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徽村

南徽村 南徽村建制沿革 南徽村历史底蕴 南徽村经济民生 南徽村区位交通 南徽村教育 南徽村乡貌迹点 南徽村著名人物 南徽村抗战英雄


南徽村原是北 李、北 朱两村,合并时取北李祖宗南山公之“ 南”、北朱祖宗徽国公之“ 徽”,合并称为南徽,现有人口15000人,朱姓人口12000,李姓人口3000人。亦都是当地数一数二之人口大村。南徽村是著名侨乡,又属革命老区。1993年被省民政厅确认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1937年建立中共南徽村党支部,1939年设立党总支部,成为澄海地下党二个最大的党总支部之一。南徽村还是当时潮汕 游击队经常活动的重要据点和转动点,所属有德学校内仍保存有 原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扩大会议旧址。宋庆元年间(南宋,1195-1200年),属 海阳县苏湾都。 李姓先祖从 福建莆田到此创村,后朱姓先祖入住,分为北李、北朱两村。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属 饶平县苏湾都。明嘉靖四十二年正...

详情

南徽村地名网_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资料简介
  南徽村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0515103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0515。南徽村与永新村、涂城村、竹林村、兰苑村、上巷村、盛洲村、里美村相邻。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介绍

南徽村原是北 李、北 朱两村,合并时取北李祖宗南山公之“ 南”、北朱祖宗徽国公之“ 徽”,合并称为南徽,现有人口15000人,朱姓人口12000,李姓人口3000人。亦都是当地数一数二之人口大村。

南徽村是著名侨乡,又属革命老区。1993年被省民政厅确认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

1937年建立中共南徽村党支部,1939年设立党总支部,成为澄海地下党二个最大的党总支部之一。

南徽村还是当时潮汕 游击队经常活动的重要据点和转动点,所属有德学校内仍保存有 原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扩大会议旧址

宋庆元年间(南宋,1195-1200年),属 海阳县苏湾都。 李姓先祖从 福建莆田到此创村,后朱姓先祖入住,分为北李、北朱两村。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属 饶平县苏湾都。

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正月二十八日,1563年2月20日),属 潮州府 澄海县苏湾都。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属澄海县怀德乡苏湾都(分十图)南洋乡。

清中期(约1810年)后,属澄海县怀德乡苏湾都莲阳上社。

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 都督府澄海县。

民国3年(1914年),属潮循道澄海县。

民国9年(1920年),属撤潮梅善后处澄海县。

民国10年(1921年),属澄海县第四区(苏南区)。

民国14年(1925年),属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澄海县。

民国17年(1928年),属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澄海县。

民国21年(1932年)10月,属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澄海县第四区(苏南区)。

民国25年(1936年),属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澄海县第四区(苏南区)。

民国26年(1937年),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澄海县第二区南徽乡。这是第一次以“南徽乡”命名。李朱杨三姓合并,取北李氏南沙公与北朱氏徽国公之首字称“南徽”。

民国35年(1946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澄海县莲北乡北李、北朱。

民国36年(1947年),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澄海县。

民国38年(1949年)4月,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澄海县

1949年10月后,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澄海县苏南区南徽乡。

1950年2月10日,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澄海县苏南区南徽乡。

1950年10月1日,属潮汕专员公署澄海县苏南区南徽乡。

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澄海县苏南区南徽乡。

1953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澄海县第二区南徽乡。

1956年,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澄海县

1957年7月,属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澄海县莲阳上乡。

1957年12月,属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澄海县苏南乡。

1958年9月12日,属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澄海县人民公社苏南人民公社。

1965年,属汕头专区澄海县人民公社苏南人民公社南徽生产大队。

1967年3月22日,属汕头专区澄海县人民公社苏南人民公社南徽生产大队。

1968年,属汕头专区澄海县人民公社东方红公社南徽生产大队。

1972年12月26日,属汕头专区澄海县人民公社莲上人民公社南徽生产大队。

1980年1月1日,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澄海县 南徽乡。

1984年,属汕头市澄海县莲上区南徽乡[含里美](行政区)。

1987年,属汕头市澄海县莲上镇南徽村(村民委员会)。

1994年4月18日,属汕头市澄海市莲上镇南徽村(村民委员会)。

2003年1月19日,属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行政村)。

南徽村是著名侨乡,又属革命老区。1993年被省民政厅确认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

1937年建立中共南徽村党支部,1939年设立党总支部,成为澄海地下党二个最大的党总支部之一。

潮汕民间信仰浓厚,多神崇拜,宗教与民间信仰交织特征明显;佛、道教交织信仰且历史悠久。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但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潮汕的庙宇,俗称老爷宫,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这里说的老爷,实际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有必要对它进行考察和研究,揭开面纱,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村境内有 三山国王庙、 龙王爷宫、福德爷宫等庙宇。

三山国王庙:祀巾、明、独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国王庙是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此外,潮汕各县及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各国均有三山国王庙。

龙王爷宫:祭海神,因潮汕临海,古代没有预报天气的设备,只有寄托于神仙,求海神保佑,属自然崇拜。

福德爷宫: 土地庙,俗称土地公庙,通称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间相传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是南徽村的社日。村委、老人组会适时举办游神赛会活动。

在粤东地区,老虎最后一次在澄海县出没是在1950年2月17日,即农历庚寅年正月初一,澄海人有“虎年虎月虎日毙老虎”之说。当天北李(今莲上镇南徽村)民兵接到报告,说有只老虎窜进村来,正在巷中追袭人畜。全副武装的民兵赶到现场,怕伤了民众,只是齐声吆喝追赶,老虎跃过一处墙头,不料落在围墙内一块农民搭起的镀锌遮阳板上,虎爪在平滑的板上乱抓,惊动屋中主人,他赶紧给民兵引路,老虎终于在一阵乱枪中被打死。此虎体重108公斤。应群众的要求,打虎英雄们轮流抬着死虎,在四乡八里巡游。

新闻报道:来自2015年03月19日 羊城晚报《红色证章见证历史》

笔者(陈孝彻)上世纪末在东陇培兰老年人协会址的花圃中,发现作花盆摆设的一块长、宽、高234×74×15厘米金石碑,刻文:

中华民国廿八年八月十六日,县长李少如迁游击治于此,澄海县绅、商、学各界纪念就职三周年大会。中华民国卅一年八月十六日立。

查地方史料记载:1939年8月16日,四川籍人任澄海县县长卡稚珊辞职回乡。澄海县长由民政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兼大队长李少如接任,掌控澄海军政大权,在东陇设置办公。至1942年8月16日就职三周年。新发现的纪念证章,正是县长李少如赠给纪念大会各界代表的见证物。

纪念证章的发现,增添收藏的品类,更有意义的是,这三年抗日时期,澄海军民一致抗敌保住河山的写照。如1940年2月末,我地下党派入的中队长政训员张震,动员官兵同仇敌忾,决心守卫阵地抗击日寇。在反攻澄城战役中,敌人连攻五次,均不能越过我方阵地。当时国民党当局主办的《岭东民国日报》也曾大加宣扬,竟称起“南桥张将军”来,反攻澄城之战,李少如乘桥到莲河边亲迎张将军,接着传令嘉奖赏大洋一百。后来学者饶宗颐编纂的《潮州志》也称南桥张震部,把此战绩载入史册。

不久,敌人占领澄城,我方驻军防守莲阳河东岸,保住澄海县属半壁江山。南徽李氏朴祖祠还保存有“莲河剑影”横额石刻,发现的三件抗日金石文,在潮汕的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的见证。

“莲河剑影”石碑:南徽李氏朴祖祠还保存有“莲河剑影”横额石刻。

新闻报道:来自2012年04月08日 汕头特区晚报《潮汕首座朱熹纪念馆澄海建成位于莲上镇南徽村》崇孝堂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如今在国内乃至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建有朱熹纪念馆。澄海朱氏宗亲会在莲上镇南徽村为纪念先贤,耗时三年建造了一座朱熹纪念馆,是全省第二个朱熹纪念馆,在潮汕地区尚属首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莲上镇南徽村的朱熹纪念馆。纪念馆总占地总面积约4亩,馆内广场设有朱熹塑像,主体建筑分为正厅、两廊、北厅和南厅,正厅设崇孝堂,两廊墙上刻有《朱文公略传》、《澄海朱氏源流》、《家庙碑记》等碑文。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名学者启功曾称:“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被称为“南方孔子”的朱熹,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
  据朱熹纪念馆负责人朱有勤介绍,北宋末年已有朱姓先贤到现今莲上镇一带开拓。南宋庆元年间,朱熹第五代元孙仕万公偕其后裔孙尚信公到莲上涂城开基。朱氏家庙由仕万公建于北头陇,在1718(清康熙戊戌年)年毁于飓风。1788年,尚信公决定择地重建现址,至今已有二百余年。解放后,朱氏家庙曾改为学校和作坊,直到3年前澄海朱氏宗亲决定重修朱氏家庙。
  2009年,澄海朱氏宗亲联谊会调动宗亲积极捐资助建,总投资236万元动工重新兴建朱氏家庙及朱熹纪念馆,历时3年建成。近日,朱氏家庙暨朱熹纪念馆举行落成庆典,吸引了来自海外、全国各地的宗亲共两千多人前来参加。本报记者 林晓彬 摄影报道

新闻报道:来自2013年01月20日 汕头特区晚报《澄海南徽朱氏家庙的人文内涵》(许焕坤)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考亭先生,福建建阳人,祖籍江西鹜源,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在为官生涯中,每到一处,不忘兴学育才,先后创建了庐山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书院、长沙岳麓书院,晚年在建阳讲学,创立“考亭学派”,影响深远。与孔子、孟子、程颢、程颐合称“孔孟程朱”,成为中华儒家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去世后,受到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分别追封文公、徽国公,世人敬仰。

粤东朱氏祖居地澄海莲上南徽村,由北朱、北李、杨厝三个自然村组成。南徽朱氏家庙背向南海,面朝南峙山,坐东向西,颇为独特,这与朱氏先祖来潮开基创业有关。南宋时期,家住莆田的朱熹后裔朱仕万带领族人来到潮汕,选择了澄海境内莲阳河北岸、南峙山南面的溪坪洲垦荒种植。前几年,开挖韩江河堤,在莲下渡亭地界尚发现“朱界”石碑,可见在人烟稀少的宋代,朱氏族人就是莲阳一带的主要拓荒者。但是莲阳河经常泛滥,朱氏先祖另觅高地,最终相中了地势较高的莲阳上社北头陇中段聚族而居,创立北朱村,这是澄海境内宋代出现的少数村落之一。明朝初年,朱氏族人在雷祖田辟地,兴建首座朱氏家庙。康熙戊戌年(1718),在一场飓风洪水中,家庙被冲毁。乾隆五十九年(1794),族人另择新址(即现址),由时任“吴川司铎”的朱尚信主持施工兴建,乾隆年间存有《题建祠碑记》。

上世纪,朱氏家庙一度用作军队驻地、乡村学校、做过工厂,破坏严重。从2009年至2012年历经3年时间重建宗祠,建成潮汕首座朱熹纪念馆,成为朱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地和传播朱子学说的一座文化殿堂。

作为朱熹纪念馆,朱子学说更是家庙的文化精髓所在。在主座的两廊和左右通巷的陈列室中,用150块印度红石材组成碑廊,刻录了朱子著述、朱子笔迹、历史名人评朱子、朱氏名人传记、朱氏将军烈士、二十四孝图等,每块石刻内容皆是从浩瀚的史籍中精选而来,语出有因,言之有据,使人直观感受到朱子教诲,见贤思齐,彰显朱文公绵延800多年的思想光辉。其中,朱熹书法引人注目:“忠孝节义、国恩家美”、“正气”、“善为传家宝,忍是积德门”、“行仁义事,存忠孝心”,一派大儒风范。由于朱子学说受到元明清三朝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官方哲学,因此碑廊中还有不少响亮的名字:南宋辛弃疾“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南宋陈亮“朱元晦,人中之龙也”,明朝景泰皇帝“德行仁熟,理明义情,布诸方策,启我后人”;清康熙皇帝“集大成而诸千百年绝学之传,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启功先生“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的声光,留下莫大的影响。”展现着远至宋代,上至皇帝,直至当代著名学者对朱子思想的高度肯定与叹服。

朱氏家庙的重建不仅是潮汕朱氏的一大盛事,同时也向世人传达着朱子思想敦厚质朴,温暖绵长的人文关怀,它本身就是屹立于朱氏祖居地——澄海南徽一座伟岸的思想文化丰碑。

新闻报道:来自2015年05月14日 汕头特区晚报《默娘与柔娘——澄海莲阳妈祖信俗纪略》(许焕坤)

真善美的 默娘加真性情的柔娘就是澄海莲阳妈祖的双重身份,这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融合与变通。 林默娘矢志不嫁,大爱无疆,犹如天仙降世;张柔娘则是一位忠于爱情、孝敬长辈的平民女子,她们的善良忠孝得到民众的尊崇,两者合一,使到莲阳妈祖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纯朴,亲和,贴近百姓。

从明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澄海置县以来,“莲阳”就是澄海县苏湾都的一部分,因其位于莲花山以南,而称“莲阳”。历史上的莲阳曾有上中下之分:莲阳上社(今莲上 南徽村、 涂城村、 上巷村、 兰苑村、 竹林村)、莲阳中社(今莲上 永新村)、莲阳下社(今莲下 槐东村、 槐泽村、 李厝宫村、 许厝村、 建阳村、 立德村、 槐南村)。

明清时期,莲阳各村多由聚居姓氏和方位来命名,如北李、南朱、杨厝、下王等。妈祖是莲阳地区王、陈、杜、余、李、许等30多个姓氏的共同信仰,而莲阳“天后古庙”建在上王村(今分为槐东、槐泽,天后庙现属槐东地界),这与妈祖身世有关。北宋时期,林默娘的父亲林愿任莆田湄洲都巡检,娶妻王氏,生下一子和六女(林默最小),由于林姓不是莲阳的大姓,天后庙就建在王姓聚居的上王村了。此庙始建年份不详,只是在门楼上刻有“光绪十年甲申春月吉日重建”字样。1884年重建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庙门向东,是凹斗式的石门楼,正中石匾刻有“ 天后古庙”,门框上有一对“合境平安”的描金方印,门楼两边的“方肚”有石麒麟2幅,高浮雕戏曲人物4幅,庙里保存有“瑞庆安澜”、“海不扬波”二方匾额。

130年前的天后庙前面视野开阔,旱田、溪流、南海一目了然, 妈祖是当时耕种者、讨海者和过番者的保护神。如今周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从古至今,妈庙香火鼎盛。莲阳天后古庙每年有4次“清敬法会”(即请经师为妈祖诵经、礼赞),分别是三月廿三妈祖生日、七月廿五槐东施孤日、九月初九妈祖成道日、和十二月十五。在七月廿五这天,要在妈庙右侧的旗杆座上升起青红白黑黄的五行旗和妈祖的黄色令旗,表示“妈祖对四野孤魂的召唤和安抚”。每年的正月初四,由槐东锣鼓队来演奏迎神,农历十二月廿二,由槐东、槐泽2班锣鼓队前来演奏谢神,天后庙里还有三位陪神:杨夫人、客妈和太妈(太妈是妈祖的婆婆)。林默娘终身未嫁,何来的婆婆呢?原来莲阳妈祖有双重身份:一是林默娘,二是张柔娘。

张柔娘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据南徽和槐东的老人口述,柔娘生活在清朝初年,原籍澄海樟林,母亲是莲阳杨厝人(今莲上南徽),柔娘自幼与杨厝外婆往来密切,祖孙情深。后来柔娘到莲阳上王的连城书屋读书,期间爱上了秀才先生王六御,两人发生了师生恋。第二年,王六御要到省城应试,告别柔娘,临行时,赠予一把题诗折扇留念,遂乘船而去。不料途中遭遇绑匪,数年未归,柔娘相思成疾,郁郁而终。后来王六御逃离贼窝,回到莲阳,寻访柔娘,得知柔娘去世,甚为悲痛。当他来到天后庙,看到庙中的女神极像柔娘,手中分明拿着临别相赠的题诗折扇,可惜已经冥阳两隔了。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莲阳人把痴情女子张柔娘附会到仁爱慈祥的妈祖身上,如今80岁以上的老人口口称呼“妈祖娘”,很明显带有对张柔娘的称呼痕迹。张柔娘孤身一人独处异乡,为了排遣她心中的寂寞,天后庙里增加了三位陪神:太妈是张柔娘的准婆婆(王六御的母亲)、客妈是妈祖的母亲(既是林默的母亲王氏,也是柔娘的母亲杨氏)、杨夫人是张柔娘的外婆。天后庙里亲情弥漫。这里的妈祖闺房和梳妆房,每天有专人打理,以示对天后娘妈的恭敬和对张柔娘的关爱。

从清朝到民国18年(1929年),每次妈祖出游,均应绕境莲上南徽柔娘外婆所属的 杨氏宗祠,这既是妈祖的绕境巡安,也是张柔娘的探亲之旅。2009年是妈祖更换龙袍的年份,妈庙理事会,本着挖掘民俗资源,弘扬妈祖博爱精神的初衷,诚意拜访了莲阳13个乡村的领导,力求恢复妈祖到南徽探亲的古老风俗。大家最终同意广开门路,共襄盛举。

2009年农历八月初六,妈祖金身在槐东、槐泽锣鼓队和许厝麒麟舞队的护送下,上午7点从槐东出发,途经建阳、槐南、立德、许厝、槐泽、永新、竹林、兰苑、上巷、涂城、到达南徽的杨氏宗祠,现场演奏潮汕大锣鼓和表演麒麟舞,时隔80年,又一次完成妈祖(张柔娘)的探亲之旅。回程经国道324线,通过李厝宫村,于下午5点回到槐东。行程近10公里,沿途群众夹道欢迎,各村居老年人协会组团护送,各村治安联防队接棒维持秩序,大家的自觉与友善,使到这一古老的地方民俗得以重现。妈祖绕境了完整地理概念上的莲阳地区,在13个乡村掀起了一股和谐的妈祖旋风。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1980年早造,莲上南徽大队1.022亩汕优2号,创双季稻一造亩产757.95公斤高产纪录。1980年至1985年,经省、市、县验收的高产田有16丘,面积18.98亩,平均亩产达776.9公斤。

1963年南徽大队442亩稿薯,平均亩产3.5吨,其中50亩平均亩产超5吨。1972年南徽398亩稿薯,平均亩产4吨,有50亩成片亩产超5吨;1974年晚造,南徽大队农场的番薯高产田,面积2.1亩,亩产7.8吨,创澄海县番薯单产最高纪录。1980年晚造,南徽大队120亩稿薯和上华下窖大队180亩稿薯,平均亩产均超5吨,成为全县大面积稿薯高产单位。

1965年开始,部分社、队引进安哥拉长毛兔。至1971年,规模较大的南徽大队兔场饲养量为970只,每只毛兔年产毛0.2公斤至0.4公斤。1976年县畜牧局引进西德长毛兔置南徽场饲养。1985年,又在城关镇乌坟农场办良种兔场,饲养西德长毛兔种兔130只,仔兔190只,共320只。此后全县出现养兔热,最高峰达6万余只,后因销价下跌而全面停产。

1959年晚造期间,水稻专家丁颖来县考察水稻生产,向澄海提出水稻“穗穗过百粒,亩亩超千斤”的栽培方向和传授一穗传育种技术。1973年12月,中国柑桔研究所、华南农学院、广东省农科院、广东省农委的领导、专家李学柱、李沛文、黄昌贤、钟俊麟、周辉等和闽、浙、桂、滇、赣、黔、湘、川、鄂、沪等省、市代表分别先后到本县考察,参观柑桔生产。翌年,柑桔专家赵学源、生物专家彭加木也到澄海考察柑桔生产。1975年9月,省农业厅耕作制度考察组14人到樟籍、南徽大队考察,总结耕作制度、改革技术。

南徽大队于1970年至1972年创造了“一年八熟”、“水稻三套”、“花生三套”、“甘蔗三间”、“番薯三间”、“两稻一鱼”、“四粮一肥”等多种间套种形式,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1955年全县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复种指数为195.3%,1960年为234.2%,1966年为247·5%,比1955年增加52.2%。1977年达到273.9%,成为全省复种指数最高县份。1980年至1985年,强调间套种要实事求是,注重经济效益,间套种只保留几项较成熟的形式。

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农村妇产院逐渐停歇,至1985年,全县只有大衙、永新、冠山、龙田、下陈、渡头、南徽等23个乡村仍保留妇产院。

1952年10月8日,苏南区南徽乡成立澄海县农村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自建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存款政策,切实帮助侨眷解决实际困难。除办理信贷业务外,还受委托为 海外侨胞、 港澳同胞按月代送各户父母赡养费、子女学费、日常生活费,工作细致,服务周到,被誉为“海外赤子的好管家”。

1956年,南徽信用社被评为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单位。

李培甘创办的“共济钱庄”旧址,今为莲上镇南徽卫生站。共济钱庄是澄海最早的私人钱庄之一,为侨批往来提供了方便。

全村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种植蔬菜、养殖牛蛙及淡水鱼等。牛蛙养殖在本地属最先开展,并辐射到本镇其他村,溪南、东里、盐鸿等周边镇及其他很大一片区域。南徽村主要工业有南金加工、造纸、工艺、玩具等。2010年全村总收入4305万元,人均收入5086元。

所属 澄海区 莲上镇,位于澄海城区北面7千米处。北与 溪南镇 下岱美村隔河(新拍溪)相望,西北与莲上镇 里美村相邻,西南和南与莲上镇 涂城村接壤,西面靠山,东面朝海。

国道324线、工业大道穿村西侧,汕头市金鸿公路、汕头市汕北大道(凤东路)穿村东侧,另外村内有有德路、金田路、翠园路、素园路、北环西路、北环中路、北环东路、南发大道、翡秀路、发陇路、铺前街、营灯路、南岭山路、垅脚路灯交通要道,铺前街是曾经商铺重要集中地。

多条公交线路从村经过,南徽公交站设于国道324线,途径线路有101路、207路、209路、210路、211路、212路、214路、215路等10条公交线路。

101路:人民广场东—(第53站:南徽)—潮州千果山旅游区(分段收费)

207路:澄海汽车总站—(第13站:南徽)—隆都(上车3元)

209路:澄海汽车总站—(第13站:南徽)—坛头(上车3元)

210路:澄海汽车总站—(第13站:南徽)—和洲学校(上车3元)

211路:(停运)澄海汽车总站—(第13站:南徽)—莲华西陇(上车3元)

212路:(停运)澄海汽车总站—(第14站:南徽)—下寨(上车3元)

214路:(停运)停运澄海汽车总站—(第14站:南徽)—董坑(上车3元)

215路:(停运)澄海汽车总站—(第14站:南徽)—溪南云英(上车3元)

102路:绿梦湿地生态园—(第46站:南徽)—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分段收费)返程不停靠

附近公交站均设于国道324线,下岱美(32米)、涂城(塔山路口)(383米)、莲上镇道(705米)。

102路:莲花山温泉度假村—(第10站:下岱美,第11站:塔山路口,第12站:莲上镇道)—金园西路(太安堂)(分段收费)

102路:绿梦湿地生态园—(第44站:莲上镇道,第45站:塔山路口,第46站:南徽,第47站:下岱美)—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分段收费)

102K路:汕头火车站—(第5站:莲上镇道)—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分段收费)

有德学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有德学校

澄海有德小学始创于1904年(清光绪年间),系由旅居印尼华侨李武平先生等倡议和筹划。1952年9月,改名为苏南区“南徽小学”。1981年由 李泽拱等印尼华侨与 南徽村合力重建,恢复“有德小学”名称,颇具规模。如今的有德小学在各级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海内外校友及乡侨的关心支持下,已是一所“校园优美、校风优良”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管理科学、理念先进、设备齐全,1995年被评为澄海区首批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第四批“绿色学校”。

琼瑛幼儿园

村中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是莲上镇中心幼儿园。

南徽乡亭,即南徽有德路亭,落成于1995年。采用蓝色瓷砖装饰,外观大气。

2018年,为解决生活市场较为混乱局面,莲上镇南徽村拟把垅脚路及村委会门前路等路段改造成村生活市场。

2018年,为改善村民休闲环境,莲上镇南徽村拟把翡秀路及村委会门前路等路段改造成文体广场。

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扩大会议旧址在澄海城区北7公里莲上镇南徽村有德小学校内,为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原址事一个客厅,旧址原为学校的阅览室,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内有井一口并有井台。现已建成水泥结构校舍。

1939年2月(民国28年),中共潮汕县委扩大会议在此召开,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及闽粤赣边省委第五次执委扩大会议精神,检查总结了1938年大量发展党的情况,布置第二次大量发展党的工作,提出把党组织力量扩大一倍的要求;并强调共产党员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时,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统战任务的模范。会议还提出注意建立据点,准备武装斗争等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潮汕各县共产党组织以及重点区、乡,重点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这次会议,使潮汕地区的抗日形势大大发展,是潮汕革命形势历史性的转折。号召团结全民族力量,一致抗日。会议是潮汕地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全面胜利之一重要转折点。

为纪念此次革命活动,属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澄海区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84年12月5日。

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扩大会议旧址的历史年代为1939。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有德学校

澄海有德小学始创于1904年(清光绪年间),系由旅居印尼华侨李武平先生等倡议和筹划。如今的有德学校在各级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海内外校友及乡侨的关心支持下,已是一所“校园优美、校风优良”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管理科学、理念先进、设备齐全。

学校占地 面积13328平方米, 建筑面积3665平方米。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教职工21人,学生354人。学校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校园栽花植草,树木成荫。学校坚持以“诚实做人,勤奋求学”为基石;坚持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整体素质和环保理念”为突破口。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育人观,实行科学管理,开拓进取。

李泽拱,男,汉族。

1920年出生,广东澄海市北李村(今南徽村)人,任香港汕头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商互助社永远名誉社长。

1989年以来,先后投资520万美元与澄海五金工具总厂合资兴建澄海永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任名誉董事长。累计捐资700多万元支持家乡兴办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分别被广东省和澄海市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外来投资者”、“荣誉市民”称号,在穗受到 李鹏总理的接见。

新闻报道:来自2015年05月14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今日侨乡》节目《栉风沐雨半世纪,桃李芬芳五十年--记汕头市澄海华侨中学(1)》(节选)

(现任 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出生地:澄海县的莲上镇南徽村

出生日期:1917年

原名:李世向

李平原名李世向,1917年生于澄海县的 莲上镇 南徽村。1932年就读于汕头中学。历任潮汕地委副书记兼中共汕头市委副书记;国家轻工业部基建局设计公司经理、设计院院长、进出口局副局长;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光绪三十年(1904)印尼华侨李武平在南徽创办有德小学堂。这是潮汕最早的侨办学校之一。

(1940——)澄海市莲上镇南徽村人。 潮剧青衣演员,1958年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唱片《进边会》中主唱李三娘、后北京、上海唱片社录制的剧目有《 严兰贞》(唱严兰贞)、《窦娥冤》( 窦娥)、《望夫石》(林娘)、《林桂兰寻夫》( 林桂兰)等。还主演《春风送暧》的洪丹凤。

李少如(1 890—?),澄海县莲上镇南徽村人。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任澄海县战地国民兵团团长、民众抗日自卫大队长。

民国元年(1912),澄海商人 高绳芝创办私人电话。民国7年,汕头有利银庄开办汕樟电话公司。民国18年,南徽人李少如利用他任汕头市警察厅长时由汕头架设至其家的专用电话线路;集资扩建,创办澄海莲汕樟长途电话公司。该公司除 汕头、 澄城、莲阳、 东陇(今 东里)设有自办机构外,还在 程洋冈、 外砂、 坝头设有代办处。

民国28年(1939)8月,任澄海县长。曾于民国28年6月29日和民国29年2月26日,两次参加抗击日军、光复澄城战斗。

民国31年(1942年),由时任澄海县县长李少如与地方士绅李照侬等商议筹办,校址为莲阳涂城南李顶李氏大宗祠,原校名为澄海县苏湾中学,是继澄海中学之后,我县第二所中等学校。

民国32年(1943年)8月,李少如因被控告犯贪污罪及偷运公粮l000担资助日伪,被扣押解送汤坑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听候处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少如任澄海县“剿匪”处主任,配合喻英奇、洪之政“围剿”游击队,搜捕共产党员。民国38年(1949)7月,调任 南澳县县长。潮汕解放前夕逃亡 香港,与洪之政一起继续从事反共活动,组织“闽粤边区人民反共自卫纵队”,任副司令(司令洪之政)。李少如后死于香港。

链接: 汕头市澄海苏湾中学
  

汕头市澄海苏湾中学创建于1942年,由时任澄海县县长李少如与地方士绅李照侬等商议筹办,校址为莲阳涂城南李顶李氏大宗祠,原校名为澄海县苏湾中学,是继澄海中学之后,我县第二所中等学校。首任校长杜周南校长,首届招生180人。1985年恢复原校名澄海县苏湾中学,2003年澄海撤市设区,现校名为汕头市澄海苏湾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
  校史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桃李芬芳、蜚声澄邑。在社区享有一定声誉,是澄海区“文明学校”、“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 位”和“平安学校创建”优秀单位。学校现占地23335m建有综合办公楼1幢,教学楼6幢,生活楼1幢,总建筑面积达1008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14850 m,绿化覆盖率达63.6%。
  学校配套建设了300米跑道田径场一个、标准篮球场2个,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教师课件室、阅览厅、实验室、食堂等一批配套设施。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合理分开。

新闻报道:汕头特区晚报,2015年7月17日《莲河剑影 抗卫留芳》

李少如是澄海县南洋北李村人(今南徽)。参加了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 辛亥革命,1911年11月,28岁的李少如出任国民政府澄海县“军民政长”(县军政长官)。1939年8月18日,临危受命接任国民政府澄海县长、县民众抗日统率委员会主任,时隔28年第二次主政澄海县。他有争议的政治生涯,贯穿了整个民国39年的历史。单就抗日时期来说,他是坚定抗日的民族精英。在他的前任,澄城以西半县沦陷,后任失去仅存的半县全境。他能在3年7个月的任期中,保住莲阳河以北澄海县的半壁河山,使半县生灵少受涂炭,对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临危受命 安定民心

称之“澄海游击县政府”,是1939年汕头沦陷之后,6月29日,县自卫团在南门外追击日寇到河东堤顶。隔日,日军报复袭击澄城,发生战斗后,卞稚珊县长带领政府机关及随员,经渡头第二次撤往对岸程洋岗村。在自卫团和警队保护下,绕道隆都向潮安秋溪八角楼转移。全县社会各界团体紧随政府集结,上千人的庞大队伍云集于沿途村庄的住宿点,所到之处造成物资短缺,住宿困难等很多问题,加上天气炎热,旅途跋涉,疾病多发,群众苦不堪言。单青抗会随迁百人,到达目的地就有六十多名少工队员病倒。相继再在三县交界各村,历一个多月自惊式的逃跑搬迁,直至8月16日卞县长调任辞职。8月18日李少如接任县长后,立即下令:将县府机关从潮属八角楼迁回到樟林,19日到达王厝祠,20日与樟东区公所合署办公。结束游击县的流亡,安定了民心,传为美谈。东陇原址保存石碑书刻“‘县长李公少如迁游击县治于此’。澄海县绅商学各界纪念县长就职三周年立。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十六日。”(见图)见证当年民众思治、思安的心理,赞颂李少如有坚定的信念,立足于本土与民众共同御敌的举措,三年任中无负国民之重托。

光复澄城 南桥抗战

李少如任自卫团长之后,自知本地并无驻军部队,只能联合地方有生力量才能支撑局面,就斥资帮助青抗会作活动经费。李泽葵回国后,受中共地下党及青抗会领导之托与李少如接触,进行了一系列合作行动。李少如接任县长后,要求中共为其部队做政治工作,议定聘任时为中共澄海中心区委书记的陈维勤为政治教官,李泽葵为大队政训员,许拱明、余昌辉、陈运民、张震、郑剑夫、杨君勉为中队政训员,北李宗亲的李泽禹、李长帷、李承修、李木枝、李世肃到李铭齐中队和李长基中队任小队长或特务长。帮助自卫团提高抗日政治觉悟,改造部队,同时也充实了部队的力量。1940年2月26日,李部奉令协同驻军独九旅华振中部队、潮澄饶自卫总队一部、汕青游击队、第二小队等反攻澄城。李部派大队政训员李泽葵和中队长李铭齐等事先进城侦察,当夜10点先头部队顺利攻入城内。闻信出逃的数十名日伪官兵在中山路与李部相遇,李部开枪打死一名伪军,敌人立即缴械投降。第四中队到河东堤顶警戒,第三中队守卫南桥。27日李县长亲临城内,设立指挥部坐镇指挥。共俘虏敌伪官兵及眷属274名,处决汉奸陈友恭。初战告捷之后,以政府名义向全县发布“光复澄城”布告,赢得民心,鼓舞了士气。27日午日寇反攻,在外砂河受四中队阻击,转往玉窖渡河挺进南桥。自卫大队副周之勋视察战况后,即调河东的第四中队加强南桥力量,增调机枪班配守于南桥碉楼。由政训员张震、郑剑夫协同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28日敌军集中精锐兵力猛攻南桥,五次进攻都被击退,几十名伤员不下火线,一直轮番战斗。29日敌军增调至数倍于我的兵力,独九旅指挥员见战况难守,下令自卫团撤出战斗。至3月1日凌晨独九旅部队且战且退,从南门突围结束战斗。“反攻澄城之役,是抗日时期潮汕地区克复县城较具规模的一次战斗。李部在南桥首当其冲,奋战三昼夜,力克强敌,打了一场比较漂亮的保卫战……当张震等率部撤退到达莲阳河彼岸时,李县长已乘轿到河边迎接,传命嘉奖有功人员。处决趁乱抢劫者,做到赏罚分明”,此役得到各界好评,彪炳史册。

莲河剑影 抗卫留芳

李少如的“素园”别墅庭院中原先建有一座凉亭,名为“抗卫亭”,不言而喻,是主人的心声。1939年7月16日,时任自卫团长的李少如亲临澄城指挥战斗,遭到日寇多路轰击,不敌奉令撤退到莲阳河岸边,奋力保卫县长卞稚珊及随员渡河撤往对岸渡亭村。船到半河中,日寇已追击到堤顶,用机枪向河面猛烈扫射。紧急之时,县长等跳入河中依船掩护。到对岸后李部与日寇在沿河岸堤地带对抗,坚守住以河为界,受上级表彰。为纪念这次惊险的战斗三周年,新建第二座凉亭,用赠书“莲河剑影”四个字石刻成亭的匾额,亭的柱联书“关武齐奔多阅月,雍容坐镇三周年”,抒发了当时主人坚定抗日,从容戍土的决心,充满自豪感和英雄气概。在新建纪念亭尚未启用的1942年4月11日中午,日寇二百多人突袭北李村。村里守青队得知消息后,立即敲锣告知村民疏散撤离。汉奸潘泽成引领指认了李少如的祖屋“站房”、“素园”别墅、宗祠“朴祖祠堂”和村头最高建筑的三层楼“义和间馆”,用干柴堆积,浇注煤油然后点火焚毁,以报复李少如。

李少如为人较重仁义,胸怀磊落。在抗战前期的国共合作期间,为团结利用青抗会及中共有生力量,默许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在家乡北李村办公活动。他与中共关系甚密,曾受上级怀疑和特务机关的监视。国共合作破裂自上传来后,为民族大义,他不愿让村里大批参加了青抗会的青年人都背井离乡,设法为这些宗亲青年们提供合法的社会职位,安排李泽葵、李承修、李长帷等到乡公所任职,多人到收税部门或市场管理部门等做杂务或帮工,成为所谓灰色分子,得以以合法身份留在本地。当时,李泽葵和李世广奉中共潮梅特委书记李平之命,绕道韶关前往香港,途中被宪兵十六团逮捕,两人的家庭都找李少如帮忙营救。虽然身为国民党地方要员,在反共高潮时期,局势复杂,但李少如不顾自身会受嫌疑拖累,仍多方设法,尽力托关系营救这两位中共的宗亲,虽最后只有李世广被保释出狱,但他也已尽力。

抗战时期的澄海县长李少如有争议的政治生涯,贯穿了整个民国39年的历史。单就抗日时期来说,他是坚定抗日的民族精英。在他的前任,澄城以西半县沦陷,后任失去仅存的半县全境。他在3年7个月的任期中,保住莲阳河以北澄海县的半壁河山,使半县生灵少受涂炭,对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冰,女,1931年生,广东省澄海南徽人,中共党员。1948年4月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入伍;1950年,获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80年,调至省经济特区办公室工作。后在广东省经贸委离休。

1948年6月初,参加潮澄饶游击队,当时她17岁。

1948年10月,支队领导找李冰谈话,派她到闽粤赣边区党委学习无线电台工作,以后回来支队建立电台。

1949年初,陈铁带包括李冰在内的这些学员回到潮汕地区,李冰被分配在潮汕地委电台工作。

汕头解放时,李冰被陈铁调到潮汕军分区司令部通讯台工作,接着又跟着司令员铁坚到饶平剿匪,回来不久调入新华社汕头分社。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李冰还被任命为分社电台报务主任。

新闻报道:来自2009年10月01日 汕头日报《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三位老报人深情回忆解放前夕的电台工作经历 》(节选)

李冰:青春献给红色电波

李冰简历:女,1931年生,广东省澄海人,中共党员。1948年4月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入伍;1950年,获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80年,调至省经济特区办公室工作。后在广东省经贸委离休。

相隔一个甲子,谈起当年在电台工作的岁月,老报人李冰顿时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革命豪情、自信溢于言表。

“五李上山”步征途

上山参加革命前,李冰曾在乡里有德小学教过半年书。家乡澄海 南徽乡早在抗日时期就是地下党活动的据点。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经常有革命同志来这里活动。

李冰的家因抗日曾被倭寇烧毁过,解放战争中,她的哥哥李铬齐参加了游击队,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李冰和同村其他四个李姓的女学生志同道合,立志要一起上山参加革命。她们积极锻炼身体,学爬竹竿、爬石柱、爬树甚至是翻围墙,掌握脱险应急能力。

1948年6月初的一天晚上,瞒着家人,李冰和另外四个女学生一起上了凤凰山,参加潮澄饶游击队,当时她17岁。李冰还记得,当天晚上,四支队四突的同志护送包括她们“五李”等一批约十人上山。出发不久,狂风暴雨大作,电闪雷鸣,天黑不见五指。大家手拉手前进,跌倒了爬起来再前进!每人都跌过好几次,一身水、一身泥。行了一夜军,第二天才到达武工队的一个驻点休息。“五李”上山轰动了半个澄海,上山后,她们被分配到医务处当了卫生员。

绝不漏掉一个电码

1948年10月,支队领导找李冰谈话,派她到闽粤赣边区党委学习无线电台工作,以后回来支队建立电台。

当时的闽粤赣总台台长陈铁既是她们的教员,又是她们的领导。学习的地点是在梅州大埔角边区党委所在地,她们就在半山腰搭建的草寮里学习,包括收、发、译电报等,时间约为2个月。1949年初,陈铁带包括李冰在内的这些学员回到潮汕地区,李冰被分配在潮汕地委电台工作。

在电台,李冰亲历了解放前夕一段时间新华社全部电讯稿的接收。“半夜收到大军横渡长江的消息,我把战友们都叫醒起来,大家欢呼雀跃,共同庆祝大军渡江。南粤解放指日可待。”1949年10月1日前后,新华社天天增开2台,除新闻外,还播发《共同纲领》等等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文件。李冰和她的战友们以“守好工作岗位,加倍做好工作”来庆祝共和国的诞生。

当时新闻台人手严重不足,每天收新华社的电讯稿一般都要20小时,稿件多,翻译时间更长。大家每两个小时轮一个班,工作期间精神高度集中,一个电码都力争不漏掉,所以两个钟头下来非常累。值班的人员常常只睡两三个小时就起来工作。“为了不打瞌睡,经常靠喝茶来维持精神,甚至将电台的声音开到最大,我也因此落下耳背的毛病。因为太忙了,大家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就没别的时间了。想出去逛逛都不行,有一次屋外在开联欢会,我们只有5分钟时间去瞄一眼就又回来工作了。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解放。”

当时的设备比较简陋,抗干扰能力差,又是一次性接收,经常因干扰造成漏字,李冰她们常常结合前后文琢磨研究,补上漏字。“我们还想办法,例如多接一台机,两人同时用不同的波长收报,之后互相校对。”尽管长期超负荷工作,日夜颠倒,但大家斗志高昂,本着为革命做贡献、为革命奉献青春的精神支持了下来。

汕头解放时,李冰被陈铁调到潮汕军分区司令部通讯台工作,接着又跟着司令员铁坚到饶平剿匪,回来不久调入新华社汕头分社。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李冰还被任命为分社电台报务主任。

朱镇顺,男,汉族。广东 澄海南徽人。1922年9月生,原在澄海县农村信用社南徽分社工作,从事农村金融工作30年,历任澄海县莲上、南徽农村信用社副主任、主任等职,1982年退休。

1952年10月,在 澄海县南徽乡创建全县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为华侨侨眷服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取得突出成绩。

1956年该社被评为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单位,本人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按照中办、国办、中央军委办《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安排烈士纪念日各项纪念活动。动员社会力量为烈士遗属送温暖献爱心。现将澄海籍革命烈士283人列表如下,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不忘记历史,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公室)

澄海籍(含外砂、新溪)革命烈士英名表(共283人)

澄海籍(含外砂、新溪)革命烈士英名表(共28人)

澄海籍(含外砂、新溪)革命烈士英名表(共30人)

姓名 性别 出生时间 出生地 入伍时间 牺牲时间 牺牲地点 牺牲前单位职务
李泽蔚 1927年11月 莲上南徽村 1947年 1948年2月19日 潮安县 潮澄饶第一武工队员
李铭齐 1921年10月 莲上南徽村 1948年 1948年6月 澄海县 潮澄饶丰人民抗征独立中队战士

澄海籍(含外砂、新溪)革命烈士英名表(共132人)

(以上根据澄海区民政局提供整理)

新闻报道:来自2015年06月14日 汕头特区晚报《协同作战抗强敌 英勇无畏浴血战》

70年前抗日战争最终取得的辉煌胜利,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海内外侨胞及华人忘我付出,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民携手,联合作战而得来的。这种情况在汕头、澄海均不例外。

和全国分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不同,澄海地域狭小,战场集中。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由两部分组成:潮汕守备司令华振中率领的独九旅625团为正规部队;饶澄潮自卫总队第四大队和澄海自卫总队四个中队属地方武装。共产党的主力乃县青抗会莲花山工作队。由于大敌当前,国共两党互相配合,共同抗战。青抗会当时人数仅数百人,大多渗透在自卫团中,或加入独九旅的战时工作队,不分彼此,协同作战。汕头青抗会游击队则成为独九旅搜索大队第一中队。

1939年7月16日上午,驻汕日军饭岛部队300余人,分成六路围攻澄城。中午,澄海城被攻陷。日寇进城,纵火焚烧各机关和民宅,并开始疯狂大屠杀。一连三天,澄城惨遭杀害达一千余人,尸首遍地狼籍。

1940年2月26日晚,澄海军民开始展开澄城争夺战。华振中部配合地方武装,乘日伪部队调防之机,出动约一个团兵力,渡过莲阳河,开始反攻澄城。当晚参战部队有独九旅625团第一营及搜索大队第一中队第二小队,澄海自卫总队李少如四个中队。当晚10时,各部自莲阳出发,城内数十名伪军闻警仓惶逃窜,与李部遭遇,即缴械投降,攻城先头部队100多人顺利进入北门。当夜,李部第四中队按部署,在外砂河警戒,监视对岸日军动向。第三中队驻守南桥。搜索大队第一中队第二小队奉命解押俘虏往潮安山区。

27日晨,625团第一营陈式珪部进行全面部署:设指挥部于东门城楼。同时设置防御工事,做好作战准备。县长李少如也于此时入城,发布光复澄海布告,枪决汉奸,鼓舞士气。

澄城攻防战历时五昼夜,守城官兵战死50多名,日军也死伤近百,被俘伪军官兵眷属274名,缴获步枪180支,伪军印信及军用品一大批。

3月9日,澄海地方团再进攻澄城东、北门,于中午又一次收复澄城。3月18日,日军400余人进行反扑,澄城又告沦陷。日军这一次进城,于便生医院设置警备司令部,司令为中尉金狮良三,并派遣小分队占据埔美新乡新楼为制高点,以莲阳河为界,设防控制澄城地区。自此,莲阳河成为国统区和敌占区界河。

澄城沦陷后,日军反复进攻澄海的抗日根据地苏南。1940年4月27日,40多名日军带同200多名伪军进犯苏南,包围北李(南徽)。苏南保卫战一直坚持了4年多。1943年11月16日,日军调集精兵分几路发动进攻,一自澄城进苏南,一自海山攻鸿沟,一自潮安攻隆都。东里、樟林、隆都、苏南相继沦陷。澄海全境除盐灶、坝头外,尽陷敌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应记住:只有民族团结,军民携手,才能战胜一切外来侵犯之敌。

周边农林园艺

澄海区养殖基地(南徽片区)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南发大道

周边厂矿

任丘华夏毛条厂 地址:莲上镇南徽乡广达造纸厂旁边南发大道左拐第一个路口直走

周边园区

莲上南徽工业区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南徽工业大道

周边景区,

汉丁孝子故里 地址:汕头市澄海区发垅东路与翡秀路交叉路口往东南约280米
汕头市澄海区发垅东路与翡秀路交叉路口往东南约280米

周边村庄

南徽村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南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