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园村
蕉园村 蕉园村地理环境 蕉园村人口经济 蕉园村党建工作 蕉园村景点传说 蕉园村文化传统 蕉园村人物介绍
蕉园村分别位于 广东省 开平市大沙镇和 肇庆市鼎湖区坑口街道,相同的名字有着相同的姓氏,也许是历史的渊源,也许是 祖辈的愿望。位于大沙墟东北3公里处,是龙门里、上宁里、兴仁里的总称,谓之蕉园三村,属蕉园乡,因龙门里原址是蕉果园,所以得名为“蕉园村”。据史料记载,1610年,梁月昌自开平县长沙冲澄迁此。该村位处 大沙河与沙白河汇合之三角地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经济发达。现有村民2095人,耕地1689亩。蕉园村历来重视培养人才。明清两代,邑庠生至翰林有57名,国学生42名,官居八品修职至翰林院编修者20名;建国后至1985年,共有大专以上毕业生28名,自费留美留日学生3名,中专毕业生21名,称为“文化之乡”。 全村均为梁姓!蕉园村委会位于大沙镇东面,距镇府0.8公里,辖下7条村民小组,人口2025人,506户,其中劳动力902人,耕地面积1350亩。200...
详情蕉园村分别位于 广东省 开平市大沙镇和 肇庆市鼎湖区坑口街道,相同的名字有着相同的姓氏,也许是历史的渊源,也许是 祖辈的愿望。
位于大沙墟东北3公里处,是龙门里、上宁里、兴仁里的总称,谓之蕉园三村,属蕉园乡,因龙门里原址是蕉果园,所以得名为“蕉园村”。据史料记载,1610年,梁月昌自开平县长沙冲澄迁此。该村位处 大沙河与沙白河汇合之三角地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经济发达。现有村民2095人,耕地1689亩。蕉园村历来重视培养人才。明清两代,邑庠生至翰林有57名,国学生42名,官居八品修职至翰林院编修者20名;建国后至1985年,共有大专以上毕业生28名,自费留美留日学生3名,中专毕业生21名,称为“文化之乡”。 全村均为梁姓!
蕉园村委会位于大沙镇东面,距镇府0.8公里,辖下7条村民小组,人口2025人,506户,其中劳动力902人,耕地面积1350亩。2003年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5000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686元。
蕉园村委会领导班子共有5人和1名计生专干。现任村委会班子能团结一致,认真贯彻镇委、镇政府的方针政策,同心协力,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任务。
蕉园村委会共有党员39人。党员中的男31人,女8人。大多数党员年龄偏大,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22周岁。7个村民小组中都配备有村小组长,39名党员中有10名外出务工,由于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所以发展年轻党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支部生活会能正常开展,每年至少2次。
“松山梁公祠”的传说
位于下间村的松山私塾。这里虽然是遍地杂草、破旧败落,但还能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香古色的祠堂,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渗透着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打开禁闭的大门,我们看到墙角上四处都有模糊的浮雕、壁画。据了解,这些浮雕、壁画原本是好的,但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抹涂毁坏了。从馆里面往外看,顺着门可以看到远处有一座大山,这座山的顶部有两个小山峰,名字就叫“笔架峰”。说起这座峰,村民饶有兴趣地向我们介绍:“我们的这座‘松山梁公祠’建在这里很合适,这里是块宝地,风水好,能够培养出举人和秀才来,门口正对着山,远远看过去山顶上的两个小山峰就好像毛笔的架子一样横放着。”村民说,自从祠堂建成后,那笔架峰才出现的,随着笔架峰的出现,这里的文人越来越多了,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了。
保留尊师重教的传统
在蕉园村,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都是普普通通的,一旦到了中学,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就“爬头”了。蕉园村与其它附近的各个村落在学习风气上有所不同,在蕉园村,历来都比较重视教育,尊重老师。蕉园村在文化教育方面位列大沙镇首位,据开平市大沙镇图书馆的梁馆长介绍,作为这一时代的人,他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证明当时蕉园村良好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据了解,1969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蕉园小学教书,当时学校规定老师平时不准回家,星期天还要被学生看管住。下间村有一位叫梁灿长的家长,有一天中午,他看到儿子梁国光一吃完饭就匆匆往外跑,于是喊住孩子,问出去干啥,孩子答:看牛去!“去哪里看?”父亲接着问,孩子答:去学校!学校怎么会有牛看呢?孩子回答说:有!梁炳坤!梁灿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常常把老师看作牛鬼蛇神,儿子才有这么一说。梁灿长狠狠地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并认真教导儿子,以后都不能这样称呼老师,老师就是老师,不应该把老师叫“牛”,应该尊重老师。
梁氏家族的两大举人
参观完松山梁公祠往下走,不到2分钟,就到了梁氏家族的两大书室:(左)芹芳书室和(右)乐天书室。两大书室出了两大举人,左手边的是武举人梁诚波,据村民说,武举人在跑马射箭的时候不是直接射靶的红心点,而是通过射地上的石头反射到靶的红心点上,次次都射中红心点,射术相当了得,深受村民的折服与爱戴。右手边的是文举人梁诚翰,据村民说,文举人自幼就很喜欢文辞诗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无一不晓。参加科举考试进而成为举人,既为自己正身,又为家乡父老乡亲赢得荣誉。
梁泽普的“读书者来”
梁泽普,小字恩照,号益民,大沙镇下间村人。父亲梁秀常是清末秀才。梁泽普喜爱文辞诗赋,书画琴棋。在蕉园村松山私塾就读时,被塾师誉作“过目不忘”才童。1927年,刚满20岁的他就离乡背井,涉洋出国闯荡。于1942年春辗转回到家乡,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鹤洲乡人民聚集鹤洲墟庆祝抗战胜利,梁泽普以切身的体会,即席泼墨挥毫,为大会撰写了一副对联,联曰:“鹤唳风声,鸡飞狗走,行得镰钩老鼠成桥,洲环五国,首列四强,唤醒同胞共守国难。”1946年,梁泽普被推选为本乡存善学校校长。他把分家所得的80箩地租卖掉,将部分资金投入办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他还出资雇请散工,在鹤洲墟郊的荒滩荒丘开垦出10多亩耕地作为学校产业,租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以弥补学校经费。为振兴家乡教育,他在学校外墙书写“读书者来”四个有一人高的大字,表达他的教育思想。如今,这四个大字已经被风雨冲刷得不见踪影,但学校依旧在,离村民家就几步之遥。作为物质实体的存在,学校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里面只能堆放些许杂草;但作为精神的延续,学校依旧能激发一代代学子发奋学习。
抗日勇士梁茂林
梁茂林,又名修竹,开平第一区鹤洲乡(今大沙镇)蕉园村人,出身于富有之家。青年时期,梁茂林在省立法商学院行政专修班学习时,受到进步思想影响,走上抗日救国道路,转战五邑,战绩显著,名扬侨乡。
开平有很多古色古香的知名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因悠久的历史、深厚的 文化底蕴而被世人铭记。在这些古村落中,尤以蕉园村最看重教育,历史上培育的人才之多,是其他村难以企及的,蕉园村也由此被誉为开平的“文化之乡”。
周边
五村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大沙镇X534
周边政府机构
蕉园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Y756
周边村民委员会
蕉园村委会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大沙镇
周边经济型
蕉园锦溪宾馆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蕉园锦溪宾馆(开平市大沙镇政府南)
周边景区,
蕉园旧址
地址:江门市开平市
周边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GD-JM-0381)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大沙镇蕉园学校旁
周边村庄
蕉园村
地址:江门市开平市
蕉园
地址:江门市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