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村街道

钟村街道 钟村镇 钟村街道简介 钟村街道历史沿革 钟村街道自然环境 钟村街道农业发展 钟村街道经济状况 钟村街道工业发展 钟村街道基础建设 钟村街道商业发展 钟村街道社会环境 钟村街道文教卫生 钟村街道公共建设 钟村街道社会福利 钟村街道劳动就业 钟村街道文物古迹 钟村街道生产资料与土特产


钟村镇在番禺区 西部偏北,东南距市桥6.2公里。镇政府驻人民路。南宋末年,有钟姓人在此建村,故名。清代,属沙湾都的围涌、石壁、钟村等堡。民国时为同风乡,属第一区。1949年10月,属禺南西区。1950年5月为第三区。1953年春,三区分为五区和六区。钟村属第六区。1957年3月,撤区,析出为钟村(大)乡。1958年10月,并入大石团。同年12月属大石基层公社。1959年6月,析出为钟村公社。1984年为钟村区。1987年为钟村镇。钟村镇位于番禺区西北部,总面积52平方公里,总居住人口10.3万人,户籍人口61896人,外来人口41339人;下辖17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镇境为三面环绕的低丘台地和部分冲积平原组成。最高点是镇南海拔227米的大乌岗。西和西南部隔陈村水道与南海区的林岳村、顺德区的碧江村相望。面积50.03平方公里。有水田27075亩,旱(基...

详情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所有特殊区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介绍

钟村镇在番禺区 西部偏北,东南距市桥6.2公里。镇政府驻人民路。南宋末年,有钟姓人在此建村,故名。清代,属沙湾都的围涌、石壁、钟村等堡。民国时为同风乡,属第一区。1949年10月,属禺南西区。1950年5月为第三区。1953年春,三区分为五区和六区。钟村属第六区。1957年3月,撤区,析出为钟村(大)乡。1958年10月,并入大石团。同年12月属大石基层公社。1959年6月,析出为钟村公社。1984年为钟村区。1987年为钟村镇。

钟村镇位于番禺区西北部,总面积52平方公里,总居住人口10.3万人,户籍人口61896人,外来人口41339人;下辖17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镇境为三面环绕的低丘台地和部分冲积平原组成。最高点是镇南海拔227米的大乌岗。西和西南部隔陈村水道与南海区的林岳村、顺德区的碧江村相望。

面积50.03平方公里。有水田27075亩,旱(基)地6539亩,鱼塘1768亩。辖1个大居民委员会和钟村一、钟村二、钟村三、钟村四、韦涌、大洲、石壁一、石壁二、石壁三、石壁四、屏山一、屏山二、都那、诜敦、谢村、胜石、汉溪等17个村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小组。

2007年全镇实现GDP59.3亿元,比2006年增长10.2%;完成工业总产值182.5亿元,同比增长16.2%,总量继续位居全区各镇街首位;农业总产值4.24亿元,现价增长4.2%;第三产业总产值30.9亿元,同比增长7.8%;三大产业的比例为3.8:68:28.2,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2007年,完成税收6.4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财政可支配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37.6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8.7%;预算外资金收入0.65亿元,同比增长109.68%)。

钟村镇荣获得“2007年度广东省文明镇”的称号,全镇共有屏二、汉溪等8个村被番禺区评为“2007年度文明示范村”。 钟村镇

本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先后开发了 祈福新村、南国奥林匹克花园、 碧桂东苑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热销楼盘,而由钟村镇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锦绣花园、锦绣生态园亦创良好的销售业绩,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50%,纳税总额2005万元,同比增长27%。另外,雄峰商贸城、谢村综合批发市场、福满楼等本地商饮业方兴未艾。另外,2002年5月落成的占地50亩、投资1300 多万元的钟村文化广场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钟村镇境内出土的东汉(25~220年)墓砖、陶屋和南北朝时(420~589年)的四系陶罐等文物推断,先民很早便在钟村地区活动或居住。但据现存各姓氏族谱记载,大多数是南宋时(1127~1279年)从南雄珠玑巷迁来的。钟村居民的繁衍和发展,主要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清代,今镇境属沙湾司;民国时为同风乡;建国初期,属禺南西区。1950年禺南西区分为三区和四区,同风乡属第三区(区府设在南村)。1954年三区分为五区和六区,同风乡属第六区(区府设在大石)。1956年,撤区,为钟村乡(大乡)。1958年“公社化”初期,属番禺人民公社大石团。1959年6月从大石析出为番禺县钟村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区,称钟村区。1987年建镇。钟村地区的行政领导机构历来设在钟村。

钟村镇现辖2个居委和钟一、钟二、钟三、钟四、胜石、诜敦、谢村、汉溪等8个行政村。按地缘、自然环境大致可划分为五个片:钟村片(钟一、二、三、四村及胜石),谢村片(谢村、汉溪、诜敦)。

钟村镇在县境西北部,距县城市桥6公里。东南与沙头接壤,西隔陈村水道与顺德陈村、碧江相邻,西北在陈村、三山水道交汇处,与南海林岳相望,北邻大石的猛涌、礼村,东与南村的里仁洞接壤。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

镇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从镇东南的大乌岗(海拔288米)起,经镇东的飞鹅岭至镇北的飘峰岗(均海拔50米左右),成弧形三面环抱,而中央与西北一带是广阔的冲积平原。镇内岗(旱)地表层大多是沙质土,深层是红、黄壤;稻田大部分是赤红壤冲积水稻土,少数是沙质土,普遍呈微酸性。

唐代时,镇境五分之四是河网地带。南宋中期,沙泥淤积,陆地不断扩大,演变而成近代的地貌。民国以前,受潮汐影响,禾田经常受浸。建国后大兴水利,水涨浸田的现象大大改变。

花岗岩是镇内蕴藏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尖帽岗、马腰岗附近发现片麻岩和石英岩。汉溪、谢村、钟二村曾开挖过石英沙。最大量分布的是水成岩。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节机制的引导,钟村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成为钟村镇农业的主 要产业。2006年全镇种养面积2.4万余亩,实现农业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年收入8046元,增长4.46%。为加强新农村建设,钟村镇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对每年每村拨款25万元,三年共计1275万元,打造镇的文明村建设工程。目前全镇17个村申报建设项目83个,区、镇两级下拨专项资金1100万元,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钟村镇人多田少,建国前九成以上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花生、黄豆、木薯、番薯、黄姜、蔬菜、水果等。乾隆、道光年间,每当龙眼收获季节,韦涌、都那附近河道,运载龙眼的小船大艇,一片繁忙,其时邻县陈村龙眼的交易亦以此地报价为尺度。清末民初,韦涌的蚕桑、龙眼和丝线柚颇负盛名。50年代前果树先后被砍,水果生产日渐衰落。

50年代前后,受水利条件制约,水稻种植多以“挣稿”(双季间作)方式,其早造亩产量仅百来斤,素以精耕细作著称的钟村、谢村、诜敦丘陵台地的农民,虽辛勤耕作,亩年产量也仅有500斤左右。

1951~1953年“石龙大围”建成(钟村境内长79公里),免却洪水袭击。其后,整治排灌系统,修建山塘、水库、涵闸。1957年后,十字河、非字河布满田间,运输道路纵横交错,耕作亦渐趋科学,使年亩产均达七、八百市斤。1964~1971年持续大规模改粘围田为中性土壤,成效显著。

因整治排灌系统而受益的耕地面积36000亩;建涵闸10个,受益面积11300亩;改18000亩;建山塘水库5个,受益3000亩。其间曾遭受1958年“大跃进”、刮浮夸风之害,造成减产。尔后,重整旗鼓,产量不断增加,尤其围田、坑田年亩产达1500斤。1978年后,随着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善与落实,稻田小段包工到户,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仅辣椒一项,每年北运就达几十万乃至百多万斤。1987年蔬菜种植面积1539亩,比1978年增长54%;1991年增至2200亩。

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三高”农业异军突起。1991年有上规模的种养专业户120户,从业人员438人,投资金额728万元;1993年增加到154户,从业人员1242人,投资总额达21919万元。其中优质水果4235亩,蔬菜1715亩,花卉苗圃580亩,三鸟5498万只,珍禽6218万只,优质水产养殖27888亩。如汉溪,根据自己“五山一田”的实际情况,早在1988年便开始利用荒坡种水果、养三鸟、挖塘养鱼,实现年产值1108万元,纯利415万元,比开发前增347万元。

80年代后期,韦涌、大洲、屏山等地苦心经营花木者众,还有不少养殖鳗鱼、生鱼、塘虱等优质水产,或综合利用、种养兼容而饲养雉鸡、獭兔等珍贵禽畜。1991年全镇在农业上投入资金351万元,农业产值5640万元。

丘陵岗地盛产的红苗萝卜,加工成甘香爽脆的“萝卜口”后,销往中山、石歧、江门、四会等地。谢村有乌榄集市,榄肉可加工成佐膳的“榄豉”,也可榨成榄油,榄仁产量也多。谢村黄姜经加工可作药用,并可作天然色素及化工原料,远销海外。以上土特产因种种原因,至50~70年代先后衰落。1956年创办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油榄角、萝卜丝、菜干、南乳、腐乳,1975年转产饼食、鱼皮花生、咸(脆)干花生、贺年糖果、红(黑)瓜子以及生油等产品。同时,一些生产队也有小型“土榨”代社员加工生油。屏山则以猪皮、猪油加工业较为兴旺。80年代,农副产品加工制作扩展到家庭,并由季节性转为常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贺年糖果、瓜子、咸脆花生等加工也应运而生,并且畅销全中国。被誉为“生油王国”的石壁,油厂星罗棋布,最大型的个体油厂拥有13条榨槽,每条榨槽每天(8小时)运作可榨油200公斤。1987年镇内有加工厂30多间,进入90年代增至100间。

全镇完成农业产值4.24亿元,同比增长4.2%。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受广州新火车 客运站大量征地的影响,钟村镇今年的农业种养面积有1528.5公顷,与去年同比减少97.4公顷,减幅达6%,给全镇的农业生产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但经过年初的正确引导和科学合理的调整,生产、销售的基地效应已成规模,“三高”农业的发展和布局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到2007年底,全镇生猪存栏36700头,出栏65000头,奶牛存栏588头,禽只保有量486000羽,出栏量1250000羽,其中蛋鸭存栏量达210000羽。

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促进农产品朝着优质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提高钟村镇农产品的产出效益和品牌优势。上半年,镇推广站分别从省水产站引进了水产新品种“吉诺玛”7万尾和“奥尼鱼”52万尾;从种子公司引进优质木瓜品种“穗优2号”和“穗黄”共300株。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种结构。

严格执行蔬菜残留农药的监测制度。全年共随机取样303个,其中定性定量20个,呈阳性反应1个,速测283个,呈阳性反应3个,经复测,全部合格,没有发现使用违禁农药。

全面推进田间窝棚的整治工作。按照区田间窝棚整治专项工作的会议精神和《广州市番禺区田间窝棚整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及要求,共核查出窝棚1,580宗,面积17.2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第一阶段共清拆12.8多万平方米,占应清拆面积的76.5%,发放奖励金400多万元。清拆整治工作的推进,使镇容镇貌,防火、治安和卫生防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对集约零散农用地,逐步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钟村镇新农村建设。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研究形成《钟村镇新农村建设十项工程细化方案》。今年以来,区、镇两级财政对钟村镇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4893多万元。大力打造汉溪村、石二村、大洲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试点村的模范作用带动非试点村的建设。还组织了全镇17条村的全体党员、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成员共2000多人外出到增城的西南村和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达到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强干劲的预期目的。谢村村、屏二村分别与化龙镇柏棠村、复苏村结为牵手关系。结合开展“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又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对试点村建设给予全年50万元的最高补贴,对非试点村建设给予全年30万元的经费补贴。共修建休闲绿化公园10个,垃圾中转站18个,清理疏通河涌16305米,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钟村镇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工业一直是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政府坚持走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工业产业化,引导企业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创造效益,先后有30多家企业获得了广州市科技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民营企业占据了全镇工业的半壁江山,涌现了五羊电缆、三雄电器、科盛隆纸箱包装机械、绣铂化工等一批上规模、高档次的企业。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784家,其中上规模企业140家。主要集中电器电缆、电子元件、精密仪器、机械制造、服装鞋类、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5.78亿元,同比增长8.94%。镇商会获得“广东省先进商会”称号。全镇现有“三资企业”43家,较大型的外资企业主要有隆辉电子、月亮贺卡、骏升科技等。2006年引进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767万美元,同比增长56%;“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9%。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节机制的引导,钟村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成为钟村镇农业的主要产业。2006年全镇种养面积2.4万余亩,实现农业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年收入8046元,增长4.46%。为加强新农村建设,钟村镇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对每年每村拨款25万元,三年共计1275万元,打造镇的文明村建设工程。目前全镇17个村申报建设项目83个,区、镇两级下拨专项资金1100万元,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由于受广州火车新客站等“南拓”项目的影响,钟村镇区位优势日趋明显,祈福新村、南国奥林匹克花园、碧桂东园以及锦绣生态园等大型楼盘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全镇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8.9% ;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同比增长17.6%。

2008年辖区各类经济组织7529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899户,私营企业户1314户,内资企业158户,外资企业户158户。实现生产总值84.4亿元,比2007年增长13.2%;完成工业总产值215.8亿元,同比增长14.6%,总量继续位居全区各镇街首位;农业总产值4.6亿元,现价增长3.2%;第三产业总产出40.9亿元,同比增长28.2%。完成税收8.4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财政可支配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3%;预算外资金收入0.5亿元,同比下降23%)。

民国初,石壁有一间200多人的丝厂,产品饮誉中外,韦涌也曾办有织造厂,后均因日本侵华战事而倒闭。30年代,设在钟村的酒厂有大钟,碾米厂则有公益隆、德祥、两益、和昌4间。在诜敦的碾米厂有东安成,在谢村的有文苑,在石壁的有公安成,在屏山的有东昌。榨油业空前兴旺,仅钟村便有油厂30多间,屏山、诜敦亦各有20间左右,其时以质优价廉而畅销港、澳、新、马。惜至抗日时,只有少许经营,但传统技艺尚存。“合作化”、“公社化”时,社员还能享受到生产队集体分配的可口食油。

1955年前,个体手工业,如打铁、木器、竹器等,多数在钟村。河涌地带的石壁、韦涌、屏山,制造小艇木船的劳作谋生者亦有一定数量。1956年供销社在钟村、石壁、韦涌分别建立了竹木农具加工场,按计划生产犁耙、标榜、泥锹、谷箩等农用生产资料。到1956年公社建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按季节生产,有农产腌制品和干品(如番薯干、四季仔);还有花生制品、腊味、月饼等。1958年“公社化”初期,各生产大队(营)也有建筑队和农具加工。后经整顿,由公社统筹成立木、竹、铁三个社,办起砖厂、石灰厂、机械厂、石矿场等,但规模不大,并把局限于家庭制作的传统金纸加工统筹办厂,销往香港。70年代千家万户都干起串珠工艺(把各色小珠串接成人物或图案,供港商出口),石壁一带的妇女也为工艺厂加工传统刺绣工艺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内工业呈现勃勃生机,1989年镇、村、个体及外资企业发展至600多家。主要有家用电器、电脑元件、精密仪器、建筑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纸类加工、塑料制品、手工工艺等。其中镇办20多家,村办108家,个体联合体500多家,全镇工业产值近2亿元。1990年全镇出口创汇952.63万元,其中镇办企业为495.68万元,村办企业为456.96万元。1991年镇、村、个体、联合体企业1247家,工业产值295亿元。

钟村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全面拉动工业发展。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82.5亿元,其中松下万宝基地完成工业产值109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59%;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全年完成产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18.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鼓励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2007年,钟村镇共有16家企业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迄今为止,全镇有17家企业被认定为民营科技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到目前为止,已有中国名牌产品企业1家,国家质量免检企业2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2家,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4家,正在办理上市企业3家。

2005年,全镇实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3亿元,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6%和12.1%,完成税收5.4亿元,增长6.3%;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与前一年基本持平。钟村镇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工业一直是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政府坚持走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工业产业化,引导企业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创造效益,先后有30多家企业获得了广州市科技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民营企业占据了全镇工业的半壁江山,涌现了五羊电缆、三雄电器、科盛隆纸箱包装机械、绣铂化工等一批上规模、高档次的企业。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784家,其中上规模企业140家。主要集中电器电缆、电子元件、精密仪器、机械制造、服装鞋类、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5.78亿元,同比增长8.94%。镇商会获得“广东省先进商会”称号。全镇现有“三资企业”43家,较大型的外资企业主要有隆辉电子、月亮贺卡、骏升科技等。2006年引进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767万美元,同比增长56%;“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9%。

钟村镇作为广州“南拓”重点项目的实施地区之一,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有9个,包括 武广客运专线、广珠城际快线、广明高速、广深港铁路、东新高速、平南高速、新光快速新征绿化用地、地铁2号线南延段8个项目共4329亩的征地以及广州新客站核心区3840亩的征地任务,按照规划,陆续还将有大型项目上马。

2006年,①钟屏环山河整治工程A段完成了60%,B段已进入验收阶段,C段完成了规划整治方案;②屏山水闸项目处于方案调整阶段;③诜敦排洪渠工程完成了80%;④谢石环山河分流整治工程全面完成;⑤自来水公司三期扩容工程及相关管网建设已基本完成;⑥污水处理项目开始管网规划与设计;⑦镇第二小学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⑧钟村中学体育馆项目完成招投标;⑨钟村第二中学项目已经规划报建;⑩对过境道路的接驳和道路进行了绿化修葺,完成了钟四环村路改造工程、镇内各大出入口的景观工程。

全面进入城市化水利建设阶段,主要完成的水利项目:1、诜敦河整治工程,此项工程对解决镇墟排洪打通城镇排洪咽喉起到关键性作用;2、完成诜敦下细坑至新排洪渠和新市广路至旧食品站渠整治工程的50%,本工程的实施将在明年雨季发挥效用;3、配合市桥河水系综合整治工作,确定西海咀增建泵站,现已进入施工阶段。4、完成钟屏环山河A标段的整治工程量85%;5、钟村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动工建设。

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验收工作完成,镇自来水公司供水厂三期日制水10万m扩建工程的已经全部完成和正式投入生产。该工程的投产,保障了全镇2008年度夏季用水需求。全年安全卫生供水3426万立方米,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建国前,商业主要集中在钟村圩,其次是石壁、韦涌、屏山。其它村落,只有寥寥可数的小店。有同和、怡丰等米店19间,德祥、两益等碾米厂酒厂15间,广聚、裕聚等麸油铺24间,福生堂、广存堂、福草堂等国药店10间,布匹店4间,典当3间,梁记、雅聚等茶楼酒楼数十家,兴利、家隆等大小杂货店数十间,猪牛肉档各有6、7档,而鱼档有20多档。其他行业有烟档、纸料店、盆桶木器店、缸瓦店、烧腊档、轿店、理发店、棺材铺、柴栏、油栏、龙眼栏等。

建国初,商业体制多变,但网点亦如上述。1953年建供应站,设门店一间,有职工4人,经营肥料为主,逐步扩大为粮油、副食、百货、日杂以及农产品收购。其时尚有个体商户118户363人,分别经营竹杉(4户)、杂货(56户)、茶楼(11户)、米店(14户)、麸油(15户)、布匹(18户)。1958年,国家对私营商业和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商户分别成为公私合营和合作店,计公私合营单位92个,合作店26个,门店24间194人,鲜鱼肉档25档。1958年有门店24间100人,鲜鱼肉档仍是25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商业体系迅速发展。零售商店、批发调剂、农副产品购销等业务经营单位共33个,韦涌、石壁、屏山分站占14个,社会商品零售额405.44万元。1991年底,业务经营单位仍为33个,零售额9788万元。 对外贸易2007年,钟村镇共引进外资项目9个,投资总额543万美元,注册资本538万美元;合同外资606万美元;实际外资191万美元,同比下降89%;实现出口创汇13194万美元,同比增长22%。虽然出口创汇增长了,但其他数据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是近年来受多项市政工程建设和规划控制的影响,使得引进外资十分困难,因此,钟村镇今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加强对原有企业的服务上。

钟村镇不断增强各级组织对治安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给以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同时注重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梳理及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确保了社会的稳定。突出重点,实行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村村联防,全方位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2006年全镇刑事案件立案751宗,同比下降1.3%,破案率36.8%,上升1.3%。开展整治出租屋、扫除“黄赌毒”、取缔“黑网吧”和无牌电子游戏机室等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事故多发企业和危险性较大行业的治理整顿,最大限度地抑制事故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钟村派出所通过缜密侦查和严防严打,促使各类发案数大幅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镇辖区全年刑事发案共495宗,同比下降了13.9%,刑事破案230宗,破案率为46.5%,较同比上升了1.6%。全年共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专项打击行动;结合“粤鹰08”、“剑锋08”、“飓风”等专项行动的开展,举行了公开处理大会和宣判大会。加强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镇派出所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出动工作人员10569多人次,清查出租屋9809间次,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965多间,督促无证人员办证6950多人。

成立打击“黄赌毒”专业队,通过采用不定时地深入摸查、调查、伏击、清查、打现行等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来,共查处涉黄涉赌涉毒治安案件230多宗,捣毁了卖淫窝点4个和赌博窝点21个,取缔违法收购废旧专用器材店1间,查处擅自经营需公安许可行业18间,抓获处理涉黄涉赌涉毒违法人员410人,有效地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风气,明显压缩了发案数.

该镇文化惠民注重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进行“四送一讲”。2008年,该镇在“三送一讲”,即送戏剧、送电影、送舞龙舞狮与送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了送《今日钟村》报纸,变“四送一讲”。围绕村级“两委”换届改选、廉政纪律教育、创文、创卫等主题,开展送戏、送电影、送舞龙舞狮与送讲座活动500多场,惠及群众25万人次。2008年末,邀请本镇的粤剧明星李池湘巡回到各村作敬老慰问演出,连演九场,全镇17个村和4个社区的8500多名长者受惠;结合钟村未来发展形势,镇文联又编排了三句半、小品《火车来了》等剧目赞美钟村的美好明天。

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目前全镇共有9所学校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工程。钟村中学成为市级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示范学校,2006年锦绣小学等4所学校成为市一级学校;第二小学等2所学校成为区一级学校。 谢村小学等3所小学(幼儿园)通过了市“绿色学校”的评估;锦绣小学等5所小学(幼儿园)通过了区绿色学校的评估。深入组织开展 “八荣八耻”学习教育活动和宣传标语征集活动。《今日钟村》由季刊增至月刊,免费派发到千家万户,更加方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全镇的时事与信息。通过“三送一讲”等方式,继续开展“和谐新风进农村”系列活动。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钟村卫生院下设2个分院和1个门诊。2006年钟村镇简化了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高了镇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加大了政府财政扶持的力度。全镇参加2007年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的有42703人,其中农民39119人,覆盖率98.47%。2006年镇政府按时足额划拨合作医疗补助款128万元,并为特困人员在报销后还申请了“区城乡特困户人员医疗救助金”。积极开展创建省卫生村工作,重点改造了农村公厕、公园、道路硬底化等市政卫生基础设施。2006年有效地防控了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流行。计生工作成绩显著,坚持“三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计生政策法规。推进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健全完善基层计生工作网络。不断提高计生服务水平,计生合格村创建工作稳步发展,全镇有9个村成为“无政策外出生村”。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多项有效措施,2006年代表番禺区顺利通过了省计生工作检查验收,并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8年按照区举办第五届运动会的安排,该镇组团参加区运会。该镇健儿经过激烈的竞技比拼,最后获得金牌53.5枚、银牌24枚、铜牌32枚,取得金牌总数第四、团体总分第三的成绩,该名次为该镇参加区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交通:推动惠民工程,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解决钟村镇石壁村,韦涌村,汉溪村在线路车辆投入少,残旧,班次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镇人大十七届一次会议提出议案,要求加以调整,后经交通局等各方努力,调整16台运力至韦涌、石壁线路,增加了车辆、班次,方便了群众出行,这项民心工程,受到群众的称赞。

水利:加强对河涌清淤、配合创卫工作。今年对河涌清淤的任务是比较多的一年,清淤涉及的村有8个,共清淤河长8860米(未计新客站部分),共清淤土方58812立方,其中;诜敦河清淤(旧河段由谢村市场至新105国道桥)河长1300米,土方16000立方,韦涌、大洲、谢村海棠沙涌、屏一村坡西坭容涌的清淤工程,完成清淤河长7560米,清淤土方42812立方,以上清淤工程已进行验收,结算评审工作可望今年全部完成。2007年,为了配合新客站的有关工作,新客站的站台永久占用横梗河,在对横梗河进行截流占用之前,必须将屏山河上游段(石壁河)进行全面清淤,土方近10万立方。以上清淤河涌对改善排灌,改善水体和创卫工作起积极作用。

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钟村镇由于进入城市化水利建设阶段,对防洪排涝的标准相应提高,为了按这个目标建设,做好规划,对各项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先急后缓的原则,续年按计划实施,今年主要水利建设项目有,全部完成诜敦排水渠整治工程,该分洪渠整治长1280米,这项工程对解决墟镇排洪打通城镇排洪咽喉起关键性作用,大大减小城镇受浸的机会。谢石环山河分流河也全部完成,该项工程整治长940米,这项工程对解决谢石环山河沿途厂企及谢石路水浸起重要作用。为了解决墟镇排洪问题,今年已确定整治诜敦下细坑至新排洪渠及新市广路至旧食品站渠整治工程,这两项工程现进展到招投标阶段,近来可确定施工单位,争取在明年雨季前发挥效益。配合市桥河水系综合整治指挥部有关工作,由指挥部操作,确定西海咀增建泵站,选址及征地补偿工作已完成。项目已进入招投标工作。可望明年将工程全部完成,对解决全镇内涝起决定性作用。对钟屏环山河A标段的整治继续跟进,因拆迁问题,该工程到目前为止完成总工程量75%左右,为使工程尽快完成,今后主要任务还在拆迁工作上。

供水:钟村供水厂三期日制水10万m3的生产线和供水管网系统,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已经基本完工,在11月18日进入试产阶段,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试产情况不断调试、完善。经过不懈努力,严把工程质量关,保证在2008年的初能够完成扩建工程的全部工作和正式投入生产。

广播电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钟村镇广播电视站紧紧围绕当前工作重点,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制作了一批“三贴近”的新闻和电视节目。一年来,共采写新闻720件,除安排在本站播出(垂直管理之前),还积极向区电视台、电台、番禺日报等媒体供稿,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制作电视专题48辑。

完善了敬老院的硬件设施,由市、区两级民政局及镇政府三方出资的新型“爱心大楼”即将竣工。镇委镇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救济工作,2006年发放各类救助金额17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立了3个社区服务工作站,协助处理社区日常事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执法检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2006年先后妥善处理了7起较大的劳资纠纷问题,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镇进一步加强社会救济力度和扩大覆盖面.全年平均每月救济低保户241户,发放救济金额合共834969元;镇慈善基金每季平均定期救济221名孤老、五保、孤儿以及复员军人,发放救济金额合共210840元;临时救济347人次,金额达141200元。该镇多渠道、多方面地筹措资金542900元,为19户存在住房改造困难的农村困难户解决了住房改造问题。积极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南奥社区成为该镇首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完善了村级劳动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2006年共开设电脑、物业管理等培训班32期,举办现场招聘会4场,参加学习培训1190人次,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大洲龙船1977年春,有社员在距大洲村外约50米,西北距陈村水道约700米的蔗田里开挖蔗坑,发现古船体。经广州文管处发掘实测:船长43.6米,宽4米,最高处0.62米,船弦外部彩绘龙鳞,由红、黄、黑三色组成,船板大部腐朽,不能复原。经记录、拍照后,原地复埋。据清乾隆《番禺县志》记载,大洲龙船上有荡桨儿、台阁、锦幔、帆樯,并有饰演杂剧的童子等。其构造、装备与今日竞赛用的龙船,截然不同。据专家对有关史籍和随船出土的文物研究推断,此船建于清朝初年,埋藏于康熙年间。

大夫岗烽火台大夫岗原名抱旗山,俗称大乌岗,海拔226米,是番禺区内第二高山。传闻是西汉陆贾葬地,有“郡前镇山,西北锁匙,古烽堠”之说。山顶有一平台,约30多平方米,堆积的沙石与此山的土、石质不同,据推断是古烽火台遗址。其建造年代、毁于何时,有待考证。

东汉墓砖1983年2月,在钟村镇石壁村边出土,原件埋于地下2米深处。墓砖长35厘米,宽18~18.5厘米,厚5厘米,表面呈灰**,正面有右手五指印纹,指关节、掌纹、手茧都清晰可见。掌印全长19厘米,宽75厘米,五指分开,砖面不平整,边厚中间微低,背面稍有凸起,敲击砖声沙哑,砖重525公斤。

东汉陶屋平面为“曲尺式”,用灰白色陶土捏塑烧成,胎骨坚硬,平底。屋通高20厘米,底边长分别为18.5厘米、19厘米、19.5厘米不等,基本成正方形。全屋分居住和畜圈两部分,居住面积占3/4,畜圈占1/4,居住和畜舍之间墙壁截然隔开。陶屋墙壁划出米字、斜方格花纹和横竖的线条,畜圈围墙分别划出如箭嘴状的花纹。

从外表观察,此屋原来施有黄褐色的釉层,因年代久远,已大部剥落。根据其胎质、造型风格,对照广州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同类器物来看,此陶屋应是东汉时代的明器,出土于钟村镇石壁砖厂后岗一个砖墓中,1979年文物收购时购得,砖墓遗址已荡然无存。

六朝四系陶罐出土于钟村镇大夫岗。此罐表面呈灰白色,陶质粗,有沙孔,火温不够,敲击时声音不清脆。罐内部留有旋制时的旋纹,罐外表面光洁,无纹饰,原施釉,近底部无釉,露出原胎,因埋藏日久,表面釉质全部腐蚀脱落,罐内腹壁上部近口处,残存有部分黄、绿色釉。罐通高18.2厘米,丰肩鼓腹,最大腹径22.5厘米;平底,底径为13.8厘米;罐口直径10.2厘米,直边圆口,高0.8厘米,厚0.5厘米;肩部堆塑有四个系耳,系长2.1厘米,宽10厘米,高0.6厘米,孔直径0.4~0.5厘米不等,成半园形拱起。据器形和陶胎、釉色等推断,乃南北朝时(公元420~589年)的器物。

石壁文昌阁在石壁村东南山丘公路边。阁楼两层,灰墙绿瓦,脊瓴金鳌相对。阁前建八角凉亭,旁竖石碑,刻古制尺一把及“昂藏七尺”四字。亭、碑早已毁塌,阁楼在民国29年(1930年)重修,现亦破败凋敝,门额石匾“文昌阁”为蒋中正题字,门联“文气光芒天有象,昌期际会国斯华”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据说重修文昌阁时,乡中文风鼎盛,乡绅区大珠(又名区启和)为弘扬读书精神,托其当时任国民党空军少校的弟弟区二珠(又名区日辉,同于右任甚有交情)取得于右任的亲笔题词,(“文昌阁”三字也是于右任笔迹)刻于门上。

干殿下墓黄志忠又名黄杰夫,宋朝人。出身低微,因救太后而被太后认作干儿,赐进士衔,以军功封“镇守江西、南赣、汀韶、惠郴、桂等处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同知”。后归故里,居功自傲乱杀无辜而被诛。墓在石壁草场口,是黄氏后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建,地名“将军佩剑”,现已荒芜,唯碑文依稀可辨。

康帅府在十字街南端,座北向南,面积约300平方米,青砖石脚;中有方形天阶,两边走廊,正中是元帅坐虎皮椅塑像、木雕驾座和供桌帐幔。东西外墙高处灰塑花卉,正面砖雕人像,门额木匾刻楷书:“康帅府”两边有石刻门联雕蝙蝠图案,阴文刻字,“门对三山笼葱佳气,乡联十甲浩荡恩波”,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陈其锟书。庙内有宣统二年(1910年)云石碑刻,部分字迹剥落不清。

康帅名保裔,骁勇善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辽兵入寇,保裔任高阳关主帅,坚决抵抗,危急时杀妻以示与城共存亡,激励将士。终因寡不敌众,全体捐躯,后人感其节烈,立庙祀奉。

简公佛祖庙位于屏山二村东街坊。据说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面积约250平方米。青砖墙体,墙顶呈镬耳状,前有水池,池后是开阔的三合土地面,登石级至四石柱支承顶盖的方形拜亭,再上数石阶而达大殿,殿檐与拜亭檐口俱是琉璃瓦。

方帅庙又名通乡庙,在谢村北面,毗邻谢恩桥。座西向东,面积约150平方米。石基,青砖墙体,殿脊有灰塑回型云状纹花卉图案,檐口砌琉璃瓦,檐内有砖雕人像,墙上端绘山水花鸟图。庙前有等同庙宽的长方拜亭(约30平方米)与主座连成一体。正门白石门框两旁挂重修后近作的木刻行书对联:“圣地重光旧貌新颜传百世,侨乡善举普天同庆颂千秋”。门内第二对石柱之间,安放木制屏风,殿前两柱挂木制对联:“恩施风调雨顺兴百业,庇护民丰物阜荫九州”;墙壁上有碑石,分别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咸丰三年(1853年)、民国27年(1938年)、1990年重修庙宇的经过和捐款人名。

白马榕荫村东原有白马庙,庙中有白马塑像。相传此马十分灵性,会“巡缉盗贼”,午夜“公务”完毕,便到庙前池塘洗涤辛劳汗渍。庙右侧,古榕一棵,叶荫亩多地面。炎夏,池塘树影相辉,生意盎然,人们到此,流连忘返,暑感全无。庙门额“白马榕荫”四字,飘逸不羁,是沙湾何烈失明后书题,属珍品之作。现景点已毁,唯“白马榕荫”原匾,在原地重建公园时,仍镶嵌于入口门楣。

1953年钟村组建供应站(属供销社)。目的是支援农业发展生产,除国家供应化肥外,并于1960年在韦涌河堤建立海肥厂;70年代发动农民积集土杂肥,配制氨水混合肥和土农药,并在韦涌、屏山、石壁、钟村等地建厂,制造竹、木农具。80年代塑料农具出现,再加上个体生产农具涌向市场,竹、木农具销量锐减,农具厂场失去应有作用。

70年代生产资料的销售额年均为113万元,80年代增至243万元。

传统的土特产有韦涌丝线柚、凤眼果,钟村平台地带的番薯干、矮脚白菜、柳叶菜芯、萝卜条,谢村的乌榄、黄姜(“谢姜王”),胜石的腊老鼠,韦涌一带的茉莉花,还有龙虱及桂花蝉等。

70年代“以粮为纲”的政策使乌榄、柚子等几乎被砍殆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丝线柚等土特产的生产,还引进罗岗橙、巨峰葡萄、菠萝等,屏山、韦涌、大洲还经营花卉种植,石壁也引进外资大规模种植高产高值蔬菜,销往香港、日本等地。

周边居民委员会

钟村街道钟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云市横路3号
广州市番禺区云市横路3号

周边政府机关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钟村街道办事处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毓秀东路11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2:00,14:30-17:30
广州市番禺区毓秀东路11号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办人民政府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毓秀东路11号
营业时间:08:30-11:30 13:30-17:30

周边出入口

钟村牌坊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路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路

周边乡镇

钟村街道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周边村庄

钟村 地址:望楼岗路26号

番禺钟村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

钟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顺景路9号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顺景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