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镇

三都镇 资兴市三都镇 三都镇一、区域概况 三都镇二、经济发展 三都镇三、基础设施 三都镇四、社会事业 三都镇五、特色地情


三都镇地处市区东北面,东与兴宁镇相依,西南与东江街道、唐洞街道毗邻,西与唐洞街道接壤,北与蓼江镇、回龙山瑶族乡相连,国土面积91.54平方千米。省属煤炭大企业湘煤集团资兴实业集团公司坐落境内,属典型的城镇结合部和工矿贸易区。民国17年(1928年)2月5日,三都地区苏维埃政府在三都老街成立,成为资兴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49年属郴侯区,1952年称三都乡属二区, 1956年设立三都镇,由中田、鹿鸣、三都、鹿桥、香花乡并成。1958年10月因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镇建制,将三都镇划入蓼市公社,1959年3月三都随蓼市公社并入东江市。1961年7月从蓼市析出,成立三都城市公社。1962年11月恢复三都镇建制。唐建中年间(约782年),划原碑记乡地域直属郴州(后属郴县),称“半都”,名为永康乡。1952年划归资兴县管辖属一区,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碑记乡,1958...

详情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所有主城区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介绍

三都镇地处市区东北面,东与兴宁镇相依,西南与东江街道、唐洞街道毗邻,西与唐洞街道接壤,北与蓼江镇、回龙山瑶族乡相连,国土面积91.54平方千米。省属煤炭大企业湘煤集团资兴实业集团公司坐落境内,属典型的城镇结合部和工矿贸易区。

民国17年(1928年)2月5日,三都地区苏维埃政府在三都老街成立,成为资兴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49年属郴侯区,1952年称三都乡属二区, 1956年设立三都镇,由中田、鹿鸣、三都、鹿桥、香花乡并成。1958年10月因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镇建制,将三都镇划入蓼市公社,1959年3月三都随蓼市公社并入东江市。1961年7月从蓼市析出,成立三都城市公社。1962年11月恢复三都镇建制。唐建中年间(约782年),划原碑记乡地域直属郴州(后属郴县),称“半都”,名为永康乡。1952年划归资兴县管辖属一区,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碑记乡,1958年10月与旧市、厚玉、城关合并成立东风公社,1961年7月设碑记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改为碑记乡。1998年,三都镇被列入资兴市城区规划范围。

2012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碑记乡,将碑记乡的石拱、太坪、碑记、高桥、源塘、松木、龙竹7个村成建制划归三都镇管辖。辖三都社区、南平硐社区、北平硐社区、三都总厂区社区、煤电焦化厂社管中心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张家湾、上洞、中田、鹿东、辰南、三都、蔬菜、石拱、太坪、碑记、高桥、源塘、松木、龙竹等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8个居民小组和193个村民小组。

位于东经113°14′22″~113°22′36″,北纬26°2′~26°6′12″。地处市区东北面,东与兴宁镇相依,西南与东江街道、唐洞街道毗邻,西与程水镇接壤,北与蓼江镇、团结瑶族乡相连,国土面积91.54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友谊路,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3404,距市城区8千米。

境内东南山高,西北地势平坦平地丘岗结合,最高峰为八角星山,海拔882米;最低点三都村刘家组宝源河与流华河交汇处,海拔108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280天;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干旱。平均气温18℃至20℃,夏季最高气温39℃,冬季最低气温零下2℃;年平均降雨量1200至1600毫米,极端最高24小时降雨量达150—200毫米。湘江上游程水河系支流滑石滩河,发源于碑记塘冲,由东向西贯穿全境流入程江,集雨面积达136.6平方千米,境内河道长25千米。

总人口中,以汉族、瑶族为主。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户数3321户,总人口数12347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户数3466户,总人口数10738人,男女性别比率为100.24:100,为乡镇男女性别比差最小乡镇。1993年,三都镇通过开展“三优”服务,多年来未出生一例病残痴呆儿,被联合国确定为“三优”试点单位。 2014年末,总人口4331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871人,城镇化率57.4%。另有流动人口2909人。总人口中,男性21857人,占50.46%;女性21462人,占49.54%;14岁以下6480人,占14.96%;15至64岁27506人,占63.5%;65岁以上9333人,占21.5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43254人,占99.85%;少数民族65人,占0.15%。2014年,人口出生率12.39‰,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8.09‰,2014年总人口5.45万人。

2017年,总人口31918人。


  

2014年,财政总收入3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20.8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40万元,增值税9958万元,企业所得税16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293元,比上年增长12%。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39万元,比上年增长8.2%。

农业耕地面积2.326万亩,人均0.54亩,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西瓜、生姜、油茶等为主。2014年,农业总产值2047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34%。生产粮食8755吨,其中水稻6465吨。2014年,种植蔬菜11600亩,产量13400吨。畜牧业以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41万头,年存栏0.48万头,家禽年饲养13万羽。

工业以原煤开采、加工冶炼、机械加工、建筑材料为主。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七四二九”工厂从广州迁至三都,该厂主要生产汽车配件,结合修理汽车,对三都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于1972年迁至郴州七里洞。1971年,资兴市耐火材料厂落户三都,厂区占地面积3.4万余平方米,有职工211人,是郴州市唯一生产耐火材料的厂家。1993年原碑记乡白种水泥厂投产,以产品优良,价格实惠,畅销省内外,但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2014年,三都镇工业生产总值27.5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4%。拥有工业企业166家,职工527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

矿产资源主要资源是煤炭,据考,早在唐代,三都一带已有小煤窑开采,北宋年间,开采规模扩大,煤运开封、徐州等地,明朝嘉靖二是二年(1543)《兴宁县志》载:“北乡水道,出源者三。一曰宝源水,从半都过神龙桥,又十五里至三都炭厂。”清代,三都所产煤炭,由船运经蓼江、东江,入耒水外销,至民国25年,三都烟煤由蓼江市码头装船,运往衡阳上火车,日运量达300吨。民国20年10月,中央工业试验所取样化验结果表明,三都一带煤炭结构黏性强,灰分及硫分均低,属可作冶金之烟煤。民国25年,广州国民政府设计委员张景芳一行三人到三都作地质调查,写下《粤北湘南煤田调查报告》。民国26年(1937年),地质博士谭锡畴一行到三都矿区探测煤炭资源,民国36年6月写出《湖南资兴烟煤地质矿产报告书》,文中估计煤炭储量为6000万吨,是年9月,资兴矿厂在三都施工,建设井巷,兴修铁路和。195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仁教授对三都矿区古生物化石进行考察。是年,中南地质局派刘元镇到三都勘察,并写出题为《湖南资兴三都煤田》的考察报告。1953年起,三都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1954年5月,经国家燃料工业部煤炭管理总局批准,组建勘探队,为全省最早一支专业勘探队伍,主要设备有英制“沙利文”手摇钻机和美制“长年牌”300米钻机各三台,1957年底,全面完成对三都矿区的地质钻探、测绘等勘探工作。1958年上半年,碑记乡开办高桥煤矿,1960年3月,资兴煤矿更名为资兴矿务局,由省煤炭局领导,至年底,三都矿区有煤矿6个,职工1.5万余人,年产煤127.5万吨,后经过长时间的煤矿整合,现有宝源煤矿、中田煤矿、石拱煤矿、高桥煤矿,地质煤储量达34022万吨,年产煤100万吨,皆属烟煤,煤质软硬适中,块末具备,为炼焦炭上乘原料,1994年,三都镇煤矿的优质煤获“湖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另外,还有硫铁矿、方解石、锑等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冰雹、冰冻等。最为严重的灾害有1971年7月的洪涝灾害,铁路、公路、桥梁、护堤全部冲毁,淹没稻田14000多亩。干旱最为严重的发生在1991年8月,干旱时间120多天,受旱面积8000多亩。冰冻灾害最严重的发生在2008年1月至2月,持续时间40天,致使通讯、电力、交通、供水全部中断,企业停工停厂,直接经济损失1.5亿万元。

三都市场为日日集,清末民初,随着三都地区采煤业的兴盛,逐步形成工矿市场。民国32年(1943),许家洞至三都的铁路分段通车,促进了三都市场的繁荣,使之成为资兴的批发市场。三都市场的输入商品有棉布、百货、食盐、白糖、牛骨等。出资兴以外,永兴、桂东等地附近商人俱到三都进货。民国33年12月日军犯境后,煤矿倒闭,不少商店关门,市场衰落。民国38年,三都新街、老街工商户41家,从业人员215人。2014年,全镇贸易服务业从业人员2439人。

清末、民国初年,三都是县内纺织集中地带,以棉花、野生葛藤为原料,生产棉布、夏布、葛布、手巾等,多为家庭手工生产,产品主要自用,余者销售。1956年,县染织厂抽调20余人到三都办厂,吸收三都、宝源、唐洞3个缝纫社入厂,主要业务是为资兴矿务局加工蚊帐、卫生衣等,1961年,成立三都缝纫社。70年代初,兴办县三都化工厂,1980年起生产塑料凉鞋,但因设备、技术落后,亏损严重,于1983年停产。

1981年,三都镇组建三都建筑公司,1988年,有固定资产77万元,从业人员360人,年建筑竣工面积1万平方米,产值125万元。2014年末,有商业网点628个,职工2638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4亿元。出口总值32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

交通运输建设较快。1980年建有三都客运站,日发客车144班次,发送旅客达3600余人次。民国26年(1937年)12月,粤汉铁路支线—许家洞至三都铁路筹建动工,翌年因日军进犯而停工,民国29年(1940年)复工,至30年6月竣工通车,境内长6千米,连接京广铁路,担负着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的煤、焦外运任务,此外,1953年4月1日,正式运行郴州-三都471/472对开旅客列车,每日一班,弥补了公路客运的不足。现在境内有S322线、S213线、S903线穿过。

邮电通讯设施从无到有,逐步完善。1953年4月,开设三都邮政营业处,为县内自办分支机构之始。1959年,三都邮电支局开办机要业务,设专职机要员1名,负责资兴矿务局等单位机要文件的传递。1984年实行委办乡邮员制度,并开始收寄国际挂号函件。1985年,市邮电局在三都始办集邮门市部。1998年,市邮电局在三都建立移动通信基站。2002年7月,三都实行投递制度改革,按区划、人口密度设立邮政社区服务站,延伸投递服务,基本实现报刊、信函和小件包裹投递到户。2011年,有邮政分局1处,邮政业务总量50万元;

1961年开通郴州-三都长话电路,1973年,开通三都-郴州单路载波电话电路。1976年,开通三都直达长沙的电话线路。1993年,资兴农村电话进入超常规发展状态,三都支局开通西德产EWSD程控交换机3896门。现有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425户,电话普及率40%;移动电话用户7432户,互联网用户264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56万元。1993年建有三都有线电视站,后改为三都有线电视站;1998年建有碑记有线电视站,现改为资兴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碑记片区。2011年,有邮政分局1处,邮政业务总量50万元;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425户,电话普及率40%;移动电话用户7432户,互联网用户264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56万元。现有有线电视用户9069户,入户率78%。

195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资兴县支行在三都设立营业所,1953年9月,三都营业所改为资兴煤矿分理处。1984年,中国农业银行资兴县支行在三都设立营业所。1952年10月,中国交通银行在三都设立办事处,1954年,中国交通银行改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因此,三都办事处升格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资兴县支行,负责管理煤矿固定资产投资,1966年,资兴县建设银行撤销。1953年,县保险公司在三都设立保险服务站。

2006年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管道9万多米,年供水量11.3万立方米,解决了镇区3万多人生活用水。民国26年(1937年),南兴煤矿有限公司在三都煤区兴建自备电厂,以1台单缸卧式柴油机作动力,安装1台25千瓦交流发电机发电,工矿区生产照明,年发电量不到100千瓦时,为资兴发电用电之始,翌年,因设备损坏停止发电。1956年11月,鲤鱼江电厂运行发电,假设鲤三线(鲤鱼江电厂至资兴煤矿)35千伏输电线路,在三都兴建35千伏变电站1座。1961年,资兴电力局在三都建有供电站一座,并架设变电站至县城专用输电线路,基本解决了县城的照明用电问题,有一座装机750千瓦的水能发电站。1963年,为支援农村抗旱,县电力部门在三都镇建办农村排灌变电站,设主变压器1台,容量1800千伏安,通过变电站架设低压线路至邻近公社、大队,安装电动抽水机抗旱。1964年,省水电厅投资,架设1条三都镇至郴县高码公社的农田电灌抗旱线路,并在三都镇兴建1座农用排灌变电站,主干线22公里,总投资29.5万元。1965年,省水电厅投资1.3万元,改造三都镇至蓼市、七里公社输电线路。同时,县供电公司投资4万元,为三都农用排灌变电站添置1台容量1.8千伏安的主变压器,使农业用电扩大到北乡片的所有公社、镇。2001年,改造35千伏变电站,安装4000千伏安变压器和315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

湘江上游程水河系支流滑石滩河,发源于碑记塘冲,由东向西贯穿全境流入程江,集雨面积达136.6平方千米,境内河道长25千米。半垅水库东干水渠由北往南穿境而过,长4.5千米。1988年,境内共有山塘408口,基本塘6口,睡眠516亩,蓄水量37.5万立方米,灌溉水田面积746亩,小Ⅱ型水库五座,蓄水200万立方米,其中樟木垄水库位于中田村,兴建于1959年10月,坝高10.5米,有效蓄水量25.8万立方米;辰冈水库位于三都村,兴建于1987年10月,坝高6.1米,有效蓄水量14.4万立方米。现在,境内有五座小Ⅱ型水库,蓄水200万立方米,其中工农水库位于鹿东村,兴建于1958年2月,1977年东进行加固加高,坝高19.2米,有效蓄水量80多万立方米。后经过修缮,樟木垅水库37万多立方米,辰冈水库20多万立方米。这三座水库可灌溉4000多亩良田。还有小Ⅰ型水库二座,源塘村杨尔水库、松木村墙背塘水库,蓄水2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000多亩。加大农田基本设施建设。1999年9月30日,资兴市农机局筹资购买全市第一台小型联合收割机,在三都推广示范。

1950年,徐三线全程通车,给三都市场带来了活力,交易场地由老街转向新街,1956年,在新街和马路上建墟场,面积为2773平方米。1963年,三都工矿贸易商店业务进一步扩大,在各矿设有门市部8个。1978年,上市人数日益增多,经常因人多阻碍交通,1985年,投资72万元,在下茅坪兴建农贸市场,场内建有水泥顶棚17架、摊位50个、个体营业间84套,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每天赶集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1988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123.4万元。

宋朝嘉熙二年(1238),资兴人袁文敷动员族众捐资助学,在三都创立辰冈书院,为全县最早的书院。1957年,在三都新建第二初级中学。1983年,实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先后撤销县属第五中学,讲县属第三中学下放到三都镇,并改称三都镇中学。2014年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573人,专任教师44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2540人,专任教师1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学生789人,专任教师1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4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60万元,比上年17%,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收入比例为18%,比上年增长5%。

2014年末,有文化站、有线广播电视站各2处,电视台(湘煤集团资兴实业公司所属)1处;有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7个,农家书屋17个,藏书10万余册;有文化经营户26家,民间龙狮队4个,腰鼓队4个,坐唱班子2个,业余文艺演出队6个。有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业余文学创作队伍60余人,文艺骨干500余人,非物质文化传承1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处。

2014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1个,门诊部门(所)21个,有床位26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02张;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5人。其中执业医师65人,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87人,乡村卫生员24人,2014年医疗机构(门诊部、室)完成诊疗12万人次。全镇14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2014年末,有学校体育场5个,镇、村级篮球场13个。有8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0.5%。

1999年,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批低保人数为2178人,当时是由于矿务局破产改制,国有企业被买断,企业工人成为社会人员,所以低保人数较多,随着逐年退休,低保人数逐渐减少。2014年,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668户1123人,支出105.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平78.56元。医疗救助124人,支出3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965户981人,支出72万元,月人平61.20元,比上年增长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6.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福利费65万元,比上年增长7%;有敬老院2家,床位80张,收养五保老人80人。全镇14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802人,参保率达100%。

先后多次被评为“资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镇镇”、“财税工作先进镇镇”、“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抗洪救灾先进镇镇”、“先进计生协会”。

三都在革命战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民国17年(1928年)1月中旬,湘南起义在宜章拉开序幕后,中国湘南特委即派共产党员邵杰生和伍业建两人潜入三都,协助组织资兴暴动,很快与三都的地下党员李源刘、李德民取得联系,成立了中共资兴支部,2月5日,三都地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为县内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国民党资兴县政府在三都逮捕了共产党袁作恕之父袁镜湖,激起了革命群众的愤慨,2月8日,中共资兴地下组织派人与永兴赤色警卫团团长尹子韶、党代表黄克诚取得联系,并得到了300人的支持赴三都将袁镜湖元救出,黄昏,资、永两县农民军800余人,举着大刀、梭镖由三都出发开往县城,攻城得胜,并释放关押的革命群众,处决几名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后,主动撤离县城。3月6日,资兴县苏维埃政府在三都成立,刘英廷任主席,3月中旬,中共资兴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三都召开并在三都成立了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随后,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从三都搬迁到县城办公,4月,独立团撤完江西改编为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

三都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主要盛产烟煤。种植方面:主产水稻、红薯、花生、芝麻、油菜。盛产蔬果,山区林木:主要以杉树、楠竹、油茶为主,副食以米酒、谷酒、红薯酒、及烧酒、白露酒、老酒、水酒、糟酒、糊子酒闻名,三都的特产质优量大,不仅满足了当地百姓的需求,还大量销往外地,强大的经济产能不仅促进推动了发展繁荣,也为资兴、郴州、湖南乃至全国的进步强盛作出了贡献。

最为出名的是碑记大辣椒。夏秋之际,碑记乡一带的旱土里长着连片的株高如伞形,座里率相当高的辣椒。其果实有的个大滚圆,肉质丰厚,因形似灯笼称"灯笼辣椒";有的硕长嘴尖,最长的达30公分,最重的达100克, 形似牛角故取名"牛角辣椒"。要是去籽包入肉馅,再放油锅中炸熟,淋上葱、味精、酱油、生粉等做的佐料,其色、香、味更佳,往往成为席上的佳品。牛角辣椒味道辛辣,略带甜味,最适宜炒"油淋辣椒",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凡是来资兴的客人都会点上这道菜。碑记乡一带种植辣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80年代末,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但由于杂交辣椒种的冲击,而碑记大辣椒品种未提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现在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流华湾位于三都镇三都村境内,是资兴市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湘南古民居群,约400余间房子,占地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45亩),初建于明代,距今约600年历史,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地势东高西低,从东到西一字排列,间距相配,门前荷塘飘香,小河潺潺,古树参天,村民淳朴,浣衣洗菜,当真“世外桃源”。流华湾古民居内有3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100余户,400余人。村民大多姓袁,据说是唐朝征南大将军袁学渊的后裔。相传流华湾原本名叫刘家湾,属刘姓所有,是流华湾村开山老祖袁明选买下刘姓地产后,按寓意谐音改称为“流华湾”的,取其“源远流长、永放光华”之意。流华湾人杰地灵,出过12个秀才、5个进士。老厅屋大门首现在还悬挂着一块“进士”牌匾,牌匾上用镏金行书字体刻着“道光乙已年恩赐进士袁振文”字样。流华湾除了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保存完整的湘南古民居群,还是中国资兴红色革命的摇篮。民国17年(1928)3月13—16日,中共资兴县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流华湾(中共党员袁才奇祖宅)召开,会上作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等决议。流华湾当时积极参加革命,其中有40多位青壮年参加湖南暴动,并奔赴井岗山。2014年,资兴市委市政府着手打造以流华湾古民居为中心的流华湾休闲旅游观光体验区,是资兴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的主要承接地,是东江湖旅游重要的延伸地,也是连接回龙山与东江湖的重要节点。2015年7月4日,三都镇举办了中国东江湖首届荷花节,节会取得圆满成功,吸引了数万游客慕名而来。

境内上洞村麻吊组有资兴市树冠最高的野生枫香古树,胸径1.4米,树高36米,冠幅530平方米,树龄200年。

“九个半岭下”说的是资兴辰冈岭下的九个半自然村,它们分别是黄昌岭、三元、石头丘、龙形嘴、流辉堂、中沙洲、下包家冲、恒春堂、西山岭下、隔背,其中隔背最小,只有半个,因此一共就是九个半。这九个半自然村尽管各有名称,但因为同属于一个袁氏祖先,而且相隔很近,都依傍在辰岗岭脚下,因此当地人统称为“九个半岭下”。

“九个半岭下”隶属于三都镇辰南村,辰南村村民大部分是袁氏族人,袁氏家族在辰南建村始于宋代,而黄昌岭是从对面的木瓜塘自然村开枝过来的,具体年代家谱上没有记载。村里参与修家谱的老人袁斗生介绍,黄昌岭在建村之前及建村初有个老名字——寺山冲,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叫黄昌岭,应该是取吉祥之意吧!至于石头丘这个村名,村民则口口相传,是因为当初建厅屋时,神龛下突然冒出一块大石头而得名的。尽管这些村的具体建村年代不详,但有一点村民都非常肯定,那就是“九个半岭下”的其他八个半自然村都是从黄昌岭这个村开发出去的,因此,黄昌岭是“九个半岭下”的发源地。据统计,黄昌岭现有一座祖厅屋,6间横厅屋,105间古民居,八纵两横,连成一排,青砖黛瓦、浑然一体。走进祖厅屋,只见三进两天井的古厅屋高大气派,因为刚刚修缮过,里面干净整洁,两边的木窗上雕刻着八仙图案,以及龙凤蝙蝠等瑞兽,大厅的木柱、门窗、横梁等都重新刷了油漆,破损的地方按照原有的模样修补好,因此让人少了一份亟需保护的担忧。最令村民引以自豪的是天井里那块厚大的青石板,上面雕着三个圆形的图案,正中间稍大的图案里雕着鱼和龙,两边各雕着龙,寓意鲤鱼跳龙门和双龙抢珠,寄托了先人期盼村里多出人才的愿望。随着人口的增加,如今的三元、隔背及黄昌岭三个自然村已经连在了一起,曾经相隔的池塘、田土上建上了房子,因此几乎看不出这几个自然村的分界了。而且,西山岭下这个自然村早在解放前就逐渐败落,现在已经消失了,因此九个半其实是八个半了。

辰冈岭位于辰南村,形如覆钟,山不高,海拔约两三百米,因岭上有一座古书院——辰冈书院而闻名古今。据《辰冈书堂之记》的碑文记载,辰冈书院始建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为袁氏先祖袁文敷“率子弟等择辰冈胜地以馆”,冈腰建有辰冈书院(咸丰七年被合为程水书院),据说清代以前,到科试年,只要冈上响起擂鼓一样的声音,就一定有人考中。明末清初,为资兴境内一景,称为“辰冈征应”。袁氏是资兴的大姓,袁氏先祖自北宋初迁徙至辰冈岭山脚下,逐渐在辰冈岭周边发展壮大,至今围绕着辰冈岭,有10来个袁氏家族的古自然村,其中木瓜塘自然村是袁氏家族较早定居之地,被当地人称为“金鸡之地”据《袁氏族谱》中《学渊公墓志》一文记载,袁氏始祖为五代后唐进士、毅勇大将军袁学渊,他本是江南和州乌江县汝南人(今属安徽和县),后唐庄宗三年进士,授长沙府长史,后唐明宗元年升郴阳太守,因年代动乱,后辞官迁徙至兴宁(今资兴)之程江里,其长子袁琼(曾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告老敕居辰冈岭脚下,即今三都辰南村石背组一带。

全镇总人口中主要为汉、瑶族,最关注的是生日、特别是国“一”,最重视的是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大冬节”,要办的主要为婚酒、寿酒、丧喜酒,其次是建房的“封栋之酒”,初生儿的“满月酒”,子女考上大学的“升学酒”。过年时拜年的“初一子”、“初二郎”,酒事中的“四敬”“三敬”, 四敬为一敬天、二敬地、三敬祖、四敬长辈众人,三敬多为一敬天、二敬地、三敬对方或一敬祖、二敬高堂长辈、三敬对方,以及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等很多有意义的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礼仪。

周边派出所

三都派出所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三都派出所(新街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政府机关

三都镇政府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政府(解放北路西)
营业时间:08:00-12:00;13:00-17:00

周边医疗

三都镇卫生院 地址: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解放北路
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解放北路

周边火车站

三都站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三都镇

周边乡镇

三都镇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周边AAA景区,自然地名

回龙山 地址:郴州市资兴市团结瑶族乡三都镇
郴州市资兴市团结瑶族乡三都镇

周边村庄

三都村 地址:郴州市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