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灶镇
金灶镇 金灶镇建制沿革 金灶镇风景古迹 金灶镇经济发展 金灶镇文化习俗 金灶镇婚嫁习俗 金灶镇投资环境 金灶镇建筑特色 金灶镇美食之城 金灶镇特产 金灶镇下辖村居
金灶镇位于广东省 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地处榕江南岸,东接 关埠,西北接 揭阳,南与谷饶、贵屿隔山(有公路相通)。金灶镇乃小北山下之山丘、平原地带,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123976人(2017年)。该镇拥有历史古迹涵元塔。经济发展良好,同时 农产品及加工发展迅速。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政府在原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会议,部署 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如今金灶镇是 汕头市西部生态农业城市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辖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镇政府设在玉浦社区渠南路2号。经过10年的发展, 金灶人民在建设幸福新金灶的道路上,已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金溪社区、玉浦社区及周边区域为金灶镇政府所在地、镇商贸中心。辖区内有汕头市三鑫内衣服饰有限公司、广东粤...
详情金灶镇位于广东省 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地处榕江南岸,东接 关埠,西北接 揭阳,南与谷饶、贵屿隔山(有公路相通)。金灶镇乃小北山下之山丘、平原地带,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123976人(2017年)。该镇拥有历史古迹涵元塔。经济发展良好,同时 农产品及加工发展迅速。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政府在原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会议,部署 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如今金灶镇是 汕头市西部生态农业城市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辖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镇政府设在玉浦社区渠南路2号。经过10年的发展, 金灶人民在建设幸福新金灶的道路上,已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
金溪社区、玉浦社区及周边区域为金灶镇政府所在地、镇商贸中心。辖区内有汕头市三鑫内衣服饰有限公司、广东粤盛兴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佳美工艺厂、潮阳区新力 食品厂、潮阳区兴发 石油气站等企业。镇文娱休闲中心为金溪文化公园 。
方言
金灶全镇通行潮汕话,亦有客家方言点分布如神林、神农、芦塘、东坑、彭厝、溪头、田心围、徐寮、官坑、官母坑、下寮。
新农村建设及金灶全域旅游开发
旅游景点:金灶江畔农业园 桥陈村湿地公园 金溪文化公园 芦塘水果自摘区 前洋百鸟朝凰古建筑
柳东片区(柳岗-大吴-玉林-新溪洋-东里)南粤新农村建设
旅游住宿
桥陈村旅游民宿 (施工中,2019年竣工)
前洋村旅游民宿 (规划中)
金灶车站附近旅馆
金灶镇 (4张)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港内村南河南岸 龟山,与 揭阳市区京冈街道隔河相望。由明朝揭阳知县冯元飚倡建,卜地于潮阳境内。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成于明 崇祯十二年(1639年),属砖石结构的 八角楼阁式塔。塔坐东南向西北,高43米,空心、八面七层,内有螺旋形石阶可登塔顶,每层有门户通出塔廊。
塔门刻有“涵元宝塔”四字。塔尖原有一铜质压顶,20世纪40年代中期遭雷击而残破。登塔顶可俯视榕江。塔南有石刻碑记5块,保存完好。
柳岗乡王氏祠堂
王氏祠堂位于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于宋建炎二年(1128)为宋谏议大夫王大宝创建。"王氏祠堂"以圣旨亭为大门。圣旨亭花岗岩石结构,方形双迭楼亭式,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祠堂具有宋、明、清代建筑风格,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以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的圣旨亭为大门的祠堂。2001年3月被原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1129)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173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说王大宝母亲是潮阳金灶镇柳岗村人,王大宝小时候多在外婆家居住读书,科第为官后不忘母恩,于是请旨获准建祠,以为纪念。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这座祠堂的建筑具有南宋遗风,也保存有明代和清代建筑梁架和木雕的特点。是粤东著名文物,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亭大门高2.23米,宽1.51米,两侧门高均为2.1米,宽1米。大门的门框上,一直以来都会贴一副春联,那就是"庆春王正月,祝天子万年"。相传此对联是王大宝所作,这与潮阳灵山寺由王大宝奏准皇上而立的"祝圣碑"似有联系。长方形双迭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为1.91米。站在王氏祠堂大门前眺望,可见郁郁葱葱的山峰,山顶正对着大门。祠堂背后曾有一条小山丘连接山冈,故有丝线挂金钟的美誉。由于王氏祠堂是奉旨建造的,有圣旨牌,所以,路过的宋朝官员,文得下轿,武需下鞍,叩拜而过。
王氏祠堂的建筑结构为三进四厢房,入大门是阳埕,进而是中厅、天井、拜亭和各有两间对称厢房的后厅。拜亭上的瓷塑艳丽多彩,有精致美丽的双凤朝牡丹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拜亭和后厅的梁架上有众多的木雕,人物、雄狮、松鹿、骏马、花篮等组成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图像,其雕刻古朴自然、生动流畅,技艺精湛。旧时祠堂后厅、拜亭等处悬挂着十几块文魁、武魁、状元、进士等字样的木匾,但在解放初的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这些牌匾分给贫苦农民当柴火烧。今祠堂尚存木匾一块,匾高0.7米,宽1.9米。
匾文为"文魁"、"主试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粮饷李翰章监临头顶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义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酉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王廷献立"。祠堂厢房两侧现存有两块石碑,一为"明王氏世族"碑,一为"呈明县主勒石示禁"碑,可惜历经风雨沧桑,碑文已模糊不清。
观音庙位于潮阳区金灶镇高斗村,创于明初,一直就有和尚来住。石径横斜,小溪两畔,穿过果林的绿荫,突见两块巨石峙立两旁,中余一缝,恰似一天然的石门,穿过石门,面前便是一片用水泥修筑的平地,平地的右边是悬崖,而左边便是观音庙的大门。站于庙前,只见四周高峰林立,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加以云气氤氲,令人恍如进入仙境。
1927年武装斗争在全国暴发后到1939年影响到潮汕一带,当时大南山潮、普、揭革命领导人阿纳、阿乐(惠来人)、和马义友(和平人)组织革命斗争,马义友来到高斗村动员罗又好、何木琴、罗文革、何明林等参加革命,和普宁后塘村叶戊戍、叶相益、叶陈兴,并以叶相益为领导,在高斗和 后塘村活动时都长住观音寺。此后党内叛徒叶陈兴出卖地下党和革命同志,致使革命同志被杀害和观音寺被抢光、烧光,革命工作中途停止。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后,以孙明军为领导到高斗村前后开展游击战争,期间都住在观音寺,直到革命胜利。
1958年金玉人民公社创办观音农场,夏天农民们都喜欢到观音寺乘凉。改革开放后, 揭阳市渔湖镇有一位女士来到观音寺游玩时口渴,取观音寺后石下泉水解渴,感到比天然矿泉水更甘甜可口,从此观音庙中泉水名声不胫而走。
进入观音庙,方才发现观音庙其实是因几块天然的巨石修建而成,人立其中,即使是最热的三伏天也觉凉爽宜人,正中有一神龛,上置大慈大悲观世音真身,下置两三蒲团,中间香烛不断, 观世音也就益显庄严了。我们一群人怀着虔诚的心向观音娘拜了拜,便穿过后边的小门。
小门后边还是一个石室,其中置有地主老爷的神台,后面却是一深隧的石洞。再从旁边一条缝隙出来后便是一条小小的走廊,这便是“一线天”了:只见两旁都是巨石,中夹一缝,刚好容纳一人经过。这石缝差不多有二十米长,尽头是一天然的石屋,两边是一些由人工砌成的台阶。左边巨石嶙峋,层层叠叠,宛如波浪,直向山下奔去。我们在巨石上辗转环绕便已无路可走;回过头来再登上右边的石阶,向上仰望,只见万千巨石,从山峰之上,倾泻而下,向下望去,这整座的石山竟仿佛成了一个天然的喷泉,那山峰便是泉眼,迸发的便是这些巨石了。置身其间,那流动的巨石有的似要盖头压来,令人胆颤心惊。游移于巨石之巅,徜徉于巨石之边,细细品味它们的每一位成员:有的薄如蚬壳,那便是“蚬壳石”;有的如慈母远眺,那便是“盼子石”;有的如壮士铁拳,轰然锤下,那便是“歼恶石”,那些巨石仿佛突然之间多了生命,风起之处,仿佛嘎嘎作响,似在轻点其头,或者随声作答,让人既是新奇又是心惊。石间有缝,或者中空,那便是 观音山“十八洞”了。这十八洞相互连接,可以让人来往穿梭,其曲折迂回之处丝毫不逊迷宫,为这石山增添无穷胜景。
金灶自然风光 (14张)
位于潮阳市金玉镇竹桥村 蛇山。郭浩是宋代法学家,也是潮阳各地 郭姓的二世祖, 由于其当官为政时,秉公执法,廉政爱民,在广西各地广为称颂,现广西传统 桂剧《郭令公义斩尚书子》,就是根据郭浩的事迹编演的,所以 郭浩墓也经常有海外人士前往瞻仰和祭祀。
郭浩,字元洪,号宣省,死后谥号端斋,生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卒于宝庆三年(1227年),享年 6l岁。郭浩原籍福建省 莆田县魏塘乡,其父郭正,是当地一秀才,所以郭浩少年时受到良好教育,绍熙元年 (1190年)中进士,授户部郎中,因政绩显著,绍熙三年,升任广西提刑按察使。其时广西为西南边陲,被称为“蛮野之地”,朝内官吏望而生畏,郭浩毅然前往,在任内“除弊政,倡清廉,锄奸恶,扶弱小”,百姓皆有口碑。相传 绍熙五年,恶少张宏仗其父为当朝尚书,按察使原是其父亲的下属,因此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民众敢怒不敢言,郭浩微服暗访,在掌握充分证据后,顶住层层阻力,决然将张宏缉拿归案,并将其“斩首于市曹”,于是乡里治安好转,“蛮野之地,处处笙歌”。传说郭浩离任广西时,百姓沿街挥泪送别,场面感人。嘉定十四年(1221年),郭浩告老归田,但他没有回原籍,而举家迁居潮阳,从此成了潮阳 郭姓的开基祖。据说郭浩生有四子,分别居于潮阳 西胪镇 泉塘村, 铜盂镇铜钵盂村,西胪镇泉塘村和 贵屿镇 南阳村,其后代散居潮汕各地,不少还旅居海外东南亚—带。
郭浩墓现保留完好,碑石上亦保留宋代动物和花草石雕,墓为夫妻合葬墓,碑刻:"宋考正议大夫端斋郭公,妣三晶 淑人孺人李氏墓”,碑顶有“诰封”匾额。墓前百米处保留着完整的墓道碑,刻字:“宋赐进士加授正议大夫,广西提刑按察使宣省郭公墓道。”墓道碑侧残留有旗杆石夹。近年该墓经过修缮,墓地基本完整
金灶镇 芦塘村村西,有一口水井,人们称。说起这雷公井,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传说清末年间,这个井东侧的两间瓦房,住着位姓许的寡妇一家人。许寡妇膝下有个儿子,名叫阿牛,生得五大三粗,性暴如牛,笨拙似猪,直到三十出头,才娶上一门媳妇。那媳妇倒也有几分姿色,不过,她为人野恶,嘴尖舌利,是当地有名的“母老虎”。过门之后,对待婆婆十分不孝
许寡妇未及中年,她的丈夫就丢下她母子撒手而去。此后就凭着她自己坚强的毅力艰难刻苦地撑起这个穷家当,一把涕一把泪地把儿子拉扯大。本望着晚年有个依托,过好日子,想不到阿牛成家后,儿媳忤逆不孝,把生身亲娘当成仇人,一生辛劳付之流水。每念及此,不由悲从中来,泪自里生。常常从夜里哭到天亮,把两眼都哭瞎了! 由于眼睛失明,手脚不便,日子实在难挨。某日,她饥得无奈,勉强拄着拐棍,想到邻居讨点吃的。不觉行经媳妇家门口,恰巧阿牛夫妻正在料理饭食,见婆娘跌跌撞撞到来,以为是要来讨吃,登时面乌了,但此时此刻,欲避已是来不及,要驱赶她,又恐遭四邻非议,于是那媳妇灵机一动,反装着好意迎上门口拦着婆婆,道:“阿婆,你眼看不清道路,别乱颠乱撞的,要吃嘛,就待小妹仔给你送去好了。”她支开婆婆后,立即脸色又从晴转阴,板起凶恶的面孔,朝坐在阿牛狠狠地说:“去!去厕池捞大把屎壳虫来,待我炒盘‘肉笋’给那老狗吃个够!”
阿牛如接圣旨,火速行动,不一会,果然从外边取了一捧屎壳虫来。接着,妻子便来个“来料加工”,手脚利索地煎制出一碟“出色好料”——“肉笋”来,并差七岁的小女儿给婆婆送去。许寡妇仍蒙在鼓里,认为今日是什么好时辰,才能破天荒地吃到了儿媳送上门来的饭菜。但吃着吃着,越吃越感到不是滋味,便停下筷来,问还停在身边的小孙女说:“妹妮,你妈给我送来的饭菜是哪好料?怎么与往日不一样味?”俗话说,大人弯,孩子直,小孙女吱唔地说:“我妈说是‘肉笋’哩!”。许寡妇一听,顿即识破了媳妇的庐山真面目,哇地一声嚎哭起来!不半晌,肚内翻肠倒胃,刚吃下去的东西呕满地面,气喘呼呼地昏过去了。待缓过神来,才撑起身二话不说,取了三炷清香,摸着走到儿媳屋旁的井边,燃起香,跪对苍天,号啕哭着,一边喃喃咒骂道:“臭泼妇呀!你丧尽天良!欺我眼盲,专觅屎壳虫来虐待我,天呀!你若有眼,着差雷公来诛伊呀!”说着说着,竟气得语不成声,当场又昏倒在井边。
从此,许寡妇一病不起,不到数天,便含恨离开人世,一命惨归黄泉了。说来也巧,不知是出自偶然的因素,还是许寡妇的咒语奏效,在老人撒手归天的年许后,当人们已把人间发生过的悲剧忘记了的时候,奇迹般的事故竟发生了:某日夜晚,阿牛夫妻正在床上做着美梦,骤然,天上乌云翻滚,雷雨大作,轰隆一声巨响,一个炸雷在井旁东侧那间瓦房炸开了!阿牛夫妻双双都被击毙在床上,看他俩那焦黑的肢体,模糊的面目,好像生怕见到世人似的。不过,他俩的小女孩却出人意外地被气流从屋里掀到屋外井边,安然无恙。从此,“雷公井”的名字就被流传下来了,世世代代教育着人们。
金灶镇是汕头市潮阳区特色农业重点生产镇之一,是粤东地区橄榄、杨梅、香蕉、柿、油甘等特色水果的主要生产地和重要集散地。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食用菌、潮汕 蕉柑、 杨梅、三棱橄榄、 乌榄、玻璃 油甘、 元宵柿、马蹄等。 其中,三棱橄榄是金灶镇的特产,质优价高,供不应求,曾于1998年创下每公斤鲜果1400元的纪录。金灶镇有三棱橄榄8000亩,主要集中在 官坑、芦塘、 下寮、徐寮等村。 金灶镇 (3张)
金灶镇 (4张)
成人之礼
出花园”是 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 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
出花园仪式
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
“ 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当然,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吃早餐,“咬”鸡头 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当 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 出花园 (2张)
出花园 “ 咬鸡头”
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特色方言
金灶人大都讲潮语,潮语为八大语系之一的 闽语系 次方言,也是中国距今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潮语的使用,
使富饶美丽的大金灶又增添了几分文化色彩
金灶杨梅节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树值万金。味方河朔 葡萄生,色比泸南荔枝深。”这是古诗人描写杨梅的诗句。
一年一度,为期半个月的潮阳区 金灶杨梅节,吸引近数千名游客前往品尝杨梅,体验农家乐。杨梅大量上市时节,当地的杨梅正通过空调大巴、快递、空运等渠道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疆等地,产品供不应求。近年来,金灶镇通过引进良种良法,使杨梅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全镇杨梅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5万亩增加到1.8万亩,品种也增加到10多个,有青蒂、流涎酥、乌酥、福建红、浙江红、硬丝、碳乌等口味不同的品种。由于不同品种的成熟期错开,使杨梅的收获期也从原来的20天左右延长到1至2个月。杨梅生产是金灶镇一大农业特色,也是该镇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全镇现有种植杨梅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约500万公斤,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产品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 北京、上海、 深圳、广州等国内外市场,深得 消费者欢迎。
金灶杨梅节 (8张)
金灶地处 潮汕地区,其婚礼形式仍保留许多传统的潮汕特色,潮汕结婚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 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 合婚、定亲、行聘、 请期、迎亲,俗称“ 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 送聘、迎娶。 潮汕婚嫁习俗经历代演变而有精简和变异。当代大多已废弃旧俗,从简从新。 旅行结婚、举行小型茶话舞会和参加集体婚礼成为时尚。部分恋旧者,则还保持旧婚俗。潮汕结婚习俗大致如下
提亲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八字
合八字( 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当代人崇尚自由恋爱,虽然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合八字”这一环节
定亲
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定”。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礼。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
送聘
定亲后便行聘礼。行聘,亦称 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 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择日
择日。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 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潮州人所选择的时辰大多在深夜里,潮俗保持深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
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洗花水
临嫁前,新娘要用 仙草、石榴花等十二种花草泡水沐浴,浴后穿上“五裾齐”的上衣,也称“上轿衫”,意取五福齐全。有些地方的新娘在沐浴后,要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分钱米
迎娶之前,新娘要“ 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在饶平 海山镇,分钱米习俗是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放上钱米,用力摇簸箕,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分给新娘的兄弟和新娘各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吃半碗饭
新娘出门前的早上,娘家会煮一顿四道菜或九道菜式的早饭供新娘享用,其中必定有煮猪肠、猪肚、卤菜及好合菜等四款寻常菜式,而给新娘的饭要装得满满,但新娘子只可吃一边(即半碗),表示出嫁后,也要有余钱留给娘家。
安床
迎亲前,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要选择吉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和“麒麟到此”的条联贴在床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
接新娘
结婚当日,新郎到新娘家,用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把新娘载回,伴娘、阿舅(新娘的兄弟)伴新娘而至。阿舅要备有礼品到男方家,这礼品除要有雌雄鸡一对外,特别要备上一瓶灯油,其意为男方“添丁”,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
出嫁时,新娘要带上嫁妆。嫁妆中,必须有灯、木屐、针线、镜子、梳子、尺子、米筒、草头肚兜(肚兜中夹上两株连根的 草头香,即莎草)等,要备上送给儿童的玩具、文具,送给亲朋好友的袜子。其中带木屐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带梳子象征着新娘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
吃“五碗头”、“合房圆”
进洞房后,新娘要吃“五碗头”:龙箭鱼、猪肝煮葱、韭菜炒猪肉、 肉丸、甜碗—— 糯米饭或 芋泥。桌上四角放四个甜杯,杯里放红糖,每挟一菜都粘一点红糖,意取从头到尾件件甜。龙箭鱼象征能干,猪肝煮葱象征有官做、聪明、通情达理,韭菜象征长命和快发,肉丸象征团圆,甜碗取生活甜蜜,都属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新郎新娘要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即吃甜汤圆,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敬甜茶
结婚当日中午,男方宴请亲朋。午宴结束后,就由婆婆或新郎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 甜茶,或者敬槟榔。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婆婆或新郎要在旁边挨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红包,俗谓之“赏面钱”,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结婚当日,左邻右舍,男男女女说说笑笑,过来食 喜糖、看新娘。新娘要送玩具、文具给儿童,送袜子给亲朋好友。
返厝
结婚第三天,新娘新郎要举行“ 回门”礼,即回新娘娘家。“回门”礼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新郎需在娘家吃午饭,但要在煮晚饭之前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过夜,有的地方是在结婚四个月之后才举行“回门”礼。
金灶镇是汕头市万亩反季节香蕉种植基地、汕头市三棱橄榄种植基地,也是汕头市潮汕 蕉柑、三棱橄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全镇年产各类水果约7万吨。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33亿元,农业产值2.79亿元。 金灶水果 (9张)
金灶镇已形成了平原地区的香蕉产业带,种植面积24000亩;山区和半山区的橄榄、杨梅、油甘产业带,其中橄榄种植面积近10000亩,杨梅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油甘种植面积8000多亩。在山区形成了以鲜柿为原料的柿钱和 柿饼加工产业。金灶镇农业经济正以果品种植为主体,鲜果加工为动力,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为提高金灶镇农产品种植的经济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的, 金灶镇委、镇政府运筹帷幄,不遗余力地为农产品做好各种服务,解决农产品收获后的销售难题。其中,2004年底至2005年初,金灶镇委、镇政府成功谋划、组织了“中国百年三棱橄榄精品认证暨拍卖会”,有力地促进本地区三棱橄榄的销售,大大提高了三棱橄榄种植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其他品种橄榄的销售,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2005年6月。暨三棱橄榄的成功拍卖后,金灶镇委、镇政府又成功举办了“金灶镇首届杨梅节”,通过游客自摘品尝、购买、游玩金灶镇的风景名胜,吸引外地客商前来采购等多种渠道促进杨梅的销售,打响“ 金灶杨梅”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杨梅的经济价值。本届杨梅节共销售杨梅500万公斤,创产值1000多万元。
通过“一会一节”的宣传效应,金灶镇的农产品和人文景观在粤东地区以至广东省内的知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为把握这一契机,促进本镇经济的发展,发掘和开发本镇的旅游资源,结合本镇农业的特点,金灶镇委、镇政府正着力规划建设“金灶镇旅游生态农业大观园”该项目的规划建成将为周边市区如汕头、 揭阳等地的市民周末提供“农村生态体验游”。通过游客在本镇的消费活动带动本镇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金灶镇委、镇政府大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如鲜柿加工,几年前农民都是采取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包装方式也极其落后,产品未能进入超市销售,极大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壮大,在政府的帮助引导下,结合现代生产工艺,改进包装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链和销售方式。经过三年的发展,柿钱加工在金灶镇山区农村中已初具规模,规范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自2005年10月 金灶镇人民政府便落实镇 农业服务中心配合 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制订了《潮汕柿钱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本地区柿钱加工企业可以参照标准生产,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柿钱加工行业帮助金灶镇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每日就业人数达到3000~5000人次,每日产值约30~40万元。每年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共计20~25万人次,年加工产值约1400万元。 金灶镇 (4张)
在 金灶,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金灶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 四马拖车”、“ 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 四点金 (5张) 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话说“细仔弟住厝耳”。
“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 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 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 展子虔所作的《 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 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下山虎 (6张)
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 穆桂英挂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 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 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 四点金”的复杂化。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
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
金灶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 金漆木雕、工艺石雕、 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而且规模庞大,轻巧通透,注重装饰,工艺精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讲究风水,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汕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我国数不清的地方小吃或点心,其形成要么脱胎于宫廷,要么产生于民间。而 潮汕小吃,几乎全都是
民间独创,并一直在民间流传。这是历史上 金灶地处 “ 省尾国角”,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以及商业社会形成较晚,社会富裕程度不高所决定的。信手拈来几样金灶小吃:贡咕鹅肉、老姐 猪脚饭、 老妈宫粽球,哪一个名字不是朴素直白,乡土气息扑鼻。
金灶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官文化、士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流传于民间,故此,我们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金灶 牛肉丸是金灶地区最为普遍及大众化的民间小食,它既可作为点心小食,又可作为一道汤菜上筵席。从历史上来说,应该是起源于客家。因为广东客家地区山地多,饲养黄牛、水牛非常普遍,所以客家经常以牛肉作为日常食用的肉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客家人逐渐摸索出,将牛肉制成牛肉丸来食用这种形式。
在清末及民国初期,便有许多客家人挑着小担,在 潮汕地走街串巷,叫卖牛肉丸汤。聪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将它移植过来。但潮汕人并不是简单地将 客家牛肉丸照搬过来,而是吸取其优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金灶牛肉丸 (4张)
由于 金灶人制作的 牛肉丸比客家人技高一筹,更为精细考究,故潮汕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浓郁的牛肉味,特别好吃,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个 潮汕地区,大受潮汕人的欢迎,成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潮汕民间小食。时间一久,人们都知道潮汕 手捶牛肉丸,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潮汕手捶牛肉丸是起源于客家了。烹制 牛肉丸汤,碗脚要调入蒜头朥、芹菜粒,酱碟为 沙茶酱或红辣椒酱。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随着来 金灶地区的外地人及当地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 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在金灶地区,还有许多丸类的金灶小吃,如猪肉丸、猪肚丸、鱼丸、墨斗丸、虾丸等,它们都是从潮汕手捶牛肉丸的制法,举一反三演变发展来的。
鱼丸和肉丸一样,也是 金灶著名小吃之一。吃鱼丸子之俗,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楚平王喜鱼,每餐无鱼则饭食无味。楚平王生性残酷,一旦不慎梗了鱼骨、鱼刺,就下令杀了厨师。一天,有个新厨师自忖难以幸免,就狠狠地用刀背剁鱼泄愤,谁知这一剁,却奇迹般地使鱼肉与鱼骨分离。新厨师就用这些无骨的鱼肉泥搓成丸子给楚平王吃,竟得到楚平王的赞赏,从此厨师得以免除厄运。后来,随着楚平王南迁,这种食俗便流传到金灶。
金灶鱼丸 (4张) 金灶民间做鱼丸向来都是手工。一般比较大的鱼,都能做鱼丸,但是上乘的材料当首推肉质松厚的大白鳗。鳗鱼洗净上砧,斩头去尾,切肚起皮,用牛耳刀把晶莹的鱼肉细细刮下,再铲落陶钵,用手频频拍打。因此,制鱼丸又叫“拍鱼丸”。拍打技术是制作鱼丸的关键,拍打动作要均匀有力,次数要多,一般拍打上千至数千下,鱼丸才会爽脆。拍打完,加上适量精盐,少许雪粉拌匀,然后抓起一把鱼酱握在手心,用力把 鱼酱从食指与拇指箍成的小圆圈中挤出来。鱼丸表面必须光滑才算拍打功夫到家
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的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成。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 金灶肠粉 (4张)
心灵手巧,且善于做生意的 金灶人,见到 肠粉的这些优点,便将肠粉的做法移植到潮汕来。金灶人制作肠粉,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金灶人制作肠粉,并不是照搬 广州肠粉的做法,而是结合金灶人的口味,改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如在馅料上,主要用白菜丝或竹笋丝、猪肉末、鸡蛋,再撒上金灶土特产 菜脯粒,肠粉卷好后,也淋上潮汕人喜爱的花生酱。
潮味十足的 潮式肠粉,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在 潮汕地区,不论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摆卖肠粉的小食摊,成为金灶人早餐喜爱的小食之一。
在 金灶的小吃中,有各种各样的粿品,如香脆的 韭菜粿,晶莹的 无米粿,甜蜜的 豆沙粿,富有野趣的 鼠曲粿等。
鼠曲粿又称为 红壳桃粿,在潮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位置,过节过年拜神等吉庆喜事都少不了它。此品来源于仙桃,古人曰:天上有桃,名曰 蟠桃,闻此桃可活百年,尝此桃可活千年。故此,人间才有 寿桃一说。潮汕人民智慧高,引用米浆做成果皮,香 糯米饭做陷,蒸过后再煎,吃起来酥脆馅香。此等美味,真真乃人间蟠桃啊!
农村的主妇春节前多喜做鼠曲粿,且一次做很多,因为鼠曲粿不易变质,可以一直吃到元宵。鼠曲是一种野草,亦称 鼠耳草、 佛耳草、米曲草、 茸母等。它浑身毛绒绒,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小花蕾。《本草纲目》载:“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曲,北方呼为茸母。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因而 鼠曲粿实际上是一种药物食品。
吃 鼠曲粿的风俗起源很早。《 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二日“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时气。”《政和本草》卷十一引作“三月三日,取鼠曲汁和蜜为粉,以压时气。”龙舌[米半],鼠曲粿之名,即用鼠曲米粉末儿做的一种饼食。唐代皮日休在《躬掇野疏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云:“深挑乍见 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本草纲目》引邵桂子《瓮天语》云:“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可见以 鼠曲草制饼食的风俗至南北朝已有,后代代相传,至今潮汕风俗依然。不过,古时北方吃鼠曲粿是在清明寒食之间,潮汕却是在春节前后,这是气候使然。
韭软滑鲜嫩,香浓无比。在油锅中煎一下,味道更佳。它的制法是将开水冲进生粉搅匀成皮,韭菜、香菇、虾米做馅。粿皮包馅捏成扁圆形,蒸15分钟即成。
金玉三捻橄榄
广东省 汕头市金灶镇特产,2008年12月10日经国家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8年第133号)。因原产于该镇前身之一的 金玉镇,又其果皮黄蜡鲜亮,倒卵形,果基较平、钝,微呈三捻状,因此得名。该产品是橄榄中的一个名优特珍稀品种,其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光滑、肉质爽脆而不粘核,味道甘香而无涩味,嚼后满口生香,堪称橄榄中之极品。
品质特点
据测定,金玉三棱橄榄平均单果重10克,果实横径2.2厘米、纵径3.7厘米,核肉肉易分离。果肉白色、脆而化渣、香浓、回味甘甜。含可容性固形物12%,果实可食率 82.84%,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18.64毫克,钙146.72毫克,蛋白质 3.54毫克,纤维 6.08克,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分别相当于普通橄榄的225%和147%。
自然条件
金玉三捻橄榄产于广东省汕头市 潮阳区金灶镇 小北山的中心地带,小北山东北侧为榕江平原。三棱橄榄属喜光树种,在阳光充足,土壤湿润的地方最适宜生长[3]。金灶镇地处潮阳区西北部,处于东经116度18分,北纬23度24分之间。东接 揭东县,南与谷饶、 贵屿镇毗邻,北与 揭阳、普宁接壤,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拨高度144米,高程最高为 大尖山447米。金灶镇地处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金灶镇所在范围历年来冷期短,暖期长,气候温和,冬季少见霜冻,年平均气温为21.6℃,年平均日照1891.4小时, 日照率达48%。历年各月日照时间最长出现阶段在7月份,全月有261.5小时,日照率63%,最少是2月份,全月只有100.2小时,日照率31%。雨量充沛,常年雨季是3至10月份,年降雨量1650—2740毫米。历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4%。 小北山中心地带为厚 有机质或中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土,各层地质有异。 总之,独特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珍稀名果三棱橄榄。
历史渊源
金玉三捻橄榄源于金灶镇芦塘等村,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在该村西部瓠靴山发现,经长期选优去劣,嫁接繁衍而成。据2008年调查,金灶镇仍拥有一批百年以上的三捻橄榄古树群,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株,在金灶镇 官坑村尚存一株500多年的三捻橄榄古树,堪称三捻橄榄的鼻祖。
港内村民委员会
金溪村民委员会
人家头村民委员会
玉浦村民委员会
仙阳村民委员会
澄港村民委员会
潮美村民委员会
溪头村民委员会
新港村民委员会
新基洋村民委员会
新荣村民委员会
新庙村民委员会
新陈村民委员会
舒荣村民委员会
彭厝村民委员会
前洋村民委员会
柳岗村民委员会
官坑村民委员会
河尾村民委员会
径头村民委员会
沟头村民委员会
邹阳村民委员会
芦塘村民委员会
花园村民委员会
后洋村民委员会
华岗村民委员会
乐安村民委员会
外洋村民委员会
外美村民委员会
仙田村民委员会
石鼓村民委员会
东里村民委员会
河下村民委员会
东坑村民委员会
田心围村民委员会
玉路村民委员会
玉林村民委员会
大吴村民委员会
下寮村民委员会
金玉居民委员会
自然村人口统计
2013年3月
金 溪 | 8618 |
玉 浦 | 6987 |
邹阳 | 3184 |
外 洋 | 890 |
新 陈 | 1298 |
新 林 | 1995 |
竹 桥 | 3722 |
澄 港 | 1064 |
玉 林 | 820 |
舒 荣 | 1703 |
大 吴 | 1337 |
花 园 | 2720 |
宫 山 | 2870 |
径 头 | 3473 |
潮 美 | 2692 |
新 港 | 740 |
仙 田 | 1172 |
桥 陈 | 1095 |
桥 前 | 1589 |
东 坑 | 4515 |
彭 厝 | 1162 |
光 溪 | 674 |
田心围 | 917 |
徐 寮 | 1913 |
芦 塘 | 6389 |
官 坑 | 2185 |
乐 安 | 907 |
下 寮 | 2751 |
外 美 | 1449 |
高 斗 | 946 |
新寨头 | 1133 |
大 联 | 1670 |
波 头 | 3072 |
金 沟 | 2037 |
东 仓 | 1262 |
新 荣 | 1092 |
灶 市 | 1583 |
灶 内 | 1934 |
沟 头 | 4062 |
前 洋 | 3879 |
东 里 | 2248 |
河 下 | 1318 |
河 尾 | 1100 |
玉 路 | 4519 |
后 洋 | 805 |
溪 头 | 1915 |
路 头 | 1205 |
港 内 | 1956 |
后 林 | 700 |
旗 头 | 1604 |
华 岗 | 2290 |
涂 寨 | 836 |
仙 阳 | 1901 |
新 庙 | 1261 |
广 美 | 940 |
人家头 | 1364 |
新基洋 | 2883 |
柳 岗 | 8433 |
寨 内 | 990 |
阳 美 | 1675 |
石 鼓 | 1826 |
何 厝 | 1374 |
农户 合计 | 136464 |
金玉 居委 | 6558 |
合计 | 143022 |
123976人(2017年)。
周边政府机关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邹阳村民委员会
地址:汕头市潮阳区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鼓美村民委员会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周边出口
S234//金肄灶钯裤潮阳出口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G1523(甬莞高速)
周边医疗
潮阳区金灶卫生院
地址: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金溪乡东昇街
周边汽车站
潮阳区金玉汽车站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金溪社区东昇路与玉华西路交叉口东北侧
周边乡镇
金灶镇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