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来村

夯来村 夯来村村况介绍 夯来村自然生态 夯来村社会经济 夯来村当地特色 夯来村民俗文化 夯来村丧嫁习俗 夯来村苗族传说


夯来村隶属于 湖南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夯来村来位于禾库镇与米良乡之间。夯来共6个村民小组,分为上下两片,上片由3、4、5三个村民小组构成,称为田寨;下片由1、2、6三个村民小组构成,称为夯来。夯来村共171户776人,总面积为1391.7亩,其中基地面积933.3亩(其中旱地320亩,水田613.3亩),林地458.2亩,其中408.2亩为退耕林地。吉卫镇夯来村南与吉首矮寨、凤凰古城、腊尔山交界,西与贵州松桃巴矛草海毗邻,北与边城茶峒有西环线相连。东距花垣县城42公里,离吉卫镇政府5.2公里,下坨公路4.1公里,吉茶高速公路出口25公里,吉首50公里,凤凰60公里,凤凰—铜仁机场60公里。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分布有大型溶洞及地下暗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村总面积15000余亩,生态林地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538亩。<...

详情

夯来村地名网_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夯来村资料简介
  夯来村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312310822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3123。夯来村与禾库社区、红安社区、补丁村、新湾村、禾苗村、天星寨村、龙角村、帮增村、崇寨村、早齐村、茶寨村、吉云村、龙家村、盘干村、禾排村、追屯村、德榜村、高见村、排门村、吉乐村、芭科村、叭仁村、米良村、米坨村、柳薄村、科甲村相邻。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夯来村介绍

夯来村隶属于 湖南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夯来村来位于禾库镇与米良乡之间。夯来共6个村民小组,分为上下两片,上片由3、4、5三个村民小组构成,称为田寨;下片由1、2、6三个村民小组构成,称为夯来。

夯来村共171户776人,总面积为1391.7亩,其中基地面积933.3亩(其中旱地320亩,水田613.3亩),林地458.2亩,其中408.2亩为退耕林地。

吉卫镇夯来村南与吉首矮寨、凤凰古城、腊尔山交界,西与贵州松桃巴矛草海毗邻,北与边城茶峒有西环线相连。东距花垣县城42公里,离吉卫镇政府5.2公里,下坨公路4.1公里,吉茶高速公路出口25公里,吉首50公里,凤凰60公里,凤凰—铜仁机场60公里。

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分布有大型溶洞及地下暗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村总面积15000余亩,生态林地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538亩。

村庄东北方有天然形成的大片石林,怪石嶙峋,造型奇异,岐径沟连,多被藤蔓绿植环绕,如同天然形成的迷宫,未被旅游开发。

村庄东部整面山崖分布有大小不均的若干岩洞,仅肉眼可见就有4个大型洞穴。主洞为天然形成的岩洞——夯来洞,规模较大,幽深而不可测,洞内冬暖夏凉,有天然形成的水塘,钟乳石,景色壮丽。其中夯来洞也被称为土匪洞,在1948年,曾有一拨土匪藏于此,土匪头目叫周子康,周新吾,有近80人,周新吾和其妻子被解放军击毙于夯来洞,周子康逃脱,剩下的土匪投降后支援抗美援朝。夯来洞内曾有天神庙,建于20世纪初,有木质的神像,为保村民平安建立此庙。据村民介绍洞内仍保留天神庙的痕迹。远近村民来此祭拜,但因历史原因“破四旧”,神像、神龛遭受毁灭性破坏,现已荡然无存。如今村民仍保留过年的时候年二十九或年三十,村民有祭拜烧纸的传统,以求风调雨顺,万事平安。主洞洞前有巨石阻挡,若非借助绳索无法进入洞内,有一定开发难度,但正因此也保护了岩洞少受破坏。

夯来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880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雨量1145毫米(气温与降水数据为县志内记载的吉卫镇平均数据,多方调查无夯来村具体数据)。村内饮用水为山上自然涌出的山泉水,水质清冽,矿化程度低(村内多年烧水壶未曾有水锈),常有县城居民前来打水用于煮茶,水质无相关部门做过任何鉴定。土壤性质无相关部门做过任何鉴定。

野生植物包括野生猕猴桃、八月瓜、竹子、山茶树等,指示环境优良度的苔藓随处可见。山上野生中药材有瓜蒌、虎杖、夏枯草、鱼腥草、五倍子、五味子、仙合草、木通、铁马鞭、冬葵子、野百合、白芨、野菊花、续断、南沙参等,种类多数量少。囿于土地量少且不连片,村内未曾有人开展过中草药种植。野生动物包括竹鼠、野猪、蜜蜂马蜂、野猫、多种鸟类(无法确定种名)。村民无破坏性开发,加之周边无任何工厂污染源,因而自然原始,生态极佳。

夯来村分为上寨和下寨,5个村民小组,142户,558人,95%以上的人口为苗族。其中党员13名,低保户42户,低保等级分为三级,90元/人/月,100元/人/月,120元/人/月,建档立卡贫困户436人。村长龙再齐,村支书麻兴忠,会计麻建文,妇女主任麻桂莲,综合治理专干龙德林,建设治理专干麻德林。2017年3月份将举行村支两委的选举换届。

夯来村自2013年由扶贫开发办和以工代赈单位牵头进行了村庄道路硬化,村庄下水道改造及村庄自来水的通水工程,2014年完工;2014年由县住建局牵头进行了危房改造。

村内无文化广场,无任何公共休闲娱乐设施,无任何定期公共活动。

夯来村78.13%为贫困户,然而实际走访发现贫困程度近乎90%,贫困面大,贫富差距小,没有过度富有的农户,也没有极端贫困的农户,处于普遍贫困状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缺少劳动力,缺少启动资金,缺少种养殖技术,无法打开市场卖不出量卖不出价。

种植以玉米、水稻、烤烟、黄豆、油菜为主,但耕地面积少,仅留作口粮,存在因野猪破坏或稻瘟而出现第二年无粮可吃的情况。土地小片而分散且常在大山深处,运输只能靠走山路人力来背,劳动量极大。

养殖以猪、牛、鸡、鸭为主,多为小数量养殖过年吃。其中养殖大户包括:

1、下寨养猪大户一家,户主麻昌辉,主业酿酒—烧刀子,酒糟用来喂猪,进而节省成本。养殖规模现分为4个圈(每个圈分别有2只种猪,3头成猪,17头猪仔,6头成猪,共计28头),未成立或加入任何养猪合作社。

2、上寨豪猪大户一家。户主龙明生胆大敢闯,但缺乏特种养殖技术,猪病急需技术指导。

3、下寨养羊大户一家,户主刘爱平,外地老板,娶本村女子后住在村里,很实干。2014年成立养羊合作社,村民以干股入社,前两年投入近200万元,养羊合作社仍处于亏损状态,现逐渐摸索出养殖技术。有发展民宿的想法。

4、上寨养猪合作社一家,共5户参与,各家独立养殖,独立售卖,未能发挥合作社实际效用,且较为担忧销路与价格。

5、上寨竹鼠合作社一家,共5户参与,棚舍已大体建完,囿于缺乏资金现处于停滞状态,无法购入种苗开展养殖。

6、下寨养牛大户2家。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很多空置住宅。下寨空心化严重,上寨在2016年出现中年男子返乡潮,其中养猪,养牛,养竹鼠都是今年才刚刚做起来。

合作社还包括2015年由成立油茶合作社,全体夯来村村民加入,但是目前由于村子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缺乏管理,油茶长势欠佳,荆棘丛生,采摘困难。

湘西腊肉、酸汤、苞谷酸、米豆腐、菜豆腐、稻田鱼、野生菌类等,更有村民自己酿的美酒—苞谷烧。夯来村苞谷烧的消费者主要是花垣、吉首等周边城市的居民,还有村子周围的村民和吉卫镇周边的村民。当地村民喜欢苞谷烧的口味,并且由于本地的水源水质较好,酿出的苞谷烧比其他地方的口感更好。上下寨各有一家酒坊,下寨酒坊古法酿制,已有十几年,由祖辈传下来。下寨酿酒人家已经进行工商个体户注册,形成一定规模,有县城散户前去买酒,价格最低在12元一斤,陈酒在30元一斤。上寨没有进行注册,价格在10元一斤,赶集好的时候可销售70-80斤。上寨酒储存在山洞内,有近一万斤藏酒,储量可观。

下寨传统苗寨木屋保存完好,外部形制统一,已有百余年历史,黑瓦立檐。房屋鳞次栉比,菜园郁郁葱葱,穿梭村巷之中颇有趣味,宜采风。缺点在于村民贫困,房屋内部无任何装修装饰、采光较差、部分老宅的木桩底部被虫蛀急需保护、无洗澡房、无干净卫生间。木屋多为二层,有充足住宿空间。

夯来村被授匾“湘西自治州苗绣传习点”,将有苗绣非遗传承老师授课,村内妇女普遍有苗绣基础,2016年10月底已开展过一次3天课程。村子妇女在农闲时聚在一起绣花,对唱苗歌,开怀快乐,成为一道非常迷人的风景线,尤其是开怀坦诚的氛围非常能感染人。其中编花带是妇女使用牛骨,在一个架子上系彩线,编织花带子,极具特色的体验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妇女眼睛普遍不好,配不到合适的眼镜也没有钱买;村庄内有两架纺织车几近荒废,因为市场上布匹廉价易得,手工纺织效率低强度大,处在被遗忘的边缘;手工苗绣自建品牌较为困难,如何联系大品牌进行合作,以及如何让村民得到与之匹配的经济回报。

当地苗歌主要是双方对唱,一方唱罢一方接,最后大家乐呵呵的比出个高低,极具趣味性。村里中老年人年轻时就在山坡上想唱就唱,现在只有在人多的时候,比如大家一起绣花,或者来了别村的客,心情好且有对手的时候才会对唱。村里中老年人普遍喜欢听苗歌,打苗鼓。打鼓唱歌都是可以进行节目编排的极具观赏性的民俗活动,年轻一辈唱苗歌的很少、村里没有苗鼓、如何进行联合创作传播创新。

村西部山上有一座古墓,已被盗。据村民介绍古老坟中有常年不断流的山泉水,较为特别。本村无村史村志,查阅县志无相关资料,无历史考古者前来勘探咨询,暂时没有联系上当地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当地苗族无文字,所有历史均为口述,包括以《古老话》流传。村民相传古墓是蚩尤99座坟墓中的一座,有一个吉卫古老坟的传说。

夯来村民的姓氏,以麻姓为主,龙姓,石姓都是外来迁入的。其中麻姓是从吉卫迁徙过来,龙姓主要从麻栗场迁徙而来,有三兄弟,其中一个到夯来上寨,,一个到夯来下寨,最后一个到边城镇磨老村(龙家大院),据村民介绍龙姓的祖宗源于花垣县的补抽乡。石姓在夯来有三家,有两家从边城镇磨老村迁来,另一家从排吾乡延吉村迁来。

花垣苗族的《古老话》,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口碑文献,它流传在湘西花垣县的吉卫、双龙、猫儿、龙潭、麻栗场等乡镇及湘西其它各县的苗族地区。

花垣苗族的《古老话》是我国著名的一部长篇古歌,它产生于远古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古老话》主要包括了开天立地篇的“濮斗娘柔”;前朝篇的“奶夔玛媾”、“亲言姻语”;后换篇的“仡戎仡夔”、“仡索仡本”、“巴龙奶龙”、“接龙”、“说火把”、“事物生成共源根”、“上天门”、“仡输”等内容。

《古老话》是苗族的一部主要典籍,也是中国史前史的典籍著作,形成历史悠久,内容极为丰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美学、法学、农学、天文、饮食、生产、生活、婚姻、民俗、军事、科技、部族战争、民族迁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人类创造文明的“基因”,是一部苗族的《百科全书》。

据村民介绍夯来村的老人,特别是巴代雄还会讲古老话。

传统苗族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进土地庙;四月八,杀牛庆祝;端午节,包棕包,本地习俗是杨氏姓氏的人必须要包,且要送给亲朋,不包的话会被蛇咬;赶秋(节气中的立秋),庆祝秋收,场面宏大;重阳节,在苗族文化中比较注重,无论穷富要打糍粑,杀鸭宰羊等。

花垣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婚姻以媒婚为主。苗族青年通过劳动、赶场、串亲等方式相互接触爱慕,经多次约会,对唱情歌,互赠礼物等确定恋爱关系,而后自由结婚的。

订婚,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男方必须备礼物,央请媒人去女方家“讨口风”,女家如高兴热情,说明有意开亲,媒人便回告男家,择吉日前去正式提亲。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多求为贵”,女家商量同意,亲事初定,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正式订婚。订婚后,男方要择日向女方“过礼”,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礼物有糍粑、酒、肉、米、糖等,礼物多少,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认新亲。随后,男方便向女方“讨庚”,取女方生辰八字,以便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委亲。娶亲前一晚,男方抓一兄弟为“管亲郎”,苗族人结婚新郎回避不去女方家接亲,带抬花轿、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

此前,新娘要隔居族家。娶亲这天,新娘的姊妹们喜开玩笑,用锅烟灰往“管亲郎”脸上涂抹,惹人大笑。发亲一般是深夜或次日凌晨,新娘修眉整装后,哭拜父母等,由兄弟背着上轿,路途远的则由兄弟背出门新娘打黑伞徒步。新娘出嫁由亲属女友陪伴,特别是请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还要请男女歌师一同前往,到新郎家赛歌。发亲后,由“管亲郎”打马灯引路,行往男家。同时,到女方家吃喜酒的宾客,全部往男方家去吃“撵脚酒”,叫做“正客”,男方家另外的散客叫“副客”。新娘接至男家门前,男家必烧旺火一堆,象征吉样兴旺,然后新娘按择定的吉时吉刻进屋。

进屋时,男方全家人要躲避在一处高地方,意为以后新娘不会压制全家人。新娘进屋以后,要接过男方中年妇女交给的炊具,以示从此成家理事。然后,坐在火塘右侧置有“符纸”的凳子上至通宵。下午,宾客前来贺喜,男方摆宴款待,特别对“正客”必须热情款待。晚上,新郎与新娘家请的“巴江莎”(苗语,意为歌师)开场对歌,苗族人称唱“堂歌”(苗族请歌师唱堂歌一般是在婚嫁、造房这种大喜事),中途宵夜敬酒、发喜糖,宾客以此为乐,通宵达旦。第二天上午,举行吃酒仪式,主客双方各由一名老人互敬贺词和祝酒词,祝贺夫妻恩爱合好,百头偕老,诸事顺遂,并唱歌欢庆,讲结亲古老话,互赠礼品,婚庆期间,男方亲族在合伙请客吃饭,俗称“排家饭”。苗族婚期为两天,新郎新娘只能见面,不能同宿,这就是苗族人新婚之夜“不婚”的风俗。散客后,新婚夫妇进入正常生活。

苗家巴代葬礼是许多巴代扎、巴代雄和亲朋好友为死去的巴代扎祭奠送葬仪式,具有独特的苗家巴代扎葬礼特色。

出殡的前一天,要在出殡路上设置五营四哨为死去的巴代扎赶鬼。相传巴代扎生前赶鬼杀鬼无数,死后为避免邪鬼纠缠,一路上都要在营地放下棺木,由巴代扎做法赶鬼。

第二天出殡后,灵柩每到一营停下来,锣鼓手敲起锣鼓,巴代扎在阴兵兵营用马鞭、绺巾等为亡人赶猪赶羊、驱邪神邪鬼。

灵柩按风水先生所指的方向摆正后,巴代扎挥舞招魂旗招魂、众巴代扎打绺巾打先锋,巴代扎各收各的阴兵。

苗族,遍布世界各地,各地禁忌略有不同,花垣苗族素有百里苗乡之称,解放前花垣苗族人还沿用旧称把花垣现在的苗区:吉卫、双龙镇、石栏等乡镇用十里、九里、七里等来称呼。花垣纯苗区禁忌很多,假如有福气遇到苗区的节日、婚嫁、修房上梁、做法事、老人去世等世俗,那么他们的禁忌还是很多很多,下面花垣“东门群众”整理主要几种值得外地来宾到花垣苗家做客应该注意的习俗,免得引起不愉快和笑话:

忌踩三脚。苗家火坑里放一铸铁三脚架,用作炊事,传说三脚架是3个护火的祖先变成,任何人不能踩,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恭。

忌坐火坑上方。火坑右边靠中柱的地方,苗族称为“夯高”,设有祖先神位,是苗族人长辈坐的,年轻人和儿童严禁坐在此地,宾客一般不能坐,除非德高望重年纪大的贵客主人允许可以坐除外,更不准在这方打闹、波水或说脏话,否则就是亵读,神人共愤。

忌震“龙岩”。苗家堂屋中央有一岩板,岩板下为“龙穴”,最忌震动,据说震动“龙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殃。

父母健在忌戴白帕,忌戴白帕并缠腰捶地进别人家门。戴白帕则标志丧亲守孝。

大年三十忌吹柴火、据说是吹柴大会把新的一个的财运吹走,从而贫困潦倒。新年正月初一忌扫地,扫地代表新的一年把财扫出门。新年正月狗日忌扫地,传说这天扫地屋会进跳蚤。

火塘一般设在堂屋左边前面一间,安装木地板(苗语称“板棕”),内挖火坑,火坑离木地板面深一尺左右,以约四尺长、三至五寸厚的条石围砌而成。火坑内置一铸铁三脚撑架,可架鼎锅煮饭炒菜。除婚丧喜庆宴客用灶之外,常年炊事多在火坑进行。吃饭人少时,菜就放在锅盖上,一家人围锅而食。如若来客多办了几道菜,就在火坑边摆一张方桌摆放盘碟。冬日天寒,就把各种不同的熟菜倒在锅内一锅煮,边炊边吃。火坑内日夜不断烟火,或烧柴禾或煨树蔸,火坑边放着茶罐、水罐,随时有热茶、热水。农家木房板壁枋柱被熏得乌黑锃亮,皆因火塘烟火不断之缘故。山村木房,观其四壁烟熏之色,便可大略推算出它的年岁来。常年烟熏,虽遮住了房屋俊美的容颜,却使房屋梁柱、板壁免遭虫蛀之患,经年耐久。火塘上方楼面用木条或竹块铺成,问有缝隙,一则可通柴烟,二则可为烘干包谷用。火坑上方吊有一炕架,上面挂放腊肉、豆干、辣椒等可供熏食之物。火坑周围摆放的都是自制的湘西苗族特有凳子。乡人好客爱热闹,家中常有邻里客人围坑而聚,边烤火,变唱苗歌,边闲话,兴致所至,架起鼎锅,烹煮野味,温酒共饮,其乐融融。

湘西苗族对于火塘都颇多讲究。三脚撑架常年一般不移动,只在大年三十才可挪动,且平时不准脚蹬、踩踏,以免“亵渎神灵”。苗族习俗:火塘须对准中柱,上方位置为上首位,苗语称“夯告”,尊祖先为“鬼相”(魂魄)所居,通常让给长辈坐,晚辈不宜坐,更不能在“夯告”(祖先居处)放屁,否则会被视为对祖宗大不敬,主人会很不高兴;火坑里的三脚架,其中一只脚必须对准上首位的中柱;从火塘上跨过去为苗家所忌,被视为对主人极不尊重。

这个三脚架是苗家人神圣的珍宝。苗区故事传说:苗家有三位兄弟,长得高大强壮,大凡山寨里有事,总是他们三人出面解决。有一年,部落的火种忽然熄灭了,一下子山寨又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三兄弟下山了,冒着生命危险去到很远的其他部落偷取火种,他们历经千难万苦,跋山涉水,终于把火种带回带山上,刚燃烧柴火,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为了保护这珍贵的火种,三兄弟头戴茅草,身披棕衣,紧紧地抱成一团,遮住滂沱大雨。不久雨过天晴,柴火熊熊,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用来庆贺。三兄弟微笑着慷慨地把火种分给大家。苗家人没有忘记三兄弟的功劳,为了纪念他们,家家户户在火塘旁,象三兄弟站立那样钉了三根木桩,岁月更替,渐渐地演变成了今天的三脚架。苗族有歌唱道:“三脚就是那三兄弟,翻山越岭为我们,火种不熄代代传,天长地久人人敬。”

所以,在苗家,也决不能把脚踩在三脚架上取暖。不知者,原谅一次,知情者,轻则骂几句,重则会引起纠纷,甚至结下一辈子冤仇。

果索、阿剖果本和吉卫古老坟、还傩愿的渊源

远古时候的天灾,总会铭刻在人类的记忆里世代流传。如关于洪水的传说,在世界各地神话就有各种版本,就连《圣经》上也有人们乘坐诺亚方舟逃过水灾的那一段。

在中国,也在神话留下了洪水的悲伤记忆。在湘西,类似的传说很多。其中花垣县一带的苗族人中阿剖果本和果索争斗的故事流传最广。

阿剖果本是个凡人,但据说有顶天立地的力气,养育了一儿一女巴龙、乃龙。果索(苗名)即天上的雷公。果本和果索以同年出生的缘分结拜为同庚兄弟(苗语为:储郎储沟),即汉语说的“打老庚”,因此常来常往。

果索经常在阿剖果本家蹭饭吃。有天果本起了玩心,果本听说果索不吃鸡肉,连用鸡屎做肥料追肥的蔬菜都不吃。有一次果索来果本家走亲时,果本故意和这位老庚开了个玩笑,他把几棵专门用鸡屎追肥的大蒜掐回来洗得干干净净的炒给果索吃,果索吃得特别香,饭后,果本才得意地告诉果索实话。果索听了大发雷霆,果索是个暴烈脾气,他说人类心太坏,连老庚都要骗。果索大怒,当即翻脸:“我非把你一劈两开不可!”雷公一生气,后果很严重。果本比较淡定,要求果索约定时间再来报复。果索不把凡人放在眼里,一口答应了。

到了期限,果索“轰隆轰隆”地拿着大板斧劈阿陪果本来了。结果刚踩到果本家屋顶上,就一脚打滑滚到果本挖好的坑里去了。原来果本打的有备之战,早在这段时间里让屋顶生满了滑溜的青苔。果本抬起一口大铁锅,把果索罩住,抓住他关进了铁笼里。然后,果本吩咐儿子巴龙和女儿乃龙好好看管,自己去买盐去了,准备用盐来腌果索。

果索用花言巧语骗得心软的巴龙、乃龙两兄妹给自己拿来火子(指烧成的木炭),一下就吹燃,烧毁了铁笼逃脱了。

果索逃脱出来,对阿剖果本的恨意更重了。他铁了心要降下滔天洪水淹死果本。可是想起巴龙、乃龙两个孩子救了自己性命,决定对他们网开一面。于是趁着果本不在家时,给两兄妹送去一颗南瓜种子,叫他们在后园里种下。这瓜种很神奇,不一会就生了瓜秧出来,很快就开了花,再没多久结出了一个南瓜。转眼间,孩子吃惊地看到南瓜长得比木盆还大得多了!果索动手把瓜柄摘掉,挖了一个洞,掏掉瓜瓤、瓜籽后说:“以后涨大水了,你们就钻进去坐着,可以保全性命。”交待完他就“轰隆”一声上天去了。

阿剖果本听得雷响,匆匆回来,向儿女追问原由。乃龙、巴龙把果索来过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阿剖果本知道雷公要降雨来淹他了。他赶紧上山去砍了棵古树,做了一只小木船。

果索回到天上不久,地上突然乌云盖顶,飞沙走石,昼如黑夜。不一会,瓢波大雨浇了下来。这一场雨日夜不停,地上洪水漫漫,世间的人都被淹死了。巴龙、乃龙躲进了南瓜里面,阿剖果本则坐上了小船。七七四十九天后,雷公才停止下雨。他认为阿陪果本必死无疑了。

不料,天将一打开南天门一看,阿剖果本从日月树爬上天来报仇了。果索没辙,这家伙真是劈也劈不死,淹也淹不死。阿剖果本这时一心和果索拼了,一手抓住果索雷公的脖子就打。果索挣脱,四处逃窜。阿剖果本紧紧地追在后面,要打死果索雷公,为世间的人报仇。从此,这两个冤家就这么在天上没休没止地追打着。因此至今人们听到雷声都是一时响到东,一时响到西。后来再后来阿剖果本百年后,苗人把阿剖果本葬在吉卫夯来一带,久而久之阿剖果本的坟隆起成了山,吉卫苗语称为:者仡本(也有称为:芩仡僰),今汉译叫古老坟。

古往今来,地处吉卫镇夯来不远的古老坟还传诵着阿剖果本的传说。古老坟离吉卫镇7公里左右距离。

巴龙和乃龙这时还坐在瓜里,随水飘流。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洪水退下,南瓜落在地面上,地上只有兄妹两人还活着,土地老人怕人类绝种,跑来做媒,但兄妹俩高低不肯,“这个不行,除非竹子破开又合拢;磨子撇开又相重。”最后,他拿来一根竹子对兄妹俩说:“这是上天的旨意,我把这根竹子劈成两片,一片丢在南山,一片丢在北山,如果两片竹子合得拢,你们兄妹就成亲!”

兄妹俩想,一根竹子已经劈成两半,怎么还能合得拢呢?就当场答应了。谁知丢在南山和北山的两片竹子,当真合拢了。然后,两人又同时从东西山上将半扇石磨滚下山去,竟然两扇石磨合在了一起。乃龙、巴龙终于无话可说。兄妹俩只得成亲,后来,妹妹生下一个怪胎: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嘴巴耳朵和眼睛及鼻子的磨岩儿。他们很生气,抄起刀子将那怪儿剁成碎片,满山抛撒。奇怪的是,肉末撒到哪里。哪里就生出百芨百丁;肉块抛到哪里,哪里就冒出烟火,生出一户人家来,于是,世间又有了人类繁衍传代。

从此,每年秋收后,苗家风调雨顺、流年不利向傩神许愿,遂愿后都会敬奉这对兄妹还愿,不生儿育女的夫妻,还祈求巴龙、乃龙赠男送女。这兄妹二人,就是现在“还傩愿”的时候奉祀的傩公傩母。

无独有偶的是,远古时关于兄妹或姐弟成婚的故事在其他族也有,人们对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繁衍后人的传说就很熟悉;而土家族则有罗神公公和罗神娘娘两姐弟(即土家族的傩公傩母)在洪水后成亲育人的神话。

苗族立夯果

苗族立夯果,汉族立家先,习惯上都叫设神龛。汉族的神龛设在堂屋后壁,有天地君亲师的文字牌位,有对联、符号等等,是有文字的牌位。苗族的神龛叫夯果,其位置多数人家设在正屋有火坑的右间内墙脚地楼板边排尽头中柱的位置,少数人家设在正屋有火坑的左间内墙脚地楼板边排尽头中柱的位置,摆有三脚架、鼎罐、锅子或者其它炊具,或者装有图腾竹篓等实物,是没有片言只语的无文字牌位。苗族夯果,汉译为祖先的神位,又叫祖先神壁。它在本民族尤其是在家庭中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这原自远古而沿袭至今。

苗族立夯果为什么在正屋的右边或者左边呢,据调查原于历史的渊源。苗族立夯果的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蚩尤。

苗族的祖先叫蚩尤,是人类的三大人文始祖之一。苗族很早以前生活在黄河流域,自称果雄。九黎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大部落联盟,大约五千年前兴起于江淮和黄河下游一带地区。九黎的首领叫蚩尤,“铜头铁额”,“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是一位长相神奇、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兄弟81人(另记为72人,实为部落数)。当时,黄河中上游的黄帝部落联盟和炎帝部落联盟,势力很强大。后来黄帝战败炎帝,二者遂一道对蚩尤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黄帝天天追杀蚩尤,蚩尤或者抵抗,或者躲藏,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蚩尤感觉到自己天天如此遭到追杀而不投降,势必影响到其它部落的生存;如果自己去和黄帝见面谈判,那么,只有死路一条,再也不能复生了;如果继续抵抗,则灾难连绵,民不聊生,说不定还会灭族绝种。于是,他决定和兄弟们商量一番,得出一个统一的意见。第二天,他召集舅大娘亲、姑娘姊妹和兄弟81人都到齐了。亲戚们到齐后,蚩尤说,现在我们天天遭到黄帝部落的追杀,大家都受牵连,不说很苦很累,就是生命都受到威胁了。由于战争,我们都很穷,我家里只有一头黑猪,今天我们把它杀了,大家吃一餐,既表示大家犒劳自我,又表示兄弟情谊。吃完以后,我便和黄帝见见面,若要决战,我死了,大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兄弟们聚餐之后不久,逐鹿之战爆发,蚩尤败北,被杀害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化为枫木之林”(《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记》)。其残部则退居于江淮和长江中游地区。苗族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后来,九黎残部退居于原三苗部落居住的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后,奋发图强,生息不已,逐渐又强盛起来,建立起一个新的部落联盟——三苗。它人多势众,且拥有“左洞庭,右彭蠡”的地理优势,于是与尧、舜、禹进行了多次的抗衡,后被禹所灭。其间,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另一支“窜三苗于三危”被逐放于三危(一般认为在今甘肃敦煌东部一带),部分则逃遁于南方和西南方的深箐之中。苗族出现了第二次大迁徙。

苗族迁徙过程中,路漫漫其修远,上下而求索。边抗争,边驻扎,边定居,人家发展如“种瓜种豆,播谷栽秧,”觉得有生存能力的便定居下来,觉得没有安全感的继续前进,乃至飘洋过海,使苗族形成了如今的跨域性散居民族。

湘西苗族系蚩尤的后裔三苗的后代。据民间流传,在苗族的第二次迁徙过程中,有十余支苗族先民,分别从鄱阳湖、洞庭湖一带出发,沿着沅水,经武溪而上,来到湘西境地,奠定了当时定居的格局。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屡遭自然灾变,王朝更迭,社会动乱,但湘西苗族的基本队伍总是“安土重旧”,苦心地厮守着自己的家园。

苗族人记住历史,传承文化,传统风俗基本沿袭下来。虽然没有文字,但口碑相传的《古老话》、《古老歌》尤其是其中的迁徙、话亲话姻等篇章记述了很多内容,从汉族古籍中也可寻到部分史料。

蚩尤死了以后,其兄弟们十分悲恸,族人十分怀念。每逢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总归为祖先蚩尤的保佑庇荫;每逢不顺心的事,总认为是祖先蚩尤离开了大家而造成的。于是,居住一起的人们,有共同语言的人们,有共同习惯的人们,形成了共同的心理。念念不忘祖先的情怀,促成了怀古的理念,变成了“给古人送饭”的行动,在很多场合都举行祭祀仪式。其中,立夯果便是主要方式,并延续下来。

周边政府机构

禾库镇栾揞夯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周边房地产

禾库镇夯来村五组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

禾库镇夯来村簧二趔组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周边村庄

夯来村 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禾库镇夯来村组唧一仪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禾库镇夯来村四悄组蠃剑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禾库镇夯来村三尺皙组杉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