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镇

辰阳镇 辰阳 辰阳镇地理位置 辰阳镇发展历程 辰阳镇行政区划 辰阳镇气候条件 辰阳镇人口总量 辰阳镇矿藏资源 辰阳镇交通运输 辰阳镇民情民风 辰阳镇当地特产


辰阳镇属湖南省怀化市 辰溪县,面积109.9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86542人(2017年)。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为全县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交通中心。城西地势自东北向向西南倾斜,城东为现代化的商业、居民住宅区。经济以商贸、运输、建筑、建材及竹木加工、化工、机械、火力发电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水稻、蔬菜、柑橘种植为主。镇内建于明代的奎星阁是保存较好的古建筑。辰阳镇是 辰溪县辖镇。地处辰水与 沅水汇流之北岸,辖区东与城郊 炮台、柘坪相连,南至桐湾溪、汪家桥与锦滨、潭湾接壤,西以河为界,分别与孝坪当 江洲和 泸溪县浦市镇毗邻,北与孝坪姚家湾等相接。1845省道经过境区,沅水常年通航。辰阳作为辰溪县县治,始于 隋开皇九年(589),至今已有1415年,而 辰阳作为独立的地方行政建置,则始于民国24年(1935),初名为阳城镇。民国26年改名为辰阳镇...

详情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辰阳镇所有镇中心区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辰阳镇介绍

辰阳镇属湖南省怀化市 辰溪县,面积109.9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86542人(2017年)。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为全县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交通中心。城西地势自东北向向西南倾斜,城东为现代化的商业、居民住宅区。经济以商贸、运输、建筑、建材及竹木加工、化工、机械、火力发电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水稻、蔬菜、柑橘种植为主。镇内建于明代的奎星阁是保存较好的古建筑。

辰阳镇是 辰溪县辖镇。地处辰水与 沅水汇流之北岸,辖区东与城郊 炮台、柘坪相连,南至桐湾溪、汪家桥与锦滨、潭湾接壤,西以河为界,分别与孝坪当 江洲和 泸溪县浦市镇毗邻,北与孝坪姚家湾等相接。1845省道经过境区,沅水常年通航。

辰阳作为辰溪县县治,始于 隋开皇九年(589),至今已有1415年,而 辰阳作为独立的地方行政建置,则始于民国24年(1935),初名为阳城镇。民国26年改名为辰阳镇。1951年那成立城关区人民政府,1954年更名为城关镇人民政府,1960年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1963年改公社为行政镇,1981年复名辰阳镇,1995年水井乡撤销并入辰阳镇管辖。

辰阳镇辖中山街、新市街、公园街、双溪口街、文昌巷街、龙头井、柳树湾、余家巷、广恩寺、大路口、小路口、先锋、东风、熊首山、渔业15个居委会及桐湾溪、汪家桥、陆家湾、军屯、刘家垴、瞿家湾、青竹坡、田家人、联合、张家溜10个村委会。

湖南省同意将城郊乡与辰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辰阳镇,新设立的辰阳镇辖27个建制村、6个社区,总面积109.97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86542人(2017年),镇人民政府驻桑木桥(原城郊乡人民政府驻地) 。

辰阳镇地处县境中部偏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四季明显,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一年中以春季雨量为最多,春季前期阴雨连绵,后期寒暖交替多变;初夏梅雨集中,盛夏炎热、少雨多旱;秋季空气比较干燥,雨量少;冬季受北方冷空气侵袭,湿度较低,严寒期短。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6)辰阳镇仅5119人,至民国20年(1931)辰阳镇人口达18300人。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口的迁入,使辰阳镇人口剧增,民国30年总人口已近10万,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随着沦陷区人口的回迁,全镇人口不足万人。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1953年初统计,总人口已达20195人,1959-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人口有所下降,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镇为21342人,“文革”时期人口生育失控,1980年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镇为3588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镇人口为44613人,1995年水井乡并入辰阳镇,新增人口540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镇总人口达59019人,至2007年年底全镇61677人。

186542人(2017年)。

辰阳镇辖区目前已经探明和开发的矿藏有 煤、 石灰石、 耐火粘土、 砂金及 金刚石。其中煤主要分布在白泥坳至塘子边一带,为辰溪煤系;石灰石分布最为广泛且大多连快成片,以辰溪一中西端至塔湾采石场的石灰石矿开发利用最早;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城东大洑潭一带,为硬质,半硬质耐火粘土,其中部分为高铝粘土,已达到加工莫来石要求;砂金,金刚石自大洑潭至张家溜村的沅水流域均有分布。

古城辰阳沿沅江一带建有9座石拱桥,依次建在马道边,杨家湾、中南门、西门、新码头、灵官庙、下廊庙;沿双溪建有广济桥、熊家桥、码子桥、刘家桥、易家桥、梅子冲等石墩木桥。至1949年前,这些石墩木桥大多数被拆毁。解放后,先后新建了东风大桥、辰水一桥、胜利桥、沅水大桥、双溪桥、观澜桥等6座现代桥。1988年后,又相继在双溪、辰水上新建了双溪公路桥、双溪人行桥、龙头井桥、东星桥、辰水二桥。至2007年底,辰阳镇辖区内共建有20余座桥梁。

明、清时期至解放前,辰阳镇辖区仅有南正街、县前街、河街、正街四条主街道,路面狭窄,出行困难。新中国成立后,街道几经改造,尤其是进入8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街道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至2007年底,城区共有主要接到29条,总里程达34公里,均为水泥路面,人行道铺有彩色砖块,巷道24条,总长为4公里,均为水泥路面,农村10个行政村全部修通了公路,总长度达16公里。

1981年前,辰阳城区无公共汽车,干部职工和市民的日常出行全靠步行,1982年华中水泥厂率先开通了交通客车,随后,水泥一厂、二厂、五一煤矿、电厂也相继开通了“职工班车”。9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城的基本建成,部分工矿企业转换机制,多数厂矿班车的停开,城区三轮摩托车载客行业应运而生,1997年后逐步被边三轮、后三轮摩托俗称“慢慢游”所替代,2004年首次开通了公交车,2007年6月城区取缔了慢慢游载客,至目前,城区已成立了公交公司一个和吉安、华韵两家出租车公司,已开通公交线路六条,拥有公交车36台,出租车80台,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提高了城市品位。

辰溪人酷爱辣椒,真可谓“无辣(椒)不成菜”。辣椒吃法有讲究:鲜辣椒拌各种菜肴或单独炒食;将鲜辣椒洗净腌制成“酸辣椒”或切细拌糯米粉腌制成“泥鳅辣子”煎食。鲜辣椒剁碎拌姜片,加作料制成“剁辣椒”;干辣椒亦拌各种菜肴,特别喜欢制成“油发辣椒”拌酸萝卜;凡面食多佐以“油发辣椒”形成辰阳人独特的辣椒味。

解放前,辰阳人的住房有窨子屋、木板屋及茅屋、土屋。新中国成立后,辰阳无论城市农村,草棚茅舍很快绝迹。特别是1985年以来,各部门、单位及私人建房,多为两室一厅、三室两厅,阳台、厨房、厕所备齐的高楼大厦,室内陈设又有很大改观,彩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收录机、影碟机、空调及工艺品等等,已陆续地进入了千家万户,有的家庭还铺上了地毯。

解放前,人们外出行走时,有择月选日之俗。正月出外,选择“双日”(即偶数日,取好事成双之意),还有“七不初、八不归”之忌。平日外出每月忌三日,即初五、十四、二十三。外出若第一个遇到女人,便认为是不祥之兆。妇女出嫁,时兴坐花轿,热热闹闹进婆家。解放后,新娘出嫁改为步行,80年代后逐步被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取代。2000年以后,“接亲”已是普遍用上了豪华轿车,有的还请腰鼓队迎亲。

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无论贫富,历来普遍重视。从腊月下旬起,人们开始购买年货,打糍粑、扫庭院、洗涤衣被、清理内务,谓之“忙年”。二十七至三十日,人们带上猪头或猪肉及糖果贡品祭祖敬神。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禧钱、大门口挂灯笼,晚餐,菜肴最丰盛,一家人依辈分顺序坐席叙饮,俗称“吃团年饭”。当晚,一家人围着一盆火闲谈久坐到午夜,放了鞭炮、敬茶焚香纸“送旧迎新”关大门,称之为“关财门”。大年初一,由男主人起来开大门,称“开财门”,邻居熟人见面,互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话,以示祝愿。正月初二后,才开始走亲访友,外出“拜年”,从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有龙灯、狮子灯、蚌壳灯、彩龙船等活动,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祀祖祝祷神后才算是“送走了年”(简称“送年”)。

清明节:清明、祭祖扫墓,辰阳人一般忌清明那天扫墓,而是选择清明的“前三后四”,即清明前三天和后四天,从中确定一天,带上酒肉糖果等祭品,上祖坟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并在坟头上挂上五彩纸幡,谓之为“挂清”。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大部门市民视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期间,人们普遍盛行“包粽子”,晚辈给长辈,特别是女婿给岳父母送粽子,酒肉等礼品,俗称“五月半送蓝”。沿河一带热衷于以姓氏为帜号划龙船。家家搞卫生,将雄黄、菖蒲、大蒜头等捣烂拌水洒于房屋周围,户户门口挂菖蒲、艾叶。中午,饮雄黄酒,并用雄黄酒点小孩额头、掌心。这些活动,意在仲夏盛暑驱逐蛇蝎毒恶之物。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日,家家做粉糍粑,购月饼,或自食,或赠送。未婚女婿,必给岳父母送月饼、粉糍粑、鸭子、酒肉等礼品,以便与女友相会。夜间,备上月饼、西瓜,品茶赏月。

清代和民国期间,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终身。男方择门户相当,便托媒人携带薄礼上女家求亲。女方父母口头许诺后,男方请人合生庚八字,若“相克”,则婚姻不成,八字相符,则择吉日备厚礼去女家送庚帖,女家书女生庚八字于上,即日送回男家,俗称“取八字”。自此,男子于三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备礼品送女家,称“送蓝”、或“打节”。婚期已定,男方备酒肉请媒人通告女家日期,称“报日”。女子出嫁前,有“哭嫁”之俗。男方迎亲前一天以衣服、钗环、猪牛肉、糖果之类馈送你女家,称“上头礼”。迎亲日,男方多用鼓乐花轿,贫寒之家也有步行者。新娘上轿前,母亲有“哭女”之俗。花轿进新郎家时,设香案,置于门外,曰“回神”。随后,新娘新郎并立于中堂,行拜堂礼后入洞房。当晚,很多青年人来“闹新房”,说一些含蓄的趣味话取闹,新郎新娘则以糖果、烟茶招待。三朝,新娘谒舅、姑、奉茶点依次糖果遍及尊长。是曰,妇偕婿回归娘家,称“回门”,男到女家谓“招郎上门”女方不给男方礼品,婚事多由女方筹办。男子久病未愈者,将未婚妻子提前结婚,谓之“冲喜”。丈夫病故,妻子再婚,谓之“半路亲”。80年代中期以来,接亲多用车船,也有举行旅游结婚,集体结婚仪式的,结婚请客送礼之风日渐盛行。

寿辰习俗:辰溪人历来都有做生日的习俗,从1周岁起,年复一年,岁岁不辍。每10年一大庆,尤为60岁为盛,俗称“满花甲”,要大宴宾客。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男做进”,“女做满”,即男的在进入60周岁时做60大寿,女的则在满60岁时做60大寿。民间称给老人祝寿为“做生日”,亲朋好友及相邻祝寿,以送糕点、糖果、酒肴为礼物,也有送书画、寿联的,喜欢燃放鞭炮。尤为80大寿、90大寿,乃至100岁大寿,都要向亲朋好友发“请柬”,大摆筵席,有的主人还请来腰鼓队或乐队前来助兴,以示祝贺。

辰阳人认为老人逝世是“白喜事”,在门楣贴上一张白纸,横幅表示家有丧事。孝子孝孙等都要带孝帽或扎白孝帕,身着白粗布孝服,腰系白布孝带,胸前衣扣上扎一小块红布条,以示哀痛。灵堂挂魂幡,棺柩下点桐油灯。晚间,道士绕棺诵经,孝子披麻戴孝尾随于后,不时向死者磕头作揖。出葬前两天,每晚请数人为死者唱挽歌,俗称”老人歌”。但新习俗如开追悼会、送挽联、花圈、放爱乐、唱坐台等依然时兴。

辰州牌水泥:辰溪县水泥三厂生产,前身为辰溪县水井水泥厂,于1979年建成投产,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乡镇企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93、1994年连续两年被地区授予“明星乡镇企业称号”,该厂生产的辰州牌水泥远销省内外。2003年7月辰溪县水泥三厂改制为民营企业,更名为“百源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预制构件:辰溪水泥制品厂生产,创办于1978年,预制构件主要销往县城及附近郊区,2001年改名为“辰阳预制构件厂”,2002年因兴建“辰州市场”需占厂址停办。

荸荠:军屯、张家溜、刘家垴、联合、田家仁、陆家湾等六村荸荠甘甜味美,口感纯正,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00亩,产量400万斤。

酸萝卜:主要原料是用干辣椒制成“油发辣椒”拌酸萝卜、不仅老少爱吃,而且成为辰阳的一大“特产”,常被人作为礼物远送到全国各地。

周边

辰溪县辰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S223

周边派出所

辰溪县辰阳中心派出所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中山街11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00-12:00;13:00-17:00

周边政府机关

辰阳镇政府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柘坪村辰州北路辰阳镇人大

周边中学

辰溪县第一中学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辰阳镇环城路100号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辰阳镇环城路100号

周边诊所

牛庄卫生室 地址:东风西路152
东风西路152

周边辰溪县

脑向机电方择倥板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

周边乡镇

辰阳镇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