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

黄埔区 黄埔区历史沿革 黄埔区行政区划 黄埔区地理环境 黄埔区自然资源 黄埔区人口 黄埔区政治 黄埔区经济 黄埔区交通运输 黄埔区社会事业 黄埔区历史文化 黄埔区风景名胜 黄埔区风味小吃 黄埔区著名人物 黄埔区荣誉称号


黄埔区,隶属于 广东省 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 东江与东莞市 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 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 番禺区相邻;西部与 天河区、 白云区相连,北部与 从化区毗邻。介于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总面积484.17平方千米。黄埔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 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 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 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截至2018年,黄埔区下辖14个街道、1个镇 。截至2017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为109.10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242.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54.4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82.15亿元,全区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0.2:60.3:39.5。...

详情

黄埔区地名网_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资料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介绍

黄埔区,隶属于 广东省 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 东江与东莞市 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 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 番禺区相邻;西部与 天河区、 白云区相连,北部与 从化区毗邻。介于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总面积484.17平方千米。

黄埔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 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 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 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

截至2018年,黄埔区下辖14个街道、1个镇 。截至2017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为109.10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242.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54.4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82.15亿元,全区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0.2:60.3:39.5。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6名。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黄埔”地名的由来,一说环绕南海神庙前的珠江河段,古称为“黄木之湾”,整个河段称为“黄木河”,沿河两岸都称为“黄木”,由于乡音的关系,“黄木”遂转变成“黄埔”。另一说法出自黄埔村(历史上曾属黄埔管辖,后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辖,该镇2001年7月撤销):黄埔村是南宋时对黄木河南岸一自然村命名的,该村面向珠江,呈椭圆形,开村时有黄、关、卫 3姓,宋末先后来了罗、冯、胡、梁4姓居民;古时,该村是珠江边的泥滩,称为“浦”;传说有一凤凰飞来该村地头洗身,所以叫“凰浦”;后因黄姓人较多,且是开村人,故改为黄埔(取“浦”字谐音“埔”)。

历史上 黄埔属 番禺县管辖。从 秦代始直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黄埔均属番禺县管辖。现区属的 南岗镇、 大沙镇、夏港街、鱼珠街、黄埔街、红山街一带在清末时期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深井、长洲一带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民国10年(1921),广州正式建市,黄埔仍属番禺县。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3日,黄埔随番禺县解放而解放。解放后,建制几经变动。建国初期,黄埔仍属番禺县管辖。1951年,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域,原属番禺的黄埔车陂、鱼珠、文冲等一带四十五个自然村划入市郊 ,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同年1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

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黄埔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区党政机关设于鱼珠镇,管辖范围:东至广州冶炼厂,南至黄埔新洲,西至员村,北至吉山,下辖16个乡、2个镇和45个自然村。

1954年6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撤销芳村区,将其所属的涌口、芳村、花地、山村和工业、手工业部分地区并入河南区。将其原有的沙涌、鹤洞、西望、东滘、南滘、茶滘、葵蓬八个乡的农业部分地区并入新滘区。又将新滘区原属新洲镇,黄埔乡, 官洲乡划归黄埔区领导。这时市郊共有新滘、白云和黄埔三个区。

1956年6月25日,广州市作出调整郊区乡、镇行政区域的决定,撤销白云、黄埔、新滘3个区,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并入郊区,黄埔区一级行政建制第一次被撤销。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1960年5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全市调整为东、南、西、北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及成立黄埔、 芳村、 江村3个以工矿企业为中心的人民公社(相当于区级建制)。同年7月,全部改为区级建制,黄埔人民公社随之改名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这是黄埔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区党政机关设于海员路21号。管辖范围:东至南岗,南至长洲岛,西至沙河龙洞,北至萝岗,设有6个工矿人民公社和4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撤销工矿人民公社,改为3个圩镇,1个街道办事机构,区党政机关驻地初设在黄埔港务局红楼,后迁至黄埔港海员路21号,即现 黄埔街道办事处。撤销良田人民公社,将原属良田公社的竹料、钟落潭、太和三个公社与江村人民公社的人和、石龙、江村三个公社合并,成立江村区。原属江村人民公社的石井公社划给荔湾区。芳村人民公社和黄埔人民公社均改为区建制。同年九月,江村人民公社分为江高和双岗二个人民公社,连同太和、石龙共十个公社。同年八月市委第四十次常委会议,对市区和郊区区域再决定进行调整,将东山区的沙河公社、石牌公社、龙洞公社划给黄埔区,越秀区的三元里公社、嘉禾公社、龙归公社、海珠区的新滘公社、新洲公社、新凤公社,荔湾区的石井公社为芳村区。这时黄埔区有七个农业公社,即黄埔、东圃、南岗、龙洞、沙河、石牌、萝岗等公社。工矿企业有六个公社,即港湾、员村、车陂、吉山、长洲、庙头等公社,另区辖有一个黄埔港办事处,一个棠下农场。芳村区则辖有是一个农业公社,即石井、三元里、海龙、龙归、嘉禾、鹤洞、新滘、新洲、新凤、东滘等公社,四个工矿企业公社,即山村、花地、广钢、同和等公社。这里的工矿企业人民公社即是城市人民公社。

1962年5月11日,为解决广州二百万人吃菜问题,明确郊区工作方针应以菜为纲,开展多种经营,并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再次把江村、芳村、黄埔三个区合并成广州市郊区。

1962年8月23日,经省人委批复同意,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黄埔、江村、芳村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区一级建制第二次被撤销。

1973年,黄埔第三次建区。为了适应港口涉外工作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1973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筹备成立黄埔区。

由原来郊区的黄埔、萝岗二个公社划出14个大队,连同原来长洲岛以及番禺县的新造公社深井大队(1976年11月正式移交)组成。现黄埔区管辖范围:东至南岗、南至长洲镇、西至塘口、北至吉山车站。全区现有三个镇政府(大沙、南岗、长洲),四条行政街(黄埔、红山、鱼珠、夏港),16个乡(其中长洲镇有二个管理区,大沙镇保留一个渔业村)。

当年11月13日,广州市黄埔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7月,黄埔区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黄埔区人民政府,区党政机关驻地设在黄埔港湾路32号。

1990年,黄埔区行政管辖范围有 南岗、大沙、 长洲3个镇,黄埔、鱼珠、红山、夏港4个行政街。镇属下有16个行政村,均建立村民委员会;街、镇属下有59个居民委员会。区和镇分别为一级政权机构,设有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街道办事处为区的派出机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均为基层自治组织。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萝岗区和原黄埔区,设立新的黄埔区。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

2015年9月1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挂牌仪式。黄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的新牌同时揭开,新的黄埔区正式成立。

建国初期,黄埔仍属番禺县管辖。1949年10月,番禺县设联乡办事处。1950年5月,该县设8区、1个区级镇、50乡。其中,黄埔地区的彬社乡属三区,黄村乡属四区,横沙乡、 南岗乡、七社乡属五区。

1951年,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域,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是年12月,黄埔第一次建区。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成立,管辖16个乡、2个镇和45个自然村。

1954年6月12日,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将新区的新洲镇、官洲乡、黄埔乡划入黄埔区,至此,黄埔区属下有18个乡、3个镇、1个办事处。

1960年,全国实行城市公社化。同年5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成立黄埔人民公社(区),这是黄埔第二次建区;7月6日,黄埔人民公社改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

到1961年6月,已下辖10个人民公社,其中工矿人民公社6个,农村人民公社4个;同年7月,中共黄埔区委调整城市人民公社,撤销6个工矿人民公社,恢复圩镇办事处机构。6个工矿人民公社调整为东圃、港湾、南岗、萝岗圩镇办事处机构。

1961年8月,中共广州市委对市区和郊区区域进行调整,将原东山区管辖的五山街办事处和沙河、龙洞、石牌人民公社划归黄埔区管辖,至此,黄埔区共有5个办事处机构和7个农村人民公社。

1973年2月,黄埔第三次建区。至1977年3月,黄埔区管辖2个人民公社、2街1镇。

1979年12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委员会成立。1980年7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成立。1986年1月,鱼珠街成立。1987年底,黄埔区下辖3镇、3街。1989年1月7日,夏港街成立。至此,黄埔区下辖3镇、4街。

截至2007年底,黄埔区辖9个街道: 黄埔街道、 红山街道、 鱼珠街道、 大沙街道、 文冲街道、 穗东街道、 南岗街道、 荔联街道、 长洲街道。

2014年2月12日,广东省政府将《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转发至广州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

2018年8月,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对黄埔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重新设立萝岗街道。原萝岗街道管辖的萝岗社区、萝峰社区、荔红社区、香雪社区、科城社区、新福港社区划归新设立的萝岗街道,驻公路街168号(原萝岗街道驻地)。

设立长岭街道。原萝岗街道管辖的水西社区、长平社区、岭头社区、黄登社区、黄麻社区、长岭社区划归新设立的长岭街道,驻长岭路71号。

设立云埔街道,撤销荔联街道和东区街道。原荔联街道管辖的沧联社区,原东区街道管辖的火村社区、刘村社区、笔岗社区、东荟城社区、东区社区、新东社区、中海誉东社区、誉品社区、金梦社区、雅筑社区一并划归新设立的云埔街道办事处,驻开创大道393号(原东区街道驻地)。

截至2018年,黄埔区下辖14个街道、1个镇。黄埔区人民政府驻萝岗街道香雪三路1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40112001000 黄埔街道
440112002000 红山街道
440112003000 鱼珠街道
440112005000 大沙街道
440112006000 文冲街道
440112007000 穗东街道
440112008000 南岗街道
440112010000 长洲街道
440112011000 夏港街道
440112012000 萝岗街道
440112013000 云埔街道
440112014000 联和街道
440112015000 永和街道
440112016000 长岭街道
440112101000 九龙镇

新黄埔区辖区为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

原黄埔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介于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东至东江与 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 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 番禺区相邻,西部与 天河区珠吉街相连,北部大田山麓与原萝岗区萝岗街毗邻。

原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介于东经113°23′31″—113°36′2″,北纬23°01′57″—23°24′57″。与 白云区、 天河区、原黄埔区、增城区和 从化区五个行政区交界,与 东莞市和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

黄埔区区域内的地层仅保存有古生界变质岩(pz1)及第三系中新统红色砂岩(n1),此外为第四系冲积层(QD)。

古生界变质岩系(pz1)由石英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注入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片岩等组成。主要分布在长洲岛的深井村,变质较深,表现为台地低丘。

第三系中新统的红色岩系(n1)主要由凝灰质砾岩、砂岩、页岩组成,走向东西,倾向北,倾角较缓,约15—25度。主要分布在茅岗、横沙、庙头、南岗村及广深公路(107国道,下同)附近,呈低丘孤立状分布于南侧平原中。

第四系第一级阶地沉积主要以砂砾、砾石、砂质黏土、泥炭土等组成的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广深公路以北的茅岗、横沙、文冲等北面,笔岗、沧联村等地呈东西带状分布。第二级阶地沉积是冲积显著的海陆混合沉积层,由砂质壤土、砂、沙等组成。分布范围明显比第一阶地向南推移,在广深公路南侧及珠江之沙洲上,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火成岩:以中生代燕山第二期侵入岩浆岩比较发育,形成区内较高山地。分布在北边,占全区面积一半,主要有斑状花岗岩、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等。此外,在飞龙岗、鸭乸水、王塔母、将军岗有一条呈东北方向构造岩带,由断层挤压成糜棱岩、片麻岩带。

黄埔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全区地貌可分珠江和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低丘陵,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面大田山主峰海拔239.6米,为全区最高点,其次亚婆髻山峰高183.3米。南部围田区海拔高度0.7—2.5米,地下水位埋深在33—60厘米左右。大田山以北和西面包括姬堂、茅岗、笔岗、沧联等村以丘陵台地为主,区间为开阔垌田、山坡、旱地和丘陵山地。垌田一般海拔高度在2.6—4.5米,山坡旱地一般坡度在5—10度,海拔高度15—28米左右。台地侵蚀面可分为60—80米、20—40米、10米三级,以20—25米一级最为明显,为坡度在8度以下比较平缓的山坡旱地、中台地。冲积平原地貌多分布在夏园、南基、双沙、下沙、长洲、深井等沿江各村及江中沙洲岛上。

黄埔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日照黄埔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较大,太阳年辐射热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热量资源丰富,有利于热带亚热带农林作物生长。

气温黄埔区具有夏长冬短,终年温暖,偶有奇寒,无霜期长,四季宜耕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为21℃,最冷月1月份平均为13.3℃,最热月7月份平均为28.4℃,气温年际变化很少,气温年较差为15.1℃,日.均≥10℃的年积温7599.3℃,持续日数350天,如以候均温≤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黄埔地区夏季长达194天(4月15日至10月25日),小于10℃的日数每年有40多天。冬季强寒潮南下会引起急剧降温,出现低温霜冻天气。小于5℃每年有2—8天,极端最低温可达0℃。典型亚热带作物要注意防寒。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因地处珠江口,受海风调节,也没有酷暑。

雨量全区年降雨量1694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这6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对流降雨和台风雨。以日雨量≥30毫米为雨季,雨季长达200天。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对水稻、甘蔗等喜温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年际各季雨量是:夏雨占雨量的45%—50%,春雨占26%—?34%,秋雨占16%—20%,冬雨占5%—8%。旱季4个月(10—1月)。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引起夏洪涝和春秋干旱灾害。

黄埔地区内河流较多,有南岗河、乌涌河2条河流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流经区内的有珠江主干流、东江北干流,在南岗头处交汇。

南岗河

源于白云区木 水库,经萝岗、火村、笔岗、南岗汇入珠江,全长24千米,集雨面积85平方千米,其中境内河段长6.8千米,集雨面积47平方千米。最大流量每秒584.2立方米。

乌涌河

发源于白云区的水口水库,流经黄陂、小新塘,入大沙镇的姬堂、横沙、文冲等地流入珠江,全长22千米,区境内长度4.8千米,集雨面积74平方千米,其中过境面积36平方千米,最大流量每秒572立方米。

珠江

自西向东流经黄埔,河道处于咸淡水交合活动范围,属咸潮区域。黄埔境内珠江江面宽800—2200米,水深8—15米,平均流速每秒0.9米,平均流量每秒4326立方米。珠江南一支经北亭、官洲、新洲、深井、长洲河面,一支经沥滘南亭、穗石、新造至深井、长洲河面,汇于黄埔后流入狮子洋,为河水径流和海洋潮流作用潮汐汊道,受洪水和潮汐影响,潮差自外向内逐渐增加,黄埔潮差平均1.64米,最大3.38米,属不规则半日潮。落潮东南流向,流速0.9米/秒,最大1.5米/秒;涨潮西北流向,流速0.7米/秒。落潮时间长于涨潮。

东江

为黄埔区东南界河,河宽500—700米,水深3—10米,平均流量每秒695立方米。

黄埔区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和赤红壤2个土类,分为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赤红壤3个亚类,再分为宽谷冲积土田、三角洲沉积土田、泥肉田、反酸田、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壤和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地6个土属,下分为砂泥田、泥田、泥骨田、泥肉田、反酸田、薄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厚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和赤红砂泥地8个土种。

黄埔区境内径流总量约为0.91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903毫米。年降雨变率为16%,且地区间差别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有干雨季节交替规律。河流径流来自南岗河、乌涌河和珠江。珠江由前后航线分流至黄埔港会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入南海。

黄埔区植物资源有 杉树、 松树、 桉树、 相思树、杂木树、灌木树、竹、千层桉树、木麻王、 枫树、 榕树、 木棉树等。

黄埔区植物资源有 鲮鱼、 鲭鱼、乌鲤鱼、 鲶鱼、鲈鱼、泥鳅、 旁皮鱼、 食蚊鱼、黄鳝、 白鳝、 塘虱、河虾、 沙虾、 麻虾、 河蚌、蚬贝、 黄皮、乌齐、三黎、 曹白、 龙利、 黄鱼等。

黄埔地区由于受土母岩的影响,蕴藏 花岗岩、 片麻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岗、大沙2个镇的北部。各山丘及部分岗地,各处可找到适宜于烧制砖瓦的泥土资源。

截至2017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为109.10万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的7.5%,城镇人口为99.91万人,城镇化率达91.6%。其中户籍人口户数为144203户,户籍总人口48.94万人,比上年增加3.18万人,增长7.0%;户籍人口出生率为33.1‰,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3‰。

书记:周亚伟

副书记:陈小华

常委:黄金持、李雪枝、陆小荣、冼银崧、黄晓峰、符华胜、陈娟

2017年,黄埔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下同)3242.23亿元,增长6.6%,GDP总量占广州市(21503.15亿元)的15.1%。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9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54.49亿元,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82.15亿元,同比增长9.0%。全区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上年的0.2:62.6:37.2调整至0.2:60.3:39.5。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黄埔区固定资产投资1101.19亿元,增长28.6%,投资总量占广州市(5919.83亿元)的18.6%。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73.86亿元,增长56.2%;第三产业项目投资827.33亿元,增长21.5%,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63.79亿元,增长16.0%,占第三产业项目投资总量的56.1%(以上数据为法人在地口径)。

财税收支

2017年,黄埔区财税总收入1013.36亿元,增长15.1%;税收收入819.58亿元,增长5.1%,税收总量占广州市(5185.66亿元)的1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32亿元,增长13.5%,占广州市(1533.06亿元)的10.5%,比去年同期比重(10.1%)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17年,黄埔区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5605.96元,增长8.2%;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3.02元,增长9.9%,增速居全市第一。

2017年,黄埔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3.75亿元,下降1.7%。

种植业

2017年,黄埔区蔬菜播种面积63344亩,下降2.7%;蔬菜总产量72559吨,下降2.9%;全年水果播种面积44978亩,下降4.1%;水果总产量10853吨,下降5.7%。

渔业

2017年,黄埔区水产品总产量7305吨,下降12.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122吨,下降12.6%。

工业

2017年,黄埔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68.67亿元,增长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59.11亿元,增长5.2%。我区工业经济约占广州市总量的四成,产值增速比去年同期(2.3%)加快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836.57亿元,增长5.9%,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八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2017年,黄埔区八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91.9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3%)、汽车制造业(增长1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食品饮料制造(增长2.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7.4%)七大产业实现正增长;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受到去产能政策影响,下降18.5%。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在汽车、电子及石油三大支柱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4.5%、27.8%和17.8%)的拉动下,2017年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4%,比去年同期增速高5.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8%,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17年,黄埔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7.50亿元,增长-8.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7.36亿元,安装工程产值89.31亿元,分别下降21.3%和4.4%。

国内贸易

2017年黄埔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21.66亿元,增长12.3%,比全市增速高4.3个百分点,增速稳居全市首位。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黄埔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565.56亿元,增长26.8%,其中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592.48亿元,增长30.1%。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业企业有305家,累计实现销售4930.35亿元,增长37.1%。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1.69亿元,增长11.6%,其中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6.88亿元,增长22.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4.81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6.39亿元,增长21.2%。在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居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9.55亿元、262.28亿元、165.57亿元、130.83亿元,分别增长17.3%、17.3%、19.4%、21.8%。

对外经济

2017年黄埔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662.00亿元,增长7.1%;其中进口总额1359.49亿元,增长11.7%;出口总额1302.52亿元,增长2.6%,分别占全市进出口的27.4%、进口的34.7%、出口的22.5%。2017年,黄埔区合同利用外资22.44亿美元,下降46.8%,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的16.8%;实际使用外资22.21亿美元,增长1.4%,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35.3%,其中第三产业项目实际使用外资20.27亿美元,增长2.2%;工业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94亿美元,下降11.2%。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7个,合同利用外资11.53亿美元,下降71.0%,其中新批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有12个,合同利用外资10.51亿美元,下降73.4%。增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4个,合同利用外资13.65亿美元,约增长2.7倍。新增项目方面,第三产业项目101个,合同利用外资13.98亿美元,下降62.5%;工业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8.46亿美元,增长74.0%。

房地产业

2017年,黄埔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479.14万平方米,增长12.7%;商品房销售面积326.89万平方米,增长15.4%,比上年同期增速低49.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539.03亿元,增长25.9%,比上年同期增速低60.6个百分点。

金融业

2017年,全区共有上市企业49家,比上年增加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4家,比上年增加27家;挂牌股权交易中心企业达到643家,比上年增加255家。全区风投机构累计达236家,比上年增加77家;风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约585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银行发展:2017年,全区共有30家银行设立了130多个分支机构,5家金融总部法人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租赁和2家融资担保公司。

截至2014年末,黄埔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378千米,城市道路总面积738万平方米,已安装路灯3.78万盏,路灯线路总长度达378千米。

公路

黄埔区交通干线密集,有 107国道、东二环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公路、 广惠高速公路、 广河高速公路、 广汕公路、 广深公路、 广园快速路、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深快速路等路网体系。

铁路

广深铁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

轨道交通

黄埔区有地铁6号线二三期、7号线二期、13号线、14号支线知识城线、21号线、5号线及东延段,规划8号线将设长洲站,预计2022年建成 。其中,6号线二期已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等4条线路均已动工,全区范围内共有29个车站。

5条有轨电车线路:萝岗至花果山、萝岗至天鹿湖、鱼珠至南岗、萝岗至黄埔客运港和夏埔围、镇龙至马头庄,总长度约84.2千米。串联西区、东区和广州科学城等经济带。

水运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是广州市的港口城区。黄埔港出海可通航大陆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穗港客运码头通过珠江航道到香港约65海里。

截至2014年末,黄埔区营运货车9321辆,同比2013年增长6.6%,其中8吨以上车辆有6798辆,增长8.8%;货车总吨位为22.12万吨,增长8.2%。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3145万吨,增长10.9%,货物周转量63.46亿吨千米,增长10.9%。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886万人,与2013年持平;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3103万人千米,下降1.2%。

2017年,黄埔区研发投入(R&D)为118.8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广州市的22.3%,R&D投入占GDP比重为3.7%,比广州市占比(2.5%)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加速集聚,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黄埔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5家,全区累计达1600家,约占全市总量的20%。建成72家区级孵化器,其中国家级10家,占全市总量的38.5%,成为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孵化器集群。企业日益成为创新主力军,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快速增长。2017年,黄埔区企业专利申请量为16025件,增长41.5%,占全市总量的20.7%,比去年占比(19.6%)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9342件,增长37.5%,占全市总量的15.5%,比去年占比(14.1%)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黄埔区拥有中小学校95间(不含职业中学),中小学校在校学生91316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高中生7874人、初中生21952人,小学在校学生61490人。中小学校专任教师6130人。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2.8%,高中升学率为9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2%。全区有幼儿园103所,在园幼儿数2941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117人。

2017年,黄埔区共组织举办了艺术欣赏、艺术交流、艺术培训、艺术展示3610(节次),惠及群众570264人次。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38万册,其中本年新增图书约16万册。图书馆阅览室全年总流通人数达228万人次。

全年区运动员参加国家级赛事共获9个冠军、13个亚军、7个季军;获省级赛事21个冠军、7个亚军、8个季军;获市级赛事160个冠军、202个亚军、285个季军。全区运动员获得奖牌(省以上)65个,市级658个。为广东省、广州市队输送87名运动员。区业余体校培养各类运动人才1200名。

全区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51个,其中医院15个,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年末实有病床位3956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39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232人。全年诊疗人次数676.38万人次(以上数据不包括岭南医院)。

2017年1月起,低保标准由840元提高到900元,低收入由1260元提高到1350元;救济贫困妇女547人(其中女性孤老26人),发放救济金425.16万元,占救济人员34%;孤儿救助对象24人,发放救济金61.92万元;资助贫困妇女、儿童看病,医疗资助金支出达到60万元;区流动救助服务队共救助指引的流浪乞讨妇女儿童约100多人。

2017年全区有公办养老机构2家,民办社会福利机构8家,共有机构养老床位总数3662张。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共建成1777个星光老人之家、15家街镇级日间托老服务机构、128家社区级日间托老服务机构。

2017年全区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数为36人,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数为5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死亡人数为31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人/亿元。

黄埔地区自古以来是华南门户,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此生息繁衍。

隋唐时期,位于今黄埔区穗东街道的庙头村(古斗村)已发展为南海镇,随后又改为扶胥镇。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形成了连接广州与东南亚、印度、波斯的海上交通线,扶胥港成为广州外港。隋 开皇十四年(594年), 隋文帝下诏在南海镇建立南海神庙,南海神庙建在扶胥港上,因此南海神庙成为广州扶胥港的标志。

明清时期,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发育淤积,商船很难在扶胥港靠岸,广州外港逐渐从扶胥港转移到黄埔港,如今,黄埔区仍旧是华南第一大港的广州港主要港区所在地。

黄埔区的长洲岛是中国近现代军事工业和军事教育的重要始发地,保存着众多丰富的军事文化遗迹,如清代和民国初期的广州江防、海防要塞——长洲炮台、鱼珠炮台和牛山炮台等炮台群等,尤以“中国将帅摇篮”——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 孙中山创建的 黄埔军校闻名于世。

黄埔区有着丰富的 抗日战争史迹。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在黄埔地区成立了双井支部,组织农会,建立农民自卫队,支援广州起义。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在黄埔建立了油麻山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抗日活动。这里还涌现出以 孔可权为代表的一批抗日将领和骨干。元贝村抗日游击队联络站旧址、 东江纵队会址旧址即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光荣见证。

黄埔区拥有数量众多的 岭南传统建筑,如位于萝岗街道的 玉喦书院,始建于 南宋,依山造型,七檐滴水,布局严谨,建筑独特,工艺精细,与萝峰寺、旧羊城八景之一“萝岗香雪”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胜境。大沙街道横沙村南部的 横沙书香街,长约260米的街道两边分布着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53家私塾、祠堂,这些古建筑大多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主要有“日新家塾”、“英士家塾”、“功甫家塾”等,还有“罗氏大宗祠”等岭南特色古建筑,“福聚里”内有为追念宋代理学家朱熹第四代玄孙朱澄而建的“朱氏大宗祠”等。

波罗庙会 南海神庙的庙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菠萝诞,即南海神诞,参观游览人数达数十万,已逐渐成为广州民间传统节庆活动。 “波罗诞”庙会是珠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民间文化元素,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宋代诗人刘克庄的《 即事》诗中,就描述了“波罗诞”庙会的盛况。菠萝庙会期间,珠江三角洲一带村民和善男信女便结伴从四面八方到黄埔的南海神庙,或祈福,或观光,或购物。“波罗诞”庙会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赛龙舟 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船、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射柳是端午节活动传统风俗习惯及活动。民谣有唱:“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是端阳。”长洲地区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举行龙舟活动,有赛龙舟,分传统龙和标准龙的竞渡活动,胜者要奖励烤乳猪和米酒。有龙舟探访活动。长洲地区赛龙舟活动由来已久,长洲的龙舟也久负盛名,曾有“长洲龙舟划的快,三声锣鼓到东圃”的顺口溜。
金花诞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广州人称其为“送子娘娘”。金花庙始建于清代中期,是广州市幸存的金花古庙,经历了171年的沧桑依然年复一年香火不断,金花娘娘的传说,也正因为长洲金花古庙而得以传承。“拜金花”表达了人们对繁延后代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洲街在2009年将金花古庙修缮一新,并恢复中断了上百年的“金花诞”庙会,令更多人可了解到金花娘娘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金花诞”已成为长洲岛的一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金花娘娘的传说”已被列入广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黄埔区自古以来是华南门户,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黄埔军校,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开发区,岭南文化中心地——横沙书香街、玉岩书院,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最有特色的“四地”缩影。黄埔区辖内有一千余年的文物古迹,座落着素称 广州“东肺”的天鹿湖森林公园,拥有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科城锦绣。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成立于1984年6月,是以陆军军官学校为中心内容的纪念馆。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中正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为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时期为扫除军阀及其封建势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北伐战争中,英勇作战,所向披靡,立下了不朽战功。
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南岗镇庙头村。南海神庙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重要史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庙内现存文物众多,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第1至第8号均在神庙内 ,如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已有390年历史,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南海神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的“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之一。
扶胥浴日 是宋代至元代羊城八景的第一景。黄埔地处珠江之滨,土地肥沃,交通(当时主要是航运)方便,开发较早。据史料记载,在晋朝,今黄埔港附近已成村落。隋唐时代,逐渐形成较繁荣的贸易集市—扶胥镇。《隋·礼仪志》记载:“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说明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至唐代,已具规模,成为游览胜地。随着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唐、宋时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已成为经济繁荣的集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辛亥革命纪念馆 位于广州长洲岛,主体建筑面积18228平方米、总投资3.19亿元人民币,和长洲岛黄埔军校、黄花岗烈士陵园、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等形成一个展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历程的建筑群。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而建的一座具全国性题材的专题纪念馆,成功征得文物6602件(套),展览物品采取征集、借展和复制等办法,征集到孙中山女儿孙婉的照片、生活用品、书籍、首饰等文物700多件。还有李湛的同盟会证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杜凤书烈士的照片、民国元年革命军功牌、民国元年华侨炸弹队纪念章以及致公堂文献等珍贵文物一批。
香雪公园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距市区30千米,占地80公顷,公园以拥有著名的旧羊城八景“萝岗香雪”而得名。萝岗香雪公园内最高峰为萝峰,山石突兀,树木葱茂,果树满山,美景众多。山麓有玉岩书院、与玉岩书院一墙之隔的萝峰寺,依山而建,寺内收集有历代名人海瑞、朱熹、郑板桥、文天祥等人的字画,显示了一般寺院所没有的书香气息。
天鹿湖森林公园 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黄埔区西部,规划总面积880h㎡(13200亩),公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广州市中心城区约10km,是广州市东部重点生态安全保障区,素有“广州东肺”之称,公园内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植被良好,树种繁多,林相丰富,是一处景观资源条件良好的近郊森林公园,为新黄埔区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公园规划设置麻鹰岭野生植物游赏区、牛头山登山揽胜区、慕园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凤凰山野外拓展活动区、文武庙综合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其中麻鹰岭野生植物游赏区为开放区域,牛头山登山揽胜区为半开放区域,其他功能区暂未对外开放。
龙头山森林公园 地处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因山间有一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龙头山有山峰十余座,最高峰海拔198.8米,是沿黄埔东路至广州的最高峰,由于四周为平野,显得雄伟高峻。森林公园总面积5028亩,林业用地面积3907亩,山上土地肥沃,树种繁多,乔木、灌木、草本、蕨类、藤蔓等植物有100多种。龙头山森林公园于2000年10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公园面积4500亩,位于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的北面,距黄埔东路约两千米,交通便利。龙头山是古代造山运动形成的蛋石地貌,是广州台地的一部分。斑纹状的花岗岩石块,奇形怪状,民间传说这些石头是张果老赶羊到南方时,仙羊拉屎洒落变成。
黄埔云樯 是1986年评定的羊城新八景之一。指从黄埔旧港至新港连绵数千米的珠江及两岸景观。黄埔自古以来是国际闻名的港口。古代的扶胥镇(今南岗庙头附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古羊城重要的卫星城。浩浩大江云集着数不清的船只,远洋巨轮往来不绝;珠江岸边,万吨级码头一个接一个;码头上排列着数百台龙门吊。
丹水坑风景区 广州市新兴风景旅游区之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内,南海神庙的东面3千米处,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占地1200亩,自然景色优雅。自古以来,佛迹岭、佛迹洞、丹水八景、铜鼓鸣石、杨四将军等寺庙,就是宗教文化游览胜地,杨四将军庙和佛迹洞分属道、佛两教,信徒众多,两建筑极具明清时期岭南古建筑的风味。杨四将军庙被广州市文化局内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共规划为铜鼓山景区、休闲度假区、丹水湖景区、体育活动中心区、商业服务区和娱乐活动区等六个功能区。位于铜鼓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杨四将军庙人文景区已于1995年10月重修并对外开放。
茅岗鹤林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茅岗村。茅岗鹤林共有2处:一处是元贝鹤林,位于茅岗村委会侧旁,占地约30亩,有鹤2000多只;一处是坑头鹤林,位于茅岗坑头仓下村后背的小山丘上,占地约40亩,有鹤1000多只。茅岗鹤林是对这2处鹤林的统称。1978年,鹤林被列为广州市风景保护点。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位归侨从海外带回一对白鹤,笼养家中,后因疏忽,白鹤离笼而去,投向村外林中栖息,繁衍后代,形成鹤的世代家族,茅岗人视为吉祥,奉为“仙鹤”。村人约定俗成,把鹤林列为“风水地”,严加保护,不准伐木和行猎,因此形成颇有名气的茅岗鹤林。
黄埔蛋 黄埔蛋,是广州名菜,以嫩、滑、甘、香著称。它的做法是:在搅匀的鸡蛋中拌以白糖、精盐、胡椒粉等配料,烧红铁镬,浇入花生油,待油滚热时浇上一匙羹鸡蛋,待蛋半熟又浇入花生油,再浇上鸡蛋,蛋熟收火,起镬上碟。依法炮制炒出的鸡蛋如“千层糕”模样,色泽鲜黄。据说,“黄埔蛋”起源于三十年代黄埔鱼珠的一个船家。
下沙酥炸小塘菜 北宋年间,下沙村里住着姓梁的母子二人,穷得家徒四壁,六七岁大的儿子饿得面黄肌瘦的。邻居们见他们母子二人太可怜,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接济一下他们。又快到春节了,邻居们这个给点面粉,那个给一小块猪肉,给些油,还有一个给了他们一把小塘菜。梁嫂对着这些东西,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儿子吃得更好。想好了,她把猪肉和小塘菜放在一起剁碎,再和上面粉,再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面团,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邻居们闻到香味,纷纷跑到梁嫂家,看看他们做了什么好吃的,这么香。大家一看,都夸梁嫂心灵手巧,用这么简单的材料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梁嫂见这么多人喜欢吃,干脆摆了个摊档,就专门做这种酥炸小塘菜,结果大受欢迎。梁嫂的日子慢慢地好过了,“下沙酥炒小塘菜”也出名了。
深井烧鹅 烧鹅是粤菜传统美食。源于广州黄埔区深井村的“深井烧鹅”,驰名省港澳。深井烧鹅选材极为严格。用鹅以体形中、小的清远黑棕鹅为优,这种鹅肉质鲜美,体形适中,骨骼小,肉嫩而多汁,是烹饪烧鹅的上乘原料。深井烧鹅全部选自鹅龄为90天左右、体重为3500克左右的肥嫩仔鹅。鹅仔在鹅苗生长期内主要喂以青菜叶和萝卜苗,长到了2斤后,喂食谷糠和水草,这样的鹅烧出来才能做到“肉嫩多汁”。深井烧鹅的烹制方法也十分讲究。“深井”指的是在泥质上佳的地上挖出来的一口干井,下堆荔枝木炭,井口横着铁枝。鹅就用钩子挂在这些铁枝上,吊在井中烧烤。由于井的周围都是密不透风的泥土,炉温均匀稳定,因此出品上乘。
横沙书香乳鸽 传说横沙村里住着一位姓张的秀才,由于家境贫寒,筹不到盘缠赶考,误了几届的科期。张秀才家靠娘子养鸽卖钱为生。这一年,光景特别好,卖鸽子剩了几个钱,张秀才急忙收拾行装准备上路。盘缠是有了,但一路上的口粮又是一个大问题,想来想去,娘子的目光落在了家里养的鸽子身上,用豉油和其他配料将鸽子腌渍后再用慢火焖,味道鲜美,且耐存放。张秀才就带着妻子给他做的美味鸽子高高兴兴地上京赶考,最后金榜高中,衣锦还乡,逢人就说多亏了妻子做的乳鸽,他才能中举。横沙书香乳鸽一下子名声大噪,而且越传越神,说是吃了横沙书香乳鸽就能中状元。中状元当然只是传说,但是,这种乳鸽的确外酥里嫩,浓香扑鼻,大受食客欢迎,慢慢地成为黄埔地区的名菜之一。
鱼珠田蚊鱼 “鱼珠”是指黄埔境内的珠江中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清代,这块石块处于珠江中,四面环水,随着水涨水落而时隐时现,因为日夜被波涛冲刷,以致圆净如珠,俗称“鱼珠石”,简称就是鱼珠。珠江里生长着一种田蚊鱼,据说,田蚊鱼见了这颗又大又白又圆的鱼珠石,以为也是一种水产同类,顿生爱慕之心,日日夜夜围着鱼珠石转,希望能博得鱼珠的芳心。就这样,这一带的田蚊鱼总是围着鱼珠石不停的游动,所以其肉质也就特别细腻鲜美。有一回,一个外地人到黄埔来,吃过鱼珠的田蚊鱼之后,大为惊奇,赞不绝口,鱼珠田蚊鱼也就声名鹊起,成为黄埔的一道名菜。
庙头菠萝鸡 黄埔特色菜“菠萝鸡”有一个和达奚司空有关的传说。传说在唐贞观年间,印度波罗人派遣一批使者到中国来朝贡。其中一位使者达奚司空,误了归期,船队已经扬帆而去。村民们看到有个外国人愣愣的站在岸边站了这么长时间,得知原委,便把他接回村里去住,但达奚司空思乡心苦,村民们都感到不忍,商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吃东西。村里有一个巧手的媳妇用鸡和达奚司空家乡的另一种特产——菠萝做了一道菜给达奚司空吃,达奚司空一试,觉得像极了家乡的口味,而且味道酸中带甜,很是开胃,思乡之情在这一道菜中得到了缓解,“菠萝鸡”这道菜也就流传了下来。

麦礼和(1938年—)

男,汉族,1938年11月出生,籍贯与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五区七社堡乡南湾村(现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南湾社区),小学学历。原黄埔区南岗镇南基村党总支部书记,广东省第五、第六、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退休。

张銊(1948年—)

男,汉族,1948年1月出生,籍贯与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横沙堡乡姬堂碧山村(现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社区碧山村),大专学历,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黄埔区是首批 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9月,入选中国百强区,位列第6名。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6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5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15位、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