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村

南田村 南田村基本信息 南田村新农村建设 南田村廉政基地 南田村清端园 南田村奖教助学 南田村和谐家园 南田村小康生活 南田村奋发图强 南田村村内名人


南田村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下辖的村庄,是清代“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的故乡,村内的陈瑸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瑸墓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该村被湛江市命名为特色文化村和 生态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第一批广东省名村。村内风光 (11张) 南田村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村,位于雷州城东南5公里处,东临大海,紧靠21公里长的南渡河捍长堤,是一条环境优美的沿海村庄。全村1150多户6200多人,世代以来,郭、林、郑等19个姓氏的子民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如今,该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整洁宜人;村民尚勤、好学、崇德、蔚然成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几年来,南田村依托历史名人文化,以建设特色文化村和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全村坚持以建设清端园为中心,大力美化优化村庄环境卫生,有力地推动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程。全村共投入500多万元,修复...

详情

南田村地名网_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资料简介
  南田村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088211721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0882。南田村与城东村、城北村、山柑村、墨亭村、南渡村、麻演村、埔中村、埔西村、土角村、北营村、岚北村、岚南村、龙头村、河北村、仙来村、北家村、芙蓉村、北泮洋村、南泮洋村、南山村、韶山村、南亩村、卜扎村、高山村、山内村、赤嵌村、殿山村、英山村、徐马村、宾合村、南郡村、榜山村相邻。 还有41个地名与南田村同名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介绍

南田村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下辖的村庄,是清代“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的故乡,村内的陈瑸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瑸墓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该村被湛江市命名为特色文化村和 生态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第一批广东省名村。

村内风光 (11张) 南田村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村,位于雷州城东南5公里处,东临大海,紧靠21公里长的南渡河捍长堤,是一条环境优美的沿海村庄。全村1150多户6200多人,世代以来,郭、林、郑等19个姓氏的子民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如今,该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整洁宜人;村民尚勤、好学、崇德、蔚然成风。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几年来,南田村依托历史名人文化,以建设特色文化村和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全村坚持以建设清端园为中心,大力美化优化村庄环境卫生,有力地推动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程。全村共投入500多万元,修复了陈瑸诗文书法碑廊,深挖历史名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弘扬传统文化。建设镇通村及村道巷硬底化道路13.2公里,新建公共厕所3座,建排污沟1000多米;建设学校教学楼3幢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修建师宿舍一幢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修铺硬底化校道,建设文化走廊;建设3个休闲小公园和一口风景池塘,丰富群众文娱体育生活;钻打300米深饮水井1眼,修建自来水塔,铺设自来水管进家入户。同时,种植风景树1000多颗,植种草皮花卉1000多平方米,订立卫生公约,实行禽畜圈养,实行垃圾定点存放转运。此外,发动群众改造茅草房120多座,村容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南田村委会着眼长远,修建水泥防渗沟2000多米,修建涵闸6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海水养殖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综合市场面积500多平方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标准化村务公开栏,促进管理民主。目前,该村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成为雷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陈瑸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被清朝康熙皇帝誉为“清廉中之卓绝者”、“苦行老僧”。为纪念先贤,教育村民,2006年,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廉政文化为主题,投资260多万元,修复陈瑸故居、陈瑸墓,建设陈瑸公园面积近5000多平方米,建设陈瑸诗文书法碑廊,深挖历史名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弘扬传统文化。

据统计,截至目前止,该园已接待全国游客2万多人次,其中接受思想教育的党员干部6000多人,该园已成为 粤西地区廉政教育重要基地。

该村利用廉政教育基地,引导群众尚勤、好学、崇德。针对村中一些人富了以后,害怕艰苦,追求享乐的现象,村委会开展“三要三反对”活动(即要勤劳,反对好逸恶劳;要自力更生,反对不劳而获;要互帮互助,不要惹事生非),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来约束不劳动、不生产、不经商的现象。劳动光荣的观念,深入民心。

此外,该村还建起藏书几千册的图书馆,坚持定期组织群众学习文化及农科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及农科技术水平,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追求知识。据不完全统计,仅近几年来,该村考上大学的人达 100多人(2010年数据),其中2013年考了大学的人数达 30多人,比2012年考上大学的人数增加10人。

陈瑸故居 清端园,始建于清代,2005年重修。坐北向南,三合院砖土瓦屋,面阔11.8米,进深12.5米。现存正屋三间,前大门有石额“尚书门第”、“国家祥瑞”。 岭南师范学院廉政教育基地。陈瑸,雷州府东湖村(南田村)人,生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闰五月二十三日,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历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后晋升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一生清廉卓绝,为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逝世后,康熙皇帝追授礼部尚书,赐谥“清端”,入祀京都贤良祠。陈瑸故居是青少年教育、廉政教育基地。2001年8月公布为 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该村共投入400多万元,修复陈瑸故居、陈瑸墓,建设陈瑸公园(清端园)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设陈瑸诗文书法碑廊。建设镇通村及村道村巷硬底化道路13.2公里,新建公共厕所3座,建排污沟1000多米,建设学校教学楼3幢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修建教师宿舍一幢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修铺硬底化校道,建起文化走廊,建设3个休闲小公园和一口风景池塘,钻饮水井一眼,修建水塔,铺设自来水管6200多米。种植风景树1000多棵,种植草皮花卉1000多平方米,实行禽畜圈养,实行垃圾定点存放转运,改造茅草房120多座,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

近年来,该园吸引大量市干部、党员的参观与学习。例如:为永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坚定刹止“四风”信心,树立好“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成事”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10月29日,雷州市国资公司党委组织系统内的33个党支部约70多名党员干部冒着细雨,前往清端园——陈瑸廉政教育基地拜谒这位南粤先贤,以实际行动缅怀“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的明清时代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学习其“居官清廉,励精图治,布衣素食”晴云正气。

2013年8月18日晚上,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举行奖教助学协会成立暨第一届2013年小考、中考、高考优秀学子颁奖晚会。该村外出工作的乡贤、经商人员踊跃捐款,现场募捐教育基金会51多万元,并奖励了当年度考取优异成绩的数十名优秀学子。

南田村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人杰地灵,贤才辈出,据不完全了解,其中主要有:古代有累官福建巡扶、闽浙总督的,被誉为三大清官,病逝后被朝廷谥“清端”的陈瑸;现代有广东省盐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智,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院长郭荣发,雷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原常务副主任吴福春和雷州市政协原主席、市慈善会会长陈秀琴夫妇俩,现担任雷州市副科级以上单位主要领导就有近10名。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多年来,全村有数百名农民子弟考上高等院校深造,其中有近十名还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施展才华。目前,全村崇尚读书,文风蔚盛,每年均有数十名优秀学子考上重点中学攻读、或迈进高等院校深造,成为当地一条有名的文化读书村。

为激发该村年轻学子珍惜读书机会,树立理想发奋读书,增长知识成长成才,报效祖国回报家乡,在该村几位外出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该村广大外出工作人员、在家部分乡亲热情参与,你一万、我五千,大家踊跃捐款,积极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该村一户群众的女婿,雷州市成吉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伟任先生专诚捐赠了10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外家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人才。

在过去,南田村及邻近村庄个别村民常因“鸡毛蒜皮”的事发生争吵,造成村与村之间不和谐,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消除隔膜,促进和谐发展,2010年11月29日,南田村首次邀请邻近7条村的村民代表到该村聚会,一起参加民俗大巡游活动、观看醒狮、武术表演、共进午餐、畅谈友情,共商经济发展大计,助推新农村建设。

当天,该村及邻近村庄的4000多名村民代表欢聚一堂,倾心交谈。该村村民代表李明告诉记者:过去,该村由于缺少文化娱乐生活,村民常聚在树下打牌赌博,容易惹事生非,如今,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谈友情,“十年怨恨一夜灭”。他们表示要互帮互助,同心同德,以富有的思想,富有的脑袋,辛勤的双手创建文明、美好、富饶和谐的家园。

南田村充分利用靠海和近城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截止2010年,该村养虾、养鱼面积2000多亩,全村养殖业年收入200多万元,比2009年增长10%;村集体经济收入 40多万元。2009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5300多元,成为当地有名养殖专业村。

该村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共建美好家园。据统计,近年来,该村共筹资700多万元,建设镇通村及村道、村巷硬底化道路13多公里,新建公厕3座,排污沟1000多米;建设学校教学楼3幢,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修建教师宿舍楼一幢,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修建硬底化校道,建起文化走廊,建设3个休闲小公园和一口风景池塘。此外,还打深水井一口,修建水塔,安装水管,让群众吃上健康安全的自来水。该村还改造茅草房140多座,全村90%以上的群众住上楼房,较好地改善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近年来,南田村已取得岭南历史名村,广东名村,湛江最美村庄 ,湛江特色文化村,湛江生态文化村等头衔。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强民富的同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扩建清端园,修建陈瑸故居,改造文化广场,全村范围修建硬底化公路,改造茅草房危房,改造校园,新建多栋教学楼等。该村还大力栽种树木,实现绿色化,在村道两侧安装节能路灯,现实节能化。

文化强村,教育强村。该村几十年来积极引进雷剧团给村民演出,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村民精神力量,同时又大力建设村图书馆,村民可免费看书。在发展村学校硬件措施的同时,也发展软件措施,该村大量引进人才教师。

建设先进农业。该村在养殖业上积极引进新型培育技术,养殖业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积极引进高新种植水稻技术,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该村现在主要靠陈瑸故居,清端园吸引游客,虽然游客增长速度较快,但规模还是较小,游客消费率不高。2014年该村计划建设南田海滩观光台,发展农家乐等,以此改变单一的旅游模式。

陈瑸(1665—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康熙三十九年任古田知县,又调到台湾主政。

陈瑸一到台湾,立即深入民间,明[11]查暗访,把前任无辜扣押之300囚犯,释放回家。知府不同意他的见解,上书揭参。皇帝听说所释放之囚乃造反之辈,派钦差到台查办。点犯之日不缺一个。钦差大惑不解,后经仔细讯问,才知这些犯人乃自觉回监听点,表明陈瑸平反冤狱做得对,知府揭参错了。

康熙四十八年(1709),陈瑸充当会试分校,旋任四川提学道。翌年,台湾再次发生民变,福建巡抚张伯行向朝廷推荐陈瑸当台厦道。他在奏章里特别强调“为四川省找一学政容易,为台厦道物色一个适当人选难”。康熙同意张巡抚的看法,下旨任用陈瑸为台湾厦门道。陈瑸在台5年,革陋规,禁酷刑,恤番民,重教化,施政得体,民心向化,动荡的局面安定下来。康熙五十三年(1714)的春季,陈瑸被提拔为湖南巡抚。同年,北上京都谒见。康熙称赞他是一个“苦行头陀”,并说,我昨天召见了陈瑸,仔细观察他的言行,的确是个清官。他原是一个沿海务农之人,既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又没有门生故吏,而天下人都称赞他清廉,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哪能得到这么崇高的声誉呢?他有才能办大事,国家有这样的官吏,实在是天下的大好事,应该从优表扬,为清廉者作鼓励。同年十二月,陈瑸调任福建巡抚。康熙五十五年,闽浙总督满保入朝皇帝,陈兼署闽浙总督。

其时,雷州城之东,洋田万顷,堤岸逼近大海,咸潮年年冲击,渐多崩毁。陈虽远处福建,却时刻关心家乡人民的生命财产。他奏请皇帝饬令广东拨给专款修筑雷州东西洋堤围。他担心上面拨下的公款5300余两不够费用,便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把自己俭积下的俸银5000两,送到海康,协助修堤。康熙五十七年十月,陈瑸病逝。皇帝下旨追授他礼部尚书,赐祭葬,谥清端。

1956年8月, 郭荣发出生在海康县(现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出生的地方附城镇,正处于湛江水稻主产区东西洋的区域之内,是湛江最大的水稻主产区,素有“粤西粮仓”之称。虽然身处“粮仓”,但当时的农民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种田依然是几千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种植方法,看天吃饭,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高,难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农民的生活还很困难。

郭荣发的家也不例外,虽然父母在农田日夜操劳,但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番薯干和咸菜是家里的主食主菜,吃上一碗白米饭就已经是十分奢侈了。特别是1959年至1962年的3年自然灾害,那段经常饿肚子的记忆,深深镌刻在他脑海中。“我要学好农业技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正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少年郭荣发下定决心,立志报考华南农业最高学府——华南农业大学,投身农业。

一年里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在农田里度过,顶烈日,冒酷暑,战严寒。为了帮助农民高效种植农作物,有效利用水资源,他研究出直播水稻浅沟渗灌节水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他研究水稻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农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他主持承担的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围绕着直播水稻齐苗技术、杂草高效防除技术、“福寿螺”防控技术、“水鬼禾”防控技术、水肥耦合调控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形成了直播水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他通过引进优良新品种,建立基地进行示范,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水稻产量;他不辞劳苦,足迹遍布粤西,长年深入基层,为基层农技人员、农民、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多年来,他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市厅级科研课题5项。在《中国农业科学》、《生态学报》等权威刊物或核心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推广三等奖1项。

出生于农村的郭荣发,对农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对农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贡献,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是农业科技人员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我最大的心愿。”郭荣发坚定地对记者说。在每次科研攻关行动中,郭荣发的心始终悬在农田里,在耕地深度、施肥量到播种量、播种行距等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每到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稻农们就能看到一个行色匆匆的老教授奔波于各地,忙碌在田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教授”。他身上有一种魅力,那就是他始终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泥腿子”精神。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的主战场,为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他的贡献。

多年来,郭荣发依托广东省科技培训站,发挥高校办学条件和技术优势,为地方政府与农业主管部门排忧解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广东省科技示范县建设。以现代农业、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甘蔗高效生产技术、作物营养原理与高效施肥技术等为主题,他在茂名市、湛江市各县、市、区组织基层农业管理干部、农技骨干、专业户、农民开展培训工作。近5年每年培训约20场次,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累计培训约100场次,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0000人次。在培训中,他精心编印培训资料,力求培训内容新颖、生动与实用,力求提高培训质量。他带去的技术资料和授课PPT被争抢一空,只要听到他来授课,培训的地方总是座无虚席,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

作为湛江市科技咨询专家,郭荣发积极为湛江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建言献策。为了掌握广东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技术制约瓶颈,他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利用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的便利,他近5年走遍了广东省大部分市、县,向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提供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建议报告6篇,参与编写农业产业发展规划3项。他积极参加科技服务活动,每年参加科技咨询服务活动3~4次。他积极参加湛江市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研讨会、咨询会,并积极参加各种评估、评审活动,每年达到10多次。

作为湛江市农业突发事件应急专家组副组长,每当出现农业突发应急事件和抗灾减损应急事件,郭荣发在技术上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的作用,积极参加生产救灾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6月,坡头区由于海水倒灌淹没农田200多亩,郭荣发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提出了被淹农田土壤改良方案和作物种植利用方案,减少农民的损失。2013年下半年由于受到台风雨的影响,我市遭受严重水灾,很多晚稻被淹,灾情发生后,郭荣发立即深入到各水稻生产区开展水稻生产救灾巡回技术指导工作,千方百计降低农民的损失。自2010年至今郭荣发共参与湛江市农田被毁被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0多次,并多次参与作物药害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善于探索、勤于耕耘的郭荣发,将两只脚牢牢站在泥土里,守望着田野,把一生的好时光洒在了土地上。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农业科研事业中,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才华。他在用科学知识和汗水架起农民致富的桥梁。

郭妹丽,是雷州附城镇南田村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10级生物科学专业,是“ 快门三秒钟”公益活动的创始人之一。

2011年12月26日晚,郭妹丽同西北师范大学“快门三秒钟”公益团队成员,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美丽中国·走过2011”年终特别节目现场录制。“快门三秒钟”公益团队的故事,还被新闻联播、午间新闻、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

林华昌是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多年来,他坚持义务为当地群众传授各种农科技术,使大批农民耕作农作物增产增收。他助人为乐,情系老百姓的情怀,被当地群众誉为佳话。

“我来自农村,应为百姓服务”林华昌告诉记者,小时候,他读过农业中学,毕业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进入该市附城供销社从事农资销售工作。在多年工作生涯中,他通过无数次与农民亲切接触,深深懂得:务农,更要掌握过硬的农科种植技术。为此,每逢群众前来购买化肥、农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农民专家”请教有关农科知识;同时,对一些缺乏农科技术的农民朋友,他同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悉心指导他们搞好种植业,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一次,当地一名群众在种椒时,因不懂得气候和病虫害对外运菜的影响,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经济损失惨重,林华昌获悉情况后,主动地联系这位农民,并步行几公里路,来到这位农民家,向他讲解种椒应注意事项,帮助他制订外运菜科学管理技术方案,使这位农民种植的青椒连年喜获丰收,获得较好经济效益。这件事,让林华昌欢欣鼓舞,随后,他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了一篇《如何种植好青椒》农科知识稿件,刊登在《湛江日报》、《广东科技报》等,获得社会的好评。自始以后,林华昌为农民写稿的劲头倍增,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在国内各媒体撰写的农科知识稿件近100篇,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专家”。

1999年,林华昌退休后,为自己今后人生描绘美好蓝图。他说:“我是农民的子弟,我要回去农村,为百姓服务!”他说到做到。当年6月,他毅然放弃在雷城优越的生活条件,主动地回到家乡附城镇南田村,办起一间农资销售店,热情地为当地农民提供农资和农科技术服务。在他积极带动下,当地农民崇尚科学,科学开展田间技术管理活动蔚然成风。当地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该村及其邻近村庄群众种植的粮食连年创高产,被人们称为附城镇“小粮仓”。


  

雷州市政协原主席、市慈善会会长

雷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负责资产运行、项目建设、非盐经济、网络增值工作,协助 赖建海副总经理分管考核工作,负责市场营销部、投资管理部。

雷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原常务副主任

周边中学

雷州市附城中学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下广路27号
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下广路27号

周边幼儿园

南田村实验幼儿园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Y402

周边门

雷州市附城镇碧桂园住区-南1门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市附城镇碧桂园住区-北门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

周边景区,

陈瑸纪念馆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

周边小学

雷州市附城镇中心小学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大道附城中心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大道附城中心小学

周边乡镇

附城镇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周边村庄

南田村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

南田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

韶山村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