗祠、云峰塔、观澜书院、青云书院、蓼湄中学、樾荫亭、水南桥、黄埔军校培训基地旧址、牛江明代古村落等多处名胜古迹,或巍峨壮观,或玲珑别致,其中曾氏宗祠(高沙文史博物馆)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沙八景,脍炙人口;石堰八景,益增生辉。它们相属于繁华市廛之间,掩映于绿丛碧水之中,加以名家题咏,《州志》登录,众口流传,使高沙人文之盛,驰名三湘。

高沙镇总人口102284人(2017年)。

蓼水河,又名高沙河、武阳水、莳竹水(绥宁古称莳竹县),自西向东流经境内,为湘黔古商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江重要支流,至今仍是高沙镇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水源。

高沙交通发达, 洞新高速公路(湘高速编号 S91)自北向南穿越高沙镇腹地,与 沪昆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编号 G60)和规划中的 平洞高速公路(平江至洞口,湘高速编号为 S20)在北部成十字交叉,并分别于城区南北设高沙互通、大水互通。 G241国道(北南纵线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广西北海,由原来的S220省道升级而来,曾短暂命名为S904国道)、 G356国道(东西横线福建莆田 湄洲镇至 四川西昌)、 S247省道( 洞口县县城经高沙镇、 武冈市 荆竹铺镇等地至新宁县清江桥乡)、 S344省道(湘赣界株洲 茶陵县晓塘经高沙镇至湘黔界 怀化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星子界)在此汇集,从而形成 两国道两省道三高速公路的公路交通新格局。

怀邵衡铁路洞口站在镇北13公里处。邵阳武冈机场在镇南21公里处。高沙立体交通网络蔚然成型。

高沙汽车站隶属邵阳汽车运输总公司的二级机构,由邵阳市运管处定级为三级客运站。现有省际发班线路10条,省际配客线路9条,地际发班线路5条,地际配客线路2条,有县际发班线路5条,县内发班线路10条;站内发班车辆196台,其中豪华高级卧铺车28台,一级卧铺车5台,豪华中巴车140台,普通车19台,日均发班车次348台/次,日均发送旅客6940人/次。

特色小吃:高沙豆腐、高沙豆腐渣、冻乳猪、奶糖、米花、丸子粑粑、捱(ái)钵(辣椒)、蒸盆。

传统手工业:瓦罐、木雕、石刻、高沙土布。

传统节日:三月三、天贶节、中元节、七月半。

民间风俗:敬散姜茶、洗三。

民间文艺:迎故事、舞龙灯、赛龙舟、木偶戏、说书、渔鼓、祁剧。

高沙特产:豆腐渣

高沙八宝(地理标志产品):九池塘的魔芋豆腐、朱家庄的豆腐、樾荫亭的豆芽菜、连江垄的米花、碎口桥的糖、仙鸡窑的瓦罐、茶场的柑子、南水村的鱼

高沙人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高沙镇的繁荣和辉煌。

1984年、2006年高沙镇两度荣获“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9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建委定为全省33个名镇之一。

199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 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8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为“ 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

2000年荣获“ 湖南省二十强乡镇”。

2004年2月8日被建设部等六部委评为 全国重点中心镇

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中共高沙镇委员会为“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荣获“邵阳市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乡镇”。

2012年5月15日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为 湖南省中心镇

2014年2月19日,高沙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联合下文公布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排湖南省第一位。

2014年7月2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公布为 全国重点镇

201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同意并正式印发《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高沙镇成为全省28个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制镇之一。

2016年3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高沙镇成为全省100个 特色旅游小镇之一。

2018年4月湖南省旅发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集中评审,筛选出洞口县高沙镇等16家申报单位为第四批“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预选创建单位,进行公示,高沙镇定位为“ 孝善小镇”。

2018年8月,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2018]31号),将洞口县高沙镇纳入湖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范围。高沙镇从此成为 湖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达 )镇

产业布局:高沙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为目标,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文化兴镇”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竭力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共进。2012年,全镇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7.5亿元,同比增长15.7%,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5.4%,全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1.2亿元。

农业方面形成了以示范村为引导,以协会为载体,以项目为依托,以基地为基础,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格局。全镇现有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个,各类村级经济合作组织26个,农业发展项目62个,形成了万亩高产双季稻示范基地、3000亩水产品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45万头生猪养殖经济圈、1000亩西瓜种植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2200亩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现有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2家。

工业方面形成了以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奶糖生产、肉食冷冻、能源化工、电子产品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1.2万人,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家。这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能力不断加强。2011年,为百水泥年产量达80万吨,混凝土搅拌站月销量突破1万方;肉食冷冻行业共完成生产总值1.8亿,出口创汇2800万美元。

高沙镇历为湘西南最重要的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仔猪交易历史悠久,闻名遐迩,高沙湘西南仔猪交易市场是湖南省乃至我国南方最大的仔猪、种猪、中猪产销基地;株木山家具市场初具规模,远近闻名;高标准的茅铺垄农贸综合市场已建成使用;波司登、安踏、特步、以纯、鸿星尔克、乔丹等众多国内知名服饰品牌均在镇内开设专卖店;城镇中心有步步高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002251.SZ)、家和购物广场、兴旺超市、高沙中心超市等四家颇具规模的超市以及数以千计的日用土产杂货店;有新天地宾馆、高沙宾馆、云峰商务宾馆等宾馆和新天地大酒店、富满楼酒店、喜相逢酒店、阳光大酒店、石锅鲜鱼馆等酒店及明月山庄、南水山庄等农家乐,金色年华、七界等KTV。值得一提的是, 新天地商业街成功引进步全国连锁百强企业——步步高连锁超市。据悉, 步步高超市 高沙店是湘西南首个乡镇精品超市,于2013年12月12日隆重开业,开业当天人气爆棚,3000多种商品,万人抢购,当天营业收入近100万元。

高沙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8万人,城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境内现有35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镇区现有较大加油站6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洞口县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网点共6处。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湖南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二十强。

城镇建设方面高沙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产业兴镇”的方针,走全民兴业、市场培育和城镇发展“三位一体”的路子,城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城区内道路全部硬化,现已形成了“五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并实现了主干道的绿化和亮化。启动高沙新城-商业步行街、高沙商业广场、高沙古商城、茅铺垄综合市场改造项目等惠民工程。新制定和实施的《高沙镇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和《高沙镇旅游资源概念性规划》,将进一步规范高沙的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品位,对打造商贸旅游强镇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沙人杰地灵,文化灿烂。以“孝德”为核心的雪峰文化,渊远流长,福泽千秋。由于孝德文化深厚,当地敬老爱幼成风,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健康长寿,是令人神往的“长寿之乡”;历史悠久的高沙“打渔鼓”,牵涉到音乐、舞蹈、说唱、美术等等艺术门类;“托茅船”不知勾起多少人的深深回忆;书协、美协、音协、摄影协、文学社、赛鸽协等各种民间文化社团灿若星辰,陶治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向氏兄弟为代表的高沙陶罐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沙文史博物馆为湖南省首家民间博物馆,于2012年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云峰公园、柳山里风光带、回澜风雨桥、文化广场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的开建,高沙的文化事业必将迎来空前的繁荣。

高沙镇有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洞口三中(原蓼湄中学);初级中学7所(高沙镇中学,太平中学、马安中学、洪茂中学、南泥中学、茶铺中学、茶场子校),在校学生3930人;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27所,村小9所,现有小学生8171人,中小学生合计12440人,镇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11所,全镇在编教职工664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399人。先后有18名学生6次在国家、省级科技创新获一等奖、优秀奖;每年的全县教育质量检测中,都有两到三所学校进入全县前十强。

蓼湄中学始建于1905年,由高沙有识之士李钟奇、袁朴和曾贞丞等人倡办。1944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准增办高中部,是县境内第一所完全中学,其规模之大、师资之良、学生之优与省城长沙的岳云、雅礼中学齐名,为湘西南名校,近代有“东蓼湄,西洞庭(即洞庭中学,今武冈二中)”之说。民国期间,军政、文化界要人谭延闿、熊希龄、唐鉴等为学校题写匾额。抗战期间,一大批专家学者如武汉大学校长刘永济、刘百昭、吴斌清等先后担任校长或教师,全国各地流亡学生在此就读,一度被誉为“人才渊薮”。学校先后培养博士生180名,硕士生1500余人,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40000余人。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刘寿祺、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傅秀堂、著名作家谢璞、画家黄铁山、前柳州市委书记王仁武、国民党著名将领尹立言、航天专家叶发宗、少将卢柱国、黄俊杰等均在此就读,堪称“桃李满天下”的百年学府。1953年学校更名为洞口三中,1995年恢复蓼湄中学名称,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曾以得、曾如炷:均系晚清高沙市人。清道光廿三年(1843年),富商囤积奇聚大批谷米,百姓饥不饱腹,曾以得、曾如炷约红崖会及数帮乡民于钟沧寺起义,在祖师桥斩杀前来镇压的武冈知州徐光弼。清迁闻知后,派湘抚吴其浚等前去镇压,终因寡不敌众,曾以得、曾如炷在新化不幸被捕遇害。史称“戕官大案”或“癸卯之变”。

刘以敬:(1846-1922)著名画家,号叟痴,世居高沙万寿宫。刘擅长水墨画,亦画水族。自幼清贫,以卖字画为生。晚年见知于张之洞、吴佩孕,邀为幕宾,其画为世所重,作品流传湘西南及黔桂两省甚多,亦成套刻版墨印传世。

李钟奇:(1871-1913)高沙镇人。幼时才智出众,官资就读于岳麓书院,应试北闱,中南元,为当时武冈州唯一中试者。后返乡筹资办洞口县境内第一所小学堂。1907年筹建高沙中学堂。1910年始办蓼湄中学。李钟奇开启高沙教育之先河,一生为办学办厂积劳成疾,于1913年6月不幸因病去世,时年42岁。

袁朴:(1880-1932)字文纯,清禀生,曾留学日本,后任程潜秘书。后回高沙倡办新学,振兴教育,与李钟奇、杨京华、曾梦吉一道创办了高沙民立小学堂;1907年,又与李、杨、曾等始建中学堂;1913年改高沙中学堂为蓼湄中学,出任校长。与曾大圆合编《中学国文》教材四卷,同时还创办了高沙文化图书馆和新文化剧团,其著述为《拙修室文钞》等。1932年病故,时年52岁。

曾家模:马安人。自幼家贫好学,毕生对十三经疑义、天文舆地、河渠水利等学精心研究,一生著述颇丰,有《礼仪先易》8卷、《古今图考》1卷、《左传塾钞》14卷、《字母明义》、《诗学启蒙》、《春秋述朱》、《今是草明文引》、《经律体谱法》等。

曾沛霖:(1878-1939)马安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湖南省第一师范校长,后担任湖南教育委员、新宁县县长、蒋经国秘书等要职。1938年7月任蓼湄中学校长,1939年12月因病逝世,享年61岁。

杨锐锋:(1886-1925)民主革命时期少将(温塘村人)。自幼聪明过人,光绪31年随从蔡锷入广西,后秘密加入同盟会。后拥护孙中山,获由黄兴授予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奖章”,委为陆军第8师二十九团团长,民国10年,擢升为陆军少将,民国14年遭贵州军阀杨希闵部伏击身亡,时年39岁。

萧焕畿:1901年出生,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服役于陆军103师政治部,少校军衔

刘百昭:字可亭,木山村人,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生。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于1925年4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1926年1月去职后,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校长,东北大学文德学院院长等职。

蒋兴锦:少将,1924年出生于我镇一个中医家庭。1950年从湘雅医学院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后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从事部队医学工作,四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全军有突出贡献的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寿祺:(1901年-1990年)教育家。民国3年(1914)启蒙于私塾,民国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蓼湄中学,民国9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早年积极投身革命,为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曾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创办“湖南教育社”与“科学通讯社”,出版《湖南教育》等杂志。文革期间遭迫害。1980年7月,由其主编的文革后全国第一部《教育学》正式面世。

彭明朗:1925年8月生,湖南财政学院(2000年,与原湖南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49年7月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参与尹世杰教授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消费经济学研究中心。

曾以鲁:又名一橹,马安新屋村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12年至1916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创办的新民学会,系早期会员之一。1919年至1928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巴黎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任武昌艺专、北平师范大学、华东大学、华东艺专、山东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擅长水彩画,功力深厚,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兼攻素描、中国山水画及西洋美术史。1989年12月2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曾光炎:(1913~1994)男,汉族,别号拙叟。1938年考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上尉书记官。1940年至1945年就任国立商学院文书组主任、院长秘书兼应用文讲师。1946年受聘于武冈洞庭中学任高中部国文教员。1949年参加高沙镇迎接解放支前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950年因历史问题入狱八年。1981年平反,后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曾广权:文丰村人,曾任洞口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俊杰:1943年12月出生,云峰村人,1967年7月参加解放军,历任排长、连长、参谋、作训处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西安陆军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副院长、院长,少将军衔。

谢璞:1932年生,字发庭,号后锭,笔名春晖; 高中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56年入北京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后回 洞口县工作;1960年调 湖南省 文联任专业作家,历任省文联主席团专职成员,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省 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小溪流》杂志主编,湖南省 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中国作协会员,政协湖南省第七届常委;著有 长篇小说《海哥和“ 狐狸精”》,散文集《珍珠赋·谢璞散文选》,中 短篇小说集《姊妹情》、《二月兰》、《无边的眷恋》等,长篇 童话《小狗狗要当大市长》及《谢璞自选集》。

姜贻斌:文学创作一级,湖南省作协副主席。1954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1年赴 邵东县板桥公社插队务农,后历任涟邵矿务局朝阳煤矿工人、教师、新闻干事,《主人翁》杂志编辑,《海南开发报》编辑部主任,《文化时报》编辑室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左邻右舍》、《酒歌》,小说集《窑寄》、《白雨》、《追星家族》、《肇事者》等,散文集《漏不掉的记忆》等,曾获“四小名旦”青年文学奖、萌芽文学奖、芙蓉文学奖、青春文学奖和毛泽东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杨树清,出生在福建省金门县的报导文学家,祖籍社山村高家组,曾获中国时报、联合报和梁实秋等多项文学首奖及3座金鼎奖,曾任《金门学丛刊》总编辑和佛光大学、金门大学驻校作家,现任金门燕南书院首任院长。

袁素安:笔名沙雁,当代作家。出生于1922年9月。读高中时就酷爱文学,毕业后开始写作。处女作散文《云峰塔》,1943年发表在湖南中央日报副刊《平明》上。后就读于武汉国立体院,1948年上期毕业,任洞口三中(原蓼湄中学)教师30余年。解放后,在《湖南文学》、《小溪流》等报刊上发表《风筝》、《旱鸭子》等小说、散文数十篇。

吴琦瑛:1940年生于云峰村。公路桥梁专家、高级工程师。1955年在洞口三中初中毕业。是湖南省公路学会一、二、三届理事与桥梁专业委员会委员。是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专业工作者;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全国交通糸统双文明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舒跃龙:男,南水村人,1970年3月出生,1988年9月-1992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美国MountSinai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兼任亚太流感委员会委员及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专家,获评央视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曾传国:前省政协委员,现任高沙增光慈善协会会长、高沙文史博物馆馆长,牵头修葺了曾八支祠、高沙文史博物馆和高沙抗日烈士陵园,为高沙镇申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立下突出功劳。

王明炎:号和寡、师童,无翁,高级美术师。1951年生。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主攻国画山水。其作品先后在北京、台湾、韩国等地展出,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的梵高"、"中青年画家之罕见"。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评介报道,多幅作品获奖并被海内外人士及馆院收藏。1998年9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主办个人画展,2007年8月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舒小云:双合村一位普通劳动妇女,2007年,她发起成立了邵阳市第一家优质粮食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订单农业”方式,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广大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先后获得“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党员”、“湖南省科技示范户”、“湖南省创业成功女性”、“湖南省袁隆平科技奖”、“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种粮大户”等荣誉称号。

唐沸潮:1994年4月24日出生于高沙镇,中央电视台小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12级学生,曾获第二届中国情歌广播电视大赛少年组全国总决赛铜奖,主演的影视剧作品有《 正义联盟》、《 火力少年王3》、《 火力少年王4》、《感恩之旅》、《 粟裕大将》、《 三进山城》等10多部,是国内主演影视剧最多的童星。

高沙八景

马岭回云:距市五里许,山气溟蒙则天必雨,人以是占晴雨,上有石似棋枰。俗呼仙人石。

洪滩浴涑鸟(后两字结合为一字,但字典中无查,暂代):文禽,尾似船驰,性食短狐,在山中复无毒气,其宿若有敕,多出江南,此地最少,故以志景,滩在杨公桥。(在青元村内,马岭就是云荫寨)

石井浮香:在杨公桥夹流之中,其形若石臼,时有香气氤氲。

莲寺禁钟:庵在市后,先有钟声,相传击之多火灾,故禁。

石祖悬灯:明万历时,近市龙头村突有怪石直立如人状,夜炯炯若星悬,光亘数里,丙夜愈炽。乡耆老镌元帝像,舁石市奉大土庵,屡著灵异。(木山村内的龙头石)

洄澜涌月:在祖师桥下,秋气澄清,叙拖碧练,月轮洄转,与波上下。今观澜以观澜名因此。

沧浪击磬:距市三里处,名钟沧寺,寺前面江水,水流潺潺,击磬应之余韵,互相缭绕,月夜测听,使人意静。

沙潭跃鲤:在半山庙下,时有大鲤泳游水面,渔者不能网获,惊为神鱼。(在何处有争议。一说在水南桥的沙堤,一说在南泥半山村半山,相传半山是大水冲掉一边后而得名。冲掉后便形成深潭和沙滩,有个被称为“员外”的就深潭大养其鱼,别人抓鱼不着,“员外”去了,大鲤鱼就跳上沙滩来。)

石堰八景

《武冈州志》在高沙八景后刊有“石堰八景”,其中一景“沧浪涌月”与“沧浪击磬”是同一个地方,其他七景分别名“斗牛烟雨”、“天螺晒靥”、“杨柳春色”、“双水洄澜”、“石湾垂钓”(以上在文峰、双凤、石堰三村之内)、“五将拜台”、“若溪晚钟”(以上在鱼塘、峙山两村之内)。

曾氏宗祠

又名 八支祠,地处镇东郊的红鹅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同治七年(1868)至同治十二年(1873)复修。平面为长方形,座东朝西,前后五进,砖木结构,为 湖南乃至全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宗祠古建筑之一。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阁楼、前厅、过廊、中(礼)堂、寝堂、宗圣阁,两侧分别为钟鼓楼、笃亲堂、守约斋、厢房走马楼等,总建筑占地面积6425.6平方米。该祠布局巧妙,结构谨严,规模宏大,风格独特。1997年起,在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高沙镇省政协委员曾传国为首的社会各界人士,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历时五年,对曾八支祠进行了整体维修,并利用该祠创办 湖南省首家规模最大的民办综合性博物馆——高沙文史博物馆。馆内分别设置“石刻艺术馆”、“拓片艺术馆”、“高沙史志馆”、“乡贤英才馆”、“民俗风情馆”等五个展室。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利用其扩建的高沙文史博物馆,馆内收集石刻艺术作品200多件,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题辞赠字,现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县楹联文化展示基地”。

观澜书院

位于云峰村境内。据《武冈州志》载:“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例贡生袁敏、偕同里诸人捐资倡建,以故中耗,后敏复出囊金,损田产且募于乡费,集建观澜义学,肇工于十五年夏,落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秋。

书院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前后四进,两侧厢房纵横交错,有大小房子32间,上下二层,天井6个。占地面积3648平方米。第二、三、四进及两厢已毁,现仅存第一进门楼及十二块石碑记。门楼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上下两层。正中设大门,门额为整块长条形青石凿制,大门两边对联“千重山势撑文笔;一派川流见道心”。观澜义学所存的建筑及碑刻,是研究古代教育史重要的实物资料。

观澜书院以儒学宗,提倡崇儒重道,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传播者,主张以礼教化乡民,所谓“明教化,美风俗,厚人伦”是也,提倡维护纲常之道,极力维护家族的纲纪和法统,具有典型的家族书院特征。

云峰塔

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青石砌筑,塔身八方五层,通高17m。底径7m,檐角起翘,岩下饰斗拱,檐口以石灰抹面,饰有山水、花鸟等工笔彩绘。顶层角系铜铃,风吹铃响,清音远闻。塔身一层南向开门,门额浮雕“双龙抢宝”,刻工精细,形态生动。第二层正面坚嵌石匾“云峰塔”三字,楷书阴刻,苍劲有力。塔内各层为穹隆顶阁室(又称塔心室),阁室与门巷甬道相连,沿甬道螺旋而上至顶层。每层阁室设有佛龛,对开窗门塔刹置铁质葫芦宝瓶。

高沙古商城

又称 高沙老街,老街区内至今仍保存着以十八茅湾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成片的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古镇传统风貌及格局富有特色和风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牛江村明代古建筑群

牛江村明代古建筑群位于牛江村刘家园大院,其8座房屋中有7座基本完好,并居住着人家。这个古建筑群是洞口县文物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该县古代发展民族风情和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牛江村明代古建筑群修建于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已有400余年历史。该建筑群系木质结构,分三个单元,每座房屋都是呈四合院式,总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各个建筑门窗都雕刻有“福”“寿”等字样和花草鸟兽等图案,其形象逼真,雕刻工艺十分精湛。令人称奇的是,建筑群内有一条4米宽的石板路,石板上也雕刻有各种花纹图案。颇具文物价值的还有一些题写了“惟吾德馨”、“时雨兆天”等语句的楷书阴刻描金木匾,字体遵劲,漆塑花草鸟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更为惊讶的是,这里还保存有一架描金镂空雕花木床,形态逼真的各式人物,花草鸟兽,工艺绝伦,据说制作这床共花了三年时间。

湘黔古道

湘黔古道是一条曾经东连宝庆、衡阳、长沙,西接洪江、芷江,一直延伸至贵州的古老商道。它横亘山川,连绵千里。在公路、铁路等近代交通方式出现以前,“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洞口、溪宝瑶以特有的地理位置扼守着这条古道要冲。随着近代交通给溪宝瑶带来的边缘化,往日商贾穿梭的繁华已经不现,那“驼铃叮咚”或“马蹄声碎”的岁月已经不再,由繁华而衍生的抢劫、杀戮等丑恶也成为过去的传说。

据考,湘黔古驿道兴于西汉,至明、清更臻完备。驿道一干线三支线自东向西穿过洞口全境,自长沙府至宝庆府,宝庆设资阳驿(今称驿传街)。自资阳驿西行,经枫林铺、长阳铺、岩口铺、紫阳铺(设驿站)、入洞口龙潭铺、黄桥铺(设驿站)、过荆竹铺、石羊铺、至武冈州。再分两路:南行过城步至广西兴安;西行过绥宁去贵州开泰。此为湖南通广西、贵州的干线。资阳驿称此为西线(又称大西路)。自龙潭铺起,经石下江(设驿站)、竹篙塘、木瓜桥、硖口关(今洞口塘设驿站)、入雪峰山、过千丘田(今古楼乡)、越曝木隘(今古楼相山村境)、丝茅界(今月溪乡白羊村)、凉山界、宗溪、宝瑶(设驿站)、仙人桥、去沅州府(今洪江古商城),此乃小西线(又称支线)之一,是湖南通云、贵、川的主要通道,称“烟银特道”。又 从龙潭铺起,过晒龙滩、至高沙市(设驿站)、过水南桥、新店、任家渡、蓼溪关(今花园镇)、入绥宁红岩,亦是小西线之一。另从长阳铺起,过滩头、师公井、和尚桥(今荷香桥镇)、水西桥、入树林里(今石江树林)、经水东桥、黄家桥(今山门镇设驿站)、越马颈骨、椒林界、望乡山、茅塘界、入溆浦,同属小西线之一。

曾八支祠——湖南规模最大的宗祠文化博物馆

曾八支祠位于洞口县高沙镇东郊1公里的红鹅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同治七年(1868)至十三年(1873)复修。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

称布局,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前后五进,依次为门楼、阁楼、前厅、过廊、中(礼)堂、寝堂、宗圣阁,两侧分别为钟鼓楼、笃亲堂、守约斋、走马楼厢房等,其布局精巧,结构谨严、形制独特、规模宏大,是湖南乃至全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宗祠古建筑之一。从2000年起,在对曾氏宗祠进行全面维修的同时,又将其辟为“高沙文史博物馆”,它已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高沙镇的名片,是一座集古宗祠建筑群、革命纪念旧址设施群和地方文史收集展示机构于一体的大型民间博物馆,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旅游观赏价值。

1、规模庞大的古建院落

曾八支祠占地13000㎡,建筑面积4260㎡,是一般宗祠建筑的二至三倍;两座阁楼前后辉映,雄伟壮观;五进正屋,中设过亭与四周出廊、门洞回环连通,如同迷宫,布局奇特。该祠保留了清乾隆早期的建筑风格,规制谨严,庄重典雅,是存世不多的江南古宗祠的典范之作;该祠建造规模之大,文物收藏之多与结构布局之奇,洵为国内所罕见,为研究古代宗法制度、建筑工艺和民风民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例证。

2、宗圣孝文化的传承基地

曾氏先祖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后世尊为“宗圣”。曾氏宗祠 宗圣阁主要供奉曾子牌位及“宗圣遗像”石碑。曾子得孔子一贯真传,以孝行著,皇封“宗圣”,阁因此而得名。 原阁建造宏丽,为江南曾氏宗祠所独有,与山东曾子故里宗圣庙相媲美,古称北庙南阁,驰名遐迩。阁前有空坪,青砖墁地,苔藓苍苍,拾级而上,步入宗圣阁,阁高三层,五开间,通面阔22米,进深三间11米,通高17.56米,前出廊,底层正殿三间联通,正中供奉曾子塑像,冕旒袍笏,端坐在神龛之上,上方高悬雍正帝御题“道传一贯”金匾,一如山东曾庙之制;左右两明间刻有历朝封赠敕旨二十八幅,皆以樟木刻成,通体九龙盘绕;两侧墙面各立四块巨型石碑,分刻曾子著述《大学》与《孝经》,边框饰以春秋时代车马图案;宏敞壮观的殿堂在众多的匾联辉映之下,更加显得气象堂皇。大厅左右均设楼梯通往二楼,自边门入大厅,三通间。正中石雕基座上立“宗圣遗像”石碑,系孔子高足曾参真容,原石碑立于山东省嘉祥县宗圣庙内,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曾子六十世孙、石堰曾氏后裔福建宁德知县曾顺温摹归,刻立奉祀于宗圣阁。1952年,族人为避免毁坏而埋入菜地,1998年重新出土,图文无损。曾子便服坐姿,神态安祥,造型古朴,线条婉约;上刻唐玄宗御制像赞,韵语8句32字,篆法高古;下方刻曾顺温跋语,缕述摹刻原委甚详。据文献披露与实地考证,山东嘉祥宗圣庙之“宗圣遗像”原物毁于文革,故八支祠所存“宗圣遗像”现为海内孤品,珍同拱璧。遗像两侧,分别刻立唐玄宗御制赞语与乾隆帝御制诗碑二通,上方饰以垂花落罩,与左右镂雕隔扇连成一体,倍显庄严华贵。四周墙面悬挂《圣迹图》三十六幅,为宗圣曾子生平事绩浮雕图案;左右展柜分别陈列唐玄宗手书隶体《石台孝经》长卷与《中国孝道衍传体系与代表人物》长卷,神龛对面为巨幅国画《侍坐图》,再现孔子与曾皙等门生讲学问答于沂水春风之间的著名故事,整个大厅琳琅满目,散发出庄重典雅的文化气息。再沿二楼明间后面之楼梯登三楼,仍为三开间大厅,正中设神龛,供奉曾子之父母莱芜侯曾皙与上官氏,曾子之妻公羊氏配享于侧。左右侧墙面堪中国孝文化历史名人:文公韩愈、江都相董仲舒、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文定公曾巩、伊川先生程頣、文公朱熹、文成公王守仁、文正公曾国藩等大型浮雕图像,形貌毕肖,栩栩如生。神龛对面悬挂曾氏源流图表与“石堰八景图”;厅中展柜陈列石堰曾氏历届修谱文献和办学办馆资料,史实详尽,脉络粲然。三楼建回廊,四周设栏杆,放眼远眺,四方风物尽收眼底。

阁之左右各有两层木结构走马楼厢房,四开间,前后出廊,通阔16.8米,通深14米,旧时左为“孝义宦绅祠”,右为“懿贞节烈祠”。抗战时期,战时第三后方医院驻此。现拟将其维修,建为“二十四孝群雕馆”,将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场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鲜活直观、震憾心灵的艺术形象来诠释中华孝道的典范事例。

3、丰富的宗祠文化藏品

该馆的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种类繁多,工艺精湛,特别是收藏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宗祠牌楼石门,在高沙镇内及其附近的宗祠,凡是主体建筑被毁,已无力复修者,其牌楼石门雕刻,都被收藏到了该祠之内。同时,还收藏了大量与宗祠相关的文史遗物,堪称民间收藏的瑰宝。如清乾隆年间刻立的“宗圣遗像”已为海内孤品;曾国藩祖孙三代所题刻的匾额荟萃一堂,世所罕见;拓片起迄年代跨越唐代至民国,内容囊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交通、民俗等各个社会层面,书写作者包括民国总统徐世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行政院长谭延闿,监察院长于右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赵恒惕等历史名人与近代学者,此外,尚有与拓片相关联的大量考据资料,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已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尤为专家学者所青睐。

4、石刻楹联的宝库

高沙曾氏宗祠,不仅其牌楼立柱、大门、侧门外等均有石刻楹联,而且在祠内还收藏了其它宗祠或名胜的石刻楹联多幅,这是将高沙镇内及其附近已被毁坏又无力复修的宗祠或名胜的石牌楼搬迁到曾氏宗祠之内,作为馆藏品,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些石刻楹联近30幅,其辞句功于用典,寓意深刻,对仗工整;书法字体规范,笔力遒劲,刻工刀法圆润,深浅得当。这些石刻楹联充满了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凸显出儒孝文化与书法石刻艺术相得益彰之美,与历史文化名镇融为全体的高雅格调,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与感染力。

5、抗日救国的军校和医院旧址

1938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六期一个总队,第十七期二个总队与第十八期一个总队以及战时第三后方医院设在曾八支祠,历时七年,在此培训了大量的军政人才,至今宗祠内留存有抗战纪念碑、总理训教、委员长训条及佩剑、刺刀、标语、纪念碑、操场、旗杆桅子石、刀剑纪念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最珍贵、最生动的历史教材。

6 、珍藏地方史料与实物的民间博物馆

曾八支祠开辟为“高沙文史博物馆”之后,不囿于一姓一府的狭隘宗族观念,而是致力于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历时十二年,筹资300余万元,先后筹建“石刻艺术馆”、“书画艺术馆”、“拓片艺术馆”和“高沙史志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正在倾力打造湖南首家“中国孝文化博物馆”,理念新颖,特色彰显。综观该馆“以文物保护立足,靠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十数年如一日的工作历程,其保护文化遗产的觉悟之早、热情之高、力度之大与效果之佳,是湖南文博界的一个先进典型。

高沙文化:打渔鼓

又称“ 唱道情”,起源于唐代,以唱为主,说唱结合。一般不用伴奏乐器,由一人手持两尺长的渔鼓筒和小锣进行表演,曾流行于高沙、花园一带,有影响的艺人有邓新开,曾纪棣、卢德许等人。演唱内容多为历史故事、侠义故事和民间传说。新中国建立后继续流传,但内容有了创新,主要表现新人新事新风尚。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洞口渔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1953年邓新开参加“邵阳地区首届民间艺术会演”后,选为邵阳地区代表队成员赴长沙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民间艺术观摩会演”。1956年曾纪棣、王焕祥、张长鼎、杨教菊等参加“邵阳专区群众艺术会演”,演出的节目有“夸咱老书记”、《半江河畔战歌扬》、“模范夫妻谁不夸”等歌唱新人新事新风尚的节目,深受好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高沙群众活动中渔鼓节目还偶有所见,现已基本失传。因此,加大对高沙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工作已势在必行。

濒临消亡的高沙瓦罐

高沙瓦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先前的瓦罐有仙鸡窑、冷水窑等20多家,鼎盛时期有工匠500多人,目前工匠才十几人,手工技术正面临消亡。
  10月19日,我们来到洞口县高沙镇洪茂村时,天色已晚。今年49岁的向乾灯和44岁的向乾明兄弟正屋里屋外地忙碌着。“这些天正在赶制一批货,所以还得加班加点。”向乾灯微微抬头笑着说。
  只见他熟练地从旁边的黄泥中抠出一小块放在轴承上,然后快速转动轴承,手游离在黄泥上。3分钟后,一个滑润的瓦罐坯呈现在眼前。记者按照向师傅的指点,尝 ;试了一番,不仅没成功,身上反倒溅满了泥水,“看似轻松,这门技术是需要使暗劲的。所以女孩子一般不学这个。”向乾灯出生在一个瓦罐世家,从他的爷爷的爷爷那辈子起,就一边种地一边做瓦罐。向乾灯从会爬起就生活在黄泥堆里,制作瓦罐的每一道程序,他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
  向乾灯的父亲向省修,今年86岁。
  六七十年代瓦罐很畅销,还远销到外地。”向省修介绍说,那时候在家将瓦罐做好然后肩挑到广西、贵阳、四川等地售卖,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家就买一两个半人多高的大缸用来储水。大缸、坛子、花盆这三样东西比较好卖,也容易制作,向省修就是靠着这门手艺,把向乾灯兄弟抚养大的。
  制瓦罐所选取的黄土应是黄中带白,这种黄土粘性好,烧制出来的瓦罐才不会裂开。”向乾灯一边制作一边说,制作瓦罐的过程简单却又富有情趣。其中烧制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用柴烧制,需要1200℃的高温,“我们唯一的秘诀就是用肉眼看”。
  现在有些手工制陶已被时尚的瓷器、木器、塑料制品所代替,村里制作瓦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向乾灯在父亲的要求下坚持下来。生产的陶器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那一代人的审美观,祖辈的那几代,需要的陶器是存水、存粮、存菜、存油,以素陶为主;到了向乾灯这一代人,需要的是花盆、花瓶、花碗,以釉陶为主。前是大而实用,后者小而美观。面对销售瓶颈,向氏兄弟不断创新手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如今他们自己发明、制作的鸟哨远销到海外市场。
  2009年,向乾灯、向乾明兄弟俩参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比展示,最终市里将高沙陶罐列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筹备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稿源:邵阳日报 作者:刘小幸 艾哲]

周边派出所

洞口县高沙派出所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金光大道高沙镇中心幼儿园附近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2:00;14:30-17:30

周边诊所

高沙镇卫生院 地址:邵阳市洞口县洞高路60号
邵阳市洞口县洞高路60号

周边汽车站

高沙汽车站 地址: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金光大道中国石化加油站东北侧
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金光大道中国石化加油站东北侧

周边乡镇

高沙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