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村

铜鼓村 铜鼓村村情概况 铜鼓村风景名胜 铜鼓村文明建设 铜鼓村特色美食


信宜池洞铜鼓村,是广东省出土铜鼓最多的一个村庄。据史记载:“铜鼓,高尺余,广二尺,纹饰精巧,悬而击之,其声颇震,宋嘉泰元年,信宜民得之地中。次年山洪发水,复涌出一面。”始后因出土铜鼓多达8面而被命名为铜鼓村。铜鼓河瀑布附近,据1984年文物普查考证,是信宜古代壮族村寨遗址,因而池洞铜鼓岭也是信宜历史堆积丰富的地方。铜鼓河源出信宜里五大山,在铜鼓岭处直下河谷平原,铜鼓岭峡谷山瀑叠生,以溪为托,沿溪游步,绕山环,沿途可观赏到很多的梯田、峭壁、溪石、飞瀑及山居民家乡土风情。铜鼓村位于铜鼓岭古道咽喉,古代铜鼓岭是通往广西岑溪的必经之路,是俚人生活防御的扶村,也是都老居住的地方,1984年文物普查考证,是信宜古代俚人村寨遗址,具丰富的古代俚人考古价值。《 高州府志》:“铜鼓高尺余,广二尺,纹饰精巧,悬而击之,其声颇震,宋嘉 泰元年,信宜民得之地中,次年山洪发水,复涌...

详情

铜鼓村地名网_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铜鼓村资料简介
  铜鼓村是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409831062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0983。铜鼓村与池洞、池洞村、大坡村、岭砥村、六定村、扶参村、贺垌村、新垌村、西村、石庆村、东安南村、东安村、东安闸村、旺藩村、双垌村、蒲垌村、乾和村、排田村、旺沙堡村、中道村、旺坡村相邻。 还有37个地名与铜鼓村同名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铜鼓村介绍

信宜池洞铜鼓村,是广东省出土铜鼓最多的一个村庄。据史记载:“铜鼓,高尺余,广二尺,纹饰精巧,悬而击之,其声颇震,宋嘉泰元年,信宜民得之地中。次年山洪发水,复涌出一面。”始后因出土铜鼓多达8面而被命名为铜鼓村。铜鼓河瀑布附近,据1984年文物普查考证,是信宜古代壮族村寨遗址,因而池洞铜鼓岭也是信宜历史堆积丰富的地方。

铜鼓河源出信宜里五大山,在铜鼓岭处直下河谷平原,铜鼓岭峡谷山瀑叠生,以溪为托,沿溪游步,绕山环,沿途可观赏到很多的梯田、峭壁、溪石、飞瀑及山居民家乡土风情。

铜鼓村位于铜鼓岭古道咽喉,古代铜鼓岭是通往广西岑溪的必经之路,是俚人生活防御的扶村,也是都老居住的地方,1984年文物普查考证,是信宜古代俚人村寨遗址,具丰富的古代俚人考古价值。《 高州府志》:“铜鼓高尺余,广二尺,纹饰精巧,悬而击之,其声颇震,宋嘉 泰元年,信宜民得之地中,次年山洪发水,复涌出一面。”该村累积出土铜鼓八面,被称铜鼓村。(信宜市池洞镇铜鼓村)。

冼太庙

冼太夫人是公元六世纪时的岭南百越族女首领,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功绩卓著,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更被民间尊称为“岭南圣母”,在广东、海南、东南亚等地有广泛影响。在粤西,俚僚后人为纪念冼太夫人而在各地兴建了许多冼太庙。

铜鼓

信宜铜鼓冼太庙位于池洞镇铜鼓村,1955年前,冼太庙内存铜鼓一面,鼓宽约100cm,通高约60cm,其器型硕大,花纹细致,鼓面大于豉身,边缘下折,鼓身分胸、腰、足部分,四蛙环排鼓面边缘,鼓面中心凸起太阳纹饰,八光芒辐射针状纹,十组晕圈纹,每组三弦线,鼓身饰云雷纹。

冼太庙铜鼓中心鼓面破损,约50平方cm,鼓旁4耳,水平吊挂木架之上,尚能敲响,文革期间,冼太庙遭拆除,铜鼓运放池洞镇邮电局,后不知所踪,现庙系上世纪90年代复建,座落在风景优美的铜鼓河旁边,是研究俚僚文化传播的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其流行年代为西汉至唐代,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和粤西南地区,以信宜、北流一带为中心。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是古代的 乌浒、 俚人、 僚人等。

广东信宜市地处高凉州北地带,俚洞众多,远古就是俚瑶生活的地方,俚人崇拜雷神。其铸造的铜鼓乃雷的象征,铜鼓上的文饰、蹲蛙、羽人都有祀雷有关。青蛙是俚人的图腾。俚人认为雷王是上天的主宰,而蛙神则是雷王的使者,能呼风唤雨,格杀妖物,保卫人间和平、安宁与五谷丰登。

以铜鼓河为依托,发展俚僚文化的观光旅游农业:开发铜鼓岭民俗旅游区,建立乡土特色景点(栏杆、水车、乡村农具展览等),恢复铜鼓歌舞、人班戏、木头鬼、春牛舞、山歌等具粤西民俗色采的文化表演。设立俚僚农庄食街、俚僚风情工艺品商铺等。

食惯嘴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池洞镇一户姓谢的农民,在村里大道旁边开办小食店,以经营粉皮为主。为了使自己的粉皮具有独特风味,他苦心钻研,经过数年多次试验摸索,终于制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粉皮,以其嫩滑,软韧吸引八方食客。

一位旅居马来亚侨胞,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记起儿时吃过河粉,便找到该店一吃为快,他说:可能是食惯嘴了,还是家乡的粉皮好吃!

吃了又来,习以为惯,谓之食惯嘴。 店主听了突然得到启示,他正想为自己的小店起名,就以“食惯嘴”作小店名了,由于粉佳店名有特点,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久而久之连这条村都叫食惯嘴了。

“食惯嘴”粉皮的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

黄焖氹仔鱼

氹仔鱼养殖历史上溯到唐朝,咸通年间(860~874)信义、茂名等县(今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山区农民在房前屋后挖凼蓄水养鱼和防火灾。后又在稻田中散养鱼,鱼稻双收。山区农民生活或生产灌溉所需储水,于是在房前屋后的田间筑挖小水池(当地人称叫氹仔或曰凼)。

引山泉经年流入,建坝口源源排出,有源头活水,池水清澈非常,其水质是足可令人啧啧不已。

信宜山区农民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山区千泉百溪终年清澈流淌,村民便在泉溪流经处引水筑氹放养鲩鱼,投喂青草和杂粮等天然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微流水绿色食品养殖,肉质鲜嫩、入口爽脆、肉多不肥口,营养价值高,大异于其他的塘鱼,这种优势,得益于氹仔鱼生长的时间长,山里氹仔面积小,营养充足;种类单一,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

将氹仔鱼处理后,斩大件备用,把姜洗净,拍烂备用,烧镬下油,将姜爆香,溅绍酒,然后加入泉水,把鲩鱼放入,再放入支竹,中火焖至鱼熟,加入酸柑汁或柠檬汁少许,适量盐、糖、胡椒粉调味,最后加入少许花生油煮开,放入葱段便成。

周边派出所

信宜市池洞派出所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
营业时间:08:30-17:30

周边政府机关

铜鼓村委会 地址:茂名市信宜市207国道西50米

池洞镇人民政府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委(649县道西)
营业时间:08:30-12:00;14:00-17:30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委(649县道西)

中共铜鼓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7国道西50米

周边小学

信宜市池洞镇铜鼓小学 地址:茂名市信宜市S352

信宜市池洞镇扶参村扶参小学 地址:茂名市信宜市池洞镇扶参村

周边乡镇

池洞镇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

周边村庄

铜鼓 地址:茂名市信宜市

铜鼓口 地址:茂名市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