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蓬村

古蓬村 古蓬 古蓬村古村简介 古蓬村古村特色


古蓬村委会位于广东省肇庆市 德庆县 永丰镇东北部,下辖14村民小组,总人口2754人,传宋嘉定初年陈姓居民从顺德大良迁此置村,古蓬为状语,“古”指角落,“蓬”指烂泥,即村落搭建在 河漫滩附近。古蓬村委会距离圩镇约3.5公里,县级村道基本覆盖全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聚落呈块状分布。耕地面积3286亩,其中水田2725.9亩。主种水稻、 柑橘、花生、大豆。林产有 松脂、玉桂。铌、钽、锡、金、矿泉水等矿物资源蕴藏丰富,已少量开采。集体经济收入方面以承包山场产出松香为主。村委会辖区内拥有粤西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祠堂群,已列入德庆县重点文物保护区,省文物专家多次来参观研究,待开发的 人文旅游发展资源丰富而独特。村内保存有十多座明清时期的祠堂:伯甫 陈公祠、秀枝陈公祠、文庆陈公祠、铉望陈公祠等等,村里还有雕梁画栋的“ 镬耳屋”50多座和红砖古大屋150间。这些古屋祠堂上都刻有龙狮...

详情

古蓬村地名网_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资料简介
  古蓬村是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2261092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1226。古蓬村与永丰社区、南田村、新乐村、荔枝村、紫迳村、郡市村、河村、金郡村、文罗村、双城村、文善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古蓬村同名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介绍

古蓬村委会位于广东省肇庆市 德庆县 永丰镇东北部,下辖14村民小组,总人口2754人,传宋嘉定初年陈姓居民从顺德大良迁此置村,古蓬为状语,“古”指角落,“蓬”指烂泥,即村落搭建在 河漫滩附近。古蓬村委会距离圩镇约3.5公里,县级村道基本覆盖全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聚落呈块状分布。耕地面积3286亩,其中水田2725.9亩。主种水稻、 柑橘、花生、大豆。林产有 松脂、玉桂。铌、钽、锡、金、矿泉水等矿物资源蕴藏丰富,已少量开采。集体经济收入方面以承包山场产出松香为主。村委会辖区内拥有粤西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祠堂群,已列入德庆县重点文物保护区,省文物专家多次来参观研究,待开发的 人文旅游发展资源丰富而独特。

村内保存有十多座明清时期的祠堂:伯甫 陈公祠、秀枝陈公祠、文庆陈公祠、铉望陈公祠等等,村里还有雕梁画栋的“ 镬耳屋”50多座和红砖古大屋150间。这些古屋祠堂上都刻有龙狮和各种兽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古蓬村民风淳朴,古建筑众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值得期待。

永丰镇古蓬村位于广东省 德庆县东北部,距离永丰镇约三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

古蓬村现有2000多位村民,其中的1500多位男丁都姓陈,他们同有一位名为陈文庆的祖先。该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代,成村于清中前期,现存约300座古老民居,形成一个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古蓬村坐北向南,建在坡度较小的坡地上,建筑物较为齐整,纵巷较直,大小巷道均用石头铺就,是名符其实的“石头巷”。在古建筑群中,有15间火砖祠堂和一间四层高的青砖瓦木结构的太平楼,其他多为民居。

据古蓬村的《陈氏族谱》,该村的始祖来自遥远的中原,宋开禧元年(1205年)正月,由于金兵入侵中原,世居中原的陈世兴和弟弟陈仁兴逃难来到广东南雄珠玑巷,他们在此地停留休整后,携子继续南迁,辗转来到 德庆县儒林坊(今 德庆县城内)。

到了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八月,陈仁兴的第九代孙 陈文庆迁徙到 德庆县 永丰镇古蓬村。由此可见,古蓬村已有455年的历史。

由于陈文庆的后人在明清时期为官者较多,他们当官发财后纷纷回乡大兴土木,先后建起了280多幢民居,6座书室,还修建了文庆陈公祠、伯甫陈公祠等16座祠堂,其中5座修建于明末时期,11座分别修建于清初至清末。

陈文庆的后人由于在外地为官,他们在明代修建的祠堂跟中原一带的祠堂差不多,祠堂头进门面采用的是平面、无飘檐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岭南地区祠堂常见的凹斗式。

在古蓬村的大大小小明清祠堂中,有伯甫 陈公祠、秀枝陈公祠、文庆陈公祠等等,其中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伯甫陈公祠规模最大,建筑工艺最为精湛。

伯甫陈公祠是一幢三进的明代建筑,记者进入头进房屋的大门后发现,第二进和第三进房屋中间都有一个大天井,每个天井的防火墙上都有 壁画和雕像,图案是花鸟和人物。

与许多古村落祠堂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是,古蓬村伯甫陈公祠每进房屋之间都建有一个六级的台阶。据该村七旬老者陈荣沐介绍,“这个台阶的寓意是希望后人步步高升。”

伯甫陈公祠还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很多年以来梁上没有灰尘,屋内没有蜘蛛结网,也没有苍蝇和蚊子。”

在 德庆县 永丰镇古蓬村,与伯甫 陈公祠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古建筑还有一座碉楼,当地人称之为“ 太平楼”、“ 八卦楼”。

据古蓬村的几位长者介绍,将这座明代碉楼称之八卦楼,“是因为它有8864个窗口。”

由于古蓬村的富贵之人太多,自然会引来土匪的关注和袭击。该村的陈氏祖先为了抗击土匪,将碉楼修建得固若金汤,庇护了 古蓬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这座碉楼楼高四层、30多米高。它不仅外墙完好无损,显得坚不可摧,记者走入它的内部,发现室内的建筑和设施同样比较完好,木楼梯、木地板和柱子、横梁等还是修建时的模样。

这座碉楼的入口大门只有两米高、60厘米宽,只能容一人通过。门框采用的是1米多厚的花岗岩,第一道门是一扇20多厘米厚的铁门,第二道门是30多厘米厚的坚硬木门。

这座碉楼的首层墙壁有1米多厚,第二层到第四层墙壁的厚度逐层递减,但是顶楼的墙壁还有近80厘米厚,碉楼每层楼的四周都遍布内宽外窄的八字形射击孔、瞭望窗。土匪如果没有大炮等重武器,要想攻入碉楼,根本就不可能。

由于古蓬村陈氏祖先重视教育,明清时期不断有人中举,考上国学生、贡生和 监生,其中许多人当上了大官,留下了爷孙和父子都为官的历史佳话。

据古蓬村《陈氏族谱》记载和村中长者口述,在清代,古蓬村陈氏族人出现了布政使陈朝瑄、陈显天,还有功军顶带陈秉坚、陈秉锡等官员,“清代康熙年间,我们村的7世祖陈朝瑄当上了布政使。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他的孙子陈显天也当上了布政使。”

在古蓬村的陈氏祠堂前,记者看到几块清代的举人桅杆石,其中一块立于清道光年间,上面雕刻的字体清晰可辨,立石者为陈家历及其弟弟陈汉邦。

150多年过去了,陈家历和陈汉邦早已故去,但是他们当年同立的桅杆石保存了下来,与他们的后人一同见证着古蓬村的过去和现在。

村里有雕梁画栋“ 镬耳屋”50多座和红砖古大屋150间,祠堂、书室18间,其中明代祠堂5间。这些古屋祠堂上都刻有龙狮和各种兽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墙上顶部有很多彩色绘画,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鲜艳的花鸟图案,还配有许多古词古诗,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据村民陈荣沐介绍,相传在 宋宁宗 开禧元年乙丑正月,陈仁兴与胞兄陈世兴从南雄府 保昌县牛田坊 珠玑巷,携子迁居 肇庆府 德庆州儒林坊。直到第九代(即九世)的“文”字辈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乙卯八月迁居古蓬村。至今已有480多年历史。该村历史上曾出过文武志士。其中出了爷孙两人和父子三人履职处以上官职。如十六世陈朝瑄与孙子陈显夫(十八世),爷孙两人先后任布政经历职衔。后来,外出官人回古蓬村大兴土木,先后兴建了翘庄 陈公祠、承天陈公祠、宜遐陈公祠、文厚陈公祠等祠堂。

岁月沧桑,百年洗礼,如今大部分祠堂依然保存完好。当我们步入由青砖建造的翘庄陈公祠时,只见这300多平方米的二进三开式古祠堂气宇轩昂,庭院宽敞,建筑形式皆为灰瓦顶,室内外方砖铺地。每座建筑的门枕石保存较好,雕刻精美,内容有花鸟、动物等浮雕图案,尽显明清代 古民居建筑特色。古蓬村古民居群为南方典型的居民建筑,数量多,对研究明清两代民居的布局、雕刻技法、建筑形式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资料。

至今,大部分居民已经迁到古村前面的新村居住,但仍有少部分居民居住在祖辈留下的古大屋里,延续着古老隽永的历史故事。

景色、文物 (6张)

屋顶、鸟瞰、墙、祠堂 (20张)

周边政府机构

古喝叠秧蓬村委会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周边村民委员会

蓬古符骑村委会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古蓬一桥

周边医疗

德庆县永丰镇卫生院 地址: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圩镇新街103号
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圩镇新街103号

周边乡镇

凤村镇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周边村庄

古蓬村 地址:肇庆市德庆县
肇庆市德庆县