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村

药山村 药山村药山历史 药山村药山地理 药山村药山旅游 药山村药山交通 药山村药山经济 药山村药山禅寺 药山村药山传说


药山村,又名岳山村,位于 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2015年 棠华乡和渡口镇合并成药山镇),现有人口2000人,总面积平方800公顷。有耕地3000亩,其中水田2400亩,旱地、山包600亩。药山村历史距今近1394年。其境内药山寺,是国家重点寺院,中国禅宗曹洞宗发源地。道观白云观所在地白云山是道教64福地之一。药山,因文革,被改名岳山,以盛产药材而得名;以救汉王刘秀而著名;以唐高僧惟俨经论东渡而驰名。座落在湘西北常德地区津市境内,在常德、临澧、津市、(澧县)交汇处。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是东汉战略要地。早在东汉(公元前206年)王刘秀立位登基之后,古刹药山就名扬天下。有“寺有十万禅僧”之传闻,有“骑马关山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之盛景。药山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原棠华乡岳山村)。自唐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唐贞...

详情

药山村地名网_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资料简介
  药山村是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781105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781。药山村与文昌阁社区、棠华铺社区、三新垸村、民康村、天鹅村、八宝湖村、杨坝垱村、临东村、和平村、白云山村、新湖村、西湖村相邻。 还有4个地名与药山村同名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介绍

药山村,又名岳山村,位于 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2015年 棠华乡和渡口镇合并成药山镇),现有人口2000人,总面积平方800公顷。有耕地3000亩,其中水田2400亩,旱地、山包600亩。药山村历史距今近1394年。其境内药山寺,是国家重点寺院,中国禅宗曹洞宗发源地。道观白云观所在地白云山是道教64福地之一。

药山,因文革,被改名岳山,以盛产药材而得名;以救汉王刘秀而著名;以唐高僧惟俨经论东渡而驰名。座落在湘西北常德地区津市境内,在常德、临澧、津市、(澧县)交汇处。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是东汉战略要地。早在东汉(公元前206年)王刘秀立位登基之后,古刹药山就名扬天下。有“寺有十万禅僧”之传闻,有“骑马关山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之盛景。药山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原棠华乡岳山村)。

自唐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唐贞元初年(705年),南岳石头希迁的法嗣弟子惟俨,带着弘扬禅宗南宗的使命从南岳移居药山。他致力于振兴禅风,扩充寺宇,传授禅法,一时海众云会,使禅宗南宗得以发扬光大。惟俨因此振誉十方,遐迩喧然,成为南中国禅系中颇具影响的一代禅师。惟俨亲手创建的药山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清初复建的古药山寺,占地48亩,前有山门戏台,依次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方丈楼,主殿两旁有供诸佛诸祖的侧殿及配房数十间,其规模之雄伟,佛殿之巍峨,佛像之高大,在国内都是少见的,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后因历史变迁被毁,佛殿荡然无存。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十方檀越纷纷要求修复药山寺,报经津市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津市市药山寺修复委员会,该会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推动佛法常转,领导和修复委员会,作出了全面修复药山寺的规划,第一期工程修复惟俨墓塔,第二期工程即复建大雄宝殿,1996年已告竣建成。 药山村不仅师佛教文化名地,还是国学国教文化。翊武中学座落于津市市渡口镇的东山上。学校成立于抗战最艰难时期的1943年,由归国华侨、湘鄂教育视察专员许和钧先生遵循辛亥革命先驱、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遗愿所办。创办不久因为战乱过日本,为了躲避过日本迁址到津市市棠华乡药山寺,抗战胜利以后津市市渡口镇的东山。津市市棠华乡药山寺创办小学、初中,在七十年代还创办过“半工半读”高中,现建有参加过“半工半读”师生集资修建的纪念亭,并立有碑铭。

药山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境内,原名慈云寺。药山,为武陵余脉。山势连绵,丘林岗坡。药山寺位于药山镇岳山村,最高处海拔151.6米。《直隶澧州志·山川》...东经——东经114°59′°北纬——北纬29°37′°药山寺地处常德市鼎城双桥坪涂家坪村、临澧县鳌山村,津市市棠华乡药山村交界之处。距常德市市区50公里,距津市市市区50公里,距津市市棠华乡政府10公里。药山寺北连津市之商城,南携武陵之名郡。东吸洞庭之甘泉,西接安福之古都。是湘西北水陆运输枢纽。省道S205、S302、S306和二广高速贯市而过。药山寺距离 常德桃花源机场80公里,可飞抵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傍津市市而过的 澧水距药山寺40公里。 澧水东入洞庭湖,常年可通航500吨级船只,可直达长沙、 武汉、上海,是 湖南省六大良港之一。闻名全国的津市米粉是中国三大米粉之一,在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城市已超过5000家分店。

津市市的名胜古迹——药山寺与津市市的“关山烟树”澧州八景之一,是明朝园圃。与“大同寺”古刹,与“中武当”道观,均始建于唐朝,历来为朝拜圣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中武当”道观前有雌雄二井,左清右浊,不盈不竭,成为奇观。大同寺传为九祖道场,东方初祖达摩禅师曾津市不仅辖区内有众多名胜古迹,而且与四周许多中外闻名的旅游点相连。往东不足一日,即可到达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一睹岳阳古楼的雄姿,领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风光;往南不足一日,即可到达沅水河畔,欣赏桃花源的美景,探觅陶渊明笔下的“福地洞天”;往西不足一日,即可到达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区,饱览张家界、索溪峪的水光山色;往北不足一日,即可到达葛洲坝,观赏秀丽的三峡风光。

津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集山川湖泊平原于一身,风景蔚为壮观。西南丘陵,诸峰纳云吐雾,笼秀积翠;东北平原,河流蜿蜒曲折,湖汊纵横交错,可谓山青水秀,风景别致。津市山川形胜天造地设,不乏旅游之处;历史悠久,不乏名胜之地。有位于南郊的省级嘉山风景区,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全景区分为车诸营辉、文华双井、观音灵池、樱花古洞、红流涌月、石岭樵歌、岩湾晚唱、菡萏薰风和孟姜女祠、车胤故里等10个景点。在古老而又年轻的湘北大地上。药山寺瑰丽的水色山光,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使津市这颗璀灿的明珠,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辉。

自唐朝开始,津市佛道盛行,僧尼日增,寺庙广建,至清已然“九庙十八宫”。它们历经风雨,或荒于人事,或毁于战火,今尚存药山寺、古大同及中武当三处。 药山寺就在被水冲刷过的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原棠华乡岳山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之利。上溯澧水至澧县、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顺流澧水入洞庭是去常德、益阳、长沙、岳阳、武汉的航运水道。往北从澧水入虎渡河可进湖北沙市、宜昌。澧水支流涔水、澹水在市境内小渡口与澧水汇合。澧水为津市沟通了东南西北的黄金水道。津市成为了澧水与洞庭湖、湘西山区与滨湖平原、鄂西南与湘西北的交通枢纽。到清朝雍正年间,津市已是“市长数里,约万余户”。为维护此处治安,澧州府在此设立“嘉山巡检司”。到清朝中叶,津市已是“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的商业重镇。这时的津市街长7里,依水附形,有街巷48条。到清朝末年,津市凭借着优良的交通优势发展成湘鄂边境和九澧流域的中心商埠。随商业需求形成的手工加工业也日渐兴起。“湖南的津市,湖北的沙市”并称商埠双雄,声名远播。药山寺现居湘北干线旁,湘高速边,交通极其方便。

药山村总面积平方800公顷。有耕地3000亩,其中水田2400亩,旱地、山包600亩。人口2000人,人均年平均收入7500元,正在小康水平迈进。这里烟云缭绕,迷雾纵横,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盛产稻粱豆麻、桑蚕棉花、莲藉鱼虾。沼泽生篙苞菱角,山梁长茂林药草。竹林茂密、山果繁多。春笋鲜菇不少,珍禽异兽颇多。光中草药就有好几百种。有歌诀:1、麦冬、天冬、山茯苓;山鹿、芍药、鸡血腾。山楂、柴胡、骨碎蒲;党参、尾参、土苦参。桂枝、灵之、滛羊鹤;杜仲、黄柏、有桔梗。菖莆、艾蒿、土大黄;蹄香、桑椹、钻岩精。2、九龙蛋、山苦瓜;滚龙草、海金沙。半边莲、半枝莲;座山虎,四两麻。骨牌草、接骨木;凤尾草、矮地茶。白芨、毛姜、土管仲;还有七叶一枝花……在澧洲志中都有盛芦芍药而得名的记载,吸来不少商家光临惠顾。

药山寺院前是药山村街道。商客排长龙,巷人如潮涌。山珍满地摊,鲜鱼堆成山。街道拥挤,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络绎不竭。

寺院兴废

药山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损。

药山寺1983年以来, 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惟俨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僧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遗址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和古樟,罗汉松多株。现辟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

寺院兴废: 惟俨亲手创建的药山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清初复建的古药山寺,占地四十八亩,前有山门戏台,依次有 天王殿、韦驮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方丈楼,主殿两旁有供诸佛诸祖的侧殿及配房数十间,其规模之雄伟,佛殿之巍峨,佛像之高大,在国内都是少见的。后因历史变迁被毁,佛殿荡然无存。该寺最后两次重建修整分别是一九九○年和一九九六年。修复和建成的主要佛教建筑有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山门、僧寮等。

大殿按原寺规模和风格修复,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大殿工程耗资人民币五百万元,除呈请政府资助外,全部建设资金由药山寺筹划募集。

历史沿革

药山寺开山祖师是惟严禅师,传承法系为曹洞宗祖庭,唐贞元初年(七○五年),南岳石头希迁的法嗣弟子惟俨,带着弘扬禅宗南宗的使命从南岳移居药山。他致力于振兴禅风,扩充寺宇,传授禅法,一时海众云会,使禅宗南宗得以发扬光大。惟俨因此振誉十方,遐迩喧然,信众遍及高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南中国禅系中颇具影响的一代禅师。药山寺位于洞庭湖西麓津市棠华乡药山。唐贞元元年(785年),衡山“石头和尚”希迁禅师弟子惟俨云游到此,建寺就法,名曰药山寺。惟俨悟禅通慧,传其月夜长啸,声震澧阳90里,今药山长啸峰由此得名。大和八年(834年),惟俨圆寂,唐文宗赐谥弘道大师,立铭树碑,曰化成塔。惟俨第四代法僧洞山良价著《宝境三味歌》,第五代法僧曹本寂著《寒山子诗集》,同创中国五大禅宗之一的曹洞宗,并于南宋时传入日本。两人圆寂后均葬于药山和尚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佛教寻根参拜团80余人前后两次抵药山祭祖。该寺规模宏伟,绵延里许,有“跑马关山门”之说。今存关公殿、佛殿、观音殿、东西厢房及惟俨禅师墓、化成塔铭碑、和尚包等遗迹。

历史文化

药山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自唐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唐贞元初年(705年),南岳石头希迁的法嗣弟子惟俨,带着弘扬禅宗南宗的使命从南岳移居药山。他致力于振兴禅风,扩充寺宇,传授禅法,一时海众云会,使禅宗南宗得以发扬光大。惟俨因此振誉十方,遐迩喧然,成为南中国禅系中颇具影响的一代禅师。  
  惟俨亲手创建的药山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清初复建的古药山寺,占地48亩,前有山门戏台,依次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方丈楼,主殿两旁有供诸佛诸祖的侧殿及配房数十间,其规模之雄伟,佛殿之巍峨,佛像之高大,在国内都是少见的,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后因历史变迁被毁,佛殿荡然无存。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十方檀越纷纷要求修复药山寺,报经津市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津市市药山寺修复委员会”。该会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推动法轮常转,领导和实施药山寺修复工程,作出了全面修复药山寺的规划,第一期工程修复惟俨墓塔,第二期工程即复建大雄宝殿,1996年已告竣建成。  
  大殿按原寺规模和风格修复,正殿塑: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两边塑十八罗汉。大殿工程耗资人民币500万元,除呈请政府资助外,全部建设资金由药山寺筹划募集,这不仅是沣州佛教界的殊胜因缘,亦是海内外佛子信众之所望,对弘扬佛法,发展旅游事业,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药山寺开山祖师是惟严禅师,传承法系为临济宗,该寺清初曾经重建,最后两次重建修整分别是1990年和1996年。寺内现已修复和建成的主要佛教建筑有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山门、僧寮等。寺内有唐朝所铸大钟一口,被视为该寺镇山之宝。寺内还有古代种植榔树、樟树四株,树龄已达八百多年。该寺有僧人墓塔二座,一座为唐朝惟严祖师塔,一座为现代名僧百深禅师塔。另有碑刻12块,珍藏佛经12部。

药山寺现任住持为明影法师,北京大学毕业,师从净慧法师。

文物遗存

药山寺位于新洲以南的药山镇药山村,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损。

1983年以来,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惟俨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遗址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和古樟,罗汉松多株。现辟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文物遗存:寺内有唐朝所铸大钟一口,被视为该寺镇山之宝。寺内还有古榔树(约2000多年树龄)、樟树四株、罗汉松等(约1000多年树龄),平均树龄已达八百多年。该寺有僧人墓塔二座,一座为唐朝惟严祖师塔,一座为现代名僧百深禅师塔。另有碑刻十二块,珍藏佛经十二部。古寺钟一帧(现存历险文庙),红岩寨、白云山、挂莽山、笔架山、僧人岭、虎山”“五龙一虎”镇守药山是玉皇大帝指派的传说。有鳌鱼山、七姑山、太阳山、月亮山、猫儿山、金鸡岩、雷打岩、牛肚心、清水堰、八宝湖···一一可见。

药山寺是佛教文化名地,神话传奇颇多。亦是国学国教文化名址,桃李遍及天下。

1、锲而不舍的故事

相传惟俨大师仅凭一棍一钵朝南海,带来楠苗庙井栽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寺院有几个大和尚,几十个小和尚。按佛教经论要朝拜南海后领回佛旨后,才能设立寺院组织。由于寺院经费困难,叫谁去,都要带盘缠才能动身。老和尚正在为难,惟俨大师向老和尚请命。并说我不要分文,去一趟南海朝拜佛祖,并领回佛旨。

老和尚是当家的和尚,寺院内都要听他的安排。这时老和尚很赏识惟俨,就召集寺院所有僧人大会宣布。惟俨若不带分文盘缠,到南海朝拜归来,领欲回佛旨。我寺就由他管理,寺院内都要听他安排。

2、忠贞救主的故事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年),药山古刹,只有三间窄小的寺庙,仅供一个僧人享用。

一日,云雾迷漫,狼烟飞舞,马蹄巨鸣。飞一般一匹高大黑马来到寺前,一壮士急下马跪拜胖僧施救。

胖僧见壮士彬彬有礼,才气袭人。没多想,把壮士带进寺院。因寺院太小,没处藏身。

只有将大水缸揭开盖子,请壮士入缸。壮士一愕,没多想,纵身跃入缸内。

胖僧双手一合盖上缸盖,又急忙在马尾巴上系上鞭炮点燃,猛然大黑马狂驰而离。

半晌,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一匹大白马追驰而来。

一到寺前,一莽汉大声吼道:胖和尚,刚才一大黑马来过此地?边说边挥动大刀。

胖僧拱手答道:看见了,没落马进寺,朝西急驰而奔。

莽汉跳下大白马,将寺院内外查看好几遍,急忙挑开大水缸盖,只看见满满一缸清水。有用手捧水喝之意,胖僧急忙供上茶来。说,请您饮茶,茶比水更止渴,又送上供品。

莽汉抓了一把供品后才匆匆离去。在药山、武陵、临澧一带流传的“白马赶黑马,路还道百把”就是从此时才开始的。

又过了半晌,胖僧两手一合,念念有词。叫壮士出缸,并用斋饭招待壮士。因怕王莽返驰追来,壮士急问胖僧可何心愿,他日我定报答。胖僧拱手道:壮士大业若成,就给我建座能容十来个和尚寺庙吧!

壮士欲起身离去,胖僧拱手道:壮士从水路离去,我给你一叶小舟。在啸峰塔点上灯作标示,垂直向北而行。因此相传“啸峰塔顶点明灯,照亮八百里洞庭”也就是从此时才开始相传的。

他日壮士刘秀果成大业。刚立位,为了报答胖僧“救命之恩,明灯指程”。于是在药山古刹大兴土木。传说规模宏大,能容十万禅僧。于是有:“骑马关山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传闻,说明寺院的宏伟博大。

但由于汉王立业不久,耗资巨大,财力空乏。到公元9年,寺院内外建筑都没完工就停下来了。药山寺也就因此而倾城著名。现有南海楠、罗汉松、百年榔、千年樟、古井、残碑、啸峰庵、啸峰塔为鉴。还有红岩寨、白云山、挂莽山、笔架山、僧人岭、虎山——即“五龙一虎”镇守尚存,见正了一切。

3、贪得无厌的故事

相传在“五龙一虎”镇守的山药山寺,有一条山脉叫笔架山。笔架山峰有一座岭叫僧人岭。传说岭上有个小庙,庙内住着一僧人,庙里有“自来米钵”。庙外有水,山上有柴,山梁有菜。庙内有一个岩钵,每天都会自来一升米,可供这个僧食用。

有一日,僧人自觉孤独无聊。很孤独,想找个伴。于是找来钻子将这自来米钵扩大,好供2个食用。不巧这个自来米钵一扩大,从此也就无米自来了。僧人只好哭丧着坐在岭上思过,从此此山岭就是僧人岭了。

4、古井抽树修庙宇

很古很古以前,药山寺内有一口古井。寺内外外所有人都是靠在这口井里担水做饭,这口井水清爽甜口,味道极佳。相传在药山大庙修建时,传说有个人是神仙下凡。那时没有大车,没有起重机,靠肩膀硬抗,木料的运输存在问题。于是这个下凡神仙为了减轻做工人的体力负担,使用仙法。木料的运输就是从古井一根一根抽上来的。通过这件事后,伙伴们才知道有一百个木工做活,但吃饭时只有九十九人,那个不吃饭的人就是下凡神仙。

这个下凡神仙见木料抽上来了许多许多,就问那个木工头领。木料有了没有?那个木工头捎了捎后脑答道,够了。于是井中还停着一根的一截。宅院快到完工时,木工头比比画画,怎么也不生机,硬还差一根大梁,这可急坏了木工头。木工头就叫了几个木工到井里去拉,怎么也拉不动。于是木工头硬着头只好向下凡神仙求救。下凡神仙说,你不是说有了吗?木工头不好意思地答道,我失误了。下凡神仙说,你再叫人去拉吧!于是拉起来一根后再也拉不动了。木工头又比比画画,大小有误怎么也不生机,只得又去求下凡神仙。

下凡神仙说,你去把你在做工时刨下来的刨叶子堆在那根小了点木料上吧。对好了再来找我。木工头只好照着做。将刨叶子堆后,下凡神仙念念有辞,蚊扇一扇,一阵风起,一根大梁急成。至今广为流传。

津市市棠华乡岳山村不仅是佛教文化名地,还是国学国教文化名址。津市市翊武中学原创地就座落于津市市药山寺。现迁至津市市渡口镇的东山上。学校成立于抗战最艰难时期的1943年,由归国华侨、湘鄂教育视察专员许和钧先生遵循辛亥革命先驱、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遗愿所办。津市市棠华乡岳山村创办小学、初中,在七十年代还创办过“半工半读”高中,现建有参加过“半工半读”师生集资修建的纪念亭,并立有碑铭。

周边乡镇

药山镇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

周边村庄

岳山村 地址:常德市津市市零二九县道

药山镇三新垸村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

临东村 地址:常德市津市市零二九县道

白云山村 地址:常德市津市市
常德市津市市

官堰村 地址:常德市津市市

双门村 地址:常德市津市市

天鹅村 地址:常德市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