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街道

南岗街道 南岗街道历史沿革 南岗街道行政区划 南岗街道地理环境 南岗街道自然资源 南岗街道人口 南岗街道经济 南岗街道社会事业 南岗街道交通 南岗街道风景名胜 南岗街道著名人物


南岗街道,隶属于广州市黄埔区,位于黄埔区的东部,东至增城市新塘镇水南村,南至东江与广州保税区相连,西至夏港大道与穗东街夏园社区相邻,北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夏港街笔岗社区。2002年8月1日,南岗街道挂牌成立。南岗街道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9公顷。南岗街辖区内共有九个社区,人口76747人(2010年)。秦朝至建国初期,南岗镇属番禺县管辖。清 康熙年间,县以下设司、都、堡、图,南岗地区为番禺县鹿步司辖下的南岗堡、七社堡。清 光绪年间,改司、堡、图为乡、村,南岗、七社2个堡的建置隶属不变。民国20年(1931年),番禺县原鹿步司分为四、五2个区,南岗、七社2个乡为番禺县五区所辖。1950年,番禺县设8区1镇时,南岗地区仍为五区所辖。1953年,南岗地区划为6个小乡(庙头乡、...

详情

南岗街道地名网_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道资料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道介绍

南岗街道,隶属于广州市黄埔区,位于黄埔区的东部,东至增城市新塘镇水南村,南至东江与广州保税区相连,西至夏港大道与穗东街夏园社区相邻,北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夏港街笔岗社区。2002年8月1日,南岗街道挂牌成立。

南岗街道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9公顷。南岗街辖区内共有九个社区,人口76747人(2010年)。

秦朝至建国初期,南岗镇属番禺县管辖。

清 康熙年间,县以下设司、都、堡、图,南岗地区为番禺县鹿步司辖下的南岗堡、七社堡。

清 光绪年间,改司、堡、图为乡、村,南岗、七社2个堡的建置隶属不变。

民国20年(1931年),番禺县原鹿步司分为四、五2个区,南岗、七社2个乡为番禺县五区所辖。

1950年,番禺县设8区1镇时,南岗地区仍为五区所辖。

1953年,南岗地区划为6个小乡(庙头乡、夏南乡、沙步乡、南岗乡、笔岗乡、沧联乡),属番禺县萝岗区管辖。

1957年,6个小乡合并为南岗大乡。

1958年,广州市扩大城市区域,南岗大乡划入广州市,隶属广州市郊区管辖。同年,划入广州市郊区萝岗人民公社管辖。

1960~1962年间,划入黄埔区管辖。之后恢复原状。

1975年7月,从萝岗人民公社划出庙头、南基、沙步、南岗、夏园、笔岗、沧联7个生产大队,成立南岗人民公社,隶属广州市黄埔区管辖。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立南岗区公所。

1987年3月,撤销区公所建制,成立南岗镇。镇党政机关设在广州市黄埔东路3731号。

2002年8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实行撤镇建街。原南岗镇改设为荔联、南岗、穗东3个行政街,划分为15个社区,相应设置15个社区,从此结束了南岗镇的历史。

截至2014年末,南岗街道辖区内共有九个社区,分别是 南岗社区、 沙步社区两个转制社区以及南岗墟社区、 南岗头社区、 海地社区、省电力一局社区、 四航局社区、 新港社区、黄埔电厂社区等七个普通社区。

街 道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 地址
南 岗 街 道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南岗街道办事处 黄埔区黄埔东路3731号
南岗社区居民委员会 原南岗村委会内
沙步社区居民委员会 原沙步村委会内
黄埔电厂社区居民委员会 黄埔东路2803号大院1号
南岗头社区居民委员会 南岗西路368号大院11号
南岗圩社区居民委员会 南岗圩集成北街12号
新港社区居民委员会 黄埔东路2879号大院61号
省电力一局社区居民委员会 黄埔东路3375号大院3号楼一楼
四航局社区居民委员会 金竹路60号
海地社区居民委员会 广海路188号大院5号

南岗街道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东部,地处珠江口和东江支流的交汇处,狮子洋在其前。东邻增城市新塘镇;南临珠江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黄埔新港相连,与东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西与大沙镇相接;北与白云区萝岗镇交界。境内地理座标处北纬23°22′5″~23°4′55″,东经113°9′55″~118°33′51″。 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道

南岗街道境内地质母岩主要有三种:黄埔东路(原广深公路,即107国道,下同)以北属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的花岗岩,表现为台地低丘陵坑垌田区和山坡地,山坡地为红壤,丘陵坑垌田为水稻土。山地蕴藏着丰富的花岗岩石矿。黄埔东路沿线附近,属第三系中新统红色岩系,呈弧立状分布于平原中。广深公路以南属第四纪沉积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润、水网稠密、堤围众多。在笔岗、沧联有第四纪沉积物平原。

南岗街道地处东江和珠江的交汇处,从流水地貌类型形态上看,可分珠江和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丘陵。广深公路以北为丘陵、山坡地和侵蚀台地为主,其间为开阔的垌田地带。黄埔东路沿线为台地,黄埔东路以南属沉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面较高的丘陵有铜鼓山和亚婆髻,铜鼓山海拔144.7米,亚婆髻海拔183.3米。台地剥蚀面可分为60~80米、20~40米、10米三级,以20~25米一级为最明显。

南岗街道,除北部属台地低丘外,大部分地区平坦开阔,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平缓,平原台地分布明朗,又自西向东略带倾斜。东西相距长,南北相距短,表现出一条带状的分布规律。北部低山丘陵一般海拔20~80米,最高的亚婆髻海拔高度183.3米,南部平原海拔5~10米,山坡地形平缓。

南岗街道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气温:南岗街道常年最高气温在“三伏天”(7~8月),出现于小暑、大暑、立秋、处暑4个节令之间,室外最高气温达38℃左右,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28.4℃。常年最低气温在12月至次年2月,即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等几个节令。最低一月份平均气温13.7℃。夜间最低2℃~3℃。无霜期长达350天,低温霜冻约2~8天。日均温差在5℃左右,极少出现0℃低温。

雨量:雨量与台风、季候风有密切关系,每年6~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带来大雨或暴雨。如遇暴雨日降水量可达200毫米。霜降后(10月下旬)雨量减少,次年“雨水”至“谷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梅雨季节。每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一般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90%。

日照:南岗街道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大,太阳年辐射热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热带农林作物生长。

风速:风速月平均1.7~1.8米/秒,7~9月最高风速28米/秒。

蒸发量:年平均约1000~1300毫米。

自然灾害天气:自然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冻害、洪涝、干旱等,前三者危害较严重。

南岗街道土壤因受地质、地貌影响,大致东、西向伸延呈带状分布,分三角洲围田区和丘陵垌田区土类。丘陵垌田区土类并具有垂直变化;水稻区土类以潴育型水稻土为主,潜育型和淹育型水稻土分布较少。

黄埔东路以南的围田区属潴育型的水稻土,主要是由珠江、东江及镇内河流冲积,经人工水耕熟化而成。这些潴育型水稻土又分河沙泥田、潮沙泥田、三角洲冲积土田、反酸田等土属。河沙泥田主要分布于沧联、笔岗、南岗等地;潮沙泥田主要分布在黄埔东路以南的高围地带;三角洲冲积土田、反酸田主要分布在东江支流以南珠江河畔的低围地带。东江冲积土比较肥沃。

黄埔东路以北及广九铁路沿线属坑垌田区潴育型水稻土。这类土壤发育于台地丘陵的宽谷间,由洪积和波积,经人工水耕熟化而成。这类土壤又可分麻红田、砂页岩红泥土田、洪积黄泥田、宽谷冲积土地。与围田区水稻土相比较,耕作深度在9~17cm之间,受成土母质影响较大,含沙较多,以壤质粘土、砂质粘土为主。但有效磷则含量稍高,宜于水稻、花生轮作。

南岗街道自然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台地丘陵,深浅受成土母岩影响,土壤发育和分布从谷底随海拔高度增加依次为水稻土、赤红土、石质土,可分别发展水稻、荔枝、柑橙、乌榄、白榄和马尾松、林木等。

南岗街道内河涌较多,水源丰富。街道内有南岗河、笔岗河、细陂河3条河流。

南岗河发源于白云区萝岗镇的木木强水库,流经萝岗、火村、笔岗、南岗等地后,从北向南注入东江,汇入珠江,全长24公里,流经黄埔区南岗街道境内长度为6.8公里,集雨面积85平方公里,过境面积4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84.2立方米每秒。

笔岗河发源于大田山,流经新村、大庄、笔村等地后,从西向东于严田汇集南岗河流入东江,汇入珠江,全长12公里。

细陂河发源于萝岗镇萝峰山的山腰,流经刘村、沧联等地后,自北向南流入东江,全长15公里。

这三条河流是南岗街道黄埔东路以北部分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但南岗河亦存在一定的洪涝灾害,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黄埔东路以南的庙头、南基、夏园、沙步等村的农田灌溉主要水源是山塘水库、横滘河及其支流,常受洪涝和咸潮的影响,造成一定的灾害。

南岗街道除北部、西部属台地低丘外,广大地区平坦开阔,多为高宽谷冲积平原,属潴育性、潜育性和河流冲积潮沙土壤,宜种植花生、甘蔗、蔬菜和柑橙、荔枝、香蕉、乌榄、白榄、菠萝等水果。2014年末,有耕地面积73.9公顷,山林地105.45公顷。

南岗街道由于受成土母岩的影响,蕴藏着丰富便于开采的花岗岩、片麻岩、沙页岩,主要分布在黄埔东路北部各山丘及部分地区埋藏着花岗岩石;东、南、西、北到处都可以找到烧制砖瓦的泥土资源。

南岗街道位于北纬24°以南,临近海洋,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常年平均降雨量1694毫米。除该街道集雨和有水量巨大的珠江河、东江河水外,还有南岗河、笔岗河、细陂河水,水资源丰富,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

2006年未,南岗街道有户籍人口35438人,外来人口45078人。

76747人(2010年)。

改革开放以后,南岗街道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976年的865万元,发展至2001年的165879万元,为1976年192倍;人均收入从1976年的149元,增长至2001年的10019元,为1976年的67倍。1999~2001年三年间,南岗街道每年经济总收入都超过10亿元以上,各村每年经济总收入都超过亿元以上。

南岗街道是水稻、水果、蔬菜、糖蔗的生产基地,是广州城郊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豆类、蔬菜、香(大)蕉、柑橙、荔枝等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水稻、水果、蔬菜等,历史上有过“番禺粮仓”之称。

20世纪50~60年代,以单一农业经济为主,种植业比重占80%以上。从70年代后期起,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着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多元化经济发展。因建设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大批中央、省、市驻区企业不断发展等,征用大量土地,该街道的耕地面积大大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的37000多亩,减到2001年的6759.92多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从1984年的7000多亩减到2001年的326亩;水果面积从1984年以前的10800多亩,减少到2001年的4610亩(主要是山地果树);甘蔗面积从1984年以前的7228亩,减少到2001年的3亩;花生面积从1984年以前的367亩,减到从2000年起,没有种植。为适应城市需要,农业生产作了调整,增加蔬菜生产,面积从1984年前的3600亩,增加到2001年的27750亩(播种面积复种),成为广州市蔬菜供应的基地之一。种植业收入,从1990年的4815万元,提高到2001年的6120万元,占2001年农业经济总收入11655万元的52%,占该街道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5879万元的3.8%。

20世纪60~70年代,该街道的社队企业规模较少。80年代以后,采用“筑巢引凤”的招商引资办法,使“三资”企业迅速发展,也推动镇村企业的发展。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发展到94家,自营企业发展19家。90年代后期的“八五”计划期间,南岗街道的乡镇企业从1998年的1940家发展到2001年的2536家,从业人数达13872人,营业总收入达122137万元,总产值122131万元(现行价格),利润总额11275万元。

2001年,南岗街道有工业企业2536家,总产值122131万元,总收入122137万元,占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2%(此数含部分第三产业)。

在国家划分的40个工业门类中,南岗街道的企业含有17个行业。其中产值较大的行业有食品、缝纫、塑料制品、电子电器、机电、家私、玩具、五金、建筑材料等。

南岗街道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建筑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建国前和建国初期,这些行业既少也落后,各类小型加工厂和手工业分布在各村内,各圩市设有商业、饮食、服务的店铺有肉店、缸瓦店、杂货店、水果店、百货店、粮店、药材店、饼家、茶楼、理发店、影相店等三四十家,多是个体经营者经营小本买卖。服务行业主要有电器、汽车、自行车维修店、楼房装修、五金加工、发廊等。饮食业主要有酒家、餐厅、海鲜楼(舫)、茶楼、大排档等。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多用拖拉机进行运输。1962~1965年,第三产业各行业有较大发展。至改革开放后,南岗街道的商业、服务行业等迅速发展起来。1985年,全街道第三产业的总收入1103万元。至1990年,国营、集体、个体商店共1000多家,摊档500多档;服务行业的店铺发展到300多家;饮食业的酒家、餐厅、大排档、饮食店发展到200多家;私营个体运输得到蓬勃发展,不少个体户购买了大、中、小型货车和中小型客车经营运输;至2001年,南岗街道的第三产业总收入为85407万元,占全街道经济总收入的51.4%,比1990年提高了7倍多。

波罗庙会:波罗庙诞(又称波罗庙会)是农历二月十一日到十三日,庙诞期间,15乡各家各户都包粽子或做包点,有些乡还请港、省、市名班粤剧团演戏助兴,同时还抬着行宫菩萨到各乡游行,到南海神庙朝见洪圣大王。建国后至今,每年波罗庙会期年年不断,但抬着菩萨游行和各乡设立贡台参拜菩萨的做法已绝迹。据统计每年有约10多万人游客多在庙内参拜洪圣大王,上香拜神。

春节舞狮和武术队:建国后,各村均有醒狮队。自“文革”后渐渐淡化,不少村原有的舞狮队解散。2000年,南岗街道仍有夏园村醒狮队和沧联村醒狮队经常开展活动。武术队现在只在沧头和南岗村的柯庄还有活动。

粤剧、曲艺活动:1949年,夏园村率先成立文娱组、戏剧组,后发展为夏园业余粤剧团。20世纪50年代,南岗街道各村也从文娱组发展为曲艺社,有的还贯以艺团名称。1978年,笔岗村成立笔村曲艺社;1992年,庙头村成立群声粤乐社;1993年,夏园、沙步、南岗等村分别成立曲艺社和粤乐社。至2001年,南岗街道共有11 个粤乐团体,参加粤剧、粤曲演唱活动的基本队伍有二三百人之多。

至2000年,南岗街道有沙步中心幼儿园、笔村幼儿园、庙头村中心幼儿园等11间幼儿园 ;有南岗中心小学等9间小学 ;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南岗中学等有2间中学。

至2001年,南岗街道辖区范围内有医院: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庙头门诊部等;卫生站:庙头村卫生站、南基村卫生站、夏园村卫生站、沙步村卫生站、南岗村卫生站、笔岗村卫生站、沧联村卫生站等;还有少数个体诊所。

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黄埔新港相连,西距广州市中心25公里,东去深圳114公里,水路距香港80海里,距澳门71海里。有广深公路、广深高速公路、广园东路、广九铁路横贯全街道,公路纵横,河涌交错,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南岗街道境内的公路按管理范围和功能分为穿境而过的国道、省道和地方公路,整体连网的城区道路和纵横交错的公路有12条,道路里程共35.7公里。

至2000年止,有省长途汽车“深圳南头”(南岗——南山)、“广州——新塘——东莞”等线路和广州公共汽车有10多条线路途经南岗。

1990年,黄埔区投资2000万元扩建庙头码头。该码头位于庙头村珠江北岸,水深5.3米,可停泊3000吨以下的船舶。码头拥有2万平方米堆场,3200平方米仓库,拥有龙门吊、汽吊等各种大小装卸搬运机械20多台。码头年吞吐量达30万吨。该码头1990年由黄埔口岸发展公司接管,与香港太平洋运输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属地方口岸。

海光寺遗址

海光寺,在南海神庙左侧,原是休咎禅师的道场。师姓梁,殁于唐朝元和年间(约812年)。传说尝为镇海将军授三皈五戒,使其不伤害生灵,能保佑百姓。镇海将军即南海神洪圣大王。庙之右侧有迎宾观,朝延派来拜祭洪圣大王之官员,常在观里斋宿。观西有“流霞亭”。寺观在清末已坍毁。

灵化寺遗址

灵化寺,在扶胥镇(现庙头村)北面2.5公里处,原是休咎禅师的道场。蒋颖叔有记略:“师姓梁氏,殁于元和中,以前禅师常会拜谒镇海将军,请封为伽篮王,镇海将军不准,另外选择一块地以褚钱定为四隅成为寺(即灵化寺)。镇海将军即南海广利王,禅师曾经为广利王授三皈五戒,使南海广利王不伤害生灵。原寺已毁。

花山寺遗址

花山寺在扶胥镇(现庙头村)西北2.5公里处。满山皆杜鹃花。方春,妇女往往给其花以为熊熊之兆。蒋颖叔有诗:“开遍满山红踯躅,香风一簇美人来。”原寺现已毁。

凝真观遗址

凝真观在今庙头村的南海神庙西侧。建造凝真观是当地统治者专门为前来拜祭南海洪圣大王的官员提供斋宿的地方。凝真观的西面,有1个“流霞亭”。此处风景秀丽,平日游人络绎不绝。原观已毁。

古海蚀岩遗址

庙头村往东2公里处的南湾村有一古海水蚀岩崖。古崖高约五六十米,岩壁陡峭,蔚为壮观。上刻“常春岩”3个字,是明代陈献章、湛若水与本地名人李鳌峰游此石崖时,由陈献章手书的。

扶胥古运河遗址

扶胥古运河古名叫鹿步滘,位于南岗镇沙步至庙头村前,开凿于公元十二世纪初的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及对外贸易港(扶胥港)。

将军山唐墓

南岗镇夏园村的将军山,高约150米,位于将军山南坡山麓有1座唐墓,墓顶离地表约2米。墓顶西侧有棵大橄榄树,墓室建造在山岗黄土中,墓底铺砌墓砖,底砖平砌成人字形,单层,再在四面砌筑墓壁,四壁为双隅砖平砌,在高约1.4米处用刀形砖砌筑起卷,墓顶园拱形。墓砖为青灰色,砖质细腻坚硬。砖面青身无纹,长35厘米,宽18厘米,厚4厘米,刀砖一边厚4厘米,一边厚2.5~3厘米。

此墓早期被盗,棺木、尸首均腐朽无存,陪葬品几乎洗劫一空,仅存三件“唐三彩”,即陶俑、陶马、陶骆驼以及银簪1件,呈花卉状。墓葬的具体年代难以考证。

扶胥浴日

隋唐时代,逐渐形式较繁荣的贸易集市——扶胥镇。随着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唐宋时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已成为经济繁荣的集市,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扶胥浴日”是宋代至元代羊城八景的第一景。

佛迹岭

黄埔区南岗镇宏岗与笔村两乡间耸立着一座山岭,约147米高,名为佛迹岭,又叫铜鼓山或“笔山”。

明朝时期,岭内先后建有关帝庙、文昌庙与金花庙。山中藏古寺,僧、道有百数十人,占有良田百余亩。在清朝末年已不存在。

丹水坑旧十八景

丹水坑早在元朝就是一处宗教旅游胜地。当时铜鼓山层峦叠嶂,山下江涛滚滚,舟楫穿梭。那时,据资料记载及人们传说,古时丹水坑有“铜鼓石”、“神仙脚印”、“丹水石林”、“仙姑床”、“天南宝鉴”、“飞来石”、“桃花溪”、“咏花诗苑”、“望龙台”、“笑佛狂歌”、“厉剑石与试剑石”、“金象归山”、“姻缘洞”、“济公裂石”、“丹水仙源”、“铜鼓远眺”、“杜鹃诗园”、“盆景石”等18处景点。

丹水坑名胜旅游区

丹水坑名胜旅游区占地1300亩,位于黄埔区南岗镇宏岗村铜鼓山上,是广州市东南部开发总体规划的样板示范区,列入广州市24个旅游区之一,古迹区被广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2000年期间,首期修复主体古迹区已完工,娱乐区的建设也已完成。杨四将军庙、财神庙、海光禅寺等气宇巍峨,雕梁画栋与绿瓦飞檐掩映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佛迹洞内藏有广州市最大的一尊睡石佛——弥勒卧佛。丹水坑景区内的丹砂井、洗耳池、梅花涧、泛荷池、深砚池、麒麟斩关、丹水仙源和仙原岩已恢复原貌。丹水坑名胜旅游区已于1995年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龙头山森林公园

龙头山森林公园地处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龙头山有山峰10余座,最高峰海拔198.8米,是沿广深公路(黄埔东路)至广州的最高峰。

龙头山森林公园,总面积5028亩,林业用地面积为3907亩,占公园总面积86.2%,土地肥沃,植被繁茂,乔木、灌木、草本、蕨类、藤蔓等植物有100余种,终年郁郁葱葱,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园内森林覆盖率75%。山上林木野花、奇石怪洞、溪涧流泉、鸟鸣蝶飞,形成一个生态良好,野趣甚浓的自然生态区。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踪迹清晰可鉴。

公园内有一古迹——龙头古庙,建于明代,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庙头及邻近乡村的香火庙。先后在日军侵华期间和“文革”期间被毁。

徐绍祯

徐绍祯(1861~1936),字固卿,祖籍浙江钱塘,生于广东番禺。清光绪二十年(1894)乡试中式为武举人,出任茂名教谕,江苏总兵。曾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两江兵备处总办,江北提督等。1911年11月,他率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1912年,任袁世凯政府参谋总长、总统府军事顾问。1917年,徐应孙中山之邀请南下护法,历任广州卫戌总司令,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1923年2月任广东省省长,5月改任大本营内政部长。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晚年寓居上海。1936年9月13日,徐绍祯在上海逝世。

麦信坚

麦信坚(1863~1948),字佐之,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湾村人。1888年,任北洋医局医官。1896年,麦信坚随李鸿章赴欧考察。1901年,麦信坚任驻德使馆二等参赞。1902年,麦信坚回国任天津工程局坐办和电车、电灯公司董事,及招商局总办兼电报局总办等职。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长。1948年,麦信坚在天津去世,终年85岁。

秦庆钧

秦庆钧(1903~1993),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岗村西约人,著名财经专家。

麦炳荣

麦炳荣(1915~1986),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湾村人,粤剧界的佼佼者。

周边商圈

南岗 地址:黄埔区
黄埔区

周边小学

广州市黄埔区南岗小学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岗社区南岗路9号
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岗社区南岗路9号

周边乡镇

南岗街道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