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溪镇

鲤溪镇 鲤溪镇历史沿革 鲤溪镇基础设施 鲤溪镇村庄 鲤溪镇本地名人 鲤溪镇现有古迹


鲤溪镇 位于宁远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东与新田县交界,南临保安镇,西接柏家坪镇、清水桥镇,北与桐木漯瑶族乡、荒塘瑶族乡相连。镇政府驻鲤溪村,辖鲤溪、寨头岭、白竹凼,大枧头、游马石、下庄、贵头、吕家、仝家、三元岭、东山岭、山田、徐家等55个村。鲤溪镇地处宁远偏远地区,信息比较闭塞,鲤溪镇人对鲤溪历史比较模糊,尤其明朝至民国的历史知之甚少。自2007年起,互联网在当地兴起, 鲤溪镇明朝到解放后的历史也渐渐被世人所知。明朝至解放后鲤溪镇的历史如下:明朝,宁远设东和乡、大阳乡、南乡、永乐乡、仙政乡、北乡、西乡、太平乡、广济乡、仁泽乡、丹桂乡、中和乡等十二乡。其中鲤溪镇属于东和乡管辖范围(具体范围见清朝东乡)。清朝, 宁远设置十乡三十三里,其中有东乡、西乡、中和乡、大阳乡、永乐乡、仙政乡、太平乡、广济乡、仁泽乡、丹桂乡等十个乡,其中的南乡和北乡两...

详情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鲤溪镇介绍

鲤溪镇 位于宁远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东与新田县交界,南临保安镇,西接柏家坪镇、清水桥镇,北与桐木漯瑶族乡、荒塘瑶族乡相连。镇政府驻鲤溪村,辖鲤溪、寨头岭、白竹凼,大枧头、游马石、下庄、贵头、吕家、仝家、三元岭、东山岭、山田、徐家等55个村。

鲤溪镇地处宁远偏远地区,信息比较闭塞,鲤溪镇人对鲤溪历史比较模糊,尤其明朝至民国的历史知之甚少。自2007年起,互联网在当地兴起, 鲤溪镇明朝到解放后的历史也渐渐被世人所知。明朝至解放后鲤溪镇的历史如下:

明朝,宁远设东和乡、大阳乡、南乡、永乐乡、仙政乡、北乡、西乡、太平乡、广济乡、仁泽乡、丹桂乡、中和乡等十二乡。其中鲤溪镇属于东和乡管辖范围(具体范围见清朝东乡)。

清朝, 宁远设置十乡三十三里,其中有东乡、西乡、中和乡、大阳乡、永乐乡、仙政乡、太平乡、广济乡、仁泽乡、丹桂乡等十个乡,其中的南乡和北乡两个乡,于明崇祯二十二年化分给了新田建县。在清代,鲤溪镇属于东乡管辖,东乡管辖范围:南可到李士湾,北到祁阳界,西临新田县,东临西乡柏家坪、清水桥等地。东乡的范围有数百平方公里,跟明朝的管辖范围差不多,但明朝时,在新田建县时,宁远东乡的一些地区也割让给了新田。比如新田古堡之争,明朝是属于宁远的,位于柏万城乡、永安乡大观岭上,又可作:宁远大观岭。宁远东乡就是现在的鲤溪镇。

民国,鲤溪镇境内很动乱,特别 阳明山一带一直闹农民起义,鲤溪周边的村落也有人参加,为了镇压盘踞在阳明山的周文部农民起义军,国民政府设有阳明县,将鲤溪镇的一部分地区化了给阳明县,设置了隶属于阳明县的康济乡,后又改广济镇,阳明县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成功后,短短建立五年时间不到,于1931年撤销,宁远地仍旧划回宁远。

后又设置永安、石溪等乡,石溪乡今管辖范围就是解放后的石家洞乡和鲤溪乡的大部分地区,如鲤溪乡的三元岭、仝家、贵头等大部分地区民国属于石溪乡,当时也属于石家洞管理的,据民国《宁远县志》记载,石溪乡人口约9600余人,有1200多户人家,今查1992年石家洞乡5400人,鲤溪乡17000人,按民国时期,宁远县总人口44万人,2008年有83万,那么我们按以前人口60%的计=算。原来石家洞乡5400人x0.6=3240人,那么鲤溪乡离石溪乡9000人要补6360人给石家洞,那么我们算下鲤溪乡民国的人口,17000人x0.6=10200人,6360/10200=0.62,即占62%。原来的鲤溪乡大部分人口跟石家洞乡组成了民国石溪乡。

【注:石家洞乡:总面积68574亩,耕地3765亩,人口5437人。辖石家洞、新屋、象村洞、杨桂坪、西边、上洞铺、阻山口、陈家湾8个 行政村,21个 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家洞老屋村,距县城51公里。

鲤溪乡:耕地13568 亩,人口 17000余人。辖鲤溪、寨头岭、大视头、游马石、下庄、贵头、吕家、个家、三元岭、东山岭、山田、上汤家、大方洞、罗家源、枫木山、雷家源、徐家、大井边、李家山 19个行政村, 76 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地鲤溪村,距县城48公里。 参考1993年版《宁远县志》】

1946年-1949年,永安乡和石溪乡合并为石安乡,石安乡就是现在的 鲤溪镇(民国鲤溪镇),除柏万城、 荒塘瑶族乡外。是由解放后的石家洞乡、永安乡、鲤溪乡组成的。当时的石安乡乡长也是石家洞人石友秋,石安乡是解放后宁远鲤溪镇的前身,1950年解放以后,在石安乡的基础上变成了鲤溪区一直到1995年,变成现在的鲤溪镇,解放后的鲤溪区分有柏万城、永安乡、鲤溪乡、石家洞乡、荒塘瑶族乡五个乡。石家洞和永安数百年来一直代表整个东乡鲤溪镇。

1949年11月,全县暂划四区,第四区辖舂陵,石安,龙凤3乡。
  1950年8月,全县划8个行政区90个乡,七区平田包括 石家洞、西塘等13乡。
  1952年7月,全县划11个区228个乡,十区:驻地鲤溪。辖鲤溪、三元岭、瓜禽、大方洞、高家山、永安圩、柏家岭、流夹洞、上汤家、柏万城、甘花洞、梅木塘、龙形头、石家洞、邓家坪、荒塘,油麻石等17个乡。
  1958年,成立和平人民公社。
  1984年,鲤溪区划分为:柏万城、永安乡、鲤溪乡、 石家洞乡、荒塘瑶族乡等5个乡。
  1995年,鲤溪区撤区并乡建镇时,由鲤溪区的鲤溪乡、永安乡、柏万城乡合并组成,其中石家洞乡划入荒塘瑶族乡管辖地。
   鲤溪镇沿用驻地名,镇人民政府驻地鲤溪村,距宁远县城48公里。

全镇总面积14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2039.6公顷,37525人(2017年)。境内地形南北狭长,北高南低,西北两侧均系山地,雾冲、西江源、瓜垒源等山峰平均海拔700余米,其中西江源主峰986米,与新田境内的大观岭形成东面屏障,平均海拔400米。东舂河原出 分水岭,自北向南流,纵贯境内,两岸汇成万亩良田。南北方向有花桥至荒塘瑶族乡的砂石公路与永连公路相接,东西方向有省道215穿越其境,村与村之间都有简易公路相通。境内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7座。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红薯、大豆、烤烟、蔬菜等农作物,杉、松等用材林和柑桔、奈李、板栗、桃等经济林较多。镇年国内生产总值10091万元,年财政收入320万元。境内有木材加工厂、蜜枣厂等。设有中学2所,小学50所,民办学校3所,医疗机构20个。东舂水东岸有清风岩,翠柏林立,山清水秀,相映成趣。大方洞村有古代女贞节牌坊 文化遗址。

Lǐxī

村立两溪口,溪中多鲤鱼,故名。村委会驻老鲤溪,辖老鲤溪、新鲤溪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60.5公顷,379户,1629人。

Baizhudang

村前有一大水库得名,村名坚守于大山里200于年,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30公顷,20户,150人

Zhàitóulǐng

村后有一小石山似寨子得名。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顷,188户,805人。

Dàjiǎntóu

村西溪上架有大枧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8.4公顷,145户,623人。

Yóumǎshí

村前有一石似马得名。村委会驻游马石,辖游马石、彭家、板木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36.5公顷,223户,957人。

Xiàzhuāng

新田有上庄,因位置在上庄以下,故名下庄。村委会驻下庄,辖新下庄、老下庄、西江脚、肖家、胡家湾、鸡公寨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32.5公顷,235户,1008人。

Guìtóu

村后山似碓形,后雅化为贵头。村委会驻贵头,辖贵头、圩头、凉坪下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2.5公顷,218户,982人。

Lǔjiā

因吕家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吕家,辖吕家、宋家、枣子园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47.2公顷,270户,1160人。

Tóngjiā

以仝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仝家,辖上仝家、下仝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31.3公顷,180户,773人。

Sānyuánlǐng

村后三个圆形岭,以岭得名。村委会驻三元岭,辖三元岭、老屋场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67.8公顷,310户,1331人。

Dōngshānlǐng

以村后有一座名东山的岭得名。村委会驻东山岭,辖东山岭、桐梧塘、坳上、段家坪、赤土岗、牛栏屋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98公顷,413户,1775人。

Shāntián

村里有山有田得名。村委会驻山田,辖山田、陈湾里、下胡家、欧家、蔡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47.2公顷,254户,1090人。

Xújiā

以徐姓居多得名。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6.9公顷,68户,290人。

Shàngtāngjiā

以 汤姓定居得名。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30.8公顷,158户,676人。

Lǐjiāshān

以李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李家山,辖李家山、汤家坪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23.5公顷,120户,514人。

Dàjǐngjiā

村附近有两口井得名。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6.9公顷,82户,351人。

Dàfāngdòng

清朝雷姓大房人住过,走后定名大方洞。村委会驻大方洞,辖大方洞、石城湾、长冲口、水槽里、油竹山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顷,379户,1629人。

Luòjiāyuán

以骆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骆家园,辖骆家园、小山田、桎木园、青龙洞、宋家岭、凤形山、凤凰塘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41.9公顷,291户,1252人。

Fēngmùshān

村立山中,枫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枫木山,辖枫木山、下皮家、上皮家、茶里山、雷家、古塘岭、嫁妆塘、浪泥田、于家冲、肖家冲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48.3公顷,266户,1145人。

Léijiāyuán

雷姓居小冲源头得名。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7.7公顷,87户,375人。

Làngshíqiáo

以村旁小石拱桥得名。村委会驻浪石桥,辖浪石桥、水源山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55.1公顷,296户,1272人。

Liújiādòng

以两条小河夹着村得名。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9.3公顷,99户,412人。

Kuàilèdòng

以快乐安居的意思得名。村委会驻快乐洞,辖快乐洞、竹尾岭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16.4公顷,166户,713人。

èrbàwān

村建有二坝得名,1995年由 快乐洞村划出成立独立行政村。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16.4公顷,83户,357人。

Guāshí

因山岭似长藤结瓜得名。村委会驻瓜石,辖瓜石、上瓜石、龟形岭、李家坪、左家、刁家、吴家、王家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62.7公顷,350户,1504人。

Léixuán

雷振纯来此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雷玄,辖雷玄、新马场岭、杨家坝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0.3公顷,125户,535人。

Yǒngānxū

新建圩场,人们渴望安宁,命名永安圩。村委会驻永安圩,辖永安圩、石塘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45.3公顷,274户,1176人。

Bǎijiālǐng

因姓得名。村委会驻伍家,辖伍家、老伍家、蒋家洞、周家山、宋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56.7公顷,321户,1380人。

Cháyuèlǐng

村后山岭似月形,油茶树多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1.3公顷,108户,463人。

Xīnchǎnglǐng

为佃户新建住宅得名。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27.8公顷,97户,417人。

Mǎshānlǐng

村后岭似马形得名。村委会驻马山岭,辖马山岭、李家坪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27.3公顷,127户,544人。

Jiāngjiādòng

以姜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姜家洞,辖姜家洞、麒麟洞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51.1公顷,269户,1154人。

Sāngzǐtóu

立村前桑、梓树较多得名。村委会驻桑梓头,辖桑梓头、黄龙岗、雷家、陈家、布鸭塘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76.1公顷,362户,1554人。

Shénǎotóu

村后山形似蛇得名。村委会驻蛇脑头,辖蛇脑头、神干塘、瓦窑头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顷,210户,862人。

Jiǎngjiālǐng

以蒋姓定居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13.3公顷,55户, 236人。

Wángjiādòng

以王姓定居得名。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顷,75户,321人。

Xiàbǎiwànchéng

因元末祖宗姓名得名。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23.9公顷,143户,615人。

Shàngbǎiwànchéng

因位于下柏万城上方得名。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7.7公顷,163户,701人。

Hǔxǐng

驻地后山似虎形得名。村委会驻虎形肖家,辖虎形肖家、马头上、西瓜地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30.3公顷,175户,752人。

Shíshānxià

村居之地在一座石山下得名。村委会驻石山下,辖石山下、含泽岭、厂屋里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6.2公顷,180户,773人。

【阳合凼】 Yánghédàng

因位于大广岭的阳合淌而得名。村委会驻阳合凼,辖阳合凼、畚箕山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19公顷,80户,342人。

Mázǐwān

因此地是一个盛产麻池(荸荠)的湾子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0.4平方公里,耕地13.1公顷,70户,301人。

Yúxíng

村后山形似鱼得名。村委会驻鱼形,辖鱼形、桥头上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22.1公顷,131户,564人。

Lóngbǎn

村侧有一条小河,水往北流,取名龙反,后改为龙板。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5.4公顷,115户,492人。

Shāmùpíng

此地以前杉树多,地势较平得名。村委会驻杉木坪,辖杉木坪、冬瓜窝、老鸭窝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50.2公顷,250户,1076人。

Méimùtáng

村前有塘,后山有梅子树得名。村委会驻梅木塘,辖梅木塘、大洞水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8.9公顷,169户,727人。

Xiānglúchóu

此地地形似香炉得名。村委会驻香炉砠,辖香炉砠、井婉、长冲、新屋前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33.1公顷,143户,615人。

Báitù

村后山形似兔得名。村委会驻白兔,辖白兔、彭家、鱼篡形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1.5公顷,171户,736人。

Shīzǐchóu

村后山形似狮子得名。村委会驻狮子砠,辖狮子砠、白毛冲、白莲塘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8.9公顷,85户,366人。

Pútáowān

村处山湾里,村前有葡萄树得名。村委会驻葡萄湾,辖葡萄湾、光前塘、狮子岭、李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45.3公顷,195户,837人。

Gānhuādòng

每年受干旱得名干花洞,后雅化为甘花洞。村委会驻甘花洞,辖甘花洞、陈家、打底凹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4.7公顷,147户,631人。

Dàonítián

村在窝淌里,以前面稻田得名。村委会驻倒泥田,辖倒泥田、山鹰寨、大平岭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3.4公顷,61户,263人。

Báishíxià

村立白石山下得名。辖白石下、南元、紫山洞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7.8公顷,167户,719人。

】 Yàncūn

此地似燕子窝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7.9公顷,88户,376人。

Dàshānwō

村立大山中部,地形似鸟窝得名。村委会驻大山窝,辖大山窝、井子头、白石山、扒子城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9.7公顷,185户,796人。

盘子标(1879~1945),瑶族, 宁远县鲤溪乡雷家源村人,幼年家贫,无力上学。为谋生计,他9岁上宝灵庵当童工,因聪明伶俐,干活勤快,深得庵主龚清槐喜爱,第二年就收他为徒弟,教给中草药知识和武术。他一面做工,一面刻苦学习,经过九年努力,到18岁,成为附近有名的中草药医生。民国17年(1928)3月, 阳明山农民武装不少人被官兵打伤,有的子弹留在体内,首领周文请他医治,只一剂药,陷在骨内的子弹即出,再敷上几剂药,不日痊愈。1944年,日寇侵入 宁远,鲤溪村12岁的雷志光随全家躲进朝天岩里,因受寒湿,左脚瘫痪。日寇撤退后,他家请了许多草药医生,治疗一年多不见好转。后改请盘子标医治,只用几剂药雷志光就能下地行走。是年,新田人赵璞掉进五米深的岩洞里,手臂跌断,请附近名医诊治,手臂虽接好,可总是反不过来,请盘子标再治,仅20多天便灵活自如。盘子标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凡有所请,随请随到。因此,宁远、新田、 祁阳、道县等地登门求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每年经他治愈的病人在500以上,对于贫苦人家,治病根本不计报酬。 盘子标曾免费为鲤溪乡农民罗德禄父亲治好刀伤,后罗德禄自己又生肿毒,再不好意思请他,他知道后立即主动上门诊治。他不仅本人医德高尚,而且对 医生趁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十分痛恨。他有个徒弟医德不好,他很不满意。一次,鲤溪乡上汤家农民汤士怀,借了19块银元的高利贷,准备去连州挑盐贩卖,在回家路上被歹徒抢走银元,还被打得奄奄一息,汤家一面买棺木,准备后事,一面请他这个徒弟诊治。后汤士怀被治愈,无以为谢,他徒弟乘机要了那副棺材。他知道后,把徒弟痛斥一顿说:“为医者应该以救人为上,以仁济世,接受谢礼应量山取材,有取才取,无取就不取,你趁人之危,强要人家棺木,太不应该。”从此,与这个徒弟断绝师徒关系。

姜爱林(1890~1911),名邦椅,号益三,宁远县永安乡浪石桥村人,生于一富裕文人家庭,祖父、父亲均为清末秀才。爱林从小随父在家习儒,然生性倜傥,不喜读八股文章,却爱听历代英雄和太平天国故事。父亲给他讲解《岳阳楼记》时,他把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教导牢记心里;稍长,目睹清廷腐败、国家衰弱、外族欺侮、民不聊生的现状,萌发了推翻清廷,救国救民的志愿。为实现这一理想,他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弃文习武,在家建起练功房。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经过几年苦练,练就一身好武艺。光绪三十三年(1907),17岁的姜爱林始投身革命,与南方革命党人和 哥老会取得联系后,便同姜早惠、姜春痴、姜上和、盘子儒等一道,秘密组织“ 三点会”,其宗旨是“挖富济贫,推翻清廷”。为筹集经费,他卖掉祖传的几十亩稻田;为发动民众起来革命,他动员父亲并强迫叔祖父打开粮仓,把谷子分给穷人;同时率领会众,查抄附近3户大恶霸地主的财产,大部分给贫苦农民。经过两年的活动,会众发展到500多人。宣统元年(1909)农历十二月,姜爱林在永安大观岭举行武装起义。奈天寒道远,起义那天只93人如期赶到,爱林毫不动摇,歃血盟誓,举起义旗。起义后,爱林马上率领会军向县城进发,计划首先攻占县城,图谋进取。队伍开到永安瓦窑头,与前来围剿的清军相遇,经数小时战斗,义军失败。爱林只身潜往广州,找到革命党人,加入 中国同盟会,并随 黄兴积极参与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又返回 宁远,同姜云锦等人密商,决定中秋节召集会众,第二次在永安举行武装起义。不料族人告密,起义未成,他只得暂避于江永龙虎关。不久,他的一个结拜弟兄为得赏银,用酒将他灌醉,抓回宁远。宁远知县害怕会众中秋节劫狱,急忙于1911年农历8月12日将他杀害于县城,年仅21岁。其时,离武昌起义仅隔7天。

受其影响,家族内兄弟多人走向革命,副团职以上人员包括:

姜爱林(邦椅):革命的先驱

姜羽林(翼龙):国民党特种部队成都工兵第十九团团长,49年起义

姜儒林(姜凯):国军某部副团长,在长沙会战中部队拼光打散,后经商

姜邦叶:国军某部少将师长,49年去台,任澎湖防卫司令部参谋长

姜酉祥:开明士绅,解放后任宁远县副县长

姜邦普: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宁夏分公司总经理

……

1943年为纪念这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英雄,由著名抗日将领和著名爱国文艺界人士李济深、黄琪翔、罗卓英、田汉、孟超等二十多人发起,计划修建爱林纪念塔,并在报纸上发表《筹建先烈姜公爱林纪念塔征文启》。 郭沫若得讯后,写了一首《吊姜爱林》的七言长诗,赞姜爱林为“国魂”。李济深、柳亚子都为纪念塔书写碑文。

石文庄(1342-1384),又名文蔚,行八郎,谥号文庄,江西泰和县人, 宁远石氏始迁祖, 都指挥使司,新田大观堡创始人。早年跟随 朱元璋打天下,大明洪武初年,明都指挥使司石文庄受明太祖 朱元璋之命率大军从江西入永州平定宁远、新田瑶乱,明太祖钦赐御劄驻军镇守东堡(今 大观堡),屯田 新田县,住在 大观岭上,其孙石午荣于明永乐年间从宁远鲤溪镇 大观岭再迁居 石家洞,明洪武十七年(1384)病卒 大观堡官舍。

石玉生(1366-1394),江西泰和县人,石家洞石氏二世祖,衡永郴桂参将,新田大观堡堡主。石玉生幼年随父由江西宦游永州,明初以 都指挥使司(简称 都司)驻军镇守 东堡(今 大观堡),屯田新田县,住在鲤溪镇大观岭上,明洪武年间,湘南瑶民和杜回子的起义军数万人联合叛乱, 石玉生上奏朝廷永州告急,皇帝朱元璋派杨璟10万大军入驻道州,石玉生负责辅佐杨璟处理军务,八年未能平定,于是石玉生建议招抚,并以身为质,晓以大义,义军心悦诚服,放下刀兵归顺朝廷,从此地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明洪武二十七年,石玉生觐见皇帝的时候卒于 京城(今南京金陵)。

石玉生被皇帝册封的封地九溪十八洞四十八源以及舂陵地区(位于今 零陵南部、 常宁西南部、 宁远县北部(东乡、西乡)、整个 新田县、 桂阳县东部、 道县北部、整个 双牌县、 祁阳县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交界处,管辖范围相当于三个县),所以石玉生事迹涉及到 永州、 郴州、衡阳三个市(湘南地区)、 广西省等地,跨越较广。石玉生为维护湘南地区和平付出一生的代价。

特别是新田古堡群(大观岭古堡在内)的18个古堡重大发现,石玉生参与了 新田古堡群包括大观古堡建立, 大观堡的建设材料大的一块达4000多斤,显示了古堡主人超凡的领导能力,他是历史见证人,石玉生对研究永州古堡群军事工地极为重要。

石光陛(1782—1835),字阶九,号琼州,晚号连舫,宁远东乡人(今鲤溪镇人)。七岁丧父,侍母至孝。清嘉庆九年(1804),考入府学。道光元年(1821),举为孝廉方正,不赴。又按例准备授以知县之职,仍托辞拒受,隐居家中,埋头读书和练习书法。他读书不限于八股文,对经济、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心性等学,无不钻研。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筹资在村南林石间,建造一座公园式的来鹤书巢。书巢内凿有水池,水池内用异石砌成莲瓣,取名为石莲花舫,空地上建有楼台亭榭。光陛在书巢主讲,治学严谨,不收学费,求学者云集。后感知识不足,赴岳麓书院求学,每有所得,即笔诸日记。大量购求古籍,先后积书万余卷。归后,全部储藏于来鹤书巢。

除“书巢”外,光陛一生还为家乡办过许多好事。平易近人,主持公道,百姓中如有是非争执,多求他公断,有时由早到晚,求者不断,从不厌倦。他动员大家集资兴办石氏家塾,带头集巨资在村南修建镇龙、仙源两座石拱桥,仙源桥上还加盖长亭,供人休息。里北自银坑源起,两山夹溪,有七、八里路因地势低洼,常年遭水淹,交通不变,他组织村民把道路改修到半山腰间,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导人向善,济人于危,他挑选右贤名言20卷,合为《仁寿编》,刻印出来,广为发放。

道光十二年(1832), 赵金龙率领瑶族义军经过 宁远,石光陛组织团练前往阻截。新田瑶族首领赵文凤发动 新田、 宁远两县交界瑶民起义响应,光陛上乌鸦岭劝阻,不少人受影响,不战而散。赵金龙洋泉兵败后,宁远北境参加起义的瑶民纷纷散回,官兵团勇四处捕杀,光陛极力制止。参与起义瑶民的房屋、衣被、器具多被官兵烧光、抢光,他动员瑶汉两簇群众捐助价值2000余白银的物资给予救济,使部分起义人员受到安置。此举获得湖广总督 卢坤的嘉奖,清廷因此赏给他六品军功,赠奉直大夫。

光陛对诗文、书法有较高的造诣,著述有《经史日钞》、《莲舫诗文》等集,其中尤以《游九嶷山诗》及该诗的草书最为著名。其子 石焕章后在刊刻该诗的草书时,两江总督 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 何绍基都为其作序,刘坤一称“诗的神化足以曲尽山之胜境”。

石焕章(1815—1879),家名天瑞,字麟祥,号玉成,宁远东乡人(今鲤溪镇人),清湘军将领。咸丰元年(1851)至同治十一年(1872),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和苗族起义。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全州,永州危急,石焕章奉令从 长沙回乡招募乡勇1000人,组建疑勇营开赴永州守城。咸丰四年(1854),将组建的疑勇营改为鸟勇,布防 石家洞,先破义军于小茗洞和柏万城,继则协同 王鑫镇压萧元发义军。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太平军入 宁远,石焕章于 石家洞设计用滚木、石块打死方银林部700余人。同治二年(1863),又为席宝田往赣皖镇压 太平军。同治六年(1867),协助 席宝田往贵州镇压苗族起义,累官至花翎三品衔补用道,诏封一品荣禄大夫。嗣后,退职还乡,常于书法家 何绍基来往,著有《莳花堂诗集》。他所辑《九嶷山诗图》,留有 何绍基诗及书法,为宁远文物珍品。又倡首主持重建 宁远文庙,与黄习溶等邑绅捐银,筹集白银六万两,为期10年竣工。


  【注:以上名人选自民国、1993年版《宁远县志》】

石树勋(1901—1972),字策名,国民党总统府少将高参,宁远石安乡人(今鲤溪镇人)。1928年3月考入中华民国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队炮科,毕业后进入中华国民革命军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中央训练党、政训练班第十二期学员。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五十三师少校军官、中校参谋长、军令部上校参谋,第十六军督军团长,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别动军少校最高参谋总长, 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谋长,总指挥长等职

大观堡,又名 东堡,位于新田和宁远交界的大观岭上。 大冠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均宽约2米。古堡城墙上开东、西、北三门,却无南门。

古堡内还有两个蓄水池(山顶无水,要到山下挑水)。整个城堡为手工精细的青条石砌成,青条石小的几百公斤,大的达2000公斤。条石间用三合膏(石灰、糯米饭、桐油为主的混合物)粘合。

三合膏为确定 大观堡的建筑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三合膏在明代建筑中格外流行,而在元代以前是没有的。据此推断,大冠堡应该始建于明代。考古专家还推断,大观堡及其周边的5个卫星城堡规模宏大。

大观堡考证:经石氏文化研究专家考证,大观堡真实名字叫 东堡,东堡就是所指的新田古堡群,石玉生于明洪武年间镇压杜回子之乱,在永郴两州三县建立了48个大型古堡,设置了东堡都司,管辖此地,因此, 石玉生为新田古堡堡主。

湖南永州宁远县石家洞村民发现明代 石玉生墓,当地村民发现古墓时,墓碑已被人打断,断碑上刻有“申里坪蛇形大路边”的字样 ,并找到宁远明代军事工地大冠堡最早的历史记载为东堡的资料,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宁远《石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初, 石玉生镇压杜回子之乱和瑶民起义,当年驻军镇守 东堡军事工地。清嘉庆十六年的《宁远县志》以及历代县志、历史资料均有记载石玉生是东堡的主人。专家认为,东堡是指大观岭所在的古堡群。 东堡的东是东边的意思,在宁远县东乡( 鲤溪镇明朝属于东乡管辖)的东部是大观岭古堡,大观堡东门为主门也证实了这一点,除此外新田和宁远其他的地方并无古堡,这是目前发现 大冠堡最早的历史记载。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保护明代石玉生墓的回复

您的信件《新田大冠堡主发现了,找到明代石玉生墓请求保护》经省文物局转我处经办。我处接信后,立即会同宁远县文物局深入 大观堡和石家洞等地进行调研,认真查阅方志和族谱,并实地考察。 现就你的来信回复如下:

在《石氏族谱》中,将“邑东堡”写为“ 东堡”,意为东乡的城堡,是管控小数民族的军事城堡,而在县志或府志中则书为“邑东堡”,二者为同一城堡,这也是不容怀疑的。 石玉生为大观堡堡主。

石玉生等人墓葬应该给予保护

石家洞地处宁远北部边远山区,我们未能及时发现和保护石玉生等人墓葬,这是我们工作中的疏忽,你的建议提得对。一周前,宁远县文物局已派人与石氏研究会负责人进行联系,力争尽快找到 石玉生的墓葬,请石生同志提供 石玉生墓的具体地点,以便我们前往考察与认证。在前几次的考察中,我们已经找到石焕章的墓葬,很有些规模,我们准备一并纳入保护范畴。

回复单位:宁远县文物局、永州市文物管理处

明代 石玉生墓位于石家洞申里坪,墓地现在立有残碑“玉生老大人墓”,石玉生是湖南历史名人,亦是对湖南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明代初年湘南地区的民族起义见证者,对研究永州地区九溪十八洞少数民族起义和明代军事有很高的价值。 石玉生以身为质招抚民族起义,体现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其事迹先后编入《宁远县志》、《湖南省通志》、《湖南历代人名词典》、《湖南人物库》、《中国名人志》、《湖南古今人物词典》、《中南民族关系史》等十余本书籍。经石氏文化研究专家考证石玉生为新田古堡堡主, 石玉生明洪武年间镇压起义,在永郴两州三县建立了48个大型古堡,是宁远大观岭古堡的建立者。

大方洞节孝坊位于 鲤溪镇大方洞村,建于清代,现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风岩位于上庄村(明朝时属 宁远,现属新田县冷水井乡)。相传清康熙年间,有一名道士杨时弼就形借势,推义生名,将其地命名曰清风岩。

姜孙普墓,位于 鲤溪镇浪石桥村,建于近代,现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焕章墓,又名“麟祥府君墓”。位于 石家洞乡上洞铺村后山上。清光绪五年(1879年), 石焕章归葬于此墓。墓首旁立有一块刻有图文的无字空碑,高2米,宽0.8米。主碑碑石残缺,阴刻楷书“麟祥府君墓”。两侧耳碑阴刻墓主生平简介。主碑和耳碑于1996年修水库被毁。墓前两侧立有2根5米高的石柱,左边的石柱上刻有:一代名争柱石高,右边的石柱上则刻有:千秋宅近乡山好,是晚清进士彭述于光绪十三年(1887)书写的挽联。墓地于1989年至1992年先后三次被盗,尸身百年不腐,遭受严重破坏,至今相关部门未设置文物保护单位。

此墓见证晚晴湘军将领石焕章曾为清政府镇压 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苗族起义往事,转战10多个省,长达20多年的斗争,使清朝晚灭50多年的历史,发扬”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2007年, 长沙政法电视台从省会长沙出发,前往 石家洞破“湘军尸身百年不腐“之谜,并录制长达20多分钟的电视节目—“无字碑的秘密”。

“ 荣禄第”,是晚期湘军将领石焕章故居,始建于清代,位于石家洞乡新屋村的池塘边。

石氏宗祠位于石家洞乡老屋村,始建年代久远,据民国37年的文献资料记载,建于明正德初年,距今600余年,清代《宁远县志》就曾记载 石光陛等于清朝道光年间重修石氏宗祠,石氏宗祠经过600年的兴衰,大约5-6次续修,如今石氏宗祠是永州各县石氏祭祀祖先的主宗祠,门外摆放有一对石狮,相传是明代世袭参将 石玉生留传而来,内设楼台、水池,堂内立有十二根古式大柱,祠门设三扇,典型的明清建筑,宗祠历史悠久,是宁远北部最古老的文化遗产。

石树勋同志故居,又名少将“参谋府”,系国民党起义将领故居,位于石家洞老屋村。

千年雪岩位于石家洞后龙山,与 九疑山“紫霞岩、玉琯岩”并称,是宁远最早的天生名胜之一。 清代邑人姜光训曰:“域中千年雪岩,岩遇合诚非浅,岩中何所绕琪花瑶,草长不凋,岩畔何深坳,白石清泉常溜溜”。传说中的雪岩,岩有小溪长年不绝,留下不少传奇历史故事。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埋伏过清兵。 解放后,雪岩岩壁上的二个大字被毁,洞口受堵,九十年代初,曾有人进过雪岩,岩内刻有菩萨、诗歌、石佛像。

周边农林园艺

鲤溪镇林场 地址:永州市宁远县

周边派出所

鲤溪司法所 地址:永州市宁远县215省道北5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2:00,14:30-17:30

周边医疗

鲤溪镇医院 地址:永州市宁远县
永州市宁远县

周边乡镇

鲤溪镇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周边教育培训

鲤溪镇中心学校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鲤溪镇瓦窑头村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鲤溪镇瓦窑头村

周边村庄

鲤溪村 地址:永州市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