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村

温江村 温江村历史沿革 温江村人口民族 温江村经济状况 温江村基础设施 温江村主要景点 温江村社会事业


温江村位于 湖南 涟源市石马山镇中部北端,温江河东岸、东毗应山,南与群英、群雄隔山相邻,西与麦冲、楠木隔河相望,北与龙塘之合联村相连,距镇机关8公里。温江村不知何时建村,但自易姓于元末明初迁来时,就有温江之记载,因村庄临温江河而得名。村域面积2.8平方 公里,属丘陵地带,土壤为粘质黄土及沙土, 耕地面积835亩,其中水田586亩。温江村自明初至1950年一直隶属于湘乡县,1950年建政时,属湘乡县第九区,1952年属 涟源县第一区,其后至撤区并镇时,属马山镇。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经济以农为主,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旱土主种小麦、红薯、花生、豆类等,主要特产有茶叶、温江鱼...

详情

温江村地名网_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石马山镇温江村资料简介
  温江村是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石马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38210125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1382。温江村与黄山社区、双河社区、荷花社区、石梅社区、新中村、马家境村、青烟村、张家湾村、小冲村、紫花村、排掌村、井泉村、石桥村、培元村、扶胜村、雷峰村、湖泉村、拖坪村、黄栗村、双力村、关桥村、川门村、东轩村、马头山村、长车村、白杨村、桅子村、回龙江村、石门新村、古泉村、李家龙村、龙峰村、塘冲村、胜泉村、竹檀村、人和新村相邻。 还有3个地名与温江村同名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石马山镇温江村介绍

温江村位于 湖南 涟源市石马山镇中部北端,温江河东岸、东毗应山,南与群英、群雄隔山相邻,西与麦冲、楠木隔河相望,北与龙塘之合联村相连,距镇机关8公里。温江村不知何时建村,但自易姓于元末明初迁来时,就有温江之记载,因村庄临温江河而得名。

村域面积2.8平方 公里,属丘陵地带,土壤为粘质黄土及沙土, 耕地面积835亩,其中水田586亩。

温江村自明初至1950年一直隶属于湘乡县,1950年建政时,属湘乡县第九区,1952年属 涟源县第一区,其后至撤区并镇时,属马山镇。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经济以农为主,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旱土主种小麦、红薯、花生、豆类等,主要特产有茶叶、温江鱼,养殖有猪、鸡、鸭、羊、牛等。煤、石灰石、河沙等资源丰富,泉水井随处可见。2005年在东温泉建起了日产3800吨的自来水厂,家家饮用了优质自来水。1959年时,就已修建了一座水力发电站,为境内第一个照明用电之村庄。

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温江既是河名,又是地名,人们习惯于把温江 河西岸之麦冲村也统称为温江,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远近闻名。“温江八景”之神奇传说更是脍炙人口。

[温江河] 温江河位于村庄之西,发源于 安平镇四古之 天马山,自北向南,经 凤山、 梅塘、珠梅至 龙塘乡之合联村始入境内,过群英、双车到长车、石门汇入 涟水。全长27公里,村内流域2公里,从境域北端渡桥至涟水,历史上为 湘乡与 安化之天然界河,且有渡桥、温江桥、新车桥凌架其上,为湘乡、安化之交通要道。

温江河之上流水小,常干涸,流经境内,纳其东温泉与河西岸麦冲村境内西温泉之水,河道始宽且深。河岸多为石崖,杨柳成荫,河床为沙石,丝草丛生,河水清澈见底,鱼虾历历。夏季凉风习习,水波荡漾,游鱼嬉戏,犹具雅韵,捕捞垂钓者,络绎不绝;冬日,热气腾腾,涟漪叠翠,野鸭欢娱,别有情趣。休闲冬泳者留连忘返。

[东温泉] 离温江河岸百余米,有一大泉井叫 东温泉,东温井,东邻丛林小石山,山上怪石嶙峋,形状奇特,下有石洞,远通十余里,水自洞中出,水恒温18℃,清澈甘甜,井内水草稠密,游鱼可数。泉水流量为每亩0.27立方米,经河道注入温江。其井之大小、形状、水质、流量、温度、距离等,均与西岸之西温泉相似,且相互对称,蔚为壮观。

[温江桥] 村之西南温江河上有一两拱石桥叫 温江桥,该桥不知始建何年,桥拱下虽有石刻记载,但水冲尘染,难以辨认。听老人们说至少200年以上。桥高21米,宽7米,长50米。桥下正中有一大石墩,分成两大石拱,倒映江中,恰似两轮新月。桥身全部用大方麻石砌成,桥两边各有两层巨型榨石,有雄、母大 石狮各2尊立于四角,雄狮蹲坐,昂首吼啸;母狮俯卧,侧眼斜视,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桥面高出两岸5米,两端各有二十级石梯拾级而上,石梯与两岸交接处之四角各有一大石鼓。该桥其造型之精美,气势之恢宏,堪称一绝。“文革”中,两尊雄狮被推入河中,1980年改建公路时,其石梯、石鼓被土掩盖。

[临江笔架] 温江桥上流约20米处之东岸大码头旁,有巨石状似“山”字锥形,犹如古人书写用的笔架,称 临江笔架。时有水从笔架岔中穿流入小水氹,宛若墨水注入砚池,令人叹为观止。古人留有“临江笔砚蔚斯文”之诗句。

[仙人迹] 村之南峡山水口处温江河之两岸各有一方形石板,伸出水面,石板上分别有左右赤脚印1个,长41厘米,宽18厘米,印迹分明,趾头可辨,谓之 仙人迹,又名神仙脚板。传说有神仙常来常往于河西 马头山“琉璃洞”与河东老虎寨“台子石”之间,因被温江河阻隔,行走不便,遂跨于河两岸,察看地形,准备堵塞而留下脚印,后于四古之路港担土来填,被“土地公公”发现,装鸡啼叫,神仙以为天亮,把土丢在珠 梅田氹,形成两座小山。人们为感谢“土地公公”,在峡山水口修了一座 土地庙。

[ 老虎寨] 老虎寨位于境内之南偏东,与马头山隔河相望,海拔410米,西 高东低,山上林木繁茂,鸟语花香。因其西端石崖象虎头而得名。山之南、北周边均为易姓集居地。

[和隆庵] 在老虎寨第一高峰上有 和隆庵遗址。易氏族谱记载:“和隆庵位于湘乡三十九都石门(老虎寨南面,易姓迁湘始祖开基地),元末明初,和隆公随陈友谅自江西进军湖南,在老虎寨建寨拒敌,称和隆寨,曾有房子多间,后人改为和隆庵,有专人看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遭毁,立飞机航标塔于其旁。

[台子石] 在老虎寨第二高峰上有巨石突兀,石面平坦如 桌面,称 台子石。相传有神仙常来住于此处与河西马头山“ 琉璃洞”之间下棋,饮酒作乐。有樵童偷其酒壶,学其谶语:“金壶一摔,酒肉一喷,金壶连摔连摔,酒肉连喷连喷”,果然用之不竭,享之不尽,后贪心不足,求金银财宝,被神仙收去。

[连青阁] 在老虎寨之麓,温江河之滨,有一古楼叫 连青阁。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占地600平方米,高三层,有大厅及旁房数间。面朝杨柳洲,青砖红墙,琉璃绿瓦。上有 奎星、鳌鱼、风铃。凌云耸立,金碧辉煌,风吹铃响,其声远扬。登阁瞭望,温江胜景尽收眼底,令人陶醉不已。曾为名儒讲学之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遭毁。

自易氏于明洪武年间徙居温江始,一直重视教育。一八九二年建“连青阁”,为名儒吴翰丞、 易凌云等讲学之所,学子如云。一九二七年改为“连青学校”。校门楹联是:“连日总辛勤,虽直上九霄,何愁不到?青年须发奋,便雄飞万里,哪怕无成!”一九三0年易地建于村庄内(温江学校校址),仍沿用“连青学校”名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温江学校”。其后教学楼经五次翻修扩建,由 土木结构改建成砖混结构,学校环境优雅,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1969至1982年还办了初中,教学质量曾多次名列前茅。百余年来,培养学子逾万,各行各业人才数不胜数。

周边

温江村辣山黜石脖组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温江村组沅梅金罱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周边村民委员会

温江村民阜渚村委员会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周边村庄

温江村 地址:娄底市涟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