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场镇

麻栗场镇 麻栗场镇基本概况 麻栗场镇历史沿革 麻栗场镇行政区划 麻栗场镇经济发展 麻栗场镇教育 麻栗场镇旅游景点 麻栗场镇文化


麻栗场镇位于 花垣县中部东邻董马库乡,西邻雅桥乡,南邻排碧乡,西南邻 吉卫镇,北邻花垣镇(窝勺片),包茂(长渝,吉茶)高速,209.319国道穿镇而过,麻(栗场)松(桃)公路、下(紫华)沱(江)公路,麻(栗场)懂(马库)排(料)公路与其相接,交通便利,镇域面积53.54平方公里。该镇是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地区,苗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麻栗场镇地处 花垣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东邻 董马库乡,西与 雅桥乡、 排吾乡接壤,南连 排碧乡,北连 花垣镇,总面积53.5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6个镇直单位,共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22人(2017年)。现有耕地面积17547.4亩,其中水田12047.4亩,旱土面积5500亩。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为丘陵平地,平均海拔524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418mm我镇是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地区,麻栗场...

详情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所有主城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介绍

麻栗场镇位于 花垣县中部东邻董马库乡,西邻雅桥乡,南邻排碧乡,西南邻 吉卫镇,北邻花垣镇(窝勺片),包茂(长渝,吉茶)高速,209.319国道穿镇而过,麻(栗场)松(桃)公路、下(紫华)沱(江)公路,麻(栗场)懂(马库)排(料)公路与其相接,交通便利,镇域面积53.54平方公里。该镇是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地区,苗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麻栗场镇地处 花垣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东邻 董马库乡,西与 雅桥乡、 排吾乡接壤,南连 排碧乡,北连 花垣镇,总面积53.5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6个镇直单位,共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22人(2017年)。

现有耕地面积17547.4亩,其中水田12047.4亩,旱土面积5500亩。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为丘陵平地,平均海拔524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418mm我镇是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地区,麻栗场镇319、209国道和在建的吉茶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素有“全国苗族武术之乡”和“全省民族民俗文化之乡”的美誉。

民国时期为太平乡,

1949年11月花垣县初解放成立县政府将麻栗场划在第四辖区,

1952年12月撤区建小乡,划在第四区为麻栗场乡、尖岩乡、望高乡、新科乡、溜豆乡、广车乡、排达鲁乡等7个小乡,

1956年6月,撤区并乡,原7个小乡合并为麻栗场乡,

1958年组建人民公社,麻栗场乡改称为宇宙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改为麻栗场人民公社,

1984年12月体制改革后撤销麻栗场人民公社,恢复麻栗场乡,

1986年6月改为麻栗场镇,以驻地麻栗场得名,用麻栗场名至今。

上子花 辖 麻栗场镇辖:麻栗场镇居委会;黄土坡、溜豆、沙坪坝、广车、排达鲁、麻栗场、沙科、老寨、立新、彭湖、登高坪、望高坡、各鱼、新桥、尖岩、新科、金牛、沿坝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6个镇直单位,共96个村民小组,14822人(2017年),镇七站八所部门设置齐全,共有干部职工239人。

位于国道沿线,交通便利。8个村民小组,319户,1316人,农民人均收入1256元。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雷钵冲,场上,下紫华,上子花,大坪场,大寨。 麻栗场 (12张)

麻栗场中心卫生院,麻栗场镇初级中学,麻栗场中心小学,麻栗场中心幼儿园,麻栗场邮政支局,麻栗场派出所,麻栗场中心卫生院,湖南农村信用合作社麻栗场分社,麻栗场司法所,麻栗场法庭,麻栗场小城镇规划所,花垣县 人民调解委员会,麻栗场中心卫生院,麻栗场村委会,麻栗场工商所等部门。麻栗场苗鱼馆,麻栗场中心停车场,麻栗场镇自来水厂,

姓氏:本村主要有田,龙,张,李,邓,王,施,石,符,年,周,罗,麻,吴,黄,

田姓:

本村第一大姓,主要在下紫华,上子花(下紫华搬迁),场上(下紫华搬迁),雷钵冲(下紫华搬迁),大坪场

龙姓

主要集中在大寨,上子花,场上,下紫华

张姓

主要集中在上子花,场上(上子花搬迁),大坪场

李姓

主要集中在大坪场,雷钵冲(大坪场搬迁),场上(大坪场搬迁)

邓姓

主要在上子花(尖岩搬迁),大平场(尖岩搬迁)有分布

王姓

主要在场上(大寨搬迁)有分布

施姓

主要在场上(金牛搬迁),上子花(金牛搬迁)有分布

石姓

主要在场上,大坪场,下子华,大寨有分布

符姓

主要在场上有分布

罗姓

主要在场上有分布

年姓

主要在场上有分布

周姓

主要在场上有分布

麻姓

主要在下紫华(沿坝村搬迁),场上有分布

吴姓

主要在场上有分布

黄姓

主要在场上有分布

花垣县 尖岩村卫生室

老寨村,她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坐落在尖岩山文笔峰脚下,平均海拔450-500米,每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距319国道1.1公里,距吉茶高速公路互通处2公里。她,土地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其中稻田面积284亩,旱地面积137亩,生态林面积1200亩。全村共有2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118户578人,其中劳动力287人。她,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六通、六有、六无”建设目标,在各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共整合新农村建设、民族发展、农网改造、水利建设和能源沼气建设资金近240万元,完成了村道、村间道和入户道硬化4300米,道路硬化入户率达到100%;修建村级文化场所、村卫生室等1000多平方米;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农网改造入户率达100%;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安全饮水入户率达95%;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沼气池110口。老寨村的地势开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村民团结,村风淳朴,尤以民族民俗风情浓郁而著称。

老寨,传说是 苗族远祖蚩尤的老家.老寨村是苗剧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苗鼓之乡,刺绣之乡。苗族戏剧在这里发源和繁荣,苗族鼓舞在这里创新与发展。

著名苗族戏剧创始人石成鉴老先生,曾经和著名猴儿鼓王石成业曾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名字载入了中国辞海,可以讲是世界名人了。

老寨村坐落在花垣县麻栗场镇境内秀丽隽永的文笔峰脚下,是一个山青水绿,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厚重的苗族村寨,民风淳朴的地方,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也是国家民俗文化村,在这98%是苗族人的寨子里保留了许多苗族传统文化,苗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苗族民间工艺———苗族刺绣享名在外

金牛村,是清朝苗民起义首领碟四的出生地。是“ 湘西苗歌剧”的发源地。 全国苗族武术保护村,已完成新农村道路建设,交通便利。6个村民小组,252户,1029人,农民人均收入924元。全村有24名党员。其中男党员21名,女党员3名,全部为少数民族党员,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党员18名,1人大学学历。

新科村位于麻栗场镇西北部2.5公里处,全村共11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341户1382人(其中:男693人,女689人),党员36人,劳动力913人(男劳力540人,女劳力373人),耕地面积共1648亩,其中稻田面积937亩,另有山林面积2800亩。
  该村近年来产业发展以烟草种植和传统养殖业为主,同时,该村因坐落在兄弟河大坝淹没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具有发展网箱养鱼优势。烟草种植作为我村的主要产业.

2011年全村实现总产值256.7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125万元,其中人均纯收入2520元,比2010年增加了1060元时,立新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全村112户,498人

沙科 (2张) 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留豆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坐落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以公路交通里程计算,留豆村距离省会长沙大约620公里,距离自治州首府吉首市55公里,距离县城花垣镇28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离贵州省最靠东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边界大约25公里。这个自然村平均海拔高度为580米,被连台山和黄土岭两条东西向的小山脉所夹持,两条山脉的南北距离大约为1。5公里。一条完成于1954年但至今仍然十分简陋的县级公路穿村而过。
  留豆村分为五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201户,人口879人,其中,男445人。女434人。共有劳动力458人,其中男劳力235人,女劳力223人。全村共有可耕地面积1178亩,其中水田960亩(人均1·09亩),旱地218亩(人均0·24亩)。全部村民平时都操苗语东部方言西部土语,村内交际一律使用苗语。就连两个外来与苗族人结婚的汉族女下放的“知青”,也都被语言环境所逼学会了讲苗语。只有少数村民会用汉语对外进行简单的交流。

沙 分为沙科和怀化坪两部分。沙科是一个风景 美丽的地方。正前方是高耸云立的文笔峰。

沙科村有丰富的良田和土地,交通发达,距离麻栗场不到一公里。

该镇青蒿、烟叶种植和生猪饲养为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同时,该镇狠抓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把村间道路整修硬化作为新农村建设前期工作的着力点,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到目前为止,全镇新增的5个示范村累计自筹资金2.6万元,完成村、组主道路基整修5.8公里,平整田间生产道路19公里,维修水渠8200米。同时,部分未被列入示范点的村也不甘落后,金牛、排达鲁、立新等3个村的村民自发筹资1.5万元,实施村道、入户道路面硬化达1.8公里。07年,粮食总产量达5850吨,工农业总产值3090.9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61.42万元 完成7个村的国土整治,维修道路24.9千米;完成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新修道路16.8千米,硬化村道21.6千米;完成8个村的农网改造降低居民用电,维护稳定电价;完善各村人饮;镇、村都通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产业建设:青蒿、烟叶、富硒大豆总产值547.09万元。确保退耕还林总面积11000多亩,森林覆盖面35.3%。社会保障:全镇群众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人数243人,救助人数47人,新增救业82人,新增外出务工1236人,技能培训160人,下岗再就业12人。

在湖南省花垣县南部的319国道旁,有一所面貌全新的寄宿制中学——麻栗场镇初级中学。 麻栗场中学 (9张)

麻栗场初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位于花垣县南部209国道旁,校园占地35亩,建筑面积8767平方米。全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68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占40%,是所示范性初级中学。 麻栗场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自此到1965年称麻栗场乡附中,1966年至1968年改麻栗场乡农中,1969年又改为麻栗镇初级中学至今。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位于花垣县南部209国道旁 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以“管理求生存,质量求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校训。初步形成“知荣明耻,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校风,“厚德博学,身正范行,民主善教,敬业奉献”的教风和“勤奋守纪,乐学善思,实践创业,立志成才”的学风。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怀下,学校被列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州级示范校。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先后完成了男女生宿舍各一栋;学校食堂一栋;厕所、校门及三栋教学楼的改造翻新;围墙、运动场保坎、填方、进校道路、校园主要道路及篮球场的硬化,校园绿化、美化等附属工程。同时新建了化学、生物和物理三个标准实验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添置了210架学生床架,三十套学生餐桌。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二百八十多万元。现在学校的建筑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8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由原来的14.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5.69万元。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完善后,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巩固“普九”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学校以教研兴校,活动育人,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走出了具有农村特色的办学路子

麻栗场中心小学原名太平小学,创办于1939年秋,校址在大坪场。1952年迁至麻栗 麻栗场小学 (6张)

场,1984年与麻栗场初级中学分分开管理,成为独立小学。 2002年9月,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等有关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投入资金二百多万元搬迁到现址。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位于花垣县南部209国道旁。全校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72人。下辖3所片小,7所村小。全学区学生人数1528人,教职工80人,校园占地面积为2829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9096.5平方米。学校始终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以“依法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为办学宗旨。以“团结、务实、勤学、进取”为校训。初步形成“知荣明耻,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校风。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怀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先后完成了学生生宿舍各一栋;教学楼一栋校园绿化美化等附属工程。同时新建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各一间,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巩固“两基”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土坡村五龙冲水渠地势奇险,号称“花垣九寨沟”。

鬼洞位于排达鲁村 鬼洞风景 (7张)

在湘西209和319国道重合线上,有一个苗族聚居乡镇——花垣县麻栗场镇;镇南的连台山中,有一处东西长约600米深约200米的凹形地带,靠东的悬崖下,有一个巨大的洞穴,深不可测,当地苗人称它为“鬼洞”。

自古以来关于鬼洞的传说民间版本很多;有仙女说,牛头马面妖魔说,红毛魔鬼说等;还有一个现代版本,相传民国15 年,麻栗场镇的两个吴姓年轻人在鬼洞边砍柴,但见洞口云雾缭绕, 异香扑鼻,不时有冥冥乐声传出。出于好奇,其中一人进洞查看,就再也没有出来;家人多次寻找不到,都认为他被妖魔吃掉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另一个吴姓青年已是70岁老者,一天在鬼洞边放牛,突然听到山顶上有一青年在唱苗歌,走进一看,竟是几十年前进入鬼洞的本家兄弟,音容像貌没有丝毫改变。但这位本家兄弟已不认识他,称呼其为“大伯”。自述在洞内看到许多亭榭楼台,一群仙女在跳舞唱歌喝酒,其中一个仙女给他倒了一盅美酒,他喝下后就飘飘然醉了,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山顶的石块上,想起砍的柴还放在山腰,就四处寻找,但怎么也找不着了。

老寨村坐落在花垣县麻栗场镇境内秀丽隽永的文笔峰脚下,是一个山青水绿,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厚重的苗族村寨,民风淳朴的地方,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苗族远祖蚩尤的老家,也是著名的苗鼓之乡,刺绣之乡,也是国家民俗文化村,在这98%是苗族人的寨子里保留了许多苗族传统文化,苗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苗族民间工艺———苗族刺绣享名在外


  花垣县麻栗场镇尖岩村,是一个土家苗族杂居的地方。本村的蚌壳灯、花灯、彩龙船、说书、汉戏、金钱板、苗鼓、武术等民族民间节目,在邻近的村和周边的龙潭、雅桥、排碧、董马库、窝勺、道二等兄弟乡镇都很有名气,就是在县城也有良好的印象。因为尖岩村的这些文艺节目,从道具、服装、唱腔、表演的艺术上都别具一格,尽善尽美。因为蚌灯、花灯、汉戏、说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四川(今重庆市)人氏张志谦(又名张号目)从秀山县搬到尖岩来住,由他本人传授给尖岩民众的。张志谦原在秀山时,是该地有名的民间文化艺人。来尖岩村后,在当地有名人士的支持下,成立了汉剧团,在农闲时排练,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时,张志谦就带领剧团演员到邻边村寨慰问或祝贺演出,经常到周边的兄弟乡镇拜年祝贺表演,有时花垣的有钱有势人家,还专门请去表演祝贺。所以,张志谦可算是尖岩民间文化艺术的创史人。到后来就是龙国成,刘保富、樊传著,他们承继了张志谦的文化艺术。所以一讲到尖岩的蚌灯、花灯、汉戏和说书,人们都翘起大拇指称赞。

(尖岩山)

尖岩山位于花垣县麻栗场境内。该山从盆地中突兀而起而高耸入云(海拔868米),底部周长约10公里。有尖岩、新桥、老寨、沙科4个村约4千苗汉土家人民围山而居。尖岩山雄伟挺拔而钟灵毓秀,远看酷似一支巨笔倒写清天一张纸,故又名:文笔峰。据传说在唐宋时一学士路径尖岩,看了尖岩山形状,曾出了一幅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纸一张,至今都无人很好地对出下联。

天下名山寺占多。据《花垣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远在东晋王朝时期,就有著名的道学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在山上建有道观和凿的石屋,在这里传道行医和炼丹。传说葛洪食山上的地耳和田中水麻。所以,现该地的人们仍把这两种菌类植物叫做“葛仙米”。后因长年失修和雨雪风霜的浸蚀,建在山顶上的道观塌毁。现山顶的东西两平台上仍有道院的基脚和残砖烂瓦。到了唐宋时期,因在山顶上建寺庵运材料困难,于是就在半山腰处建有寺庵。到清末民初,先后有本镇沙科村的财主刘景基(又名玉书)出钱修三间寺庵名曰“碧峰庵”,不久,又由本镇金牛村的财主石酿才出资,向尖岩村的刘福林买三间瓦房,由尖岩的龙长贵、龙长林、龙长富、金牛村的龙绍佰等名人组织尖岩、新桥、老寨、沙科、新科村民搬运上山,建在原寺庵的前面,并两边配上厢房,与后面三间房子连接起来,用火砖把四周封好,形成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的寺庵。请来工匠雕刻千手观音、如来、文殊、晋贤、弥来、燃灯、韦佗等百尊佛和菩萨神像。

来诗庵修行和主持佛事的尼姑,以前就没法可考,在清末民初有龙山县里耶镇的彭氏三姊妹到尖岩山的“碧峰庵”修行和主持庵内佛事。三姊妹圆迹后,又有尖岩村一位姓李的女士接班主持“碧峰庵”的佛事,法名叫做李元厚。她随后请了老寨村刘姓男士作庵内的长工,赐名为刘保山。因当时寺庵有田产(由当地政府出面,吸取绝房人家的田地作为寺庵的田土)需要人看管,到寨邻中民间春秋两季化缘(叫“打活粮” )需要人挑上山等。所以寺庵的尼姑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春秋两季到本镇及周边的雅桥、排碧、董马库、窝勺、龙潭等兄弟乡镇打的活粮,上山敬奉佛,菩萨的现金,清油及有关人士捐赠的钱物。所以庵上尼姑及长工们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一九六八年春,麻栗场镇的造反派头带领一帮人,上山把佛、菩萨全砸了,名曰,横扫砸碎“四旧”。元后手里拿着程潜省长保护文物布告,看着被砸的佛像昏死过去,不久就含恨圆迹了。之后,当时生产队把诗庵房子撤了做队屋,诗庵四周千百年的古樟松伯,也先后被砍光。大钟和大鼓抬到当时的公社,后来也不知去向。这样,从唐宋到文化革命间的具有几千悠久历史的尖岩山“碧峰庵”,就毁于一旦。

尖岩山上有磨子岩、长寿泉、笔峰寺、文昌阁、观音洞、一碗水(金盆映月)、冷热洞、仙人桥(天桥)、葛洪建的道观和炼丹遗址等十几处自然和人文景点。特别是站山顶上的东西两平台上,伸手可扯块云霞包星斗;俯视可眼收山下村寨的炊烟瓦色、良田沃野、溪河弯亏 ;银白色的319国道从山下川过,宏伟的吉茶高速路,从对面的大王坡架桥到尖岩山下半山腰横跨而过。远看云贵高原的余脉茫茫苍苍,邻县的山川巍峨青黛。头上紫霞祥云飞舞,山崖有鹞子,雄鹰翻飞,身边凉风徐徐送爽,使人心矿神怡,思绪万千而留恋忘返。难怪东晋王朝的开国将军葛洪,他辞官不做,而千里迢迢来到当时正是蛮荒之地的尖岩山,作为修道、炼丹、行医的圣地。不言而喻,这里也是一个供人们旅游观光的理想佳地。所以,尖岩山是花垣县八景之一,就是湘西州内也驰名遐迩。

尖岩山,“碧峰庵”的佛事活动,主要每是每年的农历2月19、6月19和9月19日这三天。每到这三天的前一天,寺庵的尼姑都要请人帮忙打扫庭院,办好斋菜斋饭所需要的蒸桶、原料、碗筷、张灯结彩,挂贴横幅对联。第二天,尖岩山周边乡镇的信男善女,佛道信徒,三教九流,各界人及群众成百上千来山上朝山拜佛,唱佛歌的、演戏的、狮子龙灯、敲锣打鼓,耍拳舞棍的,一齐向山上涌来。诗庵外吊在一颗古樟上的大钟轰鸣,寺庵的大鼓震响,一时锣鼓掀天钟鼓鸣,祥云托山山升腾。寺庵内念经拜灿、抽签、许愿、还愿的,使尼姑忙得不亦乐乎。香炉、蜡台烟雾缭绕,蜡烛灯花耀眼,佛像全身闪耀;庵外化钱炉都烧得通红。庵的厨房办斋饭斋菜的师傅,盛饭添菜忙得汗流浃背。有的除本人在庵上吃而外,还要包一包饭菜回家,送家里人吃。都认为:吃了佛堂的斋饭斋菜,可以使家人在年内除难免灾。

尖岩山上的“碧峰庵”的菩萨的的确灵验,真是有求必应。在观音佛像前许愿求儿求女的,取名带有“观”字辈的真是成百上千。还有求婚姻的,救脱灾难的,求仕途顺达的,求财的等等也不知其数。那时,不仅本县各乡镇信士信徒来“碧峰庵”敬香拜佛,就是吉首、龙山、保靖兄弟县市及与黔渝相邻的松桃、秀山等地的香客和信士,也时常来山朝山敬佛。在明末清朝和民国初期,山下村寨中的私塾学堂里,在农闲的时候,私塾先生也摆开讲桌,向村民讲解佛道名言,《四书》《五经》和《增广贤文》等等。千百年来,尖岩山上的诗庵的晨钟暮鼓和木鱼经声,曾透过寺庵周围千百年的古樟松柏和山雾云霞,染浸了这方厚实的土地和纯朴的民心;尖岩山寺庵的宗教文化和爱国崇教及山上自然景点的有关传说,在潜移默化这一方山民的人文素质,其底蕴之深厚是无可估量的。

尖岩山上的“碧峰庵”于一九六八年被毁后,仍有人在原寺庵的旧址上垒起几个石头,作为敬奉菩萨的地方。时常有善男信女和香客上山来烧香,放鞭炮。在垒起的石头上系上红布红绸。到一九九二年冬,本镇新桥村民杨小老,据他本人说,是观音菩萨托梦给他,要他化缘积累资金,把尖岩山的“碧峰庵”建起来。这样,杨小老就到本镇各村寨及邻边的雅桥、排碧、董马库、窝勺、道二、龙潭等兄弟乡镇的有关村化缘集资。一九九四年春,到尖岩、新桥两村向村民讨木料,抬木料上山,亲自到尖岩山上挖沙,制水泥砖。于这年秋冬,在的寺庵的旧址上建起了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又建起一间偏房的小诗院。一九九五年春,杨小老又请工匠塑释迦莫尼佛(如来佛)、文殊、普贤、观音、韦佗、散财童子、遇水郎君、弥勒、燃灯等九尊佛、菩萨神像安在三间佛殿内。在诗庵外塑灵官,土地两尊菩萨神像,并都上漆刷金。为建这三间小佛殿、杨小老操心操力,前后忙了三年的时间,说明他对佛教事业的忠心虔诚。在建三间佛殿中,尖岩、新桥的村民都自愿献工献料,其中,献工最多的是新桥村的杨昌辉和尖岩村的龙元冬。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日,花垣县宗教事务局下文批复,正式承认尖岩山“碧峰寺”纳入管理,登记注册。

到二OO五年春,以刘文魁、周长发、彭官清、秧万兴、麻正茂、刘开江等村干部和退休的干部发动牵头,成立了有尖岩、新桥、老寨、沙科、麻栗场居委会、麻栗场村、新科等七个村干部和退休干部共38人组成的“麻栗场镇开发文笔峰旅游区筹备委员会”,并报麻栗场镇人民政府下文备案。委员会下设基建、财务、后勤、保卫、宣传和办公室等机构。筹委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麻栗场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会上,成员一致认为:要多方集资,找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募捐,先把寺院重新建大一些(至少要四间),再建有关配套设施,修好上山的道路。2005年4月,筹备委员会用2.6万元购买原麻栗场粮店一栋10间的砖瓦房,组织人员把砖、瓦、材料等搬运上山,于2005年12月26日(冬月初八)举行新建尖岩山“碧峰寺”的开工奠基仪式,把原来的三间小诗庵撤掉,在原地基上新建五间砖木结构的寺院,于2006年元月29日完成主体工程,支付工匠工资壹万玖仟肆佰陆拾壹元捌角整(19461.80)。并在寺边的长寿泉进行了整修,建了水池;在这年的秋冬又修建两间厢房,两间偏房,厕所等配套设施;又给佛、菩萨全部上了金粉。从永顺泽家湖镇大岩场,购上等机械锯解青石板688块,铺寺庵的坪场。在2006年冬和2007年春夏,修了从寺庵到文昌阁的水泥踏步路400余米,从山脚到寺庵的水泥踏步路1600多米,共计是2000余米,给寺庵前面墙粉刷,走廊上钉了天花板并上了油漆,现在笔峰寺初具规模。建成现在这个样子,管委员会主要领导曾到处化缘集资,找有关人士解囊支持,曾多次上长沙、奔吉首、走花垣不知多少次,实为辛苦操劳,先后共积资26万余元,群众献工是1200多个。他们功德将永远铭记,福荫后人。

尖岩山上的寺庵原来名叫“碧峰寺”,与文笔峰不大相配,故于2007年农历6月18日改名“笔峰寺”,这样就相配相合了。原的“麻栗场镇开发文笔峰旅游区等筹备委员会”,于2006年6月18日更名为“湖南省花垣县开发文笔峰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从2005年起,每年的农历6月18日,连续举行三届庆祝大会,每届大会参加的信男善女,佛道信徒,三教九流及各界人士,都不少于二万余人。其中的第一届庆祝大会的那天上午11:00宣布开幕时,从山顶上的观音洞飘出一块宽大的紫色祥云,向会场和山下的村寨、田间铺开而去,时间约有4分钟才慢慢散去。人们都说这是观音菩萨显灵。真是,观音显灵布祥云,国泰民安进福程;遍种蟠桃施善果,社会和谐万年春。

有意离相非实相,对境无心即佛心。鱼鳖兴波寻静水,蛟龙乘雾觅晴天。据尖岩山开发文笔峰旅游区筹备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他们将争取社会仁人志士和广大善男信女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尖岩山的各项文化设施,并以尖岩山、老寨村为依托,建立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村,把尖岩山打造成为集修行、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文化旅游盛地。

尖岩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始终保祐着大苗山这方土地风调雨顺,保祐着大苗山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的休养生息,和谐发展,保祐天下善男信女们的幸福美好,太平安康!

尖岩山,是大自然赐予大苗山,赐予花垣人民的无价之宝,它所蕴涵的巨大的佛文化价值,是花垣乃至天下精神文明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尖岩山,山灵人灵;愿尖岩山佛音给您带来灵气、带来福气、带来运气!

朋友,请到世界东方的中国来吧,到中国西部的花垣来吧。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你就能看到它了——蓝天白云下倒写青天的尖岩神峰。隐隐约约的,像一个梦;玲玲珑珑,像一幅画;真真切切,像一个千古的呼唤......

周边政府机关

麻栗场镇政府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G209(厦成线)

周边中餐馆

花垣县麻栗场苗鱼馆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包茂高速公路麻栗场镇路口附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包茂高速公路麻栗场镇路口附近

周边村庄

麻栗场镇麻栗场村超组碰四呋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G209(苏北线)

麻栗场镇麻栗场村捞铁组七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X035

麻栗场镇麻栗场村三虽诔漕组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